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3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课

合集下载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3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3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

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考情预览】技法提分点23 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三步骤鉴赏诗中形象读文支招三看初懂诗家语一看标题(初判题材)标题或标明写作对象、内容、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也可能会提示题材(情感),如两诗都以猿声来写愁。

二看作者(初明情感)依据作者生平事迹、思想、写作风格、时代背景等信息来全盘考虑诗歌主旨。

如李白的豪放飘逸,诗中多流露出自信达观、傲视权贵、追寻精神自由之思想;而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多有忧患之思。

如李端和徐照,结合他们的时代,一唐一宋,可大概明确其区别是,一注重意趣,一注重理趣。

三看注释(初懂内容)诗歌后凡有注释一定重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其注释多是作者、所写人物、写作背景或是难解词句的解释,有的是典故的出处与含义等。

如右侧注释对《三峡吟》中诗句典故的解释,暗示情感的忧伤。

典题文本(2014·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南宋]徐熙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译文】溪行逢雨与柳中庸日暮时分,群山淹没在昏暗之中,接着,又有一阵密集的暮雨袭来。

今夜,你我怎能忍受宿于两地却听着同样凄厉的猿鸣。

三峡吟长江三峡丽山秀水连绵七百里,两岸广泛地生长着深幽的青枫林。

林中的猿啼声本身没有愁苦之情,愁苦的其实是行人自己的心情。

对点解题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__来写愁。

解题指导本题赏析事物形象。

明确物象特征,对接诗人品性两首诗都写到的意象,当为猿的啼叫声,这是事物形象。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不堪听”写猿啼的哀戚使诗人愁苦不堪;“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写猿啼的哀戚使行人忧愁。

鉴赏表达效果李诗中的“共听一声猿”,是用分隔两地的人“共听猿声”来间接“写愁”,表达与朋友的分离之愁;徐诗是反写,啼猿自己不愁,但内心有愁的人听了猿啼更觉心愁,借猿声抒写游子思乡之愁。

【精品】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培优文档: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3含答案

【精品】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培优文档: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3含答案

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考情预览】技法提分点23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三步骤鉴赏诗中形象读文支招三看初懂诗家语一看标题(初判题材)标题或标明写作对象、内容、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也可能会提示题材(情感),如两诗都以猿声来写愁。

二看作者(初明情感)依据作者生平事迹、思想、写作风格、时代背景等信息来全盘考虑诗歌主旨。

如李白的豪放飘逸,诗中多流露出自信达观、傲视权贵、追寻精神自由之思想;而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多有忧患之思。

如李端和徐照,结合他们的时代,一唐一宋,可大概明确其区别是,一注重意趣,一注重理趣。

三看注释(初懂内容)诗歌后凡有注释一定重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其注释多是作者、所写人物、写作背景或是难解词句的解释,有的是典故的出处与含义等。

如右侧注释对《三峡吟》中诗句典故的解释,暗示情感的忧伤。

典题文本(2014·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南宋]徐熙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译文】溪行逢雨与柳中庸日暮时分,群山淹没在昏暗之中,接着,又有一阵密集的暮雨袭来。

今夜,你我怎能忍受宿于两地却听着同样凄厉的猿鸣。

三峡吟长江三峡丽山秀水连绵七百里,两岸广泛地生长着深幽的青枫林。

林中的猿啼声本身没有愁苦之情,愁苦的其实是行人自己的心情。

对点解题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__来写愁。

解题指导本题赏析事物形象。

明确物象特征,对接诗人品性两首诗都写到的意象,当为猿的啼叫声,这是事物形象。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不堪听”写猿啼的哀戚使诗人愁苦不堪;“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写猿啼的哀戚使行人忧愁。

鉴赏表达效果李诗中的“共听一声猿”,是用分隔两地的人“共听猿声”来间接“写愁”,表达与朋友的分离之愁;徐诗是反写,啼猿自己不愁,但内心有愁的人听了猿啼更觉心愁,借猿声抒写游子思乡之愁。

[推荐学习]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培优文档: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3含答案

[推荐学习]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培优文档: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3含答案

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考情预览】技法提分点23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三步骤鉴赏诗中形象读文支招三看初懂诗家语一看标题(初判题材)标题或标明写作对象、内容、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也可能会提示题材(情感),如两诗都以猿声来写愁。

二看作者(初明情感)依据作者生平事迹、思想、写作风格、时代背景等信息来全盘考虑诗歌主旨。

如李白的豪放飘逸,诗中多流露出自信达观、傲视权贵、追寻精神自由之思想;而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多有忧患之思。

