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助力汝阳产业经济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助力三农微商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助力三农微商发展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也包括农业领域。
在中国,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三农微商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正逐渐崭露头角。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给三农微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传统的农业生产和销售模式带来了新的改变。
在农业生产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无人机、传感器等设备,农民可以实时监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土壤湿度等信息,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比如,在农业灌溉方面,传统的人工灌溉容易出现过度或不足的情况,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根据土壤湿度、气候等数据进行精准灌溉,提高灌溉效率,节约用水。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帮助农民预测天气变化,灾害风险,减少农作物的损失。
在销售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也为三农微商带来了便利。
传统的农产品销售多依赖于农产品市场或者中间商,中间环节繁杂,农民往往难以获取合理的收益。
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农民可以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直接与消费者进行交流和销售,打破了传统的销售模式。
农产品的来源、生长过程等信息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溯源,增加了产品的透明度和信任度。
消费者可以了解到产品的生产环境、品质等信息,提高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信赖度。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帮助农民根据不同的销售情况和消费者需求,精准选择适合的销售策略,提高销售效率和利润。
在三农微商发展中,人工智能技术也有一定的挑战。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需要一定的技术能力和设备,部分农民可能缺乏相关的技术知识和资金支持,导致他们无法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
其次,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更新换代也需要农民不断学习更新知识,适应新技术的应用,这对传统的农民来说是一种挑战。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可能引发一些安全和隐私问题,如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需要相关部门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和政策支持。
总的来说,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三农微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汝阳县:“乡创客”创出产业新空间

XIANGCUN KEJI 2021年8月(下)5分类试点村创建66个,初步实现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目标,农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因地制宜,推进改厕革命。
走出了一条“以水冲式为主、以集中收集粪污模式为辅、兼顾三格式、双瓮漏斗式厕污同治”的路径,先后分两批在全区76个村推进管网式改厕,累计改建水冲式厕所3.6万座,改厨、改浴同步覆盖率85%以上。
持续推进村容村貌提升,全面启动农村“五化”行动,积极推进“四美乡村”建设,按照“房前屋后、栽花种树,美化环境,加快致富”的要求,开展“一村万树”行动,栽植绿化苗木359万株,已建成156个“绿庄”。
以基层党建为抓手聚力组织振兴孟津区积极构建“党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村”的乡村治理体系,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依托168个广场、游园等新型党建活动阵地,打造实景代入、情境教学、现场交流、互动体验等开放式组织生活,为乡村振兴筑牢底部基础。
推行“党员积分管理”、党员联系户“1+10”工作法,叫响做实“有困难找党员,要服务找支部”。
通过“四官”服务进村、“一村一法律顾问”等方式,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网络,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矛盾化解率达95%以上。
推动村务公开“信息化”,开发“孟津村务公开”微信小程序,使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了解、监督村集体资产和财务收支情况。
如常袋镇马岭村不断深化“一约四会”制度,十几年没有信访事件发生,获得全国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村,麻屯镇卢村、会盟双槐等村党支部实行党员积分制带动群众参与农村环境整治,从而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
如今,一幅“环境优美、乡村宜居、农民幸福”的美丽画卷正在中原大地孟津徐徐铺展开来。
来源:郑占波,陈显萍.河南洛阳孟津区:内外兼修推进“五大振兴”[N ].农民日报,2021-08-21.汝阳县:“乡创客”创出产业新空间日前,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为马明盼、温国粮、陈瑞生等10名第一届汝阳县“乡创客”授牌,同时授予他们“乡创客”荣誉之家称号。
“互联网+”背景下河南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河南农业2016年第10期(下)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随着智能设备大规模普及,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日益成熟,万物互联、无穷计算的“互联网+”时代到来,大批I T 企业都瞅准了农业,传统农企也纷纷全方位“触网”,其业务涉及种植、养殖、农业电商、农业大数据等各领域。
河南作为传统的农业和农业人口大省,如何将电子商务这一新型商务模式应用于农业和农产品生产销售过程,对其破解三农难题,转型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农民收入和幸福指数,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河南省“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和《关于推进云计算大数据开放合作的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为搭建“互联网+”开放合作平台,打造“互联网+”经济热点地区打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河南省人口基数大,常住人口超过9000万,随着近年来富民强省战略的持续推进,人民收入不断提升,网络零售交易额仅2015前3季度增幅就达49.5%,为农业电商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河南省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九州心腹,十省通衢”,国家骨干公用电信网“八纵八横”中的“三纵三横”途经河南,南北、东西两条架空光缆干线穿越河南,构筑了“四纵四横”的信息高速公路基本框架。
作为全国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二类地区,省会郑州也是国家级骨干互联网直连点,全省范围内已实现4G 网络全覆盖,强悍的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为农业电子商务营造了优质的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
河南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战略重点主要包括:继续加大对新信息基础设施投入,重点抓农业电子政务、农村电商物流,有效支撑电商服务业;发挥集聚效应,推动电子商务园区等衍生服务业发展,为涉农从业人员提供专业高效的商务服务、政务服务以及其它配套服务;重塑农产品流通模式;实现“淘宝村”“淘宝镇”常态化;培育具有互联网基因、创新基因和文化基因,服务三农领域的“新农人”;构建基于“云网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等。
一尧河南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问题首先,农业信息化基础薄弱,利用率低。
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者:思雨来源:《中国食品》2018年第14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联网+农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瞄准农业现代化主攻方向,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水平;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狠抓工作落实,强化政策制定,推动生产智能化水平提升,推进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健全完善为农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强化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加强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总的来看,“互联网+农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7月2日,国务院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农业农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为大家介绍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关情况。
记者:2015年国务院曾经出台过一个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了关于创业创新和现代农业等在内额十一项重点行动,请问屈部长目前“互联网+”现代农业这一行动进展如何?在利用互联网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上取得了哪些新的成效?屈冬玉:2015年国务院出台“互联网+”行动意见以后,“互联网+农业”本身就是“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跨界融合,通过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要素互联,创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现代农业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部积极推动互联网在农业农村的应用,“互联网+农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互联网+”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8个省市出台了“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都将农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每年举办一次“互联网+”现代农业会议,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2017年在江苏由农业农村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举办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带动和引领了各个省对这项工作的关注和重视。
汝阳谱写农机化发展新篇章

