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

合集下载

公开课的意义

公开课的意义

公开课的意义公开课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向公众开放,供任何人参加观摩的课程。

它是一种教学方法,旨在提供学习机会,促进知识传播和文化交流。

公开课的意义非常重大,在提升教育质量、丰富学习资源、促进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论述公开课的意义,探讨其对个人、教师、学生和社会的影响。

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公开课为教师提供了展示教学成果、分享教学经验的平台。

通过向其他教师开放自己的课堂,教师有机会借鉴他人的优秀教学方法和理念,并获得专业反馈和建议。

这有助于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针对学生需求进行教学调整,增强自身的专业发展。

二、拓宽学习资源公开课为学习者提供了广泛的学习资源。

学生可以通过观摩公开课,接触到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与技能。

这拓宽了学习者的视野,丰富了学习内容,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公开课也促进了知识的共享与传承,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三、促进教学改革公开课是教师教学改革的一种推动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公开课展示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实践,引起其他教师的关注与思考,激发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创新与变革。

同时,通过公开课的反馈和讨论,教师可以得到来自不同角度的建议和指导,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

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公开课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观摩优秀的公开课,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学科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跨学科的思维和创造力。

同时,公开课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提升其综合能力的培养。

五、促进社会发展公开课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公开课,教育资源得到了更广泛的共享和传播,为社会各界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公开课的举办也促进了教育公平,减少了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现象。

同时,公开课还能促进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教育发展的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公开课具有丰富的意义。

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拓宽学习资源,促进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促进社会发展。

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

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

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公开课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初步学习在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物体中区分大和小。

2、学习用大和小说一句话。

3、体验给猫喂鱼的乐趣。

活动准备:1、大小猫图片、大小鱼、大小雪花片。

2、大小篮子、大小盘子。

活动过程:1、图片导入,引出主题。

(1)师:”今日我们班还来了两位动物客人,他们是谁呢?(师出示图片)”我们一齐同动物客人打个招呼吧!” (2)师:”小朋友真有礼貌,这两只猫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它们哪只是大猫哪只是小猫呢?(3)幼儿回答,教师帮忙幼儿完整说句子:”红色的`是大猫、绿色的是小猫。

”(4)师:”我们一齐大声的说一遍吧!”再请幼儿大声的说。

2、经过游戏,认识大和小。

(1)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教师这儿还为两只猫客人准备好玩的玩具呢!”(2)师:”这是什么?这两个雪花片有什么不一样的呢?教师出示不一样颜色的大小雪花片。

引导幼儿完整说:”大雪花片、小雪花片。

”(3)师:大方形和小方形要来做游戏了,你们看他们是怎样玩游戏的?教师将两个方形藏于身后,说一句”变变变,什么出来了?”然后伸出一只手让幼儿说是什么形状出来了,游戏两次。

(4)教师给每个幼儿分发大小雪花片,在发的过程中教师说”请你说一说、比一比,哪个是大雪花片,哪个是小雪花片。

”(5)游戏”方形变变变”。

幼儿学教师的样貌将两个方形藏于身后,当教师说变变变,小雪花片出来了,幼儿就把小雪花片举起来。

当教师说变变变,大雪花片出来了,幼儿就将大雪花片举起来。

游戏数遍后能够让幼儿将两个方形交换位置再玩几次。

(6)师:这个游戏好玩吗?大猫和小猫也想来玩呢?你觉得大猫应当玩哪一个雪花片呢?快拿出来给教师举给教师看看,小猫玩哪一个呢?”(7)小结:大猫穿了红颜色的衣服,他喜欢玩大雪花片,小猫穿了绿颜色的衣服,他喜欢玩小雪花片。

3、给猫客人喂鱼吃。

(1)师扮哭”是谁在哭呀?为什么哭呢?哦,原先是我们动物客人肚子饿哭了,小朋友你明白猫最喜欢吃什么吗?”幼儿回答(2)师出示一大一小两条鱼。

什么是公开课

什么是公开课

什么是公开课公开课(Open Class)是一种教育教学形式,即全社会公开邀请专业教师或专家进入学校、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大众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公开课的目的是促进知识的传播、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本文将详细介绍公开课的定义、目的、形式以及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一、公开课的定义公开课是指以更广泛的受众为对象,通过公开形式进行的教学活动。

