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法相关知识点
消费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单选 10(2)填空10(2)明解5(3)简答3(5)论述2(10)案例1(10)1、观察法:观察法是消费心理学、营销心理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优点:简单易行,不易被消费者察觉,活动较为自然,长期的、系统的、细致地进行观察,可以取得真实的、极具价值的研究资料不足:观察较被动,花费时间多,观察得到的材料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片面性,对于一些深层次的心理现象,观察法无法有效获取这方面的资料,限制了它的应用运用形式:(1)直接观察法:也即依靠人工来观察,调研人员亲自到现场观察消费者,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2)仪器观察法: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研究者可以利用许多先进的电子仪器和机械设备对消费者心理进行研究(3)事后痕迹测量法:不是直接观察消费者的行为,而是通过一定的途径来了解他们的消费痕迹和行为2、调查法:调查法是消费心理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主要包括:问卷法、访谈法问卷法:采用事先拟好的问题表格(问卷),通过被试者的回答来分析、研究他们心理活动特点的一种方法。
优点:可以同时调查许多人,主动性强,信息量大,经济省时,简便易行缺点:回收率低(50%—60%),问卷的回答受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等条件限制,并且不容易对这些材料重复验证3、透射法:是研究者以一种无结构性的测验引出被试者的反应,以考察其所投射出的人格特征的心理测验方法。
4、感受性和感受阈限(1)感受性:感觉器官对于外界刺激强度及其变化的感受能力(2)感觉阈限:能够引起感觉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包括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最小的可觉察的刺激量,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量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
差别感觉阈限:两个同类的刺激物,它们的强度只有达到一定的差异,才能引起差别感觉,即人们能够察觉出它们的差别,或把它们区别开来。
这种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差异量。
5、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它是在只觉得基础上,把感觉的材料交易综合整理,从而形成对事物的完整印象。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知识点一.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1)观察的类型直接观察:用肉眼观察。
间接观察: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
(2)科学观察的要求①要有明确的目的。
②要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
③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④及时地做好观察记录。
知识点二.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的呼吸都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通过呼吸、排汗、排尿排出废物;植物通过落叶、呼吸排出体内的废物等。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8.生物都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知识点一: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调查法调查步骤:①选择调查范围。
②分组。
③设计调查路线。
④调查记录。
⑤归类。
⑥整理。
知识点二:调查的注意事项1.注意树皮上、草丛中、枯枝落叶里等处容易被忽略的小生物,还有空中偶尔飞过的鸟和昆虫。
2.对所看到的生物不管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3.调查时不要损害植物、伤害动物,要保护他们生活的环境。
4.调查时要注意安全,不要独自行动,不要下水,不要攀爬高处。
知识点三:生物的分类①依据形态结构。
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②依据生活环境。
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③依据用途。
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等。
要求:黑体字内容熟背,非黑体字要熟读。
家长签条,下周上课检查。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必修一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2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经常用到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和比较法1、观察法:(1) 概念:观察法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感官包括:➢眼看:直接用肉眼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鼻闻:用鼻子闻物质的气味,闻有毒气体时,不能直接靠近➢借助仪器:可以借助仪器来观察,从而提高观察的灵敏度(2) 要求:观察要有明确而具体的目的,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2、实验法:(1) 概念:是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者探究物质未知性质的方法(2) 要求:➢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实验用品、实验步骤➢实验中:要仔细研究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写好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3、分类法: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类对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研究,可总结出各类物质的一般性质和特性4、比较法: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质性质间的异同二、观察法例子:可以通过实验法来研究钠的物理性质和钠与水反应的相关性质1、钠的物理性质:➢颜色:银白色➢两点:熔沸点低➢两度:硬度、密度小(密度比水小)2、钠与水反应(1) 实验现象:➢钠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钠块熔成闪亮的小球,说明钠的熔点低,反应放热➢发出嘶嘶的响声,说明反应生成气体(经检验可知该气体为H2) ➢小球迅速向各个方向游动,是因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推动小球运动➢滴有酚酞的溶液变红色,说明反应生成了碱因此: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2) 注意事项:➢取金属钠时要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拿➢实验时切取的钠不能太多,一般黄豆粒大小就可以了➢切完后,剩余的钠必须要放回原瓶,不可随意乱丢知识点补充:钠与水溶液的反应情况(1)钠与酸溶液的反应:钠与水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水电离出来的极少量的H+反应生成H2,在酸溶液中,酸电离出的H+浓度远大于水,因此钠在酸溶液中,先与酸反应,当酸反应完时,剩余的钠再与水反应。
7.5游戏观察法

7.5游戏观察法
1、扫描观察法
这种方法是指观察者在相等的时间段里对观察对象依次轮流进行观察.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粗线条地了解全班儿童的游戏情况,一般在游戏开始和结束的时候运用较多.
