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周期地震动输入下某超限高层结构反应分析——以汶川地震和日本东北地震记录为例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考试试卷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以下哪种结构体系适用于高度较高的高层建筑?()A 框架结构B 剪力墙结构C 框架剪力墙结构D 筒体结构2、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风荷载的计算通常采用()方法。
A 静力计算B 动力计算C 经验公式D 风洞试验3、高层建筑结构的水平位移限值主要是为了控制()。
A 结构的稳定性B 居住者的舒适度C 结构的经济性D 建筑的外观4、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是为了保证柱子具有足够的()。
A 强度B 刚度C 稳定性D 延性5、剪力墙结构中,连梁的主要作用是()。
A 承担竖向荷载B 承担水平荷载C 协调墙肢变形D 增加结构刚度6、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中,以下哪种基础形式适用于土质较好、承载力较高的情况?()A 筏板基础B 桩基础C 独立基础D 箱型基础7、在地震作用计算中,高层建筑通常采用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是()。
A 底部剪力法B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C 时程分析法D 以上均可8、以下哪种因素对高层建筑结构的自振周期影响较大?()A 建筑高度B 建筑形状C 结构材料D 填充墙布置9、高层建筑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其内力计算可近似采用()方法。
A 分层法B 反弯点法C D 值法D 弯矩二次分配法10、对于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B 只考虑水平地震作用C 不需要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验算D 可以不进行抗震设防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荷载有_____、_____、_____等。
2、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_____%时,按框架结构进行抗震设计。
3、剪力墙的厚度应根据其_____、_____等因素确定。
4、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分为_____级。
5、桩基础按承载性状可分为_____、_____、_____。
6、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与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高层建筑结构时程分析的地震波输入

第 26 卷
赵伯明等: 高层建筑结构时程分析的地震波输入
1113
下的地震动峰值,在时域进行时间调整或峰值调 整,峰值调整是将地震动加速度时程各时刻的值 按一定比例放大或缩小,使其峰值加速度等于设 计地震动加速度峰值,这种调整只是针对原地震 波的幅值强度进行的,基本上保留了实际地震规范》GB 50011[1]规定: “对 于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以下所列高度 范围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 震下的补充计算”. 采用时程分析法的房屋高度 范围如下: 1) 8 度 I 类、Ⅱ类场地和 7 度地区,高 度大于 100 m 的结构; 2) 8 度Ⅲ类、Ⅳ类场地的地 区,高度大于 80 m 的结构; 3) 9 度地区,高度大于 60 m 的结构.
Abstract: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are very different if the earthquake input are different when we do the timehistory analysis of high-rise structures,so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seismic wave input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results. The method of the selection of actual seismic waves for time-history analysis of high-rise structures is illustrated by examples. Meanwhile,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project,earthquake is regarded as a hypothesis with different frequencies with random phase angle of the trigonometric series of the superposition. And a brief exposition of the generated response spectrum fitting synthesis of artificial seismic wave theory and method is presented. The seismic waves are obtaine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ime-history analysis by the methods and programming. Then,the resulting seismic waves are combined into 3 groups cases of time-history analysis by using the ETABS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program,and the time-history analysis of the Pangu steel frame structure in Beijing is carried out. Two groups of earthquakes with a seismic time for 30 s and a peak ac-
