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章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计量的基础知识一计量的含义以实现单位统一、量值正确可靠为目的的测量,它涉及整个测量领域;或保证单位统一、量值准确一致的测量,它对整个测量领域起监督、保证和仲裁作用。
因此,计量是利用科学技术和监督管理手段实现测量统一和准确的一项事业。
二计量学计量学是研究测量、保证测量准确和统一的科学。
计量学研究包括:1)计量单位、计量单位制及计量基准、标准的建立、保存和使用;2)测量方法和计量器具;3)测量误差和准确度的确定;4)观测者的测量能力以及建立法制监督管理;5)物理常数、计量物质和材料特性的准确测量。
计量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计量单位及其基准和标准的建立、复现、保存和使用;2)研究测量和计量方法以及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3)研究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理论;4)研究测量者进行测量的能力;5)研究基本物理常数、标准物质以及材料特性的测量。
三测试测试是具有试验研究性质的测量。
其主要含义为:1)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科研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2)测试具有探索性,是试验研究的过程;3)测试的本质是测量,最终要拿出数据;4)测试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定量测定、定性分析,可以是单项测试或综合测试。
四计量器具计量器具:是指能用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装置、仪器仪表、量具和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包括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工作计量器具。
其中:1)量具:是以固定形式复现量值的计量器具。
2)仪器仪表:是将被测的量转换成可直接观测的指示值或等效信息的计量器具。
3)计量装置:是为确定被测量值所必须的计量器具和辅助设备的总体。
4)国家计量基准:用来复现和保存计量单位、具有现代科学技术所能达到的最高准确度、经国家鉴定并批准、作为统一全国计量单位量值的最高依据的计量器具。
5)副基准:通过直接或间接与国家基准比对来确定其量值,并经国家鉴定批准的计量器具。
6)工作基准:经与国家基准或副基准校准或比对,并经国家鉴定,实际用以检定计量标准的计量器具。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pptx

• 量值的准确一致,不仅要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和技术手段,而且还要有 一定的法律、法规做保障,这是计量的社会性所决定的,特别是关系 到国计民生,对人民生活有直接影响的计量必须有法制来保障,否则 量值传递达不到一致性。
12
第二章:计量学的分类
计量学包括的专业很多,应用十分广泛, 目前大体上分为10大类
高温计量:其范围为(6000~630)℃,用于炼焦、炼铁、轧量:超过6000℃为高温,主要用于国防和科研,如测量炸弹爆
炸、火箭发射时的温度测量等。
15
计量学
3、力学计量
力学计量是一个大类,内容极为广泛,它包 括质量计量、容量计量、密度计量、力值计量、 硬度计量、压力计量、真空计量等。其中质量 计量划分为大质量:20kg以上,中质量: 1g~20kg,小质量:1g以下。
量:现象、物体或物质的可以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属性。计量学中的
量都是指可以测量的量;一般意义的量,如长度、温度、电流;特定 的量,如某根木棒的长度通过某条导线的电流。可以直接相互比较并 按大小排序的量称为同种量,若干同种量合在一起可称为同类量,如 功、热能;厚度、周长等
量制:彼此间存在确定关系的一组量。
7
计量的分类
➢ 科学计量:科学计量是指基础性、探索性、先行性的计量科学研
究。例如关于计量单位和单位制、计量基准与标准、物理常数、测量 误差、测量不确定度与数据处理等。
➢ 工程计量:也称工业计量,是指各种工程、工业企业中的应用计
量。例如有关能源或材料的消耗、工艺流程的监控以及产品质量与性 能的测试等。
以部分人体、动物的丝毛、植物果实等为基准
