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毒物及职业中毒
常见的生产性毒物以及职业中毒

24
2.3 氮氧化物(硝气)
• 氮氧化物:N2O、 NO、N02、N203、N204、N205; • 工业生产——NO、N02; • 主要来源:
22
2.2 臭 氧
• 正常空气中:含臭氧0.04~0.1mg/m3
23
2.2 臭 氧
臭氧的危害:
臭氧有强氧化力,其危害是对眼粘膜和整个呼吸道都有刺 激作用,更高浓度可致肺水肿(>4mg/m3);
低浓度下,长时间作用能引起视力障碍、头疼、头昏、血 液红细胞减少、口干、食欲不振等症状;
工业生产——电焊——臭氧——注意通风
• 皮肤损伤处 –破损的皮肤可进入大量毒物,尤其与剧毒物质(砷、氰 化物)以及放射性物质接触是十分危险的;
11
1.2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3、消化道
• 具体途径:误食、随食物链进入、故意吞服; • 吸收部位:
• ①口腔——吸收量不大,剧毒除外,如氰化物; • ②胃——不太大;
• 因为胃是酸性环境,对酸性物质,具有阻止电离的作 用;而对于碱性物质,又具有中和作用;
常见的生产性毒物以及职 业中毒
1
本章内容
1
毒理学概述
2 工业环境中的气体毒物
3 常见金属与非金属毒物
பைடு நூலகம்
2
第一节 毒理学概述
1
生产性毒物 及其存在形 态
2
毒物进入人 体的途径
3
毒物的毒性
3
毒理学
毒理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从工业卫生角度,其任务是: 研究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接触的各种物质的毒性、作用机 理、代谢过程(吸收、分布、转化、排出)和中毒治疗 等问题。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引言随着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许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和物质的种类不断增加。
然而,一些化学物质具有毒性,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将这些化学物质与职业环境中的接触结合起来,就会产生职业中毒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生产性毒物的概念,职业中毒的原因和常见的生产性毒物,以及预防职业中毒的措施。
生产性毒物的定义生产性毒物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或产生的具有毒性的化学物质或物质。
这些毒物可以以气体、液体或固体的形式存在,并可以通过吸入、接触或食入等途径进入人体。
职业中毒的原因职业中毒是因为在职业环境中长期接触或暴露于某种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中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直接接触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直接接触到有毒的化学物质。
这种接触可能是通过皮肤接触、吸入或误食等方式导致中毒。
2. 长期暴露持续长时间地接触某种有毒的化学物质,即使浓度较低,也可能导致职业中毒。
这种长期暴露可能发生在某些特定行业的工作环境中,如化工厂、制药厂或冶金厂等。
3. 毒物积累一些毒物在人体内可能会积累,即使在暴露期间浓度低于危险水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毒物积累可能导致职业中毒。
常见的生产性毒物生产性毒物的种类繁多,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生产性毒物:1. 重金属包括铅、汞、镉、铬和砷等。
这些重金属对人体健康有严重的危害,可导致中毒症状和慢性疾病。
2. 有机溶剂例如,苯、甲醛、二甲苯和氯化物等。
这些有机溶剂可通过吸入或接触皮肤进入人体,长期接触可能导致脑部和神经系统损伤。
3. 石棉石棉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但它也是一种致癌物质。
长期吸入石棉纤维可能导致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4. 农药农药包括杀虫剂、除草剂和杀菌剂等。
农药中的化学物质对农民和农业工人的健康构成威胁,可能引起中毒和呼吸问题。
预防职业中毒的措施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预防职业中毒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预防职业中毒的措施:1. 替代危险物质生产过程中,可以尽量使用无毒性或低毒性的替代物质,以降低工人接触有害物质的风险。
职卫课件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概述

(五)影响毒物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1.毒物本身特性: (1)化学结构(chemical construction) (2)理化性质(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分散度、挥发性、溶解度、水溶性
2.剂量(dose)、浓度(concentration)和时 间(time)
