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科学探究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课题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1课时实验室常用仪器试剂的取用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对于化学实验技能,应做到熟悉化学实验室安全警示标志,学会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施,学会妥善应对实验安全问题的必要措施,学会试剂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等实验基本操作,并能安全操作。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节课,先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实验仪器,再带领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学习过程。
教科书中先强调安全,再由简到难设计实验,使学生容易掌握。
学情分析学生在课堂上见过实验仪器,但对常见仪器还不完全了解,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实验仪器,了解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体会仪器使用的操作要点。
教学目标1.认识常见仪器,学习部分仪器的使用方法。
2.练习固体、液体的取用操作。
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验体会化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常见仪器的使用,固体和液体试剂的取用。
难点:滴管、量筒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因此学习化学就必然要了解化学实验室。
实验室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化学实验室。
当同学们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仔细阅读实验室规则,它们是安全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了解常见危险品标志和化学实验室试剂取用原则。
增强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实验室中规范行为。
环节二:实验室常用仪器看图识仪器,说出下列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说出图示仪器的名称,并归纳主要用途。
认识常见仪器。
续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环节三:试剂的取用一、试剂的取用1.固体试剂的取用。
【讲解】(展示广口瓶)固体试剂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展示药匙)取用固体试剂一般用药匙(或纸槽),有些块状的试剂可用镊子夹取。
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2024年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题

2024年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题1.竹炭包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以除去冰箱、车辆中难闻的气味而广泛受到群众的喜爱,这种产品可以对室内甲醛、一氧化碳等气体进行吸附。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竹炭进行初步探究。
【提出问题】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猜想与假设】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查阅资料】①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
①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①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可作干燥剂。
①加热或点燃不纯的可燃性气体可能会发生爆炸。
【设计实验】将竹炭充分燃烧,检验其产物,以证明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所用装置如图所示。
(1)A装置的作用。
(2)实验开始后,观察到D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装置中新鲜的鸡血变为暗红色,说明竹炭中(填“含”或“不含”)有碳元素,写出C 装置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3)小明认为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替换原装置中的F装置,你认为(填“可以”或“不可以”),原因是。
2.为使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视化”,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下列实验。
①、按图1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可视化”。
(1)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溶液pH 7(填“>”“=”或“<”)。
(2)将稀硫酸缓慢注入瓶中并振荡,观察到红色褪去,说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此时瓶中溶质(酚酞除外)一定有。
①、按图2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视化”。
(3)将注射器中相同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同时注入锥形瓶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进行下列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可视化”。
(4)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密闭隔热容器中不断加入稀盐酸,利用数字传感器上的计算机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与溶液温度的图象,如图所示。
当加入盐酸mL时,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总结反思】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为了证明反应的发生,可以借助指示剂、测量温度变化、比较物质的溶解性、借助传感器等,提供间接的实验证据。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1)-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第14题 14. 取用试剂应注意操作规范。
(1)取用粉末状固体时,先使试管__倾___斜___,用__药___匙__或___纸__槽____
把试剂送至试管底部,再直立试管。 (2)某同学向量筒倾倒液体时的操作如图,纠正其中的两处错误:
__瓶___塞__倒___放__,__量__筒___倾__斜___。
第15题 15. (2023·苏州模拟)进行化学实验离不开仪器,识别常见仪器,了解 它们的主要用途以及实验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等都是学习化学、进 行化学实验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如图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化学仪器: (2)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填字母):
③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时,需要用_E__、__G___;
盖__满___试__管___底___部_ , 液 体 取 _1_~___2___ 毫 升 , 用 剩 或 多 取 的 试 剂 应 __放__入___指___定__的___容___器__内____________。
