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_网络层(2)

合集下载

复杂网络第八讲-加权网络

复杂网络第八讲-加权网络

• 直观上说,次数越多关系越亲密,但是随着次数 的增加,,新事件对亲密程度的贡献越来越小, 即新事件对亲密程度的贡献具有边际递减效应。 因此采用具有饱和效应的tanh函数将次数转化为 权重,来刻画次数和亲密程度的非线性效应。假 定三种相互作用对权重的贡献也是不同的,用参 数 α µ 表示。在研究经济物理学科学家合作网时, α 1,α 2 ,α 3 分别取值为0.7,0.2,0.1。
无标度加权网络模型特点:
p ( k ) ) ∝ s − rs 其中指数与参数 点权分布符合幂律分布:
ik
= w
1 1
ij
+
1 w
jk
2.最短路径 最短路径:两点之间所有连通的路径中距离之和最小的一条或几条路径。 最短路径 无权网:边数最少的路径 无权网 最短路径
加权网:因为距离不满足三角不等式,所以两边距离之和不一定大于第三边. 加权网 边数最少的路径 最短路径
网络的其他全局统计量,如介数, 网络的其他全局统计量,如介数,可以在加权最短路径的基础上进行计算
第八讲 加权网络
2010.11.13 李凯凯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 8.1 加权网络的统计性质 • 8.2 加权网络的演化模型 • 8.3 权重对网络结构性质的影响
8.1加权网络的统计性质
1. 加权网络的加权的必要性与方式 2. 加权网络上的统计量
1. 网络加权的必要性与赋权方式
网络加权的必要性:
加权的方式:
根据相关的物理量(例如:电阻网络边上的权值代表电 阻值,邮递员问题中的距离) 根据相互作用的某种属性(例如:科学家通过文献相互 作用,把引文的次数作为权重) 边权按照意义划分: 相异权: 权值越大,两点之间的距离越大,关系越疏 远.(例:邮递员问题中的距离) 相似权: 权值越大,两点之间的距离越小,关系越亲 密.(例:科学家合作网中,把次数作为权重,得到相似 权) 注意: 在计算两点间的距离和聚类系数时,边权的意 义不同,计算方式也不同.

计算机网络-网络层.

计算机网络-网络层.

计算机网络-网络层.计算机网络网络层在当今高度数字化的时代,计算机网络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和设备紧密连接在一起,使得信息能够在瞬间传递到千里之外。

而在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中,网络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就像是交通系统中的公路规划者和调度员。

那么,什么是网络层呢?简单来说,网络层负责在不同的网络之间进行数据的路由和转发,确保数据能够从源主机准确无误地传输到目标主机,哪怕它们位于完全不同的网络环境中。

网络层的一个关键任务是为数据分组选择最佳的传输路径。

想象一下,你要从一个城市向另一个城市发送一批货物,有许多条道路可供选择,每条道路的路况、距离和收费都不同。

网络层就需要根据各种因素,比如网络的拥塞情况、链路的带宽、传输的成本等,来决定数据分组应该走哪条“路”,以最快、最可靠、最经济的方式到达目的地。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网络层使用了一系列的协议和算法。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 IP 协议(Internet Protocol),它为每一个连接到网络的设备分配了一个唯一的 IP 地址,就像是给每一个房子都赋予了一个独特的门牌号。

通过IP 地址,网络层能够准确地识别数据分组的源和目的地,并进行相应的路由选择。

IP 协议有两个主要版本:IPv4 和 IPv6。

IPv4 是我们目前广泛使用的版本,它使用 32 位的地址来标识网络中的设备。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IPv4 地址资源已经逐渐枯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IPv6 应运而生。

IPv6 使用 128 位的地址,提供了几乎无限的地址空间,能够满足未来互联网发展的需求。

除了 IP 协议,网络层还包括其他一些重要的协议和功能。

例如,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协议用于在网络中传递控制消息,例如报告错误或提供有关网络状态的信息。

