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温带针叶林
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

精品课件
634
三、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
(一)地理位置 (二)气候特征 (三)森林特点
(一)地理位置
本区域位于北纬32°30’~42°30’之间, 北与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为界,南以秦岭分 水岭、伏牛山南麓、淮河一线为界,东至渤 海和黄海之滨,西自天水向西南经礼县到武 都与青藏高原相分。
所包括的地域东为辽东和胶东半岛,中为华 北平原和淮北平原,西为黄土高原南部和渭 河平原,以及甘肃成徽盆地,大致成一个三 角形。
精品课件
652
(1)北亚热带
灌木层主要由柃木属、山矾属、杜鹃属 等组成。常绿、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 海拔400~500m以下的丘陵,而在西部 秦岭可上升到1800m的中山地带,在海 拔700m以下马尾松林普遍分布。
精品课件
653
(2)中亚热带
中亚热带的典型植被是常绿阔叶林。
组成林木层的优势种主要是壳斗科的青冈属、 栲属、石栎属;山茶科的木荷属;樟科的润 楠属、楠木属、樟属的种类。此外,乔木层 中还经常混生有杜英科的杜英属、猴欢喜属; 木兰科的含笑属与木莲属;山矾科的山矾属; 交让木科的交让木属;槭树科的槭属常绿树 种及蔷薇科樱属的常绿稠李类。
精品课件
644
(-)地理位置
北部和中部可区分为秦岭、淮阳山地、四 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等单 元;南部可分为云贵高原、南岭山地和台 湾山地等三部分。全区地势西高东低,西 部包括横断山脉南部,以及云贵高原大部 分地区,海拔多在1000~2000m;东部包括 华中、华南大部分地区,多为海拔200~ 500m的丘陵山地。
精品课件
622
(三)森林
特点
典型的植被类型是以耐寒的兴安落叶
松为主组成的明亮针叶林。群落结构简单,林
初一地理寒带针叶林地貌解析

初一地理寒带针叶林地貌解析地球上的各种地貌景观形成于不同的气候和地质条件下,针叶林地貌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地貌类型。
针叶林地貌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地球的寒带地区。
本文将对初一地理课程中涉及的寒带针叶林地貌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地貌景观。
一、地理背景寒带针叶林大致分布在北半球的大陆性寒带地区,例如:我国的东北地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以及北美洲的加拿大北部。
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非常严寒,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凉爽,平均气温低,降水量较少。
这样的气候条件对于植被生长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只有一些适应寒冷气候的植物能够在这里存活和繁衍。
二、植被特点1. 植被类型寒带针叶林的主要植被为针叶树,例如:松树、杉树和云杉等。
这些植物具有深绿色的针状叶片,不易脱落,在寒冷的冬季也能保持植株的绿色。
这些植物具有耐寒性强、适应力强的特点。
2. 植被分布寒带针叶林的植被分布呈现带状分布。
由于气温逐渐降低,植被在纬度上逐渐向北移动,形成了一片片针叶林的带状分布,这也是为什么称之为寒带针叶林的原因。
3. 植被结构寒带针叶林的植被结构相对简单,由于气候条件限制,植物的生长空间有限。
通常,大部分的寒带针叶林是由高大的针叶树构成的,它们的主干高而笔直,分枝较少。
这样的结构有助于树木抵御严寒和大风,使其能够在寒带地区生存。
三、地貌特征1. 地貌类型寒带针叶林地貌主要由冰川地貌、河流地貌和地形地貌构成。
其中,冰川地貌是寒带针叶林地貌中最为显著的特征。
冰川地貌包括冰碛地貌和冰川剥蚀地貌等。
