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三大构成

合集下载

三大构成课件

三大构成课件

平衡与稳定
保持物体的平衡和稳定, 使物体在空间中具有安定 感。
重复与变异
通过重复产生统一感,通 过变异避免单调和枯燥。
立体构成的材料与技术
材料选择
表面处理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如木 材、金属、塑料等。
对物体表面进行处理,如涂装、抛光 等,以增强视觉效果。
技术手段
运用切割、打磨、拼接等工艺手段, 实现物体的形态和结构。
作用。
线
02
具有长度、方向和形状的线,在平面构成中可以产生方向感和
动感。

03
由线移动轨迹或点的密集排列形成的面,面具有长度、宽度和
深度。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01
02
03
04
统一与变化
通过统一元素和变化元素之间 的对比,产生视觉上的和谐感

对比与调和
通过对比元素之间的差异,调 和元素之间的相似性,使设计
三大构成课件
目录
• 色彩构成 • 立体构成 • 平面构成 • 三大构成的关系与融合 • 三大构成的实践案例分析 • 三大构成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色彩构成
色彩基础知识
色彩的分类
原色、间色和复色
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色彩的混合
加色混合、减色混合和中性混合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色彩的对比
明度对比、色相对比和饱和度对比
科技应用
科技的发展对设计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大构成将更 加注重科技的应用,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设 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三大构成的未来展望
01
拓展应用领域
三大构成不仅在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未来还将

三大构成知识点总结

三大构成知识点总结

三大构成知识点总结
三大构成是设计领域的基础,包括色彩构成、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

这些构成知识点在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它们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设计元素之间的关系,创造出更加有创意和视觉冲击力的设计作品。

一、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是指在设计中运用色彩的各种因素,包括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对比度等,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来达到特定的视觉效果。

在色彩构成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了解色彩的情感属性,不同的色彩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例如,红色通常与激情和力量相关,蓝色通常与冷静和安宁相关。

设计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运用不同的色彩组合来表达所需的情感效果。

二、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指在设计中运用点、线、面等元素,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来创造出各种视觉图案和效果。

在平面构成中,设计师需要掌握点、线、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排列方式。

通过运用不同的平面构成方式,设计师可以创造出各种独特的视觉效果,例如重复、对齐、对称、旋转等。

三、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是指在设计中运用各种立体形态,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来创造出各种三维视觉效果。

在立体构成中,设计师需要掌握不同立体形态的特征和组合方式,例如几何图形、曲面、材质等。

通过运用
不同的立体构成方式,设计师可以创造出各种独特的三维视觉效果,例如透视、阴影、反射等。

总结起来,三大构成是设计领域的基础,它们在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掌握这些构成知识点,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设计元素之间的关系,创造出更加有创意和视觉冲击力的设计作品。

设计基础三大构成

设计基础三大构成

材质是设计的物质基础,它决定了设计的质感和触感。书中提到:“材质是 设计的质感之源,它通过表面质感、纹理、光泽等要素,为设计作品赋予独特的 个性和风格。”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材质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书中还摘录了关于材质构成的一些实践建议,如“材质的选择与搭配”、 “材质的加工与处理”、“材质的环保与可持续性等”。这些建议可以帮助设计 师更好地选择和处理材质,从而创造出更加符合设计目标的作品。
目录分析
《设计基础三大构成》是一本在设计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书籍,它系统地介绍 了设计的三大基础构成要素,为设计师提供了一个清晰、全面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论。通过对其目录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和价值所 在。
该书的目录结构清晰明了,按照设计的三大构成要素——形态、色彩和材质, 分为三大章节进行阐述。这种分类方式既符合设计的基本原则,也便于读者按照 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性阅读。
我被书中关于平面构成的讲解深深吸引。平面构成,它就像是设计的骨骼, 支撑着整个设计的结构。平面构成讲究的是形式美感和视觉效果,如何在二维平 面上创造出富有层次感和动感的作品,这是平面构成要解决的问题。在阅读这本 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平面构成的魅力和挑战,它让我明白了一个好的设计作 品,首先需要有一个好的平面构成。
在形态构成章节中,作者详细探讨了形态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在设计中的 应用。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和实践性的练习,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形态构成的基 本原理,并学会如何在设计中巧妙地运用形态元素,创造出富有美感和实用性的 作品。
色彩构成章节则重点介绍了色彩的基本理论、色彩的心理效应以及在设计中 的实际运用。作者不仅分析了色彩的基本属性和配色技巧,还结合具体的设计案 例,阐述了色彩如何影响人们的感知和情感,以及如何通过色彩的运用来增强设 计的吸引力和传达力。

