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沸腾.ppt
合集下载
物理 第三章 第 3节 第1课时 蒸发和沸腾-课件

关闭
A
解析 答案
快乐预习感知 互动课堂理解 轻松尝试应用
2.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水在
沸腾的过程中,要继续吸热,但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
“不变”)。
关闭
汽化现象有两种方式,其一是沸腾,其二是蒸发;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 汽化现象,在沸腾的过程中,要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4.夏天,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 A.电风扇吹来的是冷风 B.电风扇吹风可降低室内温度 C.电风扇吹风可加速人体汗水的蒸发,带走皮肤上的热量 D.以上说法都正确
关闭
电风扇吹风加快了人体汗液的蒸发,使人体表面的温度快速降低,所以 人会感到凉爽。
关闭
C
解析 答案
快乐预习感知 互动课堂理解 轻松尝试应用
互动课堂理解
轻松尝试应用
使使 人人
精充
细实
;;
博会
物谈
使使
人人
深敏
沉捷
;;
You made my day!
伦 理 使 人 庄 重 ; 逻 辑 与 修 辞 使 人 善 辩 。
写 作 与 笔 记 使 人 精 确 ; 史 鉴 使 人 明 智 ; 诗
歌
使
人
巧
慧
;
我们,还在路上……
快乐预习感知 互动课堂理解 轻松尝试应用
一、沸腾 1.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如图所示。在加热过程中,下列说法不符合 实际的是( ) A.水临近沸腾前,水中无气泡产生 B.水温升高得越快,产生的“白气”越多 C.水沸腾过程中,水中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 D.水沸腾过程中,水温不变
关闭
水沸腾前气泡很小,越向上越小,沸腾后气泡很大,并且越向上越大,内 部充满着水蒸气。
A
解析 答案
快乐预习感知 互动课堂理解 轻松尝试应用
2.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水在
沸腾的过程中,要继续吸热,但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
“不变”)。
关闭
汽化现象有两种方式,其一是沸腾,其二是蒸发;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 汽化现象,在沸腾的过程中,要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4.夏天,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 A.电风扇吹来的是冷风 B.电风扇吹风可降低室内温度 C.电风扇吹风可加速人体汗水的蒸发,带走皮肤上的热量 D.以上说法都正确
关闭
电风扇吹风加快了人体汗液的蒸发,使人体表面的温度快速降低,所以 人会感到凉爽。
关闭
C
解析 答案
快乐预习感知 互动课堂理解 轻松尝试应用
互动课堂理解
轻松尝试应用
使使 人人
精充
细实
;;
博会
物谈
使使
人人
深敏
沉捷
;;
You made my day!
伦 理 使 人 庄 重 ; 逻 辑 与 修 辞 使 人 善 辩 。
写 作 与 笔 记 使 人 精 确 ; 史 鉴 使 人 明 智 ; 诗
歌
使
人
巧
慧
;
我们,还在路上……
快乐预习感知 互动课堂理解 轻松尝试应用
一、沸腾 1.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如图所示。在加热过程中,下列说法不符合 实际的是( ) A.水临近沸腾前,水中无气泡产生 B.水温升高得越快,产生的“白气”越多 C.水沸腾过程中,水中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 D.水沸腾过程中,水温不变
关闭
水沸腾前气泡很小,越向上越小,沸腾后气泡很大,并且越向上越大,内 部充满着水蒸气。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课件PPT优秀课件

潮水的声音:“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5.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读 了这两段文字,对钱塘江大潮有了 怎样的新认识?
读第3~4自然段,想象画面,并 描述头脑中想象的画面。
例:大潮由远而近,逼近人们。一 开始,大潮只是像一条白线,然后逐渐 拉长、变粗,到后来白浪翻滚,浩浩荡 荡,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小路上 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
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 走着……
我和阿妈在小路上走着,月光 如水,多么美的画面啊!
月光闪闪的溪岸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 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 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 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 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 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溪水在流动,山草和野 花的香味在秋风的吹拂 下漂到了溪水上空,随 着溪水飘啊飘,月光洒 在溪水里,溪水流动月 光也跟着动。
“天下奇观”则告诉我们钱塘江大 潮的奇特世间少有。
天下奇观
赏析第2自然段,想象潮来前的景象。 交流: 1.观潮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2.观潮的最佳地点在哪里? 3.潮来前的情景是怎样的?
