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七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
2023年语文下册七年级教案

2023年语文下册七年级教案2023年语文下册七年级教案【7篇】在备课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教案是实行教学的主要根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2023年语文下册七年级教案,仅供参考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年语文下册七年级教案篇1【教学设计A】创意说明:这是一篇科学小品。
文章结构比较简单,说明对象特点突出。
它充分地体现了说明文的平实准确的特点,又不乏生动活泼的描画,应当引导学生在浏览中感受文章公道安排说明顺序,体会其说明语言的准确和生动。
教学目的:1.掌控根据事物特点组织材料的方法;2.体会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3.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一、师生交换有关作者的信息,从认识作者引入新课。
(可事先布置学生从网上搜集有关布丰的资料)教师归纳:布丰(1707~1788年)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躯者。
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
他用40年时间写成了36卷《自然史》。
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说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指名学生读准下列生字词:驯(xùn)良矫(jiǎo)健蛰(zhé)伏苔藓(táixiǎn)缨(yīng)2.教师范读课文,摸索:(1)作者写出了松鼠的哪些突出的特点?(2)松鼠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明确:松鼠总的特点:漂亮、驯良、乖巧,很讨人爱好。
三、再读课文,掌控内容。
1.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还要安排好顺序。
课文是怎样安排顺序的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概括各部分具体内容,设计精练的板书。
2.各小组展现各自的板书,并说明设计理由。
(此部分其实是交给学生自主浏览的机会,培养其归纳能力,教师适时点评,不必过细分析)参考板书:四、品读课文,品味语言作者在非常细致地视察研究松鼠一举一动的基础上,对松鼠作了人格化的描写。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9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学习用文言文“九字翻译法”,翻译课文;以“意义”划分句子节奏。
【学习重难点】:以“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学考考点】:1.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评价设计】:通过自读、听范读在教师指导下达成让每个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下注释,“九字翻译法”,达成让每个学生正确翻译课文。
通过小组合作,让80%的学生达成按“意义”划分句子节奏的目标。
【预习导学】: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读熟后自己在横线打钩)2、给下列横线字注音:佳肴()()自强()兑命()学学半()3、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旨至道善困是故自强自反故曰:教学相长《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背景资料】: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阅读本课学习目标、重难点。
【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课前活动。
(七年级练字、八年级话题演讲、九年级诗词积累)二、学习研讨(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后,听范读。
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学生大声朗读。
2、诵读展示。
(学习小组形式展示)(2)速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使用文言直译-“九子法“疏通文意。
(不理解的提出来小组交流,最后班内共同解决)。
1、预设问题:解释加点字及翻译句子。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我不能解决字词或句子:2、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3)拓展延伸,展示提高。
本文讲授“教与学”的关系,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小结】(我收获,我快乐)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通用20篇)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通用20篇)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小说,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学习小说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
三、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小说题目“绝品”的含义。
四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情节,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
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学会做人的原则。
教学方法:阅读赏析法、讨论归纳法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装裱前后的字画比较导入,激发学生对字画装裱的兴趣。
二、作者介绍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市守望》、《家园笔记》、《黑风白日》、《认识你真好》;中篇小说集《大厂》、《城市热风》、《我曾让你傻半天》等。
三、整体阅读(一)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复述小说故事情节。
(二)说说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
学生自由谈。
(三)小说中哪些内容可以称为“绝品”?学生自由讨论,言之成理即可。
教师适时引导,最后归纳小结:画“绝”、技“绝”、人亦“绝”。
(四)根据以上讨论,说说小说以“绝品”为题有何深意?本文标题一语双关,既点明画品之绝,更点出人品之绝。
四、品味咀嚼(一)一“绝”——画(唐代珍品)提问:从文中哪些语句可见此画为“绝品”?(二)二“绝”——装裱技艺(三)三“绝”——人1、小说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常先生、刘三爷、王商人、马氏2、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谁?你认为谁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引导学生理解,小说是围绕“绝品”而展开情节:“收——藏——送”,而这其中的主体即是刘三爷。
3、简单分析归纳常先生和王商人的形象。
五、布置作业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体味文章中优美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人物描写。
