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合集下载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包头四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共 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3题(共9分)情志是中国古代诗学范畴的概念,是诗歌的内在本质要素。

史传文学的“志”体现在以一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中,在叙事中蕴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

“情”表现为史官在书写历史时“发愤著史”,融入自己的心灵感悟,饱含深情。

用诗学范畴的“情志”来研究史传文学,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

先秦时期,史官掌管祭祀、占卜、记事、典册等一系列国家大事。

这些人知识渊博、地位崇高,不仅担负记录历史的责任,还要向君王谏言、献策,有时还会陷入政治斗争的旋涡中。

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是分不开的,他们同其他臣子一样肩负励精图治的使命。

这也就是史官要在史传中表现“志”的原因。

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因为他们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还是历史的参与者。

孔子慨叹:“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史记·孔子世家》)如果是秉笔直书,只是客观记录历史,孔子何以想到后世“罪”他?深层原因还是他在《春秋》中融入了自己信奉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

这种价值观念并不是作者个人狭隘的主观取向,而是认识历史的一种参照系统。

史传在对事件和人物做点评时,往往会追加一个点评的主体。

这样就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品评区分开来,不会混为一体,不至于影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

对事件的看法借“君子”“仲尼”等之口表达,实质上是借他人之口抒心中所想。

这样的叙事技巧,既保持了历史的客观真实性,凸显了史学家的公正,也在字里行间暗含了作为一个当局者的态度——史官并不是看客,而是切身为国家兴衰存亡忧心忡忡的正义保卫者。

钱钟书言“史蕴诗心”,史传亦是史官的心灵史。

这一点在司马迁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尽管一直秉持据事直书的信念,但在司马迁看来,史传不仅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也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途径。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试题(二)不分版本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试题(二)不分版本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试题(二)不分版本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试题〔二〕第一局部阅读题〔6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永远的烛之武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假设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

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

郑国终于转危为安。

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明机智。

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反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

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

1955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一个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个师吗?《烛之武退秦师》告诉了我们答案。

曹操有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烛之武就是这样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

刘备三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对他畅谈天下大势。

可以说诸葛亮未出山前就做着出山的准备,烛之武也是如此,尽管怀才不遇,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希望。

烛之武不是不想做一番事业,他的心始终没有放弃过“一飞冲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定天下济苍生一逞抱负的路径。

你想,一个小小的“弼马温〞,怎么对晋国的历史、对晋国国君的为人那么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对秦晋之间的恩怨又是如此了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无疑是后人景仰他们的主要缘由。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样一个让才华长久没显出来的人,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他还是出来解国家之围了。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试题(一)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试题(一)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试题(一)第一部分阅读题(共75分)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3题。

互融:中西园林的趋势王向荣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是世界园林体系中最重要的两大瑰宝,它们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曾各自独立,后来又相互影响,到了现在更是互相融合。

中国是东方园林的发源地和发展中心。

中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东方,幅员辽阔,自然环境优越,历史文明悠久,人们对美丽神秘的自然充满了热爱与崇拜。

中国传统园林一方面源于古老传说中神仙们居住的乐土,另一方面源于古代人对于自然的理解。

根据古代传说,在昆仑之巅,有西王母的花园,有皇帝的悬圃;在遥远的东海,有蓬莱、瀛洲、方丈三座海岛,找到这三座岛屿,就能从神仙的手中获得长生不老药,这些神话中展示的神秘山岳和美丽岛屿就成为中国园林的一种雏形。

另一方面,中国大地秀美山川的景色无疑是中国人心中最美的自然,并成为中国园林模仿的对象,这种风景也被称为“山水”,中国园林试图以象征的手法展示这种自然的本质,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追求“小中见大”,将大千世界的宏观景物微缩到小巧玲珑的壶中天地,这也是先秦以来中华民族“天人合一”人文精神与历史观念发展的结果。

中国传统园林从商周的“囿”、秦汉的宫苑,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在隋唐时期进入盛期,并在宋朝发展成熟,一直到明清,其造园思想始终一脉相承,在园林创作过程中强调“意境”,追求诗情画意,寓情于景,寓意于物,以物比德,园林经常作为隐逸文化的载体,反映园主的情操和思想,展现心中的世外桃源。

