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必修3阶段评估卷(八)

合集下载

2023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

2023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

2023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生物的学科分类?A. 物种分类B. 外科医学C. 地理学D. 天文学答案:A2. 下列哪个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A. 细胞B. 分子C. 器官D. 组织答案:A3. 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所有细胞都是有机物质B. 细胞可以有细胞壁和细胞核C. 细胞可以通过自我复制进行繁殖D. 细胞的核是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的中心答案:D4. 遗传物质DNA由下列哪种碱基组成?A. 腺嘌呤、胞嘧啶B. 腺嘌呤、胸腺嘧啶C. 鸟嘌呤、胞嘧啶D. 鸟嘌呤、胸腺嘧啶答案:A5. 下列哪个属于有丝分裂的特征?A. 产生四个子细胞B. 不经过DNA复制C. 只发生在生殖细胞中D. 规则的染色体分裂答案:D第二部分:简答题1. 解释生物的进化理论。

答案:生物的进化理论是指生物在环境变化的影响下,具有适应性的特征会被保留下来,而不具有适应性的特征会逐渐消失,从而使物种逐步变化和适应环境。

2.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生物遗传变异方式。

答案: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重复。

3. 如何解释生物的细胞分化过程?答案:生物的细胞分化是指在生物发育过程中,细胞根据其所处的环境和功能需求,选择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形成不同的细胞类型和组织。

4. 什么是生物的生态位?答案:生物的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其所处的生态系统中所起的特定作用和所占据的特定生活方式。

5. 解释光合作用的过程。

答案: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叶绿素吸收太阳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的过程。

第三部分:应用题1. 根据下面的DNA序列,推测该DNA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

DNA序列:ATGGCTTACCGGAA答案:Met-Ala-Tyr-Arg-Lys2. 请描述克隆动物的制备过程。

答案:克隆动物的制备过程是将一个成年动物的体细胞核取出,与一个去除细胞核的卵细胞结合,经过体外培养和植入母体,最终获得与原始动物有相同基因组的克隆动物。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第3章+学业分层测评8+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第3章+学业分层测评8+Word版含答案

学业分层测评(八)(建议用时:45分钟)1.下列利用胚芽鞘所做的实验中,能说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生长素”的是( )【解析】温特的实验设计证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促进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弯曲生长。

【答案】 D2.将燕麦胚芽鞘作如图所示处理,经过几天后的变化情况是( )A.向左弯曲B.向右弯曲C.直立生长D.停止生长【解析】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促使尖端下部生长,单侧光照使生长素在尖端处横向运输,导致背光一侧生长素比向光一侧分布多,此题由于左侧切口,生长素在尖端部位虽能横向运输,但不能向下运输促使尖端下部生长,所以胚芽鞘右侧生长快,使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

【答案】 A3.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的一侧开一小窗,固定光源可从窗口射入。

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15 min匀速转一周的速度。

则一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图中的( )【解析】将暗箱置于旋转器上水平旋转,意味着暗箱、花盆一起旋转;幼苗只受来自小孔的单侧光照射,由此推知幼苗向光源(小窗)生长,即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4.下列哪两组实验可用于探究植物胚芽鞘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单侧光照射胚芽鞘的不同部位(胚芽鞘尖端与尖端下面部位),组合①②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 A5.为了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一位同学设计了实验(如图所示),过一段时间,发现下端的琼脂块逐渐有了生长素。

作为其对照组,最合适的是( )【解析】为了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实验的自变量是胚芽鞘切段形态学的位置的不同,故答案为D。

【答案】 D6.如图所示将燕麦胚芽鞘尖端切除后放置于一空白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将已切尖端的胚芽鞘下部正中插入不透水的玻璃片后,再将琼脂块放置于去尖端的胚芽鞘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下部的a、b两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应为( )A.a>b B.a<bC.a=b D.不能判断【解析】将燕麦的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过一段时间后,琼脂块上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2023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三模)理综生物试题

