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 语文 Word版含答案.pdf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 高二语文试卷 2013.12 一、语言文字运用(36分)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B.后金融危机时代,欧洲一些国家如希腊,由于债务危机已经导致债务负担出现不断加剧的趋势,使国家主权风险迅速提高。
C.在华盛顿核安全峰会上,与会的国家首脑以防止“核恐怖”为中心话题,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和磋商,提出了一些基本共识。
D.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重要标志之一”的3D打印技术,目前被各国艺术家用于复杂的中小型雕塑作品创作和按原比例缩小的概念模型制作。
6.)A.①⑥②③④⑤ B.⑤①⑥④② C.④①②③⑤⑥ D.⑤①⑥②③④))使使以闻大王太子迟之)A.B.C.D..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 )(3分) A.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B.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 C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D.田光坐定,左右无人 下列句句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B.荆轲者,卫人也。
C.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
D.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作文(70分) 2013.12 1.D(A.辟易bì;B.膝行xī;C.澎湃péng,读 pēng时,方言,溅。
例如,澎pēng了一身水。
) 2.C(C.qǐ/jī;bào/pù;miù/liáo。
A.chēng/chèn; tiě/tiē;bì。
B.liáng/liàng;dāng;qì/qiè。
独当一面:单独承当一方面的工作或使命 4. D(A.瞻前顾后: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B.玲珑剔透:玲珑:精巧细致;剔透:孔穴明晰。
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C.气冲斗牛:气:气势;牛、斗:即牵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
扬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扬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三上·湖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能够传世的作品必传神。
真正传神的作品,既是艺术写真,更是时代写照。
只有在时代生活中“抓活鱼”,艺术才能拥有“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生动与鲜活。
(乙)从时代、人民对主题性艺术创作的要求,思考“以形写神”在中国画史中的重要性,可以获得更深刻的体会。
要想获得“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艺术效果,主体性创作必须远离程式化。
画家创作时若拘泥于成法的制作,则有程式化的嫌疑。
程式化创作很容易让画家失去创造力——艺术独创的过程总是艰辛的,肯定不如以轻车熟路的艺术形式完成创作那么轻松。
因此,在注重传承关系的中国书画领域,缺乏真切艺术感受的程式化创作容易成为一种惯性。
(丙)在技法娴熟和已有的观念基础上,中国画创作者要勇于摒弃习惯性的创作图式、保持艺术敏感度,将生活中感动心灵的瞬间完整记录下来,让内容与形式妥帖融合,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1)文段中的加下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更是B . 拘泥C . 轻车熟路D . 图式(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9高一上·桂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满街杨柳绿似烟,画出清明三月天。
”关于清明,《岁时百问》讲:“万物生长于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引《三统历》云:“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
”明代张岱《夜航船》亦讲:“清明万物齐于巽。
巽,洁也,齐也。
清明取洁齐之义。
”时至清明,已入深春,莺飞草长,清波粼粼,桃红柳绿,风清景明。
清明作为节气,有起源于周朝之说。
据张岱《夜航船·天文部·时令》讲:“周公始定二十四节,以合二十四气。
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pdf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 2012.12 一、语言文字运用(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是( )(3分A. 坍圮/枸杞 襁褓/强迫 纰缪/未雨绸缪 B. 憎恶/赠送 镜框/篮筐 肖像/惟妙惟肖 C. 出殡/濒临 俘虏/台甫 瘦削/削足适履 D. 祈祷/绮窗 熏陶/老饕 混浊/混水摸鱼 2.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全对的一组是( )(3分(3分(3分( )(3分.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欧·亨利,美国作家。
