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与电能改编1
高中化学教案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市赛一等奖

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是化学能与电能。
化学反应与能量是最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知识,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着重大价值的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决定了本节学习的重要性。
在上一节已经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关系,通过实例和实验,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电化学基础。
本节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又是为学习“电化学基础”奠定必要的基础。
课程标准关于化学能与电能在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在本模块中只要求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认识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本节根据学生对“电”的感性认识及其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转化问题产生的兴趣,通过几个设问把学生带进了“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研究之中,并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通过原电池和传统干电池(锌锰电池)初步认识化学电池的化学原理和结构,并不要求上升为规律性的知识;通过介绍新型电池(如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体现化学电池的改进与创新,初步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观。
激发学生科学知识的求知欲。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常见的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方式⑵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认识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观。
⑶理解原电池原理及其形成条件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精神⑶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学会联系自己已掌握的知识通过比较归纳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完整版课件

• 【例1】某实验小组设计用50 mL 0.5 mol·L-1盐酸跟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在如右图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以测定中和热。请回 答下列问题:
• (1)若因反应中有放热现象而造成少量盐酸在反应中挥发,则测得 的中和热数值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3)做一次完整的中和热测定实验,温度计需使用______次。
• (4)把温度为13 ℃,浓度为1.0 mol·L-1的酸溶液和1.1 mol·L-1的 碱溶液各50 mL混合(溶液密度均为1 g·mL-1,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 4.184 J·g-1·℃-1),轻轻搅拌,测得酸碱混合液的温度变化数据如下:
• 【例2】在298 K、100 kPa时,已知:
• 2H2O(g)===O2(g)+2H2 (g) ΔH1 • Cl2 (g)+H2 (g)===2HCl(g) ΔH2 • 2Cl2 (g)+2H2O(g)===4HCl(g)+O2(g) ΔH3 • 则ΔH3与ΔH1和Δ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ΔH3=ΔH1+2ΔH2 B.ΔH3=ΔH1+ΔH2 • C.ΔH3=ΔH1-2ΔH2 D.ΔH3=ΔH1-ΔH2 • 解析 第三个方程式可由第二个方程式乘以2与第一个方程式相加 得到,由盖斯定律可知ΔH3=ΔH1+2ΔH2。 • 答案 A
【慎思 3】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2H2(g)+O2(g)===2H2O(g)ΔH=-483.6 kJ·mol-1
H2(g)+12O2(g)===H2O(g)ΔH=-241.8 kJ·mol-1
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
则氢气的标准燃烧热 ΔH 是( )
第二章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1课时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第1课时 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思维激活格林太太有一口整齐的牙齿,但其中有两颗假牙:一颗是黄金的——这是格林太太富有的象征;另一颗是不锈钢的——这是一次车祸留下的痕迹。
但自从车祸后,她经常头疼,夜间失眠,心情烦躁……尽管吃了不少药物,但病症未有丝毫的减轻,你想知道她真正的病因吗?自学导引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1.间接转化:在我国发电总量构成上,火力发电居首位。
燃煤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为化学能――→燃烧热能――→蒸汽机械能――→发电机电能。
思考题1 在火力发电过程中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关键是什么? 答案 燃烧(氧化还原反应)。
2.直接转化——原电池(1)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在原电池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使其间电子发生转移,在闭合回路下形成电流。
可见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思考题2 是不是所有的反应都能设计成原电池?答案 不是,只有发生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
(2)在铜锌原电池中,锌易失去电子被氧化成Zn 2+进入溶液,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溶液中的H +从铜片端获得电子被还原成氢原子,再结合成氢分子从铜片上逸出。
锌片上的反应为Zn -2e -===Zn 2+,铜片上的反应为2H ++2e -===H 2↑。
思考题3 在铜、锌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溶液的pH 如何变化?SO 42-浓度呢?答案 由于H +在铜片上得电子生成H 2,溶液中H +浓度减小,pH 增大。
溶液中SO 42-浓度基本保持不变。
名师解惑一、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及工作原理 1.原电池的构成条件:(1)具有活动性不同的两种电极材料(金属和金属或金属和能导电的非金属)。
(2)电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接触。