➢ 经典计量阶段.ppt
1875年“米制公约”的签订开始,以宏观器具为基准
计量基础知识课件

国际单位制导出单位(21个) (p22)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磁通[量] 韦[伯] 磁通[量]密度,磁感应强度 特[斯拉] 电感 摄氏温度 光通量 [光]照度 [放射性]活度 吸收剂量 剂量当量 亨[利] 摄氏度 流[明] 勒[克斯] 贝可[勒尔] 戈[瑞] 希[沃特]
单位符号
Wb T H ‵ lm lx Bq Gy Sv
有专门名称,例如弧度、球面度和分贝;或者表示为商,如
毫摩尔每摩尔等于10-3;微克每千克等于10-9。 注4:对于一个给定量,术语“单位”通常是与量的名称连在 一 起的,例如“质量单位”或“质量的单位”。
27
量的数值
numerical quantity value
量值表示中的数,不包括作为参照对象的任何数。
电压、电位、电动势等
18
常见法定计量单位使用错误
错 误 正 确 1 km 5A 10 pF 长度1KM 电流为 5a 电容为 10f
容量 1立升
拉力为100千克力
1L
980 N
时间为 60′
用电30度 波长为362mm 频率100MHZ
60 min
30 kW· h 362 nm 100MHz
结论
校准值或修正值 合格或不合格
校准证书 (不推荐校准周 期)
出具 文件
检定证书(可推荐 检测报告或证书 检定周期) 或 检定结果通知书 (不推荐检测周期) 33 (不推荐检定周期)
比对 comparison
在规定条件下,对相同准确度等级或指定不确定 度范围的同种测量标准、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测 量结果之间比较的过程。
能力测试 proficiency testing 为考核实验室校准或测试所能达到的能力和水平而 组织的测试活动。
计量基础知识(详细)

第一节 计量工作简史
一、概述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和可靠的测量 活动。 计量在历史上称为度量衡和权度, 其含义包括:长度、容积、质量的计量, 主要的计量器具为尺、斗、秤。现代计 量的范围已经远远超过了度量衡和权度, 计量比度量衡和权度更确切、更概括、 更科学。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 确可靠的活动。计量学是关于测量的科 学。
2、测量
P115 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 操 作。
3、计量
——根据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011998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 可靠的活动。p1
3、计量
计量的可靠活动主要有: 科学技术方面:进行科学研究、发展计 量技术、建立基准、标准,以保证计量 结果具有溯源性。 法律法规方面:制定和颁布法律、法规 和条例。 行政管理方面:开展计量行政管理,包 括计量保证和计量监督。
计量学的分类:按学科而分为七类:
1、通用计量学:
关于计量单位、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测量不确定度,计量器具的基本特性等。 2、应用计量学: 研究特定的计量学部分,如长度、温度、 硬度、频率、天文、海洋、医疗等特定量的 具体应用。
3、技术计量学: 涉及自动测量、在线测量、动态测量等 测量技术和方法。 4、理论计量学: 量的定义和单位的实现,复现等测量理 论和计量信息理论。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计量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1、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计量制度的统一。
2、基本上形成了全国计量管理网和量值传递网。 3、加强了计量器具产品的投产和生产过程的监督管理。 4、加强了计量器具的管理。 5、颁发和发布了各种计量检定系统表和计量检定规程。 6、开发了计量人员的考核发证工作。 7、建立和发展了同国际计量组织的广泛联系和业务交流。
计量基础知识

sT ,r
不确定度 △=t0.05· p+n-2)·sT,r
2 s 2 sT r n
2007年后,煤标准物质证书给出不确定度都以t0.05· p+n-2)·sT,r方 式给出(假定重复测定次数n=2)。 优点:基体标准物质比纯标准物包括了基体效应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更接近实际测定对象。,并包括更宽的测量范围,因而具有更好的代 表性。
