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历史(2017人教新版)八年级上册单元过关第七、八单元过关自测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八单元达标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八单元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1945年9月发行的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上,大幅特写的蒋介石意气风发,而此时的他正在重庆与毛泽东进行一场难以实现和平的谈判。
这场谈判难以实现和平的最主要原因是()A.双方没能制定有效的谈判方案B.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C.“双十协定”不符合人民的利益D.内战在谈判时已全面爆发2.1946年10月10号,一著名民主人士见报纸上登载消息“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和平已经死了。
”“和平已经死了”是因为()A.北平国军已成“瓮中之鳖”,插翅难逃B.和平建国方案不符合中国国情C.国民党的和谈邀请遭到共产党抵制D.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协议3.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这一论断针对的是() A.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B.内战爆发初期敌强我弱的形势C.三大战役中国民党军队主力被消灭D.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4.1947年,画家石鲁随部队撤离延安,转战黄土高原,在行军途中,他目睹了毛主席率军与国民党追兵从容周旋的历史性场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重温当时的这个情景,构思并创作了一幅画,该画的名字应为()A.转战陕北B.挺进大别山C.解放南京D.淮海战役5.陈毅在《记淮海前线见闻》中写道:“几十万,民工走不通。
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
前线争立功。
”出现这种情景的前提是()A.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B.东北全境解放鼓舞人心C.翻身农民踊跃支援前线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6.蒋介石认为中国共产党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政府是一个很大的顾虑”。
此军事举动() A.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C.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7.“你们的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求得尽可能迅速地攻克该城。
”该作战方针指导的战役是()A.挺进大别山B.辽沈战役C.淮海战役D.平津战役8.人民解放军战将粟裕在某次战役之后,于“万马腾欢”之时,填《沁园春》一阕:“杯高举,望军民莫醉,鞭指江南。
2018——2019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八单元综合测试

2018——2019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八单元综合测试一、选择题1. 1945年,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重庆各界纷纷在《新华日报》上表达他们的喜悦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
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打倒列强,铲除军阀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D.渴望和平,争取民主2. 1945年8月,毛泽东接受蒋介石邀请,赴重庆参加国共谈判的主要目的是()A.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B.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C.揭露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罪行D.赢得战略决战的时间3. 1947年3月,人民解放军主动撤离延安,是因为国民党军队进攻( )A.中原解放区B.东北解放区C.陕甘宁解放区D.山东解放区4. 到1948年底,解放区1亿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
这主要得益于(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B.三大战役的胜利C.重庆谈判D.土地改革的开展5. 解放战争进行一年后,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变化,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已由开始时的430万减少到373万,其中正规军由200万减少到150万。
由此可见,“战争形势变化”指的是()A.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迅猛减少B.解放军军队数量超过国民党军队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国民党军队开始战略进攻转入全面防御6. 1947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以主力出击,打到国统区去。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解放军主动放弃后方B.国民党军队数量下降C.解放军在数量上占优D.加快解放战争的进程7. 翻开原南京总统府办公桌的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我们还能看到:面写有“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的字样。
这一定格的寓意是()A.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B.抗日战争获得最终胜利C.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D.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8. 某班学习小组在讨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时,有下列发言,他们的发言中出现明显错误的是A.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影响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B.辛亥革命后开始出现的“实业救国”思潮促进了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的出现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了一次迅速发展的良机D.解放战争时期,由于三重压迫,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9. 1919年春,胡老太爷从绍兴到上海探亲。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八单元 检测卷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八单元检测卷及答案(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下列各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愿所有的人从这张照片上能够理解和体会,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们的国家处在十字路口,处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定胜败的斗争的严峻时刻。
我们的党和毛主席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怎样的贡献!”这幅照片应拍摄于( C )A.开遵义会议时B.红军到达陕北时C.去重庆谈判时D.政协会议召开时2.(南京中考)蒋介石曾写道:“对毛泽东应召来渝后之方针,决以诚挚待之。
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
而对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
”这里的“渝”指的是( D )A.广州B.瑞金C.西安D.重庆3.(河南中考)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推动解放区土改运动的发展。
1948年,中共中央起草了《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对新解放区的土改政策又作了许多明确的规定,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有了深入的发展,到1948年下半年,解放区大约有1亿农民分得了土地。