2、定点观察法
观察者固定在游戏中的某一区域定点进行观察,适合于了解某主题或区域幼儿的游戏情况,了解学前儿童的现有经验以及他们的兴趣点、学前儿童之间交往、游戏情节的发展等动态信息,并且让教师较为系统地了解某一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避免指导的盲目性.定点观察法一般多在游戏过程中使用.
3、游戏观察法
观察者根据需要确定1~2个学前儿童作为观察对象,观察他们在游戏活动中的各种情况,固定人而不固定地点.适合于观察了解个别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发展水平.教师可以自始至终地观察,也可以就某一时段或某一情节进行观察.
学完了上面关于游戏观察的方法是什么知识点,同学们可以做下对应的练习题:游戏观察的方法练习题,考察下自身对这块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观察法相关知识点

观察法相关知识点观察法是科学研究和实证研究中使用的一种方法,旨在通过对现象的直接观察和描述来获得数据和信息。
观察法通常用于社会学、心理学、生态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中。
本文将介绍观察法的定义、类型、优点和局限性等相关知识点。
一、观察法的定义观察法是指通过对现象进行直接观察和记录,以获取信息和数据的一种研究方法。
观察法通常基于研究目的,采用系统化、标准化的观察过程,将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和分类,形成数据和信息,从而对现象进行解释和推断。
二、观察法的类型观察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自然观察:研究者观察和记录个体或群体在其自然环境中的行为和活动。
2.实验观察:研究者在控制实验条件下观察和记录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和活动。
与自然观察不同,实验观察通过操纵实验条件,研究者可以更好地控制和理解现象。
3.非参与观察:研究者作为旁观者观察和记录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和活动,但不直接参与其中。
研究者的存在可以影响观察对象的行为,但在非参与观察中,研究者尽量减小对观察对象的干扰。
4.参与观察:研究者作为一员参与其中,观察和记录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和活动。
研究者参与观察的目的是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观察对象的行为和活动。
三、观察法的优点观察法具有以下优点:1.直接性: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现象,可以获得真实且准确的数据和信息,避免了由于受访者主观记忆或回忆失误等因素导致的信息偏差。
2.无干扰:观察方法不会对观察对象产生直接影响,尤其是在自然观察中,降低了观察者干预的风险,保持了观察对象的自然状态。
3.详细性:观察法能够提供丰富和详细的信息,通过描述和分类观察到的现象,有助于深入理解和解释现象。
4.应用广泛:观察法可以应用于各种研究领域,包括社会学、心理学、生态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等。
四、观察法的局限性观察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主观性:即使是系统化和标准化的观察,观察者的主观感受和解释仍可能对观察结果产生影响。
不同的观察者可能对同一现象有不同的理解和描述。
观察物体六年级的知识点

观察物体六年级的知识点观察物体是学习科学的重要一环,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事物的特征、认识事物的变化以及了解事物的规律。
物体的观察是培养孩子科学思维和观察力的关键,下面将介绍六年级物体观察的知识点。
一、物体的特征观察物体的特征是指事物所具有的独特性质或特点。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形状等来了解物体的特征。
1. 外形观察:观察物体的整体形状、边界是否规则、是否有孔洞等特征。
2. 颜色观察:观察物体的颜色特征,比如红色、蓝色、黄色等。
3. 大小观察:观察物体的大小,可以用比较、测量等方法进行观察。
4. 形状观察:观察物体的形状,比如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二、物体的变化观察物体是不断变化着的,通过观察物体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事物的发展、演变和变化规律。
1. 物体的生长观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的发芽、幼苗的成长、开花、结果等。
2. 物体的运动观察: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摆动的钟摆、运动的小车等。
3. 物质的变化观察:观察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的变化,如溶解、燃烧等。
三、物体的规律观察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的规律,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普遍适用的规律性知识。
1. 自然界规律观察:观察天气变化、天文现象、自然界的周期性变化等,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2. 物理规律观察:观察物理规律,如光的传播、声音的传播等。