冰川的运动对地表产生了独特的形态,例如山谷、洼地和冰碛丘等。
2. 冰川地貌特点冰川地貌的主要特点是地表上的冰雪形态,这些地貌景观是冰川的形成、运动和融化过程所形成的。
由于冰川运动的作用,地表的形态会发生长期的变化和重塑。
冰川地貌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例如冰碛丘、冰碛洼地、冰碛岭和冰碛沟等。
四、环境意义寒带针叶林地貌对于维护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植被类型

I. 寒温带针叶林
兴安落叶松林,杜鹃-兴安落叶松林,局部有樟子松林,藓类-兴安落叶松林,偃松矮曲林。
(以松林为代表)
II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包括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和穆棱-三江平原长白山地
红松为优势
III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以栎林为代表的落叶阔叶林,山地还分布有油松、赤松、侧柏温性针叶林。
IV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壳斗科中的常绿种类、樟科、山茶科和竹亚科的植物,是其植被的重要组成成分。
本地区的自然植被目前仅存于交通不便的山区或寺庙旁,而在平原、低丘和盆地都已被农业植被、灌丛和草丛,以及杉木、马尾松、油茶和竹林等用材林、经济林和茶园所代替。
V 热带季雨林
地带性植被以龙脑香科、楝科、梧桐科、无患子科、漆树科、豆科、大戟科、桑科的植物组成的半常绿季雨林或季节雨林。
海边有红树林分布。
在南海中的珊瑚岛上,分布着以热带珊瑚岛常绿阔叶林及滨海植被
VI 温带草原区
连续分布在松辽平原、内蒙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一部分,一小部分在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区。
植被主要为禾草草原,以耐旱的多年生根茎禾本科草类为主。
VII 温带荒漠区
包括新疆的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青海的准格尔盆地、甘肃和宁夏北部的阿拉善高原,以及内蒙古鄂尔多斯台地的西段。
主要的建群种是藜科、菊科、禾本科、蝶形花科、蔷薇科和毛茛科植物。
VIII 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
高寒灌丛和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植被在海拔较低的藏南谷地,分布着温性草原和温性干旱落叶灌丛植被;。
五大林种分类

五大林种分类介绍林木种类的分类方式有很多,根据不同的特征和用途可以进行不同的划分。
在中国,通常将林木分为五大林种,即主要根据树种特点和用途进行分类。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五大林种的分类,并对每一类林木进行详细描述。
一级标题二级标题1:针叶林针叶林是一种以具有针状叶片的树种为主的林木群落。
由于其特有的树种,针叶林具有一些特殊的特点。
以下是针叶林的一些特点:•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寒带和温带地区,通常在高山地区和北方地区较为常见。
•针叶林树种生长速度较慢,但木质坚硬,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针叶林树种一般具有较深的根系和较长的寿命,适应能力强。
•针叶林具有较好的防风固沙能力,对水土保持起到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针叶林树种有松、柏、云杉等。
二级标题2:阔叶林阔叶林是以具有阔叶叶片的树种为主的林木群落。
相较于针叶林,阔叶林的树种更加丰富多样。
以下是阔叶林的一些特点:•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通常在南方地区较为常见。
•阔叶林树种生长速度较快,木材质地较软,但也有一些阔叶树种的木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阔叶林树种一般具有延展性根系和相对较短的寿命。