当数据分组无法到达目的地或者在传输过程中出现问题时,ICMP 会发送相应的消息通知源主机。

《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料》网络层

《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料》网络层

逻辑地址管理
网络层负责管理网络中主机的逻辑地 址,即IP地址,以便在网络中唯一标 识每个主机。
网络层的主要协议
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协议是网络层的核心协议,用于在互 联网中传输数据。它负责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节点路由到另一个网络节 点。
ICMP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CMP协议用于在 IP主机和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例如用于诊断网络连接问题。
病毒和蠕虫传播
利用网络层协议漏洞,病毒和 蠕虫在网络中迅速传播,对网
络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网络层安全协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IPsec
为IP通信提供端到端的安全性,支持 数据完整性、身份认证和加密通信。
SSL/TLS
为应用程序提供通信加密和数据完整 性保护,常用于Web浏览器和服务 器之间的安全通信。
DNSSEC
为DNS查询提供数据完整性和身份 认证,防止DNS欺骗攻击。
《计算机网络教学资 料》网络层
目录
• 网络层概述 • IP协议 • 路由协议 • 传输层协议 • 网络层安全
01
网络层概述
网络层的功能
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
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
网络层负责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节点 路由到另一个网络节点,确保数据能 够正确地到达目的地。
网络层还负责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 以确保网络中的数据传输不会导致网 络拥塞或数据丢失。
动态路由协议
根据网络拓扑变化自动调整路由 ,需要定期交换路由信息。
内部网关协议(IGP)
01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基于最短路径的路由协议, 用于自治系统内部路由。

网络层

网络层

网络层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2013091404562013级4班2015年4月21日目录1. 网络层概念2. 网络层的功能目的3. 七层协议4. 路由选择5. 阻塞控制6. X.257. I SDN8. 网络层协议9. 个人小结网络层概念网络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第三层,介于传输层和数据链路层之间,它在数据链路层提供的两个相邻端点之间的数据帧的传送功能上,进一步管理网络中的数据通信,将数据设法从源端经过若干个中间节点传送到目的端,从而向运输层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

主要内容有:虚电路分组交换和数据报分组交换、路由选择算法、阻塞控制方法、X.25协议、综合业务数据网(ISDN)、异步传输模式(ATM)及网际互连原理与实现。

回到目录网络层的功能目的网络层的目的是实现两个端系统之间的数据透明传送,具体功能包括寻址和路由选择、连接的建立、保持和终止等。

它提供的服务使传输层不需要了解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和交换技术。

如果您想用尽量少的词来记住网络层,那就是“路径选择、路由及逻辑寻址”。

网络层为了说明网络层的功能,如图4.1所示的交换网络拓扑结构,它是由若干个网络节点按照任意的拓扑结构相互连接而成的。

网络层关系到通信子网的运行控制,体现了网络应用环境中资源子网访问通信子网的方式。

网络层从物理上来讲一般分布地域宽广,从逻辑上来讲功能复杂,因此是OSI模型中面向数据通信的下三层(也即通信子网)中最为复杂也最关键的一层。

回到目录七层协议应用层与其它计算机进行通讯的一个应用,它是对应应用程序的通信服务的。

例如,一个没有通信功能的字处理程序就不能执行通信的代码,从事字处理工作的程序员也不关心OSI的第7层。

但是,如果添加了一个传输文件的选项,那么字处理器的程序员就需要实现OSI的第7层。

示例:telnet,HTTP,FTP,NFS,SMTP等。

表示层这一层的主要功能是定义数据格式及加密。

例如,FTP 允许你选择以二进制或ASCII格式传输。

网络层的原理

网络层的原理

网络层的原理网络层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层,其主要功能是将从传输层(Transport Layer)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和转发,以便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送到目的主机。

