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件第五章课件

合集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PPT课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PPT课件
不能得到普遍遵守 3.对陌生人警惕,冷漠有余,关心、帮助不足 4.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缺乏基本的诚信 5.在人与人交往中的礼仪规范受到明显的忽视
25
校园中最反感的不文明现象:
打饭、取钱时不排队、插队 不爱护公共卫生 不尊重他人,特别是老师不尊重学生、学生不尊 重老师 随地吐痰、不讲个人卫生 在自习室大声说话、吃东西等 上公共厕所不冲水 情侣公共场合过度亲密
4
请大家讨论:为什么大多数 网民不同情被打的一方呢?这个 案例说明了什么?
5
一、公共生活 二、公共秩序 三、公共道德
6
一、公共生活
7
1、公共生活含义
公共生活是指人 们在公共领域中的活动 和生活,它是相对于私 人生活而言的。公共生 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 透明性。
8
2、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B)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C)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26
(3)在实践中增强公共道德意识, 践行公共道德规范 A.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 中培养自己的公共道德意识和责任 意识。 B.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 践行公共道德规范。
27
四、网络虚拟世界中的道德要求
28
1、互联网对高校学生的主要影响 (A)积极影响:
拓宽知识来源,促进专业学习;信息内 容丰富,开阔学生视野;方便信息交流, 增强思想沟通。
29
(B)消极影响:
伦理规范滞后,道德建设迫切;信息污染 严重,优化环境迫切;价值多元选择,思想 引导迫切。网络不良信息泛滥,严重危害青 少年的身心健康;随意侵犯知识产权;电子 商务欺诈与失信现象时有发生;黑客和病毒 散播攻击网络等等。
30
网络是双刃剑!

精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PPT

精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PPT


意见要求四川全省共产党员和国家干部要带头做
敬老养老助老的表率,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
美德,树立良好的社会养老风气。

意见要求,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把尊老敬老作
为考核党员、干部的内容,对党员、干部中不履行赡
养义务,甚至虐待、遗弃父母、长辈的,社会舆论要
严厉谴责,同时一律不予提拔任用。情节严重的,要
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忧虑的现象。
1、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鲁迅先生当年曾描述过人们公德意识缺 失的现象:“龙门的石佛大半肢体不全。 图书馆中的书籍,插图须谨防撕去,凡 公物或无主的东西,倘难于移动,能够 完全的却不很多”。历史陋习的惯性仍 然在今天的公共生活中时有所见.
案例:艳照门
2021年的春天,香港艺人陈冠希与多位女 艺人的私密艳照在网络被广为传播。事后 香港警方介入,拘捕多名犯罪嫌疑人。事 件引起了演艺界道德底线与相关法律的大 讨论: 演艺圈有没有道德底线 演员有没有隐私权 我国?刑法?对传播淫秽物品罪的定罪标准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什么是公共秩序,公共秩序包括哪些?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那么维系的人们公共 生活的有序化状态;它由公共生活标准来维持 和保障。
公共秩序所涉及的范围:工作秩序、教学秩 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 序等。一切公共生活领域都需要有相应的秩序。
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有何意义
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社会交往对象扩大,逐渐由昔日 的“熟人交往”转向“陌生人交往”。
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人们社会活动的内容与方式 更加丰富,进而提出了完善公共设施及其管理的要 求。
思考与讨论 在女生宿舍的过道上安装摄像头,是公共空间还是私 人空间?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件-第五章-社会公德(杨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件-第五章-社会公德(杨军)

