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某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
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
屈原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
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
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
但是,对于自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深挚感情,使屈原不能他迁,最后只好身投汨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
与“独立不迁”相联系着,屈原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无求与苏世。
《橘颂》中说:“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能顶天立地,保持独立的人格。
《橘颂》又说:“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必须头脑清醒,是非明辨,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
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
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伪作。
王逸既说是“屈原之所作”,又说是楚人追记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本来就自相矛盾。
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已采用它的内容作为事实来叙述,因此可以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一定出自屈原之手,而渔父与屈原的问答却实有其事。
屈原的答话可以作为了解屈原思想的可靠资料。
渔父问屈原何以被放逐,他答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又问他:“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他答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渔父和屈原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渔父大概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隐者,他不满意社会的黑暗,但他的态度是与世推移,随波逐流。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第169套)

湖北省汉川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卷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踱.步(duó)一椽.(chuán)纤.细(qiān)婀.娜多姿(ē)B、否.泰(pǐ)平仄.(zè)酣.眠(hān)妖童媛.女(yuàn)C、亩.产(mǒu)钱帛.(bó)涸辙.(zhè)混.混沌沌(hùn)D、参.差(cēn)夹.袄(jiā)桀骜.(ào)殒身不恤.(xù)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蛾眉寥落谍血青青子衿B、颓废孔隙漪郁蓊蓊郁郁C、渺茫班驳赍钱集思广益D、靡费攀缘嘶叫管窥蠡测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的深情。
A.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B.我本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C.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D.在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讨论会上,同学们广开言路,各抒己见,既表现出较强的思维能力,....又显现出丰厚的文化底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江西东乡县、湖北宜昌市伍家岗区、云南昆明市官渡区发现了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采取了捕杀和紧急强制免疫,疫情已得到控制。
B.古城淮安历史悠久,钟灵毓秀,洪泽湖、铁山寺、明祖陵、周恩故居等名胜古迹无不以流光溢彩的风姿为中外游人所倾倒。
C.当今社会中,信用缺失已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它扰乱了市场秩序,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使企业难以正常地发展,对整个社会贻害无穷。
D.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瘦黄的枝叶放在原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觉新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的典型。
高一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高一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加线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归纳正确的一项是()①积善成德;②耻学于师;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④席卷天下;⑤外连衡而斗诸侯;⑥因利乘便;⑦东割膏腴之地;⑧却匈奴七百余里;⑨天下云集响应;⑩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A . ①②/③⑨⑩/⑤⑧/⑥/④⑦B . ①/②⑤⑧/③/④⑦/⑨⑩C . ①⑥/②/③⑩/④⑦⑨/⑤⑧D . ①②⑥/③⑨/④/⑤⑦/⑧2. (2分)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 . 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相信B . 批大郤,导大窾郤:空隙C .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硎:磨刀石D . 渌水荡漾清猿啼渌:清澈3. (2分)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
