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实验学-实验性缺氧
小白鼠实验性缺氧.pptx

(1)准备一氧化碳发生装置
将1只小鼠放入广口瓶中,观
察其正常表现后与一氧化碳发生装置连接
用刻度吸管取甲酸3
ml放于试管内,沿试管壁缓慢加入浓硫酸2 ml,塞紧瓶口(间断加热)
观察各项指标。
(2)当小白鼠出现中毒表现(痉挛、跌倒)时,立即关闭CO发生
装置,迅速将小白鼠放入通风处进行抢救。待小白鼠恢复正常后,再
2019-11-12
谢谢你的关注
22
2019-11-12
谢谢你的关注
23
2019-11-12
谢谢你的关注
24
分别做
红(甲)、 蓝(乙)、 无(丙)标记
分别腹腔注射 1%咖啡因、 2%乌拉坦、生理盐水
(注射剂量:0.1ml/10g)
(2)安静15分钟,放入广口瓶中(已加钠石灰少许) 观察记录小鼠
缺氧前呼吸次数、深度和粘膜颜色等指标 塞紧瓶塞,开始记录存 活时间,并每 3min重复观察其他指标1次,如有其他变化,随时记录, 直至动物死亡。
小白鼠实验性缺氧
哈尔滨医科大学机能实验学中心
2019-11-12
谢谢你的关注
1
病例
某患者,女,45岁,误将亚硝酸钠白色粉末晶体当做 食盐食入约1 g,出现呕吐、腹痛、呼吸困难,抽搐、昏迷, 呼吸频率加快且幅度显著增加。心率90次/分,律不齐,各瓣膜 听诊区闻病理性杂音,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缓、频发室性早搏、 完全性右束支传道阻滞,出现室颤。皮肤粘膜的颜色呈咖啡色, 血液颜色变为暗红色,动脉血氧分压PaO2为6.3kPa, 动脉血氧容量CO2max为28.8 mmol/L,动脉血氧含量CaO2为 19.93 mmol/L,动脉氧饱和度SO2为55%。 临床诊断为严重亚硝酸盐中毒性缺氧。对此患者进行紧急抢救, 给予美兰(亚甲蓝)20mg以50%葡萄糖40ml稀释后静脉缓注, 同时予高流量吸氧,大剂量维生素C,ATP,辅酶A,细胞色素C, 输葡萄糖液,速尿静脉注射,抢救成功。
机能实验学:缺氧实验

乏氧性
实验前 实验后
CO中毒
实验前 实验后
……..
粘膜颜色
死亡时间
氧浓度 肝脏颜色
温州医科大学机能中心
思考题
1.本实验是如何引起乏氧性、血液性缺 氧的,其机制如何? 2.亚硝酸钠中毒时用美蓝抢救的原理。 3.各组小鼠皮肤、粘膜及肝脏颜色以及 其它指标有何变化,为何?
