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中国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分析

中国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对外贸易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出口为主要经济发展方式的国家来说,外贸更是不可或缺。
因此,了解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中国外贸政策、推进外贸领域的开放与发展。
一、外贸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外贸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不断的对外开放和扩大出口,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推进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截至2019年,中国已经连续11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
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突破了50%的大关。
这也说明了外贸的重要性,外贸不仅直接为中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为中国创造了丰厚的外汇收入,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二、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 直接贡献外贸的直接贡献主要体现在对中国经济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通过外贸,中国实现了对外的开放和贸易往来,推动了国内供给能力和质量的提高,推动了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外贸也为中国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外汇收入,通过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储备能力,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2. 间接贡献外贸的间接贡献主要包括了对于投资和消费的促进作用。
由于外贸能创造就业机会,推动了更多的人脱离贫困,更多的人获得更好的收入。
这些收入和增加的就业机会,又进一步促进了消费的扩大和增加。
同时,外贸的开放和扩大也吸引了更多的外来投资,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升级和创新,加速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三、外贸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与制约1. 外贸的贡献外贸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可忽视。
随着国际贸易的开放和扩大,中国的外贸也不断发展壮大,让其成为了世界经济的重要参与者。
通过外贸,中国加速了工业化进程,大量举办国际博览会和各项会议,推广全球优质产品和国内优质产品的相互交流,积极为推动全球贸易合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 外贸的制约外贸不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一方面,外贸的高度依赖于出口,一旦出口市场有变动或国际市场发生重大变化,进而动摇到了中国的货币流通、出口回收等各项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出现了一些欺诈行为,侵犯了中国企业的经济利益,有时反手造成了市场的混淆,引发了现实的危机。
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

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际贸易已经成为对各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
随着中国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容小觑。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出口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与出口密不可分。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19年中国出口总额达到了2.5万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7.4%。
2018年,中国出口产品与服务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12.4%,居世界第一位。
因此,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可忽视。
出口贸易带来的主要是外汇收入。
这些外汇可以用来购买原材料、技术装备、能源资源等,后续还可以用来支付境外债务,促进外部融通,从而推动内部市场的发展。
除了外汇收入,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扩大就业机会。
出口导向型企业通常是规模较大的制造业企业,随着出口订单的增加,企业需要增加员工数量,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2019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其中就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制造业引领的。
2. 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中国制造产业一直被人们诟病陷入低端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泥淖,难以涉及到创新和高新技术。
但随着出口需求的改变,出口企业不断加强技术科研和创新投入,促进了产品和行业升级。
二、进口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除了出口贸易,进口贸易也对中国经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进口贸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技术升级。
通过进口高新技术及相关装备,可以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创新。
2. 丰富消费品种。
进口商品可以丰富国内消费品种,同时还可以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提高生活质量。
3. 优化结构。
通过进口高质量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可以优化国内生产环节,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破国内生产的垄断。
三、贸易顺差是否代表经济实力?中国的贸易顺差在过去几十年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但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呢?答案未必是肯定的。
对外贸易发展对经济的影响

对外贸易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对外贸易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就像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世界各地的经济紧密相连,对一国的经济产生着多方面、深层次且持久的影响。
首先,对外贸易的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出口商品和服务,国内的生产企业能够获得更广阔的市场,从而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
这不仅增加了就业机会,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比如,我国的电子产品制造业,通过大量出口手机、电脑等产品,不仅赚取了外汇收入,还促进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同时,进口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原材料,也能够提高国内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其次,对外贸易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
