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样式的继承与创新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的特点与风格

中国现代文学的特点与风格

中国现代文学的特点与风格中国现代文学是指自20世纪初至今的中国文学作品,它在文学形式、主题内容和艺术风格上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的特点与风格。

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中国现代文学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继承与创新。

一方面,作家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他们通过对古代文人的思想、艺术和生活方式的描写,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另一方面,他们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和反思,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思考。

他们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传统文化中的弊端和矛盾,呼吁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二、关注现实生活与社会问题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多样化,但普遍关注现实生活与社会问题。

作家们通过对社会现象、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描写,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他们关注社会的不公平、贫富差距、性别歧视、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文学的方式表达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切。

他们以真实的故事和细腻的笔触,打动读者的心灵,引发共鸣。

三、文学形式的多样性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文学形式多样,既有小说、散文、诗歌,也有戏剧、电影、电视剧等。

作家们通过不同的文学形式,展示了自己的创作才华和艺术追求。

他们运用多种叙事手法和艺术技巧,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和富有感染力。

此外,他们还注重语言的表达和形象的塑造,力求在艺术上追求完美和创新。

四、个体意识的觉醒与表达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个体意识的觉醒和表达成为一种突出的特点。

作家们通过塑造丰富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个体在社会中的独立性和自由意志。

他们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表达了个体对于自身命运和社会环境的思考和追求。

他们呈现了个体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挣扎和矛盾,使读者对自身的处境和选择产生共鸣。

五、文学与生活的融合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文学与生活的融合成为一种显著的特点。

作家们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创作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作品。

他们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关注社会中的小人物和边缘群体。

汉语言文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汉语言文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汉语言文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不断变革的时代中,它既需要传承经典,继承文化血脉,也需要创新,与时俱进。

本文将着重探讨汉语言文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汉语言文学的传承汉语言文学的传承是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延续。

首先,传承经典是汉语言文学传承的核心。

传统经典如《论语》、《诗经》等是汉语言文学的瑰宝,它们包含着深厚的人文思想和道德准则。

传承经典不仅是对文化根基的尊重,也是对古代智慧的致敬。

通过学习和研究经典,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文明的精髓,体悟到智慧的卓越价值。

其次,对历史故事和传说的传承也是汉语言文学传承的重要方面。

历史故事和传说是汉语言文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它们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传承历史故事和传说不仅可以让人们与历史产生共鸣,也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最后,对汉字的传承也是汉语言文学传承的重要环节。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它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内涵。

传承汉字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通过学习汉字,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二、汉语言文学的创新汉语言文学的创新是指在传承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领域,推陈出新。

首先,与时俱进是汉语言文学创新的基本要求。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汉语言文学需要与时俱进,关注当代社会问题,反映人民的生活和精神需求。

通过创作和讨论现实主题的文学作品,汉语言文学能够更好地贴近读者,并引导他们思考当下的社会现象。

其次,融入多元文化是汉语言文学创新的重要途径。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多元文化。

通过吸收其他文化的元素,汉语言文学能够更好地开拓新的领域。

不仅可以拓宽题材和表现手法,还能够增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

最后,创新传播方式是汉语言文学创新的重要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文学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大致勾勒汉代文学发展的轨迹与特色

大致勾勒汉代文学发展的轨迹与特色

大致勾勒汉代文学发展的轨迹与特色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贡献深远而广泛。

汉代文学发展有以下轨迹与特色:
1. 继承与创新:汉代文学承袭了先秦儒家经典的传统,如《尚书》、《周易》等,但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司马迁的《史记》打破了史书只论事实的格局,引入了史家自己的态度和评论,成为后世史书写作的典范。

2. 诗歌繁荣:汉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高峰时期。

《九章歌》、《风骚》等诗集涵盖了丰富的主题和文学风格。

刘邦的《大风歌》表达了对抗秦朝的决心,高诱的《白马篇》描绘了广阔的自然景色。

3. 辞章兴起:汉代的辞章文学是一种用来表达情感、讽刺、讲述故事的文学形式。

辞章丰富多样,包括辞表、辞章等。

董仲舒的《辞章》是汉代辞章文学的代表作,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4. 典籍整理:汉代致力于整理和传承先秦时期的文献经典。

