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15-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江西宜春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历史教案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框架]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卓著。
古代中国的艺术独具东方神韵。
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相互渗透,京剧成为中华文化的国粹,形成了鲜明的民族艺术特征。
从先秦到清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灿烂辉煌。
[课程标准]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3.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4.了解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基础梳理]一、古代中国代表性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历史影响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1〕书写材料的演变:①殷商时代主要把文字刻在甲骨、青铜器上;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更多使用竹木简和丝帛做书写材料。
②西汉前期,中国已有了纸。
当时是麻纤维纸,但纸质粗糙,不适于书写。
③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植物纤维纸,被时人称为“蔡侯纸〞,实现了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
④魏晋南北朝时期,纸的质量和产量提高,纸取代简牍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⑤4世纪时,造纸术东传朝鲜、日本;8世纪时传到西亚,后来经阿拉伯传到欧洲和北非。
〔2〕意义: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
造纸术的发明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欧洲文化的普及和推广,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印刷术的进步:〔1〕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
〔2〕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术的一大革新。
〔3〕外传: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
〔4〕影响: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推动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古代炼丹家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学习小结 新人教版必修3

单元学习小结1.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1)造纸术和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文化的传播,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火药传到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火器的进步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金属制造业和武器制造业的发展。
(3)指南针为造船和航海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保证和动力,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扩张。
2.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
(4)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方面。
(5)从成就上看,全面繁荣,多种成就领先世界。
3.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1)政治上: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经济上:农耕经济高度发达。
(是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保障)(3)开放性和包容性:能够不断吸收来自外部的先进成果充实和发展自身,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4)继承性: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代文明,为科技成果的继承创造了条件。
(5)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富有创造力。
(6)其他方面:各朝代十分重视交通的发展,这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交流和传播;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大多与社会生产、生活直接相关,易于在社会上传播。
4.社会变迁对唐诗、宋词、元曲内容的影响(1)对唐诗的影响: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反映了唐帝国的由盛转衰。
(2)对宋词的影响:宋代城市生活繁荣,词大多体现了太平气象下城市的多彩;两宋之际,金人南侵,词充满了流落异乡的士人们的思乡之情;南宋朝廷不思进取,诗词体现了诗人们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高中历史人教课标版必修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课件PPT

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和哈雷慧星 的记录 日食:《尚书·胤征》记载前2137年未能预测出
当年的日食而遭夏王征伐;甲骨文中有5次日食 记录;《春秋》一书中有37次,最早的一次是 前720年2月22日的日全食 太阳黑子:目前世界公认的太阳黑子记 录,是西汉成帝河平元年(前28年) “ 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泥活字版模型
王桢发明的转轮排字
王桢创制了木活字印刷, 而且还规定了木活字的规格及 发明了转轮排字架。最后,将 制作木活字的方法和拣字排版 、印刷等工艺技术流程编写成" 造活字印书法″一文,附于其《 农书》之后。
科技成就
造纸术
促进欧洲文化发展
影响
印刷术
推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使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汉书·五行志》
古代中国文学家是以北极星 为天球北极。因为北极星跟地理 北极相对应,所以天球赤道就是 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这套 天文坐标体系叫赤道坐标。中国 是最早使用赤道坐标的国家。
世界上最早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的,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 —石申 ,而《石氏星表》就是依据赤道坐标观测和记录恒星的科学结果, 从而确立古代中国在星象观测方面的领先地位 。星表是研究天文的重要工 具。《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印刷术产生的条件
造纸的发明 印章的使用 石碑拓本 佛教的发展——促成印刷需要的推动力
①隋唐:雕版印刷术 雕版模型
《 金 刚 经 》
印刷于公元868年,是世界上保存 的最早的有明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①隋唐:雕版印刷术--宋代:彩色套印技术
套印技术,是以大小相同
的几块印刷版载上不同的色料,
再分次印于同一张纸上的技术。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知识总结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一)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二)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推动欧洲社会在文化、思想、航海及政治上的巨大进步,欧洲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推动全世界、人类文明的进步:(1)造纸术传到欧洲,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
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
(2)火药传到欧洲,推动了火药武器的发展;火药及火药武器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3)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
(4)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自己的活字印刷机。
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二、中国古代文学了解春秋至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1、文学发展趋势:平民化、通俗化2、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兴盛原因:手工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队伍扩大三、汉字与古代中国的艺术、(一)了解汉字的演变1、背景: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乾隆末年,安徽徽班戏曲进京,风行一时。
【专题归纳】1.四大发明中,大大推动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的发明是活字印刷术2.四大发明中,推动了地理大发现时代到来和被用作打开世界市场的法宝的是指南针;3.四大发明中,影响人类文明进程最为显著、久远的是造纸术4.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向西方传播的过程中,做出贡献最大的是阿拉伯的商人5.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的是文人画6.在所有书体中最为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的是草书8.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楚辞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9.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也是古代成就最高的伟大戏剧家;10.《三国演义》是中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揭示专制帝国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历史,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历史第3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技术与文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课标要求] 1概述古代中国的技成就。
