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无机化学综合应用【可编辑PPT】

合集下载

无机化学课件

无机化学课件
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服、护目镜、手套等。
常用玻璃仪器的使用与洗涤
常用玻璃仪器介绍
01
了解烧杯、量筒、滴定管、容量瓶等常用玻璃仪器的名称、规
格和用途。
玻璃仪器的洗涤与干燥
02
掌握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和干燥技巧,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玻璃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03
避免玻璃仪器破损、划伤或污染,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05
无机化学分析方法与技术
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
通过测量物质的质量变化来确定待测组分的含量。包括沉淀法、挥发法等。
滴定分析法
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被测物质 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然后根据试剂溶液的浓度和消耗的体积,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
基本实验操作规范
01
02
03
04
实验前准备
熟悉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检 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完好。
实验操作过程
遵守实验操作规程,认真观察 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后处理
整理实验用品,清洗并归位; 处理实验废弃物,保护环境。
实验报告撰写
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撰写实 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 、步骤、结果分析和结论等。
分子结构
分子结构是指在分子中原子的排列方 式,包括原子的空间位置、化学键的 类型和数目等。分子结构决定了分子 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指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生成新分子的过程。在反应中常伴有 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物等,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化学反应的依据是反应是否生
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

无机化学第三版13章PPT课件

无机化学第三版13章PPT课件

.
38
铍和铝的相似性
金属单质
都是易钝化的 都是两性金 都能溶于酸 属
都能溶于碱并 其碱土金属均
放出氢气
非两性
卤化物
无水的三氯化 都是桥连而 物都是共价化 二聚体 合物、沸点低 易升华。
水合卤化物受 热均会发生水 解
氢氧化物
都难溶于水 都为两性氢 氧化物
.
39
13.3 镓、铟、铊
• 13.1镓、铟、铊单质
.
33
氢氧化铝:Al(OH)3
两性: Al(OH)3+ 3H+ Al3+ + 3H2O
Al(OH)3+ OH- [Al(OH)4]在碱性溶液中存在[Al(OH)4]-或[Al(OH)6]3-
AlO
2或AlO
3 3
泡沫灭火器
Al2(SO4)3+6NaHCO3==3Na2SO4+2Al(OH)3↓+6CO2↑
.
22
脱水
干燥的空气中易风化失水,受热失去结晶水,加 热至300-450℃形成无水硼酸钠。
Na 2B4O7 10H2O 878 B2O3 2NaBO 2 10H 2O
.
23
硼砂的硼砂珠实验
Na 2B4O7 CoO Co(BO 2 )2 2NaBO 2 (蓝色) Na 2B4O7 NiO Ni(BO 2 )2 2NaBO 2 (棕色)
硼的同素异形体
无定形硼
棕色粉末
化学活性大
共同点
晶形硼 黑灰色 硬度大
熔、沸点都很高
.
3
.
4
.
5
硼的化学性质
晶态硼的化学反应活性很低,无定形硼则比较 活泼。常温时,硼能与氟气反应;高温下硼能与 氮气、氧气、硫、氯气、碘等单质反应:

无机化学课件

无机化学课件
无机化学课件
目录
• 无机化学概述 •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 化学反应基本原理 • 无机化合物的分类与性质 • 无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01
无机化学概述
无机化学的定义与特点
01
02
定义
特点
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和应用的科 学。
无机化学研究范围广泛,包括元素、单质、无机化合物等;无机物质 种类繁多,结构多样;无机化学反应多变,机理复杂。
金属材料
利用无机化学原理对金属材料进行表面处理、合 金化等改性处理,提高其性能和使用寿命。
3
纳米材料
无机化学方法在纳米材料的制备和表征方面具有 独特优势,为纳米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生物医药领域
生物矿化
01
无机化学在生物矿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骨骼、牙齿的形
成与修复等。
药物载体
02
利用无机纳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可以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和生
如铍、镁、钙等,具有较 强的还原性,与水反应较 碱金属缓和。
过渡金属
如铁、钴、镍等,具有多 种化合价,常形成配合物 ,催化性能良好。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卤素
如氟、氯、溴等,具有强烈的氧 化性,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和
次卤酸。
氧族元素
如氧、硫等,具有多种氧化态,常 形成氧化物、酸等。
氮族元素
如氮、磷等,具有多种氧化态和配 位能力,常形成铵盐、硝酸盐等。
原子结构模型
03
汤姆生模型
19世纪末,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 子,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卢瑟福模型
波尔模型
1911年,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 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无机化学讲义课件