资料分析:
四川安县桑早中学2200名师生在1分36秒内逃离摇摇 欲坠的教学楼,安全撤离到操场,而无一人受伤,可真 是创造了生命潜能的奇迹……

1、公共秩序的含义
公共秩序是维护公共生活所必须的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 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 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2000年12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
通过的《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保障互联网的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保护个人、法人和其 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对利用互联网实施其他 犯罪行为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利用互联网 实施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侵权行为的,分别依法追究行政 责任和民事责任。
2、维护公共秩序的意义 (A)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B)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如果人们各行其是,随心所欲,那就没有公共秩序,也谈不 上发展,更不用说和谐了。有序的生活是和谐社会的需要。
公交车抢道的后果
(C)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D)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适度的上网对学习和生活是 有益的。但长时间沉迷于网 络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损 害。大学生应当从自己的身 心健康发展出发,学会理性 对待网络。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大学生应当在网络生活中培 养自律精神,在缺少外在监 督的网络空间里,自觉做到 自律而“不逾矩”。
总之,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全新概念时,不能忘 记一个重要的原则:那就是网络的各种优点并不 能完全替代现实生活,网络生活只能作为现实生 活的一部分。虽然网络具有与虚拟世界时空连接 的功能,但是这种虚拟是无法取代现实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件-第5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件-第5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 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各行各业的从业 人员都要以服务群众 宗旨。
第二节 职业道德 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奉献社会
“最美司机”吴斌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第二节 职业道德 二、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 ◆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
一、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邻里团结。远亲不如近邻。
二、大学生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异性之间,有爱情, 也会有友情。
二、大学生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有情也不能喝水饱。
不要只为了爱把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 了。人生的第一要义便是生活,人只有活着, 爱才有所附依。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从中国与日本的班马线的交通情况可以知道: 有序的公共生活让人舒服、让人敬佩!
第一节 社会公德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意义 ◆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
现场管理6s
第一节 社会公德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意义 ◆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第一节 社会公德
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大学生应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人际交往,积 极参与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进行有利于个人身 心健康和品德培养的网络交往
第一节 社会公德
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大学生应当从自己的身心健康出发,合理安排上 网时间,理性对待网络
保护妇女、儿童和 老人的合法权益
结婚自由 离婚自由
实行计划生育

新编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PPT课件

新编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PPT课件
36
人与人之间



人与社会之间

人与自然之间
举止文明 尊重他人 爱护公物 维护公共秩序
热爱自然 保护环境
37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2、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中,首次提出我国公民应遵守的社会公德内容。
• 1.文明礼貌 • 2.助人为乐 • 3.爱护公物 • 4.保护环境 • 5.遵纪守法

——列宁
20
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公共秩序的含义: 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 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的状态。
21
公共秩序的内容
生产秩序
教学秩序
营业秩序
交通秩序
工作秩序 网络秩序
22
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 (二)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四)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23
(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
有序的公共生活不仅有利于日常生活的和谐,也会促进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
24
2020/7/21
24
(二)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谁的过错?
2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 (1)民主法治; • (2)公平正义; • (3)诚信友爱; • (4)充满活力; • (5)安定有序; •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8
类别 范围 性质
私人生活 个人或家庭 封闭性、隐蔽性
公共生活 社会生活 开放性、公共性
作用 影响到自身或家庭 影响到他人或社会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五章ppt课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五章ppt课件

二、社会公德旳主要内容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 大力提倡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惜 公物、保护环境、遵纪遵法为主要内容 旳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种 好公民。”这是有关社会公德基本内涵 旳精确概括。
二、社会公德旳主要内容
(一)文明礼貌
1、必要性
(1)提升道德素质旳要求; (2)自尊旳需要; (3)培养优雅旳气质——审美旳需要; (4)建立良好旳人际关系; (5)自我评价与对别人旳评价旳原则; (6)价值实现旳途径。 2、行为方式
(三)爱惜公物 1、必要性 (1)爱惜公物,是每个人旳社会责任也是义务; (2)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尊重劳动; (3)保障民众生活条件,增进社会进步。 2、行为方式 (1)要以主人旳态度看待国家和集体财产,珍重社会 旳共同劳动成果; (2)要正确使用城乡道路、水电、通讯、交通、环卫、 消防等公用设施,保护名胜古迹、历史文物;要反对损 坏公物、化公为私。 (3)建设节省型社会,爱惜公物还要求在全社会树立 节省意识、建设节省文化、提倡节省文明,形成“节省 光荣、挥霍可耻”旳社会风尚。
四、网络生活中旳道德规范
网络生活中旳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 维护正常旳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旳基本道德 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旳利用和扩展。 网络生活成为大学生业余生活旳主要方式之一,同 步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负面作用也给青年学生带 来了伤害。 在网络上,你不懂得我是条狗; 网络是最大旳“民主墙”; 网络诈骗、网络病毒、网络色情……。
(三)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旳特点 1、社会活动范围旳广泛性: (1)生活内容旳复杂性; (2)交往人员旳多元性,朋友遍天下; (3)公共生活空间旳广阔、扩展性,除了 家庭生活就是公共生活。 2、交往对象旳复杂性:熟悉旳人、陌生旳 人、多种各样旳人,思想、行为都比此前丰 富和复杂。 3、活动方式旳多样性:人旳生活内容本身 就非常丰富;直接旳、间接旳方式;真实世 界旳、虚拟世界旳。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说课课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说课课件

