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不孕症180例病因分析
女性不孕症相关因素分析

康 相 关 知 识 的 宣 教 , 低 由 于 意外 妊 娠 行 终 止 妊 娠 术 所 引起 的 不 孕 症 发 生 率 。 降
【 键 词 】 不 孕 ; 病 因 ; 自然 、 物 或 人 工 终 止 妊 娠 ; 体 外 受 精 一 胎 移 植 关 药 胚
I e tl c o sAsoca e W ih nf rie Fa t r s i td t Ab r in n Non r u o e LI Don hu ,YA N G i , M A O n— o to i pa o s W m n g— a L ng Yu
i e ( nd x BM I b t e n w o gr ) e w e t oup ( s P> O .05 . The e c ton lv lo a int n po t bo t li f tl o ) du a i e e f p te s i s a r a n erie gr up wa sgniia l l w e t a t a i prm a y nf rie gr up(P < 0 s i fc nty o r h n h t n i r i e tl o .01) Com pa i g o . rn t prm a y nf r ie i r i e tl
80例女性不孕不育常见病因分析

80例女性不孕不育常见病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女性不孕不育症的常见病因。
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6月我院门诊治疗不孕不育的80例女性患者的诊疗资料进行总结性分析。
结果导致女性原发性不孕的病因有:输卵管因素、子宫及宫颈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等。
生殖道感染是导致女性输卵管因素引起的不孕不育的主要原因。
结论女性不孕不育为妇科常见病,引发女性不孕症的病因复杂,在治疗时应分清主次关系,以综合治疗为原则,降低不孕症的发病率。
【关键词】女性;不孕不育;病因不孕症是指有正常性生活、未采取避孕措施1-2年尚未受孕或未能生育者,它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的压力与创伤。
近年来,随着人类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女性患不孕症的越来越多。
我国约为6%-15%夫妇患有不孕症[1]不孕症发病率的递增趋势可能与晚婚晚育、人工流产,性传播疾病等相关。
责任在女方的不孕症的原因能占2/3,而主要原因在于输卵管阻塞,由于普遍重视预防感染及广谱抗生素问世等原因,输卵管阻塞所导致的产科妇科炎症已经不多见了[2],不仅如此,其他的子宫疾患、卵巢疾患,内分泌疾病、免疫疾患等都是可能导致不孕的[3]。
本文为探讨女性不孕不育症的病因及防治措施,对我院从2009年1月——2012年6月诊治的80例不孕不育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总结性分析,现作如下报告: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2年6月来我院门诊治疗不孕不育女性患者80例,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31.81±7.32)岁;不孕年限为1-8年,平均年限(6.55±2.26)年;其中原发性不孕46例(57.5%),继发性不孕34例(42.5%)。
1.2诊断标准根据教材《妇产科学》(第7版)诊断标准[4]:夫妻双方同居1年,并且有正常的性生活,未避孕未妊娠者,称为不孕症。
不孕症可根据患者的不孕史分为原发性不孕与继发性不孕。
罗氏[5]:“一对夫妇暴露于妊娠危险环境下1年或1年以上未妊娠者”为原发性不孕;“一对夫妇既往有妊娠史,暴露于妊娠危险环境下1年或1年以上未再妊娠者”为继发性不孕。
导致女性不孕症的出现有哪些原因

导致女性不孕症的出现有哪些原因对于不少已婚女性来讲长期不怀孕应该是一件备受煎熬的事。
不孕除了会对女性的心理造成负担,还会影响一个家庭的和谐。
生活环境以及疾病多是造成当前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所以,不管哪个年龄段的备孕女性都需要敲好警钟,做好防控。
倘若婚后夫妇有正常规律性生活12个月以上,并且从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女性依旧没有怀孕,这不能完全断定为不孕症,首先需排除固定男性伴侣的不育因素。
