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猫是什么为什么是最难见的猫科动物

合集下载

世界十大禁养名猫

世界十大禁养名猫

世界十大禁养名猫在世界范围内禁养的十大名猫分别是荒漠猫、锈斑豹猫、帕拉斯猫、狞猫、豹猫、沙丘猫、虎猫、亚洲金猫、薮猫和猞猁。

它们大都生活在荒漠、灌木和丛林之间,昼伏夜出,以小型动物为食。

但由于深受人类活动的危害,它们的数量急剧减少濒临灭绝。

1、荒漠猫荒漠猫不惧恶劣气候与多变的环境,荒漠、高山灌木丛都有它们的活动踪迹。

荒漠猫属于昼伏夜出的动物,白天休息,在晨昏夜间才外出活动,以及捕食旱獭、兔子等食物。

荒漠猫属于我国特有物种,是国家珍稀保护动物,禁止捕猎、售卖和饲养。

2、锈斑豹猫锈斑豹猫是体型最小的猫科动物之一,平均体重仅有1公斤。

锈斑豹猫主要生活在潮湿的落叶林和干旱的灌木丛林,它们体型小巧、身形敏捷、擅长攀爬,能轻松在树上捕食小鸟。

而作为夜间活动的动物,蜥蜴、青蛙也都是锈斑豹猫的猎物。

3、帕拉斯猫帕拉斯猫属于濒危物种,也是禁养猫。

帕拉斯猫的体重在2,3公斤,拥有一身厚实的毛发,使它们能够适应并生存在荒漠、戈壁、草原等寒冷贫瘠地区。

帕拉斯猫被称为全球最凶猛的猫,性格凶悍、粗野,主要捕食老鼠、野兔等小动物。

4、狞猫狞猫主要生活在干燥的狂野地区,它们长有一双直立的耳朵,会用尿液来标识自己的领地。

狞猫的跳跃能力极强,奔跑速度极快,能够捕捉飞鸟。

狞猫的生存能力也很强,能够长时间不喝水,只依靠获取猎物体液里的水分来生存。

5、豹猫6、沙丘猫沙丘猫主要生活在沙丘、荒漠地带,它们挖洞的本来十分高超。

白天沙丘猫通常躲在石头下休息,到了晚上再出来活动、捕猎。

沙丘猫是最小的猫科动物之一,所以它们的捕食对象一般是老鼠、蜥蜴、昆虫。

7、虎猫虎猫也属于濒危物种,它们主要栖息在热带雨林、高山山林和浓密灌木丛里,擅长攀爬、跳跃,以猴类、犰狳、乌龟、蛇等动物为食。

虎猫通常在夜间活动,因此练就了十分灵敏的夜视能力。

8、亚洲金猫亚洲金猫早已被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属于世界范围禁养的名猫,不允许人为饲养。

亚洲金猫的性情十分凶猛、顽强,一些小型鹿类甚至也是它们的攻击对象。

沙漠猫哺育幼崽的方法

沙漠猫哺育幼崽的方法

沙漠猫哺育幼崽的方法沙漠猫(又称沙漠狸猫)是一种适应沙漠环境的猫科动物。

它们生活在北非和中东地区的沙漠地带,以及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半岛上的沙漠草原和岩石地带。

沙漠猫是一种独特的物种,它们能够在极端的环境中生存,并通过一系列适应性行为来呵护和哺育幼崽。

沙漠猫的繁殖季节通常在一年中的旱季,这个时候环境相对较为稳定且干燥。

雌性沙漠猫在这个时候会选择一个藏身处,通常是一个洞穴或者岩石缝隙,作为巢穴来哺育幼崽。

雌性沙漠猫一般会在洞穴内准备好一个温暖舒适的巢穴,以提供给幼崽们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雌性沙漠猫会利用周围环境中的干草、草叶和其他软性材料来铺垫巢穴,以增加幼崽的舒适度。

