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学年级语文第七单元自主复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复习内容:22《古诗两首》 23《学与问》 24《大自然的文字》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习作 7 练习 7复习目标:1、复习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生字和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复习课文内容,回顾课文不同体裁。

检查背诵第22课的两首古诗,体会本组课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和学习方法。

3、通过本单元的复习,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性,并且不断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与经验,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不断丰富自己的学问。

4、引导学生借助合理的想象将语文书中含的故事有顺序地记叙完整,能写出具体生动的故事情节,刻画出较为鲜明的人物形象。

5、通过各项的复习,教育学生不断积累祖国的语言文字,并引导学生在读、写、背中锻炼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4课时。

(第1、2课时单元回顾,深入每个学习内容:第3课时检查巩固;第4课时训练提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单元回顾1、这一单元都有哪些课文?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课,说说大概内容?2、这一单元是围绕哪一方面进行描写的?3、回忆在本组课文的学习过程中,你学会了什么?二、深入课文,总结复习1、《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朝代、姓名)2、我们前面还学过陆游的哪首诗?谁能为大家背一背?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4、从这首诗中你得到了哪些启发?5、这首诗你背得了吗?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6、检查学生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掌握情况。

7、这首诗中有两句诗蕴含了深刻道理的千古名句,你知道是哪两句吗?8、《观书有感》的复习方法同上。

9、复习课后第5题10、《学与问》这篇课文的题材是什么?10、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11、课文列举了哪两个名人的事例?1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怎样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13、说几个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

14、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15、文中提到哪些大自然的文字?16、大自然的文字有什么意义,怎样认识它们?17、除了文中提到的,你还懂得哪些大自然的文字?是怎么懂得的?第二课时一、复习课文1、读报有些什么好处?应该如何读报?2、《养成读报的好习惯》学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本领?3、你能给大家推荐一些好的报纸吗?二、复习习作六1、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重点应突出什么?2、优秀习作展示,说说这些同学的习作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3、读读自己的习作,并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再修改。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备课教案(完整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备课教案(完整版)

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25个生字,认识绿色通道中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进行归类拓展。

2、复习练习1出现的成语。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第一单元(板书课题),重点复习本单元的生字词。

二、梳理整合(一)读准字音1.蘸骚彤锲惬曳潇醺漉兀(1)同桌互读。

(2)指名读。

(3)回忆一下出现在哪篇课文里。

2.综合练习(选择正确的读音)依恋.(liàn niàn)哺.育(pǔbǔ)纯.洁(chún shún)收敛.(liǎn niǎn)湛.蓝(zàn zhàn)悄.然无声(qiǎo qiāo)(1)冬天深褐.(hèkè)色的海面显得很凝重。

(2)船两头都系.(xìjì)着绳子。

(3)小山似的涌浪前赴后继、锲.(qìqiè)而不舍地扑向堤.(tídī)岸。

(4)在洞里走了一转.(zhuǎn zhuàn),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

(5)这股带着潮气的风……只剩下凉爽和惬.(xièqiè)意。

(二)掌握词语荡涤灌溉逊色洋溢收敛玫瑰一盏石凳嬉笑过滤恬静湛蓝罗甸杜鹃油桐臀部石笋磅礴蜿蜒哦悄然无声气势汹汹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呢喃细语突兀森郁玉屑银末如痴如醉蔚为壮观崇山峻岭赤朱丹彤1.自由轻声读,指名读2.选用上面的词语填空。

(1)长江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用纯洁的清流()花的国土,用()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三亚()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夕阳滑落的景象美妙绝伦,一点儿也不比日出()。

它像一个快乐的孩童,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它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它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