温州医科大学机能中心
▪ 发生原因: 1.由于贫血:贫血常见于失血性贫血,营养不良 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再生性贫血。 2.血红蛋白性质改变:血红蛋白变性常见于亚硝 酸盐,过氧酸盐氧化剂,磺胺类药物,硝基苯 化合物等中毒或一氧化碳中毒。
温州医科大学机能中心
血液性缺氧
a.高铁血红蛋白 亚硝酸盐等的中毒时,血红蛋白中 的二价铁在氧化剂作用下氧化成三价铁形成高价铁 血红蛋白症。一方面血红蛋白丧失携带氧的能力; 另一方面提高剩余低价铁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 造成缺氧。常见的大量食用含硝酸盐腌菜中毒,正 是因为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所致。(称为肠源性紫绀) b.一氧化碳中毒 Hb+CO->HbCO,HbCO失去携带氧的 能力,氧与血红蛋白结合数量减少。另一方面,一 氧化碳抑制正常红细胞的糖酵解,使2,3-DPG生成 减少,HbO2结合的氧不易释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 白的结合力比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210倍,而 HbCO解离速度却是HbO2的1/2100。因此一氧化碳中 毒既妨碍Hb(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力,又妨碍 氧气的解离,从而造成严重的缺氧。
温州医科大学机能中心
Na机能中心
尸检
温州医科大学机能中心
尸检
乏氧性缺氧
温州医科大学机能中心
尸检
CO中毒性缺氧
医学机能实验缺氧实验报告

医学机能实验缺氧实验报告缺氧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机能实验,旨在研究人体在缺氧条件下的生理变化及适应能力。
缺氧是指人体吸入或周围环境的氧气浓度较低,无法满足身体正常代谢所需的氧气供应。
在高海拔地区、山洞、高原等环境下,人体会遭受到一定程度的缺氧刺激。
本实验通过将实验者置于缺氧环境中,观察和测定其生理指标的变化,来研究人体对缺氧的适应能力和机制。
实验方法:1.实验设备:具备缺氧功能的密闭室、氧气浓度检测仪、脉率计、血压计等。
2.实验过程:a. 实验者进入密闭室,戴上脉率计、血压计等监测设备。
b. 密闭室中氧气浓度逐渐减少,调节到所需的缺氧浓度,并持续一定时间。
c. 过程中,记录实验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
d. 缺氧实验结束后,恢复正常氧气浓度,并观察记录实验者复原情况。
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记录,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分析:1.呼吸频率增加:在缺氧环境中,人体为了获得更多的氧气供应,会加快呼吸频率。
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看到,实验者在缺氧条件下呼吸频率明显增加。
2.心率加快:缺氧刺激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促使心率加快,以提高氧气输送。
实验数据表明,在缺氧环境下,实验者的心率也明显上升。
3.血压升高:缺氧会引起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者在缺氧条件下,血压明显上升。
4.头晕、恶心等症状:缺氧会导致大脑供氧不足,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
实验者在缺氧环境中也出现了这些症状。
缺氧适应能力是人体长期暴露在缺氧环境下逐渐形成的适应状态。
随着适应的进行,人体对于缺氧的生理变化趋于减弱。
一般而言,合理的实验时间不应过长,避免对实验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总结:缺氧实验是一种用于研究人体对缺氧的生理变化及适应能力的医学机能实验。
通过测定实验者在缺氧环境中的生理指标变化,可以了解人体对缺氧的适应机制和能力。
然而,在进行缺氧实验时,应控制实验条件和时间,避免对实验者的健康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病理生理学实验性缺氧

病理生理学实验报告实验题目:实验性缺氧实验目的:①复制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的动物模型,观察不同类型缺氧过程中实验动物一般状况、呼吸、唇尾颜色及死亡时间等机体功能变化。
②加深对缺氧分类和缺氧机制以及不同类型缺氧特点的理解。
③了解常见类型缺氧的解救办法。
实验步骤:一、低张性缺氧成年小白鼠3只,新生鼠一只分别标号1~4,做以下处理:1号鼠腹腔注射一定量0.1ml/10g乌拉坦。
2号鼠腹腔注射等量0.05ml/10g/可拉明。
3、4号不做任何处理。
2、上述处理之后将1~4号老鼠同时放入等容积的广口瓶中,并盖好瓶塞,同时用导管把四个广口瓶连通。
3、观察计时,并五分钟观察记录一次。
直至成年鼠全部死亡。
4、解剖死亡小鼠尸体,并观察记录其肝脏颜色。
二、等张性缺氧1、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①将装有小白鼠的广口瓶与一氧化碳发生装置连接。
