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小说阅读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阿Q正传》《边城》群文阅读

活动一:阅读两篇课文,给我们讲讲课本里的故事。
下面是课文的结构导图,请阅读课文后把图中空缺处补充完整。
进过几回城却讥笑未庄人“不见世面” 赌场赢钱被打而自打耳光
被王胡打遭遇平生屈辱 被“假洋鬼子”打转而发泄给小尼姑
活动一:阅读两篇课文,给我们讲讲课本里的故事。
课堂问答:课文一共写了几次端午节?由此可以看出,在叙述手法 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答:①课文一共写了三次端午节,采用了插叙手法。
②在结构上,避免了平铺直三个端午节连缀起了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故事,交 代了翠翠感情的产生、发展过程。 ④在人物上,反映了翠翠、祖父、傩送、天保、顺顺等湘西人 物性格特点。
面 描
神态描写
“他怒目而视了”“于是 也心满意足地走了”
刻画出阿Q麻木健忘、自欺欺人的形象
写
“后来想‘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
,儿子打老子……’于是忽而想
心理描写 到赵太爷的威风,而现在是他的
儿子了,便自己也渐渐的得意起
刻画出阿Q沉浸在“精神胜利”的 喜悦中的状态,突出其麻木健忘、 自欺欺人、妄自尊大的形象特点
虽懦弱,却是广大生活在底层人们的弱小代表的一个缩
影!
懦弱卑怯
阿Q性格:
阅读课文,谈谈那个丑陋的阿Q。
遭劫的安慰 思考:阿Q赌博,被抢,感到失败的痛苦了但是他立刻转败为胜,他用 了何种绝招?
自打嘴巴,转移痛苦。 思考:“他睡着了”有何深意? 指阿Q已经麻木,没有思想了。 阿Q性格:自轻自贱、自我麻醉
翠翠一句话不说,只是抿起嘴唇笑着; 翠翠还正想起两年前的端午一切事情哪 ;远处有吹唢呐的声音……翠翠还爬到 屋后塔下去眺望。
性格特点
①美丽纯洁,天真 善良; ②活泼可爱,自尊 直率; ③腼腆羞涩,情窦 初开; ④善解人意,内心 孤寂。
第二章第五节 《青春之歌》

卢嘉川给她的仅仅是四本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写成 的一般社会科学的书籍,道静一个人藏在屋子里专心 致志地读了五天(初一到初五)。可是想不到这五天
对于她的一生却起了巨大的作用——从这里,她看出 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前途;从这里,她看见了真理的光 芒和她个人所应走的道路;从这里,她明白了“朱门 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原因,明白了她妈因为什么 而死去。……于是,她常常感受的那种绝望的看不见 光明的悲观情绪突然消逝了;于是,在她心里开始升 腾起一种渴望前进的、澎湃的革命热情。……
鲁迅笔下的子君与涓生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迷人的爱情幻成的绚丽的虹彩,随着时间渐渐褪去了 它美丽的颜色。道静生活在这么个狭窄的小天地里 (因为是秘密同居,她不愿去见早先的朋友,甚至连 王晓燕都渐渐疏远了),她的生活整天是刷锅、洗碗、 买菜、做饭、洗衣、缝补等琐细的家务,读书的时间 少了;海阔天空遥望将来的梦想也渐渐衰退下去。她 感到沉闷、窒息。
“成长小说”
1、解读作品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第一,故事的“历史时间” “后五四时代” 政治叙事的意图
第二,主人公林道静的复杂身世 “双重血统” 第三,情爱故事掩藏下的政治叙事 余永泽(第一任男友) 卢嘉川(革命引路人、精神导师、梦中情人) 江华(知心爱人、革命伴侣)
2、主题
它呈现了林道静经过不懈的思想改造从一个个人 主义、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的知识分子,转变、 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过程。
“骑士兼诗人” 个人主义、爱情至上、自我价值实现等人生观念 启蒙主义文化精神 成长意识
从晓燕家里临搬走的头天夜里,道静真像将要结婚的 姑娘离开娘家一样,心里忐忑不安。夜晚把东西收拾 好了,她拉住晓燕的手,小声说:“晓燕,明天我就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教案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教案
教案标题: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对小说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小说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 难点:小说的深层次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和安排:
1. 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介绍(1课时)
- 介绍小说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引导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认识。
2. 小说的阅读理解和分析(3课时)
- 选择一部经典小说进行阅读,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包括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分析。
3. 小说的文学鉴赏和写作(2课时)
- 引导学生进行小说的文学鉴赏,包括语言风格、意境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的分析,同时指导学生进行小说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和手段:
1. 讲授法:介绍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说的阅读理解和分析。
3. 示范法:指导学生进行小说的文学鉴赏和写作。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料进行小说的展示和分析。
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作业表现:学生的小说阅读笔记和小说写作作业。
教学反思和改进: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语文目录

语 文
含创新题型)
►第六章 图文转换,表文转换
第四部分 第一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六节 审题与立意 记叙与议论 构思与布局 选材与用材
作文
第二节 拟题与点题
语 文
第五节 开头与结尾
谢谢观看!