在巢穴中,雌性沙漠猫会进行狩猎,以提供给自己和幼崽足够的食物。

沙漠猫的繁殖周期为每年一次。

它们的孕期大约为58到65天。

一般而言,雌性沙漠猫会产下2到4只幼崽。

这些幼崽刚出生时身体非常脆弱,眼睛也没睁开。

它们完全依赖母亲提供的乳汁来生存。

在幼崽刚出生的几天里,雌性沙漠猫通常会留在巢穴内,负责哺育和保护它们。

母亲会用自己的身体温暖幼崽,并定期舔舐它们的身体以保持清洁。

这种舔羽行为还有助于刺激幼崽的排便和排尿。

沙漠猫的母亲会通过闻幼崽体味来分辨属于自己的幼崽,防止误哺。

在约两周的时间后,幼崽的眼睛会慢慢睁开,它们的听力和嗅觉也会得到发展。

在这个时候,幼崽开始观察和模仿母亲的行为,逐渐学会如何行动和自理。

它们开始尝试用牙齿咬东西和走动。

雌性沙漠猫会带领幼崽离开巢穴,开始逐渐探索周围的环境。

在幼崽长大的过程中,雌性沙漠猫会教导它们如何狩猎和生存。

她会带领幼崽觅食,并通过观察母亲的狩猎行为,幼崽逐渐学会了如何捕捉小动物并获取食物。

母亲还会教导幼崽如何隐藏和保护自己,以避免遭受天敌的袭击。

沙漠猫的幼崽通常在出生后约两个月左右离开母亲,开始自己独立的生活。

幼崽会逐渐成熟并开始在自己的领地内寻找食物和伴侣。

总之,沙漠猫哺育幼崽的方法主要是雌性猫选择一个温暖舒适的巢穴,并利用周围的材料铺垫,以提供给幼崽良好的成长环境。

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多猫

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多猫

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多猫
渔猫,是一种中等体型的猫科动物,头体长65~85厘米,一般生活于林区的灌丛地带、沿河的芦苇丛以及热带海岸的常绿林,目前来说已经稀有。

金猫,一般独居,夜行性,行动敏捷,善于攀爬,肉食性,目前这个种类的猫已经几乎没有人见到过了,目前还不确定到底有没有灭绝。

狞猫,体型中等,毛发有许多种颜色,栖息在干燥的旷野,狞猫跳跃能力极强,奔跑速度快,主要分布在非洲,西亚,南亚西北部等地,数量及其稀少。

狼人猫,是天然基因突变产生,机率极低,有着猫与狼混杂的外表、内在则更偏像狗。

全球目前只有30只左右。

荒漠猫,体形较家猫大,尾长,四肢略长,耳端生有一撮短毛,它们不畏气候的恶劣,在荒漠、山林边缘、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等地带生活。

荒漠猫主要捕食一些小型的动物。

薮猫,分布于非洲西部、中部和东部。

主要栖息于大草原,有时也出现在山地,适于生活在湿地边缘的芦苇丛中,很少见的一种。

帕拉斯猫,体形粗短,大小似家猫,体重2~3千克,栖息于沙漠、荒漠、草原或戈壁地区,叫声似家猫,但较粗野,属于近乎濒危物种。

美洲山猫,生活在森林灌丛地带,密林及山岩上较常见。

喜独居,长于攀爬及游泳,耐饥性强,可在一处静卧几日,不畏严寒,以鼠类、野兔等为食,也捕食小野猪和小鹿等为食。

黑足猫,是野生猫科动物中个头最小的种类之一,但却能攻击比它们体型大四倍的小羊。

要分布在非洲的南部,是易危动物行列的一类。

虎猫,善攀缘及跳跃。

喜独居。

视觉十分灵敏,具有夜视能力。

是独居动物,只在交配的时候聚集。

分布于美洲,但是很稀有了。

动物百科之漠荒猫的作文

动物百科之漠荒猫的作文

动物百科之漠荒猫的作文 说起猫来,大家自然的会想起加菲猫、哆来 A 梦,提起“漠荒猫”大家一定 不熟悉吧。

“漠荒猫”是一种体形较大,体长 60~80cm、体重约 5kg 的一种猫;它的 样子很可爱:“头部为灰白色,颊部有两条暗褐色的纹,两条纹之间是亮灰色毛 发。

耳朵则是淡红褐色,尖上有长约 20 毫米的短毛。

四肢长,体背和四肢浅黄 灰色,背部中央红棕色的披肩;它全身无明显条纹,臀部和前肢内侧有数条细而 不明显的暗纹, 四肢掌面穿着黑褐色粗密的棉鞋, 耳尖有短簇毛颊部有两道横纹; 尾巴与体色相同,末瑞具数条暗棕色纹,尾尖是黑色的。