②用吸管吸取适量甲酸加入试管中,再吸取适量的浓硫酸加入试管中,塞紧瓶塞,并加热。
仔细观察小鼠的变化并记录。
③待小鼠死亡后,取出小鼠,并解剖小鼠尸体,观察记录其肝脏颜色。
1、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①取成年健康小白鼠一只,观察其正常表现后,向腹腔注射适量0.3ml/20g亚硝酸钠。
②观察并记录小鼠的表现,待其死亡后,解剖小鼠尸体,观察并记录其肝脏颜色。
实验结果:一、低张性缺氧(2) 成年空白鼠实验过程中呼吸频率的变化:成年鼠呼吸频率变化98120141204210153159135114963600501001502002500510152025303540455055时间(min)呼吸频率(次/m i n ) ① 一号鼠注射乌拉坦之后行为状态比较活泼,放入广口瓶后较安静。
之后呼吸频率加大, 并渐渐闭上眼睛,之后出现躁动不安现象。
最后趴下安静不动,急促呼吸,死亡。
解剖尸体,肝脏颜色鲜红。
② 二号鼠注射可拉明之后非常活泼,放入广口瓶之后也比较活泼,之后出现呼吸明显加快的现象,并开始上串下跳,最后急促呼吸,慢慢呼吸变缓,死亡。
缺氧实验报告[最新版]
![缺氧实验报告[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c206cb14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4f.png)
缺氧实验报告缺氧实验报告篇一:病理生理--实验报告之缺氧篇二:缺氧实验昆明医科大学机能学实验报告实验日期:年10月11日带教教师:金会艳专业班级:级麻醉班缺氧实验一、实验目的1、复制不同病因导致小鼠缺氧的模型,了解乏氧性,血液性,组织中毒性缺氧的分类。
2、观察缺氧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系统的影响,以及血液颜色变化。
3、了解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分别复制三型缺氧模型,观察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设备小鼠缺氧瓶(100ml-125ml带塞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广口瓶,恒温水浴箱,5ml或2ml刻度吸管,1ml注射器,酒精灯,剪刀,镊子,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硝酸钠,0.1%氰化钾,生理盐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乏氧性缺氧1 取小鼠四只,标记编号(甲,乙,丙,丁)每2min记录死亡(记录时间及耗氧量,甲鼠尸体待留)计算小鼠耗氧率(R)一般情况* 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小鼠一只)观察记录如上死亡(记录时间)计算小鼠耗氧率(R)* 3、亚硝酸中毒缺氧(小鼠一只)观察记录一般状况*观察记录如上小鼠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死亡(记录时间,)2 计算小鼠耗氧率(R)* 4、取出甲鼠及2,3实验小鼠尸体部分肝叶进行对比,记录颜色。
备注:(1)一般状况*,呼吸频率,精神状态,皮肤黏膜颜色。
(2)缺氧瓶*,一定要密封,可用凡士林涂在瓶塞外面,且可以加入钠石灰吸收水汽。
(3)腹腔注射,正确拿握小鼠,左下腹,45°进针,回抽。
(4)耗氧率计算:R[ml/ 4 注:从左至右依次为,亚硝酸钠中毒,乏氧性缺氧,一氧化碳中毒。
5篇三:小鼠缺氧模型及其分析课程名称:机能实验学教研室: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任课教师:张彩华授课章节:缺氧与普鲁卡因对神经干的作用授课专业和年级:级医疗授课学时:8学时授课年3-7月实验题目:缺氧实验目的:1.观察原因和条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2.复制几种类型缺氧的模型,观察血液颜色的特点,分析其机制根据大纲要求:掌握概念:缺氧、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紫绀、肠源性紫绀。
机能实验学 不同类型缺氧模型小鼠制备实验报告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不同类型缺氧模型小鼠制备1.实验目的①了解缺氧的分类,了解和复制不同类型缺氧模型(本次实验的缺氧模型包括低张性缺氧模型及血液性缺氧模型);②了解不同类型缺氧的表现特征,观察缺氧时呼吸节律和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规律。
③熟练掌握小鼠的抓取、灌胃、腹腔注射、注射器使用及颈椎脱臼处死技术;2.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成年昆明种小鼠,10只,体重18~22g,雌雄不拘,由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实验器材与试剂器材:密封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酒精灯,注射器及针头,灌胃器,塑料盆,量杯等药品: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亚硝酸钠,1%亚甲蓝,生理盐水(3)实验方法与步骤A.小鼠乏氧性缺氧模型的制备1)实验步骤①观察记录小白鼠正常呼吸频率、深度和皮肤、粘膜颜色等指标;②抓取小白鼠并放入装有钠石灰广口瓶中,观察,记录;③塞紧瓶塞,计时,拍摄,每3min重复观察上述指标1次,如有其它变化,随时记录,直至动物死亡,记录其存活时间。
