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鼠实验性缺氧

合集下载

机能小鼠缺氧实验报告

机能小鼠缺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复制不同病因导致小鼠缺氧的模型,了解乏氧性、血液性、组织中毒性缺氧的分类。

2. 观察缺氧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血液颜色变化。

3. 了解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分别复制三型缺氧模型,观察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2. 实验器材:缺氧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恒温水浴箱、刻度吸管、注射器、剪刀、镊子等3. 实验药品: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硝酸钠、0.1%氰化钾、生理盐水等四、实验方法1. 乏氧性缺氧实验1. 将小白鼠放入缺氧瓶中,用钠石灰吸收瓶中的氧气。

2. 观察小鼠的呼吸、黏膜和血液颜色变化,记录小鼠的存活时间。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1. 将小白鼠放入一氧化碳发生装置中,观察小鼠的呼吸、黏膜和血液颜色变化,记录小鼠的存活时间。

3. 亚硝酸中毒性缺氧实验1. 将小白鼠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观察小鼠的呼吸、黏膜和血液颜色变化,记录小鼠的存活时间。

五、实验结果1. 乏氧性缺氧实验- 实验组小鼠在缺氧瓶中存活时间为90分钟,与对照组相比,呼吸频率明显加快,黏膜和血液颜色呈紫绀。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 实验组小鼠在吸入一氧化碳后,迅速出现呼吸急促、黏膜和血液颜色呈紫绀,最终死亡。

3. 亚硝酸中毒性缺氧实验- 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后,出现呼吸急促、黏膜和血液颜色呈紫绀,最终死亡。

六、实验分析1. 缺氧对小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2. 乏氧性缺氧和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会导致小鼠迅速死亡,亚硝酸中毒性缺氧会导致小鼠出现呼吸急促、黏膜和血液颜色呈紫绀,最终死亡。

3. 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包括缺氧程度、缺氧速度、小鼠个体差异、缺氧瓶的密闭性、钠石灰的吸附能力等。

七、实验结论1. 缺氧会对小鼠的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死亡。

2. 乏氧性缺氧、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和亚硝酸中毒性缺氧均可导致小鼠死亡。

缺氧鼠实验报告

缺氧鼠实验报告

缺氧是机体在氧气供应不足或组织利用氧气障碍时,出现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

缺氧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呼吸系统功能障碍、组织利用氧气障碍等。

本研究旨在通过模拟不同类型的缺氧,观察缺氧对小鼠的影响,探讨缺氧对机体生理、生化及形态学方面的变化。

二、实验目的1. 复制不同类型的缺氧模型,了解缺氧对小鼠的影响。

2. 观察缺氧对小鼠呼吸、循环、神经系统及形态学方面的变化。

3. 分析缺氧对小鼠生存时间的影响,探讨缺氧耐受性。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健康昆明小白鼠20只,体重20-25g。

2. 实验设备:缺氧瓶、气体分析仪、呼吸机、显微镜、电子天平等。

3. 实验分组: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低张性缺氧组、血液性缺氧组、组织中毒性缺氧组。

4. 实验方法:(1)低张性缺氧组:将小鼠放入缺氧瓶中,瓶内充入95%氮气和5%二氧化碳,使氧分压降低至10mmHg,观察小鼠的呼吸、循环、神经系统及形态学变化。

(2)血液性缺氧组:将小鼠放入缺氧瓶中,瓶内充入95%氮气和5%二氧化碳,同时向瓶内注入10%氰化钠溶液,使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观察小鼠的呼吸、循环、神经系统及形态学变化。

(3)组织中毒性缺氧组:将小鼠放入缺氧瓶中,瓶内充入95%氮气和5%二氧化碳,同时向瓶内注入10%亚硝酸钠溶液,使组织利用氧气障碍,观察小鼠的呼吸、循环、神经系统及形态学变化。

(4)正常对照组:将小鼠放入正常环境中,观察小鼠的呼吸、循环、神经系统及形态学变化。

5. 数据采集与处理:记录每组小鼠的生存时间、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并观察小鼠的神经系统及形态学变化。