地震案例分析与总结

地震案例分析与总结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发生于四川省汶川一带的里氏8.0级大地震,是沿龙门山构造带的浅源逆冲型地震[1],断裂带长达240km,宽约30km。
断层错动持时达100s~120s。
国家地震局公布的本次地震的震中烈度高达11度,以汶川县映秀镇和北川县县城为两个中心。
9度以上地区破坏极其严重,其分布区域紧靠发震断层,沿断层走向成长条形状。
超越6度区的面积合计达44万平方公里[2]。
导致震区桥梁损毁的因素很多,有桥位处的烈度、地面运动加速度、强震持时、频域特征、距震源的距离、断裂带情况、场地土特征、桥梁自身的结构特性等。
但在本次地震中,地震诱发的地质次生灾害,如滑坡、落石、地基液化等也给震区桥梁造成不小的损害。
本文结合5·12汶川大地震震后现场考察及相关资料,选择了断裂带附近的3座梁桥和3座拱桥,详细地描述了其桥位、结构及震害情况,初步分析了桥梁倒塌或损伤的原因。
最后,对震区桥梁的一般破坏形式进行了总结,从抗震设防标准、结构的易损性、构造细节及设计理念等方面,讨论了汶川地震对桥梁工程的启示。
桥梁震害案例分析汶川大地震共造成24条高速公路受损,161条国省干线受损,8618条乡村公路受损,6140座桥梁受损(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2008年6月19日)。
震区桥梁的破坏形式多样,这里结合现场考察并参考相关报道,对位于龙门山断裂带区域中6座严重损毁的桥梁进行破坏形态描述和简要分析。
其中都江堰市庙子坪大桥、汶川县百花大桥和绵竹市回澜立交桥为混凝土梁桥;彭州市小鱼洞大桥、什邡市红东大桥和青川县井田坝大桥为混凝土拱桥。
其桥位见图1。
庙子坪大桥庙子坪岷江大桥位于建设中的都江堰至汶川高速公路上(国道317线),跨越紫坪铺水库,为东南-西北走向。
2003年动工.地震发生时已接近完工。
桥梁全长1436m,主跨为(125+220+125)m连续刚构,墩顶梁高13.5m,跨中及边跨直线段梁高4m。
第23届高层会论文集前言及目录

第二十三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论 文 集2014年11月20日~22日广州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二零一四年十一月前 言本论文集收入近年来我国高层建筑结构领域的论文185篇。
这些论文集中反映了目前我国建筑结构领域,尤其是高层建筑结构领域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在结构设计及相关问题研究、计算分析及理论研究、试验研究、风工程研究、隔震减震研究、基础设计等领域的新成果和新技术,为工程技术人员在今后的设计、施工和研究中提供参考。
本论文集的论文按作者原文排版,内容和文字均未加变动,各篇论文文责自负。
请读者借鉴引用时,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加以考虑。
本论文集由赵宁、王萍、李建辉负责整理和编辑,肖从真审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研科技工程咨询设计院部分同志参与了论文集的部分工作。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高层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2014年10月会议主办: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高层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会议承办: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广州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协 办: 广州容柏生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广东启光集团有限公司泛亚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会议学术委员会(按姓氏笔画为序)主任委员:徐培福委员:丁大益丁洁民于胜金王伟王俊王斌王立长王松帆王彦深王铁成王翠坤韦宏韦承基方泰生方鄂华方小丹邓小华左江卢伟煌冯远冯大斌冯中伟吕西林朱春明任庆英刘付钧刘伟庆刘彦生刘维亚刘琼祥刘福义齐五辉江欢成孙建超孙慧中严士超严仕基李杰李霆李云贵李亚明李庆钢李英民李国胜李国强李盛勇李力军杨志勇杨金明杨想兵杨蔚彪肖伟肖从真吴刚吴波吴一红吴学敏吴振波邱仓虎邱韶光汪大绥沈世钊张友亮张同亿张举涛张维汇张维嶽张良平陈星陈正祥陈彬磊陈振明苏恒强范重林功丁林立岩林树枝尚守平尚志海罗苓隆罗赤宇金如元金建民金新阳周定周建龙庞少华郑文忠郑建东赵阳赵西安赵基达胡绍隆南建林柯长华施祖元姜文伟娄宇秦从律聂建国莫庸钱稼茹徐建徐正安徐永基高晓明容柏生陶晞暝姚永革黄小坤黄兆纬黄志刚黄祝林崔鸿超梁兴文舒宣武葛家琪董石麟蒋利学程懋堃傅学怡曾凡生裘涛韩建强窦南华蔡卫谭明樊小卿薛彦涛戴亚萍魏琏魏捷瞿革会议组织委员会主任 委员:王 俊副主任委员:王翠坤肖从真陈星韦宏刘萍昌严仕基委员:赵宁李然罗赤宇苏恒强梁艳云殷小溦宁萍沈春燕吴伟河杜涛徐自国林祥第二十三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厂商支持目录目录一、综述1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交流的历史进程……………………………………………………………赵西安1二、结构设计2丽泽SOHO结构体系研究………………………………………………………肖从真、杜义欣 等16 3高层建筑大跨度拱架结构设计……………………………………………………罗赤宇、陈星 等23 4大连绿地中心结构设计…………………………………………………………汪大绥、包联进 等32 5北京绿地大望京超高层设计关键技术………………………………………………范重、彭翼 等39 6沈阳桃仙国际机场T3航站楼结构设计介绍……………………………………吴一红、黄伟 等47 7巨型框架与框筒双重结构体系设计………………………………………………李霆、陈焰周 等55 8杭州奥体博览城网球中心整体结构设计研究综述………………………………傅学怡、高颖 等62 9杭州奥体博览城网球中心移动屋盖钢结构设计…………………………………傅学怡、高颖 等73 10大连世界金融中心不落地支撑框架混凝土内筒混合结构设计………………………谭明、高嵩88 11超高层建筑塔冠结构设计与研究……………………………………………周建龙、包联进 