2)注意事项①主要通过爪部、尾部观察皮肤颜色,通过口唇部观察粘膜颜色。
②诱导小鼠进入广口瓶时,将广口瓶平放,向后拉拽小鼠尾部,使小鼠本能前进进去广口瓶,当小鼠全头进入时将广口瓶直立;B.小鼠血液性缺氧模型的制备——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1)实验步骤①准备一氧化碳发生装置;②将1只小白鼠放入广口瓶中,观察其正常表现后与一氧化碳发生装置连接;③用量杯取甲酸3ml放于试管内,沿试管壁缓慢加入浓硫酸2ml,塞紧瓶塞;④计时,拍摄并记录各项指标直至死亡。
2)注意事项①加液先加入甲酸,后加入浓硫酸,防止酸入水飞溅,造成危险;②大试管橡皮塞应迅速盖紧,并注意室内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③若试管内无明显气泡冒出,可以使用酒精灯加快反应速度;同时应注意CO气体不宜产生过快,小鼠缺氧死亡过速不便观察个体状态和皮肤、黏膜颜色。
24C.小鼠血液性缺氧模型的制备——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1)实验步骤①选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2只,观察正常指标;②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0.3 ml/只;③立即取其中1只,腹腔内注入l%亚甲蓝溶液0.3 ml;另1只立即注入生理盐水0.3 ml为对照;④计时,拍摄并记录各项指标,比较2只小白鼠的表现及死亡时间。
不同类型的缺氧实验报告

3.1材料或/和动物
动物:成年小白鼠,雌雄不拘
材料:
(1)药品: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亚硝酸钠、1%亚甲蓝
(2)器材:密封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酒精灯、注射器及针头、粗剪刀、组织镊等
3.2方法(即实验步骤)
(1)乏氧性缺氧
1)观察记录小白鼠正常呼吸频率、深度和皮肤、黏膜颜色等指标;
3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分别通过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03ml只小白鼠腹腔内注入1亚甲蓝溶液03ml只立即注入生理盐水03ml观察并记录呼吸频率深度和皮肤黏膜颜色各项指标比较结果文本图表等表示与讨论针对结果的分析41实验结果观察指标一般状况呼吸频min呼吸幅度皮肤黏膜颜色存活时间缺氧类型乏氧性缺氧12min临终前小鼠耳朵血管颜色变紫绀眼睛颜色暗红毛色暗淡行动变缓身体抽动正常正常眼睛鲜红耳背灰白80正常淡红色缺氧3min动作迟缓眼睛暗红无神60变慢暗红色6min尾巴颜色变黑眼皮低垂睁不开180剧烈暗红色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12min小鼠濒死前狂躁好动并伴有剧烈抽搐张口呼吸四肢僵直二便失禁正常正常眼睛鲜红耳背灰白80正常淡红色缺氧3min活动较为敏捷躁动195频繁剧烈樱桃红色6min活动较之前迟缓101变快樱桃红色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正常正常眼睛鲜红耳背灰白80正常淡红色亚甲蓝救治3min活动力较强眼睛变暗嘴变黑120变快棕褐色7min死亡时二便失禁四肢僵直眼睛变黑6min活动变缓慢尿失禁腹腔胀大见蓝色物质75变慢棕褐色生理盐水对照3min活动较缓慢运动迟缓眼睛变31变慢棕褐色8min6min突然亢奋耳背毛细血管明显127变快棕褐色42讨论与反思1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小组只记录了其中一只小鼠的呼吸频率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每个个体都会存在差异就像是每个人的呼吸频率都是有区别的一样所以应该要观察记录每一只小鼠的呼吸频率等一般状况不能以偏概全
机能实验报告小鼠缺氧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缺氧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2. 掌握缺氧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3. 分析缺氧条件下小鼠生理指标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组织细胞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不能正常进行有氧代谢,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进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和生化反应。