语 文
►第三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节 传记阅读
第二节 第三节 新闻阅读 科普文阅读
语 文
第二部分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第一节 第二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古代诗文阅读
语 文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包括断句)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第一部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现代文阅读
语 文
►第一章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与句子含意 归纳内容要点,筛选整合信息 把握文章思路,分析观点态度
►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专题二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小说阅读 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 把握小说的情节、环境 鉴赏小说的语言及表现手法 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内涵 散文阅读 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 把握散文的结构思路 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和语言 欣赏散文的形象,评价审美取向
第二节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第二章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 文
第一节 辨析病句
第二节 第一节 第二节 修改病句 扩展语句 压缩语段 ►第三章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第四章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
第一节 选用、变换句式
第二节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仿用句式及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简明、连贯、得体 准确、鲜明、生动
中国奇谭第五节观后感

中国奇谭第五节观后感中国奇谭,这是一部集结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奇幻小说。
我在阅读完《中国奇谭》的第五节后,内心充满了惊喜和敬佩之情。
第五节《金木一道》讲述了一个京都附近的村庄里,有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它的名字叫“金木一道”。
这棵大树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够治愈人类的病痛,并且还能让生命力旺盛的生物得到长寿。
因此,许多远道而来的人都会前去祈求它的庇佑。
这一节中,我最喜欢的是书中所描绘的“金木一道”的形象。
它高大雄伟,枝繁叶茂,看起来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它忍受了无数风雨洗礼,历经千年的时光沉淀,展示出了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我不禁想起了中国的古代圣贤们,他们也是通过修炼和艰苦的历练,才能够在风雨中立于不败之地。
另外,我也被书中描绘的人物形象所吸引。
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叫阿瑞珍的年轻人,他身上有着能够与“金木一道”交流的能力。
阿瑞珍父亲的病情加重了这个故事的紧迫感,让人对于他所经历的一切都充满了期待和感叹。
阿瑞珍为了救治父亲,踏上了寻找“金木一道”的旅程,他的勇敢和坚持令人钦佩。
我为他们的决心和勇气所折服,也为他们能够最终寻找到“金木一道”,实现了心愿而感到欣慰。
此外,我不得不提的是书中环境的描写。
作者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了村庄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这种真实感使得故事更加具有可信度,让人印象深刻。
而在寻找“金木一道”的过程中,阿瑞珍遇到了许多危险和困难,这些困难的描写更是让我对阿瑞珍和他们的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的来说,《中国奇谭》的第五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书中对于人物形象和环境的描绘非常细腻生动,让我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充满神奇和传奇的古代中国。
在这个故事中,勇气、坚持和信念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崇尚自然的思想。
我期待着继续阅读《中国奇谭》,看看还有哪些精彩纷呈的故事等待我去探索。
高考复习小说阅读 PPT课件 (把握小说的情节与结构等4个课件)2

E、本文用诗意的笔调,在从容淡定的叙述中,传达了一种温馨 和谐的人生意味,表现了一个女人将为人母的幸福和喜悦。
解题指津
做这道题,首先要求考生对命题人设置陷阱的几种形式了 然于胸,如常用的望文生义、以偏概全、无中生有等,然后对 照原文进行一一排查,作出准确判断。
识字。
得分:3—4分
雷区二: 理由简单 缺乏论据
我认为孕妇的行为是令人感动的。
她因为对自己的孩子充满希冀.不愿对不起孩 子而去描画那些字.这是母母爱爱的的伟伟大大体体现现.而正是由 于这些字似乎给了她资格与未来的婴儿谋面.描画过 程中即使累却不愿停手。虽一双巧手却支配不了手 中的笔,所以觉得“字是一种好东西” 。这一切无 不体现孕妇对未谋面婴儿深深的爱。 她这种质朴的 爱令人感动。