等94 12安徽广电新中心屋顶发射塔设计………………………………………………邱仓虎、李毅 等101 13外滩国际金融中心N5结构设计…………………………………………………穆为、姜文伟 等106 14某大底盘双塔结构超限设计……………………………………………………李毅、杜文博 等116 15沈阳宝能金融中心T1塔楼结构设计……………………………………………傅学怡、吴兵 等121 16沈阳宝能金融中心住宅塔楼结构设计…………………………………………孟美莉、吴兵 等129 17超大截面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结构设计……………………………………………吴兵、邸博 等136 18一种新型连体铰接连体结构设计……………………………………………傅学怡、余卫江 等143 19昆明置地广场T1办公塔楼超限高层结构设计…………………………………陆道渊、黄良 等156 20苏州丰隆城市中心T3塔楼超限高层结构设计………………………………赵宏康、戴雅萍 等164 21大连星海湾金融商务区XH15地块超高层综合体结构设计……………………宋莉,邱韶光 等172 22某办公楼立面大悬挑结构设计…………………………………………………虞炜、邱春毅 等180 23昆明小厂村超限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姚永革186 24苏州国际财富广场结构设计…………………………………………………陈建兴、芮明倬 等195 25上海外滩国际金融服务中心超限塔楼结构抗震设计…………………………孙战金、穆为 等202 26某塔楼偏置超限高层结构设计…………………………………………………卢云军、焦俭 等210 27某高位转换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魏路、程昭波 等216 28大连城市经纬复杂结构设计研究………………………………………………李东方、刘楠 等222 29圣和圣广场三期超限高层结构设计………………………………………………黄强、陈由伟230 30佛山苏宁地标塔楼结构抗震设计……………………………………………李力军、吴伟河 等236 31深圳大学设计教学楼异形体结构设计…………………………………………刘畅、卢星存 等243 32北京大望京村2号地项目6181#楼结构设计…………………………………邵弘、史友涛 等250 33国家开发银行辽宁省分行营业用房项目超限高层结构设计………………罗建国、刘林林 等258 34中山国际灯饰商城塔楼结构设计……………………………………………冯詠钢、张晓燕 等264 35海西金融大厦超高层结构设计…………………………………………………刘云浪、杨峰 等268I36新疆某机关办公楼结构设计…………………………………………………叶立寰、刘长朋 等276 37陕西金融大厦1#、2#写字楼结构设计………………………………………刘伟华、马佼峰 等284 38长沙世茂塔楼结构设计…………………………………………………………刘灿、陆道渊 等291 39绍兴某超高层大跨高位连体结构设计剖析……………………………………童来富、恽波 等297 40某大底盘多塔超高层结构设计与分析…………………………………………宋玉楚、姚远 等305 41高层剪力墙住宅楼结构优化设计…………………………………………………陈雷、邱鸾洁311 42大连天安金马中心项目超高层结构设计……………………………………邱焕龙、尚春雨 等315 43某B级高度混凝土超高层结构设计……………………………………………周文源、邵强 等321 44某超限高层钢结构办公楼设计…………………………………………………王洁,董全利 等328 45西红门商业综合区3H酒店结构设计…………………………………………刘林林、董全利 等336 46安徽广播电视新中心西区综合楼结构设计……………………………………杨毅、邱仓虎 等342 47某综合楼超限高层结构设计………………………………………………………甘尚琼、项兵348 48中山国际灯饰商城独立裙楼结构设计………………………………………冯詠钢、陈建华 等356三、结构设计相关问题讨论49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赵西安360 50一些超高摩天大楼的结构………………………………………………………………赵西安373 51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调平法探究………………………………………傅学怡、吴兵 等396 52中日隔震结构设计方法对比…………………………………………………李霆、胡紫东 等402 53复杂平面点式高层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探讨………………………………………王栋、莫庸410 54某地铁车辆段上盖开发超限高层结构设计与研究………………………刘传平、张志彬 等418 55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之思考………………………………………………聂祺、杨韬 等426 56关于倾覆弯矩规范法与轴力法计算结果不同的分析与讨论…………………………隋庆海430 57高层建筑钢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研究 …………………………………蔡辉、徐其功 等436 58沈阳宝能金融中心T1塔楼长期变形模拟分析与控制…………………………吴兵、孙璨 等444 59平面外凸不规则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对比研究…………………………李莹辉、蒋欢军 等451 60超高层建筑结构基于轴力最小的伸臂布置研究………………………………殷磊、孙逊 等458 61广州琶洲某超高层办公楼的加强层选型分析…………………………………………姚永革465 62山地高层建筑抗震设计若干规则性指标应用方法的探讨……………………郑建东、叶云青472 63关于大底盘单塔结构扭转位移比的思考与建议…………………………………魏勇、王志刚478 64用剪力释放方法解决连梁超限……………………………………………………赵毅强、陈宇483 65大连开发区万达广场结构设计及几个问题的初探……………………………文元、张颖 等491 66钢管混凝土拱在某会展建筑中的应用…………………………………………………赵雪莲497 67某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方案比选…………………………………………包联进、钱鹏 等504 68苏州IFS巨型组合柱的设计研究…………………………………………………黄永强、施维510 69现行国内外楼板舒适度分析方法对比研究……………………………………………赵雪莲517 70 