《设计三大构成》第一章

《设计三大构成》第一章

二、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 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 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换性, 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色彩,创造出新的色彩关系 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学习色彩构成基础理论有助 于深入地研究和探讨色彩的特征,理解色彩关系。 掌握配色方法,能帮助设计师在现代设计中更有效 地利用色彩。
美国艺术批评家安东尼对装置艺术做出这样解释的:“按照解构主义艺术家的观点,世界 就是文本,装置艺术可以被看做是这种观念的完美宣示。但装置的意象,就连创作它的艺术家 也无法完全把握。因此,‘读者’能自由地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解读。装置艺术家创造了一个 另外的世界,它是一个自我的宇宙,既陌生,又似曾相识。观众不得不自己寻找走出这微缩宇
图没有中心,篇幅较满,以线条、痕迹和斑点
为符号,画面展现出特有的笔触、质感,以及 强烈的动作效果,具有很强的主观意识。抽象 表现主义绘画使美国现代绘画第一次获得世界 绘画的领导权。代表画家有杰克逊·波洛克、 罗伯特·马瑟韦尔、弗朗兹·克兰等。
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英国,流行于 美国。波普艺术又叫流行艺术、大众艺术或通俗 艺术,波普艺术的出现是工业化社会的体现。他 们以独特的视角观察着普通民众的生活环境,让 人们重新认识周围司空见惯的日常物品,使平淡 的事物永垂不朽。安迪·沃霍尔、罗波特·劳申伯 格都是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
立体主义画派
波普艺术
抽象表现主义派
涂鸦艺术
装置艺术
立体主义画派
立体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 和流派。立体主义绘画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 的美和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它否定 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 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 画面,强调由直线和曲线构成物体的轮廓,并 利用块面堆积与交错的手法制造画面的趣味和 情调。

现代艺术设计--三大构成

现代艺术设计--三大构成

现代艺术设计--三⼤构成
三⼤构成即平⾯构成、⾊彩构成与⽴体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构成是所有设计的基础⼊门课程,现代设计花样百出,平⾯设计、⽹页设计、⼯业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动画设计等等,每⼀个分⽀更可细分出近数⼗种的职位,不同的职能,在各⾃的领域有着独特的创意产⽣⼿法,但他们都有⼀个共同的“根”-“设计构成”也就是我们说的三⼤构成。

三⼤构成是所有设计者的启蒙课程,像⼤江⼤河各个⽀流的发源地。

以平⾯构成,⾊彩构成,⽴体构成三个知识对设计中的点、线、⾯、⾊彩、肌理、形态规律等各个层⾯进⾏综合研究。

通过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学习来培养我们今后在设计⼯作中必须具有的抽象思维能⼒、空间⽴体思维能⼒、⾊彩的构成思维、⼯艺⼿⼯制作能⼒、对形式美法则的灵活应⽤能⼒、⾊彩综合运⽤能⼒、对点线⾯的综合运⽤能⼒等等。

设计原理的三大构成

设计原理的三大构成

设计原理的三大构成
设计原理是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工作时必须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它是设计作
品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设计原理的三大构成包括,平衡、对比和重复。

下面将分别对这三大构成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平衡是设计原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平衡可以分为两种,对称平衡和
不对称平衡。

对称平衡是指在设计中,左右或上下对称的元素在画面中分布均匀,给人一种稳定、和谐的感觉。

而不对称平衡则是指通过不同大小、形状、颜色的元素在画面中分布来达到平衡的效果。

平衡的运用不仅可以让设计作品看起来更加舒适,还可以引导人们的视线,使设计更具吸引力。

其次,对比是设计原理中的另一个重要构成。

对比可以通过色彩、形状、大小、线条等元素的对比来实现。

对比可以增强设计作品的视觉效果,使之更加醒目和生动。

通过对比,可以突出重点,增加视觉冲击力,使设计作品更加有吸引力。

最后,重复也是设计原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重复可以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
元素来达到统一和协调的效果。

在设计中,重复可以使整体看起来更加有序,增加设计的连贯性和统一感。

同时,重复也可以强调某些元素,使其更加突出。

综上所述,设计原理的三大构成——平衡、对比和重复,是设计师在进行设计
工作时必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通过平衡的运用,可以使设计作品更加稳定和和谐;通过对比的运用,可以增强设计作品的视觉效果;通过重复的运用,可以使设计作品更加有序和统一。

只有在遵循这三大构成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设计作品才能够更加成功地传达出设计师的意图,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三大构成 概述

三大构成 概述

运用文化元 素:通过融 入文化元素, 使设计作品 更具文化内 涵和特色。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点:是构成形 态的基本单位, 具有集中、点 缀、装饰等作

