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五校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U

合集下载

陕西省西安市中考语文模拟测试二(含答案)

陕西省西安市中考语文模拟测试二(含答案)

陕西省西安市中考语文模拟测试二(含答案)语文试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4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6小题,计17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A. 羁绊. pàn 揩.油 kāi 扒.窃 pá恪.尽职守 gèB. 枯燥. zào 蓦.然 mò嫉.妒 jí靡.靡之音 mǐC. 一绺. lǚ脑髓. suǐ贫瘠. jí令人作呕.ǒuD. 瞭.望 liào 跻.身 qī祈.求 qí九曲.连环 qū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 契合教晦慷慨大方融会贯通B. 荣膺譬喻拈轻怕重门廷若市C. 坚深签署锐不可当流连忘反D. 阑珊蜡烛器宇轩昂离经叛道3.请从下列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分)(1)如今的城市规划者和建设者拥有改换天地的能力,但只有在“文化的土壤”中(汲取攫取牟取)精髓,才能校准自身的城市品格。

(2)追梦路上,我们不仅需要实现梦想的信心,更要有(坚贞不屈坚持不懈经久不息)的决心。

4.经典诗文默写(在第(1)—(7)题中选五题;第(8)—(10)题,任选一题)(共6小题计6分)(1)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2),归来倚杖自叹息。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6),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7)凄神寒骨,。

(柳宗元《小石潭记》)(8)你会嗅到这花香,。

(戈尔泰《金色花》)(9)今晨却开满了,。

(冰心《荷叶·母亲》)(10),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何其芳《秋天》)5.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3分)①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②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波逐流, ;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也要仰天长啸,;纵然一生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 。

陕西省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陕西省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陕西省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新高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下列对联与相应历史人物对应,全部正确的一组是①言称尧舜宣仁政民贵君轻为圣贤②致君尧舜思仁政垂老无家筑草堂③万户争传新乐府千秋永祀老诗翁④志复中原吟铁马诗继少陵诉忠情A.①孔子②荀子③韩愈④辛弃疾B.①孟子②杜甫③白居易④陆游C.①庄子②荀子③韩愈④陆游D.①孔子②杜甫③辛弃疾④白居易2、下面四首唐诗,各描写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如果按节令的时间顺序依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②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元都未日闲。

③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④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A.④①②③B.①④②③C.④①③②D.①③④②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西安大雁塔南边的大唐不夜城中,游客________,他们扎堆在一个个临时搭建的工坊前,看得出神。

麦草工艺工坊里,陕西渭南一位村民将麦草剪成细细的"牛毛"拼贴在画纸上,一幅牛耕图________,在日光下熠熠闪光,他的麦草工艺品已成为陕西"一村一品"特色产品……各具特色的工坊组成了本届匠人大会的核心活动--"守艺长安·大唐工坊"。

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各地的世界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

对于工匠精神,《诗经·国风》中这样描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在已出土的中央官府烧制的秦代瓦当上,常会发现有一两厘米大小的不起眼的印文,包括编号、机构、工匠名等。

难道2000年前匠人的产权意识就已觉醒?答案并非如此。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吕不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在产品上刻下己名,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技艺。

陕西省五校高三语文第二模拟试题

陕西省五校高三语文第二模拟试题

长安一中、高新一中、交大附中、师大附中、西安中学高2012届第二次模拟考试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上。

(3)必须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或在其他题的答题区域内书写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青铜时代是人类文明的开始。

中国青铜文化之源一直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

1973年,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一个距今6500年以上的黄铜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铜制品。

而中国最早的青铜器是1977年在甘肃东乡出土的一把公元前3000年的铜刀,据激光光谱分析为锡青铜。

在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约公元前2600—前2000年)遗址中,铜器发现较多,有红铜器、黄铜器及青铜器,还有与熔铜有关的遗物。

这些似乎都可以表明,我国铜文化在开始就体现出以中原地带为中心的多元发展形式,直延续至更后期。

1885年,英国伦敦大学的拉古别里提出了中国文明“西来说”。

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根据他发现的仰韶文化彩陶,指出中国史前彩陶与中亚、东欧史前彩陶类似,于是“西来说”获得了考古资料的支持。

但不久之后,中国考古学者在山东龙山城子崖和河南安阳殷墟发掘出了中国本土文化史前时代的遗物。

这时若再说中国史前时代皆一片空白,人口和文化都是自西方输入的,便很难成立了。

所以1930年以后,许多外国学者多采折衷的说法,即中国本土有人长期居住,但远在史前时代就受了西方文明的影响,而产生文化的进展,这其中当然也即包括我国古代文化重项:青铜文化。

