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脸香蘑及袋料栽培试验研究

合集下载

达州地区花脸香蘑人工栽培技术

达州地区花脸香蘑人工栽培技术

园艺学现代农业科技2019年第7期花脸香蘑是香蘑属(Lepista )草腐性真菌,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能力较弱。

在实际栽培中,可以用稻草、谷壳、玉米秆、木屑、笋壳、麻杆、玉米芯等为主要碳源,用鸡粪、猪粪和牛粪等畜禽粪肥为氮源或加适量的麸皮、玉米粉、大豆粉和各种饼粕作氮源,同时还需要补充微量的无机盐,如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石膏或碳酸钙。

花脸香蘑子实体干品粗蛋白含量高达43.03%、粗脂肪含量仅为2.01%、多糖含量高达10.31%,能够降低D-氨基半乳糖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菌丝蛋白质含量为30%、脂肪含量为1%、粗纤维含量为3.4%,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氨基酸含量为17.8%,氨基酸种类齐全且必需氨基酸含量高[1-2],符合FAO/WHO 优质蛋白质的要求。

达州市地处秦巴山区,具有湿润多雨、无霜期长、生态类型多样的气候特点,为花脸香蘑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每年9—10月,市民即有采食花脸香蘑的习惯,但因无序采摘且尚未有人工规模化栽培(存在生物转化率低、子实体易碎、虫害重等问题),其野生产量逐年下降,资源逐渐枯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研究花脸香蘑人工栽培技术,实现花脸香蘑规模化、商品化栽培及开发利用非常必要。

1菌种制作1.1母种培养根据花脸香蘑菌丝生长的营养要求,以综合马铃薯培养基为最佳母种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0g+水1000mL+葡萄糖20g+琼脂20g+磷酸二氢钾1.5g+硫酸镁1.5g+蛋白胨1.5g ,pH 值7~8。

按常规方法制备,接种后于20~25℃恒温培养,1d 后菌丝开始萌发,初期菌丝洁白浓密、气生菌丝较旺,7~10d 菌丝长满斜面,后期整个试管表面呈淡蓝色。

1.2原种尧栽培种培养原种培养基为谷壳牛粪培养基,配方为牛粪40%+谷壳50%+玉米粉8%+石灰1%+石膏1%;栽培种培养基为麦粒培养基,配方为麦粒65%+谷壳30%+玉米粉3%+石灰1%+石膏1%。

花脸香蘑栽培技术试验

花脸香蘑栽培技术试验

种 量 设 为 1 m 、. 袋, 1 5袋/ 2 , 个 处 理 ( 用 层播 )播 m 、袋 m 3 采 , 种 方 式 设 2层 播 、 播 、 播 3个 处 理 ( 培 料 用 量 按 照 面 穴 栽 1 gm ) 以上 每 个 处 理 3个重 复 , 5k/ 。 每个 重 复 栽 培 1 小 区 , 个
24 不 同覆 土 材 料 对 花 脸 香 蘑 现 蕾 天 数 、 收 天 数 、 量 影 . 采 产 响 试 验结 果表 明 ( 4 : 机 质 含 量 以 发酵 土最 高 , 次 为 表 )有 其 和稻 田土 、 泥 土 对 培 养料 菌 丝 保 护 最 好 , 稻 田土 和 黄泥 土 黄 但 有 些 板 结 ; 发 酵 土 由 于其 持 水 能 力 较 差 。 次 浇 到 土 面上 的 而 每 水 有 一 部 分 流 到 了培 养 料 上 ,产 生 了融 菌 现 象 ,菌 丝 萎靡 较 快 。所 以在 用 发 酵 土做 覆 土材 料 时 , 少 浇 勤 浇水 , 样 既 能 应 这 保 持 土 层 水 分 , 不 会 渗 漏 到培 养 料 上 , 又 而产 生 融 菌 现 象 。所 以用 腐 叶 土作 覆 土 材 料 时 , 土 方 便 , 此 土最 好 ; 稻 田 土 取 用 而 和各 项 指 标 都 相对 差 些 , 次 喷 水 易 板 结 , 宜 大 面 积 推 广 ; 多 不
菇 , 使 蘑 菇 停 止 生 长 , 变 枯 死 。所 以采 菇 时 尽 可 能不 要 损 会 褐 伤幼菇 , 以免 影 响 蘑 菇产 量 。 收 后在 空 穴 处 及 时补 上 土填 平 采 并 喷施 一 次 营养 液 , 以促 进 小 菇 生 长 , 高 产 量 和 品 质 。 提
49
盘日

