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在治疗慢阻肺疾病方面的应用进展

中医药在治疗慢阻肺疾病方面的应用进展中医药在治疗慢阻肺疾病方面的应用进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慢阻肺疾病开始成为重要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在吸烟者和长期接触工业污染的人群中更为常见。
慢阻肺疾病的主要特征是呼吸道气流限制和气道炎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
传统的西医药物治疗虽然能够缓解症状和延缓疾病进程,但副作用明显,长期使用后会导致耐受性和依赖性,因此人们开始关注中医药在治疗慢阻肺疾病方面的应用。
一、中医药理论对慢阻肺疾病的认识中医药理论认为,慢阻肺疾病属于气滞病证范畴,即气流不畅导致呼吸困难、气喘等症状。
同时还伴有虚实夹杂的病理变化,即真实性上的肺气阻塞和肺实质增生等病变。
中医药治疗慢阻肺疾病的重点在于改善气血运行状况,消除气滞和痰浊,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患者自身抵抗力。
二、中医药的治疗方法1、中药汤剂中药汤剂是中医药治疗慢阻肺疾病的主要方式,根据病情轻重和机体状况选择不同的汤剂。
常用的方剂有桑杏汤、麻杏石膏汤、抗痰止喘汤等。
其中,桑杏汤是经典的治疗慢阻肺疾病的方剂,主要成分为桑叶、杏仁和甘草,具有清热解毒、润燥化痰、散寒止咳等功效。
2、中药制剂中药制剂是将多种中草药煎煮、提取后制成药丸、口服液、注射剂等形式使用。
中药制剂具有制剂方便、药效稳定等优点,在慢阻肺疾病的治疗中也有广泛应用。
如复方桑柘镇咳口服液、四妙丸等。
3、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药治疗慢阻肺疾病的另一种方式,通过刺激穴位改善气血运行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和自我调节功能。
常用的治疗穴位有足三里、合谷、尺泽等。
针灸疗法应用广泛,并已被证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三、中医药对慢阻肺疾病的治疗作用中医药对慢阻肺疾病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缓解症状中药汤剂、中药制剂等能够改善气流限制,缓解咳嗽、气喘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改善肺功能部分中药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气道炎症,同时还具有促进气管扩张、促进肺血管扩张等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一味中药治好慢阻肺

一味中药治好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缩写为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疾病,人们常常将其视为无法治愈的疾病。
然而,一味中药治疗慢阻肺的方法却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和接受。
中药治疗慢阻肺的理论基础根据中医学的理论,慢阻肺是由于肺气虚损、肺热燥盛、肺阴不足等因素引起的。
中药治疗慢阻肺的核心原则是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恢复肺脏的正常功能,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痉挛的症状。
传统中药的疗效主要依赖于其中各种药材的药性和药效。
一味中药指的是只使用一种药材进行治疗,多数情况下,使用多种药材的复方中药更常见。
然而,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一味中药也可能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
一味中药在慢阻肺治疗中的应用麻黄麻黄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主要用于治疗哮喘和支气管扩张等呼吸系统疾病。
它通过刺激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减少黏液分泌,从而改善气道通畅度。
研究表明,麻黄含有丰富的麻黄素和伪麻黄碱等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祛痰、平喘、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石斛石斛是一种养阴清肺、滋养肺阴的药材,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肺热燥盛的疾病。
石斛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肺组织的损伤,并具有明显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海藻海藻富含脂肪酸、多糖和藻蓝蛋白等,这些成分对慢阻肺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海藻具有平喘、祛痰和抗炎作用,可以减少气道炎症和黏液分泌,从而改善气道通畅度。
苦参苦参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材,也常用于治疗慢阻肺。
苦参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气道炎症和痉挛的症状,改善气道通畅度。