1. 低张性缺氧组:小鼠生存时间为(60±5)min,呼吸频率为(80±10)次/min,心率降低,血压降低,血氧饱和度降低,出现呼吸困难、精神萎靡、四肢无力等症状。

2. 血液性缺氧组:小鼠生存时间为(30±5)min,呼吸频率为(100±15)次/min,心率降低,血压降低,血氧饱和度降低,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抽搐等症状。

小鼠缺氧实验实验报告

小鼠缺氧实验实验报告

\篇二:缺氧缺氧动物模型复制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和低温对缺氧的影响【摘要】目的:本实验学习复制乏氧性缺氧和血液性缺氧的动物模型方法,观察缺氧过程中呼吸的反应及血液色泽和全身一般情况的变化,并了解温度和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对缺氧耐受的影响以及对照实验和控制实验条件重要性。

方法:通过复制缺氧动物模型,观察不同类型缺氧过程中呼吸、黏膜和血液色泽的变化。

通过测定耗氧量和小鼠的存活时间来观察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抑制和低温对缺氧的影响。

结果: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和低温对动物耐受缺氧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存活时间和总耗氧率有显著性差异;复制不同原因造成的不同缺氧类型小鼠都表现出了不同的呼吸频率和存活时间的变化。

结论:给小鼠注射氯丙嗪、冰浴降温可显著降低总耗氧率,延长其存活时间(p<0.01)。

co中毒、亚硝酸盐可显著缩短小鼠存活时间,降低呼吸频率。

美兰可以缓解亚硝酸盐对小鼠的作用,已定程度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延缓呼吸频率的下降。

【关键词】缺氧氯丙嗪总耗氧率 co 亚硝酸盐美兰存活时间当供应组织的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可发生异常变化,这种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根据缺氧的原因不同可将缺氧分为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中毒性缺氧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缺氧,机体的代偿适应性反应和症状表现有所不同。

1.材料和方法1.1实验动物:小白鼠(雌性)。

1.2 药品:氯丙嗪(chlorpromazine) 、钠石灰(soda lime),亚硝酸钠( sodium nitrite ) 、亚甲基蓝(美蓝)(methylene blue,mb)、 0.9%nacl (physiological saline solution) 、co(carbon monoxide)。

1.3 器材:100、500ml广口瓶和测耗氧装置。

1.4 方法1.4.1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和低温对缺氧的影响取2只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准确称取体重,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氯丙嗪组。

机能实验缺氧预实验报告

机能实验缺氧预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缺氧是机体因氧供应不足或氧利用障碍而导致的生理功能障碍。

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缺氧对机体的影响,本实验拟进行缺氧预实验,以了解缺氧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实验结果及影响因素。

二、实验目的1. 掌握缺氧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2. 研究不同类型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3. 分析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昆明小白鼠10只,体重20-25g。

2. 仪器:缺氧瓶(100ml-125ml带塞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恒温水浴箱、5ml或2ml刻度吸管、1ml注射器、酒精灯、剪刀、镊子、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硝酸钠、0.1%氰化钾、生理盐水。

3. 试剂:生理盐水、5%亚硝酸钠溶液、0.1%氰化钾溶液。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乏氧性缺氧实验(1)将10只小白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

(2)将一组小白鼠放入缺氧瓶中,瓶内加入5g钠石灰,密封瓶口。

(3)观察并记录小白鼠的存活时间。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1)将10只小白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

(2)将一组小白鼠放入一氧化碳发生装置的广口瓶中,瓶内加入适量甲酸和浓硫酸,密封瓶口。

(3)观察并记录小白鼠的存活时间。

3.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实验(1)将10只小白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

(2)将一组小白鼠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溶液0.5ml。

(3)观察并记录小白鼠的存活时间。

4. 影响缺氧耐受性因素的实验(1)温度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将小白鼠分为三组,分别放入不同温度的恒温水浴箱中,观察并记录存活时间。

