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 夏商周时期练习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课时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课时练习题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课时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私天下”始于()A.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B.禹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时候C.启利用家族权势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D.商汤灭夏以后2.商朝的起止时间是()A.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B.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C.公元1600年-公元1046年D.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3.商朝历史上曾多次迁都,盘庚将都城迁到()A.阳城B.亳C.殷D.镐4.夏朝和商朝的灭亡相似之处都是()A.少数民族进攻B.用人不当C.迁都所致D.暴君统治5.西周为巩固统治实行()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等级制6.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国家这种形式在我国最早建立是在()A.群居生活的形成B.氏族社会的开始C.禅让制的实行D.夏朝的建立7.“你这个太阳啊,什么时候灭亡,我们愿意与你同归于尽!”这是老百姓对、的咒骂()A.夏启B.夏桀C.商纣D.周厉王8.商朝在迁都到殷后,统治稳定,疆域扩大,成为世界上的大国()A.武王B.成汤C.夏桀D.盘庚9.下面不属于周朝制度的是()A.禅让制B.奴隶制C.世袭制D.分封制10.武王伐纣的性质属于()A.民族间的相互征战B.国家之间的争霸战争C.平民和奴隶的反抗斗争D.奴隶主贵族领导推翻暴君的战争11.西周的建立者是()A.禹B.汤C.周文王D.周武王12.“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九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总目标是制订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年表。

目前我们的课本即采用了这一成果。

据此,请你推算一下,夏商周三代各自统治的时间为()A.470年554年275年B.407年550年260年C.450年554年275年D.470年550年275年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今大道即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礼记·礼运篇》请回答:⑴这种“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人开始的?有什么表现?⑵“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反映的实质是什么?⑶“家天下”与“公天下”相比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为什么?三、读图分析题下图为西周等级示意图:看图请回答:(1)自上而下依次说出每一等级的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同步测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同步测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同步测试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家喻户晓,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

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

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

”材料不能说明()A.周朝实行分封制B.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C.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D.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3. ”仁政得天下,暴政致亡国”下列哪些人物是“暴政致亡国”的典型()①桀②启③纣④周厉王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4.在南非召开的第二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为审议项目的河南殷墟遗址获得通过。

你认为殷墟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我国古代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5.从夏、商、周几个朝代,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其灭亡的具体原因不一,但都有相同之处,这就是()A.外族入侵B.下属藩国起兵造反C.诸侯不再听命D.统治者昏庸腐败,丧失民心6.公元前841年,周王朝发生了“国人暴动”事件,当时周王朝统治者是()A.周文王B.周武王C.周厉王D.周幽王7.商朝又叫殷朝,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最后一个国王是有名的暴君,他滥杀无辜,最终在一场大战中商军阵前倒戈,致使商朝灭亡,这场大战是()A.阪泉大战B.长平之战C.涿鹿之战D.牧野之战8.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分为王畿,由周王直接统治,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给诸侯,建立诸侯国。

周王实施分封制的目的是()A.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8.诸侯服从周王调兵1/7C.达到人人平等的目标D.增加国家财政收入9 .原始社会结束的根本原因是() A.部落议事集体的决定B.部落联盟成员的谦让C.禹有私心D.社会生产力发展10 .周朝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存在了 800多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练习试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练习试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练习试题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练习题一、选择题1.当文明之光照耀中华大地,中国历史开始了辉煌的篇章,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2.“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这是古时的《三字经》对夏朝的描述,“夏传子,家天下”体现了我国哪一制度的出现()A. 禅让制B. 分封制C. 世袭制D. 宗法制3.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从②处开始,中国历史开始进入()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4.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而最终把都城迁到殷的商王是()A. 盘庚B. 吕尚C. 汤D. 纣王5.我国奴隶制王朝更替的先后顺序是()A. 夏朝、西周、商朝B. 西周、商朝、夏朝C. 商朝、夏朝、西周D. 夏朝、商朝、西周6.商朝又叫殷朝,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最后一个国王是有名的暴君,他滥杀无辜,最终在一场大战中商军阵前倒戈,致使商朝灭亡,这场大战是()A. 阪泉大战B. 长平之战C. 涿鹿之战D. 牧野之战7.将夏桀、商纣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的标准是()A. 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B. 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C. 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D. 他们都爱民如子1/ 68.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 商朝己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9.“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诗句中“安阳”即是商朝的都城殷,与此相关的是A. 牧野之战B. 盘庚迁都C. 周初分封D. 国人暴动10.夏朝历经400多年,到夏王桀在位期间,国力衰弱。