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善论,常被与孟子的性恶论比较。
B . 韩愈,字退之。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C . 曹文轩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精擅儿童文学。
代表作品有《埋在雪下的小屋》《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等。
D . 高建群,新时期重要的西部小说家,被誉为浪漫派文学“最后的骑士”。
他的《最后一个匈奴》与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废都》等陕西作家的作品引发了“陕军东征”现象,震动了中国文坛。
4. (2分) (2019高一上·福州期中) 下列各组中全都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①失其所与,不知②秦王还柱而走③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④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⑥群臣惊愕,卒起不意⑦张良出,要项伯⑧ 且贰于楚A . ①②⑤B . ①④⑥C . ③⑤⑧D . ③⑤⑦5. (2分)下列与“不吾知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B . 子何为者邪C . 孟子遇于石丘D .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6. (2分) (2017高一上·南充月考) 下列句子与例句中“焉”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A . 焉用亡郑以陪邻B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C .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D . 且焉置土石7. (2分) (2019高一上·鹤岗月考) 下列选项中省略成分补充错误的一项是()A . 敢以(之)烦执事B . 为(吾)击破沛公军C . 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D . 其人(之)居远未来8. (2分)对下列诗句中“月”这一意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月考语文试题答案(语文)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第一次月考答案(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A “接地气、树正气、有情趣”是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的特点,不是所有的网络文学作品的特点。
2、B “不属于消遣品”错误,原文说的是《失恋三十三天》、《杜拉拉升职记》等小说并“不只是简单的消遣品”。
3、C“前者侧重书写现代观念,后者则侧重弘扬传统精神价值”于文无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4.D 【解析】“欲抑先扬”错。
5.①春雨滋润庄稼,农人在劳作之后喜滋滋地听雨;②夏雨不停,农人在家中愁闷地听雨;③暴雨(白雨)倾盆,农人在仓皇躲雨时,喜悦兴奋地听雨;④秋雨连绵,农人在劳动的疲惫中伴着雨声人眠。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答对三点给6分。
意思对即可)6.①展现了自然清新的乡村风景,营造了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
②烘托出作者平和惬意的心态,表达了他对故乡风物(农村生活)的眷恋与喜爱。
③以景作结,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收尾耐人寻味,意蕴悠长。
(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7.B(“一直呈递升态势”不对,第三、四批公布的数量不变。
)8.B(A“夸张的形式”不对。
C“触角最敏锐”无中生有。
D强加因果,也不一定是在调查后得出的结论。
)9.①汤敏更注重实践,做古村保护公益活动,创立“古村之友”,拥有庞大志愿者团队;②胡彬彬更重研究,提出“古村落的保护要活态、整体、多维”的观点,以及古村落开发要以“全面保护,有度利用”为原则,避免“千村一面”的现象。
(每点2分)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0.B原文标点:倭三十余舟至,泊马雄岛,登岸奔望海埚。
江依山设伏,别遣将断其归路,以步卒迎战,佯却。
11.C分别以十二地支表示,没有用“天干”表示。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 (I)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 (I)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世界上很少有国家间的关系像中日关系这样复杂。
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在多个历史转型关口都离不开“他者的影响”。
大化改新后的日本长期向往中华文明,古代中日两国实力对比的结果,并无太大争议。
近代日本决定转向西方,明治维新前后,日本依然与中国互为镜像,只不过晚清的步调与现代文明渐行渐远,而日本比中国更早获得了现代性的体验,也更早完成了现代化的转型。
百年前的诸多国恨不能用简单的国运来解释,日本的现代化之路不止物质文明的发展,更在于政治文化与精神观念的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远学欧美,近看日韩,早期日本在中国的大量投资和技术支持,也促使了近四十年国家的变化。
国人看待日本,增添了更多暧昧与含混的色彩,一些历史往事是永远无法忘怀的,但一些现实的处境和未来的可能却十分依赖中日两国的互利合作。
