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经典例题解析-word文档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1.3《地球的运动》5 Word版含答案

《地球的运动》同步练习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特点一、选择题1.下面四幅图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2~3题。
2.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3.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4~5题。
4.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A.甲→乙 B.乙→丙C.丙→丁 D.丁→甲5.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开始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6.有关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华盛顿、伦敦、北京三地点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B.香港、广州、北京、哈尔滨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依次减少C.南北纬30°处,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D.南北极点无线速度,角速度为15°/小时7.下列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8.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描述最吻合的地点是( ) A.北京 B.上海 C.新加坡 D.莫斯科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回答9~10题。
9.甲图M点的纬度、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约是( )A.30°1月 B.60°7月 C.60°1月 D.30°7月10.当公转速度为N时( )A.漠河市民——欢度“白夜”B.新西兰南部海域——冰山座座C.松花江河畔——银装素裹D.悉尼——处于雨季11.有关地球自转、公转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不同B.赤道平面同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34′C.地球自转的同时又围绕太阳公转D.太阳既是地球自转的中心,又是地球公转的中心北京时间6时40分,在南半球轮船上的船员看见太阳从东南方的海面升起。
高三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同步练习《地球的运动》Word版含答案

《地球的运动》习题一、单选题下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完成(1)~(3)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B.Q点经线所在的地方时为0时C.MO为晨线D.NO为晨线2.北京时间是()A.6日12时B.7日12时C.6日24时D.5日12时3.此时()A.开普敦炎热干燥B.北半球昼短夜长C.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D.地球自转速度最快下图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读图,完成(1)~(2)题。
4.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5.此日昼长时间从短到长的排序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③①②6.6月22日,当南半球某地日影最短时,测得此地太阳高度角为36°,则以下四幅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示意图中,表示该地的是()A. B.C. D.7.若黄赤交角变为0°,下列现象正确的是()①太阳直射点永远在赤道②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相等③没有四季更替现象④你所在的地方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A.①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2)题。
8.地球绕日公转位于A点时()A.公转线速度较快B.公转线速度较慢C.北半球进入夏季D.南半球进入冬季9.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的时段是()A.从D到BB.从A到CC.从B到DD.从C 到A下图中X、Y分别为晨昏圈与纬线圈的切点。
据图完成(1)~(2)题。
10.X、Y两点情况相同的是()A.太阳所在方向B.所在时区C.正午太阳高度D.白昼长短11.太阳直射点正向什么方向运动?能确定的是()A.向北B.向南C.向东D.向西用实验模拟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现象:甲同学打开伞,抬头面视伞面内侧,顺时针转伞;乙同学向转动的伞面顶部滴红墨水,并观察红墨水流动过程。
完成(1)~(2)题。
12.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为()A.先偏右后偏左B.向右偏转C.先偏左后偏右D.向左偏转13.该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①未模拟出越过赤道后的地转偏向现象②没能模拟出纬向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③未模拟出高纬向低纬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④伞面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实际差别很大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2)题。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解析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复习卷一、单选题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在甲地进行天文观测。
下图为某日北京时间12时20分甲地测得的太阳高度和夜晚测得的北极星高度。
读图,回答下列题目。
1.甲地位于北京的( )A. 东南方B. 东北方C. 西南方D. 西北方2.当太阳高度出现在图示位置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日为春分日B. 该日晨昏线为南北走向C. 该日当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D. 图中太阳高度和北极星高度测量时间间隔为12小时【答案】D、B【解析】1.北极星高度是45°,是当地的地理纬度,即45°N;且北极星方向为正北方向,则甲地测得的太阳高度为太阳在正南方向时的太阳高度,即正午太阳高度。
当地正午,北京时间已经12时20分,则甲地位于北京西方,北京位于40°N,则可判断该地位于北京的西北方向。
D项正确。
2.北极星高度是45°,正午太阳高度也为45°,可判断出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可能为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地太阳高度不是一年中最大值,A、C两项错误;二分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为南北走向,B项正确;图中太阳高度为正午测得,但北极星高度测量时间为夜晚,不一定就是0时,D项错误。