一
分” ,节约 了农机 装备投 入 ,大大提 高了农机 利用
组 建农机 合作 社 6 ,展开 规模 化 、机 械 化农 田作 率 ,有效地解决 了 ‘ 机无 田或有 田无机 ”之 间的矛 个 有
业 ,为实施百亩 田、千亩方 、万亩片烟 叶生产计 划提 盾 ,同时为村 民外 出务工创造 了条件 。 供 了田间作业保 障。
区 、保护性耕作示 范方 ,用鲜明的 比照 ,向广大农 民
宣传应用农机化新技术 的优越性 。目前 ,小麦精少量
1农 机购置补 贴温暖人 心 连续几 年来 ,党 中央 播种 、秸秆还 田已成 为当地的农 作习惯 ,保护性耕作 . 国务 院对农 民购置农机 实行补贴政策 。汝阳农 机部 门 面积呈逐年扩大的态势。 把农机购置补贴作为农机化工作 的重 中之重 ,大力宣 传农 机补贴政策 、申请程 序 、补 贴产 品 、补贴对 象 ,
化 的各 项方针政策 ,以实施购机补贴为重点 ,拓 宽融
资渠道 ,因地 制宜 ,发 展适合 山 区的 中小型农 机具 ;
‘ 完 自家 田,机具歇半 年 ”的不利局 面 ,汝 阳县农 以发展农 机专业 合作社 为载体 ,精心组织重要农 时季 耕
机管理部 门积极 组织农 机户走 向市 场 。三夏 、三秋 节 的机 械化 生产 ,推 进农 机社 会 化服 务 ;以环 保农
3 科技 之 火遍 山寨 走 出去 、引进来 、沉 下去 , . 汝 阳县 17 94年 成立 了县农机 局 ,在历 次机构 改 是 汝 阳农 机化 技术推 广普及 的创新 点 。从 20 07年 以
革 巾,农 机部 门首 当其 冲,管理局变管理 总站 。2 1 来 ,先后组织 10 00 5 余人次 到知名农机企业考察进修学 年 ,在全 国上下组建大部 门的形势下 ,原汝 阳县农业 习 ,了解掌握农 机化新技术 、新机具 。引进推广 了小 机械管理局 ( 总站 ) 改革中 ,不但 没有被合并 ,而 麦精少量播 种机 、玉米秸秆还 田机 、小麦沟播地膜覆 在
乡村振兴电商成功案例

乡村振兴电商成功案例乡村振兴是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列举了10个乡村振兴电商成功案例。
1. 三江源区域特色产品电商平台:三江源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该地区的特色产品有着独特的市场需求。
通过建立电商平台,农民可以将自己的特色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销售额。
2. 云南普洱茶电商项目:普洱茶是云南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普洱茶农可以直接和消费者进行交流和销售,不仅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销量,还改善了农民的收入状况。
3. 安徽黄山电商扶贫项目:安徽黄山地区是贫困地区,通过电商平台,该地区的贫困户可以销售自己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提高了收入水平,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4. 浙江千岛湖农产品电商平台:千岛湖地区因为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拥有丰富的农产品。
通过建立电商平台,农民可以将自己的农产品推广到全国乃至全球,并且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渠道和机会。
5. 四川乡村旅游电商平台:四川是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通过电商平台,乡村旅游可以更好地推广和销售自己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览。
6. 湖南农村电商扶贫项目:湖南是中国的农业大省,通过电商平台,农民可以将自己的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销售额,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7. 广西绿色农产品电商项目:广西地区拥有丰富的绿色农产品资源,通过电商平台,农民可以将自己的农产品推广到全国乃至全球,并且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渠道和机会,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8. 江苏农村电商示范县项目:江苏省在乡村振兴中率先推动农村电商发展,通过建立示范县,培育了一批电商龙头企业,带动了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
9. 山东农产品电商扶贫项目:山东是中国的农业大省,通过电商平台,农民可以将自己的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销售额,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10. 河北乡村电商产业园项目:河北省通过建立乡村电商产业园,为农民提供了电商培训、产品展示和销售等服务,帮助农民利用电商平台推广自己的农产品,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汝阳发展趋势

