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自然带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自然带1、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就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吗?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就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有三个孩子: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沙漠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较为特殊,如分布广、纬度高等,所以在气候图中常常只见到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而见不到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沙漠气候。
希望对你有帮助2、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自然带除了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也是吗???温带大陆性气候(含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有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3、温带大陆性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温带大陆性气候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
温带大陆性气候可分为广义气候和狭义气候。
广义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狭义概念不包括湿的后者。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年温差大,日温差大。
冬季受高压控制,最低气温-73度;夏季南部7月平均气温26-27度,最高气温33度,北部接近20度,最大年较差62.3度,受大陆气团控制。
年降水量由南向北增加。
年降水量在200~400毫米之间,北部达300~600毫米。
自然植被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
所以温带荒漠带和亚寒带针叶林都对。
(3)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自然带扩展资料: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南部。
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
温带沙漠带主要分布在中欧亚大陆和北美洲西部的一些山间高原,以及南美洲南部的东部。
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类型。
这里的植被很差,只有非常稀疏的草本植物和灌木;土壤主要是沙漠土壤。
4、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怎样区分,各自的气候特征是什么?前者气候特征是: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四季分明,年降雨量较少,主要区别是后者温度较低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别在于冬季5、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的气候特征是?成因?分布?自然带?典型地区?也叫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特征: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凉爽短促,年降水量少且集中在夏季。
4月莫斯科天气怎么样

4月莫斯科天气怎么样4月莫斯科天气怎么样 1莫斯科天气莫斯科气候类型属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或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4.9度,最冷月1月平均-9.3度,最热月7月平均18.2度(相当于我国华中春秋天的气温),年均降水量690毫米。
莫斯科冬季寒冷,最低气温曾达零下43℃。
夏季高温。
五月和九月是最好的旅游季节。
每年从9月底开始进入寒冷时期直到第二年的5月中旬。
从11月底到4月中旬为降雪时间,冬季结束时降雪深达35cm。
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气候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但北极圈以北属于寒带气候。
温差普遍较大,1月平均温度为-18℃~-10℃,7月平均温度为11-27℃。
西伯利亚地区纬度较高,冬季严寒而漫长,但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和湿度适宜,利于针叶林生长。
位于俄东北部的奥伊米亚康村,是世界上最冷的定居点之一,1月平均温度-50℃,历史最低值-71。
2℃。
大陆性气候自西向东逐渐加强;北冰洋属于苔原气候(寒带气候),而太平洋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从北到南依次为极地荒漠、苔原、森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带、半荒漠带。
俄罗斯莫斯科交通概况莫斯科交通发达,是俄罗斯全国铁路、公路、河运和航空的枢纽,电气化铁路和公路通向四面八方。
作为俄罗斯铁路系统的中心,莫斯科营运货物量约占全国总量的1/10。
铁路莫斯科有9个客运火车站,大约50公里外的城市外围还修建了一条550公里长的环形铁路。
铁路通往圣彼得堡、基洛夫、基辅、符拉迪沃斯托克、哈尔科夫、顿巴斯、明斯克、华沙、柏林等国内外城市,以及乌拉尔、伏尔加河下游、高加索、中亚、克里米亚、西伯利亚、波罗的海等地区。
莫斯科-喀山高速铁路已经开始新建,远期将延伸至北京,形成亚欧高速铁路通道。
地铁莫斯科地铁是莫斯科最大的客运工具。
莫斯科地铁历史悠久,主体结构由中心向四周辐射。
全长277.9公里,12条线路,171座车站。
俄罗斯图片乌克兰一年四季温度(乌克兰一年四季气温)乌克兰冬季最冷月份(1月)的平均气温,北部和东部地区为零下7度,而克里米亚南岸为零下2至4度。