抓住语段要点,明白画竹的美术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分钟)用歌曲《丢手绢》引入"游戏"的话题,进而引出丰子恺的《竹影》。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5篇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5篇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5篇语文教学方案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文本分析和跨学科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勇于表达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下面给大家分享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对夏天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2、了解文章由总写到分写(具体描绘)的思路。
3、掌握本文语言的独特魅力,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
二、教学重点体会前两首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想象丰富、构思精巧、语言凝练等特点。
四、授课方法自主预习阅读感知讨论归纳练习巩固。
五、学法指导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
六、教学过程(一)理清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意思。
第1小节,总写。
第2—3小节,写夏天的;第4小节写夏天的。
第5小节,表达。
(二)深入探讨课文。
1、请你说说,从作家的描绘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夏天?比如:我从那“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看到一个热烈的夏天,植物蓬勃生长。
2、文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
请你说说,作者用夏天作物生长与春天里的作物生长情况比较目的何在?又用“春日融融,秋波澹澹”与“苦涩的汗水”进行对比有何作用?3、第4段中“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一句里连用四个“快”字,在表达上是否重复?请作简要分析。
4、农民在夏季收割时非常辛苦,要早起晚睡,可他们半夜醒来为什么要去“听听窗纸,看看窗外”?【释疑助学】1、高骈的《山亭夏日》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2、本文的作者仅仅是赞美夏天吗?(三)总结全文1、文章抓住了夏天热烈、紧张、急促的特点,描绘了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夏天的和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也体现了他对的向往。
2、文章善于抓住写景,善于运用、的方法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教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优秀4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教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优秀4篇)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字词。
2、了解人类太空探索的相关知识,了解“挑战者”号及相关宇航员的知识。
3、了解演讲词的特点。
能力目标1、掌握朗读技巧,通过诵读,体会演讲者丰富强烈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2、理解文中重点句段,把握文章主题思想。
德育目标理解美国精神的内涵,学习航天英雄们在探索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1、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体会演讲者的情感变化。
2、对航天英雄的形象分析和对美国精神内涵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茫茫宇宙,浩瀚太空,深邃而美丽,总是吸引着人们向往的目光。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从未停止过对地外空间的探索,在人类为了自己的成就而欣喜万分时,痛苦和不幸往往也会不期而至。
1986年1月28日上午成千上万名观众聚集到肯尼迪航天中心,等待一睹“挑战者”号第十次腾飞的壮观景象,11时38 分,耸立在发射架上的“挑战者”号点火升空,直飞苍穹,突然,在升空72秒后,伴随一声巨响,航天飞机瞬间变成了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拖着长蛇般的火焰和黄白色的浓烟坠入大西洋,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美国全国上下顿时陷入沉痛的悲哀之中,纷纷以各种形式表示哀悼,世界其他国家元首也纷纷发表讲话,对死难者家属和美国人民表示慰问。
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当晚即发表电视讲话,对遇难的英雄表示哀悼,三天后在休斯顿航天中心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里根总统在会上发表了声情并茂的演讲,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他的演讲词。
首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文中提到了哪些遇难英雄,找到具体段落并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概括一下他(她)给你留下的印象。
(板书课题作者)二、走进英雄,认识英雄学生自由谈,教师总结。
迪克:为探索太空不惧危险;迈克:为祖国屡建战功;朱蒂丝:笑对工作、享受人生;埃里森:有梦想并为之奋斗;罗纳德:有梦想、性格坚毅;格里高利:懂得感恩;科里斯塔:富有勇气和探索精神。
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课:《母亲》-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课,使学生了解母爱的伟大和母亲对子女的关怀。
- 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课文《母亲》。
-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抒情语言和修辞手法。
-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母亲的照片和提问,引起学生对母亲的思考和回忆。
2. 欣赏诗歌:学生课前已预了课文《母亲》,老师进行首次课前朗读,然后学生自己阅读。
3. 理解诗意:分小组进行讨论,集体分享各自理解的诗意和感受。
4. 品味语言: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抒情语言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5. 朗读背诵:学生跟读诗歌,并进行背诵练。
6. 总结复:老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并检查学生的研究情况。
第二课:《鱼我所欲也》-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课,使学生了解古代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思考。
- 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课文《鱼我所欲也》。
-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
-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察和讨论自然景物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自然的思考和感受。
2. 阅读课文:学生阅读课文《鱼我所欲也》,并尝试理解诗歌中的意境。
3. 分析诗意: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4. 品味语言: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帮助学生欣赏诗歌。
5. 朗读背诵:学生跟读诗歌,并进行背诵练。
6. 总结复:老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并检查学生的研究情况。
...(继续按照相同的格式编写其他课程的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和新词。