8度区B级高度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设计探讨…………………………………………董卫青526 71钢板剪力墙承载力与抗震性能研究……………………………………………顾磊、陈宇 等534 72小跨高比剪力墙连梁在设计中的问题和处理…………………………………张毅、梁佶 等546 73建筑结构中竖向构件偏心受拉分析及对策…………………………………………张全、施俊553 74某高烈度区200米以下超限高层结构体系探讨………………………………王治辉、贺云军561 75不同场地类别对框架结构办公楼主要结构材料用量的影响…………………白军刚、傅光耀56776巨型框架结构分类及在高层建筑中应用………………………………………………张世海572 77钢结构在某商厦改造中的应用…………………………………………………………孙建国580 78布置少量剪力墙对框架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 …………………………白军刚、傅光耀 等585 79某超高层剪力墙结构分析与设计实践…………………………………………牟达、文元 等589 80浅论八度设防区高宽比对高层剪力墙结构的影响………………………………………蒋黎592 81大跨度钢结构连桥竖向振动舒适度研究……………………………………井彦青、李强 等600 82质量集中方式对结构地震作用影响的实例分析……………………………李强、韩娜娜 等605四、计算分析及理论研究83长沙远大天空城市罕遇地震下动力弹塑性分析…………………………陈才华、徐自国 等610 84 7度区超限高层框筒结构受拉墙体抗震性能分析………………………………焦柯、陈星 等622 85巨型框架与框筒双重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分析………………………………李霆、陈焰周 等628 86新一代抗震性能评估新法…………………………………………………梁兴文、吴继伟 等635 87沈阳宝能金融中心T1塔楼Perform3D动力弹塑性分析……………………周坚荣、吴兵 等642 88沈阳宝能金融中心住宅塔楼动力弹塑性分析……………………………冯叶文、周坚荣 等649 89沈阳宝能金融中心地下室及裙房整体温差效应分析………………………孙璨、傅学怡 等654 90深业上城高塔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吴国勤、傅学怡 等660 91弹性及弹塑性时程分析地震波有效选取方法……………………………杨志勇、王雁昆 等669 92深圳罗兰斯宝项目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任重翠、徐自国 等674 93珠江新城酒店大震弹塑性分析………………………………………………王启文、周斌 等680 94厦门裕景SOHO塔楼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耿娜娜、徐自国 等689 95某8度区超高层办公楼结构敏感性分析…………………………………………严仕基、周因697 96多层钢结构住宅体系弹塑性抗震分析………………………………………………顾磊、卢帅703 97昆明金丽煕城项目商务楼A座弹塑性时程分析…………………………………王欣、吕坚锋711 98欧浦国际商业中心动力弹塑性分析…………………………………………陈进于,区彤 等717 99珠海横琴发展大厦动力弹塑性对比分析………………………………………金晶、区彤 等725 100广州南站发现广场抗震性能分析与设计……………………………………孙亮、邱骏伟 等733 101昌新家园一期1#楼结构抗震性能评估……………………………………任重翠、徐自国 等740 102考虑高振型阻尼影响的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张剑、刘强 等746 103丽泽SOHO防连续倒塌计算分析研究………………………………………马宏睿、杜义欣 等752 104横琴发展大厦结构连续倒塌分析研究…………………………………………区彤、徐昕 等758 105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受力性能研究…………………………………崔济东、罗煜 等766 106高层建筑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的新型软件方法…………………………李志山、和雪峰 等772 107全频校准的钢砼混合结构Rayleigh阻尼模型及其对比分析…………………………黄吉锋781 108型钢砼柱中砼与型钢应力的依时性分析 …………………………………………顾磊、李祥789 109特大地震作用下超限高层结构破坏特点分析………………………………焦柯、吴桂广 等795 110某超限高层汽车展库抗震性能分析……………………………………………………姜安庆802 111超高层建筑施工找平方式的影响分析 ……………………………………………顾磊、李祥807 112青岛华润万象城超长结构温度变形问题的研究……………………………井彦青、李强 等813 113海南大厦主楼结构竖向变形分析…………………………………………张雄迪、张付奎 等818 114某大跨连廊结构设计及人致振动响应分析……………………………………………齐曼亦824 115某大跨度钢连桥减振及舒适度分析…………………………………………安日新、李毅 等829116某超长框架温度效应计算分析………………………………………………韩光翔、赵国 等835 117考虑框架柱轴向变形的变刚度框剪结构简化分析模型……………………王徽、肖从真 等841 118异形钢管混凝土巨型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曹乐、王立长848 119有关结构抗震设计底部剪力系数的讨论……………………………………李楚舒、李立 等858 120任意截面组合构件正截面承载力验算软件SRCTRACT的开发及应用………焦柯、赵云龙 等865 121钢筋混凝土梁挠度计算方法研究………………………………………………………蔡国强869 122楼层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与软件实现………………………………………………史建鑫875 123柱双偏压配筋与PKPM程序应用…………………………………………………………夏绪勇881 124 PKPM钢结构节点设计与施工图……………………………………………………………朱恒886 125应用PKPM进行空间结构设计…………………………………………………张欣、夏绪勇 等899 126刚域长度的计算及其对结构分析和设计的影响………………………………………王晓军906 127剪力墙设计及配筋中的若干问题探讨…………………………………………………黄翠香913 128连梁的设计方法及超筋超限应对……………………………………………王雁昆、王文婷921 