提高《管理学原理》课堂教学效果的管理思维——基于管理基本问题的思辨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分析1 引言进入21 世纪,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因此全国各大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招生也异常火爆。
《管理学原理》作为经济管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不仅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而且也越来越受到其他专业学生的青睐,非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管理部门为了提高学生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也都相继开设了《管理学原理》这门管理类的基础课程。
《管理学原理》在各大高校已经成为一门成熟的课程,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
但是随着“ 95 后”相继成为大学的主角,传统的《管理学原理》课程由于理论较多,教学手段单一等特点并不被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 95 后”大学生“买单”。
课程的教学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对《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被提上了日程。
2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2.1 教学对象的转变――“ 95 后”大学生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成长的“ 95 后”与“ 70 后”、“80 后”相比,早已摆脱了物质匮乏。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出生在只有一个小孩或两个小孩的家庭。
从小得到了家长更多的关爱,并给予他们丰富的物质。
“ 95 后”从小接触的物品多,因此“95 后”的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 95 后”成长的过程也伴随着中国辅导班的如火如荼的成长。
在各种辅导班,才艺班的伴随下“ 95 后”的大学生更加的多才多艺。
在学习中他们需要被更多的关注,心理上他们更需要朋友。
当然“ 95 后”上大学之后,脱离了家人的视线,期待更多的自由。
对《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学习表现出以下行为:(1)在学习上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不强,不能更好的做到课堂认真听讲,选择性听讲成为一种学习方式(只听感兴趣的内容,不感兴趣的不听)。
同时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生也越来越少。
(2)对待《管理学原理》课程一些学生认识不到位。
一些学生认为《管理学原理》课程,只需要背会或者理解书中的知识点就行了。
更有甚者,里面的字我都认识,考前突击就行了。
浅谈《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创新

浅谈《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创新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也需要随之进行改革和创新。
《管理学原理》作为管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学生培养管理思维和提高管理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教学改革和实践创新则是促进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通过对《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创新进行浅谈,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管理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管理学原理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存在着不足,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管理需要。
对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学改革的意义在于通过改革和创新,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只有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和社会的变化,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更加全面和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做好准备。
1. 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拓展传统的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内容偏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案例分析,而对于最新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等内容并不够丰富。
在教学内容方面,需要不断更新和拓展,加入最新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案例,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最前沿的管理知识和技能。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行业发展和管理实践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和研究最新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
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引入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接触和了解真实的管理情况,从而提高他们的管理认识和分析能力。
2.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与个性化传统的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方法主要以授课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和创新意识。
而现代管理学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管理学原理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指导作用

2 人本 原理
管理以人为主体 , 以调动人 的积极性 为根 本 , 这就是人
本 原 理 , 一 原理 对 于 课 堂 教 学 也是 适 用 的 。教 学 活 动 围绕 这 教师 、 学生开 展 , 师作 为教育工作者 , 教 需要 调动 自身的能
Au ho ' d r s c o lo n i n n n s u c ,o t t r a d e s S h o fE v r me t d Re o r eS u — s 纯 的教 师 讲 、学生 听 这 一 形 式
外, 近年来还开展 了多媒 体教学 、 双语授课 、 堂讨论等 丰 课 富多样 的教学形式。作为教学工作的中心 , 各所学校对课 堂
Ab ta t s r c H0 o i r v ls e c i g ef c s t e fc s o W t mp o e ca s t a h n f ti h o u f e c r n olg sT i p p r d s rb s t e a i r c p e o u r t c l e . hs a e e c e h b sc p n il s f e e i i
目标 , 必须对系统要素 、 系统结 构 、 系统功能 、 系统集合等 管理对象进行分析。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课堂教学 系统 由
一
四大基本要素构成——教 师、 学生、 介体 、 环境。教师是知识 的传授者 , 系统 中起主导作用 ; 生是知识 的接收者 , 在 学 是 学习 的主体 ; 而介体 是指教学 活动中采用 的方法 、 手段 , 起 着纽 带和桥梁 的作用 ; 环境则包括 了有形 和无形两方 面, 有 形的教学 环境 如教 室 、 多媒体设备等 , 无形环境则包含 了学 习氛围 、 师生关系等方面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 的主导者 , 应 充分 利用 教学环境 , 围绕教学 目标选定恰 当的教学 内容 , 并 采用相应 的教学方法 ( 讲述 、 实验等 ) 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 同 时注意学生 的接 收情况 , 对教学进度 、 堂氛 围进行调 节 , 课 从 而 保 证 整 个 课 堂 的教 学 效 果 。运 用 系统 原 理 指 导课 堂 教 学强调的是从整体 出发 , 考虑教学系统构成要素及其相互联
浅谈《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创新