玉米芯花脸香蘑培养料及栽培花脸香蘑的方法[发明专利]

玉米芯花脸香蘑培养料及栽培花脸香蘑的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玉米芯花脸香蘑培养料及栽培花脸香蘑的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李彪,赵辉,徐建俊,孙传齐,马洁,王志德,卫其巍,敬勇,李松
申请号:CN201710339383.9
申请日:20170515
公开号:CN107082698A
公开日:
2017082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米芯花脸香蘑培养料及栽培花脸香蘑的方法,按重量份计,所述玉米芯花脸香蘑培养料由以下组分组成:玉米芯77~80份,菜籽饼10~15份,蛭石5~8份,生石灰3~5份,石膏1~2份。

本发明采用玉米芯作为培养基质,经过处理后与菜籽饼、蛭石及其它组分协同增效,提高了培养料的通透性和保水性,增强了菌种抗性,并且菌丝生长快,菌丝体长稠密、粗壮,与传统栽培方式35天进入成熟期相比,本发明可提前5‑8天,节约了发菌时间。

本发明所述方法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出菇产量较棉籽壳产量高10%以上,成本低25.3%,且出菇稳定,优质高产,易于推广和普及。

申请人: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地址:635000 四川省达州市罗江镇柳家坝
国籍:CN
代理机构:成都华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香菇袋料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及应用技术报告

香菇袋料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及应用技术报告

袋料香菇新品种引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集成与应用技术报告一、研究背景香菇(Lentinus edodes)又名香菰、香蕈、香信、冬菇、花菇等,属于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伞菌目(Agarical)、侧耳科(Pleurotaceae)、香菇属(Lentinus),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

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糖、多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并含有一般食品中罕见的伞菌氨酸、口蘑酸等,香气沁人、味道鲜美,能预防和治疗人体的多种疾病,有良好的保健作用,素有“菇中之王”、“蘑菇皇后”、“蔬菜之冠”的美称。

因此深受国内外人们的喜爱,也是我国重要的食用菌出口产品。

达州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森林、生物资源丰富,农村剩余劳动较多,具有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优势条件,达州市委、市政府也十分重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将食用菌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进行扶持。

达州市曾具有香菇栽培的传统优势,积极发展香菇产业可以充分利用资源,解决就业,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上世纪九十年代,达州万源市段木香菇栽培,因质量好,曾经出口日本、香港等地,后由于资源浪费严重,产品标准不统一,生产成本较高等因素,逐步失去市场竞争力。

袋料香菇栽培具有节约资源、生物转化率高、出菇周期长等优点,从1993年开始达州市农科所开始进行香菇新品种引育、栽培技术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

经过十多年的示范应用,袋料香菇栽培已初具规模,特别是宣汉、通川区发展尤为迅速。

2009年宣汉县被四川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食用菌产业基地培育县。

针对达州市袋料香菇栽培中优质高产菌株缺乏、菌种质量不稳定、栽培技术不规范、产品质量不标准和香菇发展模式单一的现状,2009年由达州市农科所牵头,达州市经作站、宣汉县经作站、通川区蔬菜研究所、宣汉县食用菌研究所、开江县经作站等单位协作,开展了达州市袋料香菇新菌株引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集成与应用工作。

