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三生物伴性遗传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伴性遗传试题答案及解析1.控制果蝇红眼与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果蝇缺失1条Ⅳ号常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同时缺失2条则胚胎致死。
两只均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雌果蝇(杂合子)、红眼雄果蝇杂中交,则F1A.雌果蝇中红眼占1/2B.白眼雄果蝇占1/2C.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6D.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3/16【答案】C【解析】假设Ⅳ号常染色体用A表示,缺失的染色体用O表示,则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雌果蝇(杂合子)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OX H X h,产生的配子种类有AX H、OX h、AX h、OX H,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OX H Y,产生的配子种类有AX H、OY、AY、OX H,F中有1/4个体死亡,1雌果蝇全为红眼,白眼雄果蝇占1/4,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6 ,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3/12。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规律和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
2.1910年5月,摩尔根从他们自己培养的红眼果蝇中发现了第一个他称为“例外"的白眼睛的雄蝇。
用它做了下列实验:(注:不同类型的配子及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均相同)实验:将这只白眼雄蝇和它的红眼正常姊妹杂交,结果如下图所示:(1)从实验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显性性状是。
(2)根据实验的结果判断,果蝇的眼色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填“遵循”或“不遵循”)。
请写出判断的最主要依据。
(3)在F2中,白眼果蝇均为雄性,这是孟德尔的理论不能解释的,请你提出合理的假设(4)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该自然果蝇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种;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种。
【答案】⑴红眼⑵遵循杂种子一代雌性果蝇交配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
⑶控制眼色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⑷3 5【解析】(1)F1 红眼果蝇之间交配,后代中出现白眼,说明红眼是显性性状。
伴性遗传练习题答案和解析(供参考)

伴性遗传专题练习(答案解析)第一部分:选择题专练14.【2013广东】(双选)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
果蝇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
一对都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F1中A.白眼雄果蝇占1/4 B.红眼雌果蝇占1/4C.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4 D.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4选AC。
VI是常染色体,设有染色体VI为A,无为a。
则题目就变成:AaXBXb、AaXBY进行杂交,产生的F1眼色:白雄1/4, 红雌1/2,红雄1/4。
白1/4, 红3/4。
所以A正确,B错误。
F1染色体: AA:Aa:aa=1:2:1,其中,aa是VI染色体2条都缺失,致死。
所以只有AA:Aa=1:2,即染色体正常占1/3,缺一条的占2/3。
C选项:染色体正常1/3,红眼3/4,所以是1/4。
正确。
D选项:染色体缺1条2/3,白眼1/4,所以是1/6。
错误。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题型】遗传系谱图1.(2013江苏卷,31)调查某种遗传病得到如下系谱图,经分析得知,两对独立遗传且表现完全显性的基因(分别用字母Aa、Bb表示)与该病有关,且都可以单独致病。
在调查对象中没有发现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个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不是)伴X隐性遗传,因为第Ⅰ代第个体均不患病。
进一步分析推测该病的遗传方式是。
(2)假设Ⅰ-1和Ⅰ-4婚配、Ⅰ-2和Ⅰ-3婚配,所生后代患病的概率均为0,则Ⅲ-1的基因型为,Ⅱ-2的基因型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Ⅱ-2与Ⅱ-5婚配,其后代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答案】(1)不是1、3 常染色体隐性(2)AaBb AABB 或AaBB(AABB 或AABb)5/9【解析】(1)由于Ⅰ1、Ⅰ2正常,而Ⅱ3患病,Ⅰ3、Ⅰ4正常,而Ⅱ6患病,可判断该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由于两对基因可单独致病,由于Ⅱ3和Ⅱ4的后代Ⅲ1正常,所以Ⅲ1基因型是AaBb,Ⅱ3和Ⅱ4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或aaBB、AAbb),所以Ⅰ1、Ⅰ2基因型是AABb、AABb,Ⅰ3、Ⅰ4基因型是AaBB、AaBB,则Ⅱ2基因型是1/3AABB或2/3AABb,Ⅱ5基因型是1/3AABB或2/3AaBB,Ⅱ2与Ⅱ5婚配,后代不携带致病基因(AABB)的概率是4/9,则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5/9。
高二生物伴性遗传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伴性遗传试题答案及解析1.若女性患色盲,其色盲基因不可能来自()A.祖母B.外祖母C.祖父D.外祖父【答案】C【解析】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父母双方,而父子之间的传递是Y染色体,因此该女患者父亲的致病基因来自祖母,不可能来自祖父,故C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有一个男孩是色盲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都是色觉正常. 该男孩色盲基因的传递过程是( )A.祖父----→父亲----→男孩B.祖母----→父亲----→男孩C.外祖父----→母亲----→男孩D.外祖母----→母亲----→男孩【答案】D【解析】由于色盲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色盲基因一定来自母亲,又因为其母亲正常,所以母亲是携带者;男孩的外祖父母都正常,则母亲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外祖母,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3.纯种果蝇中,朱红眼♂×暗红眼♀,F 1中只有暗红眼;而暗红眼♂×朱红眼♀,F 1中雌性为暗红眼,雄性为朱红眼。