在教育领域中,公开课既包括学校教师的示范课,也包括专家学者的讲座和实践课程。

公开课的主要特点是公开、开放、分享和互动。

二、公开课的目的1. 提供学习机会:公开课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优质教学资源,听到不同领域的专家讲解,拓宽知识面和视野。

2. 促进教学改进:公开课通过教师示范、专家讲座等形式,给教师提供了优秀教学案例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师的教学改进和专业成长。

3. 增强社会参与:公开课不仅对学生和教师开放,也对家长和社会大众开放,让更多人参与到教育教学中,形成家校社会共同育人的格局。

4. 丰富教育资源:公开课为学校引入了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增加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内涵,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公开课的形式1. 教师示范课:学校教师进行的公开教学活动,目的是展示教学过程和效果,让其他教师和学生从中受益。

2. 专家讲座:学校或机构邀请知名专家进行教学讲座,分享最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教育研究成果。

3. 实践课程:通过邀请专业人士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实地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四、公开课对教育教学的影响1. 提高教学质量:公开课带来了各个领域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 促进教学改革:公开课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3. 丰富学生学习资源:公开课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个人兴趣和能力。

4. 加强师生互动:公开课注重互动教学,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加紧密,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

公开课流程步骤

公开课流程步骤

公开课流程步骤公开课呀,就像是一场小表演呢。

一、备课阶段。

这就像准备一场惊喜派对。

先得确定主题,这个主题得是那种能让学生感兴趣,又能在规定时间里讲明白的。

比如说讲小动物,那可太有趣啦。

然后就是设计教学内容,得把知识点像串珠子一样串起来。

要找一些可爱的例子,像讲数学的时候,可以说小兔子分萝卜,这样就不枯燥啦。

还要准备一些有趣的教具哦,像小动物的卡片之类的。

二、开场环节。

这是公开课的小前奏。

老师要热情地和同学们打招呼,就像见到好久不见的小伙伴一样。

可以来个小游戏开场,比如说猜谜语,要是和今天的课有关就更好啦。

像要是讲植物,就出个关于植物的小谜语。

这样一下子就能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课堂氛围就热乎起来啦。

三、知识讲解。

这是重头戏呢。

老师要把知识一点一点地讲出来,就像讲故事一样。

比如说讲历史,就把那些历史事件当成小故事来讲。

而且呀,要多和同学们互动,不能自己一直说。

可以问问题,让同学们举手回答,回答对了就给个小奖励,像小贴纸之类的。

还可以让同学们分组讨论,这时候教室里就像一群小麻雀在叽叽喳喳讨论有趣的事儿呢。

四、课堂练习。

讲完知识就得让同学们练练手啦。

可以出几道有趣的小题目,难度要适中哦。

要是看到有同学不会,就像小天使一样轻轻地走到他身边,给他一点小提示。

这个时候,教室里就会很安静,只有同学们写字的沙沙声,就像小虫子在轻轻爬动。

五、总结环节。

到了总结的时候啦。

把这堂课的重点再强调一下,就像把散落的珍珠重新串一串。

可以让同学们来说说这堂课学到了啥,这时候同学们就会像小大人一样,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分享出来,可有意思啦。

六、结尾。

最后呢,要开开心心地和同学们说再见。

可以给同学们留个小悬念,比如说下堂课我们要讲更有趣的东西哦,让同学们对下一次课充满期待。

这样一堂公开课就圆满结束啦。

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

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

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公开课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识字。

2、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意思。

【教学难点】1、从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深刻的内容。

2、结合课文,激发学生朗读、积累、运用词语的兴趣。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会认读课文中的生字,做到“会认、会读”。

【教学重点难点】读通、读熟课文,扫除文中生字障碍。

【教学准备】小黑板、词语卡片、投影【教学方法】朗读法、互动法、合作法【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1、板书课题:《称赞》,读一读2、问:读了课题,你想到什么?(或者说:你想说什么?)3、指名说说4、根据学生所说小结。