几年来,课题组先后完成了引育新品种、研究集成栽培技术、构建县级食用菌菌种监管体系、探索发展模式等内容,在达州市通川区、达川区、万源市、宣汉县,大竹县、渠县和开江县以及成都、广元等地示范应用,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了生态农业的良性发展。

花脸香蘑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花脸香蘑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进 培 一 步研 究 。
l . 酸 碱 度 菌 丝 在 p .— . -5 2 H58 8 0的培 养 料 中 均 能 生 长 ,H p 值 低 于 58或 高 于 80 对 菌 丝 生 长 和 子 实 体 生 长均 不 利 。最 . .,
适 p 65 75 H .- . 。
1 . 通 气 菌 丝 生 长 阶段 对 空 气 的要 求 不 严 格 ,与其 他 .6 2

篓爨蟹瑟蘸
菌丝 体 初 期呈 灰 白色绒 毛状 ,在 综 合 马 铃薯 培 养 基 中 生
品 种 一 样 。 一 定 浓 度 的 C z 刺 激 花 脸 香蘑 菌丝 的生 长 , 0能 表 层 菌 丝 呈 淡 蓝 色 , 通 气 较 好 时 , 丝 色 泽 较 浅 ; 幼 蕾 生 长 在 菌 在 期 则 需 一 定 的 C 刺 激 花 脸 香 蘑 菌 柄 生 长 ,抑 制 菌 盖 , O能 有
21() 00 4
龟 嗣菌
花 脸 香 蘑 生 物 学 特 性 及 栽 培 技 术
黄水 珍
( 建省 南 平 市 农 业 科学 研 究 所 , 建 南 平 3 4 0 福 福 5 20)
摘 要 阐述 了花 脸 香 蘑 菌 丝形 态 , 实体 形 态特 征 ; 温度 、 子 对 湿度 、 照、 气 、 光 通 酸碱 度 生 长 条 件 , 种 培 养 基 配 方 、 培 料 营 菌 栽
对 湿度 以 7 %一 0 0 8 %为宜 ; 实 体 生 长 发育 期 适 宜 的 空气 相对 子 湿 度应 达 到 8 %~ 5 5 9 %。在 出 菇 阶段 空 气 湿 度 大时 , 实体 的 子 颜 色更 显 蓝 紫 色 。
对 花脸 香 蘑 的 生物 学 特 性 及栽 培 技 术 作 了 系统 研 究 。 现将 其

花脸香蘑熟料栽培技术初探

花脸香蘑熟料栽培技术初探

花脸香蘑熟料栽培技术初探
黄水珍;丁智权
【期刊名称】《食用菌》
【年(卷),期】2009(031)003
【摘要】建阳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光热资源丰富。

冬短夏长,气候宜人,静风多,温差大,雨季集中。

素有“林海竹乡”美称,境内满目青山,层林叠翠,森林资源居全省第4位,为全国南方重点林区之一。

林种类型有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灌木林、混交林等,特定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建阳市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为大型真菌的发育与繁殖提供了良好的营养与生态环境。

