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方便与省力
大班科学教案《方便与省力》

大班科学教案《方便与省力》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掌握科学中方便与省力的概念。
2.能够分辨生活中的方便与省力的事物。
3.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机器的科学原理。
4.能够设计简单机器模型实现方便与省力。
二、教学准备1.PPT投影仪、教案、生活中的方便与省力用品、大班学生个人笔记本或电脑。
2.班级设计并制作简单的机器模型,如夹子、倾斜面等。
3.教师准备好帮助学生操作实验用品的材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约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方便与省力用品,引导学生猜测其实现的科学原理,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看法,并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2. 课堂讲授(约20分钟)教师通过PPT讲解方便与省力的概念,并且用结合生活的实例进行演示。
教师重点强调方便与省力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意义,如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生活成本等。
3. 实验(约30分钟)1.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通过倾斜面实验了解机械原理与力的作用,从而理解方便与省力的概念。
2.学生利用小组协作实验,分析夹子的作原理,并设计夹子的材料、大小、夹力的重量和稳定时间等。
4. 设计(约40分钟)1.学生组合成小组,利用教师提供的各种材料设计出机器模型。
2.学生借助个人笔记本或电脑,将机器模型的设计收集起来,并逐一分享合作心得。
5. 让学生自我反思1.请学生分享在整个课程过程中的体验,对自己的反思和评价。
2.听取学生对今天中新学到的科学知识进行总结并普及给其他同学。
四、教学评价1.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充分体现了大班科学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2.教师利用结合生活实例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热情。
3.通过实验和设计机器模型活动,大班学生得到了实践和应用的锻炼。
4.通过自我反思和总结,学生能够对自己的优劣势进行评价,从而有助于改进自己的科学学习方法。
大班科学教案方便与省力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方便与省力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身边的科学》第四章《方便与省力》。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简单机械原理,了解轮轴、滑轮等简单机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使用简单机械来达到省力效果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方便与省力的认识。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会运用简单机械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会运用简单机械来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轮轴、滑轮、绳子、图片、实物等。
学具:每组一套轮轴、滑轮、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轮轴、滑轮等简单机械,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简单机械原理学习(10分钟)教师讲解轮轴、滑轮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其省力的原理。
学生跟随教师动手操作,感受简单机械的省力效果。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如:如何用轮轴和绳子将一块重物提起?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运用简单机械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使用简单机械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方便与省力简单机械:轮轴、滑轮原理:省力、改变力的方向2. 应用实例:生活中的简单机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简单机械设计一个方便省力的装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答案:学生需提交设计方案,包括装置图、原理说明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简单机械,了解它们的作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简单机械原理学习3. 例题讲解4. 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使学生感受到简单机械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方便与省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方便与省力》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方便”和“省力”;2.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理解方便带给人们的好处;3.能够分析、探究、感悟日常生活中的省力秘笈。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亲身实践、合作问题解决等方式,提升幼儿的操作技能以及团队合作能力;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探究新事物。
情感目标1.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好奇心和创新思维;2.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自信心和责任感;3.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方便1.通过观察幼儿班里的物品和生活中的场景,引导幼儿探究方便是什么,带给人们什么样的好处;2.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了解哪些物品或场景具有方便性,如何体验方便性。
2. 省力1.引导幼儿思考什么是省力,省力的方式是什么;2.通过多个有关洗涤、搬运、运动等方面的案例,引导幼儿分析、总结和探究不同的省力方法。
三、教学活动设计1. 方便之旅1.教师介绍物品:笔+笔盒,让幼儿分析和比较,哪一个更方便;2.给幼儿提供两张纸和彩笔,让幼儿亲自试试用笔盒和不用笔盒的差别;3.重复以上步骤,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幼儿进行集体讨论,最后由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
2. 省力的秘诀1.老师举一些常见的生活例子,如:揉面团、拖地板、搬重物等,引导幼儿思考省力的方法;2.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小组内的幼儿进行合作讨论,并互相交流自己的省力经验和方法;3.让各小组代表向班级汇报自己的收获和发现。
3. 快乐小手工1.老师让幼儿自己准备小玩具、泡沫板和双面胶,介绍一下如何在泡沫板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形状;2.在每组中,幼儿邀请其他小伙伴来拼接。
此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体验手工艺术的乐趣,同时让幼儿学习合理使用手工工具。
四、教学评价1.按照幼儿的体验和感受为主,结合幼儿的自我评估,了解幼儿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水平;2.考察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技能操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方便与省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方便与省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方便与省力”一节。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幼儿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掌握方便与省力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简单机械的原理,理解方便与省力的概念。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方便与省力现象。
3. 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重点:方便与省力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实物、简单机械模型等。
学具:画笔、剪刀、胶水、卡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如开瓶器,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这个工具为什么能够帮助我们轻松打开瓶盖?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开瓶器、剪刀、螺丝刀等简单机械的原理,让幼儿理解方便与省力的概念。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幼儿判断哪些工具属于方便与省力的简单机械。
4. 小组讨论(10分钟)5. 动手操作(10分钟)教师分发学具,让幼儿动手制作一个简单机械,如小吊车。
六、板书设计1. 方便与省力的概念2. 常见简单机械的原理3. 生活中的方便与省力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方便与省力的工具?答案:如瓶盖开启器、拖把、洗衣机等。
2. 作业题目:动手制作一个方便与省力的工具,并解释其原理。
答案:如制作一个简单的杠杆,利用杠杆原理来举起重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简单机械的原理理解程度如何?哪些环节需要加强?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方便与省力现象,鼓励他们尝试创新,为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与运用。
2.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情景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与生活紧密相关。
3. 动手操作:此环节是幼儿理解和巩固知识的关键,需确保操作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方便与省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方便与省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方便与省力”。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他们了解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运用科学原理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方便与省力的概念,知道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方便与省力的概念,学会运用科学原理解决问题。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提高他们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实物(如杠杆、轮子等)、实验器材。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和实物观察,让幼儿了解什么是方便与省力,激发他们的兴趣。