著名的典籍整理学者有刘向、许慎等。

刘向整理了《尚书》、《诗经》等文献,使得这些经典能够得到流传和研究。

5. 散文发展:汉代散文在不同领域都有出色的成就。

著名的散文家包括杨雄、贾谊等。

杨雄的《法言》提倡从事学问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理解,而是为了贡献于社会。

贾谊的《过秦论》批评了当时的政治制度,提出改革的建议。

汉代文学发展的轨迹与特色多种多样,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也为后代文学创作提供了激励与启示。

中国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与传承

中国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与传承

中国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与传承古代中国文学历经漫长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体系。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传承。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并揭示其传承的重要性。

1. 古代文学发展的背景古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和口头传承。

随着文字的出现和书籍的兴起,文学开始以书面形式进行传播和发展。

从《诗经》、《楚辞》到《离骚》、《红楼梦》等经典作品的出现,古代文学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影响现代文学的思想体系古代中国文学注重人类情感、道德伦理和哲学思考,这些思想体系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现代作家在创作中借鉴了古代文学的思想观点,以表现人物内心的世界和社会的现实。

2.1. 人类情感的描绘古代文学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各种人类情感,如爱、恨、喜、怒、哀、乐等。

这种情感的描绘方式对现代文学影响极大。

例如,古代诗歌的山水描写和爱情抒发,成为了诗人们灵感的源泉,延续至今。

2.2. 道德伦理的探究古代文学中道德伦理的探究,使现代作家能够关注人性的善恶、生死、荣辱等重要问题,以此对社会进行批判或反思。

这种道德伦理的探究贯穿于许多现代文学作品中,使作品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思考。

2.3. 哲学思考的提供古代文学中,哲学思考较为突出,如儒家、道家和佛家等思想体系的影响。

这种哲学思考使得现代文学作品得以超越表面的现实,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宇宙间的真理。

3. 文学形式的继承与创新古代中国文学在形式上的发展也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文学的形式多样,如散文、诗歌、小说等,为现代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样式和表现手法。

3.1. 古代诗词对现代诗歌的影响古代中国诗词的精巧结构和语言的韵律给现代诗歌创作提供了灵感和模板。

现代一些重要的诗人,如北岛、余光中,受到了唐诗、宋词的启发和影响,他们的作品延续了古代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抒发。

中国的明清时代文学

中国的明清时代文学

中国的明清时代文学明清时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文学形式和内容都经历了诸多变革,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人才。

本文将从明清时代文学的特点、代表作品以及文学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明清时代文学的特点1. 崇尚实用主义:明清时代,文人对文学的追求更加注重实用性,追求实际的功效,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

因此,文学作品更加注重现实生活的描写和表达,内容更加接地气,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

2. 逐渐形成的小说文学:明清时代,小说成为中国文学中重要的文体之一。

以《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为代表的古典小说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小说以其活泼的情节、丰富的人物形象、鲜明的社会写照,吸引了广大读者的热烈关注。

3. 千变万化的戏曲艺术:明清时代,戏曲艺术经历了丰富多样的发展。

由元曲发展而来的明清戏剧形式,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对古代文学的继承和创新:尽管明清时代文学追求实用功能,但对古代文学的继承和创新也是重要的方面。

文人学者们在追求实用性的同时,也不断对古代文学进行研究和借鉴,将古代文学的精华发扬光大。

二、明清时代文学的代表作品1. 《红楼梦》:这部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之巅的小说,描绘了贾府荣辱和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爱情故事。

《红楼梦》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道德沦丧,对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 《西游记》:这部以孙悟空等人物为主角的神魔小说,以浩大的篇幅和丰富的想象力让人们爱不释手。

《西游记》通过讲述取经的故事,表达了对封建统治的批判和对自由解放的追求。

3. 《水浒传》:这部以宋江等梁山英雄为主角的武侠小说,通过描绘梁山英雄的生死离合和对正义的追求,呈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三、明清时代文学对社会的影响1. 思想启蒙和社会批判:明清时代的文学作品对人们的思想启蒙起到了重要作用。