有的国家自然资源丰富,有的国家劳动力成本低,还有的国家在技术和资本方面具有优势。
通过对外贸易,各国可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优势的产品和服务,然后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换,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例如,澳大利亚出口矿产资源,而日本出口高科技产品,双方都能在贸易中获得利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再者,对外贸易推动了技术进步和创新。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必须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升技术水平、创新生产工艺。
这种竞争压力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
同时,通过进口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国内企业可以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速自身的技术进步。
例如,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引进国外的汽车制造技术,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汽车产业,并不断创新发展。
对外贸易还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贸易的开展,市场需求的变化会引导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对于那些需求增长迅速的产品和服务,相关产业会得到发展壮大;而对于那些需求萎缩的产业,则会逐渐淘汰或转型。
例如,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增加,各国纷纷加大对太阳能、风能等产业的投入,推动了能源产业结构的调整。
此外,对外贸易能够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外贸出口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研究

外贸出口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日益繁荣,我国的外贸出口也呈现出可喜的增长态势。
随着外贸出口的不断提升,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研究外贸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并探讨其发展趋势以及对策建议。
一、外贸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首先,外贸出口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以2019年的数据为例,我国商品贸易进出口总值为31.54万亿元,同比增长3.4%。
其中,出口总值为17.23万亿元,同比增长5%。
出口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我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推动了GDP的增长。
其次,外贸出口不仅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国际市场上,我国企业必须不断优化自己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市场份额。
这就要求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同时,外贸出口也为我国的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国际化的经验,促进了我国企业的全球化发展和升级。
最后,外贸出口还有助于我国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综合竞争力。
通过外贸出口,我国企业可利用国际市场上的资源和技术,优化自身的产业结构,并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和产品。
这不仅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也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内消费者。
二、外贸出口的发展趋势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我们可以预见,未来外贸出口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
具体来说,未来外贸出口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外贸出口将不断向高附加值产品和高技术含量产品转移。
随着我国制造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也将不断提高。
因此,在出口产品的选择上,我国企业将逐渐向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内容产品转移。
其次,外贸出口的地区结构将不断优化。
在未来,我国企业将更加注重开发新兴市场,如中东、非洲、东欧等地区。
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不断地发展壮大,巨大的外贸收入对中国经济的贡献越来越高。
首先,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的出口贸易一直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2001年加入WTO之后,中国加入了国际贸易体系,进一步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发展。
由于中国拥有廉价的劳动力和适合大规模生产、低成本的生产环境,使中国商品出口价格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占有很大的份额。
根据数据统计,中国的出口量在2018年高达2.48万亿美元,占了全球出口总量的13.8%。
这些强大的出口数据,使得对外贸易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其次,对外贸易提高了中国的经济活力和国际声誉。
随着全球化的趋势,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合作的重要伙伴。
通过做大做强对外贸易,提高了中国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
同时,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和改革,推动贸易自由化,逐渐提升了国际声誉,增强了国际地位。
再次,对外贸易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升级。
中国过去在对外贸易领域主要依靠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玩具等)出口,市场竞争力主要依靠成本优势,但这种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
为了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推动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提高,中国开始加大技术创新投资,优化产业结构,向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领域转变。
通过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品质和质量水平,中国企业的产品已经从过去的低端制造走向高端市场,逐渐成为国际品牌。
最后,对外贸易也给中国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是贸易摩擦的问题。
由于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实力逐渐提高,一些国家一方面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另一方面提高关税限制中国进口,限制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发展。
同时,中国也面临着市场准入和国际标准等方面的挑战。