烟台北面临海,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冬天,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地掠过这片海域,小山似的涌浪()、()地扑向堤岸;春天,一道道白色的浪花像个顽皮的孩子;夏天,海水平如镜,宛如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清晨,海边日出让人(),晚上,海浪与堤岸();秋天,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七单元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七单元
2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4、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和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背诵古诗导入
六、课后实践活动。
各学习小组把收集到的资料汇集起来,出一份以《大自然的文字》为主题的小报。
七、作业
完成练习册
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教学要求:
1、知道读报的好处以及如何读报。
2、懂得为什么要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以及怎样才能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自学课文。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篇末点题。
3、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点明写作本文的用意。
习作7
教学目标
1、能借助丰富合理的想象将语文书中的一个故事有顺序地记叙完整,要能写出具体生动的故事情节,刻画出较为鲜明的人物形象。
2、通过搜集和整合资料的过程,打开思维,拓展视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3、小组内进行讨论,理清写作思路。
三、完成初稿,交流完善
1、在练说的基础上,自拟文题写作。
2、指导学生修改习作。
(1)将自己的习作朗读给同学听,同学在聆听中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
(2)认真修改习作,正确使用修改符号,及时修改。
3、誊抄习作。
练习7
【教学要求】
1.学习有关读书的方法、故事和名言,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
进一步学会读书。
2.通过诵读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学习读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习作7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习作7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习作7教案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习作7教案习作7【教材解读】1、教材简析本次习作是写书中的故事,要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写作,对语文课本中的故事进行合理的加工,或进行适当地概括,或发表自己的感想。

鼓励学生从文章中读出文章,从故事中读出故事,从而达到补充阅读面,加大阅读量的教学目的。

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写作,发表自己的感想,养成爱读书、好读书、会思考的良好读书习惯。

2、教学目标(1)能借助丰富合理的想象将语文书中包含的故事有顺序地记叙完整,写出具体、生动的故事情节,刻画出较为鲜明的人物形象。

(2)通过搜集和整合资料的过程,打开思维,拓展视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鼓励学生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逐步养成爱读书、好读书、会思考的良好读书习惯。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写作,对语文课本中的故事进行合理的加工,或进行适当地概括,或发表自己的感想。

教学难点:从文章中读出文章,从故事中读出故事,写出故事情节生动、人物性格鲜明的文章,有自己的感想。

授课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1、从学期初,就要为本次习作做好准备,每学习一课,让学生做好预习,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相关故事,课后做好拓展,为本次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将搜集的资料结集成册,为本次习作做好铺垫。

2、习作前组织学生演好课本剧《完璧归赵》,并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谈感受。

(引导说出看完后从故事中明白的道理、得到的启示,或从情节安排、人物设置等方面对课本剧本身说说看法。

)【教学过程】流程一:作前指导一、阅读要求,明确指向1.指导学生阅读《习作7》,并通过问题启发:读了《习作7》,你了解到哪些内容?2.引导学生发表对这次习作内容和要求的理解。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相机引导并给予肯定,引导学生说出习作要求。

选择范围:可以在本册书中寻找故事,也可以是小学阶段学过的十一册书中的故事。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 22 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 22 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2 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教材简解《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写的是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目标预设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借助注释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内涵,讲出具体的事例体现自己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古诗文字的精练,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悟《冬夜读书示子聿》蕴涵的道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教学难点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

设计理念读语言凝练,对仗工整的古诗读诗能使人灵秀。

古诗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诗中美的因素,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学生“读”中“悟”,“悟”中“读”,主动学习,品味古诗,深入其中,吸取营养,探索真谛,让学生的心灵真正充实、灵秀起来。

1、赋材料以生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教学不是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它特别需要指教者的创造性加工,赋予材料人文性,使之走向学习者。

在教学伊始,先让学生介绍陆游,然后补充介绍陆游写这首诗的情况,此时,《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不只是纸上的几行黑字,而是幻化成了一幅幅活的画,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他们愿意与文本进行对话。

2、还课堂给学生,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

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应互交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设计思路读语言凝练,对仗工整的古诗读诗能使人灵秀。

古诗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诗中美的因素,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学生“读”中“悟”,“悟”中“读”,主动学习,品味古诗,深入其中,吸取营养,探索真谛,让学生的心灵真正充实、灵秀起来。

苏教版六年级第七单元备课计划

苏教版六年级第七单元备课计划

苏教版六年级第七单元备课计划苏教版六年级第七单元备课计划一、教学内容用“读书有方”来概括单元的主题是比较妥帖的。

《古诗两首》都是写诗人由读书而生发的感想,属于喻理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前两句讲古人读书做学问的不易;后两句讲学习光靠读书是不够的,要获得真知,还必须亲自参加实践。

《观书有感》作者巧用比喻,先用池塘里的水清澈明净,映得天光云影徘徊,比喻读书可以使人心智广纳,明于事理;再用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这么清,比喻只有不断读书,汲取新的知识才会不断地进步。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告诉大家从小要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