汝阳发展趋势汝阳作为河南省的一个县级市,近年来发展迅速,呈现出了一系列积极的发展趋势。
以下将从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汝阳在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汝阳的工业产业不断壮大,尤其是以制造业为主的轻工业和纺织业,已成为该地区的支柱产业。
同时,汝阳地处河南省的中部,交通便利,使得其农产品能够迅速运输到周边城市,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服务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特别是旅游、餐饮、教育和医疗等行业,吸引了大量人流和资金的涌入,为该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汝阳在保护传统文化和开拓创新文化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
汝阳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县,有着丰富的文物和历史遗迹,因此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汝阳加大了对文物保护和修复的力度,同时也在文化教育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另一方面,汝阳也积极引进和培养新的文化产业,如电影、音乐、艺术等,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娱乐和创作机会。
这种传统文化和创新文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使得汝阳在文化领域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最后,从环境发展的角度来看,汝阳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近年来,该地区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还加强了对土壤污染、水源保护等环境问题的治理,努力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另外,该地区还积极推动农业生产的绿色化,提倡有机农业和绿色食品的种植和生产,为居民提供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模式,使得汝阳的整体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也为居民提供了宜居的生活条件。
综上所述,汝阳在经济、文化和环境等方面都展现出了积极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该地区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以及推动创新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汝阳:电商“大集”助脱贫

汝阳:电商“大集”助脱贫佚名【期刊名称】《《农业工程技术》》【年(卷),期】2019(039)012【总页数】1页(P41-41)【关键词】电商平台; 汝阳; 脱贫; 大集; 农特产品; 特色农产品; 顺口溜; 主持人【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37“汝河两岸艾香飘,炎黄峰上杜仲生。
名菌缘自前坪出,优质花生龙乡种……”“豫货通天下、山水汝阳行”农特产品电商推广活动上,主持人用一句顺口溜形象地总结了汝阳甪里艾、杜仲、香菇、花生等特色农产品。
当天,汝阳十大农特产品集中入驻当地电商产业园,并现场和各大电商平台举行对接会,蚂蚁金服、建行善融商务还推出了金融扶贫措施。
活动现场,洋豫阳红薯制品、龙须坡杜仲羊肉、前坪湖香菇、李阿婆非遗香包……一款款本土产品加上别具特色的包装格外引人注目,这些产品都可以在电商平台销售。
汝阳县地处豫西伏牛山区,特色农业优势明显,汝阳香菇、红薯、杜仲、甪里艾、花生均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但长期以来,汝阳农产品“藏在深闺人未识”,优质的产品卖不上优价。
汝阳把目标瞄向了电商。
2017年,汝阳县入选第四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电商发展进入快车道。
仅一年时间,汝阳县就完成了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电商物流园区建设、农特产品公共品牌建设、110个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初步构建了农村电商产业生态体系,为农产品上行打下了基础。
2018年全县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43%,网商数量同比增长25%。
“现在我的淘宝店每天都会有订单,有时候一个订单要几十公斤香菇呢。
”2018年11月,家在乡下的赵英利参加了河南云动信息技术公司在汝阳县开办的免费电商培训班,开通了自己的淘宝店,如今坐在家里就能将香菇等农产品通过网店卖出去。
一根网线还打通了山区脱贫路。
汝阳县三屯镇80后电商带头人陈瑞生创办了恒曦自然农业,每只168元的真空包装柴鸡供不应求。
目前,在三屯镇庙湾村,有20多名贫困村民在恒曦自然农业务工,年收入达9000元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助力汝阳产业经济发展
5月25日,汝阳县中小微企业“互联网+新资本商业模式”专题培训会在汝阳县国土资源局举行。
汝阳县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高庆立、纪律检查员杨登科,商务局副局长胡建昌,县工信局副局长薛占阳,各县区相关负责人以及实体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本次会议由汝阳县委统战部、商务局举办。
旨在借助社会资源,推动汝阳电子商务建设,帮助全县实体企业实现商业模式的转型升级和优化,提升运用“互联网+”拓展市场能力。
近年来,汝阳县高度重视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积极对接外部优势资源,借力“互联网”发展特色汝阳经济。
截止目前,汝阳县携手脸谱中国已经为全县企业提供了两期互联网知识培训,强化提高了实体产业在渠道、经营、管理等方面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会上,脸谱中国高级讲师张雷为到会企业代表解读了互联网4.0时代的商业模式,并通过多个场景体验,演示了刷脸APP的生意功能,免费为实体企业搭建互联网平台,帮助企业将线下生意搬到线上,拓宽产品流通、销售渠道。
本次会议的举行,不仅能够促进汝阳实体产业转型升级,更能推动汝阳互联网经济发展。
今后,脸谱中国还将继续为我县提供优质的互联网服务,让更多的汝阳企业搭上“互联网+产业”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