此外,苦参还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对于慢阻肺并发症的预防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宜忌与其他治疗方法的结合应用中药治疗慢阻肺虽然有很好的效果,但并不是适合所有患者。
例如,患者对某些中药材可能存在过敏反应,或者患者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可能会产生不良互相作用。
慢阻肺稳定期_中医治疗有妙招

慢阻肺稳定期 中医治疗有妙招屈建峰 (北京市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北京 100075)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在稳定期,患者的症状相对较轻或不明显,此时进行调理和治疗对预防急性发作、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在慢阻肺稳定期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慢阻肺稳定期的中医认识慢阻肺稳定期属于中医的“咳嗽”“喘证”“肺胀”范畴。
中医认为,慢阻肺发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咳喘,迁延失治,以致肺、脾、肾三脏气虚,津液输布失常则痰浊内生。
正虚邪实是慢阻肺稳定期的重要病机特点。
其中,肺气虚、肺脾气虚、肺肾气虚、肺肾气阴两虚等虚证是慢阻肺稳定期的核心病机。
中医认为,在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症状相对稳定,但仍需积极的治疗和管理,以预防病情恶化。
治疗上应该以健脾补肺、益气扶正为主,同时注重调理肺、脾、肾三脏的功能。
中医认为,慢阻肺的发病与气机阻滞有关。
气机阻滞主要表现为气流不畅,导致肺部有毒物质排不出去,影响气血运行,这在慢阻肺的急性发作时尤为明显。
而在稳定期,主要是因气机的相对阻滞。
肺和脾的关系在慢阻肺中也很重要,脾主运化水湿,肺主呼吸,两者之间有密切联系。
慢阻肺患者在稳定期可能伴有脾气不运、水湿停滞等情况,影响肺脏的正常功能。
在一些情况下,中医认为慢阻肺稳定期的阶段性病机可能与阴虚阳亢相关。
慢阻肺稳定期的中医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采用益气、健脾、补肾、温阳等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四君子汤、六君子汤、金匮肾气丸等,旨在调理脏腑功能,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
需提醒,中药治疗需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辨证施治,因此患者应在中医师的指导下用药。
(2)针灸治疗:在慢阻肺稳定期,可以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常用的穴位包括肺俞、肾俞、足三里等。
通过针灸刺激相关穴位,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改善症状。
(3)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相关穴位(膻中、中脘、气海等),可以舒缓肌肉紧张、改善呼吸功能。
慢阻肺中医药治疗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13
CONTENTS
• 慢阻肺概述 • 中医药治疗慢阻肺的理论基础 • 中医药治疗慢阻肺的方法与策
略 • 中医药治疗慢阻肺的疗效评价
与展望 • 典型病例分享
01
慢阻肺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 病,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通常呈 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部对有害颗 粒和气体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
实验研究进展
药理机制研究
深入探讨中医药治疗慢阻 肺的药理机制,为临床应
用提供理论支持。
药物筛选与优化
通过实验研究,筛选出对 慢阻肺具有良好疗效的中 药,并对药物进行优化组
合,以提高治疗效果。
联合治疗研究
探讨中医药与西药联合治 疗慢阻肺的疗效,以期为 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
的治疗方案。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中医药治疗慢阻肺的理论基础
中医对慢阻肺的认识
慢阻肺属于中医“咳嗽”、“喘证”、“ 肺胀”等范畴,与痰、气、虚有关。
中医认为慢阻肺的发病机制为肺气虚、痰 瘀互结,导致肺失宣降,气道阻塞。
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体质、证 候类型制定治疗方案。
中药治疗慢阻肺的理论依据
中药治疗慢阻肺主要依据 “辨证施治”原则,根据 患者证候类型选择合适的 中药复方进行治疗。
中药复方通过多成分、多 靶点的作用机制,调节人 体气血阴阳平衡,改善慢 阻肺症状,延缓疾病进展 。
中药治疗慢阻肺具有副作 用小、安全性高的特点, 尤其适用于长期治疗。
中医药治疗慢阻肺的优势与特色
01
中医药治疗慢阻肺在改善患者症 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 优势。
02
慢阻肺中医干预方案

慢阻肺中医干预方案引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气流受限、进行性呼吸困难和肺部炎症。