1 2 2 2 S 2 ( S x1 S x .......... S 2 xn ) n
2 x
如果是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同一试样,则可认为各次测定具有相同的标准 误差: 2 2 2 2
S x1 S x 2 S xn S
则
2 2 ns s 2 sx 2 n n
2、小概率事件原则:小概率事件(概率很小,如95%以 下的事件)在一次试验中不可能发生,若发生了是一种反 常现象。 3、置信度的选择 置信度:统计推断的可靠程度,常以概率表示。 统计推断的两类风险:拒真(把好的结果当作坏的舍弃) 风险和受伪(把坏的结果当作好的接收)风险。 置信度的选择原则:风险损失率最小。提高置信度,拒真 性减小,受伪性增大;降低置信度,拒真性增大,受伪性 减小。一般选择95%。
2
n 1
T
| X 可疑 X | s
—
离平均值最远,或最 大值,或最小值
4.差T值表,得临界值Tа,n
5. T与Tа,n 比较;T≤ Tа,n ,X可疑为正常值,保留;
反之舍弃。
4、狄克逊检验法——极差比法
1. 数据由小到大顺序排列 2. 选择统计量fo(根据n,可疑性为最大值或最小值 )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第一节量和计量一、量的定义量的定义:现象、物体和物质的可以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一种属性。
由定义可知:被研究的对象可以是自然现象,也可以是物质本身。
同时,应该注意到这个概念的两种含义:一方面是量的定量确定,如人们通常所理解的那样,指量的大小、轻重和长短等概念即量的具体意义;另一方面是指现象、物体和物质的定性区别,把量区别为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电流和电阻等即量的广义含义。
量总是由数值和计量单位组合表示。
在使用相同计量单位的条件下,较大的数值表示较大的量;较小的数值表示较小的量。
用没有计量单位表示的纯数值表示量的大小是没有意义的。
即量的表示都必须在其数值后面注时计量单位。
量的大小并不随所用计量单位而变,可变的只是单位和数值。
二、量的分类量的分类: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将量按学科划分为十大类:几何量、力学、温度、电磁、电子、时间频率、电离辐射、声学、光学和化学。
1.几何量计量:对物体几何形状所涉及的物理量进行的测量。
主要包括:端度、线纹、角度、表面粗糙度、平面度、直线度、表面几何尺寸的精密测量。
2.力学计量:包括质量、容量、密度、压力、真空、流量、力矩、速度、加速度、硬度、冲击、转速、振动等。
3.温度计量:利用各种物质的热效应,研究测量温度的技术。
按测量范围划分有:超低温、低温、中温、高温、超高温计量。
4.电磁计量:根据电磁学原理,应用各种电磁基、标准器和仪器、仪表,对各种电磁物理现象进行测量,按电、磁特性分为电学计量和磁学计量;直流计量和交流计量;5.电子计量:无线电技术所用全部频率范围内的一切电气特性的测量;6.时间频率计量:时间和频率的计量,时间和频率在数学上互为倒数关系;7.电离辐射计量:计量放射性物质本身有多少的量和计量辐射、被照介质相互作用的量;8.声学计量:专门研究物质中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和影响特性中有关计量的知识领域;9.光学计量:光辐射在传播过程中功率、能量的转换和变化;在传播过程中光线的行踪;10.化学计量:对种物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基本物理常数的分析、测定。
计量员培训讲义

计量员培训讲义第一章计量基础知识第一节计量概述一、常用的计量名词术语1.量什么是量:量是“现象、物体或物质可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一种属性”。
对量的理解还需要注意的几点:①、可“数”的量与可“测”的量可“数”的量是通过“计数”得到的;可“测”的量则是用一定的测量仪器或工具通过测量才能获得的量,这种量往往带有误差。
②、一个量由数值和计量单位两部分构成。
表示一个量必须在其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计量单位,没有计量单位的量是毫无意义的。
③、量作为一个概念,有一般和具体之分。
④、同种量与同类量:可相互比较大小并进行排序的量称为同种量。
若干同种量合在一起的称为同类量。
⑤、基本量与导出量:*2.测量什么叫测量:“以确定被测对象量值为目的全部操作”就叫测量。