西方园林起源于古埃及和两河流域,那里干旱少雨,只有沿河的谷地是绿色丰饶的,农业生产必须依赖于灌溉,国土的风景也没有中国优美多样。

在这样一种环境里,有着充分水源和灌溉系统的田园成为园林的蓝本,表达了“人间天堂”的理想。

这些园林也多为实用性的园圃,如果树园、蔬菜园和葡萄园等,形式也是几何式的。

随着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文明经由地中海传到欧洲大陆,西方园林历经古希腊、古罗马的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走向成熟。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一)语文试题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一)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周国平先生对当代人的精神状况作过这样的描述:“精神生活的平庸化是我们时代的一个明显事实。

在精神领域,不管幸运还是不幸,每个人独自承担拯救自己灵魂的责任,这将是许多代人的命运。

热情的理想家所能做到的,至多是鼓舞人们自救,而不是充当救世主。

”精神自救是精神健康的标志,即使没有哲学和哲学家,我们也有不满和自救的需要。

请以“精神的自救”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可以叙述自己或别人的经历,也可以表达感悟和思考。

注意: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精神的自救人生在世,处于何种心态,拥有怎样的精神很重要。

在精神普遍平庸的当今,我们首先要拯救自己的精神,然后才能担当责任,兼济天下。

当“3·11”日本大地震的消息传来时,我们本以为失去亲人的日本人将会满面痛苦,整个国家将会陷入一片沉痛气氛中。

然而,打开电视、电脑,所看到的画面让人震惊:地震灾区的市民有序地在超市排队买生活用品;有的安然、平静地坐在宽敞的避震区;有的在电话亭外有秩序地排队等待着给亲人打电话,报平安……若不是屏幕上写着“日本大地震”等字样,我简直不相信这会是震后人民的反应!面对灾难,他们隐忍着悲痛情怀,理性地对待灾后救援。

这应该是“精神自救”的极好范例。

抛开历史的仇恨,用客观的眼光看待日本,他们确确实实地做到了精神的自救,他们能如此镇定地对待苦难,是因为他们拥有坚定的自救精神。

当今社会,有多少精神缺失的人,他们将毒奶粉送入婴儿的嘴里,他们将瘦肉精端上人们的餐桌,将馒头染色,他们将公园里的盆景据为己有,他们将道路旁的公共设施随意毁坏……如果不进行一场“精神自救”的革命,我们的社会将毫无信义和秩序可言。

“精神的自救”需要信心,需要意志,更需要顽强的毅力。

当黑暗遮蔽了光明,“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毅然投入汨罗江,这是屈原对自己精神的自救,他不希望自己的精神被玷污,于是采用这种极端的方法来拯救精神。

配套K12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文综上学期期中试题

配套K12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文综上学期期中试题

包头四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43~47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号题目要求的。

在全球范围内,云层分布面积、纬度或高度的变化将影响全球的温度。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

研究发现自19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云层多少没有明显变化,但高空云升高(云层厚度和成分无明显变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的趋势明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随若全球气候变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表明A. 极地东风减弱B. 中纬西风减弱C. 低纬信风减弱D. 副热带高压减弱2.高空云升高较明显的季节及其气候效应是A. 夏季、变冷B. 夏季、变暖C. 冬季、变冷D. 冬季、变暖3.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中低纬度增多,高纬度也增多B. 中低纬度减少,但高纬度增多C. 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减少量D. 中低纬度增多量少于高纬度减少量次年4月湖面封冻,冰面厚达2m,7月,某科考队前往纳木错考察湖泊的水温的垂直变化。

右下图是一科考队员绘制的某观测点7月水温垂直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右图中7月水温从表面到水深16m处变化小的原因主要是A. 光照强烈且水质好B. 蒸发消耗表层热量C. 地表径流汇入量大D. 表层受风力影响小5.推断纳木错水温垂直变化最小的时段是A. 1月中旬B. 3月中旬C. 5月中旬D. 7月中旬当把人口中的所有成员按年龄由小到大排序时,位于中间的年龄即为年龄中位数。

内蒙古包头四中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试题一2018122101180

内蒙古包头四中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试题一2018122101180

内蒙古包头四中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试题(一)第一部分阅读题(共75分)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3题。

互融:中西园林的趋势王向荣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是世界园林体系中最重要的两大瑰宝,它们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曾各自独立,后来又相互影响,到了现在更是互相融合。

中国是东方园林的发源地和发展中心。

中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东方,幅员辽阔,自然环境优越,历史文明悠久,人们对美丽神秘的自然充满了热爱与崇拜。

中国传统园林一方面源于古老传说中神仙们居住的乐土,另一方面源于古代人对于自然的理解。

根据古代传说,在昆仑之巅,有西王母的花园,有皇帝的悬圃;在遥远的东海,有蓬莱、瀛洲、方丈三座海岛,找到这三座岛屿,就能从神仙的手中获得长生不老药,这些神话中展示的神秘山岳和美丽岛屿就成为中国园林的一种雏形。