129结构嵌固层的判定与设计控制…………………………………………………沈耀军、肖丽929 130地震作用CQC与内力CQC在指标统计中的应用…………………………………………孟磊936 131大震弹塑性分析软件PKPMSAUSAGE技术特点……………………………………刘春明、张宏944 132基于PKPMSAUSAGE某综合体罕遇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曹永超、王欣951 133 PKPMSAUSAGE工程应用所发现的结构布置问题…………………………………………王欣957 134并行计算在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中的实现和效率…………………………刘慧鹏、李修宇961 135 NosaCAD多尺度建模功能开发与应用……………………………………吴晓涵、来少平 等966 136建筑结构施工图标准化和自动化平台的研究与实现 ……………………吴文勇、焦柯 等974 137 BIM技术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问题分析……………………………………杨党辉、苏原 等980五、结构试验研究138天津117大厦振动台试验研究………………………………………………张宏、田春雨 等987 139空腹桁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谭坚、区彤 等994 140高延性纤维混凝土短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邓明科、张辉 等1002 141格构式型钢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赵仕兴、王巍 等1009 142应力蒙皮力学性能实验研究…………………………………………………区彤、谭坚 等1017 143串联变刚度隔震支座试验研究……………………………………………高杰、薛彦涛 等1022六、结构隔震减震研究及加固设计144高层建筑减振控制研究及工程应用………………………………………吕西林、蒋欢军1030 145黏滞阻尼技术在某超高层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丁洁民、吴宏磊 等1043 146设置粘滞消能器的超限高层结构设计…………………………………张举涛、郑世钧 等1050 147耗能可更换连梁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吕西林、陈聪1056 148新疆某医学院的减震加固设计 ……………………………………………梁沙河、郑杰 等1064 149青岛中联自由港湾项目加固改造设计……………………………………孙绍东、赵琳 等1071 150保山市人民医院高层住院楼消能减震分析与设计………………………………湛华、高勇1078 151浅谈东川康宸商业中心隔震设计……………………………………………王博、梁佶 等1085七、结构风工程研究152建筑外形影响下的高层建筑扭转风荷载研究……………………………符龙彪、陈凯 等1091 153基于基底极值响应的 等效目标计算方法……………………………………严亚林、陈凯1096 154白云二期航站楼风洞试验及风压数值模拟研究…………………………区彤、刘润富 等1102 155大高宽比高层建筑结构风效应试验研究…………………………………李想、徐其功 等1108 156风荷载激励下苏宁地标塔楼响应分析…………………………………鲁志雄、李力军 等1115 157大气边界层湍流风生成方法DSRFG的计算效率研究……………………………金钊、陈勇1120 158横风向 等效风荷载规范计算方法的改进…………………………………谢霁明、许振东1127 159双塔结构群体风效应试验研究及抗风设计应用…………………………张艳辉、区彤 等1136 160气动噪声模拟及其在横琴发展大厦的应用………………………………区彤、张艳辉 等1141八、基础设计与研究161超高层建筑桩筏基础设计关键问题研究…………………………………范重、邓仲良 等1145 162端承桩复合桩基在岩溶地区的工程实践…………………………………林树枝、周峰 等1154 163国家大剧院舞美基地项目地基基础设计…………………………………魏勇、王桂云 等1162 164达美中心广场基础变刚度调平设计…………………………………………詹永勤、王杨1169 165南昌绿地紫峰大厦地下室裙房基础设计……………………………………宫伟智、陆道渊1177 166长沙北辰A1 地块超高层地基基础设计与分析……………………………方云飞、姚莉 等1182 167黄土地基高层建筑基础变刚度调平设计…………………………………程婕、冯知夏 等1190 168水泥搅拌桩与钻孔灌注桩组合支护结构在潮汕地区基坑工程中的应用……黄上进、邓南1197 169带裙房高层建筑地基承载力验算中地下水位的选取分析……………………孔慧、储德文1203 170地基基础设计常见问题分析与探讨…………………………………………………朱春明1207 171高层建筑复合地基的应用与研究……………………………………………陶礼斌、侯善民1213 172桩顶预留沉降间隙提高桩土复合地基中土利用率技术………………李志会、王立长 等1220 173 CFG桩复合地基增强体偏位影响分析……………………………………卢萍珍、于东晖 等1228 174筏板冲切计算中地基净反力的影响因素…………………………………刘华、肖艳玲 等1236 175独基加防水板基础设计的有限元方法初探……………………………………杜斌、朱春明1244 176地下室地下一层楼板嵌固端影响分析………………………………………………赵青春1249九、其他177超高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赵西安1255 178用华夏古建墩柱技巧实现抗风隔震结构设计的探讨………………………………李豪邦1270 179超高层结构竖向压缩变形对单元式幕墙设计影响………………………刘枫、刘军进 等1278 180超高层建筑幕墙层间位移角指标研究…………………………………李建辉、刘军进 等1286 181昆明西山万达广场曲面玻璃幕墙冷弯成形分析…………………………李滇、缪春霞 等1293 182某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火灾后结构修复设计………………………………穆为、汪大绥 等1298 183央视电视文化中心建筑结构火灾后力学性能评估…………………………………王广勇1308 184超高层巨型构件现场焊接过程数值模拟应用……………………………瞿海雁、刘海 等1316 185大跨度无依附巨型带状桁架拉杆安装施工技术…………………………孙浩、吕洋洋 等1319。
注册一级结构工程师考试:2022专业知识真题模拟及答案(6)