1、说明朗读要求(小黑板出示)(1)给课文标自然段。

(2)读通课文,注意生字读音。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讲到哪些小动物?2、学生自由读课文(分小组)3、朗读反馈:(1)指名读,读自己喜欢的一段。

(2)评一评谁读得好。

4、结合要求,完成小黑板中第(3)题。

二、生字认读检查:1、卡片出示,学生认读。

2、检查生字的认读(开火车)。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巩固生字,认读各生字。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教学方法】分析讨论法、朗读法【教学过程】一、检查生字和认读学生自由参与,运用各种方法汇报认读生字情况。

二、讲读、理解课文:1、仔细观察第一幅插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读一读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2、仔细观察第二、三幅插图,想象小刺猬和獾在说什么?读一读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3、仔细观察第四幅插图,说说从小刺猬和小獾的表情和动作中,你感觉到什么。

(同桌互说)4、指名说说5、朗读全文(分上、中、下生读),正音。

三、课堂小结【板书设计】认真粗糙一个比一个好泄气称赞自信谢谢称赞消除疲劳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巩固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称赞带来快乐。

公开课是什么意思

公开课是什么意思

公开课是什么意思公开课是指通过公开课的方式让学生或老师对自己的课进行点评、提问,或者由其他老师进行点评。

有一些老师会认为这节课很难达到自己授课想要的效果,所以也不愿意去上这节课,所以就选择了公开课的形式来展现自己的教学能力,让学生和老师都看到。

公开课是一种有特色的教学形式。

学生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参与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

所以这节课应该是非常受关注的。

那么到底谁才是课堂最精彩又公开呢?公开节对一些专业院校来说也是比较常用就是说给学生上课这个词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也是知道它属于公开教学了。

但是很多时候大家对于这个词语还是不太了解,其实公开课和我们平时所说的课堂其实是有很大差异的,其中又包含着无数种含义。

公开课就是由教师进行教学中所产生很多新的知识,所以就会有一些教学形式上被大家借鉴,而这也导致了现在出现了我们所熟知了这种类型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

今天就来和大家介绍下我国一些学校中都存在哪些课堂情况?这些课堂情况你了解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1、开放式公开课开放式公开课,是指在教学中进行展示的课,这类课的形式通常以板书形式呈现,而且是以老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的关系,从而能够让学生产生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进而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和思考,达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目的。

这样也就可以将老师传授的知识运用到学生自己做题或者进行讨论来巩固,这类课通常会有两种形式即开放式公开课和封闭式公开课。

开放式课又称实验课、观摩课等。

是指教师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中而不是由学生进行提问和回答老师提出问题进行讲解及思考,在课后将课堂中得到启发和知识消化得到巩固。

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自己课堂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之后去总结。

由学生进行反馈和反思并进行反馈。

开放式公开课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驾驭课堂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开放式公开课是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过程。

公开课的意思

公开课的意思
标。那么,由谁来培养呢?答案只能是教师。而学习的主体— —学生在这里被忽略了。这实际上还是体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忽略了课堂的 主体。所以从备课开始,就要转变、更新课堂观念。教学目标的确定就应从学生的成长 与发展作为出发点,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相互交流才能促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全面达成,真正在课堂上体现教师的主导作 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是说教师不应在课堂上包办一切,教师的满堂灌只会使学生 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作用。所以, 一堂好课,不光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头头是道,分析得如何深入细致,教材挖掘得如何深 广,还要看老师是否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光靠教师的教而缺少学生的感悟是不 行的。所以,正确处理学生的发展与教师的引导之间的关系是转变教师教学思想的第一 步。举一个例子,课前的提问这是常规课堂中的一个环节,对于教师了解学生对旧知识 的掌握情况有一定的作用。从方式方法上看, 都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用学生是教学 过程中的主体的观念来看,这种提问的方式,一是学生的参与面较小,二是学生处于被 动的地位,三是不一定具有针对性。如果我们改用让学生来提问呢?让学生问,一方面 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学生对学过内容的掌握情况,存在哪些问题,同时也可以激发学 生的思维和参与度,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组织全体学生和老师一起参与讨论,这样 解决问题更具有针对性。问题,特别是学习者本身提出的问题,是促使其发展和提高的 强大原动力。所以课堂中,教师要时时注意学生的反馈,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 生提问质疑,对学生的表现多采取欣赏的态度,多一点肯定的激励性评价,这在一定的 意义上也就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先进的。 编辑本段 分析
也有人这样看教师的公开课------既不是汇报课,也不是观摩课。即使是汇报课或者 观摩课,也应该是教师授课水平的真实展示,而不应该是仅仅展示老师好的一方面,而 把问题掩藏起来。掩藏问题的公开课是表演,是作秀,是糊弄人的把戏,不是教学。老 师们真正是想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那么他们应该把公开课当成是一种发现问题,集中解 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编辑本段 教学理念

