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系锂离子电池短寿瓶颈被突破
锂离子电池的现状研究

锂离子电池的现状研究摘要:电池是储存有电解质溶液以及金属电极的容器,该容器可以实现能量的转化从而输出电能。
锂离子电池作为当前储能技术领域中重要储能技术手段,随着技术的发展,其在越来越多的场景实现了技术应用,本文通过对锂离子电池发展现状开展探究,以期为相关的研究人士提供可参考的价值。
关键词:电池;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一、锂电池综述电池是储存有电解质溶液以及金属电极的容器,该容器可以实现能量的转化,从而输出电能。
按照内部反应类型的不同,电池可以分为物理电池、化学电池以及生物电池。
按照充电与否又可以将电池分为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
一次电池又称为不可充电电池,而二次电池又名充电电池,二次电池可以在电池放电后通过充电的方式实现电池的循环使用,该类电池包含有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当前在二次电池的应用上以锂离子电池为主。
按照锂离子电池的外包装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圆柱、方形以及软包这几个类型,其中前两种类型的锂离子电池在外壳材料的选用上以硬质的材料为主,因此在硬度表现上表现为硬包装。
与之相反,软包锂离子电池则采用的是铝塑膜形态的软性包装,在常见的软包电池中单片电池通过运用铝塑膜进行密封可以对内部的电解质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在应用的领域中,当前锂离子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一种是消费用电池,一种是储能用电池,另一种则是动力用电池。
在工艺的划分上,按照生产的位置不同,锂电池可以分为前端生产工艺、中端生活工艺以及后端生产工艺。
我们可以将锂离子电池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正极,在正极中的连接材料通常为铝箔。
在电池的中间部分为聚合物隔膜,该隔膜可以将正极与负极做好隔断,这样的隔断可以在阻断e-通过的同时保证Li+的正常通行。
另一部分为电池的负极,负极的材质主要是石墨,与正极连接材料不同,负极材料通常为铜箔。
电池的电解质存在于电池的顶端与末端,在外壳的材质的选用上,电池多采用硬质外壳。
不同状态下的锂离子电池其Li+运动轨迹存在有本质上的区别,充电时,Li+由正极出发通过中间的隔膜最终完成向负极的移动;放电时, Li+则是从负极出发通过中间的隔膜最终完成向正极的移动。
锂离子电池的崛起讲座心得体会

锂离子电池的崛起讲座心得体会我国是锂离子电池最主要的生产国之一。
2014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52.87亿只,占全球总产量的71.2%,已连续10年位居全球首位。
2018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到121.14亿只,比2014年增长了一倍多。
面对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了加强管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工信部近日公布了《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8年本)》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2018年本)》,新文件已经于2019年2月15日起正式施行。
锂电池行业市场规模已达820亿元手机、电动车、电动工具、数码相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快速发展,需要使用锂离子电池的产品和场景也越来越多。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锂电池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820亿元。
由于锂电池生产厂家在技术上的革新,性能和安全性的提升,人们对锂电池的需求仍会不断增长,预计到2024年,我国锂电池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
浙江天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孙伟博士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说,当前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承接了全球市场的转移,发展迅速;总体规模持续扩大,目前上下游联动,产业链逐渐成熟;产业结构调整助推各地积极布局,国内龙头企业加速崛起,“强者恒强”。
目前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已成为锂离子电池产业的集聚区,由于高端锂离子电池技术壁垒较高,未来以北京、江苏、上海等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区域将在现有技术领先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着高端电池材料的垄断地位,并随着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性能要求的提升,优势将更加明显。
尽管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前景较好,孙伟也表示,制约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的瓶颈不容忽视。
如在安全技术瓶颈方面,忽视安全结构设计,热失控现象频发;制造工艺达不到高质量产品要求,电池组一致性问题需完善;成本居高不下,材料核心技术待突破;标准体系缺失,亟待加快制修订工作;市场秩序混乱,企业无序竞争严重;安全监管职责不到位,行业管理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刚刚起步,需要加快引导。
新型水锂电突破电池极限