注册一级结构工程师考试:2022专业知识真题模拟及答案(6)1、有一混凝土砌块砌体柱截面尺寸为390×390mm2,计算高度H0=3.9m;采用MU7.5级双排孔火山渣轻骨料混凝土砌块,Mb5级专用砂浆砌筑,砌块规格为390×190×190(mm)(孔洞率为33%)。
其受压承载力(kN)接近下列何项数值?()(单选题)A. 164.7B. 169.6C. 193.3D. 205.9试题答案:A2、今有一位于7度抗震设防区的钢筋混凝土筒中筒结构,高160m,平面尺寸为42m×36m,楼面采用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面,下列各项中,最有可能采用()作为内筒平面尺寸。
(单选题)A. 15m×13mB. 17m×14mC. 18m×15mD. 21m×16m试题答案:C3、关于砌体结构设计与施工的以下论述:Ⅰ.采用配筋砌体时,当砌体截面面积小于0.3m2时,砌体强度设计值的调整系数为构件截面面积(m2)加0.7;Ⅱ.对施工阶段尚未硬化的新砌砌体进行稳定验算时,可按砂浆强度为零进行验算;Ⅲ.在多遇地震作用下,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楼层最大层间弹性位移角不宜超过1/1000;Ⅳ.砌体的剪变模量可按砌体弹性模量的0.5倍采用。
试问,针对上述论述正确性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2012年真题](单选题)A. Ⅰ、Ⅱ正确,Ⅲ、Ⅳ错误B. Ⅰ、Ⅲ正确,Ⅱ、Ⅳ错误’C. Ⅱ、Ⅲ正确,Ⅰ、Ⅳ错误D. Ⅱ、Ⅳ正确,Ⅰ、Ⅲ错误试题答案:C4、如何提供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的各种管线和地下工程的有关资料()?(单选题)A. 应由建设单位向施工单位提供B. 施工单位必须在开工前自行查清C. 应由监理单位提供D. 应由政府有关部门提供试题答案:A5、电路如图所示,当t=0时开关闭合,闭合前电路已处于稳态,电流I(t)在t≥0以后的变化规律是()(单选题)A. 4.5-0.5 A.B. B.4.5-4.5C. C.3+0.5D. D.4.5-0.5试题答案:A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某超限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设计与抗震分析

某超限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设计与抗震分析摘要:在超高层住宅建筑中,剪力墙结构为其主要的结构形式。
合理布置剪力墙,能够使超高层建筑具有更强的抗震性、舒适性和安全可靠性。
一般对于建筑高度100m以内的建筑,剪力墙布置较为简单,主要是根据建筑所需的内外墙布置,适当将这些砌体墙在合适的位置改成剪力墙,既满足建筑功能又满足结构安全需要即可。
但对于超高层建筑,尤其超限高层,由于建设方追求户型的品质,结构高宽比远大于规范值,又要求户内剪力墙尽量的薄,这就给我们结构设计带来很大的挑战。
下面就以武汉绿城·黄浦湾项目1#楼为实例介绍一下超高层住宅结构剪力墙设计及抗震分析的一些经验。
关键词:超限高层、性能目标、剪力墙、弹塑性时程1、工程概况武汉绿城·黄浦湾项目坐落武汉江岸区二七滨江商务区。
项目总占地面积47954平方米,拟建建筑面积384674平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79997㎡,地下建筑面积88997㎡;综合容积率5.84。
拟建建筑含6栋169.9米的超高层;3栋140米超高层;2栋100米以下高层。
本工程 1#楼地下二层,地上层数为 51 层,房屋高度为 169.90m,建筑面积24914m2,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属于 B 级高度建筑,按《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2015 版)要求须进行结构抗震专项审查。
1#楼超限情况见下表:2、结构布置及设计理念1#楼结构标准层布置根据上图及结构超限统计表格可以看出,本工程建筑高度169.9m,接近《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中对6度区B级剪力墙结构高度限值(170m),结构等效高宽比8.6,超规范限值(规范限值)约45%,且该建筑位于长江边,按规范地面粗糙度取B类,风荷载较大,结构层间位移角受风荷载控制。
本工程属于江景豪宅,建筑开间较大,且要求户内剪力墙不能做的太厚(厚度不大于300mm为宜)。
为了满足建筑功能又能满足结构计算指标的要求,本工程设计时,在剪力墙布置方面采取以下措施:(1),建筑四周剪力墙加厚,按400~500mm控制,增强结构整体抗扭及抗侧能力,以满足规范位移比、位移角及刚重比等要求;(2),建筑图中A轴与M轴面需要大开间,不能设置较长的横向墙肢,为解决结构抗侧刚度不足问题,跟建筑专业协商,在阳台部位将剪力墙加厚,形成一个大端柱带一段墙肢的结构型式,既增加结构抗侧刚度,又能减小户内剪力墙厚度。
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研究汶川地震极震区几个框架结构震害案例分析

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研究汶川地震极震区几个框架结构震害案例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框架结构在地震中的抗倒塌能力,特别是在汶川地震极震区的实际震害案例分析基础上,探讨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失效机制。
汶川地震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极大破坏性的地震,其极震区的震害情况尤为严重,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震害数据和实际案例。
本文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旨在提升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理解,为未来的抗震设计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首先将对框架结构的基本特性和抗震设计原理进行概述,为后续的分析和讨论提供理论基础。