【总页数】2页(P49,52)
【作者】黄水珍;丁智权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南平,354200;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南平,354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
【相关文献】
1.花脸香蘑Le.s0529-1菌株的特性与熟料袋栽技术要点 [J],
2.野生花脸香蘑人工控制条件栽培技术初探 [J], 谢福泉;林远崇;蒋陈军;羿红;杨淑云;陈传明;付瑞洲;张惠珍
3.花脸香蘑栽培技术试验 [J], 丁智权
4.花脸香蘑高效栽培技术 [J], 陆欢;徐宁;王春晖;刘波;孙叶光
5.达州地区花脸香蘑人工栽培技术 [J], 李智佳;赵辉;李彪;徐建俊;徐德;孙传齐;马洁;吴海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花脸香蘑Lep2001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花脸香蘑Lep2001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5 00 ~ 1 0 x。 00L
菌 盖直 径 20~4 0 c . . m,菌 肉 薄 ,菌 柄 10~20 . .
e m,肉质 内实 。幼 嫩时 整个菇 体 呈棒形 , 中部 稍微
上 凸 ,呈 扁半 球形 ,老时 菌盖 上 翘 。盖 面颜 色 因外
部 条件 呈灰 白色 、藕 粉色 、蓝 紫 色 ,盖 缘 有 时具 不 明显 的条 纹 。菌 褶 淡 蓝 紫 色 ,稍 稀 ,直 生 或 弯 生 , 有 时稍延 生 ,不等 长 。菌 肉带 灰 白色 、浅 紫 色 ,气 味香 浓 ,口感 极佳 ,但 有 时 因栽 培料 、覆 土材 料 等
福建省龙岩市烟草公司长汀分公司花脸香蘑又名花脸蘑紫花脸紫晶蘑紫菌子和丁香蘑其外观宜人色泽美丽味纯香浓鲜美富含蛋白质和各种氨基酸且钙铁胡萝b素和烟酸含量极高同时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具有养血益神和防癌等功效是营养和经济价值很高的一种珍稀优质野生食用菌
3 6
福 廿 琅 舛妓
20 第 期 0年 2 1
后置 2 2 % 恒 温培养 ,经 7~1 满斜 面 ,菌 0~ 5 0d长
收稿 日期 :20 09—1 2 0— 1
作 者 简 介 :黄 水珍 ,女 ,17 9 1年 生 ,农 艺 师 。
20 第 期 0 年 2 1
2 制种技 术
2 1 母种 .
富含 氮源 的有 机质 如鸡 粪 、牛 粪等 畜 禽 粪肥 或 加适 量 的麦皮 、玉 米粉 、大 豆粉 和 各 种饼 粕 为 氮 源 ,同
花脸 香蘑 Lp0 1菌株 培 养 采 用综 合 马铃 薯 培 e2 0 养基 最好 。配 方 :马 铃 薯 20g 0 、蔗 糖 2 、蛋 白 0g 胨 15g . 、硫 酸 镁 15g . 、磷 酸 二 氢 钾 15g . 、琼 脂 2 、水 10 l 自然 p 0g 0 0m , H。按 常 规 法 制 备 ,接 种

花脸香蘑高效栽培技术,做到这几点,基本上就够了

花脸香蘑高效栽培技术,做到这几点,基本上就够了

花脸香蘑高效栽培技术,做到这几点,基本上就够了花脸香蘑又名紫晶品蘑、丁香蘑、花脸蘑、紫花脸香蘑等,是名贵食用菌品种之一,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目前国内对花脸香蘑栽培实践的报道很少,仅在浙江、吉林、黑龙江等地有栽培试验报道。

湖南省食用菌研究所通过原生质体再生技术对花脸香蘑菌种进行纯化复壮,并规模化栽培示范成功,总结出大棚阳畦花脸香蘑高效栽培技术。

1 花脸香蘑形态特征花脸香蘑菌丝呈紫色或浅紫色,绒毛状。

在PDA和含麦粒的琼脂培养基上长势旺盛,菌丝粗壮,分枝多且密,爬壁能力较强,培养后期菌丝内会产生色素,使培养基变成紫色或浅红菱色。

花脸香蘑双核菌丝具有锁状联合。

子实体一般中等大小,菌盖直径2~10 cm,扁半球形,渐平展,边缘内卷,常呈波状或瓣状,有时具不明显的条纹,有时中部稍下凹,菌盖表面湿润时半透明状或水浸状。

菌肉带浅紫色,薄而脆香。

菌褶紫色或浅红菱色,直生或弯生,稍稀,幅较宽,不等长。

菌柄长3~9 cm,粗0.2~2 cm,与菌盖同色。

靠近基部常弯曲,内实,稍膨大。

担子棒状,上着生4个担孢子,担孢子无色,椭圆形至近卵圆形,(6~9)μm×(3.3~5)μm,表面粗糙有麻点。

孢子印浅粉色至粉红色。

2 花脸香蘑生长条件2.1 温度花脸香蘑属中低温型菌类,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5~26℃,最佳为18~22℃;温度低于15℃或高于24℃菌丝生长显著减慢,高于30℃菌丝生长停止,若长时间在30℃以上,菌丝会自溶。