“漠荒猫”一般栖息在海拔 2800~4000 米的黄土丘陵干草原、荒漠、半荒 漠、草原草甸、山地针叶林缘、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地带,也在雪地上活动,不 适合当宠物。

“荒漠猫”听、嗅觉发达。

生活有规律,早晨、黄昏以及夜间出来 活动,白天休息。

性情孤僻,除了繁殖期外,都营独居的生活。

这就是“沙漠之舟”二代“漠荒猫
1/4


2/4


3/4


4/4













动物转危为机的例子

动物转危为机的例子

动物转危为机的例子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

青海在祁连山保护区拍摄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荒漠猫。

荒漠猫被称为世界上最神秘的猫科动物之一,由于活动隐秘,种群数量稀少,分布密度极低,多年来记录非常少。

人民日报用“罕见!30年了,终于现身了!”为题,刊登了几名生态摄影师在云南省德宏白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境内海拔2000多米的山林里,拍摄到三只棕颈犀鸟的影像。

像野生大熊猫、雪豹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频繁“现身”也时有报道。

黑龙江出现东北虎进村、云南亚洲象北迁的相关报道,又引起了网民关注。

最近,鲸鱼出现在深圳大鹏湾。

“上述现象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得到完整地保护,野生生物生境(即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像野生大熊猫、藏羚羊、麋鹿等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状况得到改善。

部分珍稀濒危物种种群逐步恢复,东北虎、东北豹、亚洲象、朱鹮等物种数量明显增加。

普氏野马是一种比大熊猫还要珍贵的中国野生动物,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马。

它们被俄罗斯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基发现并命名为“普热瓦尔斯基马”,简称“普氏野马”。

曾栖息在从准噶尔盆地到蒙古高原西南部的荒漠草原地带。

随着环境的逐步恶化和人类的不断围猎,20世纪60年代,普氏野马的野生种群在我国灭绝。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陆续从欧洲引回普氏野马,在新疆卡拉麦里和甘肃武威半散放养殖。

目前普氏野马全球存活的数量大约2000匹。

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作为亚洲最大的野马繁殖基地,繁育的大多数野马远离保护者的照料,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野生种群。

图荒漠猫出入甘肃咬死百只家禽被猫抓伤后怎

图荒漠猫出入甘肃咬死百只家禽被猫抓伤后怎

图荒漠猫出入甘肃咬死百只家禽被猫抓伤后怎么处理
荒漠猫甘肃出现了荒漠猫这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荒漠猫非常罕见。

而如今却出现在村民居住的地方可能是因为饥饿而出来觅食。

咬死了村民上百只家禽村民的生活受到了干扰。

甘肃出现了荒漠猫这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荒漠猫非常罕见。

而如今却出现在村民居住的地方可能是因为饥饿而出来觅食。

咬死了村民上百只家禽村民的生活受到了干扰。

被猫咬伤或抓伤后出现出血时只要不是大出血可不急于止血让血适当流掉一些。

通过流血可将进入伤口的致病菌带出。

若伤口不大而较浅时可用75%酒精或2%碘配涂擦消毒2~3次待其自然止血后即可。

若伤口较深、面积较大可用灭菌生理盐水或%新洁尔灭反复彻底冲洗伤口。

为了防止狂犬病至少对伤口冲洗半小时再涂以76%酒精或2%碘配。

伤口一般不宜包扎和缝合。

世界上最难见的猫科动物,仅在中国存在,独自在荒漠生存远离人类

世界上最难见的猫科动物,仅在中国存在,独自在荒漠生存远离人类

世界上最难见的猫科动物,仅在中国存在,独自在荒漠生存远离人类猫科动物们天生就用有优雅而骄傲的气质,让无数两脚兽为之倾倒。

普通民众会想养一只属于自己的家猫,中东的王子们会养一只老虎或者狮子。

然而有些猫科动物,连称得上最富有的人群的中东王子们都养不起,因为这些猫科动物难得一见,已经被列为濒危动物的列表当中。

其中被称为世界上最难见的猫科动物,就是传说当中的荒漠猫,这种猫只在中国生存。

今日,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的三江源地区,因为要进行生物多样性监测和保护行动,意外地拍到了荒漠猫的活动影像。