生育延迟也很有可能是部分生育延迟不孕夫妇存在的其他不明原因,这也就意味着有自然怀孕的可能,不孕症的主要病因为盆腔因素及排卵障碍,最重要的是对男女双方进行身体检查来判断属不属于不孕不育。
所以为了呵护女性健康、性生活以及家庭和睦,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有关不孕症的基本内容。
一、导致不孕症的因素:1.内分泌因素: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就是内分泌严重失调,通常医学规定的排卵周期要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部分健康。
其中的一个部位功能出现障碍就都有可能致使排卵障碍,因而引发无月经,月经稀少,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2.先天性因素:先天性生殖系统发育不良,性染色体不正常,这都是可能引发习惯性流产的原由。
3.全身性因素:身体状况直接关系到生育,例如一个女性的营养不充足,又怎么能输送给婴儿充足的营养呢,致使女性不孕原因之一就是先天性因素。
1.子宫因素:不良的子宫发育可能影响正常受孕。
比如:纵膈子宫、双角子宫、宫腔粘连等,可致使受精卵的输入和胎儿的继续生长发育阻滞而致不孕或流产发生。
5.阴道因素:阴道部分“封锁”是因为处女膜发育不健全,可能会阻碍精子进入阴道而导致的不孕不育。
6.全身性疾病因素:如心肺疾病、肝肾疾病、糖尿病、肝炎结核等传染病、铅中毒、微量元素的缺乏,维生素的缺失。
7.性生活因素:性知识缺乏、性生活过于频繁或过少等都和怀孕有关。
8.精神因素:工作压力大、精神过于紧张或者高难度的训练,过度减肥、过度肥胖等均会影响卵巢功能错乱、月经周期不规律等。
不孕症最常见的原因有哪些

不孕症最常见的原因有哪些文章目录*一、不孕症最常见的原因有哪些1. 女性不孕症最常见的原因有哪些2. 男性不孕症最常见的原因有哪些3. 不孕症有什么症状*二、不孕症的高危人群*三、不孕症如何预防不孕症最常见的原因有哪些1、女性不孕症最常见的原因有哪些 1.1、输卵管堵塞、积水、粘连、过长或狭窄。
输卵管疾病占女性不孕症的25%。
1.2、子宫内膜异位症,不排卵或黄体功能不全。
1.3、夫妻生活失调、性知识缺乏、全身系统性疾病及不明原因等。
约占不孕症病因1/3左右。
1.4、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的各项机能也开始下降,30岁之前是女性最佳的生育时段,而30岁以后,女性不孕的机率加大。
1.5、妇科疾病包括阴道疾病和子宫疾病,如常见的刮宫所造成的子宫壁变薄,造成受精卵不能着床,或着床不稳的滑胎,还有因服用避孕药所导致的输卵管堵塞等,各种阴道炎症宫颈炎等疾病都是造成女性不孕症的重要原因。
2、男性不孕症最常见的原因有哪些睾丸异常:例如患有隐睾,单例隐睾所致不育约为30%--60%;双例隐睾症导致不育约为50%--100%,同时还能诱发恶变。
生殖道感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可以直接损害睾丸,导致睾丸萎缩,精子的活动能力和减少严重影响细,如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有不孕症20%例青春期。
慢性代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肝脏疾病、甲状腺疾病、肾病等。
睾丸后天损伤:如疝修补术,阴道粘液,睾丸损伤睾丸血管阻塞引起睾丸萎缩的血。
精索静脉曲张约占男性不育30%--40%。
免疫因素:如抗精子抗体阳性的患者,注射精子自身凝集。
遗传因素:性染色体异常。
3、不孕症有什么症状 3.1、白带异常女性要经常注意自己白带的情况,因为有些疾病不仅会使女性白带出现问题,甚至会影响受孕。
比如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以及各种性传播疾病等,所以女性朋友平时一定要多加注意。
3.2、痛经很大一部分女性在来大姨妈的时候都会出现痛经的症状,漳州芗城博爱妇科医院专家提醒:如果发现自己腹痛严重的话,那么就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因为子宫内膜异位,盆腔炎,子宫肌瘤,子宫发育不良等等的疾病都是会引起腹痛和痛经的症状出现。
女性不孕症相关因素及病因分析

・9 4 9・
带 来 一 系 列 生 理 与 心 理 的创 伤 , 至有 一 部 分 导致 婚 姻 破 裂 。 甚
采 用 确 切 概 率 法 ( i e ’xc) Fs r eat 。 h