材料强调了( D )A.广大农民群众分得了土地B.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的物力保障C.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D.土地改革的发展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山西中考)“犹如一把钢刀,插入敌人心脏,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同时又能吸引国民党大量军队来援,减轻对华北解放区的压力。
”材料描述的军事行动是( C ) A.平型关大捷B.百团大战C.挺进大别山D.渡江战役5.(吉林中考)与“1948年”“解放长春”等信息相关的战役是( A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6.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的是( C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7.平津战役前,著名建筑史学家梁思成曾十分担心北平文物和古城墙毁于战火,但事实上它们最终几乎完好无损地得以保存。
初二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题答案解析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初二历史期末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 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的意义。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2. 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为应对“强敌”,他主要的策略是()A. 同守传统之道,以静制动B. 学习西方技术,以图自强C. 改革政治体制,确立民权D. 运筹外交谋略,以夷制夷【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点,抓住关键词“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和为应对“强敌”,选出与此相关的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90年代,为应对“强敌”,维护清朝的统治,在中央以奕䜣为代表,地方以李鸿章为代表,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故答案是B。
考点:鲁教版八年级上·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3.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一千二百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
”这段材料最能说明的是洋务运动的兴办()A. 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B.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C. 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D.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外轮损失一千二百万两、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可知,这反映了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B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与题干无关;题干没有涉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内容。
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8单元检测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七、八单兀检测题(满分:60分时间:60分钟)、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2分,计30分)题123456789101112131415号答案1.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举行。
这次会议是遵照哪一文件精神召开的(C)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华民国约法》C.《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D •《中国土地法大纲》2. 1947年,华东野战军通过孟良崮战役消灭了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哪个解放区的重点进攻(C)A.中原解放区B •陕北解放区C.山东解放区D .东北解放区3. (2016 •青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之间从合到分,然后再合,再分。
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B)A.社会主要矛盾 B •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C.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 .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4. 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事件是(A)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翻身农民丈量分配土地A.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 .农民踊跃参军参战 C .三大战役D .解放全中国5. (2016 •青岛)1947年6月30日,在黄河中下游河南与山东交界处,一声炮响之后,晋冀鲁豫解放军10余万人马开始由北向南强渡黄河。
指挥这次军事行动的是(A)A.刘伯承、邓小平 B .谭震林、贺龙C .林彪、罗荣桓D .陈毅、粟裕6. “时间:1948年9 —11月;主要战场:锦州、沈阳;结果: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
”这是小明同学对某战役知识的梳理,这场战役的历史影响是(B)A.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 B .解放了东北全境C.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D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7. 1948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花飞来,……一切惟听天命而已。
”蒋介石这种心态主要是因为(B)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B. 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中取得节节胜利C. 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了北平D. 毛泽东和朱德下达了渡江战役的命令8.统治中国22 年的国民政府覆灭的时间和事件是(A)A. 1949年4月解放军占领南京 B . 1949年4月百万雄师渡江C. 1949年10月1日共和国成立 D . 1949年初北平解放9. (2016 •娄底)1922年,北京、上海报纸举办了成功人士民意测验,投票选举“最敬仰人物”,晚清状元张謇得票最高。
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8单元 检测题2 新人教版

八上历史第七、八单元检测题(RJ)(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1.(2017年·娄底)“愿所有的人从这张照片上能够理解和体会,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们的国家处在十字路口,处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定胜败的斗争的严峻时刻。
我们的党和毛主席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怎样的贡献!”这幅照片应拍摄于(C)A.开遵义会议时 B.红军到达陕北时C.去重庆谈判时 D.政协会议召开时2.(2016·山西)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和平诚意和“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建国口号,赢得了全国民众的认可。
解放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让农民无偿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使共产党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
