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马车行会议(第一次)

合集下载

中共一大会址革命故事

中共一大会址革命故事

中共一大会址革命故事
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一座居民小楼中秘密开幕。

会场陈设简朴,气氛庄重。

参加会议的有13位同志,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了会议。

大会一开始,马林致词,表示祝贺,介绍了共产国际的情况,建议把会议情况及时报告给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

随后代表们具体商讨了大会的任务与议程。

7月24日,各地代表报告了本地区党、团组织情况,25、26日休会两天,由张国焘、李达、董必武起草党纲和今后的计划。

27、28、29日,连续3天举行3次会议,对党纲与决议进行详尽讨论。

30日晚,因突遭密探袭扰,会议决定转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召开。

部编八年级上册《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 7知识梳理

部编八年级上册《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 7知识梳理

部编八年级上册《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 7知识梳理一、选择题1.根据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积累,完成下表。

2.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____创作的一部报道性文学作品。

书中记录了作者从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部红色区域的所见所闻。

在陕北,他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如头脑冷静、性格温和的____,刚烈炽热、宽厚细心的____,大胆无畏、认真赤诚的徐海东。

3.美国记者_______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______,此书又名_______。

4.《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它的作者埃德加·斯诺是_______(国名)人。

作为新闻记者,他在中国大陆采访的主要地点应是____________。

5.判断题。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①“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这里的“大迁移”是指国民革命军北伐。

(_____)②书中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

如一家被灭口66人、让作者懂得“阶级斗争”的红色窑工徐海东,人生五十始的教育委员徐特立,还有平均年龄在25岁以下的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们。

(_____)③一位外国武官曾经说,单单是一件事情就可以说明红军同拥有极大优势的敌人作战的能力了。

这就是红军军官习惯说:“兄弟们,向前冲!”而不是说:“兄弟们,跟我来!”(_____)6.填空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

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

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

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

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

甘肃初三初中历史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甘肃初三初中历史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甘肃初三初中历史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关于“古代印度文明成果展”的活动,你认为下面内容与这一主题无关的是()A.种姓制度B.释迦牟尼塑像C.巴黎圣母院D.阿拉伯数字2.公元前430年,希米奥30岁,他是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中的男主人。

有一天,他去参加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并在会上发言和表决,还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津。

这一情景应出现在()A.古代雅典B.古代中国C.古代印度D.古代罗马3.阿拉伯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它的发明者和传播者分别是()A.古代印度人、阿拉伯人B.古代阿拉伯人、中国人C.古代印度人、巴比伦人D.古代阿拉伯人、印度人4.古代世界产生过很多杰出的科学家,其中发现杠杆原理和浮力原理的是()A.荷马B.阿基米德C.索福克利斯D.亚里士多德5.某同学在欣赏一部外国影片时,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群工人在集会中手拿小册子,高呼:“我们也要选举权!”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它就是()A.法国大革命B.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C.法国里昂工人运动D.英国宪章运动6.7世纪中期,日本通过学习中国隋唐,实现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改革是()A.大化改新B.明治维新C.盗幕运动D.查理·马特改革7.他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但他的航行及其发现所带来的重大后果是他始料未及的:欧洲对美洲的征服从此拉开了序幕。

“他”是()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8.有一位少妇的肖像油画,它的神态恬静端庄,她“神秘的微笑”给人们以无限丰富的微笑。

这幅油画的作者是()A.荷马B.达·芬奇C.但丁D.莎士比亚9.15世纪晚期的欧洲,你想到大西洋沿岸去旅行,那么,你选择跟随谁的船队()A.麦哲伦B.达·伽马C.迪亚士D.哥伦布10.“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回忆。

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筹备七大的漫长过程素材 北师大版 精品

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筹备七大的漫长过程素材 北师大版  精品

筹备七大的漫长过程七大从什么时候开始筹备?通常的说法是1931年1月。

当时召开了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作出了关于召开七大的决议。

实际上,七大酝酿和筹备的时间还要更早些。

有当事人回忆,从1929年开始,中共中央就开始准备起草七大党纲。

因为1928年通过的中共六大党章规定党的代表大会每年召开一次,所以1929年开始筹备七大也是可以理解的。

陆定一在1928年3月召开的共青团五大上被选为团中央委员,不久又被少共国际选为执行委员会委员。

同年底,他赴莫斯科,担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驻少共国际代表、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

他回忆说:1929年7月,中共中央鉴于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准备在1930年内召开七大,写信给代表团,指定在莫斯科的同志负责起草党纲。

党纲起草委员会由瞿秋白、张国焘、余茂松、陆定一、王若飞、蔡和森组成,以瞿秋白为书记。

邓中夏因为要回国,中央没有要他参加。

起草工作限3个月完成。

6个月送到国内。

苏联同志由谁参加,中央要代表团和国际东方部商定。

这封信辗转到年底中共代表团才收到。

瞿秋白的意见,中国方面参加的人应少一些,苏联同志多一些。

他提议由莫洛托夫、库西宁、米夫、沙发洛夫、瞿秋白、邓中夏、张国焘组成起草委员会。

邓中夏当时已暂不回国。

国际东方部的意见是暂定1930年七八月间仍然在莫斯科召开,请中共中央考虑决定。

这个时候代表团的处境已经很困难,这件事情也就没有认真进行。

从上可见,1929年启动的七大党纲的起草工作,是为1930年召开七大作准备。

近年来解密的共产国际的档案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点。

1928年11月12日,具体承担共产国际指导中国事务使命的共产国际东方书记处中国委员会在莫斯科宣告成立。

这个委员会的任务是:“预先仔细研究与中国工作有关的材料,以便于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进行经常性的、定期的和系统的指导”。