因此 , 务工 作 者 有 责 任 帮 助 不 孕 症 夫 妇 解 决 他 们 的生 育 问 医 题 。随 着 社会 压 力 的增 加 , 境 条 件 的 改 变 , 及 性 生 活 提 环 以 前 , 工 流产 术 的 普遍 , 孕 症 的发 病 因 素 更 加 复 杂 , 种 因 人 不 各
为 3 。
( S L E 、 R 、 、 殖 免 疫 检 查 ( 精 子 抗 体 、 子 宫 F H、H、 P L T) 生 抗 抗 内膜 抗 体 ) 宫 腹 腔 镜 检 查 等 。 及 13 统 计 学 处 理 .
2 结 果
不 孕 症 是 危 害 人 类 生 殖 健 康 的疾 病 之 一 , 患 者 及 家 庭 给
12 方 法 回顾 性 资 料 调 查 , 录 患 者 的 年 龄 、 孕 年 限 、 . 记 不 月
经 史 、 娠 史 、 关 的疾 病 史 、 科 检 查 和 有 关 的 特 殊 检 查 。 妊 相 妇 特 殊 检 查 包 括 妇 科 超 声 、 宫 输 卵 管 造 影 、 殖 内分 泌 检 查 子 生
诊 治 不 孕 症 妇 女 10例 。不 孕症 的诊 断标 准 为 夫 妇 有 正 常 性 0
生 活 , 避 孕 , a以上 未 受 孕 者 。 未 1
不孕症夫妇418对病因临床分析

均 异 常 4 对 ,占 l.5 7 1 %。 女 方 不 孕 的 相 关 因 素 主 要 包 括 卵 2 巢 、附件 或 子 宫 异常 和输 卵 管 阻 塞 ,其 中输 卵 管 阻 塞 是 主 要
不孕 症 是 指 有 正 常 规 律性 生 活 、未 采 取 避孕 措 施 2年 未 妊 娠 者 。不 孕 不 育 是 目前 发 病 率 较 高 的 一类 生殖 疾 病 ,其 发 病 率呈 明显 上 升 趋 势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于 2 0世 纪 8 O年 代 中 末 期在 2 5个 国 家 的 3 3个 中 心 调 查 结 果 显 示 , 全 世 界 约 有 60 0万 0 0 800万对 夫 妇 不 孕 。并 且 以每 年 20万 对 的 速 度 0 递 增 。 发 达 国 家 约 有 5 8 的夫 妇 受 到 不 孕 症 的影 响 ,发 %~ % 展 中 国家 一 些 地 区 不 孕 症 的 患 病 率 也 高 达 3 % ,我 国约 为 0 6 l %Ⅲ 人类 受 孕 的 机 理 十 分 复 杂 、 微 妙 , 因 而 引 起 不 %一 5 。 孕不 育 的 因素 也 很 多[ 为 探 讨 不 孕 症 发 生 的原 因 ,我们 对 2 1 。 我 院 4 8例 不 孕症 夫 妇 的资 料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现 将 结 果 报 1
结 肠 反 射 活 跃期 ) 排小 儿 排 便 ,逐 渐 养成 良好 的 排 便 习惯 , 安 减少 直 肠 粪 便潴 留 ,防 止 儿童 功能 性 便 秘 发生 的生 活 方 式 训 练 。本 文 旨在探 讨 排 便 习 惯训 练 在 预 防 、治疗 4J 、儿 童 功 ,L 能性 便 秘 的作 用 。
中国不孕不育调研报告

中国不孕不育调研报告
根据对中国不孕不育情况的调研,以下是调研结果的总结与分析。
1. 不孕不育的普遍程度
根据调研结果,中国不孕不育问题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已成为影响众多家庭的严峻问题。
调查显示,不孕不育夫妇在中国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
2. 不孕不育的主要原因
调查发现,不孕不育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问题、输卵管阻塞、精子质量不佳等。
其中,生殖系统疾病和内分泌问题是最常见的原因。
3. 不孕不育的社会影响
不孕不育对夫妻双方以及整个家庭来说,是一种心理和情感的负担。
夫妻会面临来自家庭、亲戚和社会的压力和非议,同时也可能导致夫妻关系紧张,甚至对婚姻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不孕不育还会对社会带来一系列经济和人口问题。
4. 不孕不育的治疗和支持
调查显示,尽管中国有相应的不孕不育治疗机构和技术,但仍然存在治疗的困难。
其中一些困难包括医疗费用高昂、技术设备不足、专业人才匮乏等。
同时,对不孕不育夫妇的心理和情感支持也亟待加强。
5. 需要加强的政策与宣传
鉴于不孕不育问题的严重性和广泛性,调查结果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首先,国家需要加大对不孕不育治疗技术的支持和投入,以提高治疗的普及和医疗效果。
其次,需要加强对不孕不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以消除对不孕不育夫妇的歧视和误解。