其次是对外贸易的单一性。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推动作用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推动作用关于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推动作用的论文报告一、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外贸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其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十分关键的推动作用。
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对外贸易能够促进国际经济的合作与交流,提升劳动生产率和科技创新能力,激发市场竞争力,推进经济效益和加速技术进步。
二、对外贸易对我国扩大贸易规模的促进作用对外贸易不仅能够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同时也有着促进我国扩大贸易规模的重要作用,能够帮助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实现协调和发展,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促进各国间的经济合作和发展。
三、对外贸易对我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推动作用作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对外贸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中重要的一部分,其对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提高国家对外影响力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外贸易的推进,我国不仅能够保持行业优势,同时也能够提高我国的制造技术和生产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对外贸易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作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对外贸易已经成为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外贸易,我国能够向外界引进高科技、高附加值和高产值的技术和产品,并通过自主研发不断提高我国的产业水平。
同时,还能够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之间的互动,推进我国产业的互相支撑和协调发展。
五、对外贸易对我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其在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方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加强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推进一些地区的资源优势的互通和互补,促进区域产业发展的双赢效果。
案例分析:1、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的组建中国作为阿拉伯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之一,一直致力于推进中阿贸易合作和共同发展。
为此,我们组建了中阿合作论坛,为推进中阿贸易合作的促进作用提供了良好平台。
这不仅有益于中国企业的海外经济扩张,还极大地增进了中东地区和中国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2、中国高铁技术在巴西的应用中国高铁技术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先进技术和产业品牌,在国内实现了巨大的成功。
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

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外贸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广阔市场的国家,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更是不可忽视。
本文将分析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一、外贸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可以从GDP角度进行分析。
中国的GDP主要由消费、投资、净出口三个因素构成,其中净出口即外贸对GDP增长的贡献。
从实际情况看,中国是一个出口大国,出口贸易对GDP增长的贡献较大。
首先,外贸刺激了国内生产的增长。
通过出口商品,中国的制造业获得了巨大的市场需求,进而推动了生产的扩大,增加了产值,促进了GDP的增长。
外贸的持续发展为中国的制造业提供了机会,使得中国的产品得以远销世界各地。
其次,外贸改善了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出口创汇使得中国的外汇储备大量增加,这不仅能够提高国家的信誉度,还能够用于国内发展建设,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再次,外贸推动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通过与国际市场的接轨,中国企业在生产、管理和技术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与国际接轨的竞争环境促使中国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进而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二、外贸对就业的间接贡献外贸对于就业的间接贡献在中国经济中也十分显著。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劳动力资源,外贸的发展为大量的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
首先,外贸扩大了就业领域。
随着外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国际市场,这为国内的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从事外贸相关的工作不仅包括生产制造,还包括物流、贸易咨询、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为各行各业的劳动力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其次,外贸带动了就业的消化。
外贸的扩大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这进一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就业需求。
例如,外贸的兴起带动了物流行业的发展,为物流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
三、外贸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外贸对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本文将探讨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
第一部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对外贸易规模有限。
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市场化的推进,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增长。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逐渐放宽对外经济的管制,鼓励外贸发展,并吸引外国投资。
此外,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也为中国对外贸易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显著成果。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持续增长。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19年中国出口总额达到2.5万亿美元,进口总额达到2.08万亿美元。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国之一。