2、揣摩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表达作用。
3、体会咏物记叙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通过课文中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确领悟*的主题,理解作者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指导初读1、带领学生认识石榴,观察讲台上的一盆石榴。
2、引导学生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石榴。
3、带领学生.总结石榴的特点。
4、指导学生分析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二、抓住特征,分析课文1、带领学生品味描写石榴的句子。
2、带领学生阅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带领学生重点讨论作者为什么将石榴比喻成是“夏天的心脏”。
三、深入探究,体会感情1、给学生发放*的背景材料。
2、结合背景组织学生讨论:在石榴众多的特点中,作者为什么偏偏选它在五月开花这一特点来写?3、带领学生阅读全文,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本课小结《石榴》一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精神品格:向时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第二课时一、辐射阅读,体会寄情于景的写法1、带领学生阅读《白杨礼赞》片段。
2、带领学生阅读《荔枝蜜》片段。
二、.写作练习指导学生观察大干世界里的事物,描写其特征,同时练习“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写法。
三、本课小结要写好物托言志或借物抒情的*,首先要有情,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情人;学会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2】教学目标1.品位这三首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
2.学习这三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体会通过生动的形象表达深刻的哲理及“冰心体”诗歌的特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个成功的人站在你的面前时,你很羡慕他因成功而得到的荣誉吗?正当青春年华的年轻人,在投入社会的大海时,如何把握人生的航向?青年人该怎样写好自己的生活史?今天就让冰心来告诉我们这些人生的哲理吧。
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邓稼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单元设计说明】1.本单元教材共有四篇课文,其中《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品读赏析课,《邓稼先》为1+X课型,对应“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孙权劝学》是课内精读课文,各用1课时;《回忆鲁迅先生》是自读课文,归入群文阅读课,与丛书相关文章,课内自主阅读2课时;课堂学生自主阅读,4课时;写作指导课2课时。
共计11课时。
2.课型解读:本课型以课文为中心,向阅读材料辐射,从而达到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泛读,课内大量阅读,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
沟通课堂内外,创立宽松、自主的听说读写的大语文环境;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必要的文学常识;2. 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3.学会“五看”读书法;4.把握细节,于细微之处见真情;5.读名人事例,在体验中成长,为学生的人生导航。
单元教学第一环节(1课时)基础落实【课题类型】积累落实课【学习目标】1.掌握必要的文学常识2.积累字词【学习过程】活动一:文学常识梳理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可组内互助学习。
阅读课文,积累文学常识、字词。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圈点勾划关键词、句、段。
做好读书笔记。
一、文学常识1.《邓稼先》(体裁:人物传记)作者是,;邓稼先,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功勋奖章。
2.《说和做》(体裁:散文),作者是,诗人,山东诸城人,代表作有诗集等。
闻一多,湖北人,、、,代表作有诗集《》《》。
3.《回忆鲁迅先生》(体裁:回忆录)作者是,原名,人,代表作有小说《》《》等,本文选自《》。
4.《孙权劝学》,选自《》,是由主持编纂的一部,记载了从的史亊;司马光,字,北宋家,家。
活动二:字音字意梳理1.注音。
鲜()为人知鞠()躬()尽瘁()奠()基开拓()家喻户晓截()然不同萦()带燕()然殷()红选聘()可歌可泣至死不懈()锋芒毕露()妇孺()皆知仰之弥()高气冲斗()牛深宵()伴侣()小楷()硕()果卓()越澎湃()目不窥()园沥()尽心血心不在焉()慷慨淋漓()咳嗽()调羹()绞()肉薪()金校()对疙瘩()草率()吩咐()抹()杀深恶()痛疾2.词语。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殷红:带黑的红色。
宰割:比喻侵略、压迫、剥削。
筹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仰慕:敬仰思慕。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到死为止。
鞠躬,小心谨慎的样子;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
截然不同:形容事物之间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界限分明。
诗兴不作:指写诗的兴致不足、不发或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作,起的意思。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兀兀,用心劳苦地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形容不怒。
潜心贯注:形容专心致志,高度集中精力,用心专而深。
迥乎不同:很不一样。
一反既往:既,已经;既往,从前。
完全与从前相反。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迭起:一次又一次的兴起、出现。
心会神凝:心思精神完全会聚和集中起来。
慷慨淋漓:充满激情、痛快顺畅。
轻捷:动作轻快敏捷。
竭力:做事使出自己全部的力气。
活动三:分享学习成果。
1.小组成员之间分享自己探究上述问题的成果。
2.班级交流分享。
活动四:课文内容概括,并分组交流概括文章内容大意,并展示自己认为的精彩片段。
1.《邓稼先》是一篇(),通过六个小标题构思全文,从背景到具体内容,再到总结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运用对比的写作方法,更好的突出人物,表现中心,朴质的语言,极强的感染力,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中国人民的儿子——邓稼先,他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值得我们深思。
2.《说和做》的体裁是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行散”主要说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
“神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集中而明确,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是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的。
这篇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崇高品德,高度赞扬了他刻苦钻研学术的严谨态度和实干精神,以及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而献身的精神。
3.《回忆鲁迅先生》是一篇回忆录。