在《最后的常春藤叶》中,作家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点燃别人即将熄灭的生命火花的故事,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特别是老画家贝尔曼舍己救人的品德。
B.肖洛霍夫,苏联作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作品有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安娜·卡列尼娜》等。
C.海因里希·伯尔,法国作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作品有《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等《》D.苏洵的《六国论》从“赂秦而力亏”的角度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最后引出“为国者无为积威之所劫”的历史教训。
的《六国论》则从“韩魏附秦”招致六国相继破灭的角度,批评六国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写序号即可(3分) (分·苏秦列传》,有删改) 8.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 齐闻之,乃望燕 望:怨恨 B. 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 诚:真诚地C. 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 执:拘捕D. 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 宗:尊崇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 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 B. 观王之群臣下吏 代之宋,宋善待之 C. 齐王其霸乎 不信其臣 D. 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 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 10.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苏代兄弟,看到哥哥在七国间采取分化拉拢的手法,实现了志向,也都发奋学习纵横之术。
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质量检测(12月)试卷 语文 Word版含答案.pdf

扬州中学12月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卷 2014.12 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àn)目 B.嫉妒(jí) 掾吏(yuàn) 涅而不缁 图穷匕见(jiàn) C.棺椁(guǒ) 门槛 博闻强识 千乘之国(shèng) D.箕踞 枯槁 所向披靡(mǐ) 掌而谈dǐ)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有关部门的严肃查处,摩托车非法运营现象暂时消失,但要避免其东山再起,必须有制度化的举措。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不良的社会现象,我们人人都要管,熟视无睹,作壁上观。
D《-刺客列传中写道卿好读书击剑清代吴见思评论:荆卿儒雅,便不是暴虎冯河一流人。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自 1993 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市老龄化速度加快。
据统计显示,我市60周岁以上的老龄化人口已达到145.6万,占总人口的17.7%,老龄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B.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对茅盾的《子夜》曾反复阅读,—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C.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D.如果仅仅把这部话剧理解为简单意义上的反映两个阶级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一次愤懑的碰撞的话,那么就可能低估了作品的审美价值。
4.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自矜功伐引曹(侪辈伙伴)蚕食()属百余人耳(跟随)数里(退避)千里土地纵横)甲为穿)之过一至此乎(竟)C.冠缨索绝() 迟之(以迟)因持璧却立(后退)乃持项王头视鲁同出示)D.好为淫乐(过度)以骂(像簸箕一样)能饮石(怎么)其立意较然()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一项是A.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故曰酒极则乱B.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家祭无忘告乃翁 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愿因太傅而得结交田先生D.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6.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湘水碧”选择下联,最的一项是 A.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B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7溺爱是有害孩子成长的,劝诫父母教育子女要勇于放手。