魏晋南北朝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魏晋南北朝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魏晋南北朝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虽然这个时期的政治非常混乱,但是文化却是十分繁荣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析魏晋南北朝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传承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时期的文化,一方面是延续了前代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也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发展。

1.1 传承传统文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文化传统非常丰富。

这个时期的人们不仅继承了前代的文化传统,还学习了其他文明的先进文化。

在这个时期,孝经、论语等传统经典被广泛传播。

诗歌、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2 传承佛教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开展得非常广泛。

佛教文化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经典被翻译成了中文,为中国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佛教的艺术和哲学都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3 传承文字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字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此期间,人们开始广泛使用纸张,书法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如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在这个时期诞生。

二、创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创新也十分重要。

这个时期的人们不仅继承了前代的文化传统,还创造了很多新的思想和艺术表现形式。

2.1 创新新的思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开始反对儒家传统,探索新的思想体系。

纵横家、道家、佛家的思想开始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这些新思想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也为后代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 创新新的文学形式在这个时期,文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诗歌、小说、戏剧等多种文学形式的出现,使得文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历了一次空前的繁荣。

诸如《世说新语》、《文选》、《诗经》等经典著作在这个时期问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2.3 创新新的音乐和舞蹈形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和舞蹈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新诗对古典诗歌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新诗对古典诗歌的继承与发展

我国新诗对古典诗歌的继承与发展我国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和传承。

它以其丰富的意境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世人所称道。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学语境的转变,我国新诗在传承古典诗歌的也进行了艺术上的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就我国新诗对古典诗歌的继承与发展进行探讨。

一、继承1.传统题材的延续我国新诗在继承古典诗歌的过程中,对古典诗歌中的传统题材进行延续。

对山水、花鸟、田园等题材的表现,我国新诗在情感和意境上进行了深化和提升,使传统的题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2.诗歌形式的传承我国新诗在形式上延续了古典诗歌的特点,如继承了古典诗歌的格律,同时也开展了对格律的重新诠释和创新。

这种传承保留了古典诗歌的韵律之美,同时又符合了现代诗歌的表现需求。

3.文化传统的继承我国新诗在继承古典诗歌的也继承了我国文化的传统,对我国古代文学的积淀进行了传承和承担。

在我国新诗中,可以看到对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使我国新诗具有了浓厚的我国文化气息。

二、发展1.现代意识的融入我国新诗在继承古典诗歌的基础上,也不断地融入现代意识,表现了对当代社会生活、人们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的关注。

这种现代意识的融入使我国新诗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使其更贴近当代的生活和文化。

2.感情表达的多样化相比古典诗歌的典雅含蓄,我国新诗在感情表达上更加丰富多样。

新诗家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内心感受,对爱情、友情、家国情怀等进行了深刻的表达,使我国新诗更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3.形式语言的创新我国新诗在形式语言上进行了多样化的创新,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格律体裁。

比如自由诗、散文诗等形式的出现,为我国新诗注入了新的艺术元素,拓展了诗歌的表现空间。

三、继承与发展的结合我国新诗对古典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继承与发展中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古典诗歌为我国新诗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诗歌技艺,而我国新诗则在继承古典诗歌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艺术上的创新,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和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

文学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文学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文学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发展历程中既有继承传统的因素,也有创新突破的因素。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

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的继承。

文学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其发展历程中不断吸收前人的经验和成果,从而不断发展壮大。

例如,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的。

这些文体的传承,不仅是对前人文学成果的尊重,更是对文学发展的必要条件。

文学的发展也需要创新突破。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需要不断地创新,才能满足人们对文学的需求。

例如,现代文学中的“流行文学”、“网络文学”等新兴文体,就是在传统文学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产物。

这些新兴文体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文学的形式,更满足了人们对文学的多元需求。

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

传统文学的继承,为文学的创新提供了基础和条件;而文学的创新,则为传统文学的继承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只有在继承与创新的相互作用下,文学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文学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是密不可分的。