3.联合作用(joint action):独立、相加、协 同和拮抗。
未经肝脏的生物转化,直接进入大循环并分 布全身。
【影响因素】
(1)气态毒物吸收的影响因素
➢ 毒物的浓度或分压。 ➢ 毒物的分子量和血/气分配系数
(blood-gas partition)。 ➢ 水溶性。 ➢ 劳动强度、肺通气量、肺血流量。 ➢ 生产环境、气象条件等。
(2)气溶胶吸收的影响因素
气道结构特点 粒子形状 分散度(dispersity) 溶解度(solubility) 呼吸系统清除功能
5、泌尿系统:
➢ 急性中毒性肾病 ➢ 慢性中毒性肾病 ➢ 中毒性损害 ➢ 泌尿道肿瘤
6、循环系统:
➢ 心肌损害 ➢ 心功能降低、房室传导阻滞 ➢ 心率紊乱、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 血压改变 ➢ 其它
7、生殖系统:
(1)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 生殖毒性:包括对接触者的生殖器官、有
关的内分泌系统、性周期和性行为、生育力、 妊结局、分娩过程等方面的影响。
发育毒性:包括胎儿结构异常、发育迟缓、 功能缺陷、甚至死亡等。
8、皮肤: 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职业性痤疮、
职业性的角化过度和皲裂、职业性皮肤肿瘤。
9、其它
➢ 眼部的病变:角膜和结膜、晶状体、视神 经炎、视神经萎缩、失明等。
➢ 骨骼的改变:氟骨症。 ➢ 体温升高:金属烟雾热。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知识概述

➢ 控制熔铅温度或用自动控制温度感应电热 炉加热以降低铅烟析出;
➢ 加强局部抽风、排毒;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知识概述
第11页
造粒机,铅酸蓄电池生产中制造铅粉球磨机前道设备。能 替换人工浇、冲制铅粒,机构合理,操作方便,使用简单 ,运行可靠,生产效率高。整机由熔铅炉,输铅冷却系统 ,造粒机三部分组成。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知识概述
第17页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知识概述
第18页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知识概述
第19页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知识概述
第20页
贵州铜仁工矿区汞污染
土法炼汞污染
粮食 0.484mg/kg (0.112—1.72) 为卫生标准24倍
蔬菜 0.486mg/kg
为卫生标准48.6倍
汞无机化合物: • 如硝酸汞(Hg(NO3)2、升汞(HgCl2)、甘汞(HgCl)、溴化汞(HgBr2)、 砷酸汞(HgAsO4)、硫化汞(HgS)、硫酸汞(HgSO4)、氧化汞(HgO)、氰化 汞(Hg(CN)2)等,用于汞化合物合成,或作为催化剂、颜料、涂料等; • 有作为药品,口服、过量吸入其粉尘及皮肤涂布时均可引发中毒。
➢ 白血病。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知识概述
第37页
(四)临床表现
2. 慢性中毒
❖ 其它
➢ 皮肤:脱脂而干燥、脱屑、皲裂,过敏性湿 疹。
➢ 生殖系统:女工月经血量增多、经期延长, 自然流产、胎儿畸形率增高。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知识概述
第38页
(六)治疗与处理
1. 急性中毒
❖ 快速脱离现场,清洗污染部位。 ❖ 无特效解毒剂,可静脉注射葡萄糖醛酸和 维生素C,忌用肾上腺素。
2021年公卫助理医师考点: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第三章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第1讲毒物与职业中毒概述【考频指数】★★★【考点精讲】1.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1)在生产条件下毒物主要经呼吸道、皮肤进入人体;亦可经消化道进入人体。
(2)肾脏是排泄毒物及其代谢物的极有效器官,也是最重要的排泄途径。
(3)毒物的蓄积作用是引起慢性中毒的物质基础。
(4)毒物的吸收: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超过正常范围,但无该毒物所致的临床表现,呈亚临床状态,如铅吸收。
(5)迟发性中毒:在一些情况下,脱离接触毒物一定时间后,才呈现出中毒的临床病变,如锰中毒等。
2.职业中毒的诊断原则:职业中毒诊断是遵从法定职业病的诊断原则,诊断应有充分的资料,包括职业史、现场职业卫生调査、相应的临床表现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测,并排除非职业因素所致的类似疾病,综合分析,集体诊断,方能做出合理的诊断。
3.急性职业中毒的治疗原则是(1)现场急救,如立即将患者搬离中毒环境,并移至上风向或空气新鲜的场所。
(2)阻止毒物继续吸收,如经口中毒者,须尽早引吐、洗胃及导泻。
(3)解毒和排毒,如对中毒患者应尽早使用有关的解毒排毒药物。
(4)对症治疗,主要目的在于保护体内重要器官的功能,解除病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进阶攻略】从总体上把握职业中毒,理解中毒的过程。
【易错易混辨析】生产性毒物通常以固体、液体、气体或气溶胶的形态存在。
飘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统称为气溶胶。