如李端和徐照,结合他们的时代,一唐一宋,可大概明确其区别是,一注重意趣,一注重理趣。

三看注释(初懂内容)诗歌后凡有注释一定重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其注释多是作者、所写人物、写作背景或是难解词句的解释,有的是典故的出处与含义等。

如右侧注释对《三峡吟》中诗句典故的解释,暗示情感的忧伤。

典题文本(2014·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南宋]徐熙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译文】溪行逢雨与柳中庸日暮时分,群山淹没在昏暗之中,接着,又有一阵密集的暮雨袭来。

今夜,你我怎能忍受宿于两地却听着同样凄厉的猿鸣。

三峡吟长江三峡丽山秀水连绵七百里,两岸广泛地生长着深幽的青枫林。

林中的猿啼声本身没有愁苦之情,愁苦的其实是行人自己的心情。

对点解题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__来写愁。

解题指导本题赏析事物形象。

明确物象特征,对接诗人品性两首诗都写到的意象,当为猿的啼叫声,这是事物形象。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不堪听”写猿啼的哀戚使诗人愁苦不堪;“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写猿啼的哀戚使行人忧愁。

鉴赏表达效果李诗中的“共听一声猿”,是用分隔两地的人“共听猿声”来间接“写愁”,表达与朋友的分离之愁;徐诗是反写,啼猿自己不愁,但内心有愁的人听了猿啼更觉心愁,借猿声抒写游子思乡之愁。

(浙江课标)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增分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专题能力增分训练十六古诗鉴赏(A)

(浙江课标)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增分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专题能力增分训练十六古诗鉴赏(A)

专题能力增分训练十六古诗鉴赏(A)一、阅读下边这首元曲, 达成第1~2 题。

山坡羊·道情宋方壶青山相待 , 白云相爱 , 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

一茅斋乐哉。

贫 , 气不改 ; 达, 志不改。

1. “陋巷箪瓢”化用了《论语》中的名句:其忧,。

, 野花开。

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 陋巷箪瓢亦, 人不堪2.请联合诗句 , 简要赏析这首元曲的抒怀艺术。

二、阅读下边这首汉乐府诗, 达成第1~2 题。

上山采蘼芜①上山采蘼芜 , 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 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 , 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像, 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 故人从去。

新人工织缣③ , 故人工织素④ 。

织缣日一匹 , 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 新人不如故。

注①蘼芜 : 香草名。

②门合 : 旁门 , 小门。

③缣 (jiān):双丝的细绢。

④素: 白色的生绢。

1.就题材而言 , 本诗与我们已学的《氓》同样同属□□诗; 就主要表达方式而言 , 又同属□□诗。

2.善用对照是这首诗突出的艺术特点, 请简要赏析。

三、阅读下边这首晋诗, 达成第 1~2 题。

咏怀阮籍林中有奇鸟 , 自言是凤凰。

清代饮醴泉, 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 , 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 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 , 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 怆悢使心伤。

1.诗中的“商风”就是□风 , 诗中的“恨”则因□□□□而起。

2.善用“比”是阮籍咏怀诗共同的艺术特点,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比”的手法。

四、阅读下边两首诗, 达成第 1~2 题。

于长安送还扬州, 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南朝·陈 ]江总①心逐南云逝 , 形随北雁来。

故土篱下菊 , 今天几花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 岑参②强欲登高去 ,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 应傍战场开。

注①江总 : 南朝陈诗人。

陈亡 , 入长安 , 仕于隋 , 后辞官南归 , 这首诗写于南归程中。

②岑参 : 盛唐边塞诗人。

安史之乱中 , 长安陷落 , 故有此诗。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3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3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

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考情预览】技法提分点23 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三步骤鉴赏诗中形象读文支招三看初懂诗家语一看标题(初判题材)标题或标明写作对象、内容、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也可能会提示题材(情感),如两诗都以猿声来写愁。

二看作者(初明情感)依据作者生平事迹、思想、写作风格、时代背景等信息来全盘考虑诗歌主旨。

如李白的豪放飘逸,诗中多流露出自信达观、傲视权贵、追寻精神自由之思想;而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多有忧患之思。

如李端和徐照,结合他们的时代,一唐一宋,可大概明确其区别是,一注重意趣,一注重理趣。

三看注释(初懂内容)诗歌后凡有注释一定重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其注释多是作者、所写人物、写作背景或是难解词句的解释,有的是典故的出处与含义等。