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是略读课文,教学时要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相应的实践活动,并通过各种渠道,各种途径,促使学生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1.正确书写生字,认识二类字,会用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诗文字和意境的美,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4.“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文,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从小爱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5.通过读文懂得读报的好处,学会读报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文章内容,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培养从小爱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四、单元课时安排22古诗两首223学与问224大自然的文字2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1习作73练习73学与做1上传我的文档奖下载券相关推荐太仓第一小学春教科研计划太仓第一小学春季教科研计划安海幼儿园园务补充计划后林小学三课提质活动计划小学少先队暑期活动计划苏教版六年级第七单元备课计划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可不能课本第二单元备课计划有关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计划。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预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预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预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确单元主题及单元的教学内容。

2、认识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3、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板块一:自学导读部分,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1.自读第七单元导读部分,用笔画出学习主题和学习要求。

2.小组讨论,说说那些学习任务较难完成?3.全班汇报学习任务。

板块二:由自己喜欢的课文开始读起,读完4篇课文。

小组合作,完成预习学习单(一)认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不认识的字、难以理解的词语。

难读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板块三:全班交流预习单,对简单的问题当堂处理。

1.在这四篇课文中有一些词语,相信在预习的时候,同学们都已经接触到了,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看你们预习得怎么样。

开火车检查词语。

学生读词,遇到困难,谁想帮助他就自己站出来告诉他。

2.再来看一些四字词语,自己先练习读一读。

出示四字词语,学生认读。

检查词语,不明白的质疑。

3.选词填空。

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掌握了。

总结:把词语放在句子里理解,也是一种很好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板块四:交流主要内容看来这些词语是难不倒你们了,那么我们把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交流一下吧。

老师带领交流第一篇的主要内容,指名汇报(1—2个即可)。

板块五:相关资料:板块六:梳理问题这节课大家应该明白“学贵有疑”的道理吧。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疑惑,能在小组内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在预习单上做出标记,大家一起交流。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课时〕黄珍艳靖西县地州乡中心小学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图画、列表、一一列举和倒过来推想等等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学习和运用这些策略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肯定的策略意识。

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根底。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依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开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累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感受到“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初步感知1、教师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

提问:曹冲怎么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呢?为什么只需要称石头的重量就能得到大象的重量?讲述:原来用石头的重量来替代大象的重量,这种方法就是“替换〞法。

2、板书:替换3、讲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替换〞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补充板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二、复习导入1、说说图中两个量的关系可以怎样表示?追问:还可以怎么说?指出:两个量的关系,换一个角度,还可以有其它一种表示方法。

2、从图中你可以了解些什么?〔多媒体出示:天平的左边放上一个菠萝,右边放上四个香蕉,天平平衡。

〕提问:现在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上两个菠萝,要使得天平平衡,右边可以放些什么?追问:还可以怎么放?指出:从这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能把一个物体换成与之相等的其它一个物体。

4、口答打算题:〔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相同的小杯,正好都倒满,每个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2〕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3个相同的大杯,正好都倒满,每个大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指出:这两题我们都是用果汁总量去除以杯子总数,就能得出所要求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自主复习(1)细读本单元课文,完成下表:第七单元复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20个生字,认识绿色通道中的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进行归类拓展。

2、复习《练习七》中出现的成语。

课前准备:自主复习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第七单元(板书课题),重点复习本单元的生字词。

二、梳理整合(一)掌握生字1.陋吆烙咖啡筝翘眯蜈蚣倘逸凿蹲眷偎矫诲鹰炽(1)同桌互读。

(2)指名读。

(3)提示易读错的字,并指出每一个字发音易错处。

2.练习(1)读准字音,正确书写词语。

Jiǎn lòu kā fēi lào yìn xióng yīng( ) ( ) ( ) ( )Yāo he wú gōng tǎng ruòwēi yī( ) ( ) ( ) ( ) (2)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翘首(qiáo qiào)膝盖(xīqī)眷恋(juàn quàn)教诲(huǐhuì)烙印(lào luò)炽热(zhìchì)(3)选择正确的字。