最佳时间——八月十八; 最佳地点——海宁市的盐官镇; 潮来前的情景——若隐若现、人山人海。
赏析第3~4自然段
拓展延伸
古往今来,有很多描写钱塘江大 潮的诗词。我们来欣赏其中的一篇。
十七日观潮 宋 陈师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板书设计
观潮
钱塘江大潮 天下奇观
潮来前 潮来时 潮去时
江面平静
盛 赞
钱
声音 颜色 形状 气势 塘
潮
余波汹涌
布置作业
1.背诵第3~4自然段。 2.积累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诗句或名句。
水沸腾了(教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板
书
设
计
温度计、酒精灯使用
沸腾
水沸腾了给水加热
沸点
蒸发和沸腾区别
教
学
反
思
教学重点
水加热过程的变化。
教学难点
实验器材的组装和使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计时器)。
教学
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
导 入
情境导入,
聚焦问题。
1.展示图片,聚焦问题:
同学们,大家一定见过热气腾腾的饭锅吧。如果我们不停地给里面的水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
2.揭示课题:水沸腾了(板书)
二、
新
授
观察前,明确观察的要求。从哪些方面展开细致认真的观察。
二、探索:给水杯里的水加热
(一)预测活动
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
说一说或画一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记录在书本的记录框里。
(二)给烧杯里的水加热
[材料准备]
1.给水加热的实验,我们的需要安装什么样的装置呢?
2.展示实验装置,认识实验器材名称及作用。
3.结合微课或其他视频了解酒精灯的使用。
酒精灯使用参考视频(可用其他微课、网络视频)
4.结合ppt,学生了解测量水温的方法。(教师补充介绍。)
5.实验安全提示。
6.分组组装实验装置,开展实验,在活动手册上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三、研讨
1.提问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2.提问: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
正常压强下是100℃。(同时让学生明确温度计的100℃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书
设
计
温度计、酒精灯使用
沸腾
水沸腾了给水加热
沸点
蒸发和沸腾区别
教
学
反
思
教学重点
水加热过程的变化。
教学难点
实验器材的组装和使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计时器)。
教学
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
导 入
情境导入,
聚焦问题。
1.展示图片,聚焦问题:
同学们,大家一定见过热气腾腾的饭锅吧。如果我们不停地给里面的水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
2.揭示课题:水沸腾了(板书)
二、
新
授
观察前,明确观察的要求。从哪些方面展开细致认真的观察。
二、探索:给水杯里的水加热
(一)预测活动
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
说一说或画一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记录在书本的记录框里。
(二)给烧杯里的水加热
[材料准备]
1.给水加热的实验,我们的需要安装什么样的装置呢?
2.展示实验装置,认识实验器材名称及作用。
3.结合微课或其他视频了解酒精灯的使用。
酒精灯使用参考视频(可用其他微课、网络视频)
4.结合ppt,学生了解测量水温的方法。(教师补充介绍。)
5.实验安全提示。
6.分组组装实验装置,开展实验,在活动手册上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三、研讨
1.提问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2.提问: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
正常压强下是100℃。(同时让学生明确温度计的100℃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水沸腾了》精品教学课件

探索
Hale Waihona Puke 酒精灯使用提示1.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 2.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3.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探索
实验活动注意事项
1.有序地进行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和 温度的变化;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 的各种现象。
2.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位置不能动,不要碰 到烧杯壁;
教学研讨: 说课与反思
1.上课教师说课。 2.上课教师做教学反思。
教学研讨
感谢你的参与 期待下次再见
3.加热后的烧杯、三角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 间内仍是很烫的,勿用手摸,谨防烫伤
探索
加热过程中水温的变化
时间
0
温度计 的示数
水的 变化
2
4
6
8
探索
水沸腾时的现象记录
水沸腾时的 水沸腾时
水沸腾时
水沸腾时
温度
水中的现象 水面的现象 水面之上的现象
100℃ 气泡产生 气泡破裂 热气产生
课堂小结
1.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本课学习收获。 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知识点,并 总结交流本课学习心得
第一单元 水
第2课时 水沸腾了
导入
一、聚焦
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
探索 二、探索
温度计 烧杯 石棉网 三脚架 酒精灯
实验组装和仪器名称
探索
仪器的作用
温度计:测量温度 烧 杯:装水 石棉网:均匀受热 三脚架:支撑 酒精灯:加热
探索
测量水温的方法
1.手拿温度计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漫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 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 的温度时除外)。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2020-2021下半学年初中化学八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一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

(1)两个变化有何共同特征?