本实验通过人为制造缺氧环境,观察小鼠在缺氧条件下的生理反应,以探讨缺氧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昆明种小鼠,体重20-25g,雌雄不限。
2. 实验仪器:缺氧装置、电子天平、氧气传感器、显微镜、酶标仪等。
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碘酊、酒精、NaOH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2. 缺氧处理:将实验组小鼠放入缺氧装置中,进行缺氧处理,时间为2小时。
对照组小鼠在正常环境中饲养。
3. 样本采集:缺氧处理结束后,分别采集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血液、肝脏、肾脏、大脑等组织样本。
4. 生理指标检测:采用酶标仪检测小鼠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乳酸脱氢酶活性等指标;采用显微镜观察小鼠组织切片,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氧气传感器检测小鼠呼吸频率和呼吸幅度。
5.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生理指标差异。
五、实验结果1. 血液指标:实验组小鼠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2. 组织切片观察:实验组小鼠肝脏、肾脏、大脑等组织切片显示细胞肿胀、空泡化等病理变化,对照组细胞形态正常。
3. 呼吸指标:实验组小鼠呼吸频率和呼吸幅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六、实验讨论1. 缺氧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缺氧条件下,小鼠血红蛋白含量降低,乳酸脱氢酶活性升高,表明缺氧导致小鼠有氧代谢受阻,能量供应不足。
同时,组织切片观察发现细胞出现肿胀、空泡化等病理变化,进一步证实缺氧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2. 缺氧处理时间的选择:本实验中缺氧处理时间为2小时,根据实验结果,缺氧时间过长可能导致小鼠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性缺氧》
姓名:班级:组别:学号:
主刀:注射:助手:记录人:
(一)实验目的:
1.复制低张性、血液性和组织中毒性缺氧动物模型,了解缺氧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2.观察不同类型缺氧的实验动物,注意其呼吸、皮肤黏膜、血液及肝颜色等变化。
(二)实验原理:
1.由于组织细胞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导致机体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等发生异常变
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2.根据原因和发病机制,缺氧可分为4类。
①低张性缺氧:其特点是动脉血氧分压明
显下降,主要是由于动脉血的氧气供给不足引起;②血液性缺氧:多见于血红蛋白量的减
少或者质的改变,从而引起运氧能力下降并伴有动脉血氧含量的降低;③循环性缺氧:由
于血液循环障碍,含氧丰富的动脉血不能顺利、及时送达组织细胞;④组织性缺氧:组织
细胞利用氧的能力下降引起的缺氧。
3.不同类型的缺氧,机体的血氧指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皮肤与黏膜的颜色等均
有不同的表现,而不同的内外因素也可以影响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
(三)实验方法:
(1)实验准备:取小白鼠5只,准备实验装置与器材。
(2)实验模型:
1.乏氧性缺氧:①取钠石灰少许及小白鼠1只放入缺氧瓶内。
观察、记录小白鼠的呼
吸频率、深度,口唇的颜色,同时用测氧仪测定瓶中的氧浓度(海平面空气氧浓度约21%)②塞紧瓶塞,记录时间,每隔5min重复观察上述指标一次直到动物死亡,记录死亡时间,
并测定死亡时瓶中的氧浓度。
③尸检。
小白鼠死亡后尽快打开腹腔,观察血液和肝颜色。
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①将小白鼠1只放入广口瓶中,观察其正常表现。
②取甲酸
9ml放入烧瓶内,缓慢加入浓硫酸6ml,塞紧后与装有小白鼠的广口瓶相连。
③尸检。
方式
同1。
3.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①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2只,观察正常表现后,向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0.3ml。
其中一只注入亚硝酸钠后,立即再向腹腔注入0.5%亚甲蓝
0.15~0.30ml,另一只注入等量生理盐水。
②观察指标同实验2,比较两只小白鼠表现及死
亡时间有无差异。
(四)实验结果:
1.