荒漠是中国的特有品种,虽然长相和家猫相似,但是生活区域却和家猫不一样。

它们只生活在荒凉的地区,远离人类的活动范围。

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极少能见到这种猫。

这次拍到的荒漠猫却不是只有一只,而是一家三口。

一只猫妈妈带着自家刚出生不久的孩子来到野外进行一次捕猎的训练。

猫妈妈警惕地看着四周的情况,放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在身边进行扑咬和追逐的训练。

虽然这些动作看起来很像是玩耍,但在实际的捕猎当中却十分有用。

但猫妈妈不知道,虽然附近没有人类,但这个场景却被人类看到了。

荒漠猫体型比家猫略大,头部构造却更为短宽。

牙齿构造和虎豹相似,采齿发达,裂齿尖锐。

杀伤力远超一般的猫咪。

日常依靠捕食小动物卫生,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对人有强烈的攻击性,一旦发现荒漠猫,最要远离,如果不小心让它感受到威胁,它们就会选择先下手为强,直接扑过去咬你,一般人都很难躲开。

曾经的荒漠猫是荒原边上的霸主,然而因为人类使用化学药品来毒杀老鼠,导致荒漠猫在误食老鼠依旧也被毒死了。

同时,荒漠猫还面临着人类偷猎的威胁。

因为荒漠猫的稀有,有不少富家子弟想要笼养一只荒漠猫作为自己地位的象征。

还有些无良奢侈品上鼓吹荒漠猫的皮毛,导致了偷猎的情况增多。

现在即使是动物保护组织想要寻找保护对象都极为困难。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见过这种世界上最难见的猫科动物呢?它们为了逃避人类的捕猎,生活在荒漠远离人类。