随后,将详细介绍汶川地震极震区的几个典型框架结构震害案例,包括震害现象、破坏程度和影响因素等。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分析,我们将揭示框架结构在地震中的倒塌机制和薄弱环节,探讨现有抗震设计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进一步研究提高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结合震害案例的分析结果,我们将探讨如何优化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提高结构的延性、耗能能力和整体稳定性。
还将关注新型抗震材料和技术的应用,以期在未来抗震设计和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本文将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出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提升我国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二、框架结构的抗地震倒塌能力分析框架结构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其抗地震倒塌能力一直是工程界和学术界研究的重点。
在汶川地震极震区的震害案例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框架结构的抗地震倒塌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结构设计、材料性能、施工质量、地震动特性等。
从结构设计的角度来看,合理的抗震设计是提高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关键。
在汶川地震中,一些遵循了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的框架结构表现出了较好的抗震性能,能够在地震中保持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然而,也有一些框架结构由于设计上的不足,如结构布置不合理、节点连接不牢固等,导致在地震中出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倒塌。
汶川地震震害分析及建议

2008年 5月 12日 14时 28分, 四川汶川县 发生里氏8. 0级地震, 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 镇 (东经 103.4 北纬31.07), 震源深度 14km。 汶川地震是我国自建国以来最为强烈的一 次地震, 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 10万平方公里, 包括震中 50km 范围内的县城和 200km范围 内的大中城市。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明显震 感, 泰国首都曼谷, 越南首都河内, 菲律宾、 日本等地也有震感。截至 6月 24日, 地震 已 造成 69185 人遇 难, 18467 人 失踪
•
若合理设置构造柱和圈梁, 砖混结构也能有效 抵御地震破坏, 在震害调查中也发现基本没有受到 破坏的砖混结构。因此, 对于砌体结构, 如何保证 结构的整体性和侧向承载力是抗震设计的关键。
2. 3 框架 -砌体混合结构
• 这类结构形式有多种, 如底框砖混结构 (底部框架 上部砖混, 竖向混合 ), 底层部分框架、部分砌体 上部砖混, 以及部分框架 -部分砖混 (水平混合 )。 这类结构的体系大多比较混乱, 由于经济原因, 大 多尽可能少用混凝土框架, 框架和砌体承重墙抗侧 力构件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很不协调, 平面抗侧刚 度极不均匀。这类结构的震害现象主要为底部框 架由于变形集中而破坏, 或上部砌体结构破坏。下 图为框架 -砌体混合结构的震害情况。
典型震害图片及防治措施来自• • 摘自网•
thanks
• • • •
1 建筑震害等级划分 2 各类结构形式的震害 3结论和建议 4典型震害及防治
1 建筑震害等级划分 • ( 1)可以使用, 即结构的承重结构基本保持完好, 少量非结 构构件损伤, 继续使用不会引起承重结构的破坏, 损伤的非 结构构件不会造成对生命和财产的威胁; • ( 2)加固后使用, 即承重结构发生一定的损伤, 部分非结构 构件破坏, 继续使用可能将会引起承重结构的损伤加大, 或 是剩余的非结构构件不稳定, 对生命和财产产生威胁; • ( 3)停止使用, 即承重结构发生严重损伤, 仅能保持自身结 构稳定, 不能继续使用; • ( 4)立即拆除, 即承重结构发生非常严重的损伤, 随时可能 发生倒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
建筑结构
2014 年
期地震动特性及其对工程结构的影响再次成为研究 热点[8-11]。
本文针对某实际超限高层结构,选择长周期分 量明显的 2008 年汶川地震 61CAT 台站记录和 2011 年日本东北地震 CHB009 台站和 TKY007 台站记录 为输入,采用 SAP2000 软件,分别进行了 8 度多遇 地震作用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及弹塑性时程分 析,提取了结构的主要地震响应指标,并与相应水准 El Centro 地震动记录输入下的分析结果进行了比 较,以定量 研 究 长 周 期 地 震 动 对 超 限 高 层 结 构 的 影响。 1 长周期地震动记录及其频谱特性
( 1 Key Laboratory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 of Gansu Province,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Lanzhou 730050,China; 2 Institute of Earthquake Protection and Disaster Mitigation,
来,自振周期较长的结构在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遭 受破坏的事例时有发生[3,4]。2008 年汶川地震中, 国内多地记录到了长周期分量较明显的地震动记 录[5]; 2011 年日本东北地震中,距震中约 370km 的 东京市部分高层建筑震感明显,东京塔顶端发生弯 曲变形,距震中约 2 500km 的台北 101 大楼也记录 到了非常 有 价 值 的 地 震 响 应 数 据[6,7]。 因 此,长 周
图 4 带裙房第 3 层结构平面布置
图 2 阻尼比为 5% 的绝对 加速度放大系数 β 谱
图 3 阻尼比为 5% 的 相对位移反应谱
图 5 塔楼标准层平面布置
图 6 SAP2000 结构整体模型
第 44 卷 第 18 期
韩建平,等.
