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合集下载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2023·内蒙古通辽中考)西晋永嘉年间,匈奴人刘曜攻破洛阳,杀死贵族、官僚、庶民三万余人,洛阳变成一片瓦砾,从此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

上述历史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
A.促进民族交融,推动孝文帝汉化改革
B.造成北方人大批南迁,促进江南开发
C.打击北方门阀势力,推动了历史发展
D.消除了民族隔阂,巩固了大一统国家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从此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和所学知识可知,从公元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历史上称之为“十六国”,十六国时期各国相互征战,经济遭到破坏,社会动荡,北方大量人口为躲避战乱进行南迁,促进了江南的开发,B项正确;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混战的局面,此后孝文帝进行改革,排除A项;唐末黄巢起义使传统的北方门阀士族遭到毁灭性打击,排除C项;消除了民族隔阂,表述错误,排除D项。

故选B项。

(2022·广东中考)十六国时期,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皇帝苻坚“行礼于辟雍,祀先师孔子”,前秦政权形成“英儒毕集”局面。

苻坚这一举措()
A.改革了官员选拔制度B.体现“无而治”
C.完善了儒家思想体系D.有利于民族交融
【答案】D
【解析】材料中说明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

前秦政权也吸收汉族儒生参政。

这中措施显然有利于民族交融,D项正确;材料中举措不是改革了官员选拔制度,排除A项;材料中是有为而治,排除B项;重用汉族人,不是完善了儒家思想体系,排除C项。

故选D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经典考题:4.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经典考题:4.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选择题1.(山西太原期末)我国古代史上曾建立了一个政权,提示语有三个关键词:司马炎、结束分裂、八王之乱。

据此判断,这个政权是 ( )A.东汉 B.西晋 C.东晋 D.前秦2.(重庆模拟)西晋时期内迁的“五胡”中,不包括 ( )A.匈奴 B.鲜卑 C.羯 D.犬戎3.(山东诸城树一中学期末)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实现短暂统一的朝代是 ( )A.北魏 B.东晋 C.西晋 D.前秦4.(黔东南模拟)我国古代第一次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 )A.东汉末年B.三国时期C.西晋末年D.东晋南朝时5.(海南)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 ) 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B.社会动荡不安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丝绸之路的开辟6.(福建漳州)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 ) A.南方气候宜人,环境优美B.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C.南方生产技术先进D.北方人口多,无地耕种二、非选择题7.(江西中考,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导致图1所示人口迁移最主要的社会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B解析: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建立西晋,以洛阳为都,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晋惠帝时期,为了夺取中央政权,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先后起兵,在洛阳一带相互?昆战16年,史称“八王之乱”。

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五胡内迁”的识记能力。

“五胡”是指匈奴、鲜卑、羯、氐、羌。

故正确答案为D。

3.C解析: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了全国。

4.C解析: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西晋末年。

5.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能力。

文字叙述的是江南经济发展的状况。

其主要原因是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提升训练(解析版)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提升训练(解析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新情境·图示与历史】1.如图示意图反映出()A.东汉末年封建割据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魏晋时期民族交融D.统一趋势不断加强【答案】D【解析】根据图片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它主要控制北方地区;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它主要控制西南地区;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主要控制东南地区;266年,司马炎(晋武帝)建立西晋,都城洛阳;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所以示意图反映出统一趋势不断加强,D项正确;东汉末年封建割据反映的是魏蜀吴三国分立,排除A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仅是中间图片的主题,不够全面,排除B项;魏晋时期民族交融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C项。

故选D项。

【跨学科·语文与历史】2.《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三国鼎立局面从形成到西晋灭吴统一全国经历了()A.51年B.229年C.280年D.37年【答案】A【解析】据所学可知,229年孙权称帝,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80年西晋武帝司马炎大举伐吴,东吴灭亡,是三国鼎立局面结束的时间。

三国鼎立局面从形成到西晋灭吴统一全国经历了51年,A项正确;229年孙权称帝,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排除B项;280年西晋武帝司马炎大举伐吴,东吴灭亡,是三国鼎立结束的时间,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故选A项。