返回目录
第13题
13. 液体试剂通常盛放在_细__口___瓶__里。取用时,先拿下瓶塞,_倒_______ 放 在 桌 面 上 , 然 后 拿 起 瓶 子 ( 注 意 使 标 签 向 着 _手___心____) , 瓶 口 应 ____紧__挨___着___ 试 管 口 , 使 液 体 缓 缓 倒 入 试 管 。 用 完 后 要 马 上 ___盖__紧___瓶__塞____,将试剂瓶放回原处。
不是从试剂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B )
A.不能用未经清洗的非专用胶头滴管吸取另一种试剂 B.不能用手接触试剂,不得品尝任何试剂的味道 C.从试剂瓶倒完试液后,应立即盖紧瓶塞 D.用药匙取用一种试剂后,取另一种试剂前必须擦拭干净
返回目录
第8题
1.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4)+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7.“天宫课堂”第四课在空间站与地
面同步探究了蜡烛燃烧实验。实验
观察到空间站蜡烛火焰呈球形
(图1),地面实验蜡烛的火焰呈锥状(图2),而且空间站蜡烛火焰比
地面实验显得微弱。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 )
①空间站的蜡烛燃烧只发生化学变化 ②空间站失重条件下蜡烛燃烧热
气流向四周扩散,火焰呈球状;地面上蜡烛燃烧热气流向上扩散,火焰
的状态变化、烛芯的变 化、火焰分层情况等。
石蜡呈_液___态,烛芯 _,燃烧产生_火__焰__
呈_黑___ 色
_,烛芯变_黑___
续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根火柴,迅速放在 火柴梗两端逐渐变 外焰温度最_高___,
火焰中,1 s后取出
_黑___
焰心温度最_低___
点燃 时
用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 火焰上方
(填字母序号)。
a.发出黄色火焰
b.熔化的烛液顺着蜡烛流下
c.放出热量
d.产生淡淡的黑烟
e.火焰分层
12345
(2)将一根木条迅速插入蜡烛火焰中,片刻后取出,观察到木条表面 出现了如图(2)所示的圆弧状黑斑,说明蜡烛火焰的_外__焰___温度最高。 (3)如图(4)所示,将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有 _水__雾___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中有_水___。
12345
强化练习
【知识巩固】
1.点燃蜡烛时,对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C ) A.燃烧时有蜡烛熔化 B.火焰分三层,最外层温度最高 C.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冷而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1234567
2.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精讲精练1.2.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原卷版+解析)

1.2.1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考点精讲【知识点一】科学探究的基础1.探究性实验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确定研究对象和方向)表达与交流↓ ↑猜想与假设(查阅资料)反思与评价↓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解释与结论(结论要针对假设)↓ ↑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搜集证据(对记录的搜集、归纳和整理)2.化学学习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2)关注物质的变化及变化时伴随着的现象:如蜡烛受热时是否融化,燃烧时是否发光、放热并有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产生;(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即将探究活动的过程、结果、分析过程等写成实验报告的形式。
3.观察实验的方法:变化前物质的状态、变化前后物质的状态以及变化时所发生的现象。
注意:观察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和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并及时记录;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的名称,观察不到现象的一般描述为“无明显现象”。
【典型例题】【典例1】小明同学在做凉拌紫甘蓝时,加入食醋和食盐,充分搅拌后,发现紫甘蓝变成红色。
他认为可能是食醋使紫甘蓝变红。
他另取少量紫甘蓝,加入食盐,充分搅拌后,紫甘蓝不变色。
在这个过程中,他没有用到的科学方法是A.观察B.实验C.推理D.归纳【举一反三】1.小维同学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来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提出假设B.设计方案C.进行实验D.交流讨论2.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提出了“宇宙不守恒”的问题,最终被科学家吴建雄证实,结果只有杨振宁、李政道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一事实充分说明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首要的工作是()A.建立假说B.实验论证C.详细观察D.提出问题3.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白色粉末药品,有同学认为是氯酸钾。
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猜想假设B.设计实验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技巧方法】1.明确实验目的(即弄清楚实验原理)2.根据要求正确选择仪器和药品3.设计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4.分析得出结论。
1.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3)+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A.加热前试管外壁没有擦干 B.加热时试管底接触了灯芯C.试管里的液体超过容积的 D.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上倾斜
1
2
3
4
5
6
7
5.规范实验操作是保障实验成功的前提条件。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B
A.点燃酒精灯
B.闻气味
C.滴加液体
D.倾倒液体
1
2
3
4
5
6
7
【拓展提升】
6.(跨学科)涉及气体的实验要求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基本思路是使装置密闭,再创造条件使内外压强不等,观察气泡或液面变化。下列实验操作不能用于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是( )
保持内外压强的平衡
湿抹布
(2)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①试管外壁应该干燥,试管中液体的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 _;②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从试管______套上、取下;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底部__________,要用____焰加热;仪器不要接触灯芯;
底部
均匀受热
外
④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的短柄上,试管口不能对着人;⑤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____水或用____水冲洗,防止炸裂。
A
A. B. C. D.
2.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A. B. C. D.