浅谈《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创新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管理学原理课程通常是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践性和案例分析,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
对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创新显得十分迫切。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原则针对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以下的教学改革目标和原则:1.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管理学原理的课程内容涉及众多理论知识,但这些理论如果无法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的实际帮助有限。
我们要求课程的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的结合,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2.简化理论,突出重点。
管理学原理的理论知识繁杂而深奥,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记忆。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求简化理论知识,突出主要的重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传统的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往往是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
我们希望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大力推广了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真实的管理案例来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我们选取了一些经典的管理案例,比如福特汽车的生产线改革、麦当劳的供应链管理等,通过这些案例来引导学生理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方法。
在案例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让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每组学生需要就案例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对管理学原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和全面。
浅谈《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创新

浅谈《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创新《管理学原理》课程是管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管理思维、提高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发展和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管理学教育的需求。
因此,要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一、课程目标的重新定义传统的《管理学原理》课程目标是通过对管理学理论的传授,为学生提供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工具,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管理学的内涵。
但现实是,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很难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因此,重新定义《管理学原理》课程的目标,需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学生的管理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实现《管理学原理》课程目标的重新定义。
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单纯地通过讲授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但这种方法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针对不同领域的管理问题,选取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习如何运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参与讨论,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同一个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逻辑思维能力。
2.模拟实践通过模拟实践,学生可以在模拟的环境中体验、探索真实的管理情境,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实践能力。
例如,开展企业模拟经营,让学生分组担任不同的职能岗位,制定企业经营计划,实践管理技能。
3.课程设计开展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包括项目设计、论文写作、探究式学习等不同形式的课程评估。
从而加深学生对管理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时间管理、组织领导等能力。
三、增加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加入创业教育的实践课程,开发自己的产品、推销、展示、评估和实践其创业经验。
提高《管理学原理》课堂教学效果的管理思维

提高《管理学原理》课堂教学效果的管理思维发表时间:2010-08-11T09:14:22.437Z 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0年第6期供稿作者:乔颖丽张飚[导读] 管理的概念包括六个内涵要点,分别是管理的主体、管理的客体、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载体、管理的环境和管理的目的。
——基于管理的基本问题的思辨乔颖丽张飚河北北方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摘要:课堂教学是一种管理实践,做为教授《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师,运用管理思维有效地管理好课堂教学过程,就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本文立足于管理的基本问题角度,分析了课堂教学过程管理中的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过程,以及课堂教学管理过程要达到目的,据此提出了提高《管理学原理》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
关键词:管理学原理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效果管理思维课堂教学过程是一种管理实践理论源于实践,管理理论是管理实践的升华。
《管理学原理》是关于一般性的管理问题的科学,传授的是共性管理理论和实践,可应用于不同部门的管理活动。
教师的课堂教学无疑也是一种管理实践活动,如果教师能够将管理理论默化于教学行为中,自觉地用管理思维管理课堂教学过程,不言而喻,对提高教学效果将大为有益。
做为教授《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师,教学效果与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积累的关系固然十分密切,但是能否把课程要传授给学生的理论同时也应用于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本质上是自己所熟知的管理理论能否与管理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是检验教师本人是否是一名“有效的管理者”的实践方式。
简言之,管理思维就是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规范管理行为的心智活动,是有意识地应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管理实践的系统思考活动。
要用管理思维管理课堂教学过程,首先要明确课堂教学过程中管理的基本问题。
管理学教材中对管理有不同的定义,我国一般采用的管理的定义是: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的约束下,运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有效地整合、利用组织的资源,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学原理教案