2认识中国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一、四大发明1.表现(1)造纸术105年,东汉宦官________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等便宜易得的原料造出便于书写的“________”,这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印刷术①隋唐之际,出现了________印刷术,宋代人们已经使用了____________技术,宋刻本被后世视为珍品。
②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________发明____________印刷术,它既经济,又便捷,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3)火药________,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________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时期的“________”。
________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2.影响(1)造纸术传入欧洲,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________和________,促进了__________的发展。
(2)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帮助欧洲________战胜了骑士阶层。
(3)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____________,推动了__________时代的到。
(4)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欧洲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细节点拨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影响巨大。
恩格斯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的三大发明。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1.《九章算术》(1)约成书于________。
(2)内容:采用________________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
(3)地位①书中命题的解法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算方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____________著作。
②标志着中国古代以________为中心的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高一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复习提纲(人教版) 必修三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一)四大发明四大发明成就对世界的影响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出“蔡伦纸”。
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大大推进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药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推动欧洲火药武器发展,促使欧洲向近代过渡指南针战国时期发明司南;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二)古代数学成就成就影响《九章算术》东汉时成书,采用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
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用数学著作。
标志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计算工具算筹和算盘;珠算运算法歌诀明清时期,珠算得以普及和发展,并开始外传。
(三)古代天文学成就1、原因:为了采集、狩猎和农牧业活动的需要;封建王朝的重视。
2、天文观测记录(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1)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2)战国的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后人据此辑成《石氏星表》(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保留一百多颗恒星坐标数据)。
3、天文观测仪器:浑仪、简仪等(1)在望远镜发明之前,浑仪一直是世界上最优良的天文观测仪器。
(2)元代郭守敬革新浑仪,称为简仪。
(四)历法和农学成就历法——时期成就地位夏《夏小正》商殷历,天干地支纪日法元郭守敬编订《授时历》我国古代最优秀历法,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三百年,对指导农业生产大有帮助。
四大农书——时间作者书名地位西汉氾胜之《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主要记录了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内容广泛,强调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精耕细作。
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学习总结人民版必修3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学习总结人民版必修31.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2.古代中国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变革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整理《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
(2)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恢宏气势的时代。
(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建安文学一扫浮丽文风,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4)唐朝时期: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的最终形成,促成了唐诗的繁荣;唐朝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
(5)宋代商业繁荣,城市兴旺,市井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的词作通过各种途径流行于民间。
面对动乱、分裂的现实,宋代词人或发出振奋人心的豪放情怀,或发出对国破家亡的离愁别恨。
(6)元代社会黑暗,汉族文人进取无望,他们往往用散曲抒发对民生艰难的感叹和自身的愁闷情怀。
(7)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
3.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比较(1)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
中国古代科学是应用科学,重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探索,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而西方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理论。
(2)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
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一般能直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材料进行整理,作出理论概括和分析。
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
(3)中国古代科技重农业,西方近代科技重工业。
(4)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
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西方近代科技善于用分析法,把分析的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并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了有效方法和明确了方向。
精品文档 (123)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介绍

历史必修3第二个专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包含了以下四个学习要点:①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②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③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④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特色。
经过整合,本单元的教科书设置编写为如下三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辉煌灿烂的文学》《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讲的是古代中国科技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从教学内容和呈现方式上看,“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时间上理应包括至少170万年,空间上理应涵盖960万平方千米国土,主体上理应反映56个民族的智慧,部门上理应涉及天文、地理、数学、农业、医疗、物理、化学、机械、航海、纺织、建筑等;然而呈现方式却是“概述”。
这就产生一个矛盾,那就是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与简明扼要的呈现方式的矛盾。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我们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际出发,采用了以点带面,运用典型事例说明古代中国科技辉煌成就的概述方法。
选点时,我们把握了如下几个标准:第一,知识点必须是具有原创性的科技成果;第二,对后世产生巨大、深远影响的古代中国科技成果;第三,贴近现实生活、贴近教育对象的古代中国科技成果;第四,知识点必须照顾到面;第五,尽可能避免与初中教材内容重复。
根据上述的五条标准,我们确定了“四大发明”、“《九章算术》和珠算”、“石氏星表和浑仪”、“《授时历》和四大农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五目,选定现在课文上的这些知识点。
希望使用本教材时,能在两课时的时间里完成这一单元的教学。
在写每个知识点时,我们除了努力体现上述五条标准外,还努力渗透世界意识,关注这些知识点与我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关系。
所谓“渗透世界意识”,就是说要把古代中国科技发明放在世界文化史的大背景下考察,既要看到它的辉煌成就,又要看到其中的不足,实事求是,保持科学、冷静的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推动其社会转型,其中“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发明应该是A.印刷术和造纸术 B.火药和指南针C.指南针和印刷术 D.造纸术和火药2.下列与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现象无关的是A、《农政全书》介绍欧洲先行水利技术和工具B、《开工天物》收录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C、早期民主启蒙思潮潜滋暗长D、儒学和道家学说被介绍到西方3.被西方誉之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齐民要术》 D.《四库全书》4.“四面楚歌”典出楚汉战争。