如右侧注释对《三峡吟》中诗句典故的解释,暗示情感的忧伤。

典题文本(2014·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南宋]徐熙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译文】溪行逢雨与柳中庸日暮时分,群山淹没在昏暗之中,接着,又有一阵密集的暮雨袭来。

今夜,你我怎能忍受宿于两地却听着同样凄厉的猿鸣。

三峡吟长江三峡丽山秀水连绵七百里,两岸广泛地生长着深幽的青枫林。

林中的猿啼声本身没有愁苦之情,愁苦的其实是行人自己的心情。

对点解题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__来写愁。

解题指导本题赏析事物形象。

明确物象特征,对接诗人品性两首诗都写到的意象,当为猿的啼叫声,这是事物形象。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不堪听”写猿啼的哀戚使诗人愁苦不堪;“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写猿啼的哀戚使行人忧愁。

鉴赏表达效果李诗中的“共听一声猿”,是用分隔两地的人“共听猿声”来间接“写愁”,表达与朋友的分离之愁;徐诗是反写,啼猿自己不愁,但内心有愁的人听了猿啼更觉心愁,借猿声抒写游子思乡之愁。

2019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培优文档: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 技法提分点23 Word版含答案

2019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培优文档: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 技法提分点23 Word版含答案

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考情预览】技法提分点23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三步骤鉴赏诗中形象读文支招三看初懂诗家语一看标题(初判题材)标题或标明写作对象、内容、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也可能会提示题材(情感),如两诗都以猿声来写愁。

二看作者(初明情感)依据作者生平事迹、思想、写作风格、时代背景等信息来全盘考虑诗歌主旨。

如李白的豪放飘逸,诗中多流露出自信达观、傲视权贵、追寻精神自由之思想;而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多有忧患之思。

如李端和徐照,结合他们的时代,一唐一宋,可大概明确其区别是,一注重意趣,一注重理趣。

三看注释(初懂内容)诗歌后凡有注释一定重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其注释多是作者、所写人物、写作背景或是难解词句的解释,有的是典故的出处与含义等。

如右侧注释对《三峡吟》中诗句典故的解释,暗示情感的忧伤。

典题文本(2014·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南宋]徐熙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译文】溪行逢雨与柳中庸日暮时分,群山淹没在昏暗之中,接着,又有一阵密集的暮雨袭来。

今夜,你我怎能忍受宿于两地却听着同样凄厉的猿鸣。

三峡吟长江三峡丽山秀水连绵七百里,两岸广泛地生长着深幽的青枫林。

林中的猿啼声本身没有愁苦之情,愁苦的其实是行人自己的心情。

对点解题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__来写愁。

解题指导本题赏析事物形象。

明确物象特征,对接诗人品性两首诗都写到的意象,当为猿的啼叫声,这是事物形象。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不堪听”写猿啼的哀戚使诗人愁苦不堪;“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写猿啼的哀戚使行人忧愁。

鉴赏表达效果李诗中的“共听一声猿”,是用分隔两地的人“共听猿声”来间接“写愁”,表达与朋友的分离之愁;徐诗是反写,啼猿自己不愁,但内心有愁的人听了猿啼更觉心愁,借猿声抒写游子思乡之愁。

2019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培优文档: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5含答案.doc

2019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培优文档: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5含答案.doc

技法提分点25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I技法呈现丨目标导航思维驱动三步骤分析表达技巧丨以例说法丨考题珂证[核心突破读文支招题材暗示诗家语古代诗歌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送别诗等等。

⑴送别诗抓住表达情感的关键句,以此统摄全篇,则句句不偏离主线。

如《送王昌龄》一诗,抓住关键句“送君多暮情”“叹息此离别”就可以理解作者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景物描写的作用等。

(2)写景诗写景诗往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如蒋捷《虞美人•梳楼》:“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

楼儿忒小不藏愁。

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

海棠红近绿阑干。

才卷朱帘却乂晚风寒。

”杨柳如丝,细雨绵绵,一派迷蒙缥缈的景象,暗衬倚楼人万缕千丝的愁绪。

(3)咏怀诗咏怀诗,往往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感时等情怀。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等。

(4)咏史诗咏史诗中,作者往往在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中,融入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以史咏怀,以史颂人,以史喻今。

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代表作家。

(5)咏物诗咏物诗的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

这类作品中的“物”多具有特定的意义。

如梅花象征高洁不渝的品质,牡丹寄寓高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6)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主要描写FH园牛活和山水风景,表达悠然超脱、怡然自得的心情。