1
2
3
4
5
3.对“实验仪器——用途——使用注意事项”连线如下,其中全部正确的是( )
B
A.烧杯——用作较大量液体反应的容器——可以直接加热B.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加热后不能骤冷,以防炸裂C.锥形瓶——用作较大量液体反应的容器和气体发生装置——可以直接加热D.量筒——用于量度液体的体积,也可以作反应容器——不能加热
1.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3) 火柴梗燃烧需要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是14.0%,火柴梗燃烧需要
的最低温度是270℃,结合上表谈谈你对“火柴梗与焰心接触的部分没
有明显变化”的认识:
焰心处氧气体积分数和温度都达不到火柴梗燃
烧的要求,所以火柴梗与焰心接触的部分没有明显变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返回目录
第一单元
课题2
第3课时
5. (2024·濮阳段考)小明同学做了“给液体加热”的实验后,发现试
管底部有裂纹,请你帮助小明分析导致试管底部有裂纹的可能原因(答
出三点即可,试管本身质量问题不考虑)。
(1)
试管外壁不干燥
(2)
没有预热,就直接进行加热
(3)
试管没冷却就用冷水进行冲洗(合理答案均可)
1
2
。
3
4
5
6
。
7
8
9
10
课题2
第2课时
走进化学世界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物质的加热
仪器的连接和洗涤
目
录
01
新知梳理
02
基础过关
03
能力进阶
1. 物质的加热
(1)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
外焰
焰
温度最高,因此应用
外焰
“三禁止”:绝对禁止向
燃着
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绝对禁止 用嘴吹灭酒精灯
灯要用
火柴
焰心
、
三部分,
外
部分进行加热。使用酒精灯要做到
或颗粒状试剂可用
科学探究教案初中化学

科学探究教案初中化学课题:化学实验中的观察与探究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实验设计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1. 观察化学实验现象,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分析;2. 安全操作化学实验仪器和材料;3. 探究化学实验中的规律和原理。
教学方法:1. 示范引导法:老师展示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和观察现象;2. 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进行化学实验,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3. 讨论引导法: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实验结果;4. 实践应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提高实验技能。
教学过程:一、引入1. 老师简要介绍本课的主题和目标,引发学生的兴趣;2. 给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器材和材料,让学生猜测可能进行的实验内容。
二、实验操作1. 老师进行化学实验的示范操作,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3.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推理和分析,探讨实验中的规律和原理。
三、讨论总结1. 老师组织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规律;2.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和结论,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实验心得;3.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实验安全和规范操作。
四、课堂作业1. 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和讨论结果,撰写实验报告;2. 学生继续探究相关的化学实验内容,积累实验经验和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化学实验探究,学生在观察、分析和探究能力上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也增加了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理解。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验案例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科学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了我,也就分家了,母亲用单薄的肩膀挑起了一家繁重的担子,她笔直的身材一天比一天弯曲,所以母亲比同龄人苍老了很多,但母亲从未在我们面前抱怨过,她把青春毫无保留的献给了这个家、 献给了孩子。看到手机屏幕前两鬓发白的母亲,我更是惭愧不已。澳门真人现金游戏
而母亲似乎早已忘记了我带给她的伤害,还一遍又一遍地说着,那时候哪有现在的这条件,你出生时都没去医院,脐带都是奶奶剪得。记得有一回,你拉肚子拉了好几天,哭得涕不成声了,我只有 抱着你,唯一能给你的就是用热手捂着你的肚子,让你好受些。你没有衣服穿,我只能把你哥的衣服剪一截让你穿,等你长一截就给你缝一截,你就是这样一点一点长大的。
那天,我听母亲聊了很多关于我小时候的事情,当然,这样的事情如果不是我问起,母亲是坚决不会说的。在屏幕的另一端,母亲坐在院子里,对着太阳穿着针线。这几年来,母亲的视力下降的厉 害,针线活几乎没法干了,如果不是小米奇的出生,也许母亲再不会重拾针线了吧。在老家有个习俗,等小孩满月时,家人一定要给孩子做一双虎头鞋、一对猫枕头还有一个小包被,这是尊贵的象征, 只有家庭好的人家才能做的起。那时候的我就没有这些,为此母亲一生都在拼命干活,希望我们能和别的孩子一样平起平坐。但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这些东西真的过时了,因为现在的孩子比较娇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没出生前各种的衣物堆的满满的。像这种手工类的,会显得硬,一般都不给孩子用。但这一刻我没有嫌弃母亲,而是心疼母亲。我知道这是母亲的心意,这是她认为最好的东西就应该送给最重要的人, 爱屋及乌,她爱我便爱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