夕阳西下,孕妇伏在石碑上已经很久了。她的脸红彤彤的, 茁壮的手腕不时地发着抖。可她不能停笔,她的心不叫她停笔。 她长到这么大,还从来没干过这么累人、又这么不愿停手的活儿。 不知何时,黑已从麦地返回,卧在孕妇的身边。它静静的凝视着 孕妇,脸上满是驯顺,像是守候,像是鼓励。
孕妇终于完成了她的劳作。在朦胧的暮色中她认真地 数,那碑上的大字是十七个,她的白纸上那个也落着十七个。 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贤亲王神道碑
得分:2分
雷区三: 角度单一 语言啰嗦
我认为孕妇的行为让人感动。 1、孕妇如此行为的原因是因为她对肚子里的孩子充满着希冀, 她担心孩子将来问她碑上的字,她不知道这字会对不起孩子. 因此她的行为是出于一位母亲的本能 .她对孩子的未来满含期 待,表现出孕妇的善良淳朴。 2、她对字的尊崇还表现在许多细节上,比如她压住了字后又 赶紧挪开,她落下的第一笔胆怯却又坚决,她脸红手抖很是劳 累却依然不愿停手,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她的内心对于这些字 充满了喜爱与崇敬之情,他的行为也就自然了。即使她不明白, 她仍然对字十分喜爱。 3、她抄字的目的是获得与未来婴儿谋面的资格,她在心中立 起了这块写字的碑,立起了她对孩子的期望与承诺。她的孩子 终究要识字, 要进入学堂 ,他要为孩子的未来做一些努力, 尽 管有些微不足道 .母爱之深溢于言表. 令人感动.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复习教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小说阅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提高学生对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阅读文学类文本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小说的基本概念: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塑造人物、叙述情节、描绘环境为主要手段,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创作。
2. 小说的人物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动机和情感变化。
3. 小说的情节理解: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把握小说的矛盾冲突和高潮。
4. 小说环境的描写:分析小说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理解环境对情节和人物的影响。
5. 小说主题的探讨: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分析小说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阅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小说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相关技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等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4. 写作指导法: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写作作业:评估学生的写作作业,检查学生对小说阅读技巧的应用和理解程度。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小说阅读的考试题目,评估学生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节课:介绍小说的基本概念,讲解小说阅读的基本技巧。
2. 第二节课: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相关技巧。
3. 第三节课: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把握小说的矛盾冲突和高潮。
4. 第四节课:分析小说环境描写,理解环境对情节和人物的影响。
5. 第五节课: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分析小说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六、教学资源:1. 小说文本:选择适合复习的小说文本,如经典名著和现代小说。
2. 教学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教学参考书籍,供教师查阅和参考。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小说阅读材料和分析文章,供学生自主学习。
2022年福建省中职语文对口升学总复习课件:第二章阅读与欣赏(现代文阅读)+课件80张

知识汇总
六、理解重要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
3.结合文体特点、修辞手法来理解词语 不同文体的词语运用是不同的,如议论文的语言一般感情色彩比较浓,而说明文的语言一般比较客观,很少掺杂感情 色彩。同时,一些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词语,其意义往往是隐含的,不能从字面意思去理解。 4.代词理解的“就近原则” 对文段中代词的理解,要依据上文,由近及远来分析。因为一般来说,代词的位置往往出现在指代的对象或内容之后 ,所以代词指代的内容一般在上句(文)中,我们应当采用逆推法或顺推法,由近及远地查找,然后将所找出的内容 代入原文,检验是否合适。
知识汇总