网络层使用IP协议来标识和定位主机,实现跨网络的数据传输。

网络层的主要原理包括:1. IP地址:网络层使用IP地址来标识和定位主机。

IP地址是一个由32位(IPv4)或128位(IPv6)组成的字符串,用于唯一确定每个主机在网络中的位置。

2. 路由选择:网络层使用路由选择算法来确定数据包在网络上的传输路径。

路由选择算法考虑网络拓扑、链路状态、带宽等因素,选择最佳的路径进行数据传输。

3. 分组转发:网络层将接收到的数据包拆分成较小的分组,每个分组包括一个首部和一个有效载荷。

网络层根据目的IP地址来转发分组,即选择下一跳路由器,并将分组发送到对应的下一跳路由器。

4. IP协议:网络层使用IP协议来完成数据的封装和解封装。

IP首部包含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协议标识等信息,用于将分组传送到正确的目的主机。

5. 数据包重组:网络层在目的主机上根据IP首部中的信息,将收到的分组进行重组,以还原原始数据。

6. 网络地址转换(NAT):网络层还可以使用NAT来实现主机局域网与外部互联网之间的通信。

NAT主要通过改变数据包中的源IP地址和端口号,将局域网内的私有IP地址与外部互联网的公有IP地址进行映射。

7. 虚拟专用网络(VPN):网络层可以通过VPN技术在公共互联网上创建一条加密的隧道,使得不同地点的主机可以安全地进行通信。

总之,网络层通过使用IP地址来标识和定位主机,并利用路由选择算法进行分组转发,实现了网络中数据的可靠传输。

网络层的功能和原理对于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和数据传输至关重要。

计算机网络模型——网络层

计算机网络模型——网络层

计算机网络模型——网络层网络层网络层就是在数据链路层的基础上,进一步管理网络中的数据通信,将数据从源端经过若干中间节点传送到目的端,从而实现向传输层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

它提供的服务使传输层不需要了解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和交互技术。

具体功能包括寻址和路由的选择、连接的建立、保持和终止等。

网络互连:网络互连设备,如以太网、分组交换网等,它们之间不能互相通信,因为它们用来传送数据的基本单元(帧)的格式不同。

这是就需要IP协议(一套软件、程序组成的协议软件)把各种不同的“帧”同一转换为“网协数据包”格式,这样使得各种计算机都能够在因特网上实现互通。

数据包:数据包属于“无连接型”数据,它是把打包好的每个包(分组)都作为一个独立的报文传送出去。

这样,在开始通信前,就不需要先连接好一条电路,各个数据包不一定都通过同一条路径传输,所以叫做“无连接型”。

这一特点提高了网络的坚固性和安全性。

数据包由报头和报文两个部分组成,报头中的是目的地址的相关内容,是每个数据包不经过同样的路径都能够准确地到达目的地。

在上一章数据链路层已经讲到了,我们目前普遍使用的以太网是依靠MAC地址和广播技术,能够实现两个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两个相邻端点之间的数据帧的传送功能)。

但是,这里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上一章所说的广播是向本网络(局域网)内的所有计算机发送。

因此,当两台计算机不在同一个子网(局域网)内,是无法通过广播直接传过去的。

不在同一子网的两台计算机想要互相通信,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来区分MAC地址属于哪一个子网:同一个子网采用广播的形式,不同网络采用“路由”的方式。

路由就是依靠一套新的寻址方式:网络地址——IP地址。

IP协议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互联网地址协议),是分配给用户上网使用的网际协议的设备的数值标签。

常用的IP地址分为IPv4和IPv6两大类。

IPv4是一个32位地址,平时以十进制的形式表示,如172.16.254.1;IPv6是128为地址,平时以十六进制的形式表示,如ABCD:EF01:2345:6789:ABCD:EF01:2345:6789;这里我们以IPv4为例进行讲解。

网络层的功能名词解释

网络层的功能名词解释

网络层的功能名词解释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下,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网络层承担着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送到目的主机的重要任务。