中国荒漠猫生存现状与保育

中国荒漠猫生存现状与保育

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2023Vol.55No.1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厅㊁陕西省科协重点研究项目 陕西省休闲农业科普旅游研究 成果,项目编号:2021PSLK30㊂∗作者简介:侯茗馨(2002-)女,汉族,陕西西安人,本科,研究方向:临床兽医,主要从事蛇类养殖与疾病防治研究,参与省级科研项目多项,出版科普著作‘我们的野生动物朋友们 中国野生保护动物30种“㊂中国荒漠猫生存现状与保育侯茗馨∗(中国农业大学,北京100083)[摘㊀要]㊀荒漠猫是中国的特有物种,由于其发现时间较晚㊁行踪诡秘难以观察导致缺乏基础生态学的研究结论,如今这个物种面临着栖息地破碎化㊁盗猎㊁投毒等多种威胁,却难以找到一个合适的保护措施㊂随着全球变暖的气候影响,小型动物和大型食肉动物的迁徙也对荒漠猫的生存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昼夜时长的变化更是多方面改变着这个物种的生存和繁衍方式㊂荒漠猫的保护作为一种缺乏基础研究的保护模式来讲相当典型,当我国真正解决了这个特有物种的野外保护与人工保育问题时,其它更多的物种便拥有了保护模式的样板与对照,以此更进一步的推动我国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㊂[关键词]㊀荒漠猫;威胁;保护措施中图分类号:Q89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3303(2023)01-0182-03Survival and Conservation of the Felis Bieti in ChinaHou Mingxin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Abstract :The Felis Bieti is an endemic species in China.Due to its late discovery and secretive movements,whichare difficult to observe,there is a lack of basic ecological research findings and the species is now facing a varietyof threats such as habitat fragmentation,poaching and poisoning,but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a suitable conservation measure.With the 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the migration of small animals and large carnivores has also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survival of the Felis Bieti,and changes in the length of the day and night have altered the species survival and reproduction in many ways.The conservation of the Felis Bieti is quite typical of a conserva-tion model that lacks basic research.When China has truly solved the problem of protecting and artificially conser-ving this endemic species in the wild,more species will have a model for conservation and a model for comparison,thus furthe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conservation in China.Key words :The Felis Bieti;threats;protection measures1㊀荒漠猫的种群概况荒漠猫作为中国特有的猫科动物,主要生活于中国西北地区高山草甸生态系统㊂在19世纪时,人们于法国巴黎首次目击了荒漠猫的皮毛,当时在场的研究者认为这种有着沙色毛皮的生物理论上应当生活在荒漠地区,因此为其命名为 荒漠猫 ㊂然而,随着后续研究的推进发现,荒漠猫的分布区域表明它们更倾向于在高山草甸生态系统中生活㊂调查显示,荒漠猫在中国分布广泛,从三江源地区嘉塘草原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从祁连山脉至横断山脉,荒漠猫不断的在红外相机中出镜,给人造成了 种群数量较多无需关注 的错觉㊂然而,这样的估计并不准确㊂国际上对于荒漠猫的研究至今仍处于 一问三不知 阶段,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称 荒漠猫种群数量不详,种群现状难以估计 ,中国濒危物种数据库中也称 无种群数量的总体估计 ㊂1892年在巴黎博物馆初次见到荒漠猫的皮毛后,直到21世纪初才再一次出现了关于其野外生存状况的研究,在2018年才由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在三江源地区记下了世界第一笔荒漠猫的野外繁殖记录㊂对于荒漠猫的研究时间跨度长㊁研究成果少且鲜少有人关㊃281㊃2023Vol.55No.1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注,这些基础研究的缺乏无疑对荒漠猫的保护造成了困难㊂尽管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对荒漠猫的基本生态学和种群分布有所提高,但仍然需要更多的科学认识来支持其保护,虽然这样一个分布广泛的物种在短期内不会面临灭绝的风险,但人类活动对其种群数量造成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1]㊂2㊀荒漠猫面临的威胁2.1㊀栖息地破碎化栖息地的破碎化是对其种群的主要威胁㊂猫科动物大多属于独行侠,有研究者指出,虽然还没有有关荒漠猫家域面积和密度的研究信息,但鉴于其偏好开阔空间,避难需求将成为决定其空间格局的关键㊂Sanderson et al.曾写到,荒漠猫会寻找旱獭或狗獾挖掘但废弃的洞穴作为自己的巢穴,但如今旱獭种群因捕猎活动而显著减少,西伯利亚旱獭甚至已被列为濒危物种,这将极大地影响荒漠猫对藏身处的选择㊂受旱獭数量减少的影响,荒漠猫栖息地减少并趋于离散,这对其种群密度的不良影响是无法忽略的[2]㊂随着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草场被占用㊁草地变耕地,使得荒漠猫的栖息地进一步退化和丧失,荒漠猫为获得足够食物㊁找到合适的躲避场所,被迫扩大领地范围,对于栖息地需要涵盖多只雌性栖息地范围的雄性荒漠猫来说,其对栖息地面积的需求更大㊂而食肉类猫科动物对栖息地和食物的需求进一步激化了家畜与荒漠猫㊁人类与荒漠猫间的尖锐矛盾,进一步对其种群密度造成威胁㊂栖息地破碎化的另一重结果便是导致荒漠猫种群支离破碎,在一定领域内荒漠猫的数量减少很可能将其置于与猎豹相似的种群基因库瓶颈期的僵持局面中,在种群内基因受地理因素影响缺乏足够的交流时,其种群恢复或也仅可依靠有限的基因多样性,这使得许多野外疾病㊁近亲繁殖遗传病有机可乘,对种群数量造成不小的威胁;而生态走廊的不普及则导致各荒漠猫的栖息地几乎处于 孤岛 般的隔离状态,这对于一些人类尚未发现或还未具体研究的小亚种种群而言无异于已然敲响的灭绝警钟[3]㊂2.2㊀人类活动影响第二个主要威胁是来自人类的捕猎和毒杀㊂至今为止关于荒漠猫的仅有的一份食性研究表明,小型啮齿类动物如田鼠㊁鼹鼠和鼠兔等构成了荒漠猫90%的食物来源㊂而草原牧民认为这些啮齿类动物会和家畜抢夺牧草,因此即便在20世纪70年代青海省已禁止了大规模投毒活动的前提下,小范围内投毒灭鼠的活动仍在持续㊂这样的活动不仅会导致荒漠猫误食毒药死亡,减少荒漠猫猎物的种群数量,也可能导致荒漠猫食用被毒死的鼠类尸体而二次中毒[4]㊂另一方面,在青海西藏这样的少数民族聚集区中,动物毛皮服饰属于其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㊂虽然大多的捕猎活动并非针对荒漠猫,但皮草猎人所下的猎套对荒漠猫的误伤有着相当可观的数量,猎套的无差别攻击对于包括荒漠猫在内的许多动物都有着不小的威胁,尤其一些较小的猎套甚至连幼崽也不放过,更是对于种群数量的恢复毫无利处[5]㊂同时由于荒漠猫过冬时会换上保暖的厚皮毛,使得针对荒漠猫的捕猎行径也在秋冬季不断增加,刘国伟曾在‘环境与生活“中提到,仅1970至1980十年间,青海省藏族自治州就在共和㊁兴海㊁同德㊁贵德和贵南五个县收购的上千张兽皮中,就有一定数量的荒漠猫的皮毛㊂故意投毒㊁下套子㊁烟熏等都是偷猎者的惯用手法,这些为皮毛㊁毒鼠进行的人类活动都是荒漠猫种群数量不稳定的威胁因素[6]㊂人类活动造成的除有意的猎杀与投毒外,频繁的放牧活动对荒漠猫的生存同样造成了影响㊂根据粮农组织和蒙古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1991年至2018年间,牲畜数量增长了近乎两倍,而牲畜的增加导致的大量放牧使得草场上人类活动范围变广,作为野生动物的荒漠猫为尽量避免与人类产生交集,便会主动向放牧区域周围移动,不同荒漠猫的栖息地被多个牧区分隔为小块散落周围,加速了栖息地的破碎化,过度放牧导致的土壤沙化则使得荒漠猫栖息地生态环境退化;另一方面,人类的放牧活动则向广袤的草原上输送了数量可观的牧羊犬,人类带来的食物也会吸引着草原上的流浪狗尾随而来,狗群在草原上集群捕食,几乎战无不胜,狗群的增加以及其在草原的捕猎行为也成为了荒漠猫生存的主要威胁之一㊂同时,大量的牲畜活动与人类活动吓跑了草原上的原住民,也吓跑了荒漠猫食谱上的大部分猎物,自然猎物的减少可能迫使荒漠猫铤而走险捕食家禽,引起人兽冲突,并因此招来㊃381㊃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2023Vol.55No.1人类捕杀[7]㊂家养猫与流浪家猫则从另一方面制约了荒漠猫种群的发展,威胁荒漠猫的种群恢复㊂有研究人员曾拍到在外活动的家猫与亚洲野猫杂交并产下幼崽,这对于亚洲野猫的基因库无疑是一种污染㊂同样,家猫与荒漠猫的杂交也会使得荒漠猫的种群基因库逐渐杂乱,不再具有其鲜明的独特性㊂种群基因库的丧失对荒漠猫这样一个基础研究并不全面的猫科动物的保护来说无异于难上加难[8]㊂2.3㊀气候变化与信息缺口根据Angerer研究团队和Ross研究团队,气候变化将对中亚的喜马拉雅山的草原和山区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影响㊂荒漠猫作为季节性繁殖的生物,气候变化对于其发情㊁交配等种族繁衍行为起着关键性的影响,进一步导致其种群数量的波动㊂同时,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