代表人物主要有魏晋时期的陶渊明、谢灵运,以及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7)边塞诗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等,或抒发边地之苦、思乡之切,或充满豪情, 或低沉忧伤。

它形成于盛唐,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

典题文本(2018•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送王昌龄李硕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浙江选考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十五古代诗歌鉴赏A.doc

浙江选考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十五古代诗歌鉴赏A.doc

(浙江选考) 2019 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十五古代诗歌鉴赏(A)一、阅读下边这首词, 达成第1~2 题。

暗香姜夔①音节谐婉 , 乃名之曰《幽香》《疏影》。

( 《疏影》略 )②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 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 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 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联手处, 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 几时见得 ?注①石湖 : 在苏州西南 , 与太湖通。

南宋诗人范成大暮年退居石湖, 自号石湖居士。

②何逊: 南朝梁诗人, 任扬州法曹时, 廨舍有梅花 , 作《咏早梅》。

这里作者以何逊自比。

1.张炎在《词源》中说 : “诗之赋梅 , 惟和靖一联而已 , 世非无诗 , 不可以与之齐驱耳。

词之赋梅 , 惟姜白石《幽香》《疏影》二曲 , 前无先人 , 后无来者 , 自立新意 , 真为绝唱。

”和靖指的是北宋哪位诗人?姜夔咏梅词的调名出自该诗人的《山园小梅》, 请写出与此般配的有关诗句。

2.本词着墨于梅 , 抒怀委宛委宛 , 请联合词句简析这首词的抒怀特点。

(5 分 )二、阅读下边这首词 , 达成第 1~2 题。

满江红·钱塘观潮曹溶①浪涌蓬莱 , 高飞撼、宋家宫阙。

谁荡激, 灵胥②一怒 , 惹冠冲发 ?点点征帆都卸了 , 海门急鼓声初发。

似万群、风马骤银鞍 , 争超越。

江妃③笑 , 堆成雪。

鲛人舞 , 圆如月。

正危楼湍转 , 晚来愁绝。

城上吴山遮不住 , 乱涛穿到严滩歇。

是英豪、未死报仇心, 秋节气。

注①曹溶 : 明崇祯十年进士 , 明亡后被迫出仕清廷 , 后辞官不就。

此词作于清军入关以后。

②灵胥: 指伍子胥。

越王勾践请和 , 子胥全力劝谏吴王夫差不要和, 惹恼了夫差 , 被迫自杀。

传说其尸投入钱塘江, 怒气化而为潮 , 昼夜奔跑 ,吼怒不已。

③江妃 : 江上女神。

1.联合诗句 , 赏析此词的思想感情。

2. 全词是怎样描述钱塘潮的宏伟气概的?简析其表现手法。

1~2 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日暮时分,群山淹没在昏暗之中,接着,又有一阵密集的暮雨袭来。 今夜,你我怎能忍受宿于两地却听着同样凄厉的猿鸣。
三峡吟 长江三峡丽山秀水连绵七百里,两岸广泛地生长着深幽的青枫林。林 身没有愁苦之情,愁苦的其实是行人自己的心情。
对点解题
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__来写愁。 本题赏析事物形象。
解题指导
明确物象特征,对接诗人品性
两首诗都写到的意象,当为猿的啼叫声,这是事物形象。“那 听一声猿”,“不堪听”写猿啼的哀戚使诗人愁苦不堪;“啼猿不 人心”,写猿啼的哀戚使行人忧愁。
鉴赏表达效果 李诗中的“共听一声猿”,是用分隔两地的人“共听猿声”来间 表达与朋友的分离之愁;徐诗是反写,啼猿自己不愁,但内心有愁的 觉心愁,借猿声抒写游子思乡之愁。 答案 猿声
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
【考情预览】
技法提分点23 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
三步骤鉴赏诗中形象
读文支招
三看 初懂诗家语 一看标题(初判题材) 标题或标明写作对象、内容、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也可能会提明情感) 依据作者生平事迹、思想、写作风格、时代背景等信息来全盘考虑诗 白的豪放飘逸,诗中多流露出自信达观、傲视权贵、追寻精神自由之 的诗沉郁顿挫,多有忧患之思。如李端和徐照,结合他们的时代,一 概明确其区别是,一注重意趣,一注重理趣。 三看注释(初懂内容) 诗歌后凡有注释一定重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其注释多是作者、所写 景或是难解词句的解释,有的是典故的出处与含义等。如右侧注释对 诗句典故的解释,暗示情感的忧伤。
典题文本
(2014·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南宋]徐熙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 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 句。
【译文】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