要 求 , 也 为 电 动 汽 车 等 交 通 工 具 走 进 人 们 的 生 活解 决 了瓶 颈 问题 。 锂 电池 如 今 已成 为 人 们 生 活 中 的 必 需 型 的 储 能 系 统 中 ,用 传 统 方 法 制 造 的 锂 电
文 件 涉 及 范 围 广 泛 ,主 要 针 对 工 业 生 产 中 可 能 出现 颗 粒 物 污 染 的 缓 解 ,包 括 《 电 除 尘 工程通用技术规 范》、 《 吸 附法 工 业 有 机 废 气 治 理 工 程 技 术 规 范 》 和 《 催 化 燃 烧 法 工 业 有 机 废 气 治理 工 程 技 术 规 范 》等 。 据 悉 ,这 些 技 术 规 范 将 被 列 入 国家 环 保 技 术标 准 予
后 又 直 接 从 负 极 回 到 正 极 , 就 好 像 科 幻 片 中 , 人 跨 过 时 光 门 可 以 直 接 在 地 球 和 外 太 空 之 间往 返 。 ” 因 此 , 吴 教 授 也 把 这 一 新
成 果 大 大 突 破 了水 溶 液 的 理 论 分 解 电 压
1 . 2 3 v 。吴 教 授 课 题 组 发 明 的 新 型 水 溶 液 可 充 锂 电池 ( 简称为 “ 水 锂 电 ” ) , 其 能
一
种 思 路 ,用 高 分 子 材 料 和 无 机 材 料 制 成
复 合 膜 , 包 裹 在 金 属 锂 外 。 而 这 层 复 合 膜 成 为 了锂 离 子 的 电位 在 正 负 极 之 间 “时 空 穿 越 ” 的 “随 意 门 ”和 “时 光 机 ”一 一 吴
包 覆 , 而 后 将 其 置 于p H 值 呈 中 性 的 水 溶 液
锂电池产业面临的三大瓶颈

锂电池产业面临的三大瓶颈
我国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尚处于起步时期,但是,由于国家鼓励发展锂离子电池的生产,我国不少电池厂以及一些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均看到了中国锂离子电池的潜在市场,正准备或已不惜投巨资生产理离子电池,这些作法无疑会促进民族锂离子电池工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全球锂电池需求量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而逐年递增,特别是航模领域,涌动出如世豹锂电池这样的专业性航模电池。
中国已是仅次于日本的锂电池生产大国,市场增长空间巨大。
但是,我国作为锂电池的需求大国和生产大国,技术水平却相对落后。
1.知识产权缺失
目前国内在磷酸铁锂电池的研究上已经取得突破,但是由于美国在这方面有专利,所以虽然我们在一些环节上能够自主研发,但是在知识产权问题上,还不知如何应对。
2.隔膜和电解液严重依赖进口
现在锂电池的关键材料如隔膜和电解液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仅隔膜要占成本的20%—30%,如果将来有国内企业研发成功了国产化的隔膜和电解液,价格将进一步大幅下降。
3.原材料国际认证极少
现在用于锂电池生产的原材料不可能全部进口,主要还是取自国内,但是国内的原材料要通过国际认证,生产出的锂电池才能被国际认可,所以在原材料认证环节上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4.生产工艺参差不齐
由于在锂电池的制造工艺和设备上存在差距,使得国内锂电池的生产工艺参差不齐,制造
标准还达不到一致性。
虽然锂电池产业面临四大瓶颈,但是锂子电池是许多电子产品的必需用品,只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题下,市场发展前景还是相当乐观的。
国家发展水系电池的文件

国家发展水系电池的文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寻找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关注点。
水系电池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储存并释放电能的技术,正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庞大的水资源储备的国家,发展水系电池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本文将从中国国家发展水系电池的必要性、技术前景和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水系电池的必要性1.1 能源危机背景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已经成为当前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迫的问题之一。
传统的化石燃料资源日益枯竭,同时使用化石能源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等问题。
由于能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
1.2 水系电池的优势作为一种储能技术,水系电池具有很大的优势。
首先,水系电池具有很长的寿命,不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其次,水系电池能够实现高效率的能量转换和储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再次,水系电池能够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电能,为电网调峰和平稳运行提供保障。
最后,水系电池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3 国家发展水系电池的必要性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水资源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储备。
发展水系电池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利用中国庞大的水资源,实现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还可以提高中国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水平,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因此,国家发展水系电池技术具有刻不容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水系电池技术前景2.1 水系电池的发展历程水系电池技术已经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最早的水系电池技术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科学家们就开始尝试使用水来储存电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各国开始加大对水系电池技术的研发力度,逐渐推动了水系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
2.2 水系电池的技术原理水系电池是一种利用水能转化为电能的储能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然后通过氢气燃烧或氢燃料电池发电,将电能存储在电池中。
水系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水系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引言水系锂离子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可充电电池,它以水为电解质,采用锂离子在水中的嵌入/脱嵌作用来实现能量的存储和释放。
相比传统的有机溶液电解质,水系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系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原理,包括其构成、工作过程和反应机制。
构成水系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质组成。
•正极:正极材料通常采用氧化物或磷酸盐类化合物,如LiCoO2、LiFePO4等。
正极材料是存储和释放锂离子的主要位置。
•负极:负极通常采用石墨材料,如天然石墨或人造石墨。
负极是接受和释放锂离子的主要位置。
•隔膜:隔膜是将正极和负极隔开的薄膜,防止直接电子传导和短路现象发生。
•电解质:水系锂离子电池采用水作为电解质,通常加入少量的盐类或酸碱调节剂来提高离子导电性能。
工作过程水系锂离子电池的工作过程包括充放电两个阶段。
充电阶段1.当进行充电时,正极材料中的锂离子会通过外部电路流向负极。
2.在正极材料中,锂离子被氧化物吸附,并与氧化物发生嵌入反应,形成LiMO2(M代表金属元素)。
3.同时,在负极材料中,石墨结构中的碳层会逐渐插入锂离子,并形成LiC6(石墨层中插入锂离子形成的化合物)。
4.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通过隔膜进行传输。
放电阶段1.当进行放电时,正极材料中的LiMO2会释放出嵌入的锂离子,并回到初始状态。
2.同样地,在负极材料中,LiC6会释放出插入的锂离子,并回到初始状态。
3.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通过隔膜进行传输,通过外部电路提供电力。
反应机制水系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涉及多个反应机制。
正极反应在充电过程中,正极材料(如LiCoO2)会发生以下反应: LiCoO2 + xLi+ + xe-→ Li1-xCoO2 其中,x代表嵌入的锂离子数量。
在放电过程中,正极材料会发生以下反应: Li1-xCoO2 → LiCoO2 + xLi+ + xe-负极反应在充电过程中,负极材料(如石墨)会发生以下反应: xLi+ + xe- + 6C → LiC6 其中,x代表插入的锂离子数量。
水系锂离子电池