2023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三模)理综生物试题

黄山市2023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一、选择题:1.下图为真核细胞内某种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只与图示细胞结构有关B.细胞器2和3中该分泌蛋白的空间结构可能不同C.细胞器1和囊泡均不属于真核细胞的生物膜系统D.该过程的进行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2.研究表明,Ca2+代谢异常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CLAC通道是细胞应对内质网钙超载的保护机制,该通道依赖的TMCQ1(内质网跨膜蛋白)可以感知内质网中过高的Ca2+浓度,并形成具有活性的Ca2+通道,将内质网中过多的Ca2+排出。

一旦内质网中的Ca2+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Ca2+通道的活性会随之消失。

TMCQ1基因敲除的小鼠能够模拟痴呆、颅面、胸畸形患者的主要病理特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内质网中的Ca2+经激活的Ca2+通道排出的过程可被呼吸抑制剂直接抑制B.失活的Ca2+通道会立刻被降解为其基本组成单位C.内质网中的Ca2+可作为信号分子调节Ca2+通道蛋白的活性D.痴呆、颅面和胸畸形的原因与内质网中钙浓度过低有关3.下列关于表观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甲基化可能阻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B.DNA的甲基化改变了其脱氧核苷酸序列而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C.除DNA甲基化以外,组蛋白的甲基化、乙酰化也可以影响表观遗传D.吸烟会使人体某些细胞内的DNA甲基化水平升高,导致吸烟者的精子活力下降4.学生参加适度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神经系统功能,对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大有益处。

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运动对学习和记忆的促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部分作用机理如图,其中a表示过程,物质b为兴奋性神经递质,物质c为突触小泡膜上的某种蛋白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锻炼和劳动能通过增加b物质的分泌量来促进学习和记忆活动B.物质b与AMPA结合起作用后,会使d处的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C.若a表示BDNF基因表达过程,则需要解旋酶的参与D.若向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会导致突触间隙内b物质的含量较少5.多数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分泌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如产生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性物质等。

安徽高三高中生物水平会考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三高中生物水平会考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三高中生物水平会考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B.真核细胞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均含有三种RNAC.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依赖于受体蛋白D.正常状态下,溶酶体对动物细胞自身结构也有一定的分解作用2.数量性状通常显示出一系列连续的表现型。

现有控制某高等植物植株高度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已知该两对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以累加效应决定植株高度,且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是相同的。

纯合子AABB高50cm,aabb高30cm。

这两个纯合子杂交得到Fl ,Fl产生四种配子的比例为3:3:2:2。

自交得到F2,在F2中表现40cm高度的个体所占比例为()A.37.5% B.34% C.26% D.8%3.脊椎动物对糖和氨基酸的反应分别需要独特的味觉受体分子,味觉受体R2可“发现”甜味,而结构与其相近的味觉受体R1则可“发现”氨基酸味道。

在进化过程中,蜂鸟的祖先失去了编码R2的基因,只有编码R1的基因,但蜂鸟还会被糖液所吸引。

下列有关蜂鸟味觉的说法不合理的是()A.糖液诱导编码R1的基因突变为编码R2的基因B.味觉受体R1可能出现了感知甜味的结构变化C.味觉受体分子位于反射弧的感受器部分D.特殊味觉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4.下列关于内环境极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细胞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的重要场所B.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直接可相互转化,成分相同C.内环境处于稳态时,其渗透压、温度和pH恒定不变D.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有效配合对维持内环境稳态至关重要5.若图是生命系统中常见的调节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表示的调节机制称为负反馈调节,其对维持生命系统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意义B.若乙表示甲状腺激素,则甲可表示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C.若乙表示甲状腺激素,切除动物的甲状腺,甲所表示的物质分泌增多D.若图表示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和羊两种群数量变化,则甲乙分别表示狼和羊二、综合题1.气孔是CO2等气体进出叶片的通道,气孔导度表示单位时间内进入单位叶面积的CO2相对量,能反映气孔张开的程度。

高中生物必修3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有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3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有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3学业程度测试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50分。