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的反抗。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检测题一、选择题1.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

”这主要因为甲骨文是A.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B.商代文字C.字母文字的起源 D.记载祭祀、军事等内容2.春秋时期,我国在生产工具方面的变革主要是A.普遍使用青铜工具 B.铁制农具的出现C.耧车的出现 D.提花机的出现3.孔子告诫季康子:治理政事,君子无需用杀戮手段;君子只需行善,则民自然也会行善。

在此体现了孔子所倡导的思想是()A.礼治B.德治C.法治D.兼爱4.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文物的发现也是如此,在清朝末年,北京有一位官员去药店买药,发现龙骨上刻有符号.他认为是古文字学者研究认定这些符号是下列选项中哪个朝代的文字?A.清朝 B.秦朝 C.汉朝 D.商朝5.“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后代亲缘关系逐渐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家一样),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不能)禁止。

”材料观点认为A.分封制使周王和诸侯国关系紧密 B.分封制的实行不利于国家的统一C.分封制保证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 D.实行分封制是为了让诸侯相互猜疑6.()——战国----()----西汉----()----三国---()----东晋--(),括号中朝代顺序准确的是A.秦、春秋、西晋、南北朝、东汉 B.春秋、秦、南北朝、东汉、西晋C.春秋、秦、东汉、西晋、南北朝 D.春秋、秦、东汉、南北朝、西晋7.“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世袭)以为礼。

”《礼记》里的这段叙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商汤灭夏B.尧传位给舜C.舜传位给禹D.启夺取王位8.下图中所示的“古文字”是A.甲骨文 B.小篆 C.契丹文 D.西夏文9.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下列成语与对应的历史人物不搭配的是A.纸上谈兵————赵括 B.退避三舍————晋文公C.卧薪尝胆————吴王夫差 D.问鼎中原————楚庄王10.大盂鼎鼎内有291字,包括周康王告诫盂要忠心辅佐王室,还记载了赐予盂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周的更替》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周的更替》练习题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1、我国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A.尧B.舜C.禹D.启2、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标志是()。

A.禹取代舜并建立夏朝B.启继承了最高统治者的位置C.汤灭桀建立商朝D.盘庚将都城迁到殷3、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联合一些部落灭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这个首领是()A.盘庚B.伯益C.汤D.商纣4、下图所示的是殷墟宫殿遗址,“殷”在今天的A.陕西西安B.河南安阳C.河南封丘D.山西大原5、西周前期的都城在今天的()。

A.河南洛阳B.陕西西安西C.河南开封D.河南安阳6、下列有关史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把全国广大土地分封给周王的子弟、亲戚等②西周时,封国的统治者称国君(一般称为诸侯)③西周初年建立的重要封国有鲁、齐、燕、晋、宋等A.①②③B.①③C.①②D.②③7、西周开国的一位天子是A.周武王B.周厉王C.周幽王D.周平王8、我国古代的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开始于()。

A.尧传位给舜B.舜传位给禹C.启继承禹的位置D.商汤灭夏9、右图是“殷墟宫殿复原图”。

商朝时最早把都城迁到此处的人是()。

A.汤B.盘庚C.纣D.桀10、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控制全国广大的土地B.诸侯必须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C.诸侯向周王贡献财宝和特产D.土地和人民归受封诸侯所有11、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A.炎黄战蚩尤B.商汤灭夏C.牧野之战D.春秋争霸12、公元前841年,因为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最终被人们赶走的暴君是()。

A.周厉王B.周幽王C.周平王D.周成王13、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

这种制度开始于()。

A.舜传位于禹B.禹传子,家天下C.秦始皇统一六国D.汉武帝大一统14、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殷墟”为我们研究哪一朝代的历史提供了依据()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15、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旷世珍宝“何尊”上的青铜铭文记载,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意为:我将中国作为统治地,亲自统治那里的民众)。

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出现。

下列关于何尊的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当时中国实行分封制B.当时中国的统治区域包括今新疆地区C.何尊上的文字被称为铜文D.何尊属于农业生产工具2.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见下图)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