•阔叶林对水土保持作用较差,但能够提供较好的休闲和生态功能。
常见的阔叶林树种有橡树、黄杨、桂花等。
二级标题3:竹林竹林主要由竹类植物组成的林木群落,竹类植物有着特殊的生长习性和形态特点。
以下是竹林的一些特点:•竹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通常在南方地区较为常见。
•竹类植物生长速度非常快,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竹类植物茎秆中富含纤维素,可用于制作纸张、建筑材料等。
•竹林能够固态水源,改善水土保持,对防治滑坡、洪涝有一定作用。
常见的竹林树种有毛竹、巴山竹等。
二级标题4:水生林水生林是生长在水中、水边的树木群落。
水生林树种有着特殊的适应水生环境的能力。
以下是水生林的一些特点:•水生林主要分布在湖泊、江河、湿地等水域环境中,通常在南方地区较为常见。
•水生林树种生长速度较快,喜欢湿润和潮湿的环境。
寒温带针叶林动物群特征

寒温带针叶林动物群特征寒温带针叶林是位于地球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一种生态系统,其特征是植被以针叶树为主导。
这种生态系统中的动物群也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和适应性。
寒温带针叶林动物群的种类相对较少,但数量较大。
由于寒温带气候条件的限制,这里的动物种类相对较少,但是数量却相当丰富。
主要的动物类群包括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等。
它们通过适应寒冷的气候和特殊的生态环境,形成了独特的生存方式。
寒温带针叶林动物群具有对寒冷气候的适应性。
这些动物通常具有较厚的皮毛或羽毛,以保护自己免受严寒的侵害。
例如,北极熊和北美棕熊等大型哺乳动物具有厚厚的脂肪层和密集的毛发,能够在极寒的环境中保持体温稳定。
而鸟类则会迁徙到更温暖的地区过冬,以避免寒冷的冬季。
寒温带针叶林动物群中的许多物种具有潜伏和冬眠的特点。
由于冬季气温极低,食物的稀缺性,许多动物会选择进入潜伏或冬眠状态来节省能量并保护自己。
例如,松鼠会在夏季储存食物,在冬季进入休眠状态,依靠储存的食物度过严寒的冬季。
而猫头鹰等鸟类则会减缓新陈代谢,适应寒冷的环境。
寒温带针叶林动物群中的许多物种具有良好的伪装能力。
由于这种生态系统中植被以针叶树为主,形成了茂密的针叶林地,动物们通过拥有与环境相似的颜色和纹理,能够很好地隐藏自己。
例如,白色的麋鹿能够很好地融入雪地,从而保护自己免受天敌的侵袭。
寒温带针叶林动物群中的许多物种具有迁徙的习性。
由于气候条件的极端变化,食物的季节性供应不稳定,许多动物会选择迁徙到更适宜的地区寻找食物和栖息地。
例如,鹿类和鸟类等许多动物会在季节更替时进行长途迁徙,以适应不同季节的气候和资源变化。
寒温带针叶林动物群具有对寒冷气候的适应性、潜伏和冬眠的特点、良好的伪装能力以及迁徙的习性。
它们通过这些独特的特征和适应性,能够在寒冷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这些动物与寒温带针叶林的植被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这一特殊生态系统。
针叶林植物的生长条件

针叶林植物的生长条件针叶林植物是一类生长在寒带和温带的植物,它们通常具有针状的叶片和延长的茎干。
这些植物适应了严寒和干旱的环境,因此它们有一些特殊的生长条件。
首先,针叶林植物对阳光的需求相对较低。
由于它们生长在寒带和温带,这些地区的日照时间相对较短,所以它们的光合作用效率相对较低。
此外,针叶林植物的叶片形态和结构也适应了相对较弱的光照条件。
它们的叶片通常较小并且具有薄膜状的表皮,这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和光照的损失。
其次,针叶林植物对土壤的适应能力较强。
它们通常生长在土层较薄且排水较好的土壤中。
这些植物的根系发达且纤细,能够深入土壤中获取水分和营养物质。
此外,针叶林植物对土壤的养分要求相对较低,它们能够通过与菌根共生来获取一些必需的养分,比如磷和氮。
再次,针叶林植物对气候条件的适应能力很强。