网络层的功能涵盖了许多名词,本文将逐一解释这些功能。

1. 路由(Routing)路由是网络层的核心功能之一。

在互联网中,数据包通过多个网络节点传输,每个节点都有一张“路由表”,用于指导数据包的传送方向。

当一个数据包到达一个节点时,根据该节点的路由表,节点将数据包传递到正确的下一个节点,直至达到目的主机。

路由算法则是确定最佳传输路径的方法,其目标是尽量减少传输时延并保证网络稳定性。

2. 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分组交换是网络层的另一个重要功能。

在分组交换中,数据被分割成若干个固定大小的数据包,称为数据分组(或分组)。

这些数据分组在网络中独立传输,并在到达目的地后按序重新组装成完整的数据。

与之相对的是电路交换,它在通信发起之前需要建立一条独占的通道,而分组交换则能够更高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3. 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协议是网络层最基本的协议之一。

它用于标识和定位网络中的主机和路由器,为数据包的传输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IP协议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协议,每个数据包都是独立传输的,而不需要事先建立连接。

同时,IP协议还负责定义数据包的格式和寻址方式,以及保证数据包的传输顺序和完整性。

4. 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IP地址是用于唯一标识网络上的主机和路由器的一串数字。

它由32位或128位二进制数组成,并通常以点分十进制的形式进行显示。

IP地址分为公网地址和私有地址,其中公网地址用于互联网中的通信,而私有地址则用于局域网内的通信。

IP地址的分配和管理由互联网号码分配机构(IANA)负责,确保每个主机都能够拥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

5. CIDR(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CIDR是一种用于对IP地址进行聚合和分配的技术。

网络通信技术第八讲 数据网与分组交换技术

网络通信技术第八讲 数据网与分组交换技术

第八讲数据网与分组交换技术1.数据网概述1.1 数据网的分类–网状型网与不完全网状型网(格型网)–星型网–树型网–环型网–总线网按传输技术分类–由交换节点和通信链路构成。

用户之间的通信要经过交换设备–根据采用不同的交换方式分类–每个数据站的收发信机共享同一个传输媒质–通过不同的媒体访问控制方式,产生了各种类型广播式式网传输距离分类–传输距离一般在几公里以内,速率在10Mbit/s以上–数据传输采用共享介质的访问方式–传输距离一般在50-100Km之内,能提供高速率45-150Mbit/s的速率–作用范围通常为几十到几千公里–Internet1.2 数据网的构成–在数字数据网(DDN)中是没有交换设备的,它采用数字交叉连接设备(Dxc)作为数据传输链路的转接设备–在广播式数据网中也没有交换设备,它采用多路访技术来共享传输媒体2.分组交换网及相关技术2.1 分组交换的概念2.1.1 分组交换原理•分组交换–采用“存储一转发”的方式–把报文截成若干个比较短的、规格化了的“分组”进行交换和传输–分组是由分组头和其后的用户数据部分组成的。