(3)组成闭合回路。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较活泼金属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由较活泼金属通过导线流入不活泼金属,溶液中氧化性较强的阳离子在不活泼金属上得到电子被还原。
[特别提醒]①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理论上可组成原电池。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能量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转化。
其中,化学能和电能是常见的两种能量形式。
化学能是指物质中所蕴含的储存能量,而电能则是指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能量。
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意义。
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主要依赖于电化学反应。
电化学反应是一种将化学反应与电现象耦合起来的反应过程,通过控制电子的流动,将储存在化学物质中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1. 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池是一种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常见的电池有原电池、干电池、锂电池等。
以干电池为例,通过化学反应将储存在干电池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干电池中存在阴极、阳极和电解质三个部分。
化学反应导致电解质中出现电荷的不平衡,从而形成一个电场,使得电子在阴极和阳极之间流动,产生电流,最终将储存在化学物质中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2. 燃料电池的应用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类似于电池。
燃料电池通过将燃料(如氢气、甲烷等)与氧气在电解质中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燃料电池具有高效、环保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二、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主要通过电解反应实现。
电解反应是一种利用电能来促使化学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将电能转化为储存在化学物质中的能量。
1. 电解水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经典例子。
在电解水中,通过外加电压使得水分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氢气和氧气。
在这个过程中,电能被转化为化学键的能量,从而储存在氢气和氧气分子中。
2.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一种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重要过程。
植物通过叶绿素等色素吸收太阳光的能量,将其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葡萄糖等有机物中。
这个过程中,光能被转化为化学键的能量,从而形成储存能量丰富的化学物质。
三、化学能和电能的应用与意义化学能和电能的转化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具有重要的意义。
1-2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1

学智教育教师备课手册教师姓名学生姓名填写时间学科年级上课时间课时计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原电池,电解池教学过程专题1 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1课时问题导入做生成H2的实验时,常在Zn和稀H2SO4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的CuSO4,结果反应速率迅速增大,这是为什么?基础知识1.如下图所示装置也是一种铜锌原电池。
锌片插入ZnSO4溶液中,铜片插入CuSO4溶液中,分别构成两个电极。
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构成外电路(电池的___________电路);ZnSO4溶液和CuSO4溶液用___________连接,构成的电池___________电路(电池的___________电路)。
当盐桥插入后,检流计的指针偏转,显示有___________产生,反应释放的能量转化为___________。
在这种原电池中,两个电极反应是在彼此隔离的条件下进行的。
锌与Cu2+不直接发生反应,这样可以更彻底地将反应所释放的___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___。
铜锌原电池装置示意图两个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原反应)其中前者和后者是组成原电池的两个半电池,每个半电池均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
两个半电池反应相加就得到____________反应,如上述原电池的电池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常见电池(1)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克服了酸性锌锰电池的两个缺点,在我国有逐渐取代酸性锌锰电池的趋势。
碱性锌锰电池以代替氯化铵作为电解质,其电极反应为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池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1)

—
—
(三)电解的应用
1、电解制备一些活泼金属和非金属 、电解制备一些活泼金属和非金属 2、电解精炼铜 、 3、电镀:给一些器件镀上某些金属 、电镀: 电镀材料的选择: 电镀材料的选择: 阴极—— ——镀件 阴极——镀件 阳极——镀层金属(金属本身放电) ——镀层金属 阳极——镀层金属(金属本身放电) 电镀液—— ——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 电镀液——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
熔融
4Al + 3O2↑ Mg + Cl2 ↑
通电
熔融
通电
== 2Na + Cl2 ↑
熔融
2.铜的电解精炼 铜的电解精炼 阴极—— 阴极—— 纯铜作阴极 阳极—— 阳极—— 粗铜作阳极 电解液—— 电解液—— CuSO4溶液
阴极: 阴极: Cu2++2e-=Cu 阳极: 阳极: Cu-2e-=Cu2+ -
(二)电解原理 4. 电解的本质
电解质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电离出能自由移动 的离子. 的离子. 通电时,自由移动的离子作定向移动. 通电时,自由移动的离子作定向移动. 阴离子移向阳 在阳极上失去电子而发生氧化 阴离子移向阳极,在阳极上失去电子而发生氧化 反应 阳离子移向阴极, 阳离子移向阴极,在阴极上得到电子而发生还原 反应
问题探究1 问题探究
1. 通电前,氯化铜溶液中有哪些离子?运动情 通电前,氯化铜溶液中有哪些离子? 况如何? 况如何? 2. 通电时,离子的运动情况有什么改变? 通电时,离子的运动情况有什么改变? 3. 当离子定向移动到电极表面时,发生了什么 当离子定向移动到电极表面时,发生了 反应? 反应? 4. 电路中,电子的流动方向如何? 电路中,电子的流动方向如何?