(2)这两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吗?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总结)
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物
质生成
1-1 液态的水
有水蒸气放出遇冷 变液体
液态的水
无
1-2 蓝色块状的胆矾 由块状变粉末
蓝色粉末的 胆矾
无
1-3 蓝色的胆矾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3.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4 . 两种变化的联系 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联系:化学变化中 一定 有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uSO4 + 2NaOH = Na2SO4 +Cu(OH)2↓
实验四: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那少量的石灰石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产生气体 通入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观察现象。
现象:石灰石逐渐减少, 表面有气泡产生, 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CaCO3+2HCl=CaCl2+H2O+CO2 ↑
CO2+Ca(OH)2=CaCO3 ↓ +H2O
仔细观察、准确记录、深入分析:
实验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 有无新物质
序号
的物质
生成
实验13
胆矾、氢氧化 钠
产生蓝色沉淀
氢氧化铜
有
实验1- 石灰石、稀 产生气泡,石灰水
4
盐酸
变浑浊
二氧化碳等
有
2.4化人学小组变讨化论::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这两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吗?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总结)
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物
质生成
1-1 液态的水
有水蒸气放出遇冷 变液体
液态的水
无
1-2 蓝色块状的胆矾 由块状变粉末
蓝色粉末的 胆矾
无
1-3 蓝色的胆矾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3.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4 . 两种变化的联系 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联系:化学变化中 一定 有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uSO4 + 2NaOH = Na2SO4 +Cu(OH)2↓
实验四: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那少量的石灰石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产生气体 通入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观察现象。
现象:石灰石逐渐减少, 表面有气泡产生, 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CaCO3+2HCl=CaCl2+H2O+CO2 ↑
CO2+Ca(OH)2=CaCO3 ↓ +H2O
仔细观察、准确记录、深入分析:
实验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 有无新物质
序号
的物质
生成
实验13
胆矾、氢氧化 钠
产生蓝色沉淀
氢氧化铜
有
实验1- 石灰石、稀 产生气泡,石灰水
4
盐酸
变浑浊
二氧化碳等
有
2.4化人学小组变讨化论::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3.3汽化和液化第1课时沸腾第2课时蒸发液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3. 开展分组实验: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学生参与度不高:在课堂讨论和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实验操作不规范: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在课堂上,教师将运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举例和形象的比喻,为学生阐述沸腾、蒸发和液化的概念及特点。通过讲授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观念,理解物理现象。
2.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就实验现象和结果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讨论中,教师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评价方式单一:目前的评价方式主要依靠考试和作业,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需要进一步丰富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改进措施
1. 增加互动环节: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条件:液体表面接触空气,温度高于液体的沸点。
- 特点:只在液体表面进行,速度较慢。
- 应用:蒸发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如汗水蒸发、液体蒸发冷却等。
3. 液化:
- 定义:液化是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
- 条件:气体温度降低,压力增加。
- 特点:体积减小,能量降低。
- 应用:液化气体在工业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如液化石油气、制冷剂等。
3. 实验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沸腾、蒸发和液化的过程。通过实验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沸腾、蒸发和液化的动态过程,使抽象的物理现象变得直观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学生参与度不高:在课堂讨论和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实验操作不规范: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在课堂上,教师将运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举例和形象的比喻,为学生阐述沸腾、蒸发和液化的概念及特点。通过讲授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观念,理解物理现象。
2.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就实验现象和结果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讨论中,教师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评价方式单一:目前的评价方式主要依靠考试和作业,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需要进一步丰富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改进措施
1. 增加互动环节: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条件:液体表面接触空气,温度高于液体的沸点。
- 特点:只在液体表面进行,速度较慢。