扬州中学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卷(2020.12)

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2020.12)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和所有中国传统经典一样,《史记》是在与我们不一样的环境及时代中产生的。
经典最简单的定义是“经过时间淘洗后存留下来的古书”,久远之前的人们面对不一样的生活环境和课题,将他们思索的内容写成文字,然后一代一代传留下来,成为经典。
较之同时代的书籍,传统经典可以使我们离开有限的视野和熟悉的现实,感受不一样的人类经验。
当然,能够留下来的经典不仅在时间上古远,还包含了一些经过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反复检验的共同价值。
这些可能是人类共同的遭遇或命运,也可能是不同世代累积下来的共同智慧。
此外,今天我们读《史记》,还可以学习司马迁看待历史的态度,以及书写历史的方式。
在一般的教育体制下,从课本里学到的往往是一堆固定的事实,往往让人以为历史就是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
用这种方式学习历史会有两个严重的问题:第一,我们以为历史都是拿来背诵的,而为了应付考试背下的这些事实,绝大部分都会在考后迅速遗忘;第二,我们很难去思考究竟可以在历史中学到什么,尤其是与现实相关的智慧。
司马迁不是用这种方式看待历史的。
在读《史记》时,我们首先要了解司马迁的“史识”。
单纯看数字,《史记》有一百三十篇,多达五十二万余字,是一部很庞大的书。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史记》横跨几乎三千年的时间,把中国发生过的所有事情、曾经存在的人、累积下的经验,只用这五十二万余字来记录,可以说是极为精简。
司马迁在处理三千年来所发生的事情时,他在用一种清楚的意识,一个衡量历史轻重厚薄的标准,去判断到底应该把什么写进来,把什么排除在外。
这样的选择标准用我们的观念来说就叫“史识”。
“史识”与“史观”密不可分。
当我们认为历史就是一些固定的事实时,就没有史观存在的空间,即不管什么样的人来写,历史总是那堆东西,不管是张三还是李四来写,都不会写出不一样的东西。
扬州市2020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苏教版)

江苏省扬州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36分〕1. 以下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乌骓〔zhuī〕辟易〔pì〕棺椁〔guǒ〕戕害〔qiāng〕B. 膝行〔qī〕侪辈〔chái〕门闩〔shuān〕披靡〔mǐ〕C. 卜筮〔shì〕偻行〔lǚ〕澎湃〔pēng〕宿将〔sù〕D. 针砭〔biān〕忤视〔wǔ〕黟然〔yī〕屏退〔bǐng〕2.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 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 称赞/称心如意请帖/俯首帖耳婢女/不无裨益B. 测量/量入为出当权/独当一面契约/锲而不舍C. 稽首/无稽之谈曝光/一曝十寒谬误/寥假设晨星D. 干练/天干地支派遣/差强人意剽悍/虚无缥缈3. 以下各句中, 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辩论双方唇枪舌箭, 针锋相对, 相持不下, 后来正方二辩出其不意地抛出三个有力论据, 令反方措手不及, 只好甘拜下风。
B.这位专家关于城镇化建设要防止落入“五大陷井〞的说法得到了与会人员的认同, 不少人对他的真知灼见竖起了大拇指。
C.在“中国情结〞绘画大奖赛中, 作品《瑞雪兆丰年》创造性地融入了民族文化元素, 让人产生激烈的共鸣, 最终拔得头筹。
D.每次登上电子邮箱、微博或使用银行卡、会员卡时都须输入密码, 而不同的密码容易混淆, 这给人们凭添了许多烦恼。
4. 以下句子中加点的成语, 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由于这次调整是在清醒地熟悉国情和全面地估量当前形势的基础上进行的, 是在预见潜在危机还未突发以前进行的, 因此有充分的主动权, 能够瞻前顾后、有条不紊、从容不迫地进行, 能够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混乱和损失。
B. 姚萤的眼睛水灵灵的, 一定是个聪慧之至的女子, 玲珑剔透, 和刘嘉惠一样。
因为从来没有一桩木头是美丽的, 世间最蛊惑人心的美丽应该属于眼睛, 假设不是灵气逼人, 再完美的五官也不会有那样倾城的美丽。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12月月考 语文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2012.12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A.刹那/千年古刹伺候/伺机而动薄利/日薄西山B.辟易/鞭辟入里号召/昭告天下史乘/千乘之国C.拖累/连篇累牍载体/载誉归来间架/间不容发D.强颜/强弩之末冠名/冠盖云集露面/崭露头角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布署萦绕响遏行云捷然不同B.厮打桎梏坐壁上观破釜沉舟C.阻梗谛造砭人肌骨防御攻事D.陷阱融洽惨淡栗冽耳熟能详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A.杨振宁教授对别人把他和什么歌星同日而语,估计不是不屑一顾就是一笑了之。
B.小夫妻俩背井离乡,从山西来到江苏,白手起家,盘下一家小面馆,通过几年的惨淡经营,小面馆的生意煞是红火。