公开课与日常课有何不同

公开课与日常课有何不同

公开课与日常课有何不同在教育领域中,公开课和日常课是两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每种方式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和作用,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却很少被深入探讨。

本文将详细阐述这两种课堂的区别,以及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平衡两者的关系,以提升教育质量。

一、公开课与日常课的定义公开课是一种展示性的教学活动,通常由教师面向学生及其他教育者进行。

它侧重于展示教师的教学技巧、课程内容的创新性和对学生需求的关注。

公开课常常被用于观摩、评估和研讨,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

日常课则是一种常规性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主要场所。

它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目标,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巩固。

日常课通常由教师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教材进行,以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二、公开课与日常课的区别目标:公开课的目标通常集中在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展示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而日常课的目标则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内容:公开课的内容往往具有创新性和综合性,强调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而日常课的内容则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方式:公开课的方式通常包括互动、讨论和实践操作,侧重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而日常课的方式主要是讲解、示范和练习,侧重于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三、公开课与日常课的影响公开课对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于教师而言,公开课提供了展示自己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平台。

同时,它也有助于教师发现自身教学的不足之处,从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对于学生而言,公开课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充满挑战和机会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日常课对教师和学生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对于教师而言,日常课是他们落实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场所。

在日常课中,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反应,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从而调整教学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论据的方法
3、角度变化,有多样性。从同一个角度举出 来的论据再多,再贴切,也只能代表一个方面普遍意 义。选例不在多,而在精,如果能从不同层次,不同 角度去选例,那么会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会使论证 全面,更有说服力。常用的选例角度有不同的领域 (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不同性质 (正面、反面),不同国别(中国、外国),不同的 时间(古代、近代、现当代)。
选择论据
第四组:下面是论证“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两段 论据,能吸引你吗?为什么?
1、满清末年,政府腐败,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中华民 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少仁人志士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如 洪秀全领导农民起义,建立太平天国政权,孙中山推翻封建帝 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都没有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 座大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斗争,在斗争中不断 总结失败的教训,终于取得了胜利。 2、中国女排在与世界强手——古巴队的决赛中获得胜 利,取得了“三连冠”。这正是在反复较量中,不断总结失败 的经验教训,做到知己知彼,并毫不气馁地奋力拼搏的结果。