第 二 章 水 系 锂 离 子 电 池
水系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来自About 80% of the discharge capacity of the first cycles is maintained after 30 cycles and about 40% after 100 cycles.
第 二 章 水 系 锂 离 子 电 池
提高性能方 法
1. 引入杂原子P,V或别的非 晶物。提高结构变化的 可逆性。 2. 与氧化锰锂共混,使充 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相 互抵消。 3. 提高其内在导电性能。
耐过充能力差,安全性差
LiCo02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 材料,电化学性能好、工作 电压高,且工艺研究比较成 熟,在短期内仍将占有市场 。
第 二 章 水 系 锂 离 子 电 池
水系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
从图中可以看出, 随着扫描速率的不 断加快,极化现象 越来越明显,氧化 还原峰位置分离距 离也越来越大。
从图中可以看出, 即使扫描速率比较 大,仍然可以得到 很好的电化学响应 曲线,扫描速率可 以比其在有机电解 液中扫的更快,说 明钻酸锂在水溶液 中的极化现象不明 显。
LiCoO2
由于具有高的电压和可逆的进行嵌脱锂离子的能力,LiCoO2被用作锂离子 电池的首选正极材料。1990年Sony公司商品化的第一个锂离子电池正是用 LiCoO2作为正极的。LiCoO2具有二维层状结构,适宜锂离子的脱嵌,是目前应用最 广泛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
存在的问题
材料稳定性不好 丰度低,价格昂贵
高比功率(1800w/kg
) 长循环寿命
(500-1000次)
低自放电 (6-8%/月)
无记忆效应
第 二 章 水 系 锂 离 子 电 池
锂离子电池技术瓶颈