线:是点移动 的轨迹,具有 方向性、连续 性、长度、宽
度等变化
面:是由线移 动或增加点形 成的,具有长 度、宽度、面
积等变化
点、线、面的 综合运用:通 过点、线、面 的组合和变化, 可以创造出丰 富多样的视觉
效果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三大构成之间的相互影响:三大构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设计的基本要 素和方法。
三大构成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添加 标题
平面构成: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通过点、线、面的组 合与排列,创造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添加 标题
立体构成: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通过材料的组合与构 造,创造出具有实用性和美观性的产品。
如何运用三大构成进行设计创新
运用形式美 法则:通过 对比、对称、 平衡等手法, 使设计作品 更具美感。
运用色彩搭 配:通过色 彩的搭配和 运用,使设 计作品更具 视觉冲击力 和吸引力。
运用空间布 局:通过空 间布局的合 理安排,使 设计作品更 具层次感和 立体感。
运用材料选 择:通过选 择合适的材 料,使设计 作品更具质 感和舒适度。
平面构成与立体构成:平面构成是立体构成的基础,立体构成是平面构成的延伸和发展。
色彩构成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是平面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平面构成中的色彩运用和搭 配都离不开色彩构成的理论指导。
立体构成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中的形态和空间感需要通过色彩的运用来增强和表现,而 色彩的运用也需要根据立体构成的形态和空间感来进行调整和搭配。

三大构成 形式美法则

三大构成 形式美法则

三大构成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是指建筑设计中的三大构成要素,即比例、对称和轴线。

1. 比例:比例是指建筑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以及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

在设计中,合理的比例可以使建筑物看起来舒适和谐,给人一种美感。

2. 对称:对称是指建筑物在平面布局或立面形式上左右对称或轴对称。

对称可以使建筑物更加稳定和平衡,也能够给人一种秩序和谐的感觉。

3. 轴线:轴线是指建筑物中的主要线条或主导线。

它可以是垂直于地面的竖直轴线,也可以是水平或倾斜的轴线。

轴线在建筑设计中起到引导和组织空间的作用,能够使建筑物具有方向感和层次感。

这三大构成要素在建筑设计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建筑物的形式美。

它们的合理运用可以使建筑物在视觉上更加美观、和谐和有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的三大构成平面构成一、构成的含义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

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二.平面构成是设计的基础平面构成主要是运用点、线、面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

又具有多方面的实用特点和创造力的设计作品,与具象表现形式相比较,它更具有广泛性。

是在实际设计运用之前必须要学会运用的视觉的艺术语言,进行视觉方面的创造,了解造型观念,训练培养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审美观及美的修养和感觉,提高创作活动和造型能力,活跃构思。

第一章形式美的法则一、对称1、对称:形体用对折的方法,基本上可以重叠的图形称为对称。

它们是等形等量的配置关系,最容易得到统一,是具有良好的稳定感的最基本形式。

二、平衡在衡器上两端承受的重量由一个支点支持,双方获得力学上的平衡状态。

三、对比1、对比:对比是互为相反因素的东西,同时设置在一起的时候所产生的现象,使它们各自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四、和谐(1)、广义解释:判断两种以上的要素,或部分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时,各部分给我们所感觉和意识的是一种整体协调的关系。

(2)、狭义解释:是统一与对比两者之间不是乏味单调或杂乱无章。

五、调和调和不是自然发生的,是人为的,有意识的合理配合。

调和、对比是互为相反的因素。

六、节奏、韵律节奏和韵律是时间艺术的用语,在音乐中是指音乐的音色、节拍的长短、节奏快慢按一定的规律出现,产生不同的节奏。

在构成中为同一形象在一定格律中的重复出现产生的运动感。

节奏必须是有规律的重复、连续,节奏容易单调,经过有律动的变化就产生韵律。

韵律是诗歌中常用的名词。

原是指诗歌中的声韵和律动,音的轻重、长短、高低的组合,匀称间歇或停顿。

在诗歌中相同音色的反复及句末、行末利用同音同韵同调的音可加强诗歌的音乐性及节奏感,在构成中韵律常伴与节奏同时出现。

通过有规则的重复变化。

比、等比处理使之产生音乐诗歌般的旋律感,运用得好就能增加作品的美感和诱惑力。

(图7)四、统一统一总是和变化同时存在的。

变化是各组成部分的区别,统一是这些有变化的各部分经过有机的组织,使其从整体到得到多样统一的效果。

统一的原理如下:1、接近的原理使各种不同有变化的各部分,以时间和空间的观点来观察,距离接近的物体较容易产生结合感。

各种接近类同的要素相结合,也能够得到统一。

如形体的大小类同、色彩的接受、肌理造型特性的接近都容易具有统一感。

2.连续的原理这个原理在人们的生活中经常看到和使用。

把各种不同的形态和各种不同的色彩的物体,用一根直线、曲线或者折线不断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也仍能够得到统一。