尤其是当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后,国人看待影响的焦虑问题也多了几分理性,增了些许宽容。
时至当下,中国要寻求一个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最先要面对的,依然是处理好与日本的关系。
这其中有无数历史的恩怨,也有太多现实的考量。
一方面,日本经济形势见好,中国经济则亟待升级换代,中国对日本不再是过去“世界工厂”“廉价劳动力”之类的存在,而是要在高科技、品牌经济、前沿文化等诸多方面展开交流与竞争。
在这个过程中,摩擦是在所难免的,但寻求共识、和平对话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关键,理应得到更多的推崇与遵循。
另一方面,安倍连续执政,给日本带来了空前的政治稳定状态。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第50套)

2013-2014-1月考高一语文第I卷客观卷(共22分)一、基础知识(共16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 一个工作不足半年,就利用职权挪用挥霍公款达950 万元之巨的蛀虫,仅被判处无期徒刑,罚不当罪....,难平民愤。
B. 当正义受到挑战时,挺身而出的英雄总是感到势单力薄、一个巴掌拍不响.......,而更令人心寒的是那些隔岸观火、袖手旁观的人的冷漠。
C.菲亚又往各处村落,逢人说项....,唇焦舌敝,语不离宗,一连跑了一个来月。
D.峨眉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有“峨眉天下秀”之誉。
山山有奇景,十里不同天,巍峨磅礴的重峦叠嶂让许多游客顿生高山景行....之感,流连忘返。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 回顾这近30年的教研生涯,我没有忝列门墙....,愧为人师。
B. 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凤毛麟角....,极其缺乏。
C.为了让《梅兰芳》的主演黎明更深地领略京剧艺术的精髓,梅派艺术的嫡传人、梅兰芳先生之子梅葆玖先生粉墨登场....,亲自上阵,为黎明作示范,然后一遍遍不厌其烦地纠正他的举手投足。
D.以色列军人训练严格,效率极高,表面的冷酷无情与内心的忠诚可靠,使他们在全球雇佣兵市场如虎添翼....。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分)A.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仅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还包括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的全面进步,更包括经济的量的增长。
归根结底,是为了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B.为了杜绝以讨要工资为由的闹事事件再次发生,南京市信访局在及时解决问题后,促成相关部门出台了一条保障民工权益的新政策。
C.一个两岁的人,神经系统和运动器官的发育还很不成熟、不健全,特别是御寒、缺氧等方面的能力远不如成人。
D.《开学第一课》是中央电视台联合教育部共同推出的大型公益节目,教育部部长周济第一次破例拍摄了宣传片,也是他首次为电视节目“代言”。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高一月考语文科参考答案201810选择题(17题5分,其余每题3分)1.A试题分析:“直接说出体验的名称,正是诗人在艺术表现上的无能。
”强加因果。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
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
此题“直接说出体验的名称,正是诗人在艺术表现上的无能。
”强加因果。
2.C试题分析:“只要善于‘寻言’就能写出好诗”不妥,“寻言”应该是“能够写出好诗”的必要条件,可改为“只有善于‘寻言’才能写出好诗”。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张冠李戴、混淆范围、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选项C混淆逻辑范围。
3.B试题分析:“书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的精髓是将读者引向诗的世界,从言外、意外、笔外、象外去寻找那无言的诗美。
可以看出,从“有”外去寻找“无”的诗意之美。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混淆范围、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等。
选项B曲解文意。
4. B【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语言和手法的鉴赏。
解答此题时要通读全文,关注细节,明确主旨,分析手法,结合内容做出准确判断。
B项,“事件是不真实的”理解错误。
这句话的是意思是史书记载的多是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战争,史书中看不到生活的丰富和趣味,感悟不到历史永远前行而不可逆转的形势。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 (III)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 (III)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来,《无问西东》等影视作品相继登上热播榜首。
这些作品故事情节生动传奇,叙事布局环环相扣,人物形象立体饱满。
然而它们最引人注意的闪光点却不是这些,而是结尾时主人公之间关于信仰、生命和爱的对白。
其作品内涵的丰富性标志着中国当代战争文艺作品的表达力和反思力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这意味着当代中国战争文艺作品的自信力开始变得真正强大,因为只有具备了足够强大的自信力,才会产生相应程度的表达力和反思力。
就战争题材而言,改革开放初期的作品对战争进行了回望性的思考,但在创作主旨、审美理念和写作手法等方面都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
八十年代之后,战争文艺创作开始摆脱单一性态势,出现了新历史主义和国家民族形象意识较强的重构型作品,如《红河谷》等作品。