西汉初期,“楚歌”在社会上风行一时。
这主要是因为( )A.南方经济的影响 B.统治集团的更替C.北方文化的衰落 D.民族融合的结果5.在学完《中国古代文学成就》后,同学小吴得到如下结论和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春秋时期的《诗经》由孔子编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B.楚辞和汉赋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C.唐诗和宋词分别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D.《水浒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6.下图是《天工开物》中对我国某一手工业生产工序的介绍。
据图判断,这一手工行业是( )A.制瓷业B.造纸业C.棉纺织业D.印刷业7.“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亦步,马亦步,步行亦步,三五步四海五湖”。
这说的是()A.浪漫主义的灵动风格 B.中国书画的写意特征C.现实主义的典型塑造 D.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8.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戏曲艺术表演大师。
他11岁登台,20岁已闻名于京沪。
他最擅长的角色是A.生B.旦C.净D.丑9.图上有许多神秘的符号,现已证实是一种古老的文字并已破译,它应是( )A.甲骨文 B.象形文字C.拉丁文字 D.希腊字母10.在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中,楷书盛行于A .汉代B .魏晋 C.隋唐 D.宋代11.当代历史学家开始关注“忧愤”这一情感因素对于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如果你要选择“忧愤之死”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合适的人物是()A.邓世昌 B.林肯 C.拿破仑 D.屈原12.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堪称绝世珍品的古画,专家对它的评价是:“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
”这幅画应是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B.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C.马远的《山径春行图》 D.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13.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成熟的汉字是A、铭文B、金文C、籀文D、甲骨文14.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都呈现出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原因在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思潮的变化C.社会上层的倡导 D.传统文化的影响15.下列关于山水画的说法,正确的是()A.山水画顾名思义,就是以名山大川为描绘内容B. 一般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C. 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讲究布局构图D. 写景是山水画的灵魂二、非选择题16.(15分)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发展到一个很高的程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他们仍无法脱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即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
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
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材料三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
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材料四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明理学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的积极影响。
(6分)(2)据材料三概括宋代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特点,并分析该文学形式“兴旺”的主要原因。
(4分)(3)根据材料四,概括宋代的文化现象。
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归纳导致宋朝“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的“不利因素”。
(5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致瓦·博尔吉乌斯》材料三: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世宗实录》(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
(2分)(2)根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中国科技发展停滞原因。
(3分)简述从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1分)17.(1)从领先转为落后。
(2分)欧洲是近代科学,中国是古典科技(2分)。
(2)君主专制维系腐朽制度;重农抑商、闭关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自然经济不能提供近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文化专制政策(或崇尚理学、八股取士、文字狱等)禁锢思想,摧残人才,阻碍科技发展。
(3分)围绕生产力发展,政治经济变革、思想解放与科技发展的关系等任一角度回答(1分。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图表的信息中可以看出欧洲近代科技成就越来越多,而中国却是由较少发展到清代后没有发展,可知西方科技逐渐超越中国;当然从材料的内容中可以归纳出二者的根本差异,即西方是以自然科学为主的近代科学而中国则是沿袭传统以服务农业生产为中心的传统科学。
(2)在分析清代中国科技发展停滞原因时,首先根据材料二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科技革命的巨大进步,对比找出中国的自然经济不能提供近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材料三更直接点明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中国古代的科技进步即重农抑商、闭关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政治方面的因素即可,例如君主专制的落后和腐朽等。
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其实也就是回答出推动科技发展的多方面因素即生产力发展,政治经济变革、思想解放等。
18.(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
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
(2分)材料二:“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
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城市发展呈现出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城市的发展对宋代文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分)材料三:海上(松江地区)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
所繇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
非独松也,苏、杭、常、镇之币帛,嘉、湖之丝纩,皆恃此女红末业,以上供赋税,下给俯仰。
若求诸田亩之收,则必不可办。
——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五《蚕桑广类•木棉》(3)据材料三,指出明代江南地区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
(3分)19.一个国家或文明要生生不息,就一定在多个领域有所传承和超越。
世界历史要承载进步,各国或各文明之间就要有所联系,相互学习和借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个文明在文化上的连续性必须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体现:一方面是,语言文字发展的连续性,这是一种文化赖以流传的工具或形式的连续性;另一方面是,学术传统(其中尤其是直接反映历史连续性的史学传统)的连续性,这是一种文化精神内容的连续性。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
……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
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
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材料三: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近代以后的情况与以前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离开这个背景来考虑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问题,那么我们对于当时中国历史处境的认识,将不会超过道光皇帝之流的清代统治者的水平。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四: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发展的连续性”的表现。
(2分)(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在精神领域“革新与发展”的表现是什么?(2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的社会发展相对西方而言,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的原因主要有哪些?(6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是如何逐渐与世界联系在一起的?(6分)(4)20世纪后半期至21世纪初,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出现了什么趋势?(4分)根据材料四,你认为中国如何做才能越过当前所面临新的文明转型?(6分)参考答案1.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材料“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应是指印刷术和造纸术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2.C【解析】ABD三项都与西学东渐有关,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不是受西学东渐的影响,而是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君主专制有关,是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