鼓励学生大胆设问、科学求 证。
(三)教学方法
• 1、讨论法
• 2、讲授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程回顾
• 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 2、展开对新课程导入
(二)事例导入
• 以古称导入,引入诚信在古人心中的重要 地位 • 说文解字,再读诚信二字的内涵 • 以从古至今、从正到反的有关诚信的案例 再次言明诚信的重要性
遵守道 德规范
难点 加强道 德修养
三、说教学方法
(一)学情分析
动力不足
理论学习兴趣不高和认识有 偏颇。 思维品质还待提升。
思维活跃
视野开阔
多种获取信息的渠道,对书 本和老师的依赖在减少。
(二)教学策略
以趣激思
情感互动、知识互动、思维 互动。 紧跟时事,选取典型案例, 以案例推理论。
以例促思
以疑引思
• 第六、七、八章 • 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二)课程目标
培养有文化有道德的大学生 德育共行 知行合一
社会 公德 职业 道德 家庭 美德 • 着力解决“德”的问题 • 为“行”提供精神指引
(二)本章的重难点
重点
重点
遵守职 业道德
讲究社 会公德
学习 弘扬家 庭美德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目录
1 2 3 4 5
说章节 说教学内容 说教学方法 说教学过程


一、说章节
(一)章节的地位和作用
• 承上启下 • 分 —总
• • • • • 绪论 开篇 第一章 理想信念 第二章 中国精神 第三章 人生价值 第四章 道德传承
•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 锤炼高尚品格
(三)设置问题
• 古称上的称星为何意?古人所称的黑心何 意? • 同仁堂何以成为百年药房? • 三鹿奶粉为何引发全国的奶粉业信任危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全套课件_五遵守道德规范,涵养良好品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全套课件_五遵守道德规范,涵养良好品德