新世纪以来至今,人们开始对历史进行更为深刻的反思,哲理反思型的战争文艺创作逐步成熟,如《集结号》等。
这类作品对生命个体的战争体验进行了存在主义式的追问,对宏大战争历史进行了本质性的探索,具有浓郁的生命哲学思考和理性精神叩问的色彩,达到了中国战争题材文艺创作的新高度。
《无问西东》等作品能做到在叙述历史、表现战争的同时,既真切再现了战争年代的惨烈风云,又在再现时拥有着足够的自信,对战争双方的个体都表现出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达到了从容自信、包容悲悯的哲思之境。
究其原因,主要是新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既在经济层面上走向了繁荣与富足,在国际事务中呈现出底气十足的大国自信,更在文化领域建构起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新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黄冈市某校学年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时间:分钟满分:分一、现代文阅读(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小题,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
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
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
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
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
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种种现象表明,对汉字教育面临的问题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
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
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
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
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
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
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
通过这些方法,一些汉字教育工作者尝试把每个汉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
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
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
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分).汉字教育关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但当前汉字教育遇到了一些挑战,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英语学得好就可以改变命运,这导致有些人忽略汉语学习。
.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进行汉字教育并不符合汉字的规律和特点,这值得汉字教育者深思。
.许多学者不断探索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解决了当前汉字教育面临的问题。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文章首段论述了汉字的重要性,进而提出将汉字教育作为战略工程的观点。
.文章阐述了汉字教育遭遇的两大问题,从反面论证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要性。
.文章将汉字与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作对比,对汉字教学采用拼音法提出了疑问。
.文章以近年出现的有关汉字教学方式的实验为例,肯定了它对完善汉字教育的积极意义。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不断繁荣发展,是因为有汉字作为根基。
.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使得书写汉字的机会减少,从而出现更多的提笔忘字的情况。
.许多学者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对汉字教育进行教学实验,值得学习。
.只要我们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汉字教育定会焕发新的生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一题。
秋来查干湖李旭光查干湖美,美在秋天。
秋湖的长天,极为疏朗。
站在环湖路上,依稀看得见天宇的穹顶与湖水交割的弧线。
惊鸿照影,间或掠过几朵祥云。
夜幕乍落,伫立在湖岸高坡上的妙因寺,不时传出阵阵晚课的钟鼓和诵经的吟唱,剪影里,空气也凝固了一般。
到了晓夜当空,繁星拱月时,天上湖中,已辨不出哪里是真实的,哪里是虚幻的。
查干湖美,美在秋水。
秋水如娴静而又落落大方的少妇,深邃的眼睛定定地凝视着你。
从松花江引入湖中的百里运河,已放慢了流速,使得这时的湖水波澜不惊,清澈见底。
泥沙已经淘尽,水中的游鱼和水草分明可见。
夏日肥得如油的湖水,已经显得清瘦,是湖水中的鱼虾和健硕的蒲苇把它的营养吸吮殆尽。
湖水从暑热变为秋温,鱼儿多半向湖的深处游去,垂钓的人们便懒于来此蹲守。
随着秋一天天走向肃穆,湖区的游人也少了许多,但仍有不少老人、情侣、画家、摄影家、迁客骚人来此小住。
与其说是游湖,莫若说是人生的一次悄然回眸。
查干湖美,美在秋草。
轻露染过的蒲草依然葱郁滴翠,很深的一截还在水里,蒲棒却透出橙黄。
渔民介绍,蒲棒采摘下来,可以作为驱赶蚊蝇的香炷,一支蒲棒,可以燃上几个小时。
有些地方用蒲草做床垫,铺在下面厚厚的、暖暖的,还散发着蒲香,销路很被看好。
秋苇比起蒲草来,要更美些,更张扬些,更浪漫些。
一枝枝、一簇簇,泛着轻黄的舒展的苇叶,就像跳藏族舞的姑娘,张开双臂,弓起腰肢,献出哈达。