3. 化学规律观察:观察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规律,如产生气体、溶解等。
四、观察物体的方法观察物体需要使用合适的方法和工具,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观察物体的方法:1. 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如形状、颜色等。
2. 放大镜观察法:使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的物体特征,如昆虫、植物细胞等。
3. 显微镜观察法: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微生物等微观世界的事物。
4. 实验观察法:通过实验设备和器材进行物体观察,如通过显色反应观察物质的酸碱性。
五、观察中的注意事项在物体观察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观察要仔细: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微妙变化和特征。
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知识点归纳

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知识点归纳心理学研究范式是指在心理学领域常用的研究方法和设计模式。
通过采用不同的研究范式,研究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一、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基础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直接观察和记录被研究对象的行为和情境,来获取数据。
观察法可以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室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指在自然环境下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实验室观察法则是在实验室中模拟一些情境,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
观察法的优点是能够直接观察到真实的行为,但缺点是可能会受到观察者主观偏见的影响。
二、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实验法是心理学中最科学和最严密的研究范式之一。
实验法通过在实验室中控制和操作变量,来推断因果关系。
实验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特定的处理或刺激,对照组则不接受处理或刺激。
实验法的优点是能够控制变量,得出准确的结论,但缺点是可能存在实验环境的人工性,结果可能不具有外部效度。
三、调查法(Survey Method)调查法是心理学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之一。
通过设计问卷或面访的方式,收集自报式的数据。
调查法的优点是能够获取大量的数据,并且研究范围广泛,但缺点是受到被试者主观主义的影响,数据可能存在误差。
四、案例研究法(Case Study Method)案例研究法是针对个体或群体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的方法。
通过收集详细的个人或群体信息,对其进行系统的描述和分析。
案例研究法的优点是能够提供深入的、详尽的个体或群体信息,但缺点是个案的特殊性可能不具有普遍性。
五、实证研究方法(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实证研究方法是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验证或证伪假设的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可以运用各种研究范式,包括实验、调查等。
关键在于通过数据的实证分析来得出结论。
六、相关研究方法(Correlational Research Method)相关研究方法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统计分析来探究变量的相关性。
观察法提纲

观察法提纲
观察法是一种研究方法,用于通过直接观察和记录实际现象来收集数据和获得信息。
以下是观察法的提纲:
1. 研究目的: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并阐述为何选择观察法进行研究。
2. 研究对象:确定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包括人类、动物、环境等。
3. 观察设置:描述观察的环境和条件,例如实验室、自然环境、日常生活等。
4. 观察方法:说明观察方法的选择和实施过程,如非参与观察、参与观察、结构化观察等。
5. 观察变量与指标:列出研究中需要观察的变量和指标,确保能够准确测量和记录相关现象。
6. 观察工具和材料:详细描述用于观察的工具和材料,如摄像机、记事本、问卷等。
7. 观察过程和步骤:阐明观察的具体过程和步骤,包括观察时间、频率和持续时间。
8. 数据收集和记录:解释如何收集和记录观察数据,例如实时记录、录像、图片等。
9. 数据分析:说明如何对观察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
10. 结果和结论:总结观察过程中所得到的结果,并得出结论,回答研究问题。