问题探究2 问题探究
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例子

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例子
化学能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转化为电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1.电池:电池利用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例如,原电池中的化学物质在反应时释放出电子,这些电子流动产生电流,从而产生电能。
2.燃料电池:燃料电池利用氢气等燃料与氧气之间的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在燃料电池中,氢气在阳极释放电子,并在氧气的参与下在阴极产生水,同时产生电流。
3.化学发电机:一些特殊的化学反应可以直接产生电能,如氢氧化钾与铝之间的反应可以直接生成电能,这被应用于一些小型化学发电机的制造。
4.电化学反应:在电解池中,化学能可以通过电化学反应转化为电能。
例如,水电解可以将水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这些例子展示了化学能如何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或过程转化为电能。
这些技术在各种领域中得到应用,包括能源储存、电力生产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
1/ 1。
2022届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作业1

专题九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应用篇知行合一】【应用集训】1.(2020重庆北碚一诊,1)如下图所示,其中甲池的总反应式为2CH3OH+3O2+4KOH 2K2CO3+6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池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乙、丙池是化学能转化电能的装置B.甲池通入CH3OH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2H2O C O32-+8H+C.甲池中消耗280 mL(标准状况下)O2,此时丙池中理论上最多产生 g固体D.反应一段时间后,向乙池中加入一定量Cu(OH)2固体能使CuSO4溶液恢复原浓度答案 C2.(2020河北衡水一模,9)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Al、Cu片插入浓HNO3中组成原电池(如图1),测得原电池的电流(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已知0~t1时,原电池的负极是Al片,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t1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N O3--e- NO2↑+H2OB.0~t1时,溶液中的H+向Cu电极移动C.t1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e- Cu2+D.t1时,原电池中电子流动方向发生改变是因为Al在浓硝酸中钝化,氧化膜阻碍了Al的进一步反应答案 A3.(2021山东济南历城二中开学考试,18)已知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为Pb+PbO2+2H2SO4 2PbSO4+2H2O,现设计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电解(电解液足量),测得当铅蓄电池中转移 mol电子时铁电极的质量减小 g。
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1)A是铅蓄电池的(填“正”或“负”)极,铅蓄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
(2)Ag电极上的反应式为,析出的物质共 g。
(3)Cu电极上的反应式为,CuSO4溶液的浓度(填“减小”“增大”或“不变”)。
图2(4)图2表示电解时某个量(纵坐标x)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这个量x最有可能表示的是(填序号)。
a.两个U形管中析出的气体体积b.两个U形管中阳极质量的减少量c.两个U形管中阴极质量的增加量答案(1)负PbO2+4H++S O42-+2e- PbSO4+2H2O(2)2H++2e- H2↑(3)Cu-2e- Cu2+不变(4)b4.(2020河北石家庄月考,10节选)利用甲醇燃料电池进行电解的装置如图2所示,其中A、B、D均为石墨电极,C为铜电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过程中溶液的PH会减小 B.锌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铜棒上反应为2H++2e-= H2↑ D.电流方向从Zn经导线到Cu
例:请在图上标出电子的流动方向和电流方向,
并判断正负极,写出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I
eFe
eZn
I
Cu
Ag
H2SO4 (aq)
CuSO4 (aq)
负极( Fe ): Fe-2e - = Fe 2+ .
