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2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导学案

合集下载

鲁人版七下历史22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鲁人版七下历史22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社会保障变成熟
1999年 2002年 2010年
我国参保人数变化表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8000万
超过1亿
7920万
超过2亿
1.17亿
失业保险 9852万 超过1亿 1.16亿
讨论:
通过学习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你认为 主要是哪些原因带来的变化?
三、畅想明天——创造无限可能
畅想明天: 再过30年,我们的生活又会是什么
改革开放前 居住条件较差
改革开放后 宽敞明亮,装饰讲究
农村 城镇
住宅小区
住房面积 (平方米/人)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8.1
24
3.6
别墅区10
改革开放前 交通条件差
改革开放后 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问题?该如何解决, 请你出个主意?
减缓交通堵塞, 我有锦囊妙计!
公交优先政策
开辟新的公交线路 大力进行城市道路建设
第22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学习目标
1、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就业制 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变化。 2、了解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认识到这是社会的进步, 也是改革开放的胜利。 3、认识到国家关于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的要 求,人才竞争的需要。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适应社会 发展的需要。
材料二 近几年,吃野菜成为时髦,很多天然野菜具有极
高的营从养价吃值饱,吃不仅好风,味独到特讲,究而且营常养有均药用衡功,效...... 材料一粗、细二搭中配吃。野菜绿有色什食么品不深同入?人心。
材料一人们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吃野菜,作为粮食不 足的补充。
材料二人们是因为生活水平提高,开始重视营养的 全面与均衡。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说课稿1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说课稿1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展示了人们在饮食、衣着、居住、交通、娱乐等方面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美好时光。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变化有直观的感受。

但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于这些变化背后的历史原因和意义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认识这些变化背后的历史原因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观察、资料搜集、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

2.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深刻理解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并认识到这些变化背后的历史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生动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形象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段生动的视频资料,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教师围绕教材内容,运用图片、文字等资料,生动讲述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变化背后的历史原因和意义。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社会生活第22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鲁教版知识点练习四十七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社会生活第22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鲁教版知识点练习四十七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第22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鲁教版知识点练习四十七第1题【单选题】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

进入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

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思想观念不断解放B、西方文化影响深远C、服饰品味逐渐提升D、服装产业迅猛发展【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中国人民曾经有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也有过紧衣缩食的日子,但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是在( )A、新中国成立以后B、三大改造完成以后C、“文化大革命”以后D、改革开放以后【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现为( )A、服装休闲化、时尚化B、百姓的餐桌越来越丰富C、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比重下降D、高档耐用品、文化娱乐、旅游和教育消费在消费支出中比重下降【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布票、邮票等购物票证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A、物资丰富,购物不要钱B、物资缺乏,凭票购物C、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D、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五十年代看阳光,七十年代看墙上(钟表),八十年代看手上(手表),九十年代看腰上(手机)”的现象主要反映了( )A、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B、时间观念的增强C、通讯手段的进步D、消费观念的变化【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桥”指的是( )A、钱塘江大桥B、武汉长江大桥C、南京长江大桥D、川藏、青藏公路【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消费观你不赞成的是( )A、贷款买房子B、吃大餐,穿名牌C、绿色消费D、品位消费【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通过对比自己与父辈们孩童时的生活状况,同学们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

最新精选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第22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课后辅导练习四十四

最新精选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第22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课后辅导练习四十四

最新精选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第22课社会生活的变化课后辅导练习四十四第1题【单选题】政府以法令形式强制推行后,男子剪掉辫子和女子停止缠足的做法,逐渐被人们接受。

这种情况最早应该发生在( )A、戊戌变法后B、五四运动后C、亥革命后D、解放战争后【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A、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B、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C、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D、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A、民族经济的工业化B、礼仪风俗的简洁化C、民间服饰的西洋化D、社会生活的近代化【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歌谣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

下列歌谣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①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②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③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④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义深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漫画描绘了20世纪初人们见面打招呼时称呼的变化。

这一变化体现了( )A、博爱思想B、平等思想C、自由思想D、爱国思想【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

……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

”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

”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A、审判制度沿用前清B、政体变化不甚明显C、平等制度遭受玷污D、等级观念根深蒂固【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2016年4月12日,在伦敦总部举行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发布仪式上,吉尼斯世界纪录全球高级副总裁正式确认,如图中所示的工具书上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设计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设计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一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展示了我国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相对丰富,对身边的变化有一定的观察和了解。

但他们在分析问题时,可能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2.难点:分析变化背后的原因,以及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的变化。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方式进行对比,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