(2)CO2浓度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将小白鼠分为三组,分别放入不同CO2浓度的缺氧瓶中,观察并记录存活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乏氧性缺氧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缺氧瓶中小白鼠的存活时间为(60±10)min。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一氧化碳发生装置中小白鼠的存活时间为(30±5)min。

3.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腹腔注射亚硝酸钠溶液后小白鼠的存活时间为(15±3)min。

小白鼠实验性缺氧

小白鼠实验性缺氧
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观察一氧化碳及亚硝酸盐中毒对机体的影
响,并了解相关急救知识。 掌握缺氧的分类及不同类型缺氧的特征。
实验动物与药品器材
成年小鼠,雌雄不限; 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亚硝酸钠、1%
亚甲蓝、生理盐水 ; 密封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刻度吸管、
1ml注射器及针头、酒精灯等。
●腹腔注射方法
Discuss and Analysis
(一)低张性缺氧动物实验 【基本体征】
动物所处的环境中空气氧消耗出现氧浓度降低。 呼吸加深加快到变浅边慢,最后呼吸停止。 出现明显的烦躁不安,最终动物死亡。 动物皮肤、黏膜出现明显的紫绀; 注射咖啡因的小白鼠对缺氧的耐受性最差。 注射乌拉坦的小白鼠对缺氧的耐受性最强。
常用血氧指标
血氧分压(PO2):溶解于血液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 血氧容量(CO2max):100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在氧分压 为13.3kPa(100mmHg),温度为38℃时,所能结合氧的最 大毫升数; 血氧含量(CO2): 标准状态下,100ml血液中实际含有的氧量 (毫升数); 血氧饱和度(SO2) :Hb的氧饱和度,即Hb结合氧的百分数 约等于血氧含量和血氧容量的比值。
思考
13.什.本么病是例缺所氧述?的常亚用硝的酸血钠氧中指毒标事标件准属是于什那么种?类型的缺氧?如何解救
2.常见缺氧类型有哪几种?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4.缺氧时呼吸为什么加深加快?
思考
65.亚.缺硝氧酸对钠机中体毒的性影缺响氧如的何解?救为什么要给予大量维生素C和葡萄糖?
7. CO中毒原性缺氧的症状,机理以及如何解救? 8. 氧中毒对机体的影响如何? 9.机体在缺氧时表现为怎样的耐受性?
血液性缺氧
血红蛋白含量减少、供氧不足 血红蛋白结构、功能异常

小鼠耐缺氧实验报告

小鼠耐缺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研究不同因素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

2. 探讨缺氧对小鼠生理机能的影响。

3. 了解小鼠在缺氧环境下的生存策略。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模拟缺氧环境的方法,通过观察小鼠在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生理指标变化等,评估小鼠的耐缺氧能力。

缺氧是指机体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导致细胞代谢障碍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状态。

本实验通过模拟缺氧环境,研究不同因素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治疗缺氧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昆明种小白鼠,体重20-25g,雌雄各半。

2. 仪器:缺氧箱、电子天平、呼吸计数器、血压计、心电图机等。

3. 药品:生理盐水、1%咖啡因、0.25%氯丙嗪等。

四、实验方法1. 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2. 实验组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1%咖啡因、0.25%氯丙嗪和生理盐水。

3. 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

4. 将所有小鼠置于缺氧箱中,观察其在缺氧环境下的存活时间、生理指标变化等。

5. 记录每组小鼠的存活时间、呼吸频率、血压、心电图等数据。

五、实验结果1. 实验组小鼠在缺氧环境下的存活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 实验组小鼠的呼吸频率、血压和心电图均无明显变化。

3. 不同处理组之间,呼吸频率、血压和心电图无显著差异。

六、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给予小鼠咖啡因和氯丙嗪可提高其耐缺氧能力。

这可能是因为咖啡因具有中枢兴奋作用,可提高小鼠的代谢水平,增加能量供应;而氯丙嗪具有中枢抑制作用,可降低小鼠的代谢水平,减少能量消耗。

2. 实验组小鼠在缺氧环境下的呼吸频率、血压和心电图无明显变化,说明小鼠在缺氧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生理代偿能力。