此外,还需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为不孕不育夫妇提供医疗费用的减免与支持。
总之,中国不孕不育问题严重且普遍,需要国家、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加强研究、治疗、宣传和支持,以改善不孕不育夫妇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不孕不育调研报告

不孕不育调研报告
根据我们的不孕不育调研结果,以下是所收集到的重要数据和发现:
1. 不孕不育患者数量呈增加趋势:调研显示,不孕不育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
这可能是由于生活压力增加、环境污染、生活习惯不佳以及晚婚晚育等因素的影响。
2. 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在女性不孕的患者中,调查发现最常见的原因是排卵障碍(占40%),其次是输卵管问题(占30%),其他原因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3. 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对于男性不育的患者,调查结果显示50%的患者存在精子质量和数量问题,其中半数以上为精子活力低下。
其他原因包括精子形态异常、睾丸功能异常、输精管堵塞等。
4. 不孕不育患者存在心理压力:调查发现,不孕不育患者普遍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对于一些患者来说,他们可能面临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感到自责和无助。
这些心理压力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5. 不孕不育的治疗方式多样化:调研结果表明,不孕不育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人工受孕等。
各种治疗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病因和患者个体情况。
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不孕不育是一种常见疾病,其患者数量逐年增加。
女性常见原因是排卵障碍和输卵管问题,男性常见原因是精子质量和数量问题。
不孕不育患者面临着心理压力,需要得到专业心理支持。
治疗方式多样化,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不孕症180例病因分析
女性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7%~10%[1]。
其病因复杂,
且常为多因素致病。
为进一步探明原因,以便提出防治对策,现对我院收治的180例女性不
孕症患者进行病因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80例不孕症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年
龄22~44岁,平均33岁;不孕年限为2~18年,平均为10年。
排除了男方因素引起的不
孕症。
其中原发不孕者102例,占53.89%,继发不孕者78例,占46.11%。
1.2方法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和体子宫检,妇科检查,尤其是生殖系统发育情况。
常规做输卵
管通畅试验,B超监测排卵和子宫内膜发育情况,女性内分泌激素(包括T、FSH、LH、PRL、
E2、P、TSH)测定以及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电子阴道镜、TCT检查。
对输卵管通液不畅者,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
部分病例行染色体检查、腹腔镜检查。
1.3诊断标准有正常性生活,未经避孕一年未妊娠者,称为不孕症。
未避孕而从未妊娠者称
为原发性不孕;曾有过妊娠而后来未避孕连续一年不孕者称为继发性不孕[1]。
2 结果
2.1输卵管病变:原发不孕102例中,B超下输卵管通液不畅(或阻塞)16例,占15.69%。
继发不孕78例中,输卵管通液不畅(或阻塞)47例,占60.25%。
继发不孕中未婚先孕行人