- 应用:蒸发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如汗水蒸发、液体蒸发冷却等。
3. 液化:
- 定义:液化是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
- 条件:气体温度降低,压力增加。
- 特点:体积减小,能量降低。
- 应用:液化气体在工业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如液化石油气、制冷剂等。
3. 实验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沸腾、蒸发和液化的过程。通过实验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沸腾、蒸发和液化的动态过程,使抽象的物理现象变得直观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
物理《汽化》图文详解PPT

(来自教材)
知3-练
2 【贵港】2014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大旱。为了节 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 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 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其原因 是( A )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知2-讲
【例1 】【中考·广东】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 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 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__不__会____ (填“会” 或“不会”)沸腾,原因是________ _温__度__达__到__沸__点__后__不__能__继__续__吸__热_______。
知4-讲
【例1】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沸腾需要吸热,而蒸发不需要吸热 C.蒸发和沸腾都只能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D.蒸发和沸腾都只能在液体表面发生
3.汽化和液化
第五章 物态变化
第1课时 汽化
1 课堂讲解 2 课时流程
•汽化 •沸腾 •蒸发 •汽化吸热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当堂 检测
课后 作业
点 击 画 面 播 放 视 频
知识点 1 汽化
知1-讲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 汽化现象分为:沸腾和蒸发。
知1-练
1 物质从__液__态____变成___气__态___的过程叫汽化,汽 化要__吸__热____,汽化有___蒸__发___和___沸__腾___两种 方式。
(来自《点拨》)
知2-讲
【解析】 标准大气压下,烧杯内的水沸腾时温度保持 100 ℃ 不 变,试管内水到达100 ℃后就无法再从烧杯中水吸热, 故试 管中水不能沸腾。 达到沸点,且能继续吸热,是液体沸腾的两个条件, 只有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液体才能沸腾。
知3-练
2 【贵港】2014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大旱。为了节 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 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 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其原因 是( A )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知2-讲
【例1 】【中考·广东】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 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 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__不__会____ (填“会” 或“不会”)沸腾,原因是________ _温__度__达__到__沸__点__后__不__能__继__续__吸__热_______。
知4-讲
【例1】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沸腾需要吸热,而蒸发不需要吸热 C.蒸发和沸腾都只能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D.蒸发和沸腾都只能在液体表面发生
3.汽化和液化
第五章 物态变化
第1课时 汽化
1 课堂讲解 2 课时流程
•汽化 •沸腾 •蒸发 •汽化吸热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当堂 检测
课后 作业
点 击 画 面 播 放 视 频
知识点 1 汽化
知1-讲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 汽化现象分为:沸腾和蒸发。
知1-练
1 物质从__液__态____变成___气__态___的过程叫汽化,汽 化要__吸__热____,汽化有___蒸__发___和___沸__腾___两种 方式。
(来自《点拨》)
知2-讲
【解析】 标准大气压下,烧杯内的水沸腾时温度保持 100 ℃ 不 变,试管内水到达100 ℃后就无法再从烧杯中水吸热, 故试 管中水不能沸腾。 达到沸点,且能继续吸热,是液体沸腾的两个条件, 只有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液体才能沸腾。
六年级上册语文6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课件

痛击敌人 (2 )
引上绝路 (3)
英勇跳崖 ( 6 )—( 9 )
顶峰歼敌 ( 4 )—( 5 )
描写五壮士的四字词语有哪些?你感受到了什么?
昂首挺胸 热血沸腾
全神贯注 惊天动地
斩钉截铁 气壮山河
英雄气概
描写敌人的四字词语有哪些?你感受到了什么?
大举进犯 叽里呱啦
坠落山涧 纷纷滚落
粉身碎骨 横七竖八
壮士的勇敢与顽强。
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点拨》小册子 “随堂练” 中的基础练习的内容。
课后作业
建议完成《典中点》第1课时的练习题。
学写生字
提示:点击生字
进入详细讲解。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 葛振林和宋学义。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五位壮士为了
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 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请把下面空白处补充完整
接受任务 (1)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件
6 狼牙山五壮士
第1课时
揭示课题
你们都去过哪里旅游? 为什么会去那里旅游呢?
这是哪里?为 什么这里会成为景 区?是因为这里的 风景优美吗?
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英勇的战士,不畏强敌,同 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 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五位壮士在狼牙山抗击日 本侵略者的壮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所以这里成了红 色旅游经典景区,人们都想来这里缅怀五位壮士,感受 他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恨与不满。
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A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 文,想一想课文中哪些 句子能体现五名战士无 愧于“壮士”这一称号, 用横线画出来。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