(图8.9)3、闭合的原理将同一个造型要素的形态,隔开一定的距离相互向内侧闭合,从视觉上得到的是另外一个整体而统一的形态,原来闭合前的单一的造型要素则被忽视了。

门类、元素、形象一、概念设计是一种开拓,凡是有目的的造型活动都是一种设计。

二、门类1、装饰:壁画、染织、装潢等2、视觉传递:海报、广告等3、机能:服装、家具、陶瓷等4、环境:室内、园林等三、元素1、概念元素:点]、线、面2、视觉元素:大小、形状、色彩、肌理3、关系元素:方向、位置、空间、重心4、实用元素:表达的涵义、内容、目的、功能四、形象1、分类举例偶然形:白云、枯树、破碎的玻璃等人为形:建筑、汽车、器物等五、形与形的关系在基本形与基本形相遇时,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关系供设计者选择,创造出更多的形象。

1、分离:形和形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不接触,呈现出各自的图形。

2、接触:形和形的边缘恰好相切。

3、覆叠:一个形象覆叠在另一个形象上,覆盖在上面的形象不变,而被覆叠的形象就有所变化,覆叠的位置不同也就产生出不同的形象,并产生上与下、前与后的空间关系。

4、透叠:形象与形象相互交错重叠,交错重叠部分为交叠、。

重叠部分具有透明性,不掩盖形象的轮廓也不定分出前后或者上下的空间关系。

5、差叠:两个形象相互交叠,交叠部分成为新的形象,其余部分被减去。

6、减缺:形象与形象相互重叠,覆盖产生了前后上下关系,保留覆盖在上面的形象,后面被上面覆盖所留下的剩余形象为减缺的新形象。

7、联合:形象与形象交错重叠,不分前后上下关系,而把两个形象联合起来成为同一个空间平面内的较大的新的形象。

8、重合:两个相同的形象,不相互交错,其中一个覆盖在另一个上,成为合二为一,完全重合的形象第二章第三章点、面、线三要素形象在构成设计中是表达一定含义的形态构成的视觉元素。

形象是有面积、形状、色彩、大小和肌理的视觉可见物。

在构成中点、线、面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形象。

由于点、线、面的多种不同的形态结合和作用,就产生了多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和形象。

一、点点在人们头脑中是一粒尘埃,一个分子。

一个标记点在几何学中是不具有大小只具有位置的。

但在构成中是有大小、形状、位置和面积的。

如人站在辽阔的海滩上就会小得像一个点,由此可以联想到一个物体在他周围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

1、点与位置一个圆点在平面上,它与平面的大小关系以及与周围环境位置的不同,也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感觉。

在一个正方形平面上,一个黑圆点放在平面正中,点给人的感觉是稳定和平静。

如果这个圆点向上移动就会产生力学下落的感觉。

点的位置移动到左上角或右上有,都会产生动感和强烈的不安定的感觉。

反之将点移到正方形的中部以下,则给人一个非常平稳安定的感觉。

两个大小相同的点,放在平面内与底边平行的位置上,两个点会相互吸引,由于张力的作用会产生线和形的感觉。

大小不同的两个点,放在平面内平行于底边的位置上,大的点吸引小的点,人们的视觉将会从大到小移动。

多个点的近距离设置会有线的感觉,从而多点的不同安置相应会使人产生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感觉。

