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在老年胃肠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价值分析

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
方法 46例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第一天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并在营养支持前后测定体重、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血浆蛋白、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排气时间。
结果 46例病例在研究期间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肝肾功能无变化。
营养指标与术前持平,且胃肠道功能恢复较快。
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
【关键词】胃癌全胃切除术肠内营养胃癌全胃切除手术创伤大,特别是高龄胃癌病人,术前多伴有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且机体免疫机能差,故术后营养支持十分重要。
营养支持有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支持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支持,本文比较EN和PN对高龄胃癌术后营养支持效果,探讨EN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高龄胃癌162例,行全胃切除46例,其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70~89岁,平均年龄(78.24±1.57)岁,随机分为PN组(对照组)和EN组(实验组),每组各23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体重及全身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组用抽签随机法。
1.2营养支持方法 PN组术中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后当天一般输液支持,术后1d开始行PN,应用“全合一”技术,将病人一天的营养需要量放入3升袋,经颈内静脉持续20h输注,连续7d,热量126KJ/kg/d,氮量0.2g/kg/d,糖脂比2:1。
EN组在术前将螺旋型鼻肠管与胃管同时置入胃腔,术中由麻醉师与术者配合,在术者的引导下放入最低一个吻合口以远30cm,EN液选择能全力,术后1d先给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2d、3d、4d分别给予按基础能量消耗值(basal energy expenditure,BEE)法计算所得量的1/3、2/3和全量。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胃肠外科老年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胃肠外科老年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胃肠外科老年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80例胃肠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将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住院天数长于观察组,营养指标费用高于观察组(p<0.05)。
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满意度,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胃肠手术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缩短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肠内营养支持;胃肠外科;老年患者;临床效果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往往会出现营养状况不好的现象,此时患者的免疫力也会出现下降,如果严重的话会有相应的并发症,此时需要保证患者的营养充足。
胃肠外科术后患者的预后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养状况,如果仅仅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常规的早期肠内营养,那么不能够满足以后的相关要求,所以要在此基础之上对于护理工作进行加强。
在此背景下,文章针对肠内营养支持工作进行了如下分析和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定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胃肠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女性20例、男性20例;年龄为62-79岁;平均(67.65±5.75)岁;体重在49-80kg,平均(65.63±3.56)kg。
观察组:女性19例、男性21例;年龄为61-80岁;平均(66.85±5.15)岁;体重在49-81kg,平均(65.56±3.55)kg。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肠内营养在胃肠外科术后的早期应用及护理分析_1

肠内营养在胃肠外科术后的早期应用及护理分析发布时间:2021-09-23T08:01:54.445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3期作者:孙好玲李绍杰[导读] 研讨肠内营养支持在胃肠外科术后的早期使用成效,孙好玲李绍杰招远市人民医院山东烟台 265400【摘要】目的:研讨肠内营养支持在胃肠外科术后的早期使用成效,并探究讨论相对应的护理干预办法。
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100名进行胃肠外科手术的患者入组进行研究,全部患者手术以后均实行肠内营养支持,并实行较好的护理干预办法,对比患者治疗之前与治疗之后体内营养指标好转情况。
结果:100名患者中,4名手术后发生感染并发症情况;给予肠内营养及实行护理方法后,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发生了好转,与手术后没有实行营养干预对比,(P<0.05)。
结论:实行胃肠外科手术以后,及时为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并实行相对应的护理方法,可以使患者的营养情况发生好转,并且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以促进预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运用。
【关键词】肠内营养支持;胃肠外科;护理;患者最开始应用肠内营养干预的用途是使人体内的热量得到维持,同时维持机体内的氮元素的平衡。
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以使人体抵抗力得到好转,有助于患者的预后。
进行胃肠外科手术以后,患者的肠胃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尽早地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可以使患者营养不良的情况发生好转,并且很好的使胃肠道功能得到恢复。
此次研究分析肠内营养在胃肠外科手术以后的早期使用成效,选择我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100名进行胃肠外科手术的患者入组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100名进行胃肠外科手术的患者入组进行研究,经过临床检查全部对象均符合此类疾病的诊断标准,并且符合我院胃肠外科手术的有关要求,患者及其家属对此次研究均知情同意。
全部患者中,男病患55名,女病患45名,年龄范围在33-80岁之间,年龄均值是(59.24±2.69)岁。
肠内营养在胃肠外科术后的早期应用及护理效果观察