另一方面,中国大地秀美山川的景色无疑是中国人心中最美的自然,并成为中国园林模仿的对象,这种风景也被称为“山水”,中国园林试图以象征的手法展示这种自然的本质,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追求“小中见大”,将大千世界的宏观景物微缩到小巧玲珑的壶中天地,这也是先秦以来中华民族“天人合一”人文精神与历史观念发展的结果。

中国传统园林从商周的“囿”、秦汉的宫苑,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在隋唐时期进入盛期,并在宋朝发展成熟,一直到明清,其造园思想始终一脉相承,在园林创作过程中强调“意境”,追求诗情画意,寓情于景,寓意于物,以物比德,园林经常作为隐逸文化的载体,反映园主的情操和思想,展现心中的世外桃源。

西方园林起源于古埃及和两河流域,那里干旱少雨,只有沿河的谷地是绿色丰饶的,农业生产必须依赖于灌溉,国土的风景也没有中国优美多样。

在这样一种环境里,有着充分水源和灌溉系统的田园成为园林的蓝本,表达了“人间天堂”的理想。

这些园林也多为实用性的园圃,如果树园、蔬菜园和葡萄园等,形式也是几何式的。

随着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文明经由地中海传到欧洲大陆,西方园林历经古希腊、古罗马的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走向成熟。

内蒙古包头四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一)文科综合试卷Word版含答案

内蒙古包头四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一)文科综合试卷Word版含答案

A.1 月
B.2 月
C.7 月
1
D.8 月
4. A 月甲地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物体收入辐射能与支出辐射能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 下图为上海可以发现:该地该日正值区阴影面积远大于负值区阴影面积,导致这
高三年级文综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请把正 确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
在广东省肇庆市美丽的七星岩仙女湖畔,有一座长达 1000 多米的天然石山 酷似一尊卧佛。卧佛头北脚南,头部的眼睛、眉毛、鼻子、嘴巴、下巴、螺髻清 晰可见。每年都有几天,在太阳下山时,可见到太阳徐徐从卧佛口中落下,形成 “卧佛含丹” 的地理奇观 (如右图) 。该地主管部门将每年的 10 月 3 日定为“卧 佛含丹”节。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两题。
种现象的影响因素有 ( )
① 昼长因素 ② 地面辐射 ③ 大气的散射 ④ 大气逆辐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兰新高铁于 2014 年 12 月 26 日全线通车,该铁路线将加快甘肃的城市化发
展进程,未来甘肃将形成“一群两带多组团”的城镇化布局。其中“一群”是指
兰新高铁甘肃段的中部城市群,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1.游客若想看“卧佛含丹”景观,最佳方位应在该山的 (
)
A.西南 B.东南
C.西北 D.东北
2.下列另一时段,也可以观赏到“卧佛含丹”景观的是 (
)
A.我国植树节前后
B.五一劳动节
C.我国教师节前后
D.元旦前后
下图为澳大利亚多年平均 A 月、B 月近地面气压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内蒙古包头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内蒙古包头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

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B. 本书作者采用幽默却又不失严谨的笔调,将伶人的瑰丽而又哀婉的人生轨迹勾勒出来,尤其是行文皮里阳秋....,蕴含丰富C. 我市家电市场促销氛围意兴阑珊....,促成这个氛围的是卖场主打“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再一个就是“低价促销”D. 只有那个突然不期而遇....的另一个郁霆,依旧留在心里,成为永远活在心里的梦想,关于爱情,关于生活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新出台的网络支付管理规则,充分考虑了未来小电商发展的空间,不仅保护日交易额小于万元的交易,而且保护了超过百万元的大额交易B. 旺盛的国内需求正在成为跨国巨头获取暴利的重要市场,尤其是针对中国的石油、铁矿石等基础能源方面表现的异常突出C.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介绍了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仍处在年度预期的合理区间,但经济环境仍然错综复杂等情况D. “在我抵达中国之前,对那里一无所知,充满了恐惧;但是当我从中国回来,对那里的现在及未来充满了信心.”瑞典电子竞技协会的斯曼说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______,______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应该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就会像刘义隆那样,虽有“______”的雄心,也难逃失败的结局。

(3)苏轼在《赤壁赋》中,回想曹孟德在赤壁之战前豪气勃发,曾在长江岸边高举酒杯,“______,______”,高声吟咏出千古名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场面,如在眼前。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4.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头四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共 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3题(共9分)情志是中国古代诗学范畴的概念,是诗歌的内在本质要素。