它们生长在寒冷和多风的气候中,这些气候条件对它们的生长和繁殖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寒冷的气候使得这些植物的新生组织能够抵抗低温的侵害,并且有助于它们的休眠和冬季生存。
多风的气候则有助于它们传播花粉和种子,促进种群的更新和扩散。
此外,针叶林植物对水分的需求相对较低。
它们的叶片形态和结构有助于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损失。
针叶林植物的叶片通常较小且覆盖着防护层,这减少了蒸腾作用的发生。
另外,它们的茎干通常薄且多为直立,能够减少表面积暴露在空气中,避免水分的蒸发。
此外,这些植物中的一些物种还对水分胁迫具有较强的耐受力,能够在干旱季节存活下来。
综上所述,针叶林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寒带和温带的严寒和干旱环境中生长和繁殖。
它们对阳光、土壤、气候和水分的特殊需求使得它们具有独特的生长条件。
这些特征使得针叶林植物成为了寒带和温带地区重要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针叶林植物是一类生长在寒带和温带的植物群落,它们以独特的叶片和生长习性而闻名。
这些植物适应了极端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具有一些特殊的生长要求和适应性。
首先,针叶林植物对阳光的需求较低。
寒温带针叶林

土壤生物:真菌
寒温带针叶林
3 生态特征
动物生态(略) 植物生态 植被生态
植物生态
寒温带针叶林
区系:泛北极植物区域(Holarctis)-北方亚域(Boreal subrealm) -环北方区(Holboreal region)
组成:松(Pinus)、云杉(Picea)、冷杉(Abies)、落叶松(Larix)、 铁杉(Tsuga)、崖柏(Thuja)等属。
优势种:在欧亚:欧洲云杉(Picea abies)、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vata)、西伯利亚冷杉(Abies sibirica)、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等。在北美:丰富多样。
东西伯利亚:亮针叶林(兴安落叶松)
中国东北:127°21′E黑河以西,42°20′N牙克石以 北,大兴安岭及其支脉伊勒呼里山地;兴安落叶松、 樟子松。
新疆阿尔泰山(西伯利亚云杉、西伯利亚冷杉)
寒温带针叶林
欧洲寒温带针叶林
北欧:暗针叶林(欧洲云杉、欧洲赤松) 北欧-东亚:欧洲云杉之外,过渡种芬兰云 杉、中央冷杉、乌拉尔云杉, 生产力:南→北↓
树 种 : 加 拿 大 东 部 圣 劳 伦 斯 河 谷 (St. Lawrence River Valley)发育最好,白云杉(Picea glauce)、脂 冷 杉 (Abies balsamea) ; → 南 , 红 云 杉 (Picea Rubens), →北极树线,黑云杉(Picea mariana), 内陆贫瘠地,美洲落叶松(Larix laricina)。
针叶林的生长条件

针叶林的生长条件
针叶林又称泰加林、北方针叶林。
它分布于北纬45°一70°的寒温带地区,这些地区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温凉而短促。
最冷时,月平均温度为一10至一20℃;最暖时,月平均温度在10-20℃。
月平均温度高于10℃的一般只有3-4个月。
1
针叶林是以针叶树为建群种所组成的各类森林的总称。
包括常绿和落叶,耐寒、耐旱和喜温、喜湿等类型的针叶纯林和混交林。
主要由云杉、冷杉、落叶松和松树等属一些耐寒树种组成。
通常称为北方针叶林,也称泰加林。
其中由落叶松组成的称为明亮针叶林,而以云杉、冷杉为建群树种的称为暗针叶林。
针叶树尤其善于抵御干旱、大风和寒冷气候的威胁。
在其他树种需要挣扎着方能生存的地区,它们却长势旺盛。
针叶树是应付极端恶劣天气的专家。
正是因为它们针形的叶子,使得它们可以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山上以及干旱、贫瘠的山坡上。
一些针叶树也生长在热带丛林和沼泽地里,但是,它们最为重要的据点还是在极北地区。
在那里,它们形成了北方针叶林——一片广阔而偏远的栖息地,几乎环绕了整个地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东北:127°21′E黑河以西,42°20′N牙克石以 北,大兴安岭及其支脉伊勒呼里山地;兴安落叶松、 樟子松。