正极( Ag ): 2H++2e - = H2↑ . 总反应式: Fe+2H+ = Fe 2+ +H2↑.
负极( Zn ): Zn-2e - = Zn2+ .
正极( Cu): Cu2+ +2e - = Cu . 总反应式: Zn+Cu2+ = Zn2 ++ Cu .
2001年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和火力发电
讨论分析火力发电的利与弊,提出问题:能否将化学能直 接转化为电能?怎样实现这个转变?
化学能
燃烧
热能
蒸汽
机械能
发电机
电能
实验探究
Z n C u
稀硫酸
现象:锌片表面有气泡产生,铜片没有。
解释:Zn+2H+=Zn2+ +H2 铜片不和稀硫酸反应
Z n
C u
稀硫酸
4.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航标灯的 电源必须长效、稳定。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以铝合 金、PtFe 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在这种电 池中 ①铝合金是正极 ③海水是电解液 A.②③ ②铝合金是负极 ④铝合金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①② D.①④ (
A
)
B.②④
5.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所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 酸中一段时间,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B
)
C.工作时其正极不断产生电子并经外电路流向 负极 D.电极只能由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
3. 类比铜锌原电池的电池反应和电极反应, 根据装置图 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现象:铜棒 ________, 锌棒 ________。 (2)电池反应: CuSO4+ Zn=== Cu+ ZnSO4 (3)电极反应: 负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设计原电池
(1)一个原电池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是Zn + Cu2+ = Zn2+ + Cu,该反应的原电 池的组成正确的是( ) C
A
正极 负极
Zn Cu
B Ag
C
D
Cu Zn
Cu Zn
Cu
电解质溶液 CuCl2
H2SO4 CuSO4 FeCl2
思 考 题
(2)请根据反应 3+ 2+ 2Fe + Fe = 3 Fe 设计原电池,下列哪些方案可行?
实验现象:
1、铜片表面有气泡冒出。 2、锌片逐渐溶解。
原 电 池 及其原 理 一、原电池 1、定义: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A Zn Cu
H+ SO42- H+
还原剂失去的电 子从锌极流出 负极 还原剂(Zn)失去电 子,发生氧化反应
经外电路
流入铜极.
正极
氧化剂(H+)在铜极上 得到电子,发生还 原反应 Zn2+ H+ SO422H+ +2e-=H2
电子流入极
阴离子移向的一极 阳离子移向的一极
发生的反应类型
反应现象
氧化反应
电极溶解
还原反应
电极增重或有气泡 放出
练习巩固
1.对于原电池的电极名称叙述有错 误的是( C ) A.发生氧化反应的为负极 B.正极为电子流入的一极 C.比较不活泼的金属为负极 D.电流的方向由正极到负极
如图所示,两电极一为碳棒,一为铁片, 若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且 a 极上有 大量气泡生成,则以下叙述正确的 是 (
负极(锌片): Zn -2e - = Zn 2+ 正极(石墨): 2H++2e - = H2 ↑ 总反应: Zn + 2H+ = Zn 2+ + H2 ↑ 负极(锌片): Zn -2e - = Zn 2+ 正极(铜片): Cu2+ + 2e - = Cu
总反应: Zn + Cu2+ = Zn 2+ + Cu
实验探究:原电池及其原理
实验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1 锌片插入稀硫酸
锌片表面有气泡
实验2 铜片插入稀硫酸
无现象
思考问题 寻找答案
问题1:反应中哪种物质失去电子?哪 种物质得到电子? 问题2:Zn是通过什么途径将电子转 移给溶液中的H+的? 问题3:怎样想办法让这种电子的转移 变成电流?