)1.人的皮肤表皮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A. 组织液B. 淋巴C. 血浆D. 组织液和血浆2.下列物质中不应当出如今内环境中的是()A.神经递质B.氨基酸C.转录酶D.组织胺3.吃食物过咸时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位于()A.大脑皮层和下丘脑B.下丘脑和大脑皮层C.大脑皮层和大脑皮层D.下丘脑和下丘脑4.不属于抗体的物质是()A.干扰素B.抗毒素C.凝集素D.免疫球蛋白5.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 )A.凝固的状态B. 肯定不变的状态C.相对稳定的状态D. 随外界环境变更而变更的状态6.能及肾上腺素在不同条件下分别发生协同作用的激素是()①胰岛素②胰高血糖素③甲状腺激素④抗利尿激素⑤生长激素A.①②B.②③C.①⑤D.④⑤7.过敏反响过程中不会产生的物质是()A. 记忆细胞B. 效应B细胞C. 效应T细胞D.抗体8..在一条离体的神经纤维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则()A.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B.邻近的未兴奋局部表现为膜内正电、膜外负电C.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D.兴奋部位的膜外由正电变为负电,膜内由负电变为正电9..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A.尖端、尖端、尖端B.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局部C.尖端、尖端下面的局部、尖端下面的局部D.尖端、尖端下面局部、尖端 10. 茎产生向光性的缘由在于生长素( ) A.向光侧分布得多 B.背光侧分布得多 C.在茎中分布匀称D.在茎的顶端产生11.下列哪项不是激素调整的特点( ) A.微量和高效 B. 通过体液运输 C.催化作用 D.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12.在以下生物群落的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 .弃耕的农田渐渐变成森林 B .森林大火后仍长成森林 C .火山喷发后重新生长成森林D .水域污染后经治理,各种生物种类渐渐增加13.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假设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他部位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A.既有感觉又运动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响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响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14.我们常常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被吓出了一身冷汗”,及此生理过程有关的激素是: A .生长激素 B .抗利尿激素 C .胰岛素 D .肾上腺激素15.抗洪战士为了抢险抗洪长时间不吃饭、不休息时,其体内激素含量变更状况不正确的是16.下列除哪种激素外,都能促进植物生长( ) A.生长素类B.赤霉素C.细胞分裂素D. 乙烯17..玉米萌发时其胚会先产生下列何种激素以促进萌发( ) A.生长素B. 乙烯C.赤霉素D.细胞分裂素A B C D18.在下面的四个种群年龄分布类型中,哪一类型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19种群最根本的数量特征是()A.年龄组成B.诞生率和死亡率C.种群密度D.迁出和迁入20.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组成一个生物群落B.群落的构造包括垂直构造和程度构造C.群落中,生物种类越多,生存斗争越剧烈D.群落的构造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更21..某池塘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水鸟。

(2024年高考真题)安徽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2024年高考真题)安徽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安徽卷生物试卷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是决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做题前,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题干和选项,并对答案内容作出合理预测;答题时,切忌跟着感觉走,最好按照题目序号来做,不会的或存在疑问的,要做好标记,要善于发现,找到题目的题眼所在,规范答题,书写工整;答题完毕时,要认真检查,查漏补缺,纠正错误。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真核细胞的质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液泡膜上的一种载体蛋白只能主动转运一种分子或离子B. 水分子主要通过质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C. 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核膜在分裂间期解体,在分裂末期重建D. [H]与氧结合生成水并形成ATP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和内膜上2. 变形虫可通过细胞表面形成临时性细胞突起进行移动和摄食。

科研人员用特定荧光物质处理变形虫,发现移动部分的细胞质中聚集有被标记的纤维网架结构,并伴有纤维的消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被荧光标记的网架结构属于细胞骨架,与变形虫的形态变化有关B. 溶酶体中的水解酶进入细胞质基质,将摄入的食物分解为小分子C. 变形虫通过胞吞方式摄取食物,该过程不需要质膜上的蛋白质参与D. 变形虫移动过程中,纤维的消长是由于其构成蛋白的不断组装所致3. 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包含一系列酶促反应,磷酸果糖激酶1(PFK1)是其中的一个关键酶。

