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卫生学 第六章 婴幼儿营养与膳食卫生
幼儿卫生学--第章--婴幼儿营养与膳食卫生(1)

幼儿卫生学--第章--婴幼儿营养与膳食卫生(1)幼儿卫生学--第章--婴幼儿营养与膳食卫生一、婴儿期营养状况婴儿期是人类生命中最重要的发育期,因此对于婴幼儿人群的营养摄入尤为关键。
据调查,许多孩子在婴儿期营养不良的情况下,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生长发育障碍,身体免疫力低下等健康问题。
因此,为确保婴儿营养的平衡,我们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婴儿的饮食应当均衡婴儿的饮食应当均衡,以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这样可以满足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素。
2.饮食种类和质量应当适当婴儿在0~6个月期间应该以母乳为主要的饮食来源,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特殊婴儿配方奶粉,而这样的奶粉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以保证婴幼儿营养的平衡。
3.饮食量应当适中婴儿的饮食量应当适中,过多过少都不利于婴儿生长发育。
一般情况下,每天喂奶6-8次是比较合适的,婴儿在6个月以后才可以逐渐增加奶粉的浓度。
二、婴儿期膳食卫生婴幼儿时期的营养问题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要注意婴儿膳食卫生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下面就提供一些必要的注意事项:1.婴儿餐具的清洁问题婴儿吃饭时用的餐具,应当经过充分的清洁消毒,以免造成婴儿感染。
2.婴儿的饮食质量保证婴儿饮食的质量,这涉及到婴幼儿食品产地的卫生状况 ,食品生产过程的卫生控制以及婴幼儿用品的卫生状况等问题。
3.饮食时间和孩子姿态尽可能给婴儿和孩子提供统一的进餐时间和姿态,如拍嗝,防止进食过程中婴儿呛噎并维持正常的消化功能。
结语:因此,给婴儿提供合格的饮食和保证其膳食卫生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涉及到婴儿的款待,也直接影响到婴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以儿童的身心健康为最大的关注点,注重营养和卫生问题,为儿童提供全面的保障。
幼儿卫生学婴幼儿营养与膳食卫生课件

幼儿卫生学婴幼儿营养与膳食卫生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幼儿卫生学中的婴幼儿营养与膳食卫生部分。
内容涉及教材第3章第1节,详细探讨婴幼儿营养需求、膳食搭配原则及卫生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婴幼儿营养需求,掌握膳食搭配的基本原则。
2. 学习婴幼儿膳食卫生知识,提高家庭膳食卫生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婴幼儿膳食搭配及卫生注意事项。
重点:婴幼儿营养需求、膳食搭配原则、卫生操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婴幼儿膳食搭配图、卫生操作演示道具。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用于计算膳食搭配)。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婴幼儿膳食搭配实例,让学生分析其优缺点,引发学生对婴幼儿营养与膳食卫生的关注。
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婴幼儿营养需求、膳食搭配原则及卫生注意事项。
3.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一个具体的婴幼儿膳食搭配案例,讲解如何根据营养需求进行合理搭配。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份适合婴幼儿的膳食搭配方案。
5.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膳食搭配方案,互相交流心得,提高搭配水平。
六、板书设计1. 婴幼儿营养需求2. 膳食搭配原则3. 膳食卫生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自己家里的婴幼儿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膳食搭配方案。
2. 答案要求:包括主食、副食、水果、蔬菜等,注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营养素的搭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婴幼儿营养与膳食卫生的最新研究动态,提高自身知识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婴幼儿膳食搭配及卫生注意事项。
2. 实践情景引入,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4. 作业设计,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一、婴幼儿膳食搭配及卫生注意事项1. 膳食搭配:(1)主食:应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为主,如米粉、面条、馒头等。
幼儿卫生学婴幼儿营养与膳食卫生课件(1)