【跨学科·语文与历史】3.《三国演义》中有一句“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里的最后一个“合”指的是()A.汉武帝实现大一统B.刘秀建立东汉政权C.曹操统一北方地区D.司马炎建立的西晋【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了吴国,结束了三国分立局面,统一了全国。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单项选择题】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单项选择题】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单项选择题1.西晋结束了东汉以来的分裂局面,使国家重新统一。

其建立时间和建立者分别是()A.220年;曹丕B.266年;司马懿C.280年;司马炎D.266年;司马炎2.下列有关西晋建立后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A.西晋王朝制定了维护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B.统治阶级昏庸腐朽,社会腐化C.大地主、大贵族以豪华奢侈为荣D.国舅王恺用麦糖洗锅,说明西晋王朝强盛、富有3.下列有关八王之乱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八王之乱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①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①使当时米价贵到一万钱一石①发生在晋武帝时期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4.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于()A.东汉末年B.春秋战国时期C.西晋末年D.三国时期5.假如你要调查“五胡”开始向中原陆续内迁的历史,可追溯到()A.秦朝B.西汉C.东汉、魏、晋时期D.西晋初年6.苻坚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一位君主,他在位前期励精图治,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其内容包括()①推行郡县制②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③兴办学校,提倡儒学④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D 项正确。

2.【答案】D【解析】西晋的皇室及许多大臣是大地主、大贵族出身。

西晋王朝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以保护他们的利益。

当时的很多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而是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统治阶级昏庸腐朽,社会腐化。

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国舅王恺用麦糖洗锅说明了大地主、大贵族以豪华奢侈为荣,不能说明西晋王朝强盛、富有。

D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3.【答案】C【解析】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当时米价飞涨,贵到一万钱一石,人民饱受痛苦。

“双减”目标下的三维设计作业: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试卷版)

“双减”目标下的三维设计作业: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试卷版)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

1.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

2.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

3.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

4.分析“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5.了解中华民族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

知识点一 西晋的建立1.(2021·山东聊城市·七年级期末)学习历史,首先要注意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纪年,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

习惯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10年又叫某世纪末。

据此你认为司马容于317年重建晋王朝,时间上应该表述为( ) A .公元3世纪初B .公元3世纪末C .公元4世纪初D .公元4世纪末2.(2021·甘肃白银市·七年级期末)“实际上三国鼎立是中国遭受十几年大破坏以后逐渐恢复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三国的统治者在本国内所采取的某些政治、经济措施,客观上对全国的统一都起着有益的作用。

”结束 这一“过渡阶段”的皇帝是( ) A .曹操B .司马亮C .司马炎D .司马睿维度一、夯实基础,对点精练课后作业三维度科学设计知识点二八王之乱3.(2021·山东潍坊市·七年级期末)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道:“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

”这说明当时的社会风气是()A.世人崇尚文学 B.政府鼓励消费C.世人金钱至上 D.朝廷打击商业4.(2021·河南周口市·七年级期末)下面示意图演示了西晋灭亡的原因。

图中“?”处应填的史实是()A.国人暴动B.七国之乱C.八王之乱D.五胡内迁5.(2021·贵州遵义市·七年级期末)晋武帝统一全国后,志满意得,在他带头下,朝廷里的大臣把摆阔气当作体面的事。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练习题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练习题
表 现 : 东 汉 、 魏 、 晋 时 游牧民族 期,我国北方的 不断内迁。原来生活在西北的 ,由西向东 氐族和羌族 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 , 匈奴族和羯族 鲜卑族 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有一部分迁到辽宁, 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5 .西晋灭亡后,从 4 世纪初到 5 世纪前期,北方主 成汉 十六国 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 ,总称为“ ” 前秦 黄河流域 。 缓和 6 . 4 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 ,统一了 。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前秦境内胡 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 。
C 10.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 ) A.曹魏 B.东晋 C.西晋 D.前秦 11.西晋作为一个统一的王朝只存在了三十多年,类 似秦朝短命而亡。下列关于西晋短命而亡的原因不正确 D 的是( ) A.西晋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B.西晋地主残酷压迫内迁少数民族 C.统治集团内斗,耗尽国力 D.北方游牧民族内迁,民族矛盾缓和 C 12.东汉末年以来,北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西 晋初年,人数达到几百万。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 ) ①匈奴族 ②蒙古族 ③羯族 ④氐族 ⑤羌族 ⑥鲜卑族 ⑦朝鲜族 ⑧壮族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⑤⑥⑦⑧ C.①③④⑤⑥ D.②④⑥⑦⑧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
材料二 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
(1)材料一的这组壁画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北方民族在草原放养牲畜的游牧生活。 (2)材料二反映了少数民族的内迁,这主要发生在哪 一时期? 东汉、魏、晋时期。
(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要概述少数民族内迁 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 的分布状况。 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 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 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同步试题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同步试题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同步试题山东省高密市立新中学王振邦一、选择题1.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A.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 C.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西晋统一的标志性事件。