肠内营养在胃肠外科术后的早期应用及护理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对行外科手术后患有胃肠疾病的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益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胃肠外科术后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47例行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干预,参照组47例行传统肠外营养支持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营养指标和临床指标。
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14.99±2.77)、经口进食时间(2.97±1.33)均短于参照组住院时间(23.77±2.97)、经口进食时间(6.33±1.99);实验组白蛋白(40.77±4.33)、血清前蛋白(260.33±57.44)、铁转蛋白(233±47.99)明显高于参照组白蛋白(32.44±5.22)、血清前蛋白(195.33±40.21)、转铁蛋白(169.22±37.66)组间存在显著差异且P<0.05。
结论:对胃肠外科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护理措施可提升护理效果,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关键词】肠内营养;胃肠外科手术;早期应用;护理效果胃肠疾病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病,发病率较高,想要有效治疗疾病,需采用外科手术方式,方能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
但是外科手术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一定损伤,不利于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
因此必须注重对患者的营养支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本文主要以益阳市人民医院行胃肠外科手术患者为例,在术后对患者应用早期营养支持及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下面是具体探讨内容。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均为益阳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共有94例,研究起止时间为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采用随机抽签法将所有参与本次研究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7例。
参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20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0.44±6.99)岁。
胃肠外科老年术后患者采取早期空肠输注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

胃肠外科老年术后患者采取早期空肠输注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析胃肠外科老年术后患者采取早期空肠输注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
方法将我院胃肠外科2017年2月-2018年2月救治的100例行胃肠外科手术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护理措施干预,对照组给予胃肠外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术后36h的血生化(淋巴细胞总数、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胃肠外科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增强患者免疫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肠内营养护理措施胃肠外科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认识到胃肠道不仅具有众所周知的消化系统功能,还具有一定的免疫系统功能,因此,肠内营养成为胃肠外科手术后进行患者营养供应重要方式之一【1】。
肠内营养具有费用少、易吸收及操作方便等优点,而且较之其他术后营养方法更符合人体生理,而老年人由于机体多功能呈下降趋势,术后机体能量消耗大,能量需求量大【2】,但能量合成慢,因此极度不利于术后机体恢复需要,因此给予术后肠内营养支持尤为重要。
我院通过对50例患者进行肠内营养输注综合性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实验对象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救治的100例行胃肠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
观察组中男患24例,女患26例;年龄64-79岁,平均(65.2±0.9)岁;对照组中男患25例,女患25例;年龄63-81岁,平均(66.3±1.2)岁;两组患者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肠内营养应用与护理对胃肠外科术后患者的效果分析

肠内营养应用与护理对胃肠外科术后患者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加强肠内营养的供给,提升护理成效。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2月-2019年12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开展了胃肠外科手术治疗。
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硬币随机法对50例患者进行护理分组,并做以病情结果讨论。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肠内营养护理,分析术后情况。
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3.1±0.5)d、排便时间为(1.5±0.5)d,对照组分别为(4.2±0.4)d和(2.5±0.8)d,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此同时,在住院用时上观察组为(9.6±1.3)d,对照组则为(14.5±2.4)d,以观察组用时更短。
在营养指标的调查上,我们针对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进行了数据检测,以观察组护理治疗后结果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胃肠外科手术患者的病情康复,提升自身营养状况,实现预期的护理治疗目的。
关键词:肠内营养;护理;胃肠外科;效果分析胃肠疾病属于多发性疾病,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胃肠疾病的发病率达到了总人口的20%,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有所提升【1】。
而很多严重的胃肠疾病需要实施手术治疗,而术后胃肠功能也必然受到影响,由此,我们必须采取干预措施来进行补充,确保患者的治疗有效性。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2月-2019年12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开展了胃肠外科手术治疗。
随后通过营养支持的方案分析患者的整体康复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2月-2019年12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开展了胃肠外科手术治疗。
48例胃肠外科老年病人术后早期空肠输注肠内营养护理分析