幼儿卫生学婴幼儿营养与膳食卫生课件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婴幼儿的营养需求及膳食卫生原则;2. 使学生掌握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及搭配方法,为婴幼儿提供合理的膳食;3. 培养学生关注婴幼儿饮食行为,提高婴幼儿的饮食卫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婴幼儿膳食的合理搭配及饮食行为的培养。
重点:婴幼儿营养需求、膳食卫生原则、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食物模型、膳食搭配图。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婴幼儿饮食图片,引发学生对婴幼儿饮食卫生的关注。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婴幼儿营养需求、膳食卫生原则、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及搭配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以实际案例为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如何为婴幼儿提供合理的膳食。
4. 例题讲解:解答学生在实践情景引入中遇到的问题,讲解相关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份适合婴幼儿的膳食搭配。
六、板书设计:1. 婴幼儿营养需求2. 膳食卫生原则3. 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及搭配4. 婴幼儿饮食行为的培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自己家中或亲友的婴幼儿设计一份合理的一日三餐膳食搭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婴幼儿营养与膳食卫生的基本知识,但仍需加强实践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婴幼儿饮食行为,了解更多关于婴幼儿营养与膳食卫生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婴幼儿营养需求的认识;2. 膳食卫生原则的实际应用;3. 各类食物营养价值及搭配的深入理解;4. 婴幼儿饮食行为培养的策略。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婴幼儿营养需求的认识1. 能量需求:婴幼儿的能量需求相对较高,需保证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摄入;2. 蛋白质需求:优质蛋白质对婴幼儿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应注重动物性食品的摄入;3.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需关注其摄入量及来源;4. 膳食纤维:适量的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护婴幼儿肠道健康。
幼儿卫生学--第章--婴幼儿营养与膳食卫生(一)

幼儿卫生学--第章--婴幼儿营养与膳食卫生(一)幼儿卫生学是幼儿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可以帮助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更好地了解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饮食问题。
而在幼儿卫生学中,婴幼儿营养与膳食卫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一、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婴幼儿是指0-3岁的儿童,这个阶段的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此时对食物的需求量是很大的。
因此,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需要关注婴幼儿的饮食,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情况。
二、婴幼儿的饮食1. 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幼儿最好的食品,因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营养物质和乳酸菌等成分。
母乳还可以增强婴儿的消化能力,并防止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2. 人工喂养:如果母乳不足或者无法进行母乳喂养,那么可以选择人工喂养。
婴幼儿适合食用各种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品,如鸡蛋、奶类、鱼类等。
3. 辅食添加:从婴幼儿6个月开始,可以逐渐添加辅食,使其开始咀嚼、咽喉和消化食物。
辅食的摄入量和种类需要逐渐增加,以适应其生长和发育的需要。
三、婴幼儿的膳食卫生1. 食品的选购:为了确保婴幼儿饮食的卫生和安全,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应该选择新鲜、无污染和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