所谓“全部操作”可能是很简单的,如测量油温;也可能是相当复杂的,如测量油罐内油品的质量。
测量的分类:直接测量是不必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它量,而能直接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如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
间接测量是通过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它量,才能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举例分析)3.计量什么叫计量: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计量属于测量的范畴,具有社会统一的涵义,即单位统一。
量值是可以溯源的。
计量属于测量而又严于测量,计量是与测量结果的置信度有关,与不确定度联系在一起的规范化测量。
计量的特点:准确性: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致程度。
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完全准确无误的测量,因此通过计量不仅要明确给出被测量的数值,还必须给出不确定值或误差范围。
否则被测出的量值就不具有充分的实用价值。
一致性:是指在统一计量单位的基础上,无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使用不同的计量器具或由不同的人对同一量值进行测量时,只要符合有关要求,其测量结果就应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一致。
也就是说,测量结果是可重复、再现和比较的。
溯源性:是指任何一个测量结果或计量标准值,都能通过具有规定不确定度(准确度、误差)的连续比较链与计量基准联系起来。
计量经济学基础知识梳理(超全)

2.自然对数
近似计算的作用: 定义y对x的弹性(elasticity)为
y x %y x y %x
换言之,y对x的弹性就是当x增加1%时y的百分数变化。
若y是x的线性函数:y 0 1x ,则这个弹性是
y x
x y
1
x y
1
0
x
1x
它明显取决于x的取值(弹性并非沿着需求曲线保持不变)。
在经验研究工作中还经常出现使用对数函数的其他可 能性。假定y>0,且
logy 0 1x 则 logy 1x ,从而 100 logy 100 1x。
由此可知,当y和x有上述方程所示关系时,
%y 100 1x
例: 对数工资方程
假设小时工资与受教育年数有如下关系:
logwage 2.78 0.094edu
y 0 1 x;dy dx 1 2 x1 2
y 0 1logx;dy dx 1 x y exp0 1x;dy dx 1 exp0 1x
4.微分学
当y是多元函数时,偏导数的概念便很重要。假定y=f
(x1,x2),此时便有两个偏导数,一个关于x1,另一个关
于 x1的x2普。通y对导x1数的。偏类导似数的记,为yxy1就,是就固是定把xx12时看方做程常对数x时2的方导程数对。
的最大值出现在x*=8/4=2处,并且这个最大值是6+8×2-
2×(2)2=14。
y 16
14
12
10
8
6
4
2
0
x
0
1
2
3
4
1.二次函数
对方程式 y 0 1x 2x2
2 0 意味着x对y的边际效应递减,这从图中清晰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溯源性
3、是指任何一个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都能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 间断的比较链,与测量基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4、法制性
4、由于计量涉及社会各个领域,量值的准确可靠不仅依赖与科学技术手段,还要 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的保障。
一、计量概述
计量的分类:
科学计量
基础性 指的是各种工程、工业、企业的实用计量。
据说大禹把自己的身长作为当时的长度标 准。在国外也是如此,英国以英王查理曼 大帝的足长为“一英尺”,以英王埃德加 姆的拇指关节之间的长度为“一英寸”。 在时常交易时,一般还是以“杠”、“绳 ”为主,而后人们根据“布手知尺”,以 人的大拇指和食指分开的距离作为一尺的 长度(大约16cm左右),精心制作了最 早的尺。
俗语说“不为五斗米折腰”,那么五斗米到底是多少呢?