长周期地震动输入下某超限高层结构反应分析 ———以汶川地震和日本东北地震记录为例
0 引言 近断层区由于震源效应( 如断裂波动的方向效
应和面波辐射的近场分量) ,地震动长周期分量会 引起震害。另外,在地震波传播过程中,长周期地震 动随着震中距的增大衰减较慢,场地效应使得远场 盆地的地 震 动 放 大,因 此 可 在 较 大 范 围 内 造 成 破 坏[1,2]。就远场 长 周 期 地 震 动 而 言,其 特 点 是 峰 值 加速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长周期成分丰富。长周 期地震 动 会 对 高 层 及 超 高 层 建 筑、石 油 油 罐 ( 液 体) 、长大桥梁等长周期结构造成严重影响。近年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an out-of-code high-rise building under long-period ground motion: case studies of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Japan Tohoku Earthquake records Han Jianping1,2 ,Su Yanbing1,2
61
3 模态分析结果 结构第 1,2 阶振型分别为 X 向和 Y 向平动,周
期分别为 T1 = 5. 339s、T2 = 4. 757s,第 3 阶振型为 扭转 振 型,周 期 为 T3 = 2. 769s,T3 / T1 = 0. 518 < 0. 85,满足《高层建筑混 凝 土 结 构 技 术 规 程》( JGJ 3—2010) 的 要 求。 结 构 前 6 阶 模 态 振 型 如 图 7 所示。
第 44 卷 第 18 期 2014 年 9 月下
建筑结构 Building Structure
Vol. 44 No. 18 Sep. 2014
长周期地震动输入下某超限高层结构反应分析 ———以汶川地震和日本东北地震记录为例*
韩建平1,2 , 苏彦兵1,2
( 1 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50; 2 兰州理工大学防震减灾研究所,兰州 730050)
某超限高层结构由裙房和塔楼组成,裙房地上 12 层,塔楼地上 56 层,屋顶结构标高为 245. 60m, 塔楼标准层平面尺寸为 40. 5m × 40. 5m。结构所在 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 0. 2g) ,设计地震分组 为第三组,场地类别为Ⅱ类。塔楼在第 27 层和第 42 层处设置加强层,结构采用矩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钢骨混凝土核心筒结构 体系。工程在高度超限的同时,由于平立面不规则, 存在多项超限内容: 扭转不规则和偏心布置( 最大 偏心率为 16. 1% ) 、尺寸突变( 裙楼顶塔楼内收) 、构 件间断( 含加强层) 、承载力突变( 加强层与相邻下 一层的受剪承载力比为 0. 62) 以及斜柱和局部抽柱 转换等其他不规则情况[13,14]。带裙房第 3 层和塔 楼标准层平面布置分别如图 4,5 所示,SAP2000 软 件分析模型如图 6 所示。
汶川地震 61CAT 台站地震动记录、日本东北地 震 CHB009 台站及 TKY007 台站地震动记录具有明 显的长周期特征,加速度峰值相对都不大,但记录的 持续时间都较长。各台站相应分量的地震动加速度 记录如图 1 所示。
右时位移反应谱值达到峰值,CHB009 台站记录在 11s 左右时位移反应谱值达到峰值,61CAT 台站记 录在 14s 左右位移反应谱值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 降到 20s 左右位移反应谱值,在此期间长周期地震 动比普通地 震 动 的 位 移 反 应 谱 值 大 数 倍,这 也 从 侧面说明利用位移反应谱表征长周期段反应谱特 征更为合理[12]。 2 工程实例
图 8 多遇单向( X 向) 地震作用下分析结果
图 7 结构前 6 阶模态振型
4 地震响应分析 选择上述 4 组地震动记录,按照 X 向单向和水
平双向分别输入,对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 性时程分析,按水平双向输入对结构进行罕遇地震 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其中 X 向单向输入时选 择各组地震动记录水平主分量,即 El Centro 记录 NS 分量、61CAT 台站 EW 分量、CHB009 台站 EW 分 量和 TKY007 台站 EW 分量,并将各分量峰值加速 度均调整为 70gal; 水平双向输入时,将前述主分量 沿 X 向输入,将另外一个水平分量即次分量沿 Y 向 输入,多遇地震作用下主、次分量的峰值加速度分别 调整为 70,59. 5gal,罕遇地震作用下主、次分量的峰 值加速度分别调整为 400,340gal。 4. 1 多遇地震作用下弹性时程分析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Lanzhou 730050,China) Abstract: Due to the lack of long-period ground motion records,the influence of long-period ground motion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high-rise buildings is not studied sufficiently. Three suites of ground motion records with obvious long-period components from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2011 Japan Tohoku Earthquake were selec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absolute acceleration amplification factor spectra and relative displacement spectrum were discussed. Furthermore,an out-of-code high-rise building was taken as case study. These suites of ground motion records were taken as inputs to carry out elastic time-history analysis under the frequent earthquake and elastic-plastic time-history analysis under the rare earthquake of the 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 zone 8. Main seismic response indicators were obtained and also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under the corresponding El Centro ground motion input cases.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shows that seismic responses such as maximum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and maximum story drift under long-period ground motion are apparently higher than the seismic responses under normal ground motion,which indicates that enough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on the influence of long-period ground motion o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out-of-code high-rise buildings. Keywords: long-period ground motion; out-of-code high-rise building; time-history analysis; seismic response; Wenchuan Earthquake; Japan Tohoku Earthqu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