新疆阿尔泰山(西伯利亚云杉、西伯利亚冷杉)
寒温带针叶林
欧洲寒温带针叶林
北欧:暗针叶林(欧洲云杉、欧洲赤松) 北欧-东亚:欧洲云杉之外,过渡种芬兰云 杉、中央冷杉、乌拉尔云杉, 生产力:南→北↓
寒温带针叶林
垂直分布特征
垂直带系列少,很快就到树木线,在高山为高 山冻原接续,植物以北极-高山成分和北温带 成分为中心。
海拔
<1100m 1100~1700m 1700~2000m 2000~2400m >2400m
表4 中国长白山山地植被类型及其生产力
类型
优势种
生物量 t/hm2
针阔混交林 亚高山针叶林 高山矮曲林 高山冻原
寒温带针叶林
寒温带针阔混交林
东亚:中国为中心;小兴安岭-长白山、俄罗斯 远东阿穆尔和沿海地区、朝鲜半岛北部、和日本 北部;季风气候;红松(Pinus koraiensis);长白 山植物区系。南部红松、沙冷杉、千金榆,北部 红松、鱼鳞云杉、红皮云杉、冷杉。
欧洲:北欧60°N,斯堪的纳维亚南部德国云杉、 欧洲赤松,东欧欧洲赤松、栎类。
树龄 93 78
覆盖度 72% 40%
叶面积指数 林内光强
14.5
20%
6.9
10~12%
枯落物 8.7t/hm2 4.2t/hm2
寒温带针叶林
灌木层:欧洲越桔、越桔、帚石楠 草本层:白花醡桨草、而二年石松、舞鹤草、北方林奈 草等
苔藓层:发达,5~10cm,光强9~10%,棉藓、 灰藓;光强7~8.5%,屈尾藓、指叶苔 土壤层:冻结层 LAI:大,一般10~11,高达18 生 物 量 : 净 生 产 力 8t/(hm2·y) , 生 物 量 100 ~ 300t/hm2,南→北,生物量↓
红松 云杉、冷杉 桦 小灌木、藓类
328.75 285.24 130.62 15.35
高山寒漠
-
2.20
净生产力 t/(hm2·y)
20.19 13.45 5.15 2.38 0.30
寒温带针叶林
5 功能利用
木材生产:芬兰、瑞典、俄罗斯、中国等。 林产品 栖息地保护 水文功能 碳库:26% 土壤保护 净化作用 环境指示作用 休闲、打猎、驯鹿、植物产品等
树 种 : 加 拿 大 东 部 圣 劳 伦 斯 河 谷 (St. Lawrence River Valley)发育最好,白云杉(Picea glauce)、脂 冷 杉 (Abies balsamea) ; → 南 , 红 云 杉 (Picea Rubens), →北极树线,黑云杉(Picea mariana), 内陆贫瘠地,美洲落叶松(Larix laricina)。
北美:广泛分布,深入阔叶林带,东南部坚松、 弗吉尼亚松等,西北部球果松、树脂松、加拿大 铁杉等,阔叶树栎属。土壤贫瘠、干旱环境,火 后的不同演替阶(Betula) (海洋性气候)、落叶松(Larix)(大陆性气候)、 云杉(Picea)(其他地区),生物量低,生长极 为缓慢。
4 分布特征
寒温带针叶林
50°~70°N,东亚、欧洲、北美。
色标 ■■ ■■ ■■ ■■ ■■
■■ ■■ ■■ ■■ ■■
气候带名称 海洋 苔原地区 极地气候 北方针叶林 温带气候 温带草原 地中海气候 热带雨林 热带亚热带大草 原 沙漠地区 高原地区
寒温带针叶林
东亚寒温带针叶林
西西伯利亚:暗针叶林(西伯利亚云杉、西伯利亚冷 杉、西伯利亚松、西伯利亚落叶松、垂枝桦、欧桦、 欧白杨)
组成:松(Pinus)、云杉(Picea)、冷杉(Abies)、落叶松(Larix)、 铁杉(Tsuga)、崖柏(Thuja)等属。
优势种:在欧亚:欧洲云杉(Picea abies)、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vata)、西伯利亚冷杉(Abies sibirica)、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等。在北美:丰富多样。
颜色 暗绿 灰绿 深绿 鲜绿
表1 主要针叶树种及其林分的特征
树冠形状 圆锥形、尖塔形 圆锥形、尖塔形 球形 塔形
疏密度 郁闭 郁闭 稀疏 稀疏
林内光强 10% 10% 20% 20%
林分类型 阴暗针叶林 阴暗针叶林 明亮针叶林 明亮针叶林
表2 阴暗针叶林与明亮针叶林的比较
林种
树种
阴暗针叶林 云杉
明亮针叶林 松
寒温带针叶林
6 保护问题
全球变化:气温升高、降水减少。 人类活动:采伐、放牧、采矿、修路等。 自然灾害:虫灾、火灾。 保护措施:立法、分类经营、保护区、灾害 预警等。
Summary (Cont.)