2.学生活动材料:提前准备好讨论问题时所需的相关材料。

3.板书设计:设计合理的板书,突出本课的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历史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简要讲解相关的历史背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鲁教版巩固辅导八十七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鲁教版巩固辅导八十七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鲁教版巩固辅导
八十七
第1题【单选题】
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总体上看是城镇超过农村,但是有一项指标却一直是例外,这一项是( )
A、人均收入
B、人均旅游消费
C、人均住房面积
D、人均服装消费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现象能够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乡人民生活发生巨变的有( )①凭票证购物②上淘宝购物③自驾旅游④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时代追求⑤低碳、绿色生活成为时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入平常百姓家”,主要原因是( )
A、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人们努力生活得更好
D、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最能说明我国目前城乡居民生活发生显著变化的是( )
A、食品在总消费中的支出比例下降
B、肉禽蛋奶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C、牛奶面包代替了稀饭馒头
D、以大米为主食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设计1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设计1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是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章节,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饮食习惯的变化、服装风格的变化、居住环境的变化、交通方式的变化、娱乐方式的变化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认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相对丰富,对身边的变化有一定的观察和认识。

但他们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深远意义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历史观念和时代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认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资料等,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2.难点: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深远意义,认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五. 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不同时期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资料。

2.设计好讨论问题和案例分析。

3.准备好PPT,展示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幅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图片,如饮食习惯、服装风格、居住环境、交通方式、娱乐方式等,引导学生关注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呈现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如:饮食习惯从单调匮乏到丰富多样,服装风格从灰蓝中山装到时尚个性化,居住环境从简陋拥挤到宽敞舒适,交通方式从自行车到汽车、高铁,娱乐方式从单一到丰富多彩等。

2019春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第22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2019春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第22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私家汽车出行的人也越来越多。
二、就业和社会保障
1.就业制度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以通 过 人才市场 自主选择职业。 (2)持证上岗、 就业培训 、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2.社会保障 (1)目的:改革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建立适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要求的社
2.变迁
(1)衣 ①改革开放前:买衣服凭 布票
,且数量有限,色彩、样式单调。
②改革开放后:衣着变得丰富多彩。服饰成为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2)食
①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 温饱 问题。
②改革开放后: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 营养均衡 ,粗细搭配。
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深入人心。
(3)住
①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
②改革开放后:人均居住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1995年,国家在
城镇启动了“ 安居工程 ”,让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
(4)行:改革开放后,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很快,人们出行除乘火车、飞机外,开
第七单元 社会生活 第22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要求:1.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 2.了解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的劳动就业方式的变化。 3.掌握我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的措施。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1.概况: 改革开放 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 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 小康社会 。
会保障制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医
疗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速填速记】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1、概况: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到20世纪末,我国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

2、变化
(1)穿衣: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2)饮食:人们不仅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3)住房:人均居住面积在不断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改善。

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

(4)出行:交通工具呈现多样化,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

二、就业和社会保障
1、就业制度
(1)改革开放以来,从前的“铁饭碗”逐渐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

(2)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2、社会保障
(1)目的:改革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

(2)内容
①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全国基本全部建立。

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材料二一个小品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孙子拿着从外面买回来的窝窝头对奶奶说:“你们以前天天吃这个吗?”奶奶回答说:“是的。

”然后孙子非常羡慕地发出感叹:“奶奶,窝窝头真好吃,你们以前多幸福呀,天天有这么好的东西吃”。

材料三
【探究思考】(1)结合所学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变化,并完成表格。

依据材料一说出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变化:
原因:由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解放了社会生产力,调动了人们积极性,激发了社会的活力,使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

【探究思考】(2)结合材料二分析,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不错,为什么还要说过去的生活不好呢?
【参考答案】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

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好,人们开始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探究思考】(3)结合材料三指出现在城市里为什么常出现“塞车”现象。

如何缓解城市中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问题?
【参考答案】机动车辆猛增,道路的发展速度赶不上机动车的增长速度等。

开辟新的公交线路、使用清洁燃料,进行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轨道交通,加强交通管理等。

2、阅读下列歌谣:
歌谣一就业篇
中国人民得解放,
劳动就业有保障。

改革以后更自主,
市场调节政府帮。

国家颁布劳动法,图1 人才市场
企业个人合同抓。

从此打破铁饭碗,
个人集体都发展。

歌谣二社会保障篇
新时期有新问题,
创新体制当务急。

社会保障要统一,
覆盖全面无漏区。

多种渠道筹资金,
早买保险早放心。

离退工人国家管,图2社会保障体系
合作医疗农村新。

【探究思考】(1)歌谣一中改革开放前“劳动就业有保障”指的是什么?结合歌谣一和图1说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参考答案】国家政府实行统一分配,即“铁饭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变化,从前的“铁饭碗”逐渐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

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进行就业。

【探究思考】(2)有人说,“铁饭碗”摔不破,人们捧着它就会放心。

现在打破了“铁饭碗”,搞得人心惶惶,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

你怎样理解这个问题?【参考答案】实行“铁饭碗”就业制度时,从表面上看好像很“公平”──不管你干得怎么样,有饭大家一起吃。

其实是保护了懒汉、低能儿,挫伤了勤奋、聪明人。

现在实事求是地承认人们之间的差异,实行能者、勤者上岗,凭贡献大小享受相应的待遇,是通过人才竞争来挖掘人的潜力,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

【探究思考】(3)我们应该如何来正确面对、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
【参考答案】改革开放后,就业渠道的改变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

我们应该正确来面对这种变化,要发愤学习,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争取使自己全面发展并有一技之长,以适应这种就业变化,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