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A.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B.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C.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D.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3.下列关于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封的对象是周天子的亲属、功臣等B.幵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C.山东作为齐鲁大地因分封制而得名D.诸侯国没有独立性,不易形成割据4.随着国家的建立,我国的奴隶社会幵始形成,与原始社会相比,奴隶社会有很多的不同。

以下各项最能反映奴隶社会本质的是①军队②刑法③监狱④司母戌鼎⑤四羊方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⑤5.“寿虽短,于人于天有益,天人皆择之,皆念之,短亦不短;寿虽长,于人于天无用,天人皆摒弃,倏忽忘之,长亦是短啊。

”从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蕴含的道理看,说这段话的人应该是A.孔子B.老子C.韩非D.孙武6.《周礼》记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

”这反映了() A.甲骨文的雕刻技巧B.青铜器的铸造工艺C.丝织业的发展状况D.铁农具的制造技术7.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其使用多种造字方法,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其中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勾画出来的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 )A.指事B.象形C.会意D.形声8.《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测试题带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测试题带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夏启登上王位的方式是()A.通过“禅让制”登上王位B.自己建立了夏朝C.凭借家庭特殊地位继承父位D.牧野之战取胜,推翻上一个朝代2.夏朝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世袭制朝代。

下列关于夏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了监狱B.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C.统治中心区域在今陕西西部和河南南部D.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灭亡3.迁都是国家将原来设立的首都,迁到另一个城市。

商前期几次迁都的原因是()A.政治动乱和水患B.统治者想扩大势力C.外族入侵D.商朝人思念家乡4.有学者曾说:“商代的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下列能说明这句话的是()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

“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国王的税收有两大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

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领地国家”的是()A.西周B.秦朝C.唐朝D.清朝6.为加强统治,周王室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

下列等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卿大夫②诸侯③士④周王A.④②①③B.④①②③C.④③②①D.④①③②7.在判定文明时代出现的具体标志时,有学者将其物化为:①以宗庙、宫室为核心的都城的设立;②王陵区的存在;③青铜礼器与青铜兵器被比较广泛地使用;④已能记载语言的文字的应用。

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时间最迟不晚于()A.一万年前B.传说中的黄帝时期C.商周时期D.秦汉时期8.“夏商周断代工程”是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

夏、商、西周这三个朝代灭亡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的反叛B.统治者残暴昏庸,失去民心C.“国人暴动”D.牧野之战的影响9.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巩固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巩固练习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中国历史上“禅让时代”结束,“家天下”时代开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2.“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特点是()A.实行世袭制B.实行分封制C.实行郡县制D.实行行省制3.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

这标志着()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B.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C.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4.河南安阳发掘的“妇好墓”(商王武丁夫人墓)中的玉器,经化学成分分析,与新疆和田玉的成分一致。

据此推测合理的是()A.中原与西北地区存在联系B.中外科技交往历史悠久C.丝绸之路的开辟始于商朝D.商朝统治中心远及新疆5.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应该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6.《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人口C.土地和耕牛D.人口和铁梨7.周朝实行严格的礼乐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为了彰显周天王子的地位B.为了捍卫主流音乐的主导地位C.为了巩固对疆土的统治D.为了维系分封制的稳定8.“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的话提醒我们,周代的制度是儒家心目中的典范。

这一时期礼仪教化起到的作用是()A.抵御蛮夷B.指导生产C.分封诸侯D.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9.下列我国早期国家更送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夏一商一一西周B.商一一夏一西周C.夏一一西周一一商D.西周一一商一一夏10.从夏、商、西周三代的覆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国君应该()A.重视教育B.发展经济C.勤政爱民D.增强军事力量11.电视剧《封神榜》里有这样一个镜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一、选择题。

1、(2019·岳池县伏龙初中)《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中国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参考答案】A
2、(2019·湖南)下图是出土于湖南宁乡炭河里的商代青铜器精品,它是()
A.司母戊鼎 B.人面纹方鼎 C.四羊方尊 D.大盂鼎
【参考答案】C
3、(2019·江苏)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始农耕时期,半坡人以种植水稻为主 B.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C.宋朝时期,小麦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D.元朝时期,发明并推广了曲辕犁和筒车【参考答案】B
4、(2019·江苏)下图是文物铜方量的图片。