同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大幅增加,为国际贸易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部分:中国对外贸易的积极影响1. 推动经济增长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为国内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首先,出口业务的增加带来了大量的外汇收入,促进了国内财政收入和外汇储备的增长。
其次,对外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各个产业的发展,提高了经济整体的竞争力。
特别是在全球价值链中,中国作为制造业和加工贸易大国,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合作而获得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机会,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增长。
2. 对就业的积极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直接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根据统计数据,目前中国对外贸易相关行业的就业人数已经超过2亿人。
出口企业的扩大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就业的增长。
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新的机会,促进了农村地区的就业和收入增长。
3. 加强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通过与国外企业的交流合作,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使中国的产品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与国际合作伙伴的技术交流也促进了中国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的能力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获得了快速发展,货物进出口总额由 1978年的 206.4亿美元增加到 2010年的 29740.0亿美元,增长了144倍,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大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本文运用数量经济学的测算方法,对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更好发挥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贡献目录一、理论研究综述 (3)二、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数量分析 (4)(一)对外贸易的增长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 (4)(二)对外贸易依存度增长明显 (5)(三)对外贸易对 GDP增长的贡献率 (6)三、充分发挥对外贸易对全国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建议 (8)(一)适度扩大进口,提高进口增长率 (8)(二)推动先进技术的进出口,加速经济增长的转型 (9)(三)实施科教兴贸,加快出口产业的技术进步 (10)(四)做好产业规划,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11)参考文献: (12)致 (13)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对外贸易经营者队伍不断壮大,民营企业进出口迅速发展,外贸规模不断扩大,出口质量不断提升,形成了一批支柱性出口产品。
2010年全国进出口总额为29740.0亿美元,同比增幅为34.7%。
这一对外贸易的增速已远远高于 GDP增速,这对全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理论研究综述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历来都受到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视。
对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探讨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1776)的绝对贸易理论,上个世纪30年代Roertson就提出了“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说法;随后凯恩斯提出了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Quah和 Rauch(1997)在生增长模型的框架论述了国际贸易能提高一国的专业化水平,进而使该国通过有效利用动态规模经济实现生产力和经济的更快增长。
Balassa(1978,1984)、Feder(1981)、Moschos(1989)、Sachs Warner(1995)等人的研究结果发现对外贸易促进了经济增长;Feder(1983)认为出口产业会通过各种因素对非出口产业产生正外部性,Helpman和 Krugman(1985)也指出出口扩可以产生巨大的规模经济而带来更高的生产率。
对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一直是经济学界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学者们在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
如林毅夫和永军 (2003)、 Feder(1983)的研究得出结论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很大;程翔 (1999)、董秘刚 (2000)、周申(2001)等人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的对外贸易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在进口与我国经济增长间的关系方面,佟家栋(1995)、小济(1999)、晓鹏(2001)、翔硕 (2005)、廖进中 (2006)、东升、茂松和唐琼(2008)等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进口对我国经济增长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除了对我国整体情况的研究,有的学者进一步在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方面,根据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同,对我国不同地域或地区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为国家制定区域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了很好的建议。
本文将利用最新的数据,从另一个角度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分析,相信将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二、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数量分析(一)对外贸易的增长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的发展已成为带动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从 1978至2010年,我国对外贸易平均增长速度为16.8%,高于 GDP的 15.8%;由于受上个世纪亚洲金融危机和 08和 09年国际性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出现了负增长,但 2000至 2010年这十年间,对外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为20.1%,高于 GDP增长速度5.1个百分点。
2010年全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9740忆美元,比2009年增长34.7%,高出GDP增速19.6个百分点。
进出口的快速发展,带动着全国经济的发展。
如图 1所示:(二)对外贸易依存度增长明显对外贸易依存度一般用对外贸易额在 GDP或者 GNP中所占的比例来表示,是用来衡量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指标,同时显示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在联系。
对外贸易依存度越大,表明经济增长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越深。