细胞中ATP减少时,ADP和AMP会增多。

当ATP/AMP浓度比变化时,两者会与PFK1发生竞争性结合而改变酶活性,进而调节细胞呼吸速率,以保证细胞中能量的供求平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细胞质基质中,PFK1催化葡萄糖直接分解为丙酮酸等B. PFK1与ATP结合后,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变性失活C. ATP/AMP浓度比变化对PFK1活性的调节属于正反馈调节D. 运动时肌细胞中AMP与PFK1结合增多,细胞呼吸速率加快4. 在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化及其方向是由细胞内外信号分子共同决定的某信号分子诱导细胞分化的部分应答通路如图。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 必修3模块测试卷【精品word版,附参考答案】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 必修3模块测试卷【精品word版,附参考答案】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必修3模块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小体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A.电信号→电信号B.电信号→化学信号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D.化学信号→电信号2.在一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是绵羊,有2户养的是山羊,这块草原上的8群羊是()A.一个群落B.一个种群C.两个种群D.八个种群3.人体保卫自身不受病原体侵害的第一道防线是()A.肌肉和骨骼B.皮肤和黏膜C.表皮和真皮D.皮肤和肌肉4.生物圈最低可达到地下植物最深的根际处和深海地壳的()A.透光带B.热裂口C.深海区D.表层5.人类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人口数量呈指数式增长,其主要原因是()A.年龄结构B.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性比率D.人类呈集群分布6.下列生物中,不属于分解者的是()A.蜣螂B.蚯蚓C.蘑菇D.苔藓7.在草原生态系统中,野兔属于()A.生产者B.初级消费者C.次级消费者D.分解者8.生物圈稳态是因为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能力基础是()A.生物之间的食物链B.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动C.生物的多样性D.生物的适应性9.植物的茎具有向光性,此现象中光的直接作用是()A.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B.促进植物合成生长素C.抑制向光一侧的细胞生长D.改变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10.国务院关于我国人口发展的报告指出,2050年我国将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出现负增长,这一预测的主要依据是()A.人口数量B.人口密度C.性比率D.年龄结构11.在一个阴湿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A.生物群落B.种群C.生态系统D.生物群体12.无机物污染水源后,将通过食物链或饮水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其中危害最大的无机污染物是()A.重金属污染B.DDT C.传染性病原体D.热能污染13.当抗原首次入侵机体时,分化为浆细胞的是()A.巨噬细胞B.T细胞C.B细胞D.记忆细胞14.与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的特点是()A.调节更准确B.作用的范围更广泛C.调节更迅速D.作用持续的时间更短15.下列不属于造成环境危机的原因是()A.环境污染B.自然资源的破坏C.大力植树造林D.人口急剧增长16.艾滋病是由一种逆转录病毒(即HIV)引起的,HIV存在于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中,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患者丧失免疫功能。