史传文学的“志”体现在以一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中,在叙事中蕴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

“情”表现为史官在书写历史时“发愤著史”,融入自己的心灵感悟,饱含深情。

用诗学范畴的“情志”来研究史传文学,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

先秦时期,史官掌管祭祀、占卜、记事、典册等一系列国家大事。

这些人知识渊博、地位崇高,不仅担负记录历史的责任,还要向君王谏言、献策,有时还会陷入政治斗争的旋涡中。

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是分不开的,他们同其他臣子一样肩负励精图治的使命。

这也就是史官要在史传中表现“志”的原因。

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因为他们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还是历史的参与者。

孔子慨叹:“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史记·孔子世家》)如果是秉笔直书,只是客观记录历史,孔子何以想到后世“罪”他?深层原因还是他在《春秋》中融入了自己信奉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

这种价值观念并不是作者个人狭隘的主观取向,而是认识历史的一种参照系统。

史传在对事件和人物做点评时,往往会追加一个点评的主体。

这样就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品评区分开来,不会混为一体,不至于影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

对事件的看法借“君子”“仲尼”等之口表达,实质上是借他人之口抒心中所想。

这样的叙事技巧,既保持了历史的客观真实性,凸显了史学家的公正,也在字里行间暗含了作为一个当局者的态度——史官并不是看客,而是切身为国家兴衰存亡忧心忡忡的正义保卫者。

钱钟书言“史蕴诗心”,史传亦是史官的心灵史。

这一点在司马迁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尽管一直秉持据事直书的信念,但在司马迁看来,史传不仅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也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途径。

他以诗性叙述,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展示了历史强大的生命力。

例如《史记·刺客列传》中饱含深情地刻画了刺客这样一类人物,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高渐离,一个个有血有肉、肝胆相照,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观、人生观。

历史记录的本质是对人类文明痕迹的捕捉,史官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要与历史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他的使命就是饱含着深情把已经逝去的人物写出生命,把已经发生的事件写得生动,最终呈现出鲜活的人物、鲜活的历史,让跳动的生命气息绵延不绝。

史传作者的“情”不同于抒情诗人的“情”。

诗人多聚焦于一时一刻的客观世界和主观意志;史官有更加广阔的胸襟,不仅关注当代,也关注过去的人和事,在动态的社会和人生中表情达意。

诗歌的情是静中显情;史传的情是动中传情。

诗歌字里行间传递着诗人的情感;史传则是表面上有意避之,实则处处传情。

(摘编自魏玮《史传文学的“情志”》)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史书中都蕴含着“情志”:在叙事中蕴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写史书时融入史官的心灵感悟。

B.史传往往借某个主体对事件和人物进行点评,这样就区分了历史事件和人物品评,而不至于影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

C.司马迁认为,史传不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而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途径,他践行了自己的理念。

D.史传作者的“情”与抒情诗人的“情”不同,诗歌字里行间传递着诗人的情感,史传则是有意避开情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把属于古诗学概念的“情志”引入史学研究中,目的是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

B.文章主体部分从记史言志和作史缘情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后一角度与诗学进行了对比。

C.文章引用《史记》中孔子的言论,论证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是历史的参与者的观点。

D.文章列举《史记》中的刺客这一类性格鲜明的人物,论述司马迁秉笔直书的治史观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他们有一种使命感,因此在史传中表现“志”。

B.《春秋》中融入了孔子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主观内容较多,只能作为历史的参考。

C.史官在史书中表达自己作为当局者的态度,这是史官心忧国家,对国家兴亡的一种责任。

D.饱含深情地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写出鲜活的人物、鲜活的历史,这是史官的伟大之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把抓徐国平“一把抓”是宗家中药铺百年不倒的招牌。