“西来说”,多是外国学者提出,而其主要支持力量也来自于中国域外,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恐怕不会比中国本土的多数学者深厚,多数也未亲见国内有关文明起源的第一手考古材料,学说建立的基础也难免不扎实。

他们起初抱有一个结论,但是新的考古材料的出现完全否定了他们的论断后,他们很快就作出了调整,大意不变,只是很识时务的避开了矛盾,这就显得有点可笑,他们的论断是否有较多的主观成分呢?对“西来说”我们有两点学术上的质疑。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五校联考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五校联考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五校联考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积累和运用(17分)1.(6分)经典诗文默写。

(1),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凄神寒骨,。

(柳宗元《小石潭记》)(3)当余之从师也,。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4)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5),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

(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6)牛背上牧童的短笛,。

(朱自清《春》)(7)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范仲淹《岳阳楼记》),这些思想为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所尊崇。

(8)人生道路障碍重重,但是青年要有“,”(李白《行路难》)的勇气,相信人生理想的风帆靠奋斗一定可以扬起。

2.(4分)阅读语段,完成问题。

杏树是上帝的宠儿,是这座山上风景的主角,四季都受上苍的偏爱。

春天一树繁花引得鸟雀百zhuàn 千声,游人络绎..不绝;夏天一树累累果实,让游客们垂xián欲滴;秋天脱去绿色,换上红色盛装,引得游人千回百转;冬天有时披上晶莹的雾凇.,把山岭打扮成童话世界,使众多的摄影爱好者摸爬滚打,争相捕捉仙境般的瞬间。

(1)请根据语境,给加点字注音。

①络绎..不绝②雾凇.(2)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百zhuàn 千声②垂xián 欲滴3.(4分)以下是小秦同学阅读三部名著时做的阅读记录卡,请根据片段摘录完成相关题目。

选文问题(1)猫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

①选文讲述了作者仇猫的原因。

作者通过猫讽刺了那些的暴(2)它不是和狮虎同族的么?有这么一副媚态!(选自《朝花夕拾》)虐者。

它是一种非常喜欢唱歌的动物。

它翅膀后面的空腔里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而且在胸部有一种可以增加声音强度的响板。

对它来说,歌唱才是最重要的。

陕西省西安市地区2024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陕西省西安市地区2024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中考二模语文试卷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濒.临(pín) 谛.听(dì) 皈.依(guī) 锋芒毕.露(bì)B.悄.然( qiǎo) 勾.当(gōu) 锃.亮(zèng) 怏怏..不乐( yàng)C.窒.息(zhì) 伴侣.(lǚ) 惆怅.( zhàng) 强.词夺理(qiǎng)D.荤.菜(hūn) 徘徊.(huái) 农谚.(yàn) 深恶.痛疾(wù)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簇拥斑斓摩肩接踵入目三分B.云宵闲瑕眼花缭乱如坐针毡C.健壮练达三顾茅庐耐人寻味D.隔膜隐匿不功自破行将就木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一份份暖意融融、各界瞩目的发展答卷,蕴含着广大群众对平凡英雄的致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更(凝聚凝练聚合)着闯关夺隘、接续奋斗的自信与意志。

(2)中学生要让自己走出“舒适圈”,走向运动场,向自己的惰性、体力、运动技能发起一次次挑战,挥洒汗水,磨炼意志,最终养成(坚苦卓绝坚忍不拔坚持不懈)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品格。

4.经典诗文默写。

[在(1)~(7)题中,任选五题;在(8)~(10)题中,任选一题](1)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2)脱我战时袍,。

(《木兰诗》)(3),决眦人归鸟。

(杜甫《望岳》)(4),学诗谩有惊人句。

(李清照《渔家傲》)(5)瀚海阑干百丈冰,。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7)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8)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茅盾《白杨礼赞》)(9)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10),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西安市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I)卷

西安市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I)卷

西安市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5高二上·芒市期中) 两个同学要去参加运动会,他们都邀请好友为其助阵。

请分别拟出两个同学的邀请语。

要求:话语得体,符合规定的语言表达方式。

(1)一位同学幽默地说:________(2)一位同学含蓄地说: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6高二下·杭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社会治理问题上,中国古代很早就产生了德治思想,并形成德治传统。