小型哺乳动物季节性的聚集与分散,而小型哺乳动物正是荒漠猫的主要食物选择,小型哺乳动物的季节性活动对于荒漠猫的捕食区域也将造成影响㊂另外,气候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其他捕食者对生境的选择和迁移,导致荒漠猫生活的领域中出现竞争能力更强的竞争者,使得荒漠猫的整个活动范围受到影响,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对其种群数量产生一定威胁㊂同时,对荒漠猫的基础研究的缺失也会导致在制订针对其的保护措施时,无法全面评估荒漠猫所面临的风险,这样的信息缺口可能造成保护政策不完善,从而影响对这一物种的保护㊂3㊀荒漠猫的保护刻不容缓目前荒漠猫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状态极不稳定,一方面人类活动区域越来越深地侵入野生动物领域,不断改变着它们的生存环境,对荒漠猫的生存和繁殖造成较大负面影响㊂另一方面,野生荒漠猫的生存状态和数量较难统计,野外监测到的数据较少,但可以看出下降的趋势㊂另外,关于荒漠猫的人工饲养也同样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㊂荒漠猫作为一个食物链中并非顶端的捕食者,它有着多疑的天性,面对危险时有激烈的生理反应,在西宁动物园曾经有过这样的事例:工作人员在捕捉荒漠猫做体检时,荒漠猫因紧张过度而死㊂可见其对外界的刺激有极强烈的反应,甚至可能因为过激生理反应导致死亡㊂因此仅将对荒漠猫的保护局限于动物园的人工养殖并不是长久之计,我们需要以更加全面和科学的研究,将荒漠猫的生态分布和各类威胁进行更彻底的调查,如人类活动威胁㊁栖息地破碎化和退化及猎物种群动态相关联的情况,并依此建立更系统㊁更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㊂同时,从荒漠猫的保育角度来说,政府㊁少数民族㊁猎人与动物保护者代表的不同利益,可持续保育政策的关键在于落实,通过统一各方利益的意见,结合荒漠猫切实面临的问题与威胁,将是制定有效保护行动计划的重要基础㊂尽管在1988年荒漠猫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后,当地动物保护部门进行了相当数目的普及教育活动和普法活动,但如今多项基础数据仍在警示我们不应放松对这个中国特有物种的关注度㊂其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广泛分布并非灭绝风险的评估依据,至少在我们轻易预设它在短期内没有风险之前,我们应该对它的分布区域生态及猎物多样性进行更完整更系统的调查,以确保在现有威胁的情况下适当的管理与保育能更有效的保证该种族的种群数量㊂参考文献[1]韩雪松.不在荒漠在高山 荒漠猫的故事[J].地球,2020(7):33-38.[2]周霞芳.荒漠猫的 死亡公路 [J].环境与生活, 2010(9):66-68.[3]王世积.甘肃河西的荒漠猫[J].野生动物,1999(5):30.[4]韩雪松,巫嘉伟.荒漠猫西部荒野淡蓝色的眼神[J].森林与人类,2020(7):78-89.[5]刘国伟.此猫不可 撸 ㊀荒漠猫:毛厚被觊觎㊀性乖拒人远[J].环境与生活,2018(8):38-41.[6]遇赫,邢悦婷,蒙皓,等.关于中国家猫及野猫遗传背景的基因组学研究[C]//.第十三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出版者不详],2017:72.[7]郑涛,费荣梅,吴孝兵.从12SrRNA和Cyt b基因部分序列研究13种猫科动物的分子系统关系[J].动物学报,2005(4):630-639.[8]郑涛.云豹线粒体DNA全序列及中国13种猫科动物的系统发生关系分析[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06.来稿日期:2022-06-13㊃481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荒漠猫是什么为什么是最难见的猫科动物
荒漠猫(学名:Felisbieti)是猫科猫属的一种哺乳动物。

体形较家猫大尾长四肢略长耳端生有一撮短毛。

它们不畏气候的恶劣在荒漠、山林边缘、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等地带生活。

荒漠猫主要捕食一些小型的动物。

荒漠猫很不寻常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一般分布在我国的四川、青海、甘肃、宁夏和陕西等地。

近年来由于数量稀少大多只出现在青海西部和四川北部。

荒漠猫由于生存能力较强不畏气候恶劣可随时在荒漠、山林边缘、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地带安家生活。

据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业务科赵科长判断甘肃出现的这只荒漠猫估计流窜至古浪的山里并在山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后由于饥饿外出觅食跑至黄羊川村民家中。

目前来看这只荒漠猫由于营养不良体质较弱濒危动物保护中心可能要圈养一段时间再研究妥善安置的办法。

2015伊始荒漠猫就遇到温饱问题了这样事件的出现我们除了关注它犯下的“罪行”更应该关注稀有动物的保护问题。

希望当地相关组织妥善保护好这只荒漠猫不要让它就这样死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