其中相关的基因为 A和a,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正、反交实验常被用于判断有关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类型B.反交的实验结果说明这对控制眼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C.正、反交的子代中,雌性果蝇的基因型都是 X A X aD.若正、反交的 F 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其后代表现型的比例都是 1∶1∶1∶1【答案】BD【解析】正反交实验可以用于判断有关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类型,若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正反交结果相同,若在性染色体上,正反交结果不同,故A正确;根据题意,正反交结果不同,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故B错误;纯种暗红眼♀×纯种朱红眼♂的正交实验中,F只有暗红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其后代表现型的比例是1(X A Y)∶2(X A X A、眼,说明暗红眼为显性,F1雌性为暗红眼(X A X a),X A X a)∶1(X a Y)。
202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专题4 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

专题2 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微专题1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及应用1.(多选)番茄的花色、果色和叶型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用红花红果窄叶植株自交,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红花∶白花=2∶1、红果∶黄果=3∶1、窄叶∶宽叶=3∶1。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控制红花的基因纯合时会有致死效应B.控制花色、叶型的基因不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控制果色、叶型基因的遗传一定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控制花色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2.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
则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若基因A纯合致死,个体随机交配,F2中不同基因型个体Aa∶aa=2∶1B.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基因频率A∶a=1∶1C.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第一代中只出现了Aa和aa两种基因型,则比例为2∶1D.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1∶2∶13.(多选)甘蓝型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它的花色性状由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 和a、B和b、C和c)控制。
当有两个A基因时开白花,只有一个A基因时开乳白花,三对基因均为隐性时开金黄花,其余情况开黄花。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稳定遗传且为纯合子的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B.乳白花植株自交后代中可能出现4种花色C.基因型AaBbDd的植株测交,后代中黄花占3/83D.基因型AaBbDd的植株自交,后代中黄花占1/44.(2021·全国乙卷,6)某种二倍体植物的n个不同性状由n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杂合子表现显性性状)。
已知植株A的n对基因均杂合。
理论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植株A的测交子代会出现2n种不同表型的个体B.n越大,植株A测交子代中不同表型个体数目彼此之间的差异越大C.植株A测交子代中n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数和纯合子的个体数相等D.n≥2时,植株A的测交子代中杂合子的个体数多于纯合子的个体数5.某研究所将拟南芥的三种耐盐基因S1、S2、S3(分别用表示)导入玉米,筛选出成功整合的耐盐植株(三种基因都存在才表现为高耐盐性状)。
高一生物伴性遗传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伴性遗传试题答案及解析1.某人不色盲,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色觉都正常,但弟弟是色盲,那么色盲基因传递的过程是( )A.祖父→父亲→弟弟B.祖母→父亲→弟弟C.外祖父→母亲→弟弟D.外祖母→母亲→弟弟【答案】D【解析】色盲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家族中的男性如果携带致病基因,一定是患者,故弟弟的致病基因一定不可能来自于男性亲属。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人类遗传病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2.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血友病(伴X隐性遗传)的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该女儿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A.1B.1/2C.1/4D.1/8【答案】B【解析】根据题可知该血病儿子致病来自其母亲,因此该对夫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X H X h、X H Y,而所生表现型正常的女儿基因型可能有:1/2X H X h.1/2X H X H,故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识图、图文转化的能力。
3.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A.含X的配子数∶含Y的配子数=1∶1B.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C.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数量相等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答案】C【解析】含X的配子数和含Y的配子数比例不是1:1,故A错误。
XY型性别决定生物中,果蝇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大,故B错误。
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比例是1:1,故C正确。