2. 膳食的准备:在食品的准备过程中,要求使用干净、无菌的厨房用具和清洁卫生的操作方式,避免交叉污染。
3. 食品的保存:婴幼儿的食品必须保存在干燥、通风、卫生的环境中,并且尽量避免食品的冷藏和加热过程。
总之,婴幼儿的营养与膳食卫生是幼儿卫生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需要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共同关注。
只有通过科学的营养和膳食方式,才能保证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健康和顺利。
学前儿童的营养与托幼机构的膳食卫生

类,小虾米,海带等。 2、铁:成人体内含3—5克。 功能:参及氧的运输和细胞的呼吸。 来源:动物肝脏、瘦肉、动物血、鱼类等。
23
(二)婴幼儿几种容易缺乏的无机盐 3、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缺乏:甲状腺肿大或地方性呆小病。 过量:高碘甲状腺肿、碘性甲亢等。 来源:海产品(海鱼、海虾、海带、紫菜等),碘盐。 4、锌:多种金属酶的组成成分或酶的激活剂,含
卵白蛋白;肉类:肌蛋 白、白蛋白;大豆蛋白
仅能维持生命, 不能促进生长 小麦中的麦胶蛋白 发育
不能维持生命,玉米胶蛋白,动物结缔 不能促进生长 组织和动物皮中的胶质 发育,日渐消 蛋白 瘦
10
2、通过蛋白质互补作用可以提高 蛋白质的营养 粗细搭配、荤素搭配、 干稀搭配、甜咸搭配
11
几种食物混合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学前儿童的营养与托幼机构的膳 食卫生
第六章 学前儿童的营养 及托幼机构的膳食卫生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学前儿童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 及其功能;
2、掌握学前儿童合理膳食的基本要求; 3、了解学前儿童膳食评价的方法。
3
本章内容
❖学前儿童需要的营养素和热能 ❖学前儿童的合理膳食 ❖托幼机构的膳食卫生
21
五、无机盐
(一)生理功能: 1、构成机体组织; 2、参及调节体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3、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和细胞通透性; 4、构成机体某些具特殊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 5、是多种酶的激活剂或组成成分。
22
(二)婴幼儿几种容易缺乏的无机盐 1、钙: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缺乏:影响婴幼儿的骨骼、牙齿的发育,发生
非必需氨基酸:由体内氮源自行合成。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 第六章 学前儿童的营养与膳食

营养学基 础知识
1.营养素 2.各类营养素的功能和来源 3.营养评价
营养素
营养素,指食物中所含的、能够 维持生命和健康并促进机体生长发育 的化学物质。与成人不同的是,婴幼 儿除了需要营养素用以维持生命和一 切生理活动以及修补组织损耗外,还 要保证其生长发育之需。
①生理功能 1)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
要有两类来源。一类来自动物性食 品。另一类来源于植物性食物中的 胡萝卜素,它在体内可以转化成维
2)促进生长发育。
生素A,所以又称为维生素A原。橙 黄色、深绿色的蔬菜(如菠菜、豌
3)维持上皮的健康。维
豆苗、青椒、胡萝卜、南瓜、红心
4)增强免疫力。
甜薯等)含胡萝卜素丰富,芒果、 杏等水果也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
组织和血液中含量较多。当高熔点的动物脂肪在饮食中占据优势时,则 形成高熔点的胆固醇,既不易乳化也不易在动脉系统中流动,从而在血 管中形成固定的沉淀,导致血管硬化,甚而引发多种心血管疾病。
亚油酸是必需脂肪酸,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需要从膳食中摄取,可 促使血液中胆固醇浓度下降,可以促进体内多余胆固醇变成胆汁酸盐, 阻止胆固醇在脉壁素的分类
营养素一般分为七类,即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 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和水。其中,蛋白质、脂类和碳水 化合物均可在体内产生热能,供给机体的能量需要,故又称 为三大产热营养素。
各类营养 素的功能
和来源
1.碳水化合物 2.蛋白质 3.脂肪 4.维生素 5.矿物质 6.纤维素 7.水
碳水化 合物
第六章 学前儿童的营养与膳食
第六章 学前儿童的营
养与膳食
幼儿卫生学婴幼儿营养与膳食卫生精品课件

幼儿卫生学婴幼儿营养与膳食卫生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幼儿卫生学中的婴幼儿营养与膳食卫生部分。
教学内容主要依据教材第三章《婴幼儿营养需求与膳食指南》的第二节“婴幼儿膳食卫生与营养配比”,详细内容包括:婴幼儿膳食卫生的基本原则、婴幼儿营养素的需求与来源、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及搭配、婴幼儿膳食的合理安排与制备。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婴幼儿膳食卫生的基本原则,提高对婴幼儿饮食卫生的认识。
2. 让学生了解婴幼儿营养素的需求与来源,学会合理搭配食物,提高婴幼儿的饮食质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婴幼儿膳食卫生的具体实施和营养素的合理搭配。