据说这招牌还是慈禧太后亲赐的,只可惜那块金匾不慎毁于战火。

宗世良的后人,衣钵相传,几代为医。

在草药的选料和炮制上,家规要求甚严。

自然,同样的病,在其他药铺要抓三五服,甚至十服八服,而在“一把抓”一服即可。

后来,“一把抓”传至宗瑜手上。

时过境迁,浞城的西药店林立各处。

宗瑜没有“理所当然”顺时造势,反而将中药铺开在一条偏僻老巷深处,三间门面,狭小逼仄。

他还将先人的牌匾换下,改名为“一把抓中药馆”,令人费解。

宗瑜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中药馆的生意冷冷清清。

无人光临时,宗瑜便泡上一壶清茶,一边细细呷品,一边静心翻览历代医书。

不过,仍有一些老主顾,贪图“一把抓”的药价便宜,一副药少到几元钱,贵点的也不过几十元钱。

不比其他一些药店,贵得让人咂舌。

有人讥讽宗瑜这都啥年代了,一点经济头脑都没有。

也有几个同行气不过,找上门当面质问,说他这是搅乱市场。

宗瑜坦然一笑,说:“祖上留的规矩不能破,你我都是悬壶济世,道合志不同,又何必争执。

”同行自觉没趣,也拿宗瑜没辙。

宗瑜配药,从不用衡器,每味药全凭手拿捏。

有人曾打过赌,结果,从宗瑜手中抓过的药,数次衡量均毫钱不差。

宗瑜轻淡一笑,说:“雕虫小技,药在心间,手上自然有准。

”夫人耐不住清贫,屡劝宗瑜,凭着百年招牌,何不将药铺搬至人来人往的繁华地段。

宗瑜笑笑,摇摇头说:“又不卖萝卜白菜,干我们这行的,得把日子看淡一些,看淡了,心底便是清风明月,便是辽阔旷远。

”夫人嘁一声,茫然不解,清风明月?辽阔旷远?哪跟哪呀这是!好在近几年,随着人们养生观念的增强,冷落多时的中医又回归热门。

有一段时间,好几家私立医院纷纷高薪聘请宗瑜坐诊,也有些投资商贪图“一把抓”的招牌,出巨资收购或入股,均被宗瑜婉言谢绝。

夫人免不得抱怨宗瑜过于清高迂腐,这年头哪行不是挖空心思把钱赚到手。

宗瑜却嗤之以鼻,说:“医病先要医心,铜臭气太浓,再好的良药也会失去根基。

”一天过午.药馆来了一位中年男子,自称是一家大公司的老总。

开春患了一种怪病,浑身虚软,气喘无力,跑遍了各大医院,钱花了不少,病却毫无起色,这才慕名而来。

宗瑜一番望闻问切下来,心平气和道:“你只是气火太盛,并无大碍。

你有没有带来别处大夫开的药方?”中年男子闻听,脸色放松,从皮包里掏出一大把处方。

宗瑜接过,一一过目后,哂然一笑,说:“中医讲究阴阳调和,你的药方,开的尽是冬虫夏草之类名贵补药,反而失之平衡。

庸医误人,只图牟利,一服药少说也千儿八百吧。

中年男子连连点头称是。

随后,宗瑜配齐一服药,说:“我抓了一副贱药,治你的病或许有效。

”中年男子忙说:“只要病愈,价钱不惜。

”宗瑜淡淡一笑,说:“不要以为钱多就是良药,贱药不贵,20元足矣。

”中年男子难以置信。

数日后,中年男子驱车来到“一把抓”中药馆,兴奋地说:“一服药下去,病真的就好多了。

”随后,执意要重金酬谢,硬是被宗瑜推辞。

眼见中医馆红火起来。

谁也没想到,宗瑜却失手了。

一天早上,人们发现“一把抓”铁将军把门,那块悬挂多年的牌匾也被摘走了。

一打听,才知一位患者服过宗瑜抓的药后,上吐下泻,患者家属便闹上门,要说法要赔偿,引得不少同行大老远也跑来看热闹。

宗瑜疑惑,自己一向抓药谨慎,怎能出此纰漏?羞愤之下,按先前那位患者的药方,抓了煎熬好自己喝下。

没出半日,竟也上吐下泻,浑身泛起红斑。

宗瑜开始怀疑从市场进的那些草药,吩咐夫人将那服药方上的草药,取样送检。

结果很快出来,其中三味草药的农药残留物严重超标,服下必然引起中毒。

尽管不是自己药方的问题,可祸根毕竟出在“一把抓”的草药上。

没有把好草药货源一关,宗瑜依然愧疚难当,遂做出摘匾关门之举。

后来,有浞城人在外地一山野,偶然遇到了宗瑜,当时他正在山间平地躬身翻晒着草药。

一问才知,宗瑜承包了一大片地,亲自把关,雇人种植中草药。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宗瑜将中药铺开在老巷深处,是因为宗瑜不愿与铜臭气太重的西药店为伍,主要表现出宗瑜对自己医术的自信,B.宗瑜的同行说宗瑜的廉价药搅乱了市场,但又拿宗瑜没辙,反映出同行对钱财的贪慕与对宗瑜医术的信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