明确:不能,老生常谈,缺乏时代感。论据 选择时容易出现的第四个问题,论据选择不新颖。
……勤奋学习的是爱因斯坦,淡泊名利的是居 里夫人,助人为乐的是雷锋,不畏死亡的是刘胡兰, 身残志坚的是张海迪,鞠躬尽瘁的是周恩来,就这么 几个死定的例子,光荣地造就了上海乃至全国这么多 考试和比赛里的作文高手。 这是近几年深受大家欢迎的小作家韩寒的《三 重门》里的句子。大家都知道他应该是一个批判现实 主义的作家,那么,他在这里讽刺什么呢?
选择论据
第三组:以“挫折铸造成功”为论点, 下面的论据说服力强吗?
挫折铸造成功。我们学校的一个女孩在学 校踢足球,因表现很不理想而遭到老师的训斥。 大家都说她并不适合这项运动,但她并没有被 挫折吓倒,更加发奋。首先“我们学校的一个女孩” 这种说法似乎不具备代表性,说服力不强,还有体 育是需要天资的,而女孩在被认为是“不适合这项 运动”时,仍考进了足球队,只能说明要么老师说 的不对,要么她开始只是没有发挥好,她实际是适 合这项运动的。 这是论据选择时容易出现的第三个问题,论 据选择不典型。
使用论据
要用好既典型又生动的论据,必须做到 叙述事例时要高度概括,围绕中心、精选典型、 分类列举、着意详略、叙中有议。 叙述应为 议论服务;事例叙述完后要对所叙述的事例进 行分析,要用简洁的语言提炼出所选取的意思, 使得事例与论点之间建立起联系。
使用论据
一、 围绕论点概括论据
南宋文学评论家严羽曾说:“语贵洒脱,不 可拖泥带水。”事例材料用进议论文中是为证明论 点服务的,因此要简洁概括,高度浓缩,但同学们 平常积累的常常是完整的故事,所以首先要学会把 故事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保留与论点相关 的内容,删去与论点无关的内容。
高一语文组
祝学英
论据类型
一、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实,即 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实,还有 科学数据。 二、道理论据。指的是用来作为论 据理论,它们来源于实践,且被实践证明 是正确的,包括名言警句、科学理论以及 成语俗语。
选择论据 第一组:论述“勤能补拙”能否用如下哪些材料?
1、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 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 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这种刻苦精神, 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2、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是全世界年轻 人的偶像。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 肌肉方面根本没法和黑人相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每次训练 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洗衣服的师傅 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 出水来。” 3、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 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4、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 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 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范文欣赏
“感觉”左右,竟然丧失理智,不顾民族尊严凭吊靖 国神社。跪倒在犯下滔天大罪的日本战犯的脚下,给 国家和人民造成奇耻大辱,他本人也因此声名狼藉。 这段文字从古今中外的角度,从政治家、科学 家、作家的角度,从反面的角度来选取典型事例,说 明了“跟着感觉走”的危害性,从而论证了“要跟着 理智走的观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例如: 如果王勃也像张媛媛这样谦让,那千古绝章《滕王阁序》就 不可能为人所知。王勃年纪轻轻便才华横溢,他当年只是作客别人 家中,户主欲借一宴会展现他女婿的才华,却假意让客人先作序, 王勃不解风情,不学他人的谦让,出口成章,语惊四座。虽坏了户 主的兴致,却也赢得了大家的认同,流传下一篇脍炙人口的珠玑文 字。人不能极端地谦让、隐忍、沉默,该表现自我的时候就应该大 胆一点,谦让、再谦让,最终只会埋没自己。 当今社会,讲究的是效率,讲究的是把握机遇的能力。过分 的谦让的人不但不去主动寻找机遇,甚至会将到手的机遇拱手送给 别人,这样做还美其名曰“谦让”,不仅是我们的损失,也会是国 家和民族的损失。在今天,自信、进取远比谦让能适应这个环境, 正如杨振宁博士所说:“中国的学生不要太谦虚,胆子可以再大一 点。”是的,我们就应该胆子再大一点,努力拼搏,实现我们的理 想。
选择论据
明确:
论据2、4合适,1、3不合适。因为 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根本 没法和黑人比,是“拙”,这个例子紧扣了 论点;1并不是表明韦钰是“拙”的;3中王 羲之确实“勤”,也取得了成功,但王羲之 并不拙,与补拙毫不沾边。 这是论据选择容易出现的第一问题, 论据选择没有围绕中心论点。
用下面的例子来论证“宽容”该怎样叙述呢?
使用论据