图2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情况。
其中:对外贸易依存度 =进出口总额/GDP×100%出口依存度 =出口总额/GDP×100%进口依存度 =进口总额/GDP×100%由图 2可以看出,自 2000以来,全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上升趋势明显,由 2000年的 38.4%上升到 07年的 62.8%上升了 24.4个百分点。
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2009经济增长下降,外贸依存度也有所下降,表明全国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之间的联系紧密。
(三)对外贸易对 GDP增长的贡献率1、理论介绍。
根据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用支出法计算的GDP,可公式表达为:Y=C+I+G+(X-M) (1)其中 Y代表 GDP,C代表消费,I代表投资,G代表政府支出,X为出口,M为进口,X-M为净出口,也叫贸易差额。
令,'Y=dY/dt, 'C=的dC/dt, 'I=dI/dt, 'G=dG/dt, (X-M) /=d(X-M)/dt对(1)式进行时间求导可得:')''''++= (2)Y-+(MXGIC公式(2)两边同时除以 Y,并进行简单运算可得式(3)如下: 'Y/Y= C*'C/C*Y+ I*'I/I*Y+ G*'G//G*Y+ (X-M)*')X-//Y*(X-M) (3)(M其中式(3)中, 'Y/Y, 'C/C, 'G/G, ')X-/ (X-M)表示各变量(M的增长率。
C/Y , I/ Y, G / Y, (X-M)/Y表示各变量在 GDP中所占的比例。
')X-*(X-M)(MX-/ (X-M)为净出口增长率, ')(M/Y*(X-M)则为外贸增长对 GDP的贡献率,即贸易贡献率 =净出口增长率*GDP的增长率2、全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为了更详细地了解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根据以上理论对我国 1990-2000年外贸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行测算,测算结算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除 1996年和2008由于两次危机的影响,出现较大的波动以外,其余年份均稳定增长,即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正面影响。
三、充分发挥对外贸易对全国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建议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全国经济增长的快速发展,我们应该采取措施进一步充分发挥对外贸易作为经济增长发动机的作用,加快技术进步与结构调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优化贸易结构。
(一)适度扩大进口,提高进口增长率充分发挥进口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最近几年,我国进口增长率太慢,从1978 年至1993 年的年均增长16.2%降低到1994年至1998 年的年均4.9%,特别是1996 年以来,我国进口明显放慢,进口总额由1320.8 亿美元增至1401.7 亿美元,3 年仅增加了81 亿美元,年均仅增长2%,且进口增长率逐年回落,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进口依存度也呈现下降趋势。
进口增长速度过慢已经成为我国进口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这种趋势如果继续下去,必将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及其转型产生消极的不良响。
况且,目前我国已具备适度增加进口的可能性。
一是我国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二是我国外汇储备增加,有条件增加进口。
由于我国出口贸易的不断增加,到1998年底国家外汇储备1449.59 亿美元,国家中长期外债余额,到1998 年6 年底,为1379.6 亿美元,其部分都是中长期外债,每年债务率和偿债率都在国际警戒线以。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国近年来,一方面大量引进外资、进行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另一方面又抑制进口需求,不断积累巨额的贸易顺差。
这种做法给人以自相矛盾的感觉,如果大量的外汇储备不是为了用于进口,又为什么要大量引进外资、特别是保持较高的外债规模呢?在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规模的情况下,继续追求贸易顺差,这种政策取向,显然极抑制了进口贸易的发展。
(二)推动先进技术的进出口,加速经济增长的转型在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的国际环境中,我国企业将面临强劲的外部竞争压力和更严峻的挑战。
应对这种日益增长的压力和挑战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如何改善我国的进口机制。
即通过大力引进分享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创新成果,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同时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和技术,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加速我国技术进步,实现我国经济的集约化增长。
况且根据《2010 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框架》要求,我国也必须扩大技术引进的规模,改造老设备围绕机械、电子、石化、高科技产业等主导产业以及与主导产业前后关联的原材料工业、装备工业等,把技术引进和国研发结合起来,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加速我国经济增长转型的步伐。
(三)实施科教兴贸,加快出口产业的技术进步不断提高制成品的技术和资本含量。
我国现阶段重点扶持的许多制成品的产业,对当前的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如果我们实施科教兴贸战略,全面推动出口产业的创新,促使制成品出口产业在国际竞争的压力下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不断增强技术开发能力,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体制,从而我国出口总额85%的制成品就将实现由低效型向高效型产业结构的升级,我国出口商品也将实现向高技、高资本含量产品为主方向的跨越。
那么,我国的出口贸易增长才能真正通过刺激技术进步的机制,发挥对于国民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作用,在新的增长方式下,维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四)做好产业规划,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我国政府要根据当前技术发展的新特点和发展方向,结合自己的资源优势对全国整个的产业结构进行规划,并根据规划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进而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同时要加大对产品研发力度,建立多层次多级别的研发中心,建立起自己的优势产业,并加大对优势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这些产业的技术含量,进而提高这些产品的竞争力,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寻找新的长期增长点。
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未来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调整中也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一方面我国政府要结合自己的资源优势对我国的服务业进行规划,建立起自己的优势产业,并加大对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的政策支持力度,尤其是对国民经济具有战略意义或处于幼稚期的服务业,从而为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提高供良好的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