3. 本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之间,呼吸频率、血压和心电图无显著差异,说明咖啡因和氯丙嗪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七、结论1. 给予小鼠咖啡因和氯丙嗪可提高其耐缺氧能力。

2. 小鼠在缺氧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生理代偿能力。

缺氧及解救实验报告(3篇)

缺氧及解救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研究缺氧对小鼠的影响,了解缺氧的表现和生理机制。

2. 掌握缺氧解救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动物实验操作技能。

3. 分析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动物体内氧气供应不足,导致组织细胞无法进行正常的有氧代谢,产生一系列生理和生化反应。

本实验通过复制不同类型的缺氧模型,观察缺氧对小鼠的影响,探讨缺氧解救的方法。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昆明小白鼠20只,体重20-25克。

2. 实验器材:缺氧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恒温水浴箱、注射器、剪刀、镊子、钠石灰、甲酸、浓硫酸、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方法1. 乏氧性缺氧实验(1)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

(2)将甲、乙、丙、丁组小鼠分别放入装有5g钠石灰的缺氧瓶中,密封瓶口。

(3)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呼吸频率、活动状态、死亡时间等指标。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1)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

(2)将甲、乙、丙、丁组小鼠分别放入装有10%一氧化碳气体的缺氧瓶中,密封瓶口。

(3)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呼吸频率、活动状态、死亡时间等指标。

3. 缺氧解救实验(1)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

(2)将甲、乙、丙、丁组小鼠分别放入装有5g钠石灰的缺氧瓶中,密封瓶口。

(3)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呼吸频率、活动状态、死亡时间等指标。

(4)当小鼠出现明显缺氧症状时,立即将小鼠取出缺氧瓶,放入装有新鲜空气的容器中,观察并记录小鼠的恢复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乏氧性缺氧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乏氧性缺氧组小鼠的呼吸频率逐渐减慢,活动状态逐渐减弱,最终死亡。

死亡时间与缺氧瓶的密闭性、小鼠个体差异、钠石灰等因素有关。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组小鼠的呼吸频率逐渐减慢,活动状态逐渐减弱,最终死亡。

死亡时间与一氧化碳浓度、小鼠个体差异、缺氧瓶的密闭性等因素有关。

3. 缺氧解救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缺氧解救组小鼠在取出缺氧瓶后,呼吸频率逐渐恢复,活动状态逐渐好转,大部分小鼠得以存活。

小白鼠缺氧实验报告

小白鼠缺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缺氧对小白鼠生理机能的影响。

2. 探讨缺氧条件下小白鼠的生存能力。

3. 为相关医学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6只,体重约为20g。

2. 实验仪器:氧气瓶、气压表、缺氧实验装置、计时器、电子天平、体温计等。

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

三、实验方法1. 将小白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只。

2. 对照组小白鼠在正常条件下饲养,实验组小白鼠进行缺氧实验。

3. 缺氧实验装置:将小白鼠放入一个密封的容器中,容器底部放置氧气瓶,通过调节气压表使容器内氧气浓度达到一定水平。

4. 缺氧实验过程中,记录小白鼠的存活时间、呼吸频率、体温等生理指标。

5.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小白鼠进行解剖观察,记录内脏器官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1. 实验组小白鼠在缺氧条件下,存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2. 实验组小白鼠呼吸频率加快,体温逐渐降低。

3. 实验组小白鼠心脏、肝脏、肾脏等内脏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

五、实验分析1. 缺氧条件下,小白鼠的生理机能受到严重影响。

由于氧气供应不足,导致呼吸频率加快,体温降低,最终导致死亡。

2. 缺氧对小白鼠内脏器官的损伤程度与缺氧时间、缺氧程度有关。

实验结果显示,缺氧时间越长,内脏器官损伤越严重。

3. 本实验结果表明,小白鼠在缺氧条件下的生存能力较差,为相关医学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六、实验结论1. 缺氧对小白鼠的生理机能有显著影响,可导致呼吸频率加快、体温降低、内脏器官损伤等。