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
如表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
据此回答小题。
3.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4.一游客于7月某日去雾灵山旅游,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A. B. C. D.【答案】B、B【解析】3. 太阳直射点越靠近赤道,全球各地一日中昼夜长短的差值越小,即昼长和夜长越接近12小时。
根据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可算出表中①—④四个日期雾灵山的昼长分别为9小时36分钟、11小时44分钟、14小时54分钟、9小时27分钟,②日期雾灵山昼长最接近12小时,故选B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Word版含解析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考点题号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2、3、4、6、9、12(1)(3)、13(1)(4)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5、7、8、10、11、12(2)(4)、13(2)(3)(5)运动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A.北半球高纬度B.南半球中纬度C.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答案 B解析图中线速度由南向北递增。
可判定图示地区处于南半球,赤道上自转线速度为1 670 km/h,60°S上则为837 km/h,故根据图中的数值范围可推知,该区域应处于中纬度。
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小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小D.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答案 C解析影响线速度大小的因素不仅包括纬度位置,还有海拔等因素。
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低,其自转线速度越小,图中a处的线速度比同纬度b处小,所以,a点的海拔较低。
3.下面四幅图,正确反映地球自转方向的是()A.a B.b C.c D.d答案 B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观测呈逆时针,在南极上空观测呈顺时针。
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
读图,回答4~5题。
4.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A.甲→乙B.乙→丙C.丙→丁D.丁→甲答案 A解析从图中看出P点是地球在近日点附近。
甲、乙、丙、丁四点将地球公转的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根据图中太阳的位置可以判定甲→乙段地球经过近日点,运动速度最快,用时最少。
5.每年的11月11日被称为“光棍节”,这一天也是网购最集中的日子。
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A.甲点B.乙点C.丙点D.丁点答案 A解析11月11日地球在秋分后大约一个半月,故应靠近甲点。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作业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基础过关]1.下图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方向。
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A、D错误;西经度数顺着自转方向减小,东经度数顺着自转方向增加,B正确,C错误。
答案:B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宿营时,同学们把照相机固定,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星空,长时间曝光,得到的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轨迹的照片。
据此,完成2~3题。
2.图像最能反映( )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流星运动D.恒星运动3.某一遥远的恒星A在该日23:00 位于图中的☆位置,那么,第二天该恒星处于星空同样位置时最接近的时间是( )A.23:00 B.22:56C.23:04 D.21:52解析:第2题,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特征。
地球的自转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北极星位置固定,而照相机的位置随地球自转而移动,故北极星附近星辰的运动轨迹是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的。
故图像最能反映地球自转,选A。
第3题,本题考查地球的自转周期。
以恒星为参照,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即第二天看到的时间会较太阳日提前3分56秒到达同一位置,最接近的时间是22:56,选B。
答案:2.A 3.B下图中,XOY为地轴,MN为赤道, EF、E′F′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
读图,完成第4题。
4.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上是( )A.∠XOF B.∠TOFC.∠FON D.∠TON解析:图中MN为赤道平面,E′F为黄道平面,所以∠MOE′或∠FON应为黄赤交角。
答案:C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
读图,完成5~6题。
5.这一天,地球运动到图中的( )A.①和②之间B.②和③之间C.③和④之间D.④和①之间6.下列四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5题,根据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的倾向及公转的方向判断,①位于夏至日附近,③位于冬至日附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习题:第一章第三节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Word版含解析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活动点拨1.教材第15页活动(1)用地球仪或乒乓球等演示地球自转。
(2)2.教材第16页活动见“活学巧用”中的第2题。
[学业达标]1.下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
答案:D2.下图是一张天文爱好者经长时间曝光拍摄的“星星的轨迹”照片。
这些有规律的弧线的形成,说明了()A.太阳在运动B.月球在公转C.地球在公转D.地球在自转解析:地球自西向东绕指向北极星的地轴自转,星星的运动轨迹就表现为绕北极星自东向西的圆形运动。
答案:D3.北京和广州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叙述是()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B.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广州大于北京D.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广州小于北京解析:两地的角速度相同,广州纬度比北京低,自转线速度比北京大。