管理学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掌握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
3、学会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
4、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管理的职能及其相互关系。
决策的过程和方法。
组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领导理论和领导方式。
控制的过程和方法。
2、难点对管理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如何在复杂的情境中做出有效的决策。
如何根据组织的特点进行合理的组织设计。
如何根据不同的下属和情境选择合适的领导方式。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运用管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实践作业:布置一些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的管理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1、管理学概述管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2、管理理论的发展古典管理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行为管理理论:梅奥的霍桑试验和人际关系学说、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管理过程学派、经验主义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管理学派等。
3、管理的职能计划职能:计划的类型、计划的编制过程、目标管理。
组织职能:组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组织结构的类型、组织变革。
领导职能:领导的本质和作用、领导理论、领导方式和艺术。
控制职能:控制的类型、控制的过程、有效控制的原则。
4、决策决策的定义和类型。
决策的过程。
决策的方法:定性决策方法和定量决策方法。
5、激励激励的概念和作用。
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激励的方法。
6、沟通沟通的定义和类型。
2024年《管理学原理》学习心得(2篇)

2024年《管理学原理》学习心得—对管理学的认识和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一、对管理学的认识:通过对《管理学原理》的学习,使我充分认识到。
管理是社会中存在的最普遍的社会现象。
从个人、家庭、企事业单位乃至其他社会____,从农村、城市、国家乃至世界都需要管理,都存在管理活动。
凡是有人群活动的地方或领域,都存在与之相适应的管理。
其另外,管理学的产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
在管理科学的学科体系中,管理学属于一般管理学。
管理学研究的是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与一般方法。
管理学具有一般性、综合性、历史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管理学研究内容的主线是从管理者出发来研究管理过程,从总体上看,也顾及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个方面来研究管理学,以及从历史角度来研究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
所以,无论有没有时间,我们多多少少都应该学习一些管理知识。
以管理学的系统理论来武装自己,充实自己;以社会实践与生活来解读和诠释管理学理论。
从而提高我们的管理质量、工作效率和生活水平,使我们的管理在社会实践与生活中不断巩固和发展,并与社会潮流同行,与国际舞台共舞。
二、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在《管理学原理》中,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主要有唯物辩证法、系统方法、观察总结法、比较研究法、____法、案例分析法、试验研究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其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管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
为了不断完善我国的____市场经济体制,加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努力提高我国的管理水平,加速实现管理现代化。
因此,我们要学习和掌握管理理论与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总结中不断发展。
(2)、(3)、未鉴于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并不断发展的学科,因此,学习管理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2024年《管理学原理》学习心得(2)2024年是我大学生涯中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学习《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的最后一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 更多 的职 位 中, 如 在 目标 管 理 及 团 例