10斗=1石 唐代:一石约为59公斤,那五斗米就相当于29.5公斤米; 明代:一石约为94.4公斤,那五斗米就相当于47.2公斤米; 宋代:一石约为66公斤,那五斗米就相当于33公斤米。
2013-8-5
计量发展史
原始阶段 (经验)
经典阶段 (实物)
二、计量工作简史
计量发展的历史是与社会的进步联 系在一起的,它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 早在100多万年以前的人类的祖 先—猿人,为了加工木棒、打制石器和 分吃食物,就逐渐萌发出长短、轻重、 多少的概念。古代人从“布指知寸”、 “布手知尺”、“舒肘为寻”、“迈步 定亩”,自然而然地过度到以人体的某 一部分为标准的客观自然长度标准。
电磁辐射宽频分析仪
数字计数器
二、计量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计量在学科方面具有双重性。从 科学技术角度来说,它属于自然科学, 从经济与管理学、社会学的概念方面 理解,它又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因此, 计量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性。 这一性质,客观上决定了它在国民经 济当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及所起的重 要作用。
发展阶段 计量基准
现代阶段 (量子)
原始阶段
人体一部分、自然物体(经验、权利) 布手知尺、掬手为升、取权定重、迈步定亩、滴水计时 英王亨利一世:鼻尖--指尖→码;英王查理曼大帝:脚长→英尺
经典阶段
宏观实物基准,标志:1875年米制公约的签订 长度基准米原器→地球子午线1/4的一千万分之一 质量基准千克原器→1dm3纯水在密度最大时的质量
现代阶段
微观自然基准(量子基准) 基本单位计量基准建立在微观自然现象或物理效应的基础之上 7个SI基本单位:5个实现了量子基准(稳定性和统一性)
度量衡(中国古代)
商 牙尺 长15.8厘米 (尺)
商 骨尺 长17厘米
春秋· 右伯君铜权(附铭文 齐 拓片)重198.4克
春秋末· 廪陶量(附铭文拓 邹 片)容20000毫升
(二)计量与工农业生产
计量是科学生产的技术基础。从原材料的 筛选到定额投料,从工艺流程监控到产品质 量的检验,都离不开计量。优质的原材料、 先进的工艺设备和现代化的计量检测手段, 是现代化生产的三大支柱。 农业生产,必须有计量来保证。要想科学 种田,就必须通过计量来掌握土壤的酸碱度、 盐分、水分、有机质含量以及温度等 事实证明,科学生产和新技术开发应用都 离不开计量测试。
(三)计量与国防科学
计量在国防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国防 尖端系统庞大复杂,涉及到许多科学技术领域, 技术难度高,要求计量的参数多、精度高、量 程大、频带宽,所以计量在国防尖端技术领域 更显得尤为重要。例如,飞行器在运输、发射、 运行、回收等过程中,要经历一系列的震动、 冲击、高温、低温、强辐射等恶劣环境的考验。 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的研制与爆炸威力的实 验,对计量都有特殊的要求。 在 1991 年的海湾战争中,“爱国者”导弹 之所以能够成功地拦截“飞毛腿”导弹,精确 的计量测试是重要的技术保证。
数显千分表
热工仪表类
压 力 表
热 电 偶
一、计量概述
常见计量器具:
定值式扭力扳手
气动扭力扳手
气动螺丝刀 可调式扭力扳手
扭 矩 类
气动扭力扳手
数显电子扭力扳手
电动扭力扳手
表盘式扭力扳手
一、计量概述
常见计量器具:
自动电位滴定仪 三坐标测量机
粗糙度量仪
偏摆检查仪
光滑极限量规—卡规
光滑极限量规—塞规
十大计量领域(长度 热学)
计 量 基 础 知 识
写在前面的话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在衣食住行中,无时无刻离不开计量。 早晨几时起床,就与时钟打交道了。当打开水龙头时,水表就自动计量了;另外还有电能表、煤
气表;出行打的有出租车计价器;公用电话将有电话计费器给予显示金额;在家里用电话时,电信部
门内计价系统也会按时计费„„
有计量数据,就必然存在计量数据是否准确及准确范围的问题。计量数据是否准确,关键是测量
•
2013-8-5
一、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
1、国际单位制的来历和特点
国际单位制的来历:
– 法国在1790年建议创立了一种新的、科学的计量 制度,通过对地球子午线长度的精密测量来确定最 初的米原器。 – 1875年17个国家在巴黎签署了“米制公约”,成 立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并设立国际计量局 (BIPM)。 –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总结了米制经验, 将一种科学实用的单位制命名为“国际单位制”, 并用符号SI表示。
1米=1553164.13λCd
1960年
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批准用氪(86Kr)橙线代替镉红线
1米=86Kr原子的2P10到5d5能级之间跃迁的辐射在真空 中波长的1650763.73倍 1米=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所经 路程的长度
1983年
第17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了米的新定义
• 长度计量所用量具 • 热学计量所用量具
十大计量领域(力学 电磁学)
• 力学计量所用量具 • 电磁学计量所用量具
十大计量领域(光学 无线电)