白桦树温带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赤道热带雨林气候赤道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
热带雨林带
地中海 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北回归线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
热带雨林带
地中海 气候
亚热带常 绿硬叶林带
热带沙漠气候 北回归线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
热带雨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 带 温带 温带季 海洋性 大陆 风气候 气 候 性气 亚热带
地中海 候 季 风
气候
气候
温带落 叶阔叶
温带
温
温带落叶
带 阔叶林带
林带
荒 漠
亚热带
亚热带常 带 常 绿
绿硬叶林带 草原带 阔叶林带
热带沙漠气候 北回归线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
热带雨林带
温带 海洋性 气候
地中海 气候
亚热带常 绿硬叶林带
热带沙漠气候 北回归线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
热带雨林带
温带 海洋性 气候
地中海 气候
温带落 叶阔叶 林带
亚热带常 绿硬叶林带
热带沙漠气候 北回归线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温带
温
温带落叶
带 阔叶林带
林带
荒 漠
亚热带
亚热带常 带 常 绿
绿硬叶林带 草原带 阔叶林带
冰原气候苔原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8 草 温 带
9 原 荒 漠
自 然 带
6 9 亚热带常 带 带
绿硬叶林
5亚热带季
风气候
带
4 23°26N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
5绿阔叶林
带
2 3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 气候
1
热带雨林气候
2 3 低纬度地区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1 0°热带雨林带
自然带与气候、植被的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900 冰原气候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沙漠中的绿洲
概念 非 成因
地 带 性
由非地带性因素引起的无规律性分布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引起
缺失
分布规律的表现 改变
斑状分布
安脉 第
斯 山 森林 荒漠
3)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自然因素的分 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称非地带性因素。
案例: ① 南美南纬40以南,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东岸
图中山地在__北_半球;南__坡为迎风坡
A
天山南北坡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北坡 4000 3500
观察两坡雪线的高低
积雪冰川
积雪冰川
高山垫状植物 高山草甸
高山草甸
南坡
3000 2500 2000 Nhomakorabea针叶林 山地草甸草原
山地草原
干旱山地草原 荒漠草原
1500 山地规草原律6:山地迎风坡雪线较低 荒漠
荒漠草原
④图中有2个自然带在南半球是缺失的,字母是_A__B__,缺
失的原因_南__半__球__相__应__纬__度__绝__大__部__分__是__海__洋___。
分异规 律
规律表现
成因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一般分布于50º~70ºN之间,大陆西岸则在60º~70ºN 之间,包括北亚大部,欧洲北部,北美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中北部。
气候特点:主要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产生的源地。
气候特征是大陆性强烈,冬季漫长严寒,暖季短促,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量少,集中在暖季,蒸发弱,属于冷湿环境。
西伯利亚东北部的维尔霍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绝对最低气温-73 ℃,成为北半球的寒极;维尔霍扬斯克的绝对年较差曾达101.8 ℃,成为全球气温年较差最大之地。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在北纬50°-65°的地区,在北美洲自阿拉斯加到纽芬兰,在亚欧大陆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到前苏联远东地区的北部,都属于此类气候。
冬季漫长而严寒,暖季短促,气温年较差特别亚寒带针叶林景观亚寒带针叶林景观大。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月份长达6-7个月,月平均气温10℃以上月份只有1-3个月。
气温年较差多在40℃以上。
号称北半球寒极的奥伊米亚康,1月平均气温为-50℃,7月平均气温为15℃,绝对最低气温达到-71℃。
年较差为65℃,是世界上最大的气温年较差。
年降水量250~500mm,集中于暖季。
冬季降雪量虽然不大,但因气温低,蒸发融化慢,积雪厚度可达600~700mm。
年降水量虽然不多,但因低温,蒸发微弱,加上有永冻层,不少地面处于过湿状态,沼泽广布。
由于有短暂的暖季,日照时间长,适宜于针叶树生长,所以针叶林分布广泛,又称副极地大陆性气候或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因积雪期很长,积雪厚度大,故称雪林气候。
理想大陆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理想大陆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以北半球为例):
注释:实际上北半球拥有以上各种类型的气候分布,而南半球受海陆分布范围及海陆位置的影响并没有图中以下四种气候的分布: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及苔原气候.