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使文学不断发展,为人类文化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学样式的继承与创新
文学与人类社会文明共生共存,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相继不断地产生许多类型的文学作品,几乎代代都有特别兴盛的文体,都有表现一个时代的精神,富有审美韵致的作品。

文学类型,风格之多样,是其他国家所少有的。

下面我主要介绍了先秦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清文学。

(一)先秦文学
1、总体特点:从萌芽到初步发展阶段
(1)没有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的人
(2)从本质上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作品。

2、主要文学形式及成就
(1)诗歌: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共收集了311篇诗歌(又称诗三百),现存305篇(既有标题又有文辞的)。

先秦称为《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的作者的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

按照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特点:1.赋,比,兴的手法;2.以四言为主,其间杂有二言之八言不等;3.多种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3.风雅颂不同的
风格语言
产生背景:
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
(5)楚辞:
其明显的特征是具有楚文化的独特风采,以六、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与《诗经》并称“风骚”。

楚辞的主要特点:1.宏伟繁复的体制结构;2.句式的加长和“兮”字的大量使用
(二)秦汉文学
1、主要文学形式及成就
(1)乐府诗:
特点:两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产生背景:汉代从武帝开始,就频繁地发动战争,大量地征调行役戍卒,造成人民的大批死亡,也使很多家庭遭到毁坏。

(2)《史记》:
代表两汉散文文学的最高成就的是《史记》。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与后来的《汉书》
(班固)、《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特色:
精妙的叙事艺术
精彩的人物刻画
悲壮的风格特征
《史记》以人为经,以事为纬,开创了纪传体这种新的史书体例。

在史学、文学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唐代文学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分期:
盛唐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

中唐时期:在中唐时期,诗人各有成就。

但成绩最卓著的要数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
晚唐时期:晚唐诗人较著名的有:温庭筠、李商隐、杜牧、韦庄
派别
山水田园诗派
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卢纶、李益
特点: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形式多五言、五绝、五律、五古。

代表作:
王维:《山居秋瞑》、《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孟浩然:《过故人庄》
边塞诗派
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王之涣、李颀。

特点: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

代表作:
高适:《别董大》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浪漫诗派
代表人物:李白。

特点: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诗词自由、奔放、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

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代表作:李白:《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

现实诗派
代表人物:杜甫。

特点: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情怀。

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

代表作:《三吏》、《三别》、《兵车行》。

唐朝诗歌兴盛的原因:唐朝的政治比较开明,允许外来宗教在国内传布。

唐代采取了科举制度,考试内容就有诗、赋,而皇帝也热爱诗歌,必然造成重视诗歌的‘社会风气’。

经济的普遍提高,给文学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广泛的来源。

起源与发展: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它始于南梁代,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故俗称宋词。

词于宋代达到顶峰后,在元明时代衰落了三百多年后,在清代重新进入发展状态。

分类: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58字以内);⑵中调(59字~90字);⑶长调(91字以上)
(五)宋代文学
主要文学形式及成就
宋词:
词在整个宋代沿着“婉约”、“豪放”两个路线发展。

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

起源与发展: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它始于南梁代,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故俗称宋词。

词于宋代达到顶峰后,在元明时代衰落了三百多年后,在清代重新进入发展状态。

宋词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
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

分类:大致有5种:
1.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2.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3.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4.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等
(六)元代文学
主要文学形式及成就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

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

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

产生的背景:市民阶层的壮大,需要更通俗的娱乐
元代经济的繁荣发展
尖锐的社会矛盾,需要可以针砭时事的文体
元曲的发展:
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

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

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等人的成就最高
中期:从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顺帝后至元年间。

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诗坛的主要体裁。

重要作家有郑光祖、睢(suī)景臣
末期: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

此时的散曲作家以弄曲为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词藻,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

马致远:《迷青
琐倩女离魂》、《虎牢关三战吕布》,郑光祖:《江州司马青衫泪》
,白朴:《天籁集》
(七)明清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