谢谢大家!
18
《植物地理学》试讲材料
“寒温带针叶林”
吕瑜良
ylhyd@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6年12月 西南大学)
寒温带针叶林
1 基本概况 2 环境特征 3 生态特征 4 分布特征 5 功能利用 6 保护问题
寒温带针叶林
1 基本概况
名称:寒温带针叶林、北方针叶林、北方林 (boreal forest)、泰加林(taiga) 分布:北半球寒温带、欧亚大陆和北美洲。 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邻接→针阔混交林,北 与寒带冻原镶嵌分布→森林冻原。 面积:1200×104km2,6~13% 生物量:5~22%
北部 中部 南部
表3 欧洲寒温带针叶林的生产力
生物量 t/hm2 100 260 330
净生产力 t/(hm2·y) 4.5 7.0 8.5
寒温带针叶林
北美寒温带针叶林
分布:50°~170°W,大西洋沿岸北部加拿大的纽 芬 兰 省 (Newfoundland) 到 南 部 美 国 的 新 英 格 兰 (Newzealand),向西北延伸,南临五大湖区,穿过 加拿大的萨斯喀彻温省(Saskatchewan),沿落基山 脉(Rocky Mts.),直达太平洋沿岸而至阿拉斯加 (Alaska)的库克湾(Cook Inlet)。WE 3680km,NS 中部2400km,两端320km。
生活型:无一年生植物,以地面芽为主,高位芽占一定比。
叶型:小叶型为主,中叶型次之,大叶型少见。
生态适应:针叶、皮厚、树脂、多年生叶、LAI大、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浅根性、外生菌根。
寒温带针叶林
植被生态
外貌:色彩单调、结构简单
乔木层:松柏属(云杉、冷杉、铁杉、松、落叶松)
树种 云杉 冷杉 松 落叶松
寒温带针叶林
2 环境特征
气候:夏短冬长, T>10℃ 少于120天,寒冷6个月, 北 界 T>10℃ 仅 30 天 , 寒 冷 8 个 月 。 降 水 量 300 ~ 600mm,降雨截留30%,降雪截留50~60%。 寒冷大陆性气候:为主,Tmax=30 ℃ ,Tmin=-70 ℃ 寒冷海洋性气候:仅太平洋沿岸,7月Tmax=13℃ , 1月Tmin=-30℃。 林内小气候:光照、气温低、稳定。
土壤:灰化土(或灰壤);粗腐殖质层、漂白淋溶层、 紧密淀积层;有机质20%、富里酸、pH3.9~5.0、养 分贫瘠;泥炭、沼泽
土壤生物:真菌
寒温带针叶林
3 生态特征
动物生态(略) 植物生态 植被生态
植物生态
寒温带针叶林
区系:泛北极植物区域(Holarctis)-北方亚域(Boreal subrealm) -环北方区(Holboreal re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