- 返回 —
1024*768 IE Copyright©2005 WWW 。
☆
二、世界(12种)气候类型(依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亚马孙平原
刚果盆地
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有明显湿季 东非高原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印度半岛 中南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干燥 亚洲西部
非洲北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上海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罗马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北京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多雨 伦敦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降水较少 乌鲁木齐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冬季严寒,夏季温和 西伯利亚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苔原气候长冬无夏亚欧大陆北寒带
部
冰原气候终年严寒南极洲
格陵兰岛
1.看气温曲线判断属于热带、温带和寒带中的哪一种。
亚寒带针叶林垂直结构简单的原因

亚寒带针叶林垂直结构简单的原因亚寒带针叶林是一种生长在极寒地区的森林类型,它具有独特的垂直结构。
这种垂直结构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气候条件是亚寒带针叶林垂直结构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在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夏季短暂而凉爽,冬季漫长且严寒。
这样的气候条件导致了植物的生长受到限制,树木很难在地面上形成繁茂的林层。
因此,亚寒带针叶林的垂直结构主要是由针叶树种组成的。
土壤条件也是亚寒带针叶林垂直结构的原因之一。
亚寒带地区的土壤贫瘠,营养物质含量低,排水性差。
这种土壤条件不利于大型植物的生长,因此亚寒带针叶林主要由矮小的针叶树种组成,它们可以适应这样的土壤环境。
植物的适应性也是亚寒带针叶林垂直结构形成的原因之一。
针叶树种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它们能够在寒冷的冬季中存活,并且能够抵御低温、干燥和风蚀等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
针叶树种的叶片通常比较小而尖锐,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同时还能够在积雪覆盖的冬季进行光合作用。
亚寒带针叶林垂直结构还与植物的生长速度有关。
在亚寒带地区,生长季节短暂,植物的生长速度很慢。
因此,亚寒带针叶林的树木通常比较矮小,没有形成明显的林冠。
这种垂直结构使得阳光可以透过树冠层,照射到地表,为地下植被提供充足的光线。
亚寒带针叶林垂直结构的形成还与自然干扰有关。
在这个地区,自然干扰如火灾和风灾非常常见。
火灾可以清除地面上的植被,为新的植物生长提供条件。
而风灾则可以破坏较高的树木,使得树冠层较低,从而形成垂直结构。
亚寒带针叶林垂直结构的形成主要是由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植物的适应性、生长速度和自然干扰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种垂直结构使得亚寒带针叶林在极寒地区能够生存并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氣候特徵
• 冬冷夏熱 (寒暑變化劇烈) • 年、日溫差大 • 降水集中在夏季 (對流雨), 四季分明, 年雨量較少
氣候特徵