安徽高三高中生物水平会考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三高中生物水平会考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三高中生物水平会考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中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蛋白质是细胞器共有的化学成分B.某些脂质可参与细胞的物质运输C.糖类与精子、卵细胞间的识别无关D.DNA是一切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2.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不同,产生CO2的场所也不同B.与夏季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缩短C.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后,不能完成暗反应D.密闭玻璃容器中降低CO2供应,植物光反应不受影响但暗反应速率降低3.实验室培养甲、乙、丙、丁四种不同类型细胞,测得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四种细胞中丙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最长B.加入DNA复制抑制剂,停留在分裂间期细胞数量最少的是丁C.不同温度下培养以上四种细胞,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都会发生变化D.正常情况下四种细胞在分裂间期可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化4.下图是某DNA片段的碱基序列,该片段所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一亮氨酸一谷氨酸一丙氨酸一天冬氨酸一酪氨酸…”(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亮氨酸的密码子是UUA、UUG、CUU、CUC、CUA、CUG,终止密码子是UAA、UAG、UGA)。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片段所编码蛋白质是以a链为模板合成信使RNA的B.若1处的碱基对C∥G替换成T∥A,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变C.若2处的碱基对C∥G替换成A∥T,编码的氨基酸数目不变D.发生一个碱基对的缺失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总是大于发生三个碱基对的缺失5.某实验小组在做“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时,得到如下实验结果,针对该结果,进一步实验必须采取的措施有:①降低所使用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浓度②去掉枝条上所有幼芽、幼叶③向培养液中通入更多的空气④延长在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中浸泡的时间A.①B.②C.④④D.②③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生态系统输入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能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传递一定与消化吸收有关C.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散失一定与细胞呼吸有关D.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总是大于输出二、综合题1.真核细胞的细胞器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用前★绝密2011年安徽省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必修3阶段评估卷(八)编辑:徐文韶(安徽)一、选择题:(共60分,每题2分)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是一类化学物质B.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C.植物激素有专门的分泌器官D.值物激素能调节生物体的生长发育2.下列哪一个生产或实验过程不能使用吲哚乙酸( )A.处理扦插的月季枝条,促使其加快生根B.处理青色的香蕉.使其加快变为黄色C.处理去雄的番茄花蕾,获得无子果实D.处理去掉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使其长长一段3.促进植物果实成熟的激素有( )A.生长素和乙烯B.乙烯和赤霉素C.脱落酸和乙烯D.脱落酸和生长索4.刚收获的土豆为了尽快种植.可利用以下哪种激素处理A.生长素B.乙烯C.脱落酸D.赤霉素5.生长素类似物等植物生长凋节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较为广泛,但不可用于A.单性结实B.作除草剂C.解除顶端优势D.促进扦插枝条生根6.下列最能说明植物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是( )A.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B.茎的背地性和向光性C.顶端优势D.根的向地性和向水性7.右图中的Ⅲ表示在一定的浓度生长素作用下某植物芽的生长状况.若将此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根。

其生长曲线为( )A.I B.ⅡC.ⅣD.V8.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杀死小麦田里的双子叶杂草,而不会抑制小麦的生长,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此浓度只对杂草起作用B.此浓度只对小麦起作用C.小麦和杂草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D.此浓度对小麦和杂草起抑制作用9.如下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A.④⑤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④10.在可控制条件下.将生态和生理特性十分相似的两种农作物(甲和乙)混种在一起,对实验数据统计处理后,得到如右图结果。

预测当播种比例为甲:乙=5:5时,种群竞争能力将表现出的趋势是A.甲、乙均增B.乙强甲弱C.甲强乙弱D.甲、乙均弱11.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和b的特征分别属于( )A.个体、种群B.个体、个体C.种群、种群D种群、个体12.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

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 )A.10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13.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

并能持续的获得最大捕鱼最。

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

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A.种群数量最大B.环境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C.种群数量相对稳定D.种群增长速率最大14.下图中,表示种群在无阻力环境下增长的曲线是( )15.关于“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的研究”,有关说法错误的A.不同季节,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B.不同地点,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C.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D.应设计表格,统计不同采集样点的土壤动物种类16.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沙丘、火山岩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初生、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都无竞争现象C.初生演替需时较长,次生演替需时较短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不能形成森林17.右图是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A.捕食关系,N1为捕食者,N2为被捕食者B.捕食关系,N2为捕食者,N1为被捕食者C.竞争关系,N1为竞争中的胜者,N2为失败者D.共生关系,N1、N2彼此依赖,相互有利18.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成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索分别是( )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C.湿度、光照D.光照、食物19.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引起的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J”型曲线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S”型曲线20.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A.①②R①④C.①③n⑧④21.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

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

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2.在废弃的池塘中长出树林.大约要经所以下几个阶段:①干涸池塘阶段;②灌木阶段:③乔木阶段;④草本植物阶段。