教学重点:婴幼儿膳食卫生的基本原则、营养素的需求与来源、食物的搭配及合理安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婴幼儿饮食卫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饮食卫生对婴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讲解婴幼儿膳食卫生的基本原则。
(2)介绍婴幼儿营养素的需求与来源。
(3)分析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及搭配。
3.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根据婴幼儿的营养需求,设计一份合理的膳食食谱。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份适合婴幼儿的膳食食谱。
5. 互动环节:学生分享自己的设计成果,大家共同讨论、交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自己身边的婴幼儿设计一份合理的一日三餐食谱。
2. 答案要求:(1)包含早餐、午餐、晚餐。
(2)食物种类丰富,营养搭配合理。
(3)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过敏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婴幼儿饮食卫生的认识和行为,提高对饮食卫生的重视。
2. 拓展延伸:(1)了解国内外婴幼儿膳食指南的最新研究进展。
(2)关注家庭中婴幼儿饮食卫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3)参加有关婴幼儿营养与膳食卫生的讲座或培训,提高专业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食物新鲜、清洁,避免食用变质、有毒食品。
6 第六章课件 学前儿童膳食营养和卫生

食物名称
膳食纤维 含量 食物名称
小麦 标准粉
3.7 四季豆
膳食纤维
含量
4.7
馒头 富强粉 4.4 荷兰豆
7.6
荞麦面 莜麦面 豆腐干
5.5
5.8
6.8
小 红 尖 小 红 尖 茶树菇
椒
椒(干) (干)
14.6
50.5
15.4
玉米粒 玉米糁 (黄、干) (黄)
14.4
14.5
裙带菜 (干)
元蘑 (干)
40.6
食物来源: 晒太阳是最经济、最主要的来源。 鱼类、蛋类和肝脏等食物含有较多的维生素D。
维生素C
又称抗坏血酸,参与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是维持体内正常 代谢很重要的一种维生素。同时,也是胶原蛋白合成必不可少 的辅助物质,可促进膳食铁的吸收,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促进生 长发育。长期缺乏可导致牙龈出血、贫血、坏血病等。
0.3(AI) 0.5(AI) 0.5(AI)
0.6 0.6 0.9(AI)
0.7 0.7 1.2(AI)
0.9 1.0 1.2(AI)
维生素 C(mg)
40
50
60
70
80
叶酸(μg) 65(AI) 80(AI) 150
200
200
维生素A
又称视黄醇,可以促进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的合成与再生, 维持正常视觉,尤其是暗光下的视觉功能;维持全身皮肤和黏 膜的上皮细胞结构完整;有助于人体细胞的增殖和生长,提高 机体免疫力。长期缺乏可导致夜盲症、干眼病、皮肤粗糙。
维生素B2
又叫核黄素, 许多重要辅酶的组成成分;能维护皮肤和黏 膜的完整,参与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代谢过程。若缺乏可出 现口角炎、舌炎、口腔溃疡等。 食物来源:维生素B2在动物性食物中含量较高,尤其脏器肉( 肝脏、肾脏、心脏);其次是奶类、蛋类;许多绿叶蔬菜和豆 类含量也较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幼儿新陈代谢旺盛,体表面积相对较 大,水分蒸发较多,故每千克体重需水量相 对成人高,而且年龄愈小,需水量愈大。一 般情况下, 1岁以下的婴儿每日每千克体重 需水量为110~155ml,1~3岁幼儿为100~ 150ml,4~6岁幼儿为90~110ml。 幼儿常贪玩,渴极了才暴饮一顿,因此 应提醒幼儿喝水,尤其是夏天,应有充足的 饮水。
一、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质
(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1)合成和修补机体组织 蛋白质是构成一切细胞和组织的基本物质。在身体的生长 发育过程中,各组织器官的生长都需要蛋白质作为基础原 料;旧的组织不断分解、修补或更新,也需要合成大量的 蛋白质作为原料。 (2)调节生理功能 蛋白质参与激素、抗体、酶等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物质的合 成。此外,参与遗传信息的传递以及转运体内各类重要物 质的作用。 (3)供给能量 蛋白质是三大产热营养素之一,人体需要的总热量中约 14%来源于蛋白质。
畜禽肉类、鱼类、奶类、蛋类是动物性蛋 白质的主要来源;豆类、硬果类和谷类是 植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二、脂类
(一)脂类的生理功能 (1)构成人体组织细胞 (2)保护机体 (3)贮存能量,供给热量 (4)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5)提供必需脂肪酸
(二)脂类的食物来源