答案:C解析:A魏灭蜀,B西晋定都,但未灭吴,灭吴标志着西晋重新统一,D是错误知识。

2.标志着西晋走向衰落的历史事件是()A.晋武帝封王 B.“八王之乱” C.“五胡”内迁 D.匈奴起兵攻晋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西晋衰落的标志性事件。

答案:B解析:A晋武帝封王是起因。

B八王之乱历时16年,从此衰落。

C五胡内迁是民族融合,是对腐朽政权的反抗。

D匈奴起兵攻晋只是自保,尚不能危及西晋的政体。

3.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根本原因是()A.封王各自为政,社会上层非常腐败 B.封王争权夺利,连年混战C.统治者不重视发展生产,经济衰退 D.匈奴入侵,攻灭西晋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西晋灭亡的根本原因。

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试题要求分析西晋经历短暂统一后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很有现实意义。

上述四个选项都与西晋的灭亡有很大的关系,但从四个选项中要找出根本原因,就必须对四个选项之间的关系进行更深层的分析。

经过分析得出:致使封王争权夺利,连年混战,经济衰退,以致国力逐渐衰退,被匈奴所灭,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封王各自为政,社会上层极其腐败,因而得出正确答案是A。

解答这类题时,容易误选B项。

这是因为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是众多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生往往不能区分根本性的原因与其他原因的关系而产生思维障碍。

排除障碍的办法是要认识到以下几点:(1)直接原因是导致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表象原因。

(2)重要原因是导致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具有重大影响和作用的原因。

(3)根本原因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具有决定性、终极性作用的原因。

其他原因往往是根本原因作用的一种结果的表现形式。

(4)准确把握历史表象与本质的关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同步练习卷: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同步练习卷: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选择题1.西晋时,一位商人想到都城做生意,他应该去()A.洛阳B.长安C.建业D.成都【答案】A2.“五胡闹中原〃指的是曾经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

其中迁往陕西及河套地区的是〔)A.鲜卑B.氐族C.羌族D.匈奴族【答案】A3.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不能说明的是()A.统治阶级昏庸腐朽B.大贵族生活腐化C.当时社会富裕D.统治阶级缺乏雄才大概【答案】C4.“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这是说的哪一事件的严重后果〔)A.官渡之战B.“八王之乱〃C.赤壁之战D.“五胡〃内迁【答案】B5.西晋是我国继秦汉以后的大一统王朝,但存在时间短暂。

导致西晋成为一个短命王朝的根本原因是()A.统治者内部的腐朽和斗争B.阶级矛盾的锋利C.民族矛盾的激化D.南迁匈奴族力量的强大【答案】A6.266年,建立西晋的是()A.司马懿B.司马昭C.司马炎D.司马睿【答案】C7.三国被灭的先后顺序是()A.魏、蜀、吴B.蜀、魏、吴【答案】B8.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其中,被称为“五胡〃的是()A.匈奴、鲜卑、羯、氐、羌B.匈奴、蒙古、鲜卑、羯、氐、C.匈奴、蒙古、羯、氐、羌D.匈奴、女真、羯、氐、羌【答案】A9. 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

对西晋“骤灭〃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A.司马氏篡魏B.定都洛阳C. “七国之乱〃D. “八王之乱〃【答案】D10.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以下少数民族中至今还存在的是() A.匈奴族 B.羌族“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 汉族 北方游牧民族 女真族 西南少数民族 【答案】B 12. 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A.东汉时期C.西晋时期【答案】C二、非选择题13. 学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课后,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开展以下探究性活动,请你参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支持曹丕建魏的大将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三国局面结束和西晋统一。