C.日本右翼政府无视历史,无视中国政府的警告,对中国领土钓鱼岛实行收购国有化,我国政府派出公务船、科考船以至海军船到钓鱼岛海域我领海及专属经济区巡航、执法、维权,这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
D. 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这样做,不感到羞愧吗?4.下列各项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两位律师指出,根据法庭调查的事实和新城分局刑警队出具的书面证明材料看,王宣是在并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就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B. 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中。
C. 湖南省历史博物馆近日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该馆展出了数以万计的八千年前新出土的栽培稻。
D. 有关商品房质量的投诉,这些年一直居高不下,原因之一就是目前建设中大量采用的现场浇铸施工工艺使得施工质量难以控制。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披绣闼披:打开躬逢胜饯躬:亲自B.宇文新州之懿范懿:美的、好的烟霏云敛霏:很盛的样子C.亦何恨乎秋声恨:埋怨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勒:统率D.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跟随自矜功伐伐:讨伐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草拂之而变色平明,汉军乃觉之襟三江而带五湖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A.两个而相同,两个之也相同B. 两个而相同,两个之不同C.两个而不同,两个之相同D. 两个而不同,两个之也不同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A.徐孺下陈蕃之榻屈贾谊于长沙B.梁以此奇藉砭人肌骨C.此天之亡我目吴会于云间D.无不膝行而前百忧感其心8.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闻有声自西南来者A.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B.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C.胡为而来哉D.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9.仔细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答题。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大凡伟大的作家、艺术家,都以反映自己的时代为己任,最大的限度地把时代风云摄照到自己的作品里。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黑格尔说艺术家乃是“时代的儿子”。
这是由文学艺术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文艺和哲学、法律、政治、道德及其它社会科学一样,同属意识形态,是生活和现实的反映。
文艺和其它意识形态的不同,在于艺术地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
它不是通过概念去说明,而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
毛泽东同志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这一方面强调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唯一的源泉,另一方面又认为,它虽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无限生动、丰富的,但还是属于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它只是文学艺术的原始材料,作家、艺术家必须对它“观察、体验、研究、分析”,进行选择、概括和提炼,然后,才有可能进入艺术创作的过程。
这里,无疑需要调动作家的思想、情感、智慧、生活经验、艺术素养等等。
即使进入创作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作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
文艺作品不管怎样千姿百态,是现实主义、自然主义也好,是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也好,是形式主义、抽象主义还是现代主义也好,它们无不是客观世界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只不过有的正确反映,有的错误反映;有的反映得深刻,有的反映得肤浅;有的鲜明、具体,有的抽象、模糊罢了。
文艺一旦离开了社会生活,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自然,我们也应当看到,世界科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趣味也有很大的改变,文艺要反映生活、表现生活的方法也应随之不断丰富和发展,以便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要,墨守成规是不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鲁迅主张掀翻吃人的宴席,捣毁安排这宴席的厨房,但是,这宴席的一切享有者都必然要保卫这盛宴免遭扰乱,这就决定了鲁迅与权威话语之间的对立关系。