有的生物没有性染色体,如雌雄同株的植物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性别决定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4.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死亡(注:NN、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
下X n X n、X N Y等均视为纯合子)。
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列对此判断错误的是()A.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成活果蝇的基因型共有2种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nC.若F1雌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ND.若F1【答案】B【解析】由题意知,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代果蝇雌性:雄性=2:1,因此该果蝇的个体中雄性一半致死,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雌性亲本是杂合子,杂交后的基因型有四种,比例是1:1:1:1,其中一种雄性基因型致死,因此成活果蝇的基因型共有3种,故A正确,B错;如果F1代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NXN或 XNXn,XNXN 没有致死,致死基因应该是n,故C正确;如果F1代雌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则是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致死基因是N,故D正确。
高二生物伴性遗传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伴性遗传试题答案及解析1.父亲患病,女儿也一定患病,那么该病的致病基因是()A.常染色体显性基因B.常染色体隐性基因C.X染色体隐性基因D.X染色体显性基因【答案】D【解析】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发病率与性别无关,故AB均错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之一是女患者的父子都患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之一是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故C错误,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若女性患色盲,其色盲基因不可能来自()A.祖母B.外祖母C.祖父D.外祖父【答案】C【解析】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父母双方,而父子之间的传递是Y染色体,因此该女患者父亲的致病基因来自祖母,不可能来自祖父,故C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人的肤色正常(A)与白化(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色觉正常(B)与红绿色盲(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但这对夫妇的父亲均是色盲患者),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儿。
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A. AaX B Y × AAX B X bB. AaX b Y × AaX B X bC. AaX B Y × AaX B X BD. AaX B Y × AaX B X b【答案】D【解析】这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儿,则这对夫妇都携带白化病基因,又因为妻子的父亲是色盲患者,则妻子一定是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可求出:AaX B Y ×AaX B X b,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情况,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位于X染色体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 ( )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正常个体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
人教版高中生物遗传专题复习——遗传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填空题专项训练(有答案).doc

遗传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填空题专项训练11、牛的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其中雄牛的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一致,雌牛的隐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一致。
多对纯合的有角雄牛和无角雌牛杂交,Fi中雄牛全为有角,雌牛全为无角;Fi中的雌雄牛自由交配,比的雄牛中有角:无角=3: 1,雌牛中有角:无角=1: 3•请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 (填“常”或“X”)染色体上;这对相对性状中_ (填“有角”或“无角”)为显性性状。
(2)比中有角雄牛的基因型为 ___________ ,有角雌牛的基因型为________ o(3)若用比中的无角雄牛和无角雌牛自由交配,则码中有角牛的概率为―(4)若带有D基因的雌配子不能存活,则比中雄牛的有角:无角= _______________ o2、己知小麦颖的颜色受两对基因控制,黑颖基因B和黄颖基因Y为显性基因,且只要B基因存在,Y基因控制的性状被抑制,小麦的颖就表现为黑颖。
请分析回答:(1)某黑颖品种与某黄颖品种杂交得到儿,Fi自交产生的比中,黑颖:黄颖:白颖=12:3: lo据此分析,黑颖品种的基因型最多有—__种,该亲本黑颖品种的基因型是(2)在上述杂交所得的已中,杂合黄颖个体,在全部非黑颖中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 。
巳的性状分离比说明这两对基因B (b)与Y (y)存在于—_对同源染色体上。
(3)若将黑颖与黄颖杂交,亲本基因型为——时,后代中白颖的比例最大。
3、果蝇的体色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属常染色体遗传;体毛有直毛和分叉毛(基因用B、b 表示),在一封闭饲养繁殖直毛果蝇的环境中,科研人员偶然发现一只分叉毛雄果蝇。
科研人员为了研究分叉毛果蝇的遗传特性,做了以下实验:(1)让这只分叉毛雄果蝇与直毛雌果蝇交配,结果比全是直毛果蝇,说明显性性状是―(2)再让Fi直毛果蝇雌雄交配,如果已中直毛和分叉毛果蝇数量比约为_____________ ,而且_______________ ,则该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3)现有一只纯合灰身分叉毛雌果蝇,若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离,产生的雌配子染色体数目为―该种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_ (可见, 不可见)。
【强化训练】高考生物二轮专题《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专题强化训练: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1.(2016・江苏卷)人类ABO血型由9号染色体上的3个复等位基因(I A,I B和i)决定,血型的基因型组成见下表。