答案:C读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日图,回答4~5题。
4.图中字母c所代表的节气名称是()A.春分B.秋分C.冬至D.夏至5.有关国庆节前后太阳直射点和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到a~b之间,速度减慢B.地球公转到b~c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C.地球公转到c~d之间,速度逐渐加快D.地球公转到d~a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解析: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可知图中a、b、c、d 对应的节气分别是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当地球公转到b~c~d 之间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到d~a~b之间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答案:4.D 5.D读地球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示意图,回答6~7题。
6.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是()A.①B.②C.③D.④7.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是()A.23°34′ B.23°26′C.36°26′D.66°34′解析:第6题,黄赤交角为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则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是①,即选A。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 例题解析 湘教版 必修1

地球的运动例题解析【例1】一架飞行在北半球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日19时,回答(1)~(2)题。
①②③④(1)在上图所示的四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A.①B.②C.③D.④(2)六小时后该飞机到达西六区的芝加哥,芝加哥区时是………………………()A.8日14时B.9日2时C.9日20时D.8日8时解析:该题的突破口是题干中飞越晨昏线的时间“当地8日19时”,由“19时”可判断飞机飞越的是昏线;又由“19时”的日落(昏线)可知,此时北半球昼长于夜(18时日落昼夜等长),从四幅图中找出符合“昏线”且昼长于夜(看昏线的倾斜方向)两个条件的为②。
求芝加哥的区时,关键是确定出飞机飞越地区的时区数,从图中可看出,飞机飞越的是160°E~170°E的范围,属于东十一区。
①两地相隔时区数=11+6=(17个小时),西六区在东十一区以东,据东加西减规定应减。
②西六区在飞机起飞时的区时=8日19时-17时=8日2时。
③飞机飞行六小时后到达芝加哥,芝加哥区时=8日2时+6时=8日8时。
答案:(1)B (2)D点评:本题涉及晨昏线、区时换算等知识点,有一定难度,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能灵活考查学生对晨昏线、区时换算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
【例2】下图表示地球公转轨道和太阳的位置,地球沿椭圆轨道围绕太阳运行,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01年10月4日(农历八月十八)是浙江海宁观赏钱塘潮的最佳时期。
在图上画出这一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用圆圈表示地球,同时画出地轴)。
(2)在图上写出二分二至。
(3)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时,地球上____________至____________范围白昼为一年中最长,____________至____________范围正午太阳高度角为一年最高(或最大值)。
解析:根据地球和太阳距离可知左侧为近日点附近,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四点就可以判断。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典例解析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典例解析】例1.(2004·广东)2004年3月22日到4月3日期间,可能看到多年难遇的“五星连珠”天象奇观。
其中水星是最难一见的行星,观察者每天只有在日落之后的1小时内才可能看到它。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中心点为极地。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可能看到“五星连珠”现象的是()A.①B.②C.③D.④(2)在新疆的吐鲁番(约89°E)观看“五星连珠”现象,应该选择的时间段(北京时间)是()A.18时10分至19时B.16时10分至17时C.20时10分不21时D.21时10分至22时(3)五星连珠中;除了水星外,另外四颗垦是()A.金星、木星、土星、天狼星B.金星、火星、木星、海王星C.火星、木是、土星、天王星D.金星、火星、土星、木星解析:(1)材料中指出此晨昏线图所示时间应在3月22日到4月3日,此时北半球为夏半年,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
所以该晨昏图所示为北半球,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因此②点附近为昏线,其地方时应在日落后1小时之内。
图中①、④两点离日落或日出时间均大于1小时,而③附近为晨线。
(2)3月22日到4月3日期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日落时间应在当地地方时18时到19时之间(春分后不久)。
89°E的吐鲁番与120°E的时差为2小时零4分钟,因此北京时间20时10分至21时,吐鲁番地方时为18时6分至18时56分,应在日落后1小时之内,符合题意。
(3)九大行星中用肉眼可见的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才会呈现出“五星连珠”现象。
答案:(1)B(2)C(3)D例2.(2004·上海)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读图判断。
(1)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
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大致是_____。
(2)此时,90°E的区时是__月__日__时,北京时间是__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经典例题解析“题海战术”下是不是已经头晕目眩了?习题能帮你找到学习的漏洞,但没有抓住经典例题的精髓,再多题目也是事倍功半的。
下面不妨跟查字典地理网小编一起来做做经典例题,还有解析与你分享哦~
读“二分二至示意图”,回答问题。
(1)A是_________,B是_________,C是_________,D 是_________(北半球的节气)。
(2)当地球公转至A时,是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前后,这时太阳直射在纬线上,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_________。
这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A点后2个月内,地球公转的速度怎样变化?