其中包括的一项具体任务,就是“制定中国共产党纲领草案,研究关于民族问题的材料,以便在以后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提出这个问题”。

部编版《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阅读

部编版《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统编八上)【作品背景】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迫害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

与此同时,与中国共产党、红军有关的消息也被严密封锁。

为了了解苏区和红军,埃德加·斯诺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

【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

1928年斯诺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内容简介】《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真实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作品意义】①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②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思维导图】【人物辨识】专题一:人物形象相关情节毛泽东人物形象: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成长时期:富有反抗性,善于通过斗争为自己争取合法权益;好学进取,有恒心、有毅力;善于思考,有质疑精神。

成熟时期:质朴纯真,生活简朴。

博览群书,涉猎广泛,精力过人,身体素质好。

一丝不苟,有魄力,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同时他又是一个感情深邃、爱军爱民的领导者。

事迹情节:①与父亲的矛盾对抗。

寻找中共一大会场遇险真相

寻找中共一大会场遇险真相

寻找中共一大会场遇险真相
徐云根
【期刊名称】《红岩春秋》
【年(卷),期】2015(0)12
【摘要】一大会场突遭搜查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正式开幕,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出席会议并热情致辞,李汉俊、刘仁静任翻译。

【总页数】4页(P63-66)
【作者】徐云根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31
【相关文献】
1.中共一大会场被搜查纪实 [J], 邵维正
2.夜闯中共一大会场的不速之客 [J], 苏智良
3.夜闯中共一大会场的不速之客 [J], 苏智良
4.王会悟:中共一大会场的选定与转移 [J], 高秀清;
5.夜闯中共一大会场的不速之客 [J], 苏智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中国同盟会成立于()A.美国檀香山B.武昌C.日本东京D.南京2.天安门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向往的地方,它见证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

其中发生在这里、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历史事件是()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洋务运动D.西安事变3.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其政权性质是()A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B官僚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C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4.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民族抗争史,在抗击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艰难岁月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其中为收复新疆、维护国家统一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关天培5.“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的其所,快哉快哉。

”,这是谁的言辞?()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康广仁6.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即()A.内部变乱导致分裂B.中央与地方武装的联合围剿C.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D.满汉地主阶级勾结镇压7.下列哪些是五四运动的口号()①誓死力争,还我青岛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③取消“二十一条”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下列事件中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A红军强渡大渡河B遵义会议的召开C红军四渡赤水D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9.有的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持这一观点的原因是()A.刀矛弓箭抵挡不住坚船利炮的进攻B.世界上人数最多的陆军敌不过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C.贫穷的封建国家打不赢富有的资本主义国家D.腐朽糜烂的封建主义战胜不了蒸蒸日上的资本主义10.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A.8月15日B.9月2日C.9月9日D.10月25日1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B.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C.北洋军阀的分裂D.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2.我们今天的许多节日都与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其中与“建军节”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南昌起义 B.中共一大 C.秋收起义 D.五四运动13.下列是反映中国1903年一家四兄弟情况的历史故事,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老大在日本人开设的工厂上班B.老二因参加义和团被捕杀害C.老三在北京东交民巷买了一所宅子D.老四远赴重洋去美国留学14.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A.九一八事变B. 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 重庆谈判15.下列口号不能反映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是()A.“自强”、“求富”B.“扶清灭洋”C.“外争主权,内惩国贼”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新文化运动以《______》杂志为主要阵地,高举“______”和“______”两面大旗。

总理生命最后的时间课件

总理生命最后的时间课件
口大口地咀嚼香甜的小米饭,吃到最后,老乡要了一碗白开水, 将碗里的小米粒冲着喝了下去。周恩来看着眼眶红了,一颗泪珠 从消瘦的脸颊上滚落下来,滴在饭桌上。
当晚,周恩来在自 己的房间和延安 的领导谈话到深 夜1点多钟。卫 士长和卫士还有 秘书都心急如焚, 总理的病情经不 起这样熬夜啊! 延安领导出来后, 大家赶紧进房间, 想安顿总理睡下 休息。只见周恩 来沉着脸,眼神 发直,情绪十分 低沉,呆呆地坐 在沙发里一动也 不动。
亨利.杰克逊夫妇得知周恩来总理将在医院接见他们,就意识到周 恩来患的不是普通的病。等他们见到主人,更加感觉到周恩来身 体的虚弱。
为了突出毛泽东与邓小平亲切握手,特意将外宾从照片中修去。由 此可见,重病后的周恩来时刻关注着邓小平,以扩大他的政治影响, 确保国务院总理的权力顺利移交。
1975年1月13日,第 四届全国人民代表
的所有同志表示感 谢。 ”话音未落,张树迎和卫士高 振普抬着邓大姐敬献 的花圈走在前面,邓 大姐双手捧着周恩来 的骨灰盒,他们走进 了大会堂,先来到台 湾厅,将周恩来的骨 灰停放在这里度过最 后一宿。这一举动, 也是为了完成周恩来 生前未了的心愿,希 望看到祖国的统一。
1975年9月7日上午,周恩来不顾病情的严重恶化和医护人员的一再 劝阻,坚持在305医院会见了罗马尼亚党政代表团。那天,从不要 人搀扶的总理,哪怕是大手术之后,身体还未复原,也要坚持自己 走上前和外宾握手,而这次他已不能独自走完这段只有几米长的距 离。
1970年5月20日,周恩 来与邓颖超在西花厅
这是周恩来在305医院的病房,在这里他度过了生命的最后岁月。 为了方便周恩来接见外宾,医护人员将此病房一分为二,中间只有 一道屏风将病房与客厅隔开。周恩来在近600天住院时间里,共接 受大小手术13次,会见各国来宾60多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