11. 有效性和可靠性:探讨观察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提
出可能的局限性和偏差。
12. 伦理考虑:讨论在观察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伦理问题,并
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13. 时间和资源安排:规划整个观察过程的时间和资源需求,确保可行性和可管理性。
14. 笔者角色和职责:明确笔者在观察过程中的角色和职责,包括观察者的素质和要求。
15. 参考文献:列出参考文献和相关研究,以支持研究的背景和理论基础。
通过完成上述提纲,研究人员能够更清晰地设计和实施观察研究,并加强其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法一、观察法的定义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观察一般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去感知观察对象。
由于人的感觉器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观察者往往要借助各种现代化的仪器和手段,如照相机、录音机、显微录像机等来辅助观察。
二、观察法的优缺点(一)观察法的主要优点是:1.它能通过观察直接获得资料,不需其他中间环节。
因此,观察的资料比较真实。
2.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能获得生动的资料。
3.观察具有及时性的优点,它能捕捉到正在发生的现象。
4.观察能搜集到一些无法言表的材料。
(二)观察法的主要缺点是:1.受时间的限制,某些事件的发生是有一定时间限制的,过了这段时间就不会再发生。
2.受观察对象限制。
如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有些秘密团伙一般不会让别人观察的。
3.受观察者本身限制。
一方面人的感官都有生理限制,超出这个限度就很难直接观察。
另一方面,观察结果也会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
4.观察者只能观察外表现象和某些物质结构,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的本质和人们的思想意识。
5.观察法不适应于大面积调查。
三、观察法的要求、原则及实用(一)要求1.养成观察习惯,形成观察的灵敏性;集中精力勤奋、全面、多角度进行;观察与思考相结合。
2.制定好观察提纲。
观察提纲因只供观察者使用,应力求简便,只需列出观察容、起止时间、观察地点和观察对象即可。
为使用方便还可以制成观察表或卡片。
3.按计划(提纲)实行观察,作好详细记录,最后整理、分析、概括观察结果,作出结论。
(二)使用原则1.全方位原则在运用观察法进行社会调查时,应尽量以多方面、多角度、不同层次进行观察,搜集资料。
2.原则观察者必须注意下列要求。
第一,密切注意各种细节,详细做好观察记录第二,确定围,不遗漏偶然事件第三,积极开动脑筋,加强与理论的联系3.必须遵守法律和道德原则。
(三)使用围观察法可以在以下情况下使用:1.对研究对象无法进行控制。
2.在控制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
3.由于社会道德的需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为避免主观臆测和偏颇应遵循以下四条:1.每次只观察一种行为。
2.所观察的行为特征应事先有明确的说明。
3.观察时要善于捕捉和记录。
4. 采取时间取样的方式进行观察。
四、观察法的分类(一)按观察的情景条件,可分为自然观察和控制观察1.自然观察也称现场观察,通常采用纸和笔对偶然现象或系统现象作描述性的记录和分析。
2.控制观察又称实验室观察或条件观察。
通常要求观察程序标准化,观察问题结构化。
(二)按是否借助仪器和技术手段,可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1.直接观察法就是观察者直接运用自己的感官对研究对象的行为进行感知的观察方法。
2.间接观察是利用仪器或技术间接地对现象和行为进行观测,从而获取资料的观察。
(三)按观察者是否直接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可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1.参与观察要求观察者不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加入到被观察者的群体或组织中,进行隐蔽性的观察。
2.非参与性观察法则是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任何活动,完全以局外人的身份所进行的观察。
(四)按观察过程是否事先确定具体观察项目和观察程序的严密程度,可分为结构观察和非结构观察1.结构观察也称正式观察,是指在观察前有明确的观察目标、详细的观察容和指标体系,能对整个观察过程进行系统、有效的控制,并要求有完整的观察记录的观察。
2.非结构观察也称非正式,是一种无周密的观察。
(五)按是否以自身心理行为为观察容,可分为自我观察和客观对象观察1.自我观察又称省观察,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合二为一。
2.客观对象观察只对主体以外的他人或事物的观察。
五、观察法的具体步骤(一)观察法准备阶段1.检查文件,形成工作的总体概念:工作的使命、主要职责和任务、工作流程。
2.准备一个初步的观察任务清单,作为观察的框架。
3.为数据收集过程中涉及的还不清楚的主要项目做一个注释。
(二)进行观察1.在部门主管的协助下,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观察。