解析:从图中看出地球公转方向和地轴的倾斜方向都和课本上的图相反。
我们可以想象是从太阳系的另一侧看到的情况。
判断二分二至日的位置,仍然根据地轴的倾斜方向和公转方向。
北极偏离太阳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A点),北极偏向太阳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C点),根据地球公转的方向可以判断出春分日(B)和秋分日(D)。
当地球公转到A点时,是12月22日前后,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是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候。
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
两侧递减。
A点(12月22日前后)过后地球向近日点方向运动,1月初到达近日点,所以,地球公转过A点后2个月内,地球的公转速度先加快,后减慢。
点评:此题是课本“二分二至日”图的变式。
考查了有关“二分二至日”的有关知识,关键是掌握其判读的方法:根据地轴的倾斜方向判断冬至日和夏至日,根据地球的公转方向判断春分日和秋分日。
答案:(1)冬至日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
(2)12 22 南回归线昼短夜长(或昼最短夜最长)从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
(3)先加快,后变慢
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夜间,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此时()
A.M地的白天比N地长
B.M地正值日落前后,日出时间早于6点
C.N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M地
D.此时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
解析:通过读图,可以了解到:(1)从图中箭头的指向,说明此图是一幅以北极为中心的极地正方位投影图,图的中心为北极,N地和M地都位于北半球。
(2)从图中晨昏线接近同北极圈相切和昼、夜的分布状况可以明确,此时太阳直
射北半球,北半球正处于夏半年,太阳公转至远日点附近(7月初),北半球各地昼弧大于夜弧,昼长于夜;北半球越向北昼越长。
(3)图中北极圈内大部分地区为极昼,可以了解到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方向降低。
分析题目中的选项,A项正确,因为M地的纬度比N地的纬度高,这时越往北昼越长;B项错误,M点在晨线上,是日出的时候,夏半年日出的时间早于6点;C项错误,因为这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N点比M点距北回归线近,正午太阳高度大;D项错误,地球应公转至远日点附近。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1)对不同纬度地区,在同一时期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掌握状况;(2)在同一时间,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状况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3)晨昏线及地方时的有关知识;(4)地球公转速度的有关知识。
答案:A
下图是“全球昼夜分布图”(阴影部分为夜,N点为7月6日),读图回答问题。
(1)此时正值早上6时天亮地点的地理坐标是
_________,并在图上用圆标出来。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
(3)此时,我国北京时间为_______月_______日_______时,北京的地方时为_______月_______日_______时。
(4)未来24小时内,正午太阳高度与昼夜长短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低纬向高纬白昼的正午太阳高度继续增大
B.低纬向高纬白昼的正午太阳高度将逐渐降低
C.北极圈出现极昼,南极圈出现极夜
D.北半球昼更短,夜更长
解析:此题考查了与日照图有关的知识。
从图中可以看出,700N以北是极昼,700S以南是极夜,此时是7月6日前后,太阳直射200N。
地方时的判断和计算要根据晨昏线的情况来看,晨线与赤道的交点的地方时是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的地方时是18点。
这样在图上就找到6点和18点的两条经线,并读出它的度数,太阳直射经线的度数以及其他经线的地方时也就能够计算出来了。
点评:解该类题目要明确几把钥匙:(1)晨线与赤道的交
(2)点的地方时是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的地方时是18点。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轨迹——正弦或余弦曲线。
答案:(1)(00,1500E)(2)(200N,1200W)(3)774773 (4)D
更多地理经典例题分享,尽在查字典地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