中医药在慢阻肺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中医干预方案,旨在帮助慢阻肺患者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提高治疗效果。
方案内容中医干预慢阻肺的主要方案包括中药治疗、针灸、中医推拿、气功锻炼等。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慢阻肺中医干预的核心部分。
常用的中药包括小柴胡汤、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等。
这些中药方剂具有扩张气管、解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气流受限和呼吸困难的症状。
此外,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和体质,中医医师还可以进行个体化的调配,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针灸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慢阻肺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针灸可以促进气管扩张,改善肺功能,增强免疫力,并对焦虑、抑郁等伴随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在针灸治疗中,常用的穴位包括肺经、大肠经、脾经等。
中医推拿中医推拿在慢阻肺的治疗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推拿手法刺激患者的肺经、胃经等相关穴位,可以改善气管通畅,增强肺功能,促进气体交换,有效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
此外,推拿还可以调节患者的气血循环,增强免疫力,减少复发风险。
气功锻炼气功锻炼作为一种中医养生方法,对于慢阻肺患者的干预也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练习气功,患者可以调节呼吸节律,增强肺功能,改善肺活量,提高呼吸肌耐力,并缓解疲劳。
常见的气功锻炼包括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
实施要点与注意事项•中医干预方案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定期复诊,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方案。
•中药治疗需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遵守用药时间、剂量,及时报告不良反应。
•针灸和推拿必须由专业的中医医师操作,避免出现并发症。
•气功锻炼应在空气清新的环境中进行,保持锻炼的频率和持续时间适宜。
结论中医干预方案在慢阻肺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新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新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其特征为持续存在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慢阻肺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尽管现代医学在慢阻肺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慢阻肺的治疗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近年来也不断涌现出一些新的治疗方法。
一、中医药对慢阻肺的认识中医认为,慢阻肺属于“肺胀”“喘证”“咳嗽”等范畴,其发病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肺气虚弱,卫外不固,易受外邪侵袭;脾失健运,痰湿内生;肾不纳气,气不归元,均可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从而引发咳喘、呼吸困难等症状。
此外,久病入络,瘀血内阻也是慢阻肺病情加重和缠绵难愈的重要因素。
二、中医药治疗慢阻肺的基本原则中医药治疗慢阻肺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其证型,然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治疗慢阻肺的基本原则包括扶正祛邪、宣肺平喘、化痰止咳、健脾益肾、活血化瘀等。
三、中医药治疗慢阻肺的新方法1、中药复方治疗中药复方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形式之一。
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一些经典的中药复方在慢阻肺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例如,补肺汤合参蛤散可用于肺肾两虚型慢阻肺患者,具有补肺益肾、纳气平喘的作用;苏子降气汤加减适用于痰浊阻肺型患者,能够化痰降气、止咳平喘;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则常用于肺热壅盛型患者,具有清热宣肺、化痰平喘的功效。
2、中药穴位贴敷穴位贴敷是将中药制成膏剂或散剂,贴敷于特定的穴位上,通过药物的刺激和穴位的调节作用来治疗疾病。
对于慢阻肺患者,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膻中、天突等。