子实体生长发育适宜温度为5~22℃,最佳为12~17℃;低于3℃或高于25℃则不能出菇。

温度低于15℃,子实体生长发育较慢,但菇体个大肉厚,产品质量好;温度高于22℃,子实体生长地快,但菇质松脆,个小肉薄,质量差,且易长杂菌、出现虫害。

2.2 湿度培养料含水量以63%±2%为佳,培菌期空气相对湿度65%~75%为宜,出菇期空气相对湿度以85%~95%为宜。

2.3 pH适宜偏酸性环境生长,菌丝生长发育适宜pH为5~7,栽培料pH 应在6.5~7.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脸香蘑 [ e/ ri (rS g … , Lps s dd F )i ] 又名 紫 晶 口蘑 、 t o a a n 丁香蘑 、 花脸蘑等。主要分 布于 中国、 欧洲 等地 。中 国主要 分 布于贵 州 J黑龙 江 、 宁 、 、 辽 河北 、 南 、 肃 、 海 、 河 甘 青 四川 、 新 疆、 、 山西 内蒙古 和福建 等地… 。20 年 , 心毅 等 , 03 罗 用人 工栽培花脸香蘑 子实体 为试验 材料 , 其氨 基酸及 微量元 素 对 分析表 明 。 富含各 种人体 必需 氨基 酸及 较高 的 7 ~氨基 丁氨
摘 要 试验优选 出适用 于花脸香 蘑栽 培种 培养基配方 : 木屑
7 %, 8 白砂糖 3%, 玉米粉 1 %, 0 豆饼 粉 5 轻质 c o3 %, %, a 32 石
灰 1 K 2O4 .%, %, H 1 5 石膏 0 5 在袋料 栽培过程 中 , : 0 . %, 施基肥
有时 中部稍下 凹, 润时 , 明状或水 晶状 , 紫色至 紫色。 湿 半透 淡 边缘 内卷 , 具有不 明显 的 条纹 , 常呈 波状 或瓣状 , 中心常成 粉 白色的圆圈, 干燥 时 , 茵盖 紫 色变 浅 , 肉带淡 紫色 。茵褶 淡 茵 蓝紫 色。稍稀 , 至弯 生 , 时稍 延生 , 直生 有 不等 长。丛生有 时
速度 0 2 d 长满试管约 1 。如下 表 1 .8c , m/ 5d 。
表 1 不同时期花脸香蘑菌丝生长 情况
测定时间/ d 0 ~7 8 1 ~1 1 ~1 1 ~1 -9 0 1 2 3 4 5
石膏 0 5 Ⅱ. 屑 8 %, . %; 木 3 白砂 糖 3 玉 米 粉 1 %。 质 %, 0 轻
工栽培花脸 香蘑 还 处 于小 规模 试 验 阶段 , 野生 产 量低 、 稀 且
少, 其价格极其 昂贵 , 有广 阔 的市 场前 景 。笔 者经过 1 具 O多
张勇民 罗心毅 ¨
( 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 阳 5 00 ; 1 贵 50 9 2 贵州师范大学生物技术与工程学院 , 阳 5 0 0 ; 贵 50 1 3 法国国家科 学研究 中心 8 4 实验室 , 国巴黎 ) 62 法
CC  ̄ % , 灰 1 K 2O . %, 膏 0 5 ; 木 屑 aO 2 石 %, H P 4 5 石 0 . % Ⅲ.
7 %, 3 白砂糖 3 玉米粉 1 %, %, O 玉米 芯 1 % , 0 轻质 C C  ̄ %, aO 2 石灰 1 KH P 40 5 石 膏 0 5 I 木 屑 7 %。 %, 2 O . %, . %;V. 8 白砂 糖
(H. .) p 7 O 培养基分离 , 纯化菌种 , 编号 为 L s 9 0 1在 2 ℃ p- 30 。 4
图1菌盖背 面
图2 菌柄剖 面
图3菌盖直径
图4花脸 香蘑俯 视
下培养 , 录生长情况 , 培养过程 中 , 体变为淡 紫色 、 并记 在 菌丝 紫色 , 7 后茵丝体开始着淡紫 色 。 第 d 茵丝生长加快 , 平均生长
1% , 5 轻质 C C 3 % , a O 2 石灰 1 K P 40 5 , %。 H2 O . % 石膏 0 5 . %; Ⅶ. 木屑 7 % , 3 白砂 糖 3 豆 饼 粉 5 稻 草粉 5 , 米 粉 %, %。 % 玉 1% , 0 轻质 C C %, a O3 2 石灰 1 , 2 O . %, % KH P 4 5 石膏 0 5 。 0 . %)
年的研究 , 探索其袋料栽培技术 , 现将结果报 道如 下 :
1 生物 学 特 性
11 菌丝 体 的形态 特征 . 体变为淡紫色 。
12 子实体 的形态特征 . 茵盖 3 . m, ~7 5c 扁半球 形至平展 ,
茵丝 体 初期 为灰 白 色绒毛状 , 在
CD P A培养基 中生长势 旺盛 , 茵丝体 粗壮 , 在培养过程 中, 菌丝
生长速度/c d1 0 1 (m・-) .9
22 原 种制备 .
选用麦粒种 , 将饱满 、 污染 的麦粒 , 无 温水泡
1。 1 加 %石灰 , d 装瓶 , 装 23 每瓶 / 即可 , 常规灭菌 , 种,O 接母 2