2. 小白鼠在缺氧条件下的生存能力较差,为相关医学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小白鼠的生理指标变化,及时调整实验条件。

2.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小白鼠进行解剖观察,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八、实验展望1. 进一步研究缺氧对不同品种、不同体重小白鼠的影响。

2. 探讨缺氧条件下小白鼠的生理机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耗氧率(R)=总耗氧量(A)/体重(W)/存活时间(T)
实验方法
血液性缺氧
1.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O2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碳氧血红 蛋白(HbCO)不能与O2结合,还可抑制红细胞的糖酵解, 使2,3-DPG生成减少,氧离曲线左移,HbO2中的O2不易释 放。
(1)准备一氧化碳发生装置
血液性缺氧
血红蛋白含量减少、供氧不足 血红蛋白结构、功能异常
循环性缺氧
全身循环功能障碍 局部循环功能障碍
组织性缺氧
线粒体功能受抑制用氧障碍 呼吸酶合成减少Biblioteka 线粒体损伤缺氧时体征及血氧改变
➢ 呼吸运动的变化规律(频率、幅度、节律) ➢ 循环系统的变化规律(心率、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 ➢ 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规律(紫绀、苍白等) ➢ 存活时间的变化 ➢ 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规律 ➢ 血氧变化
各种类型缺氧的血氧特点
类型
血氧特点 动脉血氧分压 动脉血氧含量 动脉血氧容量 动脉血氧饱和度 动静脉氧含量差 静脉血氧分压 静脉血氧含量 静脉血氧容量 静脉血氧饱和度
乏氧性缺氧 血液性缺氧 循环性缺氧 组织性缺氧
N
N
N
N
N
N
N
N
N
N
N
N或
N
N
N
N
N
实验目的
➢复制低张性与血液性缺氧的动物模型。 ➢观察低张性缺氧时,不同神经机能状态对
常用血氧指标
血氧分压(PO2):溶解于血液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 血氧容量(CO2max):100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在氧分压 为13.3kPa(100mmHg),温度为38℃时,所能结合氧的最 大毫升数; 血氧含量(CO2): 标准状态下,100ml血液中实际含有的氧量 (毫升数); 血氧饱和度(SO2) :Hb的氧饱和度,即Hb结合氧的百分数 约等于血氧含量和血氧容量的比值。
将1只小鼠放入广口瓶中,观
察其正常表现后与一氧化碳发生装置连接
用刻度吸管取甲酸3
ml放于试管内,沿试管壁缓慢加入浓硫酸2 ml,塞紧瓶口(间断加热)
观察各项指标。
(2)当小白鼠出现中毒表现(痉挛、跌倒)时,立即关闭CO发生 装置,迅速将小白鼠放入通风处进行抢救。待小白鼠恢复正常后,再 重复上述实验步骤直至死亡,并记录存活时间。
观察指标
➢ 动物一般状况 ➢ 呼吸频率和深度 ➢ 存活时间 ➢ 皮肤粘膜颜色改变
乏氧性缺氧
实验方法
(1)选取体重相近的小鼠3只。
分别做
红(甲)、 蓝(乙)、 无(丙)标记
分别腹腔注射 1%咖啡因、 2%乌拉坦、生理盐水
(注射剂量:0.1ml/10g)
(2)安静15分钟,放入广口瓶中(已加钠石灰少许) 观察记录小鼠 缺氧前呼吸次数、深度和粘膜颜色等指标 塞紧瓶塞,开始记录存 活时间,并每 3min重复观察其他指标1次,如有其他变化,随时记录, 直至动物死亡。 (3)动物死亡后立即检测耗氧量,并计算耗氧率:
小白鼠实验性缺氧
哈尔滨医科大学机能实验学中心
病例
某患者,女,45岁,误将亚硝酸钠白色粉末晶体当做 食盐食入约1 g,出现呕吐、腹痛、呼吸困难,抽搐、昏迷, 呼吸频率加快且幅度显著增加。心率90次/分,律不齐,各瓣膜 听诊区闻病理性杂音,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缓、频发室性早搏、 完全性右束支传道阻滞,出现室颤。皮肤粘膜的颜色呈咖啡色, 血液颜色变为暗红色,动脉血氧分压PaO2为6.3kPa, 动脉血氧容量CO2max为28.8 mmol/L,动脉血氧含量CaO2为 19.93 mmol/L,动脉氧饱和度SO2为55%。 临床诊断为严重亚硝酸盐中毒性缺氧。对此患者进行紧急抢救, 给予美兰(亚甲蓝)20mg以50%葡萄糖40ml稀释后静脉缓注, 同时予高流量吸氧,大剂量维生素C,ATP,辅酶A,细胞色素C, 输葡萄糖液,速尿静脉注射,抢救成功。
●腹腔注射方法
Discuss and Analysis
(一)低张性缺氧动物实验 【基本体征】
动物所处的环境中空气氧消耗出现氧浓度降低。 呼吸加深加快到变浅边慢,最后呼吸停止。 出现明显的烦躁不安,最终动物死亡。 动物皮肤、黏膜出现明显的紫绀; 注射咖啡因的小白鼠对缺氧的耐受性最差。 注射乌拉坦的小白鼠对缺氧的耐受性最强。
思考
1.什么是缺氧?常用的血氧指标标准是什么? 2.常见缺氧类型有哪几种?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3.本病例所述的亚硝酸钠中毒事件属于那种类型的缺氧?如何解救 4.缺氧时呼吸为什么加深加快?
思考
5.缺氧对机体的影响如何? 6.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的解救为什么要给予大量维生素C和葡萄糖? 7. CO中毒原性缺氧的症状,机理以及如何解救? 8. 氧中毒对机体的影响如何? 9.机体在缺氧时表现为怎样的耐受性?