实验3 实验 序号 实验 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 步骤 接,平行插入盛有稀硫
C
)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增大 D.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慢
7.如右图所示,烧杯中盛的是水,铁圈和 银圈直接相连,在接头处用一根绝缘细 丝吊住,并使之平衡。小心地从烧杯中 央滴入 CuSO4 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 观察到的现象是 A.两圈仍保持平衡 B.有气泡产生,两圈摇摆不定 C.铁圈向下倾斜 D.银圈向下倾斜 (D )
C
)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两烧杯中溶液的 pH 均增大 D.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慢
(4)判断电荷流向及电流流向: e-
外电路: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负极 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
正极
简记为:付(-)出
内电路:阴离子移向负极, 阳离子移向正极
第一节 化学能与电能专题讲座
不同点在于实验①中电极的金属活动性相同,而实验②、③ 中电极的活动性不同。 得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之一: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
导体作电极。
实验 序号 实验 装置
第二组实验④ ⑤⑥
④
Zn Cu Zn
⑤
Zn
⑥
实验 现象
实验 结论
实验④和⑤能产生电流,而⑥不产生电流, 不同点在于实验⑤和⑥中电极插入到电解质溶液中,而⑥中 电极插入到非电解质溶液中
设计成一个原电池。
1、电解液: 2、电极材料: 正极 ,负极 。 。
3、电极反应式 : 负极: 正极: . .
(5) 将氧化还原反应:2Al+6HCl=2AlCl3+3H2↑ 设计成一个原电池。 1、电解液: 2、电极材料: 正极 ,负极 。 。
3、电极反应式 : 负极: 正极: . .
(6)如何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
得出原电池构成条件之一:电极材料要插入
电解质溶液中。
实验序号 实验装置
Zn
第四组实验⑦ ⑧ ⑦
Cu Ag
⑧
Cu
实验现象
实验⑦产生电流,而实验⑧ 不产生 不同点在于实验⑦有自发的反应,而实验⑧没有
实验结论
得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之一:
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序号 实验装置
Zn
第三组实验⑨⑩ ⑨
Cu
⑩
实验现象
C
)
A.a 为负极,是铁片,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 B.b 为负极,是铁片,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铜 溶液 C.a 为正极,是碳棒,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 D.b 为正极,是碳棒,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铜 溶液
第一节 《化学能与电能》专题讲座
• (2)比较金属的活动性
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 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 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 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 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 的为( ) B
答案
(1)变粗
变细
- +
(3)Zn-2e ===Zn2
Cu2++2e-===Cu
第一节 《化学能与电能》专题讲座
• 专题:原电池及原理应用
• (1)原电池两极名称及判定方法
答案
负极 电极材料 活泼性较强的金属 正极 活泼性较弱的金属 或能导电的非金属
电子流动方向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 定向移动方向
电子流出极
实验 现象 思考 问题 寻找 答案 组内 交流
实验4
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插入 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在导线之 酸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间接入灵敏电流计,观察现象。 锌片溶解,表面有气 电流计指针偏转 泡 问题1:反应中哪种物质失去电子?哪种物质得到电子? 问题2:电子从Zn到溶液中H+经历了哪种途径? 问题3:导线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问题4:电流计在这个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锌片溶解,表面有气泡,
实验装置
有气泡逸出 铜片:
实验现象 锌片: 溶解 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有 电流 产生,装置中 化学能转 结论 化为 电能
(2)原电池:将 化学能转化为 电能 的装置。 (3) 工作原理:锌失去电子,作 负 极,发生的反应 为: 氧化反应 ,电子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溶液中的 H+ 在 Cu 片上得电子生成 H2 ,铜片作 正极 ,发生的反 应为 还原反应 。 (4)反应本质: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 氧化还原反应 。 (5)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①具有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②电解质溶液。 ③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④电极间 形成闭合回路 。
A.a > b > c > d
C.c > a > b .> d
B .a > c > d >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