而泛着油光的银白色的芦苇花,在风中柔软地散落开,烈火呼啸般地狂舞。
修长的苇秆,接踵摩肩,竹林般地森然列阵。
待到湖上结冰时,这些蒲草和芦苇都要被渔民割掉。
割去固然可惜,但为了将一腔热血回报养育它们的大地,为了来年春天新生命的再一次萌发,想一想,也就释然了。
湖中还有铺天盖地的菱角与荷花。
花期过后,尚有一片片圆得可人的叶子浮在湖面,新绿里透着油一般的光泽,圆叶的下面,是一枝细蔓连到湖床。
这时,肥硕的菱角,黑黝黝的已经成熟。
记得小时候开那达慕大会时,总有一些小商贩,将菱角煮熟后对半切开,用粗瓷碗盛着叫卖。
孩子们用菱角那略朝里弯曲的锋利的尖儿,把果肉从菱角壳里抠出来,送到嘴里,吃起来真香。
荷花的莲蓬籽,连同泥里鲜嫩稚白的藕都已成熟,渔民们却不舍得去捡拾,任由它们在湖中自在地散落,肆意地蔓生。
秋天的查干湖,是水鸟的王国。
从月底到月初,在北国圣水中完成季节性侨居、顺便又繁衍后代的候鸟,几十万只之众,从四面八方向湖中翔集。
对水禽颇有研究的鲍鹏友局长告诉我,这里面有天鹅,有丹顶鹤、白鹤、灰鹤、苍鹭、白鹳,有大雁以及其他近百种水禽,其中,光是野鸭,就有针尾鸭、绿头鸭、赤颈鸭等多种。
一时间,湖中用来接待“客人”的蒲苇显得容量不足,鸟儿们吵闹着、争抢着、嬉戏着,一边庆幸着对圣湖的占领,一边抓紧时间在这里捕鱼啄虾,补充能量,同时讨论着生活琐事,谋划着南归的路线。
秋天,湖中的鱼也肥了。
南湖的水草茂密,草根鱼、青根鱼长得特别快。
夏天到南湖垂钓,听到“咔哧”“咔哧”,那是草根鱼进食的声音,“咯嘣”“咯嘣”的声响则是青根鱼的。
青根鱼被渔民归类为牙鱼,它们非常爱吃田螺、河蚌等贝类,因此青根鱼的牙床后面有个冲压床一样的凹凸槽,骨头自然是极硬的。
渔民在食用青根鱼前,都要先把这块骨头取出来,做成小饰件。
青根鱼的肉雪白、细腻,口感极爽,是湖中的上佳之品。
每年冬捕时,南湖的青根鱼一出水就极畅销,大的四五十斤重,一两米长,一斤就要卖到多元钱。
在北湖,鲢鱼、鳙鱼、鲤鱼、湖虾,俱为上佳之品。
尤其是北湖的鳙鱼,俗称胖头鱼,是经过国家认证的绿色有机食品。
冬捕时,湖面上人潮涌动,车如穿梭,冰晶雪国里蒸腾着节庆的热浪。
秋天的查干湖,最美的还是渔民。
春天投放鱼苗,夏天管护,到了秋天,终于眼见着湖里的鱼肥了、大了,将整个湖都胀满了,渔民便美在了心里。
他们这时开始收拾冬网,做着冬捕的准备。
干活累了,几杯酒落肚儿,他们在一起海吹神聊,什么泥鳅用皮肤、肠道呼吸啦,胡罗鱼要在河蚌里产卵啦,老头鱼会冬眠啦,更别有一番情趣。
(选自《中国散文精选》).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分).“与其说是游湖,莫若说是人生的一次悄然回眸”是说,游湖契合着人们对人生美好的眷恋之心,游湖看到的不只是湖中美景,还有人生过往的回忆。
.本文语言清新优美,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来展现秋天的查干湖之美,以“查干湖美,美在秋天”为开头,照应题目,以它为主线,脉络清晰。
.第段对秋鸟进行了详细描写,不仅用数字写出了水禽的数量之多,种类众多,而且生动地描述了鸟儿们的争抢、捕食的场景和它们的靓丽的身影。
.菱角煮熟对半切开,用菱角把果肉抠出来吃;渔民食用青根鱼,把硬骨头取出来做成精美饰件。
这些写出了查干湖的生活场景和当地人的慧心巧思。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段画线的句子。
(分).查干湖的秋天美在哪些方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文概括分析。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旁的老年人。
据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年,全国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左右;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亿人左右。
客观地讲,在我国目前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要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困难,需尽量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老年人的担忧。
(摘编自王庆海《破解空巢老人养老难题》)材料二: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交织着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
地区发展不均衡,劳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徒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时代的列车一往无前,老年人却已步履蹒跚;而最为弱势的空巢老人,更是难以承受的时代之重。
从要求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到提出“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问题正在破解。
而此前不久,国务院决定合并“新农保”和“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题。
(摘编自贾壮《“空巢”之痛时代之重》)材料三:农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令人担忧。
具体体现在: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面临着外在危险的威胁,由于年老体弱,老人在受到外力侵害时无力抵御和抗衡;另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多有“内在疾患”。
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在以上,甚至有以上的老人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以下六个方面:自理能力下降,慢性疾病,消防隐患,用药不当,不法分子诈骗、入室盗窃、抢劫,住房老旧。
下图是对农村空巢老人猝死家中的原因的调查统计分析。
(摘编自张晓琼、侯亚丽《晚年何以安度:农村空巢老人安全保障问题研究》)材料四: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步步逼近,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把“互联网”和养老服务结合,南京市民政局目前正在进行这样一种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