2.在观察中,要适时地做记录。
(三)进行面谈1.根据观察情况,最好再选择一个主管或有经验的员工进行面谈,因为他们了解工作的整体情况以及各项工作任务是如何配合起来的。
2.确保所选择的面谈对象具有代表性。
(四)合并工作信息1.检查最初的任务或问题清单,确保每一项都已经被除数回答或确认。
2.进行信息的合并:把所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合并为一个综合的工作描述,这些信息包括:主管、工作者、现场观察者、有关工作的书面材料。
3.在合并阶段,工作分析人员应该随时获得补充材料。
(五)核实工作描述1.把工作描述分发给主管和工作的承担者,并附上反馈意见表。
2.根据反馈意见有,逐步逐句地检查整个工作描述,并在遗漏和含糊地方做出标记。
3.召集所有观察对象,进行面谈,补充工作描述的遗漏和明确其含糊的地方。
4.形成完整和精确的工作描述。
六、观察法的意义在社会科学研究的诸种方法中,观察法具有其他研究方法不可取代的特殊重要的意义。
(一)观察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是一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
任何社会科学理论都是对于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的认识,是对于社会现象发生、发展、消亡规律的把握。
任何对于规律的认识均来自于观察。
一切社会科学理论最终来源于对于客观社会现象的观察。
(二)相对于文献检索法而言,观察是在对全新的研究领域开展研究活动的唯一可供选择的方法。
在一个已经经过许多人研究的领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者可以首先从文献检索开始。
但是,如果某个领域以前尚未有人进行研究,那么研究者在这个新的研究领域就没有文献资料可以检索、借鉴,从而研究者就必须从观察开始他的研究活动。
(三)观察是对第二手资料的验证。
即使在一个已经相对成熟的研究领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者也不能完全脱离观察。
因为第二手资料有可能失真,甚至有可能是人为假造的产物,而观察的对象——社会现象——却很难造假。
如果我们一味地依赖文献检索,就有可能以讹传讹。
如果第二手资料缺乏可信度,或不能排除失真的可能性,研究者就需要通过观察对于第二手资料进行验证。
(四)观察是设计访谈、设计问卷的基础。
无论是采用访谈法还是采用问卷法进行调查,都需要有一定的针对性,都需要对于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而这种对于研究对象的了解往往是通过观察得到的。
如果研究者没有对于研究对象的哪怕是非常初步的观察,他甚至连访谈的切人点或问卷所要了解的问题都无从设计。
显然,观察法是访谈法和问卷法的基础。
七、观察法的应用(一)了解人类行为及其特征通常所用的调查方法,主要采用面谈或填表的方式了解人的行为或行为动机,但不能直接看到行为的本质特征和在意义。
对人的行为痕迹研究则只能通过观察法进行。
(二)研究社会隐藏或敏感问题当有关社会现象很少被人所知时,可以应用隐蔽性式参与型观察法进入研究现场,以便获得相对“真实”的信息。
(三)监测行为变化规律对人的工作、生活、交际过程中的行为活动进行连续观察,分析其规律特征是观察研究的重要容。
(四)开展深入的个案调查当研究者需要对社会行为现象进行深入的个案调查时,通过参与型观察法,研究者可以将所研究的个案放到当时当地的社会文化情景之中,对事件的发生过程以及社会成员之间的行为互动关系获得较为直接、完整和全面的了解。
(五)协助提出研究假设当研究者希望发现新现象、形成新的研究假设时,可以利用探索性参与型观察收集原始资料、并根据自己的印象和判断提出新的初步理论假设,然后通过其它研究方法解释和验证,形成新的基本理论。
(六)观察法在下列情况下不适用1.对研究对象进行大规模的宏观调查。
2.对过去发生的行为或隐秘的私人生活进行调查。
3.对社会卫生状况等进行统计和量化分析等。
八、观察法案例——大学生上衣着色和鞋子颜色喜好第一步:准备阶段:确定观察主题、目标、任务、工作流程。
第二步:制定观察方案,进行观察。
第三步:合并观察信息,把收集的资料分类。
第四步:根据观察目标,分析和小结。
方法:观察法观察对象:200人(男生100人,女生100人)观察地点:南都步行街观察时间:星期五下午16:00—17:00观察者:五人观察目的:这次观察主要是想了解目前大学生对衣着颜色喜好的趋势。
进而分析大学生的心理成熟度和审美观。
观察结论:从上述的数据中,我们发现红、蓝、黑三种颜色的所占比例较高,而其它颜色,如绿色、紫色等颜色所占比例普遍较低,其原因可能与颜色之间的相互搭配有直接的联系。
“其他”这一栏在调查的总人数中也占有相当一部分的比例。
可能出现的原因有:有些颜色难以归类;好几种颜色同时出现在一件衣服上。
女生在这方面尤为明显,多以色彩明快或对比强烈的颜色为主,也有少部分人选择较为沉稳的深色。
男生则绝大多数选择较为沉稳的颜色,,以显示自己成熟、稳重。
观察目的:现代大学生的衣着颜色各异,鞋子的颜色也不例外。
通过对鞋子颜色的分析进而了解男女大学生的的区别。
观察对象:60人(男生30人,女生30人)观察地点:南都步行街观察时间:星期六下午16:00—17:00观察者:五人观察结论:根据统计资料,男生偏重黑色蓝色,经分析认为这两种颜色代表稳重,比较符合男大学生的风格。
女生则偏重于红色和白色,红色代表热情有活力,白色代表纯洁。
而大学生基本上是18—25岁的年龄阶段,是由纯真到成熟的过渡期。
上述资料显示:男生其他类所占比例为5%,在总体上占有一定地位。
这表明男生偏好于“另类”和“与众不同”的风格。
而女生在其他类中的比例为零,表明几乎很少女生穿杂色的鞋子,也显示出女大学生更喜欢简单的风格。
(以上案例数据来源有限,数据分析有片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