不同时间瓶中的氧浓度记录 10min 死亡时(45min)
瓶中的氧浓度(%) 20.6% 19.7%
2.
实验2和实验3小鼠死亡时间对比 CO中毒性缺氧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时间(min)10min 4min
3.实验1、实验2、实验3四只小白鼠及对照组小白鼠腹腔解剖后的内部观察:
(五)实验讨论:
1.乏氧性缺氧:
实验1缺氧而死的小鼠初始较活跃,行动正常。
5min后观察其活跃度稍有下降,面色
观察无变化。
15min后活跃度明显下降,行为安静,停留原地,观其外表稍有发紫。
25min
后小鼠完全安静,陷入无自觉状态,眼睛微合,面容发绀。
35min后小鼠肌肉抽搐,出现
幻觉。
45min后小鼠呼吸消失,四肢逐渐僵硬,完全死亡。
由于吸入气体氧分压降低而使肺泡氧分压降低,导致血液从肺摄取的氧减少而引起的供氧
不足,称为乏氧性缺氧。
乏氧性缺氧时,动脉血的氧分压、氧含量和氧饱和度均降低,皮肤、粘膜呈现青紫色,称为发绀。
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Fe2+)可在亚硝酸盐等氧化剂作用下被氧化而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二价铁变成三价铁因与羟基牢固结合而失去携氧能力,加上血红蛋白分子的四个二价
铁中有一部分氧化为三价铁后还能使剩余的Fe2+与氧的亲和力增高,即通过变构效应使氧离曲线左移,血红蛋白结合和释放的氧量都减少,导致组织缺氧。
高铁血红蛋白呈棕褐色,故亚硝酸盐中毒时皮肤、粘膜呈现类似发绀的青紫色,称为肠源性发绀。
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实验2一氧化碳小鼠死亡较快。
小鼠刚放入瓶内时较安静,量筒内有气泡冒出时表明已有CO通入瓶内,此时计时。
1min30s后,开始剧烈跳跃挣扎,3min30s后,趴在瓶底四肢抽搐,仍在呼吸,4min时死亡。
尸体全身发红,解剖后肝脏,黏膜等呈樱桃红色。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远远大于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因此当大量血红蛋白与CO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时,血红蛋白便失去了携带氧的能力。
另一方面CO和血红蛋白的结合可使氧离曲线左移,导致HbO2释放氧减少,加重组织缺氧。
因为碳氧血红蛋白为鲜红色,所以CO中毒时皮肤,粘膜呈现樱桃红色。
3.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实验3中分别给两只小鼠注射亚硝酸钠溶液及生理盐水与解药亚甲蓝,注射亚硝酸钠的小鼠开始无明显中毒迹象,行为活跃,5min后活动逐渐减少,呼吸开始微弱,8min钟后静止于笼中,四肢及面部变青,10min后完全死亡。
注射解药的小鼠无中毒迹象,活动自如且正常。
尸检后,亚硝酸钠中毒小鼠全身皮肤黏膜青紫,肝脏呈深咖啡色。
注射亚甲蓝的小鼠腹部青蓝色,内部器官均被染蓝,肝脏呈咖啡色。
血红蛋白所含的铁是亚铁,它能跟氧结合随着血液循环,将氧输送到身体各部。
当亚硝酸钠进入机体后,在血液中发生了化学反应,使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转变成三价铁,而三价铁的血红蛋白不能携带氧,因此造成小鼠缺氧中毒。
注射了亚甲蓝的小鼠则没有明显中毒症状,因为亚甲蓝将血红蛋白中的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使血红蛋白重新与氧结合,缓解了亚硝酸钠造成的中毒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