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包括文中照应题目及画龙点睛的词句;具有特殊含义或情感色彩发生变 化的词语;作者富有创新意识的评价、观点和思考;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文章的线索;作者隐含于文中的思想感情等,这 对于准确把握文章,做好信息筛选题很有帮助。 筛选重要信息的具体方法如下: (1)注意总领句、过渡句和总结句。文中的总领句和总结句往往告诉我们一段甚至整篇的主旨;过渡句往往具有承 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2)注意标题。有时标题直接透露主要信息。 (3)注意含蓄句。含蓄句中蕴藏丰富的内容。 (4)注意结尾句。结尾句往往能小结一段或一篇的中心。 当然,在筛选重要信息时一定要抓住一段或整篇的主旨进行,要抓住文体特点进行。 筛选文章要点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段;不结合语境,断章取义,从而对信息做出错误的判断 。 要准确筛选文章的重要信息,必须先总览全文,抓住文章的关键句、中心句,从大量信息中排除干扰信息,筛选提取 有用信息。在提取信息时,特别要注意文章的隐性信息。把握隐性信息,首先必须对有关的语句或材料高度注意,认 准提取隐性信息所需要分析的句子,然后结合上下文乃至更为广阔的背景材料进行深入、充分和恰当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小说阅读
一、信息链接
中考信息:
小说阅读的考查点有:
1、梳理故事情节,概括故事内容或相关段落的大意。
2、分析人物形象。
3、把握塑造人物的手段,体会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
4、对文章标题和内容的理解。
5、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6、品味小说的语言。
7、对小说的艺术技巧,如构思、结构、情节等进行评价。
8、谈谈从小说中获得的感悟。
基础信息:
关于小说: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阅读小说不仅能得到艺术的享受,而且能从中得到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小说的三要素:典型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典型的环境描写。
简言之,就是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按篇幅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中考中一般考查篇幅短小的小小说。
二、解题程序
小说的阅读步骤:
阅读和鉴赏小说,要能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理解环境描写,品味艺术特色。
应考策略:
1把握故事情节
把握故事情节指的是弄清人物及其关系,事件及其意义,结构及其特点,叙述故事的方法及其作用。
在此基础上,概括故事内容,理解作品主旨。
2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即代表性,是一类人的代表,把握住这一点,是我们读懂小说的基础。
同时要学会分辨小说的主人公,主人公是作者着力去刻画的人物,是反映小说主题的人物,而并不一定是表面描写最多的人物。
分析人物形象主要从塑造人物的方法入手,根据描写内容(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角度(直接或间接)、可以快速辨别出描写方法。
通过对描写内容的分析,便能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分析人物形象有时还要求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把握和对作品提供背景的了解。
从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来说,小说与叙事散文比较一致,不相同的是,小说将人物放在完整的故事情节之中,而叙事散文的叙事不要求故事的完整性,而更强调生活场景的片段性。
3理解小说的主题
小说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社会生活,相当于作者将某一段社会生活较客观的呈现在读者面前,主观性不强。
因此,我们理解小说的主题,就是对通过对主人公的处境的分析,从而去认识社会的一个侧面。
这与叙事散文不同,叙事散
文的主题是塑造一个人物,表达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情感,因此,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4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理解环境描写,一要能区分社会环境描写与自然环境描写,二是要学会分析这些描写的作用,不要脱离情节、人物去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其中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的方法与叙事散文一致。
代表课文是《孤独之旅》和《智取生辰纲》。
社会环境就是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等等,它是人物思想产生的根源。
但在中考中因为篇幅短小,一般不对社会环境进行考查。
5品味小说的艺术特色
品味小说的艺术特色包括品味小说的构思、布局、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等。
品味的方法有:看构思是否巧妙独到;情节是否跌宕曲折;有没有运用讽刺、夸张、对比、烘托等表现手法;语言含蓄风趣,还是朴实口语化等等。
仔细揣摩、细心体味,并能概括出它们对情节发展,人物形象描写或主观思想的表达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