•分组头包含接收地址和控制信息2.1.2 分组的复用和传输方式分组的传输方式–数据报传送协议简单;–数据报传送不需建立连接;–数据报分组到达终点的顺序可能不同于发端.需重新排序:–数据报各分组的传输时延差别可能较大虚电路方式通信,传输效率高;•收发之间的路由在数据传送之前已被决定,不必为每个分组选择路由,分组只根据虚电路号就可在网中传输;•分组按次序到达接收端,终点不需对分组更新排序;•差错控制与流量控由出网络负责数据报虚电路电路设置不需要需要地址每个分组都有源和目的端的完整地址每个分组都有一个短的虚电路号状态信息子网不存储状态信息建立好的每条虚电路都要求占用子网表空间路由选择对每个分组独立进行当虚电路建好时,路由就已确定,所有分组都经过此路由路由器失败的影响除了在崩溃时丢失分组外,无其它影响所有经过失效路由器的虚电路都要被终止拥塞控制难如果有足够的缓冲区分配给已经建立的每条虚电路,则容易控制•虚电路方式,路由器需要维护虚电路的状态信息;•数据报方式,每个数据报都携带完整的目的/源地址,浪费带宽•虚电路需要在建立连接时花费时间•数据报则在每次路由时过程复杂•虚电路方式很容易保证服务质量QoS,适用于实时操作,但比较脆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网络层的两种设计思路 4.2 网际协议 IP 4.2.1 虚拟互连网络 4.2.2 分类的 IP 地址 4.2.3 IP 地址与硬件地址 4.2.4 地址解析协议 ARP 与逆地址解析协议 RARP 4.2.5 IP 数据报的格式 4.2.6 IP 层转发分组的流程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网络层应提供何种服务?
第 4 章 网络层
NetWork
第 4 章 网络层
4.1 4.2 4.3 4.4 4.5 4.6 4.7
网络层的两种设计思路 网际协议 IP 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ICMP 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 IP 多播 虚拟专用网 VPN 和网络地址转换 NAT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本讲主要内容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虚拟互连网络的意义
所谓虚拟互连网络也就是逻辑互连网络,它的意思就是互 连起来的各种物理网络的异构性本来是客观存在的,但是 我们利用 IP 协议就可以使这些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 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 使用 IP 协议的虚拟互连网络可简称为 IP 网。 使用虚拟互连网络的好处是:当互联网上的主机进行通信 时,就好像在一个网络上通信一样,而看不见互连的各具 体的网络异构细节。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4.2 网际协议IP
IP 是 TCP/IP 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 与 IP 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协议: 地址解析协议 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逆地址解析协议 RARP (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网际组管理协议 IGMP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4.2.1 虚拟互连网络
互连在一起的网络要进行通信,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
不同的寻址方案 不同的最大分组长度 不同的网络接入机制 不同的超时控制 不同的差错恢复方法 不同的状态报告方法 不同的路由选择技术 不同的用户接入控制 不同的服务(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不同的管理与控制方式
net-id 16 位
C 类地址 1 1 0 net-id 24 位
host-id 16 位
host-id 8位 多播地址
D 类地址 1 1 1 0
E 类地址 1 1 1 1
保留为今后使用
点分十进制记法
机器中存放的 IP 地址 是 32 位 二进制代码 每 8 位分成一组 将每 8 位的二进制数 转换为十进制数 采用点分十进制记法 则进一步提高可读性
网络互连使用路由器
当中继系统是转发器或网桥时,一般并不称之为 网络互连,因为这仅仅是把一个网络扩大了,而 这仍然是一个网络。 互联网都是指用路由器进行互连的网络。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互连网络与虚拟互连网络
路由器 网络
网络 网络 虚拟互连网络 (互联网) 网络
网络
(a) 互连网络
(b) 虚拟互连网络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尽最大努力交付的好处
由于传输网络不提供端到端的可靠传输服务,这就使 网络中的路由器可以做得比较简单,而且价格低廉 (与电信网的交换机相比较)。 如果主机(即端系统)中的进程之间的通信需要是可 靠的,那么就由网络的主机中的运输层负责(包括差 错处理、流量控制等)。 采用这种设计思路的好处是:网络的造价大大降低, 运行方式灵活,能够适应多种应用。 因特网能够发展到今日的规模,充分证明了当初采用 这种设计思路的正确性。
222.1.2.2
222.1.3.2
222.1.4.2
222.1.4.1
B
互联网
在计算机网络领域,网络层应该向运输层提供怎 样的服务(“面向连接”还是“无连接”)曾引起了长 期的争论。 争论焦点的实质就是:在计算机通信中,可靠交 付应当由谁来负责?是网络还是端系统?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一、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服务
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 建立虚电路(Virtual Circuit),以保证双方通信所需 的一切网络资源。 如果再使用可靠传输的网络协议,就可使所发送 的分组无差错按序到达终点。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网际层的 IP 协议及配套协议
应用层
运输层 网络层 (网际层) 网络接口层