提高 《 管理学原理 》 课堂教 学效 果 的管理 思维
一 一
队管 理 方式 中 , 在学 习型 组 织这 样 的组 织 形式 中, 所有 的组 织 成 员均参 与 制定
计 划和 制 定决 策 。据此 , 现代 管 理 者是 承 担 着协 调与整 合 职责 的组 织 成 员, 他 们 最 主要的工作是协 调组织 的人 财物 力
课 堂教 学过程 是一种 管理 实践
理论 源 于实践 , 管理 理论 是管 理 实 践的升华 。《 管理学原 理 》 是关于 一般性
理者在特定 的组 织内外环境 的约束 下, 运
用计 划 、 组织 、 领导 和控 制等职 能 , 有效
中除财 力资源外 ,《 管理学原 理 》 课堂 教
学 过程 中都 会涉 及 到 。 课堂 教学 过程 管
管理思维 的起点 。 “ 主体”论中认 为, 双 学生是学 的主体 。 课 堂教 学过程管 理 中的 物质资源 以教 材 和 教学 手段 为 主 ; 息 资源 则为教 师所 信 要 传授 的教学 内容 。 堂教 学过 程 中的 课 关系 资源 不 可忽视 , 师作 为课 堂教 学 教
摘 要 : 课堂教学是一种管理实践, 作为教授 《 管理学原理》 课程的教师, 运用管理思维有 效地管理好课堂教学过程, 就能够提 高课堂教学效果。 本文立足于管理的基本问 题角度, 分析了课堂教学过程管理中的管理主体、 管理客体 、 管理过程, 以及课堂教 学管理过程要达到的目 据此提 出了 的, 提高《 管理学原理》 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
地整 合、 用组 织的资源 , 利 协调他 人的活 理 的 最 主要的 接 受 者是学 生 , 其他 资 与 动, 使他 人同自己一 起实现组织 的既定 目 源相 比较, 是一种特 殊的客体 。 人 课堂教 标的活动过程 。 管理 的概 念包含了管理 的 学 过程 的 目标 是 否能 够达 到 , 学生 起着 基本 问题 , 《 从 管理 学原 理 》 堂教学 的 主 导作 用 , 转 化其 他教 学管 理 客体 的 课 是 视角分析 这些基本 问题 , 是在 教学中确立 关键 性资源。 正是 从这种 意义上讲, 育 教
本 问题 。 课堂 教学过 程 中所涉 及的 管理 内容 、 教学过程 几个方面 。 1 谁是课堂教 学过 程管理 的主体 .
管 理者是管理活 动 的发起者 和执行 者 , 承 担着 决策 、 是 计划 、 织 、 挥和 组 指 中, 采用什么样的教学 方法最 为有 效 , 是
基本 问题主要有 管理者、 被管理 者、 教学 教 学 方法 研究 的 重 要 内容 , 是实 现课 堂
资源 , 整合他 人的行 动 , 达到与 别人_ 起
基 于 管 理 基 本 问 题 的思 辨
河北北方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或者 通 过别 人实 现 组织 目标 的 目的。无
乔颖丽 张飚
论 从管理 者的传 统含义 还是现 代含义 来 看, 在课 堂教学活 动中, 教师都是管理 的
主 体 , 担着协 调与 整合 课 堂教 学过程 承
课 堂教 学过程 中管理的基本 问题
管 理 的概 念 包 括六个 内涵要 点 , 分
学效果将大为有益 。 作为教 授 《 管理学原 理》 课程的教师 , 教学效 果与自身 的理论 水平和实践 经验积 累 的关系 固然 十分密 切, 但是能否把课程要传授 给学生的理论 同时也应用于自己的教学过程 当中, 本质 上是 自己所 熟知 的管理 理论 能否与管理
否是一 名 “ 有效的管理者 ” 的实践方式 。 简 言之 , 理 思维 就是 用管 理学 的 管
基本理论 和观 点规 范管理行 为的心智活
教 学 目标 的有 效保 证 , 也是 教 育 “ 主 双
体”பைடு நூலகம்论探 讨的主要关系 。 当教 师课堂教学
过 程 中合理 地 配置 上 述各 种资 源时 , 就 可 以在 有 限的 课堂 教学 时 间内 , 效 地 有
实践 相结 合 的问题 , 检验 教 师本人 是 是
别是管理 的主体 、 管理 的客体 、 管理 的职 管 理过程 的主体 , 在课 堂教学过程 中, 如 能 、 理的载体 、 管 管理 的环境和管 理的 目 何 协调好与教 学管 理最 主要 的客体一 一 的。 六个 内涵 要点又 可称 为 管理 的 基 学生 的关 系 , 特定 的课 程 及情 景 因素 这 在
的管 理 问题的科 学 , 授 的是 共性 管理 传 理论 和实 践 , 可应用 于不 同部 门的 管理 活动 。 师 的课堂 教学 无疑也 是一 种 管 教 理实 践活 动 , 如果 教 师能 够将 管理 理论
默化于教 学 行为 中,自觉 地 用管 理 思 维 管理课堂教学过程 , 不言而喻 , 对提高教
动, 是有意识地应用管 理学 的理论和 方法
指导管理实践的系统 思考 活动。 要用 管理
控制 的组 织成员 , 是管理 的主体 。 传统 的 实 现课 堂教学 目标 。 管理 者是那 些告 诉别人该 做什么 以及 怎 样做 的组 织 成 员。现 代组 织 结 构 、 理 管 活 动和 管 理方 式发 生了根 本 的变 化 , 传 统 的属于管 理者 职责 范 围内的工作分布
关键词: 管理学原理 课 堂教 学过 程 课 堂教 学效 果 管理 思维
的职 能 。自己管 理 自己的行 为不 是管 理 学 意 义 上 的管 理 , 所以学生 不是 课堂 教 学过程 管理的主体 。 2 谁 是课 堂教 学过程 管理的客体 .
管理学 概念 中所 蕴含的 管理 的客 体 是 指 组 织的各 类 资源 , 即管 理活 动的 接 受 者。 括人 力资源 、 包 财力 资源 、 物质 资 源、 信息 资源 、 系 资源 、 间资源 。其 关 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