德治思想的源头可追溯到尧舜时代。

关于德治的记载,最早成书于周代的《诗经》《尚书》中。

《诗经》不少诗篇蕴含着前代圣贤以德治国的思想,《尚书》中提出了“敬天保民”“以德配天”的命题。

要保住天命,就必须敬德,以祈天永命,勤政爱民,得到民众的真心归附。

德治思想的另一含义是“明德慎罚”。

提倡德治并非不要刑罚,而是强调实施教化,先教后罚,以刑辅德,不专以刑杀立威。

“明德慎罚”将道德教化与刑罚措施糅合,奠定了中国古代治国的基本理念。

孔子继承周代的德治思想,强调治国要以礼乐为核心,突出教化作用。

社会秩序井然,人际间和谐相处,是孔子希望通过德治达到的理想状态。

德治思想是“周孔之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世政治家、思想家不断探索,深化了德治思想的内涵。

战国时,沿着孔子的思路,孟子提出了一系列仁政主张。

他主张“以德服人”,反对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提倡“省刑罚”,教育百姓做到孝悌忠信。

西汉初,陆贾告诫刘邦,提出了“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

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代德治思想定下了基调。

他认为治理国家不能只靠刑罚,要通过教化培养人的是非荣耻之心。

德治思想成为政治领域的主导思想。

唐朝前期,隋朝二世而亡对唐初君臣是严厉的警示。

唐太宗说:“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既要发挥道德教化的作用,也要发挥法律的制约作用,二者不可割裂,互为补充。

2022届陕西省西安市高三语文二模语文试卷(和解析)

2022届陕西省西安市高三语文二模语文试卷(和解析)
呵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保护环境、修复生态,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既需要国与国之间的团结协作,也需要每个人不弃微末的行动。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开始,杜绝餐饮浪费、参与垃圾分类、选用节能产品,把环保行动融入日常,才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治理,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每一份努力都将汇聚成珍爱地球、保护环境的强大合力。
C. 徐南平院士带领南京工业大学40多位研发人员开始攻克世界性难题,可以利用高效的膜分离技术,分离水中的小分子、固体颗粒等物质。
D. 膜技术在海水淡化、废水处理利用方面可以大显身手,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再利用前景广阔,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有能力呵护好地球。
6. 怎样“呵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请结合材料简要探究。
(摘编自《呵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离不开每一个人》,《人民日报》2021年4月22日)
材料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膜科学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徐南平,带领南京工业大学膜科学研究所的40多位研发人员,开始攻克造纸制浆废水“零排放”的世界性难题。
作为一种新兴高效的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利用特殊材料的膜,外加动力,可以分离水中的小分子、固体颗粒等物质。这种技术兼有分离、浓缩、纯化等功能,而且高效、节能、环保,能实现分子级过滤,过滤过程简单、易操作、能耗低、效率高。
今天一早,沙磁区委书记便赶往沙坪坝去了。九点正,许云峰来到新生市场内的这座茶馆,准时会到了几天前约定在这里碰面的川东特委的李敬原,马上向他汇报了昨天晚上到沙坪书店时发现的危险,以及和甫志高谈话等情况。李敬原听了也感到意外,并且认为情况的确严重。
桌上摆的五香瓜子,已经嗑了不少。老许的手指轻敲着茶碗,外貌颇为悠闲地喊茶房来冲开水。等茶房冲过开水以后,李敬原习惯地摸了一下眼镜,耳语告诉老许:“今早上到区里去,发觉他们在转移!原来是你连夜关照的,这很及时。”

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五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五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五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做好事、善事的人,情有寄托、心绪安稳、安享赞誉褒奖。

②事在人为,境由心造。

③不论违法乱纪,还是胡作非为,一日亏心逆道,早晚难逃惩罚。

④不做亏心事,少遇烦心事。

⑤做坏事、恶事的人,睡觉不安、心神不宁、担心遭报应。

A.④②①③⑤B.②①⑤④③C.④②①⑤③D.②①④⑤③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德州高铁“朋友圈”的扩大,使得我们到日照观海、菏泽赏牡丹只有两小时车程。

B.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为目的。

C.《流浪地球》口碑炸裂,广泛在国内外引起关注,中国科幻电影开启了壮丽的航程。

D.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预示着中国将开启文化和旅游新时代,诗和远方终于在一起了。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阅读是一种孤独,它同看电影,看录像,听音乐会是那样地不同,后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共享,阅读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窃窃私语。

(),但你此时只感觉他在为你而歌唱,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

A.他在相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B.他在不同的时间对相同的人说过不同的话C.他在相同的时间对相同的人说过不同的话D.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一些幼儿园抢先实行“小学化”教育,更有甚者推出“幼升小”培优班,这种“小学化”的幼儿教育,违背了儿童的成长规律,会引起孩子厌学情绪,无异于揠苗助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诗文填空。