鲁迅的一生,直接干预政治的行为不多,极少发表政治时评。
他总是守在文化阵地上,从事他的文学活动,而政治家们却对他视若洪水猛兽,原因大半在此。
但是,鲁迅与权威话语的冲突不仅在于他对古老传统的无情批判,还在于他虽然很少谈政治,却从骨子里与政治权威格格不入。
作为独立的现代知识分子,他不可能重新回到依附权威的旧路。
他获得了现代独立性,也为这独立性付出了人生的代价,那就是要孤独地承受来自权威的各种压迫。
而鲁迅的性格又使他越是在压迫之中,越容易坚守阵地。
他顽强地坚守着知识分子独立的话语立场,捍卫着知识分子独立的话语空间,无论有什么样的压迫,也决不放弃知识分子对现实社会和文化传统的独立批判权,在对权威话语的反抗中,鲁迅以自己的话语实战确立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话语的独立性。
大概应该承认,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也有自己的某种独立性,而且历史上几千年一再出现的“道”与“势”的冲突往往显示着他们的骨气。
但是,“道”与“势”的冲突是有限的、暂时的,从理论上讲,只有遇到“无道昏君”时这种冲突才会发生。
如果皇帝宝座上坐的是“有道明君”,这“道”与“势”就是统一的。
这种统一之所以是常态而不是偶然,是因为古代帝王不仅多是圣人之徒,与读书人本是同门弟子,而且即使不是儒家信徒,在统治国家时也决不拒绝孔孟之道。
儒家学说的命运历来如此:所有旧秩序的破坏者都要反孔,到旧秩序破坏完了,要建设自己的新秩序时就转眼变成尊孔的表率,这原因在于儒家学说是一种有利于安定团结的学说,它有助于使人做稳奴隶。
正因为这样,在古代中国,“道”与“势”没有根本的冲突。
同时,科举制在弥合着“道”与“势”的裂缝。
“天不变,道亦不变”的现念使古代文人没有承担知识分子的使命,而去探寻新“道”,这就避免了许多冲突。
然而,正因为这样,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话语,中国文学也一样没有知识分子独立的话语空间。
知识分子往往都很敏感,但有鲁迅那种感觉的大概不多。
鲁迅总有一种压迫感,总感觉自己是奴隶。
仔细想想,社会并未与鲁迅特别过不去,压迫放在别人身上也许根本没有感觉,鲁迅却为之痛心疾首。
然而,正是这种感觉分出了觉醒和麻木,分出了甘于做奴隶和不甘做奴隶。
在文坛上,则从帮忙与帮闲的文学中分出了独立的知识分子话语,这种感觉使他与权势者格格不入。
鲁迅反复抨击奴才,反对奴性,反对奴隶道德,是对奴隶制度和奴隶主义的彻底反叛。
这与鲁迅对权威的反抗是一致的,是鲁迅反抗权威话语的一种表现。
反对奴性之举与社会统治者制造奴隶的愿望是背道而驰的。
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希望知识分子帮忙制造听话的奴隶。
鲁迅却坚决拒绝这种合作,背离了传统的康庄大道,而走上了孤独的险途。
这是一切有奴隶主思想的人都不欢迎的,然而,没有这一点,就没有知识分子话语的独立性。
(摘编自李新宇《鲁迅: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话语的基石》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鲁迅与权威话语之间的关系对立,他不直接干预政治,极少发表政治时评,是政治家视鲁迅为洪水猛兽的原因。
B. 无论有什么样的压迫,鲁迅也决不放弃知识分子对现实社会和文化传统的独立批判权,坚决捍卫知识分子独立的话语空间。
C. 因为古代帝王多是圣人之徒,在统治国家时决不会拒绝孔孟之道,所以在中国历史上“道”与“势”的统一是常态。
D. 鲁迅反复抨击奴才,反对奴性,反对奴隶道德,是对奴隶制度和奴隶主义的彻底反叛,是反抗权威话语的一种表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运用比喻的论证手法,把鲁迅对政治权威的反抗比作推翻吃人的宴席、捣毁安排宴席的厨房。
B. 文章以中国历史上几千年一再出现的“道”与“势”的冲突,论证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独立性的局限性。
C. 文章以鲁迅对权威话语的反抗为前提,论证鲁迅以自己的话语实践确立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话语的独立性的观点。
D. 文章首先指出鲁迅与政治权威格格不入,接着阐述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的局限性,最后归结论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如果儒家学说是不利于团结的,科举制没有弥合“道”与“势”的裂缝,古代文人就能承担知识分子的使命,去探寻新“道”。
B. 因为所有旧秩序的破坏者都要反孔,所有新秩序的建设者都要尊孔,所以儒家学说成了一种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的学说。
C. 鲁迅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身份,但他在精神上已经不是奴隶,他的这种反抗态度和立场使他与权威形成了一种紧张的对立关系。
D. 社会统治者希望制造奴隶,而鲁迅反对奴性之举与此相矛盾,中国历代知识分子都帮忙制造听话的奴隶,而鲁迅却坚决拒绝这种合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明确了我国未来城镇化的路径和方向。
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这是“特色小镇”一词首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亮相。
从政策的指向中可以看出,作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抓手,特色小镇已经进入了中央视野。
当前,各地政府都在规划特色小镇,据统计,目前全国特色小镇总计划数量已超过1500个,加上住建部此前公布的403个特色小镇,今后全国将会出现近2000个特色小镇。
从全国来看,特色小镇作为新生事物,其原始经验来自浙江。