(烙洛)印教(诲海)(眷卷)恋司空见(贯惯)(倘淌)若形(壮状)(翘翅)首有福同(享亨)(二)掌握词语1.出示词语孜孜不倦直截了当万般无奈简陋吆喝烙印揣摩吮吸翘首企盼意味深长奔流不息倘若广袤眸子和煦污垢滔滔不绝富丽堂皇深思熟虑临帖辜负遨游笑眯眯2.自由读、指名读,交流词语的意思。

3.指出易错字,提醒同学注意。

4.综合运用(1)在括号填写写出合适的词()的琴声()的大地()的胸怀()的森林()的眸子()的眼光()的河畔()的絮语(2)填字成词桃红()()波()起伏()空见()温文()()深思()()情不自()意味()()侧耳()听(3)选择最恰当的动词填入句中,体会它们的意思。

染映吹变①当春风()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

擎举托拿②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着风筝。

飞升飘窜③便不断抻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入云霄。

(4)将合适的搭配用线连起来。

健壮的身体∣参观乐曲粗壮的故事∣欣赏画展雄壮的国歌∣启发风箏悲壮的绳子∣制作学生(三)掌握成语1.诵读并理解《练习七》中的成语学而不厌苦心孤诣闻过则喜见贤思迁有教无类不偏不倚诲人不倦乐此不疲托物言志喻之以理逝者如斯川流不息2. 成语练习(1)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①,闻过即改,是领导干部不断加强道德修养、促进自我完善的重要环节。

②优秀的演讲者,在他们遣词造句的时候,总是,字斟句酌,选用那些能够准确表现思想内容,蕴含着炽热情感的语言,并以这些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叩动听众的心扉,引起共鸣。

③实际上,我们党长期革命和经济建设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唯才是举。

④每年国庆节那天,天安门广场上的人群都在为国家的成立而感到自豪。

⑤我们有位诲人不倦的老师,他苦心孤诣地教我们要学而不厌,他说每个人都要认真专心地学习,学习不能,老师自己也对学习乐此不疲。

(2)按要求写成语。

(每项不少于3个)描写美丽校园的:描写老师工作的:描写上课情况的:描写同学友谊的:(四)赏析优美句子(1)根据课内外的阅读积累,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莫泊桑凭着仔细观察,用心揣摩,成为家喻户晓的“短篇小说之王”。

①凭着,成为。

②凭着,成为。

例: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简单的“瓦片儿”,也有长达丈余的蜈蚣,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

①菜市场的菜:有,也有,而最吸引顾客的是。

②上海世博会的场馆:有,也有,而最精妙的是。

例: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①,是,是,是。

②,是,是,是。

三、查漏补缺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2、小组交流。

四、总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复习了第七单元的字词句,由于同学们做了充分的准备,达到了以期的效果。

下一节课,我们将围绕课文内容进行复习,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自主复习题。

第七单元复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第七单元四篇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把握人物特点,领会浓浓的师生情意。

2.抓住重点句段,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3.掌握省略号的用法。

背诵课文《孔子游春》第二和第八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脉络,把握人物特点,领会浓浓的师生情意。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句段,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预习导航:完成自主复习题第七单元自主复习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课前同学都已经复习了第七单元,完成了自主复习题。

第七单元共4篇课文,都和老师有关。

前三篇文章突出的是个体,后一篇文章讲的是群体。

四篇文章里塑造了古今中外的老师形象,讴歌了令人难忘的师恩。

2.这一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复习第七单元,领会浓浓的师生情意。

二、自主复习小组内交流课前完成的自主复习题,组长负责归纳整理,讨论复习中的疑难问题。

三、梳理整合(一)在这个单元中,我们认识了三位可敬可爱的老师,你更喜欢哪位呢?说说你的理由。

《莫泊桑拜师》中的福楼拜是莫泊桑的老师,他是一个直言不讳又循循善诱,悉心指导又滔滔不绝的老师。

《理想的风筝》中的刘老师对事业和生活充满热爱和追求,为学生树立榜样,并播下一颗颗理想的种子,升腾起了一只只理想的风筝。

《孔子游春》中的孔子是一位充满智慧、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好老师。

(二)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想想文章是如何刻画三位恩师的?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从中你又领略到了什么?结合重点段落谈谈你的理解。