(6分)
①__________,志在千里。

(《龟虽寿》)
②万籁此都寂,。

(《钱塘湖春行》)
③运用丰富的联想,借月抒情表达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挂念。

与曹植《七哀》中“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见不想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意境相似_______________,。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④请写出连续两句写“春天”的诗。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下面一段文字选自一名学生的作文,其中有几处错误,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①星期天是许多人向往的日子。

②我有时会呼朋引伴地外出玩耍,有时会将一切烦恼抛到九霄云外,在家睡个懒觉。

③总之,我可以做很多好玩有趣。

④而这个星期天,妈妈却请来她的朋友为我辅导功课,让我不耻下问,温故知新。

(1)文中加点词语有一个使用不当,请找出并改为合适的词语。

(2分)
改为
(2)文中第句有语病,请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
2.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小题。

(9分)
躺在母亲身边
①母亲病了,躺在床上,我就坐在母亲的床边玩电脑。

②母亲大多数的时候是悄无声息地躺在床上的,但是有时候也会试探着想跟我说话。

说她又觉得哪个地方不太舒服了,说她又做了一个可怕的梦了,说她年轻时有多么健康,一个人能干多少活了。

这时我总是很不耐烦。

③有一次,母亲突然探过身来凑近电脑说:“你一直在电脑上干什么?不累吗?”“聊天。

”我不耐烦地说。

“聊天?跟谁聊啊?”母亲又问。

“一个外地的,不认识。

”“不认识?”母亲好像很是不解,“那说什么呀?”“反正也无聊,随便说什么都行。

”我说。

“哦。

”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④我又聊了一会儿,无意中转头看看母亲,她正睁着眼看着天花板出神。

我心里突然一动。

我名义上是在这里陪伴母亲,可除了能为她做点饭倒杯水外,还做了什么?
⑤母亲是生我的时候落下了病根,多年来一直备受疾病的折磨,近年又添上了许多老年病。

也许因为母亲常年生病,她自己不在乎了,我们也习以为常了,有时周末回家,也很少想着要主动帮她干点什么,总是她一个人里里外外地干这干那。

⑥母亲这次犯病,就是累病的。

她病了,不但得不到我们的同情,反而谁见了她都会抱怨,都觉得她把自己累病了,害得我们也跟着受累。

每当我们抱怨的时候,母亲总是一声不吭,仿佛她真的做错了什么一样。

⑦我关掉电脑,给母亲倒上一杯水。

还没等我说什么,母亲却说:“看电脑累眼睛吧?快躺下闭着眼歇一歇。


⑧我答应着,拉了一床被子就躺在母亲身边。

我说:“妈,你给我说说你以前的事,我看看能不能写篇文章。

”母亲惊喜得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我静静地躺着,耐心地等着她说。

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

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

【小题1】你觉得文章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小题2】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分)
【小题3】文章结尾处加点的句子该如何理解? (3分)
【小题4】如果你的朋友也正沉迷于虚拟世界,结合本文中心,你将如何劝告他?(2分)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9分)
乘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2分)
(1)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俱____________
(2)歆辄难之辄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1)幸尚宽,何为不可?(2)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小题3】按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1)王朗让人搭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朗想抛弃“所携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华歆认为不该抛弃“所携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依据小故事,请你判断谁优谁劣?优在哪?劣在哪?(2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6分)
文侯与虞人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虞人: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罢:停止、取消。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2分)
(1)文侯与虞人期猎:期:()(2)是日:是:()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天又雨,公将焉之?
【小题3】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2分)
1.阅读下面这首诗。

(共6分)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小题1】这首诗的作者是朝的诗人。

(2分)
【小题2】展开想像,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出来的画面。

(2分)
【小题3】你认为这首诗的画线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2分)
2.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后面小题。

(4分)
假如你不够快乐
汪国真
假如你不够快乐
也不要把眉头深锁
人生本来短暂
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
打开尘封的门窗
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
走向生命的原野
让风儿熨平前额
博大可以稀释忧愁
深色能够覆盖浅色
【小题1】结合诗歌内容指出“稀释”和“覆盖”两个词语的意思。

(2分)
(1)稀释:⑵覆盖:
【小题2】“忧愁”是什么?诗人认为应该怎样对待忧愁?(2分)
3.阅读下面一首词。

(共5分)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小题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1分)
【小题2】自选角度赏析理解“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分)
【小题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1.请从以下两题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