其铭文中记载了公元前344年12月,大良造(爵位)鞅。

定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积为一升。

该文物可实证()
A.商朝青铜工艺高超 B.商鞅废除井田制
C.商鞅维护贵族特权 D.商鞅统一度量衡
【参考答案】D
5、在中华传统美德里,影响较大的是“仁”,提出“仁”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参考答案】B
6、(2019·辽宁)统治者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封成王弟叔虞于晋,封功臣姜尚于齐,封殷商后代微子于宋(见下图)。

上述材料中的现象出现于()
A.夏朝 B.西周 C.隋朝 D.宋朝
【参考答案】B
7、(2019·山东)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缤纷多彩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

下列中华文化符号中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的是()
A.青铜器 B.瓷器 C.丝绸 D.甲骨文
【参考答案】D
8、(2019·山东)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D.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参考答案】D
9、(2019·内蒙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上述材料描述的我国古代伟大工程是()
A.大运河B.万里长城C.都江堰D.故宫
【参考答案】C
10、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
A.“兼爱”,“非攻”
B.“仁政”治国
C. 提倡“法治”
D.“无为而治”【参考答案】B
11、(2019·湖北)以下历史事件发生于商周时期,并被长篇小说《封神演义》用作故事创作背景的是()
A.武王伐纣B.黄巾起义C.安史之乱D.陈桥兵变
【参考答案】A
12、(2019·广西)西周时期,举行仪式所用的舞队和鼎的数量都有严格规定,低等级的贵族使用了高规格的礼器或乐器,会被视为挑战等级秩序的“违礼”行为。

这些规定()A.形成了禅让方式 B.稳定了社会秩序
C.实现了土地分封 D.扩大了国人利益
【参考答案】B
13、下图的连环画讲述了春秋时期哪位霸主的故事?()
A.齐桓公 B.晋文公 C.吴王阖闾 D.越王勾践
【参考答案】D
14、(2019·广东)对下图所示秦国有关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商鞅变法成效显著B.分封制基本瓦解
C.诸侯混战破坏经济D.改革图强成为风潮
【参考答案】A
15、“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材料中的核心主张是A.“无为而治” B. “法不阿贵’ C. “重农抑商” D. “施仁政于民”()
【参考答案】D
二、判断题。

1、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参考答案】错误
2、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
【参考答案】正确
3、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都发生在春秋时期。

()
【参考答案】错误
三、材料类选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
材料一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材料二“分封制通过血缘关系,把政权与族权紧密结合,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对于维护以周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控制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广大地区是一种有效的统治方式;同时,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材料三“西周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但由于当时的社会经济落后和经济政治的发展不平衡,交通不便,诸侯国与王室之间又相距太远,彼此的政治、经济联系日渐减少。

因此,分封制下的统一只是一种松散的统一,日后必然逐渐导致诸侯割据状态的出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
(2)该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材料二、三从不同的角度评价了分封制的历史作用,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封制是西周所能采用的最好的统治制度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1)政治制度:分封制。

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无论赞同哪一种观点均可。

既可以赞同分封制在西周所起到的巩固奴隶制统治,大大加强了周王对诸侯的统属关系,向着后来形成的中央集权专制国家迈出了一大步的作用。

也可以从长远来看,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部落时代遗留下来的以分散和割据为特征的众国林立的局面。

(4)此问为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或者从课外知识中了解到的,以后的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等方面作答。

2、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农具由什么材质制成?在我国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它反映了哪一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2)材料二中的文物出土于山西的战国墓葬中,其中牛的形象说明了什么?
(3)以上技术运用于农业生产,起了什么作用?
(4)今天我国的许多农村仍在大量使用牛耕。

对此,你有何感想?
【参考答案】(1)铁。

春秋时期。

冶铁业。

(2)牛鼻穿有鼻环,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牵牛鼻子以役使耕作的方法了。

(3)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4)春秋时就已使用牛耕,说明我国古代生产力十分发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至今农村仍大量使用牛耕,说明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工具改进缓慢,农村生产力落后。

我们应大力发展经济、发展科技。

3、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历史事件。

就其现实作用而言,此次变法是针对性极强的富国强兵的政治经济军事改革,重视“耕战”是其重点,所以短期内效应是非常明显的。

因而秦国的崛起,打破了七国并立争雄的相对平衡状态,秦国也逐渐展示出一枝独秀的战略优势,加快了战国时期统一战争的进程。

——安作璋《秦汉十讲》
回答:
(1)重用商鞅实施变法的国君是谁?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参考答案】(1)秦孝公
(2)观点: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

论述:商鞅变法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