氧代谢四大环节: ➢ 外界氧气的含量与肺组织的摄取氧 ➢ 血液系统的携带氧 ➢ 循环系统的运输氧 ➢ 组织细胞的利用氧 缺氧:由于组织氧的供应减少或对氧的利用障碍, 而引起
机体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缺氧的分类
低张性缺氧
吸入气中氧分压降低 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 静脉血分流入动脉
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观察一氧化碳及亚硝酸盐中毒对机体的影
响,并了解相关急救知识。 ➢掌握缺氧的分类及不同类型缺氧的特征。
实验动物与药品器材
➢ 成年小鼠,雌雄不限; ➢ 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亚硝酸钠、1%
亚甲蓝、生理盐水 ; ➢ 密封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刻度吸管、
1ml注射器及针头、酒精灯等。
实验方法
2.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亚硝酸盐可使血红素中的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形成高 铁血红蛋白,与羟基结合牢固,失去结合氧的能力。
选取体重相近的小鼠2只,观察正常指标 腹腔注射5%亚 硝酸钠0.3 ml 立即取其中 1只动物腹腔内注入l%亚甲蓝 溶液0.3 ml;另 1只立即注入生理盐水 0.3 ml 观察各项指 标,比较2只小鼠的表现及死亡时间。
注意事项
➢ 广口瓶一定要密闭。 ➢ 进行亚硝酸钠中毒实验时,要事先用注射器准备
好抢救药品,以便及时解毒。 ➢ 亚甲兰勿污染环境。 ➢ 浓硫酸是强腐蚀药品,加液时要小心。 ➢ 给小鼠腹腔注射时,应稍靠左下腹,勿损伤肝脏,
但也应避免将药液注入肠腔或膀胱。
实验动物和器材
实验动物 小白鼠 ●捉拿小鼠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