流的24例,药流的30例(其中药流不全加清宫术的19例),宫外孕2例;婚后人流6例,自然流产5例。
67例有人流、药流、宫外孕史的患者中,输卵管不畅(或阻塞)42例,占62.69%。
B超检查发现输卵管炎9例。
2.2卵巢排卵功能障碍:48例占26.67%(主要是卵巢发育不良、卵泡成熟障碍、黄体功能不足、卵巢早衰、卵巢肿瘤、高泌乳素血症、多囊卵巢等)。
2.3子宫因素 35例占19.44%(幼稚性子宫14例,纵膈子宫1例,子宫粘膜下肌瘤4例,内
膜息肉3例,内膜结核2例,内膜炎8例,宫腔粘连3例)。
2.4阴道原因:阴道横膈1例,滴虫性阴道炎3例,念珠菌性阴道炎9例。
2.5其他因素: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
3 讨论
3.1输卵管因素占不孕的第一位,在本组资料中单纯输卵管因素引起的不孕占35%,继发不
孕中输卵管因素占60.25%,显著高于原发不孕(占15.69%)者。
本文67例有人流、药流、
宫外孕史的患者中,输卵管不畅(或阻塞)42例,占62.69%。
说明人流、药流、宫外孕极
易引起盆腔输卵管炎症,致输卵管不畅(或阻塞)是继发不孕的重要因素。
可见炎症因素导
致的输卵管阻塞是造成女性不孕的最主要原因,张志晓对未产妇人工流产导致继发性不孕198
例临床分析中也证实了这一点[2]。
因此加强宣传,避免婚前和计划外妊娠十分重要,减少人
流和药流几率是减少不孕症的重要措施,此外,不断提高人流技术,加强无菌观念,术后的
卫生保健指导,预防感染都很重要。
3.2 排卵因素居女性不孕症病因第2位,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排卵障碍,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高泌乳素血症、生殖轴功能异常、其他内分泌的影响等。
本组资料显示排卵障碍
占女性不孕发生率的26.67%,与姜爱芳、任春娥、李琰珉等[3]的报道一致。
发病原因都与遗
传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内分泌紊乱、心理因素等有关。
提示加强预防工作也是必须的。
针对不同的不排卵原因综合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妊娠率。
3.3子宫因素占不孕的第三位,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是由于在胚胎发育形成过程中,若
受到某些内在或外来因素干扰,均可导致发育异常[1]。
认为做好婚前优生优育知识宣教,孕期做好孕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
宫腔镜下手术治疗子宫疾患可明显提高妊娠率。
3.4 阴道原因占不孕的第四位,严重阴道炎的分泌物中,量白细胞可能吞噬精子,消耗精液
中存有的能量物质,降低精子的活动力,缩短精子的生存时间。
同时也可上行感染,是造成
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的潜在因素[4]。
宫颈因素、炎症或其他原因使宫颈黏液性质改变,不利于精子的通过。
因此要积极治疗阴道炎。
3.5子宫内膜异位症由于其对输卵管、卵巢、子宫腔、腹腔内环境、免疫等多方面的影响为
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5],保守手术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对生
育功能的改善较明显。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51-353.
[2]张志晓.未产妇人工流产导致继发性不孕198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女保健杂
志,2007,22(15):2013-2014.
[3]姜爱芳,任春娥,李琰珉,等.1525例不孕症患者病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11):705-70.
[4]王淑贞.妇产科理能与实践,第2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642.
[5]李玉艳,梁志清.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对生育功能的影响[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8,10(24):579-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