缺乏公共空间的基本礼貌 在美国孟菲斯大学历史系教授孙隆基看来, 孙隆基看来 在美国孟菲斯大学历史系教授孙隆基看来,“缺乏 公共空间的基本礼貌” 公共空间的基本礼貌”的原因是国人对婴儿排泄习惯的 训练太过随便。 训练太过随便。 在传统时代,一般让孩子穿“开裆裤” 在传统时代,一般让孩子穿“开裆裤”,可以随时 随地大小便。受这种教育长大的人,当众擤鼻涕、 随地大小便。受这种教育长大的人,当众擤鼻涕、挖鼻 搓身上的老泥,在人群中放屁, 屎、搓身上的老泥,在人群中放屁,吃饭时将骨头吐在 桌子上,把公共场所当作随便可以丢垃圾的地方, 桌子上,把公共场所当作随便可以丢垃圾的地方,不守 时间,不守规则,对身体的动作不去控制等, 时间,不守规则,对身体的动作不去控制等,就都不奇 怪了。 怪了。 孙教授说: 粪便’ 孙教授说:“将‘粪便’任意地倒入客观世界的倾 向还包括:在公共场所, 向还包括:在公共场所,动辄毫无节制地将怒气和敌意 发泄在陌生人身上, 发泄在陌生人身上,以及一种克制不住的侮辱别人的冲 动。”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基础性——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 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 基础性 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 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 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对社会成 员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员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全民性——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 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 全民性 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 的群众性和适用范围。 的群众性和适用范围。 相对稳定性——社会公德是人类世世代代在共同生活、相互交往中形成的, 社会公德是人类世世代代在共同生活、 相对稳定性 社会公德是人类世世代代在共同生活 相互交往中形成的, 调整公共生活中最一般关系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调整公共生活中最一般关系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维护公共秩序的手段的形成与发展
1、原始社会主要是图腾崇拜、禁忌、风俗等形式作为 公共生活空间中必须遵守的生活规则。
2、进入阶级社会后,维护公共秩序的手段,有了一定 的发展,除已得到社会成员认可的民间风俗、礼仪、 宗教规范、戒律等继续发挥作用以外,出现了以成文 法的形式发挥作用的法律。
3、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 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这里的道德规范主要是社 会公德。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一)社会公德的概念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 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1)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举止文明、尊重他 人 (2)人与社会的关系:爱护公物、维护公共 秩序 (3)人与自然的关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二)社会公德的特点 1、继承性 2、基础性 3、广泛性 4、简明性
(1)在人际交往中,衣着整洁,举止文雅,说话 和气,用语得当,守时守约;
(2)尊重他人、宽以待人、相互礼让; (3)遵守公共场所的各种规定,不影响、不妨碍 他人的正常活动,等等。
(二)助人为乐、平等待人 1、必要性 (1)社会倡导人道主义的需要;人人都会遇到困难, 人人都需要帮助。 (2)发扬民主的要求; (3)市场经济的需要:是相互服务的经济。 2、行为方式: (1)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格,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维 护。 (2)公民之间要互相关心和互相爱护。 (3)对那些遭到不幸和困难的人,要在道义上和物质 上给予同情、支持和帮助;对一切自然灾害,对遭受灾难 的别国、别地区的人民,给予道义支持与可能的物质支援 等等。
关于公共生活空间的“门窗论”:
门窗以外的生活(大路、小巷...) 为共同拥有的公共生活空间;
门窗以内的为家庭公共生活空间(婚 姻家庭生活);
个人生活的空间或内心思维活动为私 人生活空间。
(二)公共生活的起源与发展
公共生活随社会生产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生 产的发展而发展: 1、原始社会以血缘为纽带的群居生活(公共生 活与私人生活是同一的); 2、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冲破了以血 缘为纽带的状况,公共生活得以扩展; 3、现代大工业的发展,把公共生活扩展到极致, 特别是网络,把整个地球缩小为一个“村落” 使得公共生活无处不在。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二)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维护公共秩序的手段包括风俗、道德、纪律、 法律等。其中道德和法律是维护公共秩序的基 本手段。
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它们 有着一致的目标,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主要是社会公德。社会 公德是整个道德体系中的最低层次,是整个道 德体系中的基础;是每一个人进入文明世界的 身份认定,也是一个正常社会全部合格成员之 间的品格上的契约;是人生教育的基准,也是 日常生活的起点。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 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 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 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 好公民。”这是关于社会公德基本内涵 的准确概括。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一)文明礼貌
1、必要性
(1)提高道德素质的要求; (2)自尊的需要; (3)培养优雅的气质——审美的需要;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自我评价与对别人的评价的标准; (6)价值实现的途径。 2、行为方式
(三)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点 1、社会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1)生活内容的复杂性; (2)交往人员的多元性,朋友遍天下; (3)公共生活空间的广阔、扩展性,除了 家庭生活就是公共生活。 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熟悉的人、陌生的 人、各种各样性:人的生活内容本身 就非常丰富;直接的、间接的方式;真实世 界的、虚拟世界的。
(三)爱护公物 1、必要性 (1)爱护公物,是每个人的社会责任也是义务; (2)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尊重劳动; (3)保障民众生活条件,促进社会进步。 2、行为方式 (1)要以主人的态度对待国家和集体财产,珍重社会 的共同劳动成果; (2)要正确使用城乡道路、水电、通讯、交通、环卫、 消防等公用设施,保护名胜古迹、历史文物;要反对损 坏公物、化公为私。 (3)建设节约型社会,爱护公物还要求在全社会树立 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倡导节约文明,形成“节约 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帮助学 生正确认识公共生活及公共秩序的本质、 特点和要求;强化公德意识,自觉遵守公 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自觉维 护公共秩序。
• 教学重点:
• 1.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 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 3.公共生活中的主要法律规范。
---------余秋雨
维护公共秩序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 意义:
(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 要条件
(二)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的必要前提
(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 质量的基本保证
(四)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 程度的重要标志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四)保护环境 1、必要性
二、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来维系的人们公 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 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 秩序、网络秩序等。 •如果没有血液的流通、呼吸的延续,人身上 的每一块肌肉就不会有生命。社会的集体也 是这样,每一个专业都不能独自存在。公共 事务,社会公德,是社会的血液和呼吸。
• 教学难点:在公共生活中认真践行社会公 德和法律规范,做到知行合一。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一)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 私人生活: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 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公共生活:指人们在共同拥有的公共空间中, 必然与他人和社会产生联系的,超越血缘和 亲缘关系的生活。即需要对自己有所约束的, 应融入、关爱、尊重社会、集体、他人的生 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