48例胃肠外科老年病人术后早期空肠输注肠内营养的护理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输注肠内营养的护理措施。
方法为病人输注en,以便提供有效的营养支持;在输注药物的过程中,根据病人的体征变化情况对输注量进行调节,并为老年病人提供护理。
结果所有病人的排便以及排气功能均得以恢复正常;输注时间最短为3天,最长为8天,48例平均为5.3天。
结论应根据老年病人的en输注情况,提供对应性的护理,从而改善其营养状况。
【关键词】肠内营养;老年病人;胃肠外科;空肠输注外科手术通常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创伤,由于老年病人的免疫功能以及器官代谢功能均出现了退行性改变,所以在实行外科手术之后,产生的创伤将会更大,其中营养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创伤[1]。
对此,应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对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改善。
本文分析了肠内营养,即en输注的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老年病人共为48例,这48均为胃肠外科的手术患者;男32例,女16例;年龄在65岁至91岁之间,48平均为70.2岁;17例患有直肠癌,21例患有结肠癌,其余10例患有胃癌,以上48例的治疗措施均为根治手术。
1.2方法在术后早期,为病人输注en,以便提供有效的营养支持;输注的营养液为百普力,在输注药物的过程中,根据病人的体征变化情况对输注量进行调节。
另外,在输注en时,还为老年病人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
第一,定期对病人的胃残留量进行监测。
如果老年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比较稳定,则应在鼻饲开始之后的四个小时至六个小时之间对胃残留量进行测定。
如果在测定的过程中发现胃残留量在200毫升以上,则应停止输注;如果胃残留量在150毫升至200毫升之间,则应将营养液的原有浓度降低,并将输注速度减慢。
第二,在输注期间,注意测定病人的血清蛋白水平、血糖水平、血液酸碱度以及电解质情况等,并分析其血气状况;对于营养液的输入量,应准确记录,以便能够对营养状况作出正确的评估。
胃肠外科老年患者中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应用