锂离子电池技术瓶颈
锂离子电池目前存在以下几个技术瓶颈:
1. 能量密度限制: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在理论上有限,难以达到更高的能量密度,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范围。
2. 安全问题:锂离子电池存在着过充、过放、短路等安全问题,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3. 寿命限制:锂离子电池的寿命和使用次数有限,对于一些
需要长时间使用或频繁充放的应用场景不够适用。
4. 成本问题: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成本较高,需要消耗较多的
原材料和能源,降低成本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5. 充电速度限制:锂离子电池充电速度较慢,需要数小时才
能完成充电,不适合一些迫切需要使用的场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课 题研 究小组 经过 一系列 的分析 验证 , 在水 和氧气 存 在下 , 为 电池 负 极 的 电极材 料 会 被氧 气 氧化 , 作 这是 造成 水系锂 离子 电池容 量衰减 的主要 原 因 , 而通过 电池 密封消 除氧气 氧化 、 选择 合适 的 电极 材料负极 和 碳包覆 正极 , 能大大地 提高 电池 的循 环性 能 , 电池 1 n倍率 从充 放 电 1 0次容 量 维持 率低 于 5 %提 便 将 0mi 0 0 高 到可充放 电 1 0 0 0次循 环 , 容量 维持 率在 9 以上 。 0
废 硫 酸 作 为 反 应 所 需 物 料 , 以 废 治 废 ” 有 明 显 的 “ 具
社会 效益 。
C从 皂化废 碱 液 中回收 了碳 酸钠 、 酸 钠 等 无 ) 硫 机 化工产 品 ; 回收 的酸性 油可作 为成 品清洁燃 料油 ; 回收 的戊 酸 、 己酸可 替代进 口产 品 。 d 该处 理方法 投 资 小 、 ) 能耗 低 、 艺 简单 , 合 工 适
工 业 化 规 模 处 理 皂 化 废 碱 液 , 所 采 取 的 工 艺 路 线 且
油相 中 , 如何 将 油相 中的硫 酸钠提 取 出来 , 需做在 进
一
步 的工艺探 讨 。 c在皂 化 废 碱 液 的 组分 中 还 有 4 7 ~9 3 ) . .
的 己二 酸 , 存在 于燃 料油 中, 这部 分 己二酸 还未被 提
取 出来 , 待 于 作 进 一 步 的 工 艺 开 发 。 有
参 考 文 献
无 二次 污染 , 是真 正 的清洁 化生产 。
5 问 题 与 讨 论 a 在 蒸 发 过 程 中 , 碱 液 中 的 水 分 脱 除 了 9 ) 废 O
[ ] 赵 志 军 . 排 放 处 理 环 己烷 氧 化 工 艺 生 产 环 己 酮 皂 化 1 零 废 碱 液 的方 法 : 中国 ,L 2 0 1 95 . [ ]2 0 . Z 0 810 6 7 06 P . 0 8
・
6 ・ O
化 学 工 业 与 工程 技 术
21 0 0年 第 3 卷 第 5期 1
cz1 0l l 5
1.。 ! 2 5 . .5 18 37
固液分 离 碳酸 化塔 — 废碱液 L1—
0 ・
CO2
h 14 兜 s4 O0 % 2 . o
 ̄
冷凝 水 C 2 O
水汽 化
f . 6 9 8
含水Na O 2 4 S
Na S z O4
,
.
—
L
. 09
蒸馏 — 一 元粗酸 ’
l .8 4 2
燃料 油
水汽 化
Na HCO
图 1 皂 化废 碱 液 处 理 流 程 示 意
根 据 上 述 物 料 平 衡 , 1 0k / 以 O ta皂 化 废 碱 液 处
以上 , 这部 分水经 生化处 理 以后 做到 了达标 排放 , 回
我 国水 系锂 离 子 电池 短 寿瓶 颈 被 突 破
据 报 道 , 日复 旦 大 学 新 能 源 研 究 所 有 关 研 究 小 组 关 于 水 系 锂 离 子 电 池 的 研 究 取 得 突 破 性 进 展 , 到 了 近 找
收 的无 机物 较彻 底 。但 在有 机 物 的 回收过 程 中 , 若
处理不 当 , 发生 有 机物 富 集 的 现象 , 表 现 为 , 会 其 在 酸 中和提 取皂 化油 的过程 中 , 皂化 油 中还含 有 2 5
~
理装置计 算 , 可获得 如下产 品 : 酸钠 1 1 , 酸 碳 412t硫
右 。由于这 部分水 中含有 碳 四 以下 的水溶 性一元 有 机酸 , 用物 理方 法将大 部分 一效益 。 具
b 采 用 普 通 常 温 常 压 设 备 , 资 小 ; 源 为 低 ) 投 热
使c OD值 降 至 50 0mg L以下 , 回配 到初 始 的 0 / 再
钠 3 2 , 料 油 1 4 , 元 酸 7 0 。 03 0t燃 98 0t一 0t 2 4 皂 化 废 碱 液 的 资 源 化 利 用 及 处 理 效 果 a 该 处 理 方 法 彻 底 根 治 了 皂 化 废 碱 液 对 环 境 的 )
3 %的水 分 , 部 分 水 的 C D 值 在 15g L左 5 这 O 7 /
导致水 系锂离 子 电池循环 性差 , 寿命 偏短 的核心 问题 。水 系理 离子 电池 具 有 价格 廉 价 、 环 境污 染 、 全 即 无 安 性能高 、 高功 率等优 点 , 种 电池 将来 可望用 于风力 、 阳能发 电等能 量储存 、 能 电网峰谷调 荷 和短距离 的 这 太 智
电动 公 交 车 等 , 受 循 环 性 差 等 制 约 一 直 无 法 投 入 实 际 应 用 。 但
废 碱 液 中进 行 蒸 发 , 这 部 分 水 的冷 凝 水 的 C D 使 O 值 降至 3O 0rg L以下 再进行 生化 处理 。 0 / n
b 由 于 皂 化 油 脱 水 后 有 5 左 右 的 硫 酸 钠 存 于 )
压 蒸汽 , 能源 消耗少 ; 以采 用废弃 二 氧化碳 和工业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