若一AB型血红绿色盲男性和一0型血红绿色盲携带者的女性婚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他们生A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8B.他们生的女儿色觉应该全部正常C.他们A型血色盲儿子和A型血色觉正常女性婚配,有可能生0型血色盲女儿D.他们B型血色盲女儿和AB型血色觉正常男性婚配,生B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42.(2016・湖南省十校联考)某植物红花和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A、a;B、b;C、c……),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
现有甲、乙、丙、丁4个纯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组二F1基因型可能是AaBbCcDdB.组五F1基因型可能是AaBbCcDdEEC.组二和组五的片基因型可能相同D.这一对相对性状最多受四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3.(2016・山东省潍坊市统考)鸡的雄羽与母羽是一对相对性状,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母鸡只能表现为母羽,公鸡既可以是雄羽也可以是母羽。
现用两只母羽鸡杂交,F1公鸡中母羽:雄羽=3:1。
让F1母羽鸡随机交配,后代出现雄羽鸡的比例为()A.1/8B.1/12C.1/16D.1/244.(2016・江西省模拟考试)果蝇的黑背对彩背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黑背纯合子致死;红腹对黑腹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一只彩背红腹雄蝇和一只黑背黑腹雌蝇杂交,所产生的子代中()A.彩背红腹雄蝇占1/4B.黑背黑腹雌蝇占1/4C.雄蝇中红腹和黑腹各占1/2D.雌蝇中黑背和彩背各占1/25.(2016・河南省洛阳市统考)假设a、B为玉米的优良基因,位于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练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17.0分)1.鼠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由基因B、b控制),两只黑鼠交配,生了3只棕鼠和1只黑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棕色为显性性状B. 子代黑鼠基因型为BB的概率是14C. 若检测子代黑鼠的基因型,最好选用棕鼠与其交配D. 若亲代黑鼠再生4只小鼠,则应为3只黑鼠和一只棕鼠2.孟德尔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设是()A. 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9:3:3:1B. 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C. F1产生数目、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D. 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1:1:1:13.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 F2的表现型比为3:1B. 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C. F2的基因型比为1:2:1D. 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4.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子房多室(M)对子房二室(m)为显性,现将红果多室和红果二室番茄进行杂交,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两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 RrMm、RrmmB. RrMm、RRmmC. RRMm、RrmmD. RRMM、RRmm5.豌豆的红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A、a基因控制),现有一批基因型为AA与Aa的红花豌豆,两者的数量之比是3:1,自然状态下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A. 13:2:1B. 49:14:1C. 1:2:1D. 9:6:16.某种鼠中,黄色基因A对灰色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性状分离比为()A. 2:1B. 3:1:1C. 4:2:2:1D. 9:3:3:17. 已知A 与a 、B 与b 、C 与c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 、AabbCc 的两个体进行杂交。
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A. 表现型有8种,aaBbCc 个体占的比例为116B. 表现型有4种,AaBbCc 个体占的比例为116C. 表现型有4种,aaBbcc 个体占的比例为116D. 表现型有8种,Aabbcc 个体占的比例为188. 基因型为Aa 的个体连续自交3次,其子代中aa 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A. 18 B. 78 C. 716 D. 38 9. 已知基因ABC 及其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一对夫妇,妻子的基因型为AaBBCc ,丈夫的基因型为aaBbCc ,其子女中的基因型为aaBBCC 的比例和出现具有aaB_C_表现型女儿的比例分别为( )A. 18 38B. 116 38C. 116 316D. 18 316 10. 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之所以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了巨大成功,关键在于他在实验的过程中选择了正确的方法.下面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A. 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B. 选择了严格自花受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C. 选择了多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做了大量的实验D. 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11. 人类的秃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表现型如表所示。
一对夫妇中,妻子非秃顶,妻子的母亲秃顶;丈夫秃顶,丈夫的父亲非秃顶。