这段话主要揭示了人民解放战争的(C) A.发生背景 B.发展历程 C.胜利原因 D.历史意义3.右图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转战陕北,其直接结果是(B)A.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B.粉碎了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C.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D.“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4.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指出:“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
”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军事行动是(C) A.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B.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解放军发动战略大决战5.(2017·青岛)《毛泽东选集》中收录了一封电报,摘抄如下:“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
”“为了歼灭这些敌人”进行的战役的影响是(A) A.解放了东北全境 B.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C.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D.使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6.(2016·来宾)平津战役前,著名建筑史学家梁思成曾十分担心北平文物和古城墙毁于战火,但事实上它们最终几乎完好无损地得以保存。
【精选】2018年秋新人教版部编版八上历史第七单元解放战争检测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7-2018学年度第七单元解放战争考试范围:第七单元;考试时间:6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一、选择题1.“蒋介石,善欺骗,重庆摆下鸿门宴,三次电邀毛泽东,。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横线上应该填写( )A.一心一意谋发展 B.假戏真演为内战C.真心真意谋和平 D.两党合作共为民2.“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
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
……蒋中正,1945年8月14日”。
连续接到三次此类电报后,经慎重研究,中共中央决定()A.毛泽东在周恩来等陪同下前往重庆谈判B.派遣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和平解决西安事变C.派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D.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达成《国内和平协定》3.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的一次会议上签订了《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国民大会的协议》《关于宪草问题的协议》《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等五项协议。
这次会议是()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国民党一大 D.政治协商会议4.对于重庆谈判,有人说成功了,有人说失败了。
下列哪一史实能说明重庆谈判的失败( )A.签订“双十协定”B.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C.全面内战的爆发D.对解放区发起重点进攻5、1946年,国民党撕下和平的面具,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发动了全面内战。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蒋介石对哪一解放区发动进攻( )A.中原解放区B.华东解放区C.华北解放区 D.东北解放区6.1947 年6 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揭开了的序幕()A.战略防御 B.战略相持 C.战略反攻 D.战略决战7.1947年3月,人民解放军主动撤离延安,是因为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A.中原解放区B.东北解放区C.陕北解放区D.山东解放区8.这次军事行动发生在1947年6月,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在其中一场战役中,刘伯承号召大家:“面前即使横着刀山火海,我们也必须打过去!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次军事行动是( )A.转战陕北B.台儿庄战役C.挺进大别山D.百团大战9、党中央撤出延安后,中央领导同志胸怀大局,临危不惧,和边区军民同甘共苦,生死与共,历经风险,饱经艰辛,一次次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八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教育文档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八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姓名分数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该选项。
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国共两党曾在重庆有过一次历史性的会晤,使无数的中国人充满希望。
当时,全国人民普遍希望()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B.打倒列强,铲除军阀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团结民主,和平建国2.八年级同学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国民党报刊中,查阅到一些民主人士对毛泽东的称赞:“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之安危”。
这些民主人士主要称赞毛泽东()A.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举B.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的胆魄C.在北平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D.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业3.“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电文中“先生”被邀请,最后双方达成的协议是A.《中国土地法大纲》B.《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C.《国共合作宣言》D.《北京市民宣言》4.1945年4-6月,国共两党几乎在同一时期召开了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提出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国民党六大坚决拒绝中国共产党建立联合政府的建议。
蒋介石在政治总报告中说:“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
”由此可见,国共两党对战后国家发展的分歧在于A.是否推进民主政治B.如何争取抗战胜利C.是否举行重庆谈判D.如何保持统一战线5.1946年,当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时,周恩来说:“我们并不因为蒋(介石)破坏了这些协定,就以为没有了收获。
因为全国人民都承认了这样的事实,认为中共的地位是不可抹杀的。