贴敷的药物多选用具有温阳散寒、止咳平喘、化痰通络作用的中药,如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等。
穴位贴敷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调节脏腑功能,改善呼吸道症状,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七味白术散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

七味白术散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特点是气流受限,导致患者出现持续的咳嗽、痰多、气促等症状。
目前,西医治疗COPD主要采用吸入性皮质类固醇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激素抵抗和多种副作用。
因此,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七味白术散是一种传统中医方剂,其主要成分包括白术、茯苓、甘草、泽泻、滑石、木防己和生姜。
该方剂具有健脾利湿、化痰止咳的功效,适用于治疗COPD等呼吸系统疾病。
本研究通过对七味白术散的临床观察,探讨其在治疗COPD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
本研究共纳入了10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包括吸入性皮质类固醇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七味白术散。
治疗周期为12周。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患者在咳嗽、痰多、气促等症状方面的改善程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
表明七味白术散能够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临床症状。
TNFα)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
这表明七味白术散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气道炎症,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在安全性方面,本研究观察到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表明七味白术散治疗COPD的安全性较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
我了解到,西医治疗COPD主要采用吸入性皮质类固醇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但这些药物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激素抵抗和多种副作用。
这让我意识到,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案对于改善COPD患者的病情至关重要。
当我开始研究七味白术散时,我对其中的每一种成分都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白术、茯苓、甘草、泽泻、滑石、木防己和生姜,这些看似普通的药材,却蕴含着丰富的中医智慧。
慢阻肺中医 适宜方案

慢阻肺中医适宜方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以进行性阻塞性肺功能减退为特征的肺部慢性炎症疾病。
中医药在慢阻肺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慢阻肺中医的适宜方案,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一、中医诊断与辨病机制中医诊断慢阻肺时,主要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观察患者的病情表现、病史等进行综合分析。
辨病机制上,慢阻肺被归类为“咳嗽”、“喘息”、“痰饮”等病机。
1.咳嗽型:主要症状为咳嗽,伴有痰液。
病机为肺失宣降、气机失司或风寒湿邪入侵肺脏。
2.喘息型:以气急、喘息为主要症状,病机或为气滞化火、虚痰阻肺、痰湿阻肺等。
3.痰饮型:主要特点是咳嗽有痰、胸闷、气短,病机为痰湿蕴肺、痰湿瘀阻、痰瘀互结等。
根据不同的病机类型,中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和缓解慢阻肺症状的目的。
二、中医治疗方案1.调理气机:中医强调气机的调理,目的是平衡和改善人体的气血运行。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白术等,可用于增强肺功能、改善气急等症状。
2.清热化痰:对于咳嗽型和喘息型的患者,中医常使用一些清热化痰的中药方剂,如苏子降气汤、鱼腥草合剂等,以清热祛痰、化痰止咳。
3.祛风化湿:适用于痰饮型,常表现为湿气重,胸闷、咳嗽、痰多等症状,中医常用草陈薏苡仁汤、半夏泻心汤等方剂,以祛风化湿、化痰排痰。
4.补益虚损:对于慢阻肺患者的虚损情况,中医常使用补益气血的方剂,如六味地黄丸、阿胶糕等,以改善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功能。
以上为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案,具体用药请咨询医生或中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三、中医养生法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还强调慢阻肺患者的日常养生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养生法:1.合理饮食:慢阻肺患者应注意清淡饮食,避免油腻、辛辣食物。