膳食脂类的来源主要是各种植物油和动物脂肪。 植物油所含的必需脂肪酸量多,易被消化吸收, 营养价值较高。动物脂肪中的奶油、鱼肝油含有 各种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易消化。但是,猪油、 牛油、羊油等动物脂肪,必需脂肪酸量少,不易 消化,营养价值较低。
(2)维生素A的食物来源
食物来源主要动物性食物中,如动物肝脏、鱼 肝油、乳制品、禽蛋等;植物食物中含有较丰富 的胡萝卜素,最丰富的来源为各种黄绿色蔬菜, 如胡萝卜、菠菜、油菜等。
2. 维生素B族
维生素B1 (1)生理功能
维生素 B1是辅酶的组成成分,这种辅酶参与 碳水化合物代谢。长期食用过分碾磨的米和面,又 缺乏杂粮、副食品的补充,容易导致体内摄入维生 素 B1不足而患脚气病,还可引起消化、神经和心 血管系统的症状,如厌食、呕吐、疲劳、易急躁、 忧郁消沉、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
(3)膳食中铁的食物来源 铁的良好来源为动物肝脏、动物血、瘦肉、 鱼类。植物性食品中含铁量高的有黑木耳、 海带、芝麻酱等。谷类由于植酸含量高, 铁的吸收率很低。
3. 碘
(1)生理功能 碘是人体必需微量无素。碘是甲状腺素的主 要组成成分,能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 碘缺乏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和呆小症。 (2)碘的食物来源 含碘量较高的食物有海产品,如海带、紫菜、 海鱼、海虾、海参等。另市场上食用盐均为碘化 食盐。
(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1)食物中蛋白质含量
衡量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是以所含必需氨基酸 的种类是否齐全、比例是否恰当,以及消化率的 高低来决定的。常用食物中,每500克食物所含 的蛋白质量大致如下:粮谷类,40g;豆类, 150g;肉类80g,蛋类,60g;鱼类,50—60g; 蔬菜,5—10g。
(2)蛋白质消化率
蛋白质消化率是指食物蛋白质在机体消化酶 作用下分解的程度。蛋白质消化率愈高, 则被机体吸收利用的蛋白质数量愈多,营 养价值愈高。 蛋白质消化率受人体(消化功能、人的精神 状态、饮食习惯等)和食物(食物纤维、 烹调加工方式等)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例 如:豆类。
(3)蛋白质利用率
蛋白质利用率是指食物蛋白质被消化吸收后,在 体内被利用的程度。表示蛋白质利用率最常用的指标 是蛋白质生物学价值,简称生物价。 几种富含不同种类蛋白质的食物混合食用,由于必 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互相补充,提高营养价值,使 生物价得到相应的提高,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互 补作用”。如“八宝粥”
(二)蛋白质的组成 ——氨基酸
人体中性质不同而又千差万别的各种蛋白质,都 是由20多种氨基酸按不同的组合构成的。 一类是必需氨基酸,是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 度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需由食物提供的氨基 酸,现已确定的20种氨基酸中有九种是必需氨基 酸。人体必须从食物中得到的必需氨基酸共有9种, 即: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 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和缬氨酸。另外,现在又 发现组氨酸也为小儿所必需。 另一类是非必需氨基酸,则是指人体可以合成或 由其他氨基酸转变的氨基酸。
五、维生素
存在于天然食物中,既不参与机体组成也不 提供热量的有机物。虽然需要量甚微,但由于人 体不能合成, 必须经常由食物供给。
(一)维生素的分类
根据维生素的溶解性,可将其分为脂溶性维 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 脂溶性类:包括维生素A、D、E、K 水溶性类:包括维生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
三、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的一大类化合物,根据分子结构,可以分 为单糖类(葡萄糖、果糖)、双糖类(乳 糖、蔗糖、麦芽糖)、多糖类(淀粉、纤 维素和果胶)。
(一)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1)供给热能 碳水化合物是膳食中最经济、最主要的热能来源。神经系 统只能靠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来供给能量。 (2)碳水化合物是机体重要组成物质 (3)抗生酮和解毒作用 碳水化合物缺乏时,脂肪消耗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酮体。 摄入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可增加肝糖原的贮存量,肝糖原能 加强肝脏的解毒作用。 (4)促进消化和排泄 食物纤维(纤维素和果胶等)能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 排除有害物质。
4. 锌
(1)生理功能 锌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锌在体内分 布广泛,几乎所有器官都含锌,主要存在 骨骼和皮肤(头发)。锌的主要生理功能 参与体内多种酶的合成,许多酶参与脂肪、 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维持机体正 常代谢。还参与细胞内核酸及蛋白质的合 成,与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此外,对维持 头发、皮肤的健康有重要作用。