无机化学讲义课件

酸碱反应的平衡与移动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研究酸碱反应的平衡状 态和移动方向
酸碱反应是化学中常见 的一类反应,通过研究 酸碱反应的平衡状态和 移动方向,可以深入了 解酸碱的性质和作用机 制。同时,酸碱反应在 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也有广泛应用。
酸碱指示剂和滴定分析 法
酸碱指示剂用于指示溶 液的酸碱性,滴定分析 法则是一种测定物质浓 度的分析方法。通过这 些手段,可以精确测定 酸碱反应的程度和物质 含量。
05
无机化学实验技术
实验基本操作与安全
实验基本操作
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如称量 、加热、溶解、过滤、蒸发等, 是进行无机化学实验的基础。
实验安全
了解实验室安全知识,掌握实验 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及应对措 施,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实验设计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合理设计实验 方案,包括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步 骤的安排等。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无机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为人类提 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推动了能源、环境、材料科学等 领域的进步。例如,在能源领域,通过研究太阳能、风 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转化和利用,可以解决能源危机和环 境污染问题;在环境领域,无机化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和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在材料科学领域,通 过研究新型无机材料的合成和性质,可以推动材料科学 的发展,为人类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详细描述
氧化数是描述元素在化合物中氧化态的数值,氧化剂和还原剂则是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色。通过这 些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类氧化还原反应。
04
无机化合物的分类与性质
单质与氧化物

化学课件《无机综合》优秀ppt 人教课标版

化学课件《无机综合》优秀ppt 人教课标版

,理由是
;
③加热反应后的溶液,其pH
(填 “增大”、“不变”或“减小”)
,理由是
13、(1)H2+S== H2S(写成可逆反应也正确) (2)H2SO3 + 2H2S=3S + 3H2O (3)C+2H2SO4(浓) CO2 ↑+2SO2 ↑+2H2O 或Cu+ 2H2SO4(浓) CuSO4 +SO2 ↑+ 2H2O等 (4)①H2SO3 +2OH— = SO32— + 2H2O ②大于;Na2SO3溶液中SO32-发生水解使溶液显碱性。 ③增大;升高温度促进Na2SO3溶液的水解。
CH3COOH
存在中间价态:一般是还原剂变价
小结
还原剂 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剂 氧化剂 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剂 还原剂 还原剂
一般是还原剂变价
例:下列关系图中,A是一种正盐,D的分子量 比C的大16,E是酸,当X无论是强酸或强碱都
有如下反应关系:
A XB Y CY D Z E
当X是强酸时, A、B、C、D、E均含同一元素; 当X是强碱时, A、B、C、D、E均含另一元素。
A.若X是 Na2CO3,C为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则A一定是氯 气,且D和E不反应
B.若A是单质,B和D的反应是 ,则E一定能还原 C.若D为CO,C能和E反应,则A一定为 ,其电子式是
D.若D为白色沉淀,与A摩尔质量相等,则X一定是铝盐
A
三角反应特征
下图表示某固态单质A及其化合物之间 的转化关系(某些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花合物B在 常温常压下为气体,B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5, 化合物D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1.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

《无机化学》课件

《无机化学》课件

酸碱反应与沉淀反应
总结词
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是无机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需要掌握其 基本原理和规律。
酸碱反应
理解酸碱质子理论,掌握酸碱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如强酸制备弱酸 、水解反应等。
沉淀反应
研究沉淀的形成和溶解,了解沉淀的生成、转化和溶解等基本规律 。
氧化还原反应与配位反应
总结词
01
氧化还原反应和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反应是无机化学中的重要反应类型,需要
酸碱反应与离子平衡
酸碱反应
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
酸碱指示剂
离子平衡
溶液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状态 ,如水的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等 。
用于指示溶液酸碱度的指示剂,如酚 酞、甲基橙等。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氧化还原反应
电子转移的反应,包括氧化和还 原两个过程。
原电池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由 正负极和电解质溶液组成。
存储材料,为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
无机化学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总结词
无机化学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控制与治理,以及废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方面。
详细描述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无机化学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大气、水体和土 壤的污染控制与治理,以及废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方面。通过研究无机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机制,可以开发出高 效、低成本的污染物处理技术和资源化利用方案,为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无机化学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总结词
无机化学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药物设计与 合成、生物成像技术和生物医用材料等方面。
详细描述
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具有重要意义。无机化学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涉 及药物设计与合成、生物成像技术和生物医用材料等方 面。通过研究无机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和反应机制,可以 开发出高效、低毒的药物和生物医用材料,为疾病诊断 和治疗提供新的手段和途径。同时,无机化学在生物成 像技术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荧光探针、磁共 振成像等,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无机化学教学13章硼族元素PPT课件