各种应用层协议 (HTTP, FTP, SMTP 等) TCP, UDP ICMP IGMP
IP
RARP ARP 与各种网络接口 物理硬件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本讲主要内容
4.1 网络层的两种设计思路 4.2 网际协议 IP 4.2.1 虚拟互连网络 4.2.2 分类的 IP 地址 4.2.3 IP 地址与硬件地址 4.2.4 地址解析协议 ARP 与逆地址解析协议 RARP 4.2.5 IP 数据报的格式 4.2.6 IP 层转发分组的流程
(1) IP 地址是一种分等级的地址结构。分两个等级的好处是: 第一,IP 地址管理机构在分配 IP 地址时只分配网络号, 而剩下的主机号则由得到该网络号的单位自行分配。这 样就方便了 IP 地址的管理。 第二,路由器仅根据目的主机所连接的网络号来转发分 组(而不考虑目的主机号),这样就可以使路由表中的 项目数大幅度减少,从而减小了路由表所占的存储空间。
10000000000010110000001100011111 10000000 00001011 00000011 00011111 128 11 3 31
128.11.3.31
数据通信与计算的使用范围
网络 类别 最大 网络数 第一个 可用的 网络号 最后一个 可用的 网络号 每个网络 中最大的 主机数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1、分类 IP 地址
将32位的IP地址分为两部分:第一个部分作为网 络号,第二部分作为主机号。 IP 地址记为: { <网络号>, <主机号>} 根据具体划分方法,又分成A,B,C,D,E五 类。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IP 地址中的网络号字段和主机号字段
A 类地址 0 net-id 8位 B 类地址 1 0 host-id 24 位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IP 地址的一些重要特点
(2) 实际上 IP 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或路由器)和一条链 路的接口。 当一个主机同时连接到两个网络上时,该主机就必须同 时具有两个相应的 IP 地址,其网络号 net-id 必须是不同 的。这种主机称为多归属主机(multihomed host)。 由于一个路由器至少应当连接到两个网络(这样它才能 将 IP 数据报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因此一个 路由器至少应当有两个不同的 IP 地址。
分组的顺序
总是按发送顺序到达终点
到达终点时不一定按发送顺序
由用户主机负责
端到端的差错处理 可以由网络负责,也可以由用 和流量控制 户主机负责
本讲主要内容
4.1 网络层的两种设计思路 4.2 网际协议 IP 4.2.1 虚拟互连网络 4.2.2 分类的 IP 地址 4.2.3 IP 地址与硬件地址 4.2.4 地址解析协议 ARP 与逆地址解析协议 RARP 4.2.5 IP 数据报的格式 4.2.6 IP 层转发分组的流程
A
B C
126 (27 – 2)
16,383(214 1)
1
128.1
126
191.255
16,777,214 (224 – 2)
65,534 (216– 2) 254 (28 – 2)
2,097,151 (221 1) 192.0.1 223.255.255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IP 地址的一些重要特点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虚电路服务
应用层 H1 运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H2
虚电路
应用层 运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H1 发送给 H2 的所有分组都沿着同一条虚电路传送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二、无连接的数据报服务。
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 付的数据报服务。 网络在发送分组时不需要先建立连接。每一个分组(即 IP 数据报)独立发送,与其前后的分组无关(不进行编号)。 网络层不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即所传送的分组可能出错、 丢失、重复和失序(不按序到达终点),当然也不保证分 组传送的时限。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网络互相连接起来 要使用一些中间设备
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
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repeater)。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bridge)或交换机。 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网关(gateway)] 。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数据报服务
应用层 H1 运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IP 数据报
H2
丢失
应用层 运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H1 发送给 H2 的分组可能沿着不同路径传送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虚电路服务与数据报服务的对比
对比的方面
思路 连接的建立 终点地址 分组的转发 当结点出故障时
虚电路服务
可靠通信应当由网络来保证 必须有 仅在连接建立阶段使用,每个 分组使用短的虚电路号 属于同一条虚电路的分组均按 照同一路由进行转发 所有通过出故障的结点的虚电 路均不能工作
数据报服务
可靠通信应当由用户主机来保证 不需要 每个分组都有终点的完整地址 每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进行转发 出故障的结点可能会丢失分组, 一些路由可能会发生变化
如果我们只从网络层考虑问题,那么 IP 数据报就 可以想象是在网络层中传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