”这表明A.共产党通过重庆谈判赢得了民心B.美国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共产党在战场上连连打败国民党D.国民党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6.分析下表数据的变化,最有助于我们理解A.国民党统治迅速覆灭的原因ArrayB.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C.日本侵华战争打断中国近代化进程D.国民党统治区经济迅速发展7.解放战争中,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A.重庆谈判B.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C.中共中央转战陕北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3.“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下列发生在解放成争时期的典型事件中,最能反映这句台词的是A.转战陕北B.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D.渡江战役9.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西北野战军采用的“蘑菇”战术实际上属于A.游击战B.阵地战C.运动战D.闪电战10.“依靠贫雇农,团结中衣,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甜的的上,们电战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此项土地改革总路线制定于A.北伐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土地革命时期11.下列语句描述的历史事件中,标志着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A.“百万雄师,三路渡江”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C.“千里跃进,逐鹿中原”D.“分割包围,瓮中捉鳖”12.《毛泽东选集》中收录了一封电报,摘抄如下: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于长、沈援锦之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国家的独 立、人民的幸福,浴血奋战,威震敌胆,下列军事行动按时间先后顺 序排列正确的是( B ) ①渡江战役 百团大战 A.①②③④⑤ B.②⑤④③① ②南昌起义 ③平津战役 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⑤
16 .“在南京各省代表会上 ,孙中山提议废除跪拜礼 ,提倡普通见面
时为一鞠躬,最尊敬之礼为三鞠躬。他身体力行,弯腰鞠躬。众人皆 感新鲜,纷纷跟着仿效。鞠躯之礼逐渐风行开来。”对该材料理解正 确的是( A ) A.辛亥革命推动礼节的变化 B.鞠躯礼体现等级观念 C.礼节变化未受到西方影响
D.传统礼节被彻底废除
17.小华喜欢看鲁迅的作品,他能从《鲁迅全集》中看到的作品有( C ) ①《狂人日记》 桑干河上》 ②《小二黑结婚》 ③《孔乙己》 ④《太阳照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8.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首抗日救亡的歌曲,带给人们巨大的精
神力量。创作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激发中国人民抗日斗志的歌曲有( C )
C.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D.签署了“双十协定”
2 . 右图是华君武先生在抗日战争后作的一幅漫画 , 名为《磨好刀再 杀》。这幅画揭穿了( A ) A.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
B.法西斯集团吞并中国的企图
C.蒋介石对日本的姑息纵容
D.日本右翼势力抬头的危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1947年夏,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的是( D ) ①彭德怀 ②贺龙 ③刘伯承 ④邓小平
C.②⑤③①④ D.⑤②④③①
7.1949年4月,毛泽东主席得知某战役胜利的消息时,欣然写下著名
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该战役是( D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8.1949年4月,解放军将领周克玉写了一首诗:“千帆竞渡断浪飞, 万炮齐放敌垒摧。扬子江头雷霆夜,铁军雄师显神威„„”这首诗所 反映的事件发生于1949年4月23日,它标志着( D ) A.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被粉碎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D.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覆灭
9.“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下海经商的状元 ,他的大生集团一度是中 国最大的私人企业,他是中国商绅集团的绝对领袖。”上述材料评价的
“他”是( B )
A.邓世昌 B.张謇
C.康有为 D.严复
10.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如树然,教育犹花, 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他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 是( A ) A.兴办实业 B.创办学堂 C.筹划海防 D.编练新军
——蒋中正(1945年8月14日)
材料二:今日的中心,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国外的敌人 ,中共 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中共,才能达成我们的任务。 ——1945年5月国民党“六大”上 蒋介石的政治报告
材料三: 国共会谈的结果已确定了和平建国的总方向 , 但就今天 的情形来看 , 要由纸上的协定变为现实的东西 ,中间还横着许多 严重的障碍。 (1) 材料一中,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陪都”“商讨”的理由是什 么?其真实目的又是什么?(4分) 理由:为了避免内战 ,共商大计。真实目的:为了进一步赢得准 备内战的时间。
12.中国轻工民族工业分布的地区主要在( C )
A.东北地区 B.北京周边地区
C.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D.铁路沿线地区
13.下表是中国近代前期商办企业统计表:
统计表中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有( C ) 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②海外华侨竞相投资 ③ 辛亥革命的推动 ④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激励措施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4.下列与上海有关的史实是( B ) ①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 《申报》创办 ④商务印书馆创办 ②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拍摄 ③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5 .1899年,近代民族企业家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开车试工 ,这件事
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当时这一消息最可能刊载在( D ) A.《万国公报》 B.《民报》 C.《新青年》 D.《申报》
(2) 毛泽东接受蒋介石邀请 ,赴“陪都”参加谈判的主要目的是什
么?(2分) 为尽全力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的内战阴谋。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
第七、八单元过关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 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 ,亟待解决 ,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 ,共同 商讨„„”毛泽东此次“陪都”之行的结果是( D ) A.避免了内战的爆发 B.通过了《共同纲领》
11.下表是中国纱厂1915—1919年盈利指数情况。对表中数据所含信息 解读不准确的是( B )
年份(年) 盈利指数(%)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21.4 3 70.5 6
36.7 - 7.61 4.38 3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
B.使中国民族工业从此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C.中国民族工业进入“短暂的春天” D.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①《义勇军进行曲》 伐军军歌》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②《长征组歌》 ③《黄河大合唱》 ④《北
二、材料题(14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 ,可期实现,
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 ,共同
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A.①②
C.②④ D.③④
B.①③
4.在辽沈战役中,中央军委指示一定要先攻下某城市,就可以在东北 战局上形成“关门打狗”的态势。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你认为这个 城市是( B ) A.山海关 B.锦州 C.沈阳 D.天津
5.山东蓬莱农民唐和恩使用过的扁担上,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经过的
路线,包括山东、安徽、江苏三省有关的城镇和村庄的地名。由此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