演替的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①→②→④→③D.①→④→②→③23.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数字1到8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

下表给出了这些2A.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24.按一对夫妇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20~40年,美国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A.种群数量和密度B.种群年龄结构C.种群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25. 右图所示为某同学设计的土壤小动物收集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该收集器设计的原理之一是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的习性B .利用该装置可以收集到全部土壤小动物.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C .在放置土样时最好让土样充满漏斗D .利用该收集器进行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的方法属于样方法26. 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 )A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 .彼此问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C .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D .物种组成及比例27.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 .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人老龄化阶段B .2007年,安徽省的人口出生率为12.75%C .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周围形成集群D .由于微甘菊的入侵,松树种群的死亡率比较高28. 长期生活在某环境中的种群,其数量变化最可能的是 ( )A .呈“J ”型或“S ”型曲线增长B .增长、波动C .波动、稳定D .增长、下降29. 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其种群数量变化,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先呈“S ”形增长.后呈“J ”形增长B .先呈“J ”形增长,后呈“S ”形增长C .种群数量达到K 值后会保持稳定D .K 值是环境条件允许的种群增长的最大值30. 下图为某一区域M 、N 两种群的资源利用曲线。

(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 、N 两个种群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 .若曲线不重叠时.M 与N 不存在竞争B .b 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C .d <b 时,M 与N 种间竞争激烈D .M 、N 的数量将呈现“J ”型增长31. (9分)对燕麦胚芽鞘作如下处理:①放在暗盒里:②在胚芽鞘尖端的下部用锡箔遮住;③在尖端横向插入云母片:①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⑤切去胚芽鞘的尖端:⑥切去摄取食物的种类摄取食物的数量胚芽鞘的尖端,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小块;⑦切去尖端,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并置于暗盒里;⑧切去胚芽鞘尖端,放在暗盒里。

上述装置均用相同的单侧光照射。

请仔细分析上图,回答以下问题:(1)①⑧说明胚芽鞘的生长与______________有关。

(2)弯向光源生长的是图______________,直立生长的是图______________。

不生长、不弯曲的是图______________。

(3)①⑦能够说明胚芽鞘尖端能产生_________,并能进行运输,既从_______向________运输。

(4)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8分)如图甲为顶芽,乙为侧芽,请回答下列问题:(1)经一段时间后.甲会优先发育,乙发育受限制的现象叫______________,这充分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______________。

另一具体实例是______________。

解除上述现象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2)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其中双子叶植物___________单子叶植物,依据这个原理可把生长素类似物制成______________。

(3)在促进生长方面,生长素与_____________具有互促进的作用;在种子萌发方面,后者与______________又具有相互拮抗的作用。

33.在科学研究中,往往要把一个较大的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小的子课题来分别进行研究。

在“观察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中,某小组同学选用生长素类似物吲哚丁酸(IBA)进行如下实验:①取生理状况相同的相同植物的三组带芽的枝条甲、乙、丙,每组10支;②将甲、乙、丙组枝条的下端分别浸泡在下表所示的溶液中,相同时间后,扦插在潮湿的③一段时间后,观察甲、乙、丙三三组枝条的生根情况,统计每组枝条的平均生根数量,绘制得坐标如下。

据图回答:(1)你认为他们的子课题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是________组枝条生根最多,________组枝条生根最少。

34.一个生物群落是各种生物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在金合欢树①的大而寸空的刺中,栖息着一种专以金合欢幼叶或蜜汁为食的蚂蚁②,它们经常成群结队在金合欢树上“巡逻”,随时向以金合欢为食的来犯动物③发起进攻,它们能咬断缠绕在金合欢上的其他植物④,以保证金合欢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不致被排挤或死亡。

试分析:A.①与②的关系是____________;B.②与③的关系是____________;C.①与④的关系是____________;D.①与③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35.(8分)右图所示为某种群在不同条件下的增长曲线,请据图中回答下列问题:(1)若在理想的环境中,种群内个体数量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在不同的时间段内,种群数量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