无机化学教学13章硼族元素PPT课件
镓的氧化物
镓的氧化物包括Ga₂O₃和GaO,它们具有高熔点和稳定性,可用于制备其他镓的化合物。镓的氧化物可以 由金属镓与氧气反应得到。
镓的硫化物和硒化物
镓的硫化物
镓的硫化物包括Ga₂S₃和GaS,它们具有较高的硬度、熔点和导电性。镓的硫化物可以 由金属镓与硫反应得到。
镓的硒化物
镓的硒化物包括Ga₂Se₃和GaSe,它们具有与硫化物类似的性质,如高熔点和导电性。 镓的硒化物可以由金属镓与硒反应得到。
有机镓化合物
有机镓酸酯
有机镓酸酯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可以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备。有机镓 酸酯在聚合反应中用作催化剂和添加剂 。
VS
其他有机镓化合物
除了有机镓酸酯外,还有许多其他有机镓 化合物,如有机镓醇、有机镓酸盐等。这 些化合物在医药、材料科学和催化等领域 有广泛的应用。
06 铟的化合物
铟的卤化物和氧化物
铟的卤化物
铟与卤素(如氟、氯、溴、碘)反应,生成 相应的卤化物。这些卤化物具有较高的熔点 和沸点,在常温下多为固态。
铟的氧化物
铟与氧气反应,可以生成多种氧化物,如 In2O3和In2O。这些氧化物具有不同的性 质和应用,例如In2O3是一种半导体材料, 可用于制备透明导电膜。
铟的硫化物和硒化物
无机化学的重要性
无机化学在化学学科中占据重要地位 ,是学习其他化学课程的基础。
无机化学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 有广泛的应用,如制药、农业、能源 等领域。
02 硼族元素概述
硼族元素的定义
硼族元素
指周期表中第13族(ⅢA族)的元 素,包括硼(B)、铝(Al)、镓 (Ga)、铟(In)、铊(Tl)等元 素。
硼氢化合物和有机硼化合物
硼氢化合物

高三化学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PPT精品课件

高三化学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PPT精品课件

G
B1《填空题》按照要求书写下列化学用语: (1)氨气的分子式 ;氯化铵的化学式 。 (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
推 断 填空 题题
学生数 44 44
推断题 难度系

填空题 难度系

平均分 7.6 11.1 0.63 0.92
标准差 2.5 1.12
• 启示4:无机试题难度与往年接近。
考查单一无机物的试题
(1998年4题)起固定氮作用的化学反应 是
A、氮气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 气
B、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CD、、氨由气氨经气催制化碳氧酸化氢生铵考成和一查硫氧酸化铵氮 氮元素
考查单一无机物的试题
(1996年7题)关于磷的下列叙述中,正 确的是( ).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Mg、 Al、Fe、Cu等) (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2)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 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 应用。
1.ⅠA和IIA族元素——典型的金属 (1)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和镁化学性质。 (2)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IA、IIA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 变性。 (3)以氢氧化钠为例,了解重要的碱的性质和用途,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 4.其他常见的金属(如:Fe、Al) (1)了解金属的通性,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初步了解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 (2)掌握Fe和Al的化学性质 (3)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4)以Fe(Ⅱ)Fe(Ⅲ)的相互转化为例,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性。 (5)了解铝的重要化合物。 (6)初步了解合金的概念。