石膏 05 Ⅵ. .%; 木屑 6 %, 糖 3 玉米粉 l %, 田泥土 8 白砂 %, O 水
菌丝体 长度/n =
13 .
23 . 05 .
26 . 03 .
38 . 06 .
42 . 02 .
3 玉 米 粉 1 %, 草 粉 5 , 质 C C  ̄2 , 灰 1 %, O 稻 % 轻 aO % 石 %, K 2 O4 . %, H P 5 石膏 0 5 V . 0 . %; 木屑 7 %, 8 白砂 糖 3 玉米粉 %, 1% , 0 豆饼粉 5 轻质 C C  ̄2 石 灰 1 K 2 O . % 。 %, a O %, %, H P 40 5

部常弯曲 , , 图 1 内实 见 ~图 4 。
2 菌种 制 作
2 1 母 种 分 离 纯 化 花 脸 香 蘑 Lps odc ( r S , . e /a sria F ) i t l g n
20 年 1 月贵州省 生物研究所 菌种室馈 赠子 实体 , C D 04 2 经 PA
维普资讯
食用曹
E 强凰 F N I ] 1 U G
20 ( ) 0 6 6
花脸 香蘑 及袋 料 栽 培试 验研 究 一
胡先运 李香莉 何应华
酸 , 含 多 种 人 体 必 需 的 微 量 元 素 , 害 元 素 低 于 欧 洲 富 有
A a i s i i l 准 , 一种名贵 的食 用茵 和药用茵㈣ 。人 g r u l c a标 c sv o 是
单生 , 菌柄长 3~6 5c 粗 0 2 . m。同茵 盖色 , . m、 . ~2 5c 靠近基
钙镁磷肥 20g 2尿素5 /2K 2O 0g 2能明显增加 5 / , m 0 m ,H P 4 m , g 2 /
花脸 香蘑产量。 关键词 文章编号 花脸香蘑 栽培 培养基
10 — 3 72 0 )6 0 3 — 1 0 0 8 5 (0 60 — 09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