胃肠外科老年患者中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胃肠外科老年患者中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60例胃肠外科老年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术后实施在早期场内营养护理,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d、14d各项营养指标均高于照组(P<0.05)。
结论:胃肠外科老年患者中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各项营养指标,促进肠胃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胃肠外科;老年;肠内营养胃肠外科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较差,其受疾病影响,多伴有营养不良状况,术后恢复缓慢,需给予合理护理干预[1]。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能够及时补充患者机体营养,增加机体免疫力,从而促进患者康复[2]。
本次研究中,为进一步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给予两组患者不同护理干预,对比结果,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更多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60例胃肠外科老年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
纳入标准:均自愿参与;无精神疾病史或认知功能障碍;依从性较好。
排除标准:中途退出者;无法进行有效沟通者。
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0-80岁,平均(71.23±2.64)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0-79岁,平均(71.27±2.51)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干预:及时告知手术成功,术后24h绝对卧床休息,叮嘱注意事项,询问感受,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对具有较强疼痛感者,查看切口无异常情况,遵医嘱给予患者止痛药物干预。
观察组:实施术后早期营养干预,具体为:术前2小时给予5%葡萄糖200ml,口服,术后先给予患者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适症状,如无不适,24h后给予短肽型肠内营养剂(生产厂家:南通励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许可证编号:SC20132067100019,规格:400g/听)管饲喂养,每天给予2000kcal,起始滴速为每小时60-80ml,后逐渐过度到正常滴速为每小时100-150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 ] 李梅 .探 讨妇 产科护 理 管理 中应 用风 险 管理 的效 果
[ J ] . 临床 医 药文 献 电子 杂 志 , 2 0 1 5 , 1 2 ( 1 1 ) : 2 2 1 8—
2 21 9 .
[ 5 ] 王黔 .妇产科 护理 管理 中应 用风险 管理理 念的优 越
术 后 早 期 肠 内营 养 护 理 在 老 年 胃 肠 外 科 患 者 中 的 应 用 效 果 分 析
不 良状态加 重 且严 重 影 响手 术 的 预后 和 患者 的康 复… 。
术 后 早 期 肠 内营 养 与 肠 外 营 养 支 持 是 目前 比 较 常 用 的 胃
肠道 手术 营养 支持方 式 , 为对 比探 究 哪一 种方 式更 加 有
效、 有利 , 特选取接诊患者 的临床病例加 以统计 和分析。
3 0例 接 受 肠 外 营 养 支 持 , 年龄 3 3—7 0岁 , 平均 年龄 ( 4 3 . 6
2 . 1 患者术后预后指标统计 结果
在患者 术后 出现切 口
感染等并发症 概率方 面 比较 , 对 照组 ( 3 3 . 3 3 %) 高于 观察
组患者 ( 1 3 . 3 3 %) , 两 组 比较 有 明显 差 异 ,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者各为 3 0例和 3 0例 , 将 其分别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统计并 比较 两组治 疗的效果。结果 口感染等并发症概率方面 比较 , 对照组( 3 3 . 3 3 %) 高于观察组 患者 ( 1 3 . 3 3 %) , 两组 比较有 明显 差异 , 具有 统计学
意义( P< 0 . 0 5 ) ; 在 患者的术后排便 、 肠蠕 动 、 住 院 时 间 方 面 比较 , 对 照组 ( 5 0 . 4±8 . 7 ) d 、 ( 6 . 2 9±1 . 4 9 ) d 、 ( 1 8 . 2 5
第2 8 卷 第6 期
8 5—8 6 .
航 空 航 天 医 学 杂 志
2 0 1 7 年6 月
7 5 7
性分析 [ J ] . 医药, 2 0 1 6 , 1 4 ( 7 ) : 0 0 0 7 0— 0 0 0 7 0 .
[ 6 ] 常宁 .浅谈护理 风 险管理在 产科 护理 管理 中的应用 及 效果分析 [ J ] . 医学信 息, 2 0 1 5 , 1 5 ( 1 6 ) : 7—8 . ( 收稿 日期 : 2 0 1 7— 0 4— 2 5 )
2 . 2 两 组 患 者 术 后 恢 复 指 标 统 计 结 果 在 患 者 的术 后 排
4 . 6 ) d 、 ( 5 . 8 7±1 . 7 4 ) d 、 ( 1 4 . 9 0± 7 . 5 0 ) d , 两 组 比较 有 明 显
便、 肠蠕 动 、 住 院 时 间方 面 比较 , 对照组 ( 5 0 . 4±8 . 7 ) d 、 ( 6 . 2 9±1 . 4 9 ) d 、 ( 1 8 . 2 5±1 5 . 3 2 ) d高 于 观 察组 ( 4 2 . 4±
±1 5 . 3 2 ) d高于观 察组( 4 2 . 4± 4 . 6 ) d 、 ( 5 . 8 7±1 . 7 4 ) d 、 ( 1 4 . 9 0± 7 . 5 0 ) d , 两组 比较有 明显差异 , 具有统计 学意义
( P< 0 . 0 5 ) 。结论 采 用早期肠 内比肠外营养支持 疗效更佳对于肠道肿瘤手术后 患者 , 使 患者身体 灰度更快 , 提
马 晓 燕
[ 摘要 ] 目的 对 比分析早期肠 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 两种 方式哪一 种更有利 于 胃肠道肿 瘤 患者手术后 的恢 在患者术后 出现切
复。方 法 2 0 1 5年 6月 一2 0 1 6年 6月共计接诊 胃肠肿瘤 患者 6 0例 , 术后经早期 肠 内营养 与肠外 营养支持 的患
பைடு நூலகம்
±1 0 . 1 ) 岁, 包含 男 1 8例 、 女者 1 2例 。人 组患者 在各 项指
标 方 面 比较 , 无明显差异 , 具 有 统 计 学义 ( P> 0 . 0 5 ) 。
( P< 0 . 0 5 ) , 详见表 1 。
表 1 患者术后预后指标统计结果 [ n ( %) ]
高 了患 者 生 活 质 量 。
[ 关键词 ] 胃肠 内营养 ; 肠 外营养; 胃肠肿瘤
[ 中图分 类号 ] R 4 7 3 . 6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2 0 9 5—1 4 3 4 . 2 0 1 7 . 0 6 . 0 5 9 1 . 2 方法 对照组 患者 , 在 治疗后进行 注射葡萄糖溶液 、
1 资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 资料
将2 0 1 5年 6月 一 2 0 1 6年 6月共计接诊 的
间, 以 P< 0 . 0 5表 示 差 异 具 有 可 比性 。
2 结 果
胃肠肿瘤患者 6 0例以肠道营养支持方式 的不 同进行分组 , 观察组 3 0例接受经期肠 内营养 , 年龄 3 2— 6 8岁 , 平均 年龄 ( 4 2 . 8± 9 . 3 ) 岁, 分别 包含 男 1 7例 、 女 1 3例 ; 对 照 组患 者
肠道肿瘤患者 由于长 时间存在 消化系 统问题 , 导致 其 长期处 于营养不 良状态下 , 虽然手术 治疗 后可 以取得 良好 的治疗效果 。但是 , 手术会 对患者 的 胃肠 道产生 一定 的损
伤, 术后一段 时间 内患者 的 营养支 持不 足 , 不 仅 使 其 营 养
脂肪乳 、 氨基 酸, 进行 肠外营养等支持 , 当其肠道 的功 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