(不必配平)
(4)利用黄铜矿冶炼铜产生的炉渣(含Fe2O3、FeO、SiO2、Al2O3)可制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组三 常见物质的鉴别
3.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只滴加氨水鉴别NaCl、AlCl3、MgCl2、Na2SO4四种溶液( × )
(2014·福建理综,8A)
(2)用KOH溶液鉴别SO3(g)和SO2 (2014·重庆理综,2A)
(×)
(3)用湿润碘化钾淀粉试纸鉴别Br2(g)和NO2 (2014·重庆理综,2B)
(3)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
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Fe2+
(×)
(2013·江苏,13D)
(4)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
液中一定有SO
2- 4
(× )
(2012·山东理综,12B)
(5)用BaCl2溶液鉴别SO
2直接判断
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 (1)BaSO4难溶于酸,所以用盐酸和BaCl2溶液检验SO
2- 4
(
)
(2014·广东理综,9B)
(2)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
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
(×)
(2013·江苏,13A)
专题十三无机化学综合应用
[考纲要求]
常见金属元素(Na、Al、Fe、Cu等)与常见非金属元素(H、 C、N、O、Si、S、Cl等)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热点一 常见离子的检验及物质鉴别
热点精讲 1.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1)利用酸碱指示剂检验
(2)利用盐酸和其他试剂检验 CO23-:加入BaCl2或CaCl2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 溶解,并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 SO 23-:先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沉淀生成,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 白色沉淀。 SO23-: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放出无色有 刺激性气味且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例如:检验某溶液中含有Fe2+而不含Fe3+的方法是取适量溶液
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不显血红色,再向溶液
中滴加几滴H2O2(或新制氯水),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溶液中含 有Fe2+而不含Fe3+。
4.物质鉴别遵循的原则 (1)选择的方法或试剂要简单,实验现象要明显。 (2)用物理方法时,一般可按观察法→嗅试法→水溶法的顺序 进行。 (3)用化学方法时,对固体可按加热法、水溶法、指示剂测试法、 指定试剂法等进行;对液体可按照指示剂测试法、指定试剂法 等进行;对气体可用点燃法、通入指定试剂法等进行。
(2)“三必须” ①除杂试剂必须过量;②过量试剂必须除尽(除去过量试剂 带入的新杂质,同时注意加入试剂的顺序);③选择最佳的 除杂途径。 2.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常用方法 (1)升华法;(2)过滤法;(3)蒸馏法;(4)萃取分液法;(5)洗 气法;(6)燃烧法。
3.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常见类型 (1)“固+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3)利用AgNO3(HNO3酸化)溶液检验
(4)利用某些特征反应检验 I-:滴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蓝色(或加入氯水和四氯化 碳,四氯化碳层呈紫红色)。
2.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H+→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
3.离子检验实验操作的答题模板
操作

现象
⇒结论
取样,加入…… ⇒ 有……生成 ⇒……的是……
(2)“固+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3)“液+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4)“气+气”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题组集训
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因为KNO3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重结晶法除去KNO3中混
有的NaCl
(×)
(2014·广东理综,9A)
(2)
除去粗盐溶液中不溶物
(× )
(4)用CO2鉴别NaAlO2溶液和CH3COONa溶液
(√)
(2014·重庆理综,2C)
(5)用BaCl2溶液鉴别AgNO3溶液和K2SO4溶液
( ×)
(2014·重庆理综,2D)
(6)用AgNO3溶液可以鉴别KCl和KI
( √)
(2014·大纲全国卷,8D)
× (7)用Na2CO3溶液不能区分CH3COOH和CH3COOCH2CH3 ( )
(2014·北京理综,10C)
(8)CCl4可用于鉴别溴水和碘水 (2014·海南,10C)
( √)
(9)将某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颜色褪去,该气体一定是
乙烯
(× )
(2013·江苏,13C)
热点二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热点精讲
1.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基本原理 (1)“四原则” ①不增,不得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尽量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 ③易分,使被提纯或分离的物质跟其他物质易分离;④复原, 被提纯的物质要易被还原。
(2012·广东理综,9B)
(×)
(6)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
(×)
(2012·新课标全国卷,7C)
(7)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
溶液一定含有Ag+
( ×)
(2012·新课标全国卷,7D)
题组二 离子检验的综合应用
2.(2014·上海,18改编)某未知溶液可能含Cl-、CO23- 、Na+、 SO24-、Al3+,将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取少 量试液,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10A)
(3)
除去CO气体中的CO2气体( × )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10C)
2.(2014·大纲全国卷,10)下列除杂方案错误的是( )
选项 被提纯的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 除杂方法
A
CO(g)
CO2(g)
NaOH溶液、 浓H2SO4
洗气
B NH4Cl(aq) Fe3+(aq) NaOH溶液 过滤
在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下列判断
合理的是( )
A.一定有Cl- C.一定没有Al3+
B.可能有SO
2- 4
D.一定没有CO
2- 3
解析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和检验。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变红,说明溶液呈酸性含有H+,则一定没有CO 23-;取少 量试液,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一 定有SO 24-;因加入了氯化钡溶液,无法判断是否含有Cl-, Al3+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所以选D。 答案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