(二)婴幼儿容易缺乏的几种无机盐 1. 钙
钙是人体含量较多的元素之一,仅次于碳、 氢、氧、氮而列于第五位。
(1)生理功能
人体中的钙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余下 的1%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状况。例如,维 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促使血液凝固等。
(2)影响吸收因素
不利因素 :钙离子与食物中的植酸、草酸 形成了不溶性钙盐。此外,钙与酯酸形成 钙皂而排出体外。因此,膳食中的植物纤 维素与脂肪含量过高,会影响钙的吸收。 有利因素:维生素D促进机体对钙的吸收。 蛋白质供应充足,有利于钙的吸收。
四、无机盐
存在于人体的各种元素,除碳、氢、氧和 氮主要以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外,其余 各种元素,统称为无机盐(又称矿物质)。 常量元素(钙、镁、钠、钾等) 微量元素(铁、碘、锌等)
(一)无机盐的生理功能
(1)无机盐是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如钙、磷、 镁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 (2)某些无机盐,特别是钙、钾对心脏和神经中枢 的兴奋性有调节作用。比如婴儿血钙过低,会产 生手足搐搦症。 (3)构成机体某些具特殊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如 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碘是甲状腺素的构成 成分。 (4)无机盐离子是很多酶的活化剂,如氯离子对唾 液淀粉酶有激活作用,盐酸对胃蛋白酶有激活作 用。
3. 维生素C
(1)生理功能 维生素 C能帮助铁的吸收与利用,促进生血 机能,对缺铁性贫血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还具有 抗感染、改善钙的吸收、解毒等功能。维生素 C 缺乏会影响胶原合成,导致创伤愈合延缓,微血 管壁脆弱,出现出血症状,易得坏血病。 (2)食物来源 维生素C主要食物来源为新鲜蔬菜与水果,柿 子椒、青菜、菠菜等绿色蔬菜和柑橘、柚子、鲜 枣等水果中维生素C 含量丰富。
(3)钙的食物来源
以乳和乳制品为最佳,不仅含钙量高,而 且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是婴幼儿最理想的 钙源。鱼、虾、蟹海带、紫菜, 芝麻酱、 蛋类及骨粉等。绿叶蔬菜,豆类及豆制品, 但有些植物中同时富含植酸和草酸,使钙 不易被人体吸收。
2. 铁
(1)生理功能
铁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铁是合 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铁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氧的 运输和细胞呼吸。饮食中摄入的铁不足,可致缺铁性贫 血。
(2)影响吸收因素
机体对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吸收率较低,如大米为1%, 小麦为5%,菠菜和大豆为7%。对动物性食物中铁的吸 收率较高。如鱼为11%,动物肉、肝脏为22% 不利因素 食物中的植酸盐和磷酸盐与铁形成不溶性 铁盐而降低铁的吸收。 有利因素 维生素C促进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以利 于铁的吸收。肉类、鱼类和禽类等动物蛋白质可促进机 体对铁的吸收。
第六章 婴幼儿营养与膳食卫生
第一节 婴幼儿需要的营养素
营养是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 营养素来维护生命活动,促进生长发育与良好健 康状态的全过程。 营养素是指食物中所含的、能维持生命和健康并 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营养素分类 :蛋 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
(2)影响吸收因素
婴幼儿发生缺锌的主要原因是膳食中锌的摄入不足。 锌吸收受食物中草酸、植酸的影响,降低其吸收率。 婴幼儿缺锌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伤口不易愈合、 食欲不振,还会出现异嗜癖,性腺发育不良。
(3) 膳食中锌的良好来源
一般认为高蛋白食物含锌都较高,海产品是锌的良好 来源,奶类及蛋类次之,蔬菜、水果含锌量不高。
几种食物混合后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 食物名称 玉米 小米 黄豆 玉米 小麦 黄豆 生物学价值 单独食用 60 57 64 60 67 64 70 77 混合食用 食物名称 黄豆 面筯 小麦 小米 牛肉 大豆 生物学价值 单独食用 65 67 67 57 69 64 混合食用 77
89
(四)蛋白质的食物来源
(2)食物来源 人的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通过紫外线 照射后,可转变为维生素D。因此,经常晒 太阳是维生素D的最好来源。 膳食中的动物肝脏、鱼肝油、禽蛋类富 含维生素D。
六、水
1. 生理功能 (1)构成细胞和体液。 (2)调节体温。 (3)促进物质代谢。 (4)各种物质吸收、运输和排泄的载体。 (5)润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