其中 AD 选项中“东晋灭蜀”属 于错误选项,B 选项与统一无关,选项均是对“遣唐使”的准确表述。

故答案为 C 。

3. 公元 266 年,下列哪一个人物废掉曹魏皇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
答案: B
试题分析: 本题考察西晋的建立这一知识点, 选项中列出了司马氏家族的四位代 表人物。

其中A 选项“司马懿”是辅佐曹魏三代的老臣,B 选项“司马炎”废魏 帝自立,CD 选项“司马睿和司马昭”是司马懿之子,在曹魏政权时期权利极大, 都曾废魏帝辅佐傀儡皇帝。

故答案为 B 。

4. 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
了( )
答案: A
试题分析: 本题考察属于材料选择题, 通过石崇和王恺斗富的事件, 体现西晋内 部世家大族的腐朽生活。

故答案为 A 。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测试习题 A.司马懿 B.司马昭 C 曹植 D.周瑜
答案:A
试题分析: 本题考察学生司马氏在曹魏政权内部的地位。

其中辅佐曹丕的是司马 懿而并非其子司马昭,故答案为 A 。

2.标志东汉末年以来三国分裂割据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 A.东晋火蜀
B.西晋定都洛阳 C 西晋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
A.司马懿
B.司马炎
C.司马昭
D.司马睿
恺用丝绸做成长 40 里的步障,
石崇就用织锦花缎做出 50 里的步障。

这充分说明 A.高门贵族的腐朽
B.社会经济的繁荣 C 制糖技术的发达 D.丝织技术的高超
5.作为一个刚刚立国的王朝,西晋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他迅速走向败亡,这
是司马炎不能料到的。

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西晋王朝由盛转衰(
A.石崇王恺斗富B赤壁之战C八王之乱 D.七国之乱
答案: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八王之乱对于西晋的影响。

八王之乱战乱后西晋出现了第一次人口南迁,大量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是导致西晋走向衰败的事件。

故答案为C。

6.西晋的都城在(
A.开封B洛阳 C.长安D咸阳
答案: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西晋政权的了解。

西晋武帝司马炎于265 年取代曹魏
政权而建立,国号晋,定都洛阳,故答案为B。

7.发生在西晋时期的事情是
①八王之乱②淝水之战③中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大迁徙④赤壁
之战
A.①②
B.②③④
C. ① ③
D. ② ④
答案: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西晋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八王之乱是西晋由盛转衰的事件,在此之后出现了第一次人口大迁徙,淝水之战发生于东晋时期,赤壁之战发生在三国时期。

故答案为C。

8.推翻西晋王朝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B鲜卑C羌 D.氐
答案: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西晋政权的灭亡。

316 年,刘曜率领匈奴军攻破长安,愍帝
献城投降,西晋结束。

故答案为A。

9.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其中建立前秦政权的是
A.羌族B匈奴C氐族D羯族
答案: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十六国时期的少数民族的政权。

前秦(350年—394 年)是
十六国之一。

350年氐族人苻洪占据关中,称三秦王。

故答案为C。

10. 自东汉至西晋,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少数民族原居住地环境状况恶化
B.北方政权力量小,不能抵挡
C •少数民族原居住地阶级矛盾尖锐
D .对汉族先进的经济文化的向往
答案: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

A 选项提到少数民族生存环境,少数
民族内迁与生存地环境有关,但不是主要原因, B 指的是西晋政权,西晋出现八 王之乱由盛转衰,也是少数民族能够得以内迁的客观原因之一,
关,也不涉及,D 是少数民族内迁的主观原因,故答案为
【非选择题】 11•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C 选项与此题无 Do
Z /

(1)在图中内填写西晋时期内迁各族的族名。

f /
t

- e* r
• * ・' I ft
(2)在地图上用红色笔连接公元316年,攻入长安的少数民族。

答案: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攻入长安的少数民族是匈奴
12.根据对话内容判断正误
晓军问:“小丽,我想了解西晋灭亡的历史,该看什么书?” 小丽说:“那还不简单,就看司马迁的《史记》不就行了吗?” 诊断结果:
答案:理由:诊断结果:错。

理由:《史记》记载时间截止到汉武帝时期,而西晋是在汉代以后。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司马迁的《史记》的相关知识,西汉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传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 多年的历史,题目中西晋在汉代以后,表述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