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称为粉尘,其直径大小多在0.1~10μm。
悬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0.1μm的固体微粒称为烟(尘)。
【知识点随手练】一、A1型选择题1.职业中毒的诊断原则应包括A.职业史、症状与体征B.职业史、劳动卫生条件调查、症状与体征C.职业史、劳动卫生条件调查、实验室检查D.劳动卫生条件调查、实验室检查E.职业史、劳动卫生条件调查、实验室检查和症状与体征2.影响毒物经皮吸收的因素A.毒物的脂溶性B.毒物的浓度和粘稠度C.接触的皮肤部位、面积D.外界气温、气湿E.以上都是3.职业中毒是由于A.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B.接触生产中各种化学物引起的中毒C.接触各种生产性有害因素引起的中毒D.接触生产性化学物引起的中毒E.接触化学物的原料引起的中毒【知识点随手练参考答案及解析】一、A1型选择题1.【答案及解析】E。
毒物与职业中毒

4.水溶性: 水溶性较大的毒物易为上呼吸 道吸收;水溶性较差的毒物易进入呼吸道 深部。 5.其它影响因素:劳动强度、呼吸深度和 频率、肺通气量与肺血流量,以及生产环 境中的气象条件等。
• 六.职业中毒的临床
• • • • • (一) 临床类型 (二) 临床表现 (三) 职业中毒的诊断 (四) 职业中毒的急救和治疗 (五) 职业中毒的预防
• (一) 临床类型
• 1.急性中毒 ( acute poisoning) 毒物一 次或短时间 (几分钟至数小时 )大量进入人体 而引起的中毒。 • 2.慢性中毒 (chronic poisoning) 指毒物 少量长期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 • 3. 亚急性中毒 (subacute poisoning) 发病 情况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称亚急性中毒。
• (二)毒物的剂量、浓度和接触时 间
• 不论毒物的毒性大小如何,都必须在 体内达到一定量才会引起中毒。空气中 毒物浓度高低和接触时间长短,决定毒 物进入体内的量。
• (三)联合作用 • • 毒物的联合作用
• • 生产环境物理因素与毒物的联合作用 劳动强度
• 1、毒物的联合作用 • 在生产环境中往往同时存在许多毒 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毒物同时作用于机 体所引起的毒作用,称为毒物的联合作用。
二、生产性毒物的接触机会 原料的开采与提炼,材料的加工、 搬运、储藏,加料和出料,成品的处 理、包装,作业人员清理反应釜、输 送管道,废料的处理和回收。
• 三、生产性毒(一)呼吸道
•
呼吸道是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 的主要途径,气体、蒸气及气溶胶 形式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 毒物经呼吸道可直接进入体循 环 ,其毒作用发生较快。
生产性毒物及职业中毒

生产性毒物及职业中毒1.生产性毒物概念生产过程中生产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
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在原料、辅助材料、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中存在,其形态包括固体、液体、气体。
如氯、溴、氨、一氧化碳、甲烷以气体形式存在,电焊时产生的电焊烟尘、水银蒸气、苯蒸气,还有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等。
2.常见的职业中毒类型1)金属及类金属中毒金属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照理化特性可简单分为重金属、轻金属、类金属3类。
金属中毒有多种,如铅中毒、四乙基铅中毒、锰中毒、铍中毒、镉中毒。
类金属中毒有砷中毒和磷中毒等。
铅中毒者口内有金属昧、流涎、恶心、呕吐、腹胀、阵发性腹绞痛、便秘或腹泻,严重者出现抽搐、瘫痪、昏迷、循环衰竭、中毒性肝病、中毒性肾病、贫血、中毒性脑病等;四乙基铅中毒可产生严重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全身皮疹,可有呼吸道刺激症状;铍化合物的皮肤损害主要表现为皮炎、铍溃疡和皮肤肉芽肿;铬对皮肤损害较明显;磷早期中毒症状一般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等。
2)有机溶剂中毒有机溶剂中毒引起的职业危害问题,目前在全国也是非常突出的。
例如生产酚、硝基苯、橡胶、合成纤维、塑料、香料,以及制药、喷漆、印刷、橡胶加工、有机合成等工作常与苯接触,可引起苯中毒;还有甲苯、汽油、四氯化碳、甲醇和正己烷中毒等。
苯中毒主要影响造血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
甲苯与苯大体相同,但毒性略轻些。
汽油主要经呼吸道吸人,急性中毒时,轻者有头痛头晕、无力,呈“汽油醉态”。
高浓度吸人还可引起化学性肺炎、肺水肿,严重者出现中毒性脑病等。
四氯化碳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对人毒性极强,误服2~3ml.即可中毒,30~50m1.可致死;吸人较高浓度时,最先出现呼吸道症状,慢性中毒表现为进行性神经衰弱综合征。