从特色小镇的范本“云栖小镇”可以看出,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镇”,而是一个“特而强、聚而合、小而美、活而新”的区块和平台。
作为人口及产业的核心载体,特色小城镇早已成为发达国家城乡均衡发展的重要经济活力点。
例如,美国高科技小镇集聚的硅谷,人口不到美国的1%,但GDP占比却高达4%~5%。
在经济新常态下,作为经济、产业、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特色小镇也将成为中国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应该建成一个融合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而不是一个仅仅为发展房地产而堆砌起来的“空壳子”。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1月24日) 材料二:材料三:丽晖谷小镇是意大利冬季最美、最有名的旅游胜地。
它的成功之处有三点。
一是独特的自然风光。
它位于阿尔卑斯山中段,在欧洲两个最大自然公园斯特尔维奥国家森林公园和波尼纳公园之间,是一条长而宽的峡谷。
在这里旅行,有融入大自然的感觉。
二是丽晖谷建有许多滑雪设备,能够进行各种冬季滑雪运动,受众包括初学者和高水准的滑雪爱好者。
这使得丽晖谷成为独具特色的冬季体育文化集聚地。
三是众多人文旅游景点的建设。
丽晖谷有着许多迷人的景点,如建筑风格独特的天主教堂、村庄、牧场,以及各种野生物,这些景点成为体育文化产业的衍生休闲配套项目。
总之,丽晖谷小镇的特色在于把自然、人文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选自《东方头条》2018年3月13日) 材料四:日前走访西部某县的文旅小镇,民俗文化街上灯笼高挂,清一色的仿古建筑,木雕花窗、青砖粉墙,两边的商铺生意却冷冷清清。
当地商户说,民俗街刚开业时火过一阵,可小镇位置偏远,周边又没什么大景点,聚不来人气,不少店家只好关门。
打造文旅小镇,当地政府投入不少,但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造特色”何以为继,要打个问号。
纵观成熟的特色小镇,都是有产业基础、有特色优势,在市场环境中自然成长起来的。
而不具备条件,靠行政推动,一味模仿复制,胜者寥寥。
比如同样是香菇小镇,浙江庆元有食用菌企业200多家,产业链条完备,一半农民从事这个行业;而有的地方香菇产业从零起步,也大干快上建“香菇小镇”,真为他们捏把汗。
为何一些地方创建特色小镇动力那么强?动力源自传统发展路径依赖,认为抢到特色小镇这顶“帽子”,就有项目、来钱快,不惜下指标、炒概念、造“特色”,有的把特色小镇当融资平台,打着这个旗号搞房地产。
特色小镇不是越多越好,盲目发展潜藏风险。
有关部门测算,一座面积1~3平方公里的特色小镇,投资要几十亿元。
跟风上产业,市场风险不小,一旦产业有闪失,会让地方背上沉重的包袱,加大债务风险。
前些年,一些地方发展食用菌、苗木产业,一哄而上后产能过剩,“菇变草”“苗变草”,这样的教训应该引以为戒。
另外,有的地方“假小镇真地产”,加大了房地产库存,可能重蹈“摊大饼、造新城”的覆辙,让造出的新镇变“空镇”。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6月11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经济新常态下,已经进入中央视野的特色小镇是经济、产业、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也将成为中国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B.从首批国家级特色小镇的主要产业类型分析,产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工农业、旅游产业两大发展架构上,而其他产业所占比重不高。
C.独特的自然风光、独具特色的冬季体育文化和众多的人文旅游景点三者完美结合,使得丽晖谷小镇成为意大利冬季最美、最有名的旅游胜地。
D.特色小镇发展潜藏风险,必然会使地方背上沉重的包袱,加大债务风险,还很可能造成其他问题,所以应该慎重发展特色小镇。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亮相的“特色小镇”一词,使得十九大报告中明确的我国未来城镇化的路径和方向更加明晰。
B.在经济新常态下,特色小镇是一个“特而强、聚而合、小而美、活而新”的区块和平台,是经济、产业、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
C.把自然、人文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的丽晖谷小镇使得人们一到这里,就有融入大自然的感觉。
D.有产业基础、有特色优势的成熟的特色小镇发展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在市场环境中将远胜那些不具备条件,一哄而上,“照搬跟风”的小镇。
6.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请对“特色小镇”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一片槐树叶纪弦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多年来,竟没有些微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哪。
故国哟,呵呵,要到何年何月何日才能让我再回到你的怀抱里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7.对第三节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再次点明“槐树叶”,它“蝉翼般轻轻滑落”,既表现槐树叶轻而且薄,也抒写了主人公小心翼翼、倍加爱护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