肯定谦虚: 1.温良恭俭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就是谦让。我们 从许多伟大人物如孔子(温良恭俭让)、老子(不敢为天下先)、 孔融(让梨)、蔺相如(对功业谦让)、尧舜(禅让)、霍去病 (谦让,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钱钟书(对名利很谦让)。我们 从中国的许多礼仪中也可见其魅力,如有素养的中国人在社交活 动中互相谦让,彬彬有礼,气氛融洽。 2.在当今社会,谦让仍然有其重要作用。可以融洽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在许多场合如上车、就餐等谦让可以保持良好的秩 序;在国际交往上,适度谦让可以减少他国的戒备心理,反而有 利于树立良好形象,发展关系。 3.谦让和进取也没有什么冲突。一是适用的范围不同。谦 让更多属于礼仪范畴,进取多属于工作范畴。材料中的张在礼节 上谦让其实并不等于工作上也一定会谦让。二是一味进取反而会 碰壁,适当谦让却可能是一种有意补充和调剂。
肯定进取: 1.在市场经济下过分谦让会让人感觉你没有水平,从而丧 失很多机会。例如中国许多大学生在外资企业面试时,往往显得很 谦让,结果被弃而不用。 2.古代和当前社会许多成功人士、企业和国家都有力地证 明了这个道理:不谦让,锐意进取才会成功。例如:王勃、孟子、 刘翔、吴士宏、叶莺、姚明、张艺谋、联想集团、海尔集团、方正 集团、日本、以色列、美国。当今社会,瞬息万变,要锐意进取, 该出手时就出手。 3.相反,有些个人、公司企业不思进取或不敢进取,迎接 他们的是惨重的失败。 4.锐意进取与传统美德谦让并不矛盾。前者是工作上发展 上的,后者是礼仪上的品质上的,一个在工作上锐意进取的人完全 可以同时是一个在礼仪上谦让的人。
使用论据
用下面的例子来论证“失败是成功之母“该怎样叙述呢? ①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 心发明炸药。 ②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做了数百次实验, 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他毫不气馁。因为他心中始 终有一个坚定信念。一定要发明“炸药”,减轻工人们繁重的 负担。 ③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延燃的导火线, 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产和了极大的威力,在旁边一不禁惊 叫:“诺贝尔完了!” ④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 候,诺贝尔神奇般的从浓烟中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 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 ⑤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大大减轻了 挖土工人的劳动强度。
选择论据的方法
4、新颖独特,有时代性。新颖的论据往往能 吸引人。论据的新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所引用 的材料是新的;如果选用的事实论据都是陈谷子、烂 芝麻,都是老生常谈,游离于日新月异的生活,落伍 于前进的时代,缺乏新鲜感和说服力,这样难免使人 生厌。二是旧材料的新作法。有时,我们找不到新的 材料,当然也可以运用一些旧的材料,但是在运用的 过程中要力求用旧材料写出新意,让人感到材料虽然 是熟悉的,但你这样运用这样处理仍让人感到不同凡 响。
使用论据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 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 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争吵不休, 各不相让,甚至要剑拔弩张,大动干戈。张老夫人修 书向张英告状,希望张英凭京城官吏身份向对方施压, 逼其让步。张英见信深感 忧虑,回复老夫人:“千 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 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 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也成就了桐 城“六尺巷”的传奇。
使用论据
这段材料比较长,照抄显然不行,我们来分 析一下,它由这么几个要点构成:诺贝尔发明炸药的 目的①、努力的经过②、最后一次试验的场面③④、 炸药的作用⑤,我们再来看一下论点,它具有三个要 素:①经历了失败,②经过不懈努力,善于从失败中 吸取经验教训,③最终取得了成功。材料与之相关的 只有②(经历了八百次失败)和⑤(最终发明了炸 药)。那么①③④叙述时就可略去。所以。我们不妨 这样叙述: 化学家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四年里废寝忘 食,一丝不苟地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 次失败。但他毫不气馁,不断地更换原料,改进方法,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发明了威力巨大的炸药。
选择论据
第二组:下面的一些论据,你能看出有何不妥吗? 1、文革时,讨论刘少奇终身开除党籍问题, 让大家举起手来,方志敏硬是没举手。会后江青一伙 人恶狠狠地问他;你为什么不举手?他回答:做人要 有准则的,对不起良心的事我决不干。 2、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死而后已,他一生征 战无数,以至于匈奴兵对他闻风丧胆。 3、而被流放的屈原,时时不忘报国,终因报 国无门,而自刎乌江。 明确:张冠李戴,失去真实性。这是论据选择时容 易出现的第二个问题,论据不真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