回忆录就是回忆过去的事情,并且用文字记录下来;准确的说,就是追忆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中文体,它具有文献价值;根据文字记录方式的不同,回忆录可分为亲笔回忆和口述回忆。
本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走路姿态、待人接物、读书写作等日常生活细节的描述,展示了伟大的鲁迅先生的平凡生活,表现了鲁迅先生的情趣、气质以及高尚品格,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4.《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的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宋神宗认为此书有“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本文通过写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就学,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的故事,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增长才干的重要作用;本文详写“劝学”“议学”,而略写“就学”“结友”;正面描写“劝学”经过,“论议”之后鲁肃的惊叹,从侧面描写吕蒙才略的长进,突出重点;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就可感受到三人不同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单元教学第二环节(1课时)《说和做》【课题类型】品读赏析课【设计思路】课文是一篇十分精粹的散文,饱含激情,富有诗意,虽然时代离学生较远,但内容不难。
因此要最大可能地创设情境,通过看视频,朗读,合作探究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以文本为媒介,让学生触摸人物灵魂,感知人物精神,进而内化为自身素养。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2. 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
二、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三、情感目标学习闻一多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以及他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不息的优秀品质学生能够懂得开卷有益的道理。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播放视频“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片断。
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谁在演讲,在呐喊吗?闻一多!说出你知道的闻一多: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代表作品诗集《红烛》《死水》。
下面我们通过学习臧克家写的《说和做》,走进这位伟人浩荡的精神世界。
(出示学习目标)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作者介绍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学生,诗人,代表作品《有的人》,诗集《烙印》。
2.指名朗诵,正音识字。
(多媒体显示)Shuāi hèdié qiè lì jiŏng衰微赫然迭起锲而不舍沥尽心血迥乎不同Kāng kăi lín lí kăi qìdǒu慷慨淋漓小楷气冲斗牛3. 整体感知(1)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刻画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的?(2)作为学者、民主战士分别做了哪些事情?三、合作探究,精品赏析我们总结出了闻一多先生的事迹,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1.划出文中描写闻一多言行的语句,从这些语句中,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小结:闻一多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也是一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言行一致的革命斗士。
2.学者和民主战士是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的表现。
你觉得两个阶段,闻一多先生在“说和做”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一致吗?不一致:前期他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目不窥园,无声无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一致:爱国情和使命感。
潜心学术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革命斗争是为了踏出一条救国救民的血路。
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是始终如一的。
四、展示交流,拓展延伸1. 探究了闻一多先生这位英雄,我们会得到怎么样的启示呢?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我们更要学习他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健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2.学习本文后,闻一多的说和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我们今后的生活中怎样对待说和做呢?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做到“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出必行”“言必行,行必果”“讷于言而敏于行”,“言行一致”,像闻一多先生那样,成为“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五、总结反思,课外延伸1.总结反思:闻先生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文弱的知识分子,却具有那样的气魄胸襟,他让所有正直善良的人敬佩他,他也让我想起了林则徐的一句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朱自清、毛泽东)2.课外延伸如果我们要给闻一多先生频发感动中国人物奖杯,请你写出颁奖词,能概括闻一多先生的精神。
【板书设计】说和做臧克家优秀的学者做了再说做了不说闻一多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伟大的民主战士说了就做单元教学第三环节(1课时)学课文,用“五看”【课题类型】1+X【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邓稼先》的阅读方法,拓展到自主阅读中去。
2.感受杰出人物的非凡气质,唤起大家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学习过程】一、导入在生物界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一条规律;在人类社会中,“落后就要挨打”。
国防势力的强弱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中国在研制和发展核武器方面的成绩,使帝国主义列强不敢对我们胡作非为。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化。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二、了解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是对典型人物的生平事迹等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
三、学习《邓稼先》,运用五看法学习人物传记。
1.看篇。
(1)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六部分的内容及各部分的联系。
提示:A文中的小标题;B抓住文中关键性语句;C文章的开头和结尾;D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