•降水從南向北(北美從西向東)增加, 年降水量從200mm以下到400mm左右,北部 達300~600mm。年降水量少,集中在夏季, 其他三季基本無降雨,冬季偶有降雪 • 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乾旱少雨
溫帶大陸性氣候
成因
•1.距海較遠或因山脈阻擋,受西風影響 小 •2.大範圍陸地冬夏增溫散熱快 • 3.西風被地形阻隔是所有溫帶大陸性氣 候的形成條件之一
分布
北 美 大 平 原 東歐、歐俄
分布
•北緯30~60度大陸中部至東岸 •大面積分布於亞、歐內陸和北美大陸中心 •南半球因溫帶地區陸地面積小,故無大陸性 氣候 •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亞高原也有該種氣候,是 因為西風越過安第斯山,過山後下沉形成焚 風,又鮮有鋒面氣旋活動,加上東岸福克蘭 寒流流經
•動物:耐寒動物(狼、熊…)、候鳥 •土壤:灰化土(黑土)有腐植質,肥沃度高
自然景觀
代表地區
• 俄羅斯的中西伯利亞 •大部分地域位於亞洲大陸的東北方,緯度偏北, 地勢較高,西距大西洋遙遠,東離太平洋雖然較 近,但東、南側都有高山屏障,受海洋影響不大; 唯北向北極海暢開。所以本區氣候特點是大陸度 特別強,降水量少,比西西伯利亞氣候條件更為 惡劣,是極端嚴酷的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工作分配表
號碼 工作內容
14 41 21 15 25 10 40 彙整資料 製作ppt
蒐集溫帶大陸性相關資料
口頭報告 蒐集副極地氣候帶相關資料 溫帶大陸性&副極地氣候帶景觀圖片
THE END
氣候特徵
• 冬季嚴寒,受高壓控制 • 越趨向大陸中心,就越乾旱,氣溫的 年、日溫差也越大 •歐洲中東部,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 深居內陸,降水較少
自然景觀
•草原植物 •越趨向大陸中心,由森林過渡到草原、荒漠 •無喬木分布,群落結構單純
•動物:草食性哺乳動物(野牛、鹿…)、穴居 動物(兔、地鼠…)、肉食性動物(狼、狐…)
地理報告
副極地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副極地氣候
又名副極地大陸性氣候、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雪林氣候
*屬於寒帶氣候
成因 成因
•1.緯度高、缺日照 •2.大範圍陸地增溫散熱快
寒帶氣候分布圖 寒帶氣候分布圖
分布 分布
• 北緯50~66.5度 •南半球陸地面積小,無此氣候 •大陸西岸分佈區的緯度較高,在大陸 東岸分佈區的緯度較低,因為中高緯 地區大陸的西岸受暖流影響,大陸的 東岸受寒流影響 • 處於副極地低壓帶和極地高壓帶
氣候特徵 氣候特徵
•因緯度高,年溫差極大(最暖月均溫>10度) •降水量雖少,但氣溫低,所以蒸發量亦少 →相對溼度高 •年溫差最大為各氣候類型之冠 •夏季降水集中(∵溫度較高,空氣中水氣含 量較多) 主要類型有氣旋雨和對流雨;冬 季溫度低,水氣含量小,又受下沉的大陸 反氣旋控制,所以降水稀少。
氣候特徵
自然景觀 自然景觀
自然景觀
•土壤:降水多處→黑土(開發為農業區) 降水少處→黑鈣土 (∵鈣化作用明顯) 降水更少處→栗鈣性氣候特徵最為典型
•亞洲的廣大內陸地區和高緯地區與其它 大陸同緯地區相比,具有冬寒夏熱、春 秋短促、年溫差極大、降水季節集中等 氣候特點
•維科揚斯克是世界上 年溫差最大的地方 •(俄羅斯人口第三少 的城鎮)
自然景觀
• 寒帶針葉林(泰加林、北方針葉林) • 針狀葉片、厚角質層→避免過度蒸散、減緩強 風撞擊 •落葉松、雲杉等 •樹幹筆直,易伐成材,為世界重要用材樹種
自然景觀 自然景觀
自然景觀
•樹種單一、林相單純 •呈連續分布(世界最長連續森林帶) •和北方苔原的分界 •地面覆蓋很厚的苔蘚、地衣,灌木 •草本植物稀少,冬季積雪很深
代表地區
•亞洲內陸氣候要素變化極端,這也是大陸 性氣候的一個突出特點 •亞洲陸地面積廣大,內地距海遙遠,大陸 輪廓完整,又缺乏伸入內地的海灣;同時 本洲又是位於亞歐大陸的東部,削弱了西 風環流和大西洋暖濕氣流對亞洲氣候的影 響
資料來源
• /wiki/%E5%89%AF %E6%A5%B5%E5%9C%B0%E5%A4%A 7%E9%99%B8%E6%80%A7%E6%B0%A 3%E5%80%99 • .tw/senior/geo/ks_ks/boo k1/climate/win/1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