甲醇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毒性较强,误服5~10ml.可致中毒,15ml,可致失明,30rnl,可致死,可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心肝肾及导致胰腺炎。
生产性毒物-概述

(3)消化道: ①经咽部吞咽 ③意外事故
②随吸烟、饮食
2. 生产性毒物在体内代谢
(1)毒物分布:取决于其通过细胞膜的能力与体内 各组织的亲和力,而且在接触毒物的不同时期会有 改变。 (2)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毒物在体内 代谢酶的作用下,其化学结构发生一系列改变,形 成其衍生物以及分解产物的过程。 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
3.联合作用 (1)毒物的联合作用 在生产环境中常有几种毒物同时存在,并 作用于人体。此种作用可表现为独立、相加、 协同和拮抗作用。毒物的拮抗作用在实践中 并无多大意义。进行卫生学评价时应注意毒 物的相加和协同作用,还应注意生产性毒物 与生活性毒物的联合作用。
(2)生产环境和劳动强度 环境中的温、湿度可影响毒物对机体的毒 作用。在高温环境下毒物的毒作用一般较常 温高。
(3)有些作业虽未应用有毒物质,但在 一定的条件下亦可接触到毒物,甚至引起中 毒。例如,在有机物堆积且通风不良的狭小 场所(地窖、矿井下废巷、化粪池等)作业, 可发生硫化氢中毒;塑料加热可接触到热裂 解产物。
(三)毒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及排泄
1. 毒物的吸收: 在生产条件下,毒物主要经呼吸道、皮肤进入人 体,但是生活性中毒以消化道为主。 (1)呼吸道: 呈气体、蒸气、气溶胶状态的毒物可经呼吸道进入体内。 肺泡特点:①面积大 ②壁薄 ③肺泡壁对脂溶性毒物通透更快 ④上皮结构。
(四)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因素
生产性毒物作用于机体,并非一定会引起职业中 毒。毒物对机体的毒作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1.毒物的特性 (1)化学结构 化学物质的毒性与其化学结构有一定的关系,目 前已获的一些规律。例如,脂肪族直链饱和烃类化 合物的麻醉作用,从丙烷至辛烷,随碳原子数增加 而增强。据此,可推测某些新化学物的大致毒性和 毒作用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性毒物及职业中毒
1.生产性毒物概念
生产过程中生产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
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在原料、辅助材料、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中存在,其形态包括固体、液体、气体。
如氯、溴、氨、一氧化碳、甲烷以气体形式存在,电焊时产生的电焊烟尘、水银蒸气、苯蒸气,还有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等。
2.常见的职业中毒类型
1)金属及类金属中毒
金属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照理化特性可简单分为重金属、轻金属、类金属3类。
金属中毒有多种,如铅中毒、四乙基铅中毒、锰中毒、铍中毒、镉中毒。
类金属中毒有砷中毒和磷中毒等。
铅中毒者口内有金属昧、流涎、恶心、呕吐、腹胀、阵发性腹绞痛、便秘或腹泻,严重者出现抽搐、瘫痪、昏迷、循环衰竭、中毒性肝病、中毒性肾病、贫血、中毒性脑病等;四乙基铅中毒可产生严重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全身皮疹,可有呼吸道刺激症状;铍化合物的皮肤损害主要表现为皮炎、铍溃疡和皮肤肉芽肿;铬对皮肤损害较明显;磷早期中毒症状一般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等。
2)有机溶剂中毒
有机溶剂中毒引起的职业危害问题,目前在全国也是非常突出的。
例如生产酚、硝基苯、橡胶、合成纤维、塑料、香料,以及制药、喷漆、
印刷、橡胶加工、有机合成等工作常与苯接触,可引起苯中毒;还有甲苯、汽油、四氯化碳、甲醇和正己烷中毒等。
苯中毒主要影响造血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
甲苯与苯大体相同,但毒性略轻些。
汽油主要经呼吸道吸人,急性中毒时,轻者有头痛头晕、无力,呈"汽油醉态"。
高浓度吸人还可引起化学性肺炎、肺水肿,严重者出现中毒性脑病等。
四氯化碳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对人毒性极强,误服2~3ml.即可中毒,30~50m1.可致死;吸人较高浓度时,最先出现呼吸道症状,慢性中毒表现为进行性神经衰弱综合征。
甲醇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毒性较强,误服5~10ml.可致中毒,15ml,可致失明,30rnl,可致死,可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心肝肾及导致胰腺炎。
正己烷毒性较低,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黏膜刺激及中枢神经的麻醉作用,如头痛、头晕、恶心、无力及肌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