则这对夫妇所生的一个女孩秃顶的概率和秃顶男孩的概率分别为( )A. 14;38B. 14;34C. 18;38D. 18;3412.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 R X rB. 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C. 雌、雄亲本产生含X r配子的比例相同D. 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 r的极体13.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的遗传实验基础上的B.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的染色体上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C. “F1(Dd)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D和d)”属于推理内容D. 对推理(演绎)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是通过测交实验完成的14.某县城有20000人,男女比例为1∶1,女性血友病(伴X隐性遗传病)患者有1600人,求人群中一正常女性与一正常男性婚配生出患血友病孩子的概率()A. 3/16B. 3/25C. 4/25D. 1/715.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B. 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C. 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 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16.白化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有一对夫妇,女方的父亲患色盲,本人患白化病;男方的母亲患白化病,本人正常,预计他们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A. 1/2B. 1/ 8C. 3/8D. 1/417.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
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150g和270g.现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中重量为190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A. 364B. 564C. 1264D. 1564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8.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
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_ ,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_ .(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______ .(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______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19.下图是某家族遗传系谱图。
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
据查Ⅰ-1体内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属于____________遗传;乙病属于____________遗传。
(2)Ⅰ-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Ⅰ-2产生含ab的卵细胞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3)若Ⅱ-7和Ⅱ-8生了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那么他们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几率是____________。
20.玉米的早熟和晚熟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A、a与B、b)。
纯合的两亲本杂交结果如下图。
请回答:(1)玉米的________是显性性状,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
(2)实验2早熟和晚熟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实验2的F2中早熟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其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__。
从实验2的F2中取一早熟植株M,将早熟植株M与晚熟植株杂交,若后代早熟︰晚熟=1︰1,则早熟植株M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确定显隐性方法:①定义法:具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②自交法:具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或一个亲本自交),若后代出现新的性状,则新的性状必为隐性性状。
2.由题意可知,后代同时出现棕色和黑色,说明黑色为显性,亲本基因型均可以表示为Bb。
A.亲本只有黑色一种表现型,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则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即棕色为隐性性状,A错误;B.亲本基因型均可以表示为Bb,因此子代黑鼠基因型为BB的概率是1,B错误;3C.若检测子代黑鼠的基因型,最好选用棕鼠与其交配,即用测交法,C正确;D.若亲代黑鼠再生4只小鼠,可能为3只黑鼠和一只棕鼠,也可能是其它情况,D错误。
故选C。
2.答案:B解析:解:A、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9:3:3:1是实验结果,A错误;B、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是根据实验结果,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设,B正确;C、F1产生雌雄配子数目不相等,雄配子数目多,C错误;D、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1:1:1:1,属于利用假说进行演绎推理,D错误。
故选:B。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测交方法检验F1的基因型、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要求考生识记测交的概念,掌握测交的意义及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明确测交后代显隐性之比最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A.F2表现型的比例为3:1是性状分离比,不是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A错误;B.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说明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不同配子的比例为1:1,因而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B正确;C.F2基因型的比例为1:2:1只能体现子二代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C 错误;D.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是性状分离比,说明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