1.出示《莫泊桑拜师》第七自然段,完成练习。

(1)这是福楼拜对于莫泊桑提出的没什么好写的问题回答的。

首先他对莫泊桑的说法以三个“不”字毫不留情地予以否定,特别是后两个“不”字连用并辅之以感叹号,加重了否定语气。

然后连用 9 个问句,其中有他作为老师的严厉,更多的是耐心指导,循循善诱。

(2)“滔滔不绝”的意思是话多,连续不断,用在这里说明福楼拜是一个有水平,会指导的老师。

(3)读了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发现许多写作素材。

出示《莫泊桑拜师》第九自然段,完成练习。

(1)“但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

”“才气”的意思是写作中表现出来的“下笔如有神”,读了福楼拜的话,你认为怎样才能拥有“才气”?去除浮躁心理,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写作(2)这段中福楼拜对莫泊桑的写作指导的两句话,让我们懂得了写作的重要方法有一是要仔细观察,二要发现和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3)相信福楼拜的话也给你许多写作的启示。

请仔细观察每日早晨学校校门口的情景,抓住特点写一段话。

2.《理想的风筝》一文通过回忆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时的情景,深情地记叙了刘老师的三件事——笑谈腿疾、板书、放风筝。

细读课文,找出描写刘老师的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或是段落,细细体会人物的特点。

(1)刘老师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对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头发更衬出他的忠厚。

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

(2)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脚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3)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

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3.出示《孔子游春》第八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1)这一自然段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水是真君子啊!(2)孔子给弟子们讲水的特点,实际上是给弟子们将做人的道理。

这段从孔子对水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位善施教化的老师(从文中找一个词填在横线上)。

(3)孔子讲到水有志向,你联想的成语是:滴水穿石,讲水有德性,你会自然地联想到一句广告语:,讲到水“流必向下”,你又会自然联想到一句谚语: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4)孔子说“水是真君子”的理由有四点,分别是因为水___、___、___、___。

展开想象,仿写填空。

水,,它好像;水,,它好像。

(5)写出与孔子有关的一个故事?与孔子言行相关的成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小结:三篇课文都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传神地刻画了三个师表形象。

但描写方法上各有侧重。

(三)在刻画老师的同时,课文也为我们塑造几个学生的形象,说说他们的各自特点?《莫泊桑拜师》中的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孔子游春》中的子路:爽朗大方、心地善良、乐善好施;颜回:温文尔雅、谦虚沉稳的。

(四)我们即将离开母亲,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心中就会涌起深深的眷恋之情。

1.默读《明天,我们毕业》一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达了对母校的深深眷恋之情的?通过回忆小学六年精彩纷呈的学习生活、感恩教育自己多年的老师、憧憬未来报答母校三个方面表达对小学生活的眷恋。

2.读一读重点句子,完成下面填空。

(1)“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

”表达了对老师的眷恋、敬爱、赞美。

“天使”赞美了老师美好的心灵、高尚的品质,“大树”是说老师授予知识,给予庇荫,给学生以关怀、呵护。

“海洋”是说老师心胸宽广,包容我们的无知、任性。

(2)“我们要把火一样的诗句塞在您的枕下,让您在睡梦中也能感受到我们炽热的心跳。

”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热爱和敬意。

(3)“等到这些小树……道一声:‘老师,我们没有辜负您的希望!’表达了学生对母校对老师的深深眷恋,反映了同学们立志成才回报老师的心情。

3.六年过去了,我们在这里壮健成长,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能,懂得了怎样做人,更感受到了童年的欢乐和幸福。

请你对老师、同学、校长、母校各写一段毕业赠言。

四、查漏补缺(一)说说下列句中省略号的用法。

(省略号……1.表示重复词语或列举的省略。

2.表示说话未完或余意示尽。

3.表示声音断断续续。

)①……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

②倘若不幸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不,他不会的。

③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二)关于《论语》,它记录了孔子的言行,里面有不少精辟的语句: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默而识之,学而不言,诲人不倦。

③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④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结合练习七中的孔子名言)五、综合运用1.六年过去了,我们在这里壮健成长,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能,懂得了怎样做人,更感受到了童年的欢乐和幸福。

临别赠言是毕业活动中的一项最有意义的活动。

留下你真挚的话语,送上我衷心的祝福。

这是一份友谊,一份智慧,一份精神财富。

请你为老师、同学、校长、母校各写一段毕业赠言。

2.交流写作的赠言。

六、总结:第七单元的课文都和老师有关的文章,通过复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古今名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声明访问者可将本资料提供的内容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文档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