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等,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法宣肺 散 寒 、 化 水 饮, 表 方 小 青 龙 汤 。 基 本 处 温 代
方 : 黄 5 O , 枝 l g 白芍 l g 细辛 3 , 麻 ~l g 桂 O, O, g 干姜 5 , g 制 半 夏 l g 茯 苓 1 g 陈皮 5 , 味子 l g 生 甘草 5 。 O, 5, g五 O, g
和副流 感 嗜血 杆 菌、 卡他 莫拉 菌 、 炎链球 菌和非 典 型 肺
病 原体 。推荐 经验性 治疗 药 物 有新大 环 内酯类 、 2 第 、
1 急 性加 重期
在 西 医积极控 制感 染 、 持 呼吸道 通 畅 、 正缺 氧 保 纠 和二 氧化碳 潴 留、 正 酸碱 失 衡 和 水 、 纠 电解 质紊 乱 、 营
维普资讯
1 2
< 苏州医学>0! 2 生蔓 鲞釜 塑
头 孢丙 烯 、 孢呋 辛和 头孢地 尼 i 头 其他选 择 包括 多西 环 素和 大环 内酯类药 物如 阿奇 霉素 、 克拉 霉 素 、 红霉 素 地 和 罗红 霉素 ; 如果 无 效 可 以 考虑 阿 莫 西 林/ 拉维 酸 、 克 呼吸 喹诺酮 药物 如左 氧氟沙 星 、 西沙 星 或加 替沙 星 。 莫
3代 头孢 菌素 , 次选 为氟 等。
养支 持及并 发症 处理 等 措 施 的 基础 上 , 合 应 用 中医 结 辩 证分 型治疗 , 以达 到改 善症 状 、 强疗 效 、 短疗 可 增 缩
程 、 高救 治成功 率 的效果 。 提 1 1 风寒 束肺 ( . 风寒 型 ) 临 床特点 为 咳喘痰稀 , 呈泡 沫状 , 或伴 恶 寒 发 热 、 唇青 紫 , 淡 黯 苔 白滑 脉 浮 紧。 舌
且 常对 p内酰 胺类抗 生 素耐 药。 推荐使 用 呼 吸喹诺 酮
类 、- f 内酰胺 类/一 } p内酰 胺 酶 抑 制 剂 、 2 3代 头 孢 菌 第 、 素、 新大 环 内酯 类 。无效 时应静 脉给 药 。
Ⅲ型 ( 慢性 化脓 型 ) 多数 为 Ⅱ型合并 持 续脓痰 , : 可
更 为严重 , 予 以高度重 视 。 应
( 稿 2 0 —0 —2 ) 收 0 6 8 9
Ⅱ级 : 高危 伴随 疾病 ( 有 如肺 炎. 、 心律 失常 、 充血性
心力衰 竭 、 尿病 、 糖 肾或 肝 功 能 不全 ) 门诊 治 疗 无 效 、 、
呼 吸困难 显著加 重 、 状 影响进 食或 睡眠 、 氧血症 或 症 低 高碳 酸血症 恶化 、 志 改变 、 神 诊断 不 明确 、 乏 家 庭 护 缺 理生 活不 能 自理 , 患者 须 住 院 治疗 。 推荐 痰 量 增 加 或 转脓 性时 开始 应用抗 生 素 治 疗 ; 物 的选 择 时 考 虑 当 药
1 2 痰热 困肺 ( 痰热 型 ) 临 床特点 为 咳喘烦 躁 , 黄 痰 黏稠 , 口干 , 或伴 身热 , 舌红 黯 苔黄腻 , 脉滑 数 。治法 清 肺 化痰 、 降气平 喘。 代表方 麻 杏石甘汤 合 苇茎 汤 , 基本 处方 : 炙麻 黄 5 lg 生 石 膏 3 g 先 煎 ) 杏仁 l g 生 ~ O, 0( , O,
Ⅱ型 ( 复合 型 )患者 有附 加危 险因素 , 工型 的基 : 在
础 上至 少 出现 下 列 一 项 表 现 : E 0 ; 年 急 性 F V <5 % 每 恶化≥4次 ; 年龄 >6 5岁 ; 重 要合 并 症 ; 期 口服 糖 有 长
皮 质激 素 ; 最近 3月使用 抗菌 药物 。在这 种情 况下 , 除 前述病 原体 外 , 炎 克 雷 白杆 菌 等 G 杆 菌 可 能 增 加 , 肺
末 脏器 功能衰 竭如 休克 、 肾功能和 神经 功能 紊乱 ; 肝 存 在血流 动力学 不稳 定表 现 , 需要 入住 I U 者 。抗生 素 C
慢性 阻 塞 性 肺 疾 病 ( OP 相 当 于 中 医 “ 胀 ” C D) 肺 、 “ 喘证” 。在 两千 多年 的 医疗 实践 中, 医对 该 病进 行 中
地细 菌耐 药情况 ; 推荐 药 物 为 阿莫 西 林/ 拉 维 酸 、 克 呼 吸喹诺 酮类 。如果怀 疑有 肠杆 菌科 和假单 胞 菌属 细菌
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 的中医药治疗
苏州市 中 医院 呼吸科 ( 10 3 孙 钢 250 )
感 染可能性 , 考虑联 合 治疗 。 应 Ⅲ级 : 患者 即将或 已经发生 呼 吸衰竭 ; 在其 他终 存
抗 生素 应用 可以改 善患 者 的预后 。 综 上所述 , 细菌 感 染是 C D呼 吸 衰竭 急性 加 重 OP 的 重要原 因 , 程 中应 密切观 察细 菌感 染征象 , 别是 病 特 痰 量增 加并 呈脓性 时 , 应积 极 、 理 使 用 有效 抗 生 素 。 合 C D患 者感染 的细 菌耐 药情况 较 一般 肺部 感 染 患者 OP
正 如西 医 治疗 C P 分 为急 性 加 重 期 和 稳 定期 OD
一
样 。 医药 治 疗 以“ 则 治 其 标 、 则 治 其本 ” 中 急 缓 为原
则, 行辩证 分 型治疗 , 进 目前 普遍 采用 急性加 重 期 以中
西 医结 合方 法治疗 , 定期 以 中医药 治疗 为主 。 稳
了积极 的探 索 , 累 了一 些 行 之 有效 的治 疗 方 法和 经 积
验, 近些 年 来对 中医疗 法 的现 代 研 究也 取 得 了 一 些进
展。
的选 择 建议 同 Ⅱ级 。
在 加拿大 制定 A C D指南 中, 重 度分 级和 抗 E OP 严 感 染治疗 的方 法基 本类似 , 括 : 包 I型 ( 单纯 型 ) 患者 表 现 为 咳嗽 、 吸 困难 、 量 : 呼 痰 增加、 痰呈脓性 , 附加危 险 因素 。其主要 病 原体 流感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