2、点与周围环境被周围密集的线包围或者被某些形所包围的空白就变成了点。

点的密聚组合下,可以形成面,从中可利用挖空的空白来表现你所需要的形态和字体,并有一种精致的纤细感。

点由于周围环境变化会产生不同的感觉。

如周围是小的点子,中间点就会显得大;如周围的点大,则中间的点就会显得小;上下两个同样大的点,上方的点显得大于下方的点。

3、点的密集点的密集靠近,就形成了线的感觉,距离较近的点的吸引力比距离较远的点更强,点的间隔小,它的线化就十分明显。

不具趋向性的点的集合也会形成线化现象,从大到小的线化的点群,产生从强到弱的运动感,同时也产生从近到远的深度感。

因此点的集结就能加强空间变化效果。

密集的距离相同的点会形成面,随着点的大小疏密变化很容易产生深度感。

按照光照射在物体的亮面、暗面来分布,将会出现凹凸的立体感。

二、线点移动的轨迹形成了线。

线在空间里是具有长度和位置的细长物体。

在数学上来说,线不具有面积只有形态和位置,在构成中线是有长短、宽度和面积的,当长度和宽度比例到了极限程度的时候就形成了线。

从构成的角度来看,具有长短、宽度的线,随着线的宽度的增加就会使人感觉到面的感觉,但如它周围的都是类似线的群体,那么宽度较大的线也会认为是粗线。

线的长短形状不同,我们把它分成各种不同的线。

由于各种线的形态不同也就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性。

1、线的分类:直线、曲线、虚线、锯齿线……2、线的特性直线的特性:一般从直线得到的感觉是明快、简洁、力量、通畅、有速度感和紧张感。

曲线的特性:丰满、感性、轻快、优雅、流动、柔和、跳跃、节奏感强。

曲线可分为圆和圆弧形态的几何曲线,圆规画出的曲线,用手工画出的自由曲线和用曲线规画出的曲线。

几何曲线具有现代感和准确的节奏感。

自由曲线具有柔和自由感和变化的节奏感。

细线的特性:纤细、锐利、微弱、有直线的紧张感。

粗线的特性:厚重、锐利、粗犷、严密中有强烈的紧张感。

长线的特性:具有持续的连续性、速度性的运动感。

短线的特性:具有停顿性、刺激性、较迟缓的运动感。

绘图直线的特性:干净、单纯、明快、整齐。

铅笔线和毛笔线的特性:自如、随意、舒展。

水平线的特性:安定、左右延续、平静、稳重、广阔、无限。

垂直线的特性:下落、上升的强烈运动力,明确、直接、紧张、干脆的印象。

斜线的特性:倾斜、不安定、动势、上升下降运动感,有朝气。

斜线与水平线、垂直线相比,在不安定感中表现出生动的视觉效果。

3、线的不同方向运动在视觉上得到的印象线在构成中,由于运动的方向不同也会给人不同的印象。

左右方向流动的水平线,表现出流畅的形势和自然持续的空间。

上下垂流动给人产生力学自由落体感,它和积极的上升形成对照,可产生强烈的向下降落的印象,由左向右上升的斜线,给人产生明快飞跃的一种轻松的运动感。

由左向右下落的斜线,使人产生瞬间的飞快速度及动势,产生强烈的刺激感。

由于焦点透视的近大远小的原理,线的疏密排列,前疏后密产生深度,前边的愈疏愈近,后边愈密愈远,这样就形成了远近空间。

4、线的紧密排列产生的视觉印象。

线如按照一定的规律等距离排列会形成色的空间并置产生出灰面的感觉。

线如不同距离间隔排列,或线的粗线变化,将会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

线的形状不同的等距离排列,将会产生凹凸效果。

线的等距离排列产生出灰面,线如断开后会形成点的视觉效果。

5、线的组合(1)规则的组合在平面构成中,线为造型要素,若用粗细等同的直线平等设置组事,按照数学中固定的数列来进行构成,这一类的构成图形在造型上比较能够得到统一、有秩序、但变化较少显机械性,因而比较单调和缺少感情。

(2)不规则的组合若用粗细长短不同的各种线条依照作者的构想意念自由的排列,这一类的构成图形,画面较活泼而富有感情,由于画时手法或者笔法不同会产生很多偶然的效果。

(3)规则和不规则的组合按照某种固定的形式进行线的组合,在组合图形中作者加以部分变化,使其产生不同的造型方式,也就是规则和不规则的组合造型方式,使构成变得丰富而有创意。

(4)线的分割以线为造型要素,先组合成一张具有整体感的线的组合画面,再把整体的画面上用直线或是曲线作有规律的和无规律的自由分割。

有规律的分割常要用数列关系来推算,无规律的自由分割可根据作者的意念来进行分割。

线的分割可分成:平行线分割,直线分割,弧线分割,垂直与水平线分割,放射状分割。

三、面面是线移动的轨迹。

在平面构成中,不是点或线的都是面。

点的密集或者扩大,线的聚集和闭合都会生出面。

面是构成各种可视形态的最最基本的形。

在平面构成中,面是具有长度、宽度和形状的实体。

它在轮廓线的闭合内,给人以明确、突出的感觉。

各种不同的线的闭合,构成了各种不同形状性质的面。

1、面的分类(1)几何性的面、直线性的面、有机性形态的面、不规则性形态的面、偶然性形态的面、由特殊的技法意外偶然得到的形态。

如敲打、泼撒。

徒手性形态的面。

从大小到的线化的点群,产生从强到弱的运动感,同时也产生从近到远的深度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