• 光学计量所用量具 • 无线电计量所用量具
光谱照度计
MIC测试仪
十大计量领域(化学 声学)
• 化学计量所用量具 • 声学量所用量具
• 电离辐射计量所用量具(电离辐射 时间频率) 十大计量领域 • 时间频率计量所用量具
新 莽 始 建 国 铜 卡 尺
新莽铜方斗 面底方六寸 深四寸五分 积六百二十寸,容十升 容积1978立方厘米
国际米原器(法国巴黎)
时间 1799年 1875年 1889年 制定依据
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的四分之一的千万分之一为长 度单位 签置米制公约,国际计量委员会和国际计量局成立( 我国1977年参加)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颁发 了统一度量衡的诏书。秦代度量衡制度为 我国古代计量奠定了一个牢固的基础,对 封建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秦代度量衡制度为: 度制:1引=10丈=100尺=1000寸 =10000分 量制:1斛=10斗=100升 = 1000合(gě)=2000龠(yuè) 衡制:1石(dan)=4钧,1钧=30斤, 1斤=16两,1两=24铢
(一)、计量与人民生活
计量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商品生产和交 换是当代社会的一个特点。人们日常买卖中 的计量器具是否精确,家用水、电、气、暖 表是否合格,都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 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添加剂、色 素、味剂、防腐剂等都必须经过鉴定和计量, 否则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在医疗卫生方面,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诊断 和治疗都离不开计量测试,如:测体温、测 血压、做心脑电图等。计量和化验的数据不 准,也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随着现代科技 的发展。
用的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计量器具是否准确可靠,必须通过检定/校准来给予解决。
我们经常用电视台、电台发布的准确时间来校准我们的时钟,这是时钟校准最便捷的形式,至 于其它计量器具的校准就没有这么简单了,它需要专业机构、专门设备和专业人员的校准工作,才能 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可靠。
第一节 计量发展简史
一、概述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和可靠的测量 活动。 计量在历史上称为度量衡和权度, 其含义包括:长度、容积、质量的计量, 主要的计量器具为尺、斗、秤。现代计 量的范围已经远远超过了度量衡和权度, 计量比度量衡和权度更确切、更概括、 更科学。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 确可靠的活动。计量学是关于测量的科 学。
工程计量
应用性
法制计量
公益性
目的是为了保证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 环境监测、资源控制、社会管理等有关的测量工作 的公正性和可靠性。
计量属于国家的基础事业,他不仅为科学技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发展提供技术基 础,而且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减少商贸、医疗、安全等诸多领域的纠纷,维护消费者权益。
可以看出,该制度在当时是比较先 进的,其中的度、量制的大部分采用了 十进制。还实行了定期检定等严格的法 制管理。这时,计量已从原始的度量衡 发展为比较完善的古典度量衡。 直到19世纪中叶清朝末期,米制正 式传入我国为止,两千多年的历代封建 王朝的度量衡制度,基本上是沿用了秦 制。
一、计量概述
在历史上,计量被称为度量衡,即指长度、容积、质量的测量, 所用的器具主要是尺、斗、秤。
备注
铂质原器(巴黎档案局) (长0.2毫米) 含铂90%、铱10%合金→30根横截面呈X形的米原器 1米=铂铱尺两端刻线记号间在冰融点温度时距离(精 度0.1微米)
第1届国际计量大会“米原器”谱线具有非常好的清晰度和复现性,15℃干燥 空气中,其波长=6438.4696×10-10米
(四)计量与贸易
计量在贸易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从历史 上简单的商品交换,到今天发达的国际贸易, 每一步都离不开计量。按照国际惯例和合同条 款要求,货物一般均按上岸后的计量结果来作 为结帐的依据。 计量是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商品市场竞争 能力的主要技术保障。对于国际贸易计量更是 重要手段之一。计量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 个国家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程度的重要 标志。世贸组织( WTO )协议签定后,随着 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展,对计量准确度的要 求也将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