2.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设置一个实践场景,如搬运玩具,让幼儿体验方便与省力的差别,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让搬运变得更加省力。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杠杆为例,讲解杠杆的原理,让幼儿了解如何利用杠杆达到省力的效果。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让幼儿利用教具和学具设计一个方便与省力的工具,如制作一个简单的杠杆。
6. 拓展延伸(5分钟):引导幼儿思考,除了杠杆,还有哪些工具可以让我们更加方便与省力地生活。
六、板书设计1. 方便与省力2. 科学原理:杠杆、轮子等3. 实践:搬运玩具、制作工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观察家里的生活环境,找出一个可以改进的地方,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方便与省力的工具。
2. 答案:示例:改进卫生间毛巾架,将毛巾架设计成一个可以转动的轮子,方便拿取毛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方便与省力的概念,掌握了科学原理。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方便与省力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方便与省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启蒙教材第五册第四章《生活中的科技》,具体内容为“方便与省力”。
通过学习,使幼儿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原理,认识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方便与省力的工具,知道它们的基本原理。
2. 学会使用简单的方便与省力工具,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方便与省力工具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认识和学会使用生活中的方便与省力工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轮轴、杠杆、滑轮、螺丝刀等简单机械模型,相关实物(如自行车、剪刀、钳子等)。
学具:轮轴、杠杆、滑轮等简单模型,画纸、画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辆自行车,引导幼儿观察自行车的轮轴、链条等部分,引发幼儿对方便与省力工具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轮轴、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使幼儿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套轮轴、杠杆、滑轮等模型,引导幼儿动手操作,体验方便与省力的感觉。
4. 互动讨论(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方便与省力的工具,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
5. 创作环节(10分钟)每个幼儿用画纸、画笔、剪刀等学具,创作一幅关于方便与省力工具的画。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方便与省力工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方便与省力工具的原理和作用。
2. 生活中常见的方便与省力工具。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有哪些方便与省力的工具,并尝试解释它们的工作原理。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对方便与省力工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得到锻炼。
但在讲解原理时,部分幼儿理解困难,需要教师进一步关注和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并了解公园、商场等公共场所中的方便与省力工具。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方便与省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方便与省力》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方便,什么是省力,并学会使用自己家庭中的一些工具进行物品的搬运、清扫等家务活。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小肌肉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庭劳动的爱、感恩之情,促进家庭和谐。
2.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方便与省力的含义,掌握使用家庭工具搬运物品、清扫家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2 教学难点: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工具的习惯和技能,同时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3.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幼儿家庭工具(如扫把、拖把、扣子拖、铲子、剪刀等)。
4. 教学步骤4.1 热身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方便和省力的概念。
游戏1:小盆友组队接力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个人依次拍手、踩脚、打嗝、打响指,然后把棉球放在汤匙上,夹在腋下慢慢穿过障碍物,最后塞到水杯里。
游戏2:家务功夫比赛选择一些家务活,如搬运、洗衣服、扫地等,让小组选手们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看哪个小组在限时内完成任务最多。
4.2 知识传授4.2.1 方便和省力的意义教师根据图片或实物进行讲解并举例,让学生理解方便和省力,体会做事应该做到方便和省力。
4.2.2 家庭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教授幼儿家庭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例如:使用扫把、拖把时需要注意身体的位置。
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不要随意乱剪。
使用铲子时要注意遵循规则,不要扇风。
4.3 操作示范教师现场示范家庭工具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由孩子现场操作和实践,让孩子更好地掌握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操作示范1:扫地教师先准备一些垃圾并放在指定的区域,然后示范使用扫把的姿势、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孩子们操作一层一层地清扫垃圾。
操作示范2:搬运教师示范如何正确地使用扣子拖和手推车,让孩子们先模仿教师操作,然后自己轮流操作进行练习。
4.4 反思总结4.4.1 学生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能够进行自我反思,并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大班科学方便与省力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方便与省力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身边科学》,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方便与省力”这一主题,通过一系列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让学生解和掌握日常生活中常见省力工具及其科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生活中常见省力工具及其使用方法,解其背后科学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兴趣。
3.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科学带来方便与省力,培养对科学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各种省力工具科学原理。
2.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常见省力工具,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省力工具(如杠杆、轮轴、滑轮等)模型或实物,展示图片等。
2. 学具:每组一套省力工具模型,实践操作材料(如螺丝、螺母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实例(如开瓶器、自行车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这些工具能够让我们更方便、省力地完成工作。
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各种省力工具科学原理,如杠杆原理、轮轴原理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操作省力工具,亲身体验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4. 小组讨论: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运用这些省力工具,以及如何运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方便与省力2. 板书内容:(1)省力工具分类和科学原理(2)生活中常见省力工具及其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你生活中常用省力工具,并说明它们工作原理。
(2)结合实际生活,设计一个运用省力工具简单装置,并简述其功能。
2. 答案:(1)示例:剪刀(杠杆原理)、螺丝刀(轮轴原理)、滑轮(滑轮原理)。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生活中常见省力工具及其科学原理。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关注学生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改进地方,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更方便、省力工具或装置,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教案:方便与省力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在操作尝试过程中感知方便与省力的多种方法。
2、通过自身探索与实践,知道轮子会滚动,是最省力的工具。
3、培养幼儿积极思考和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激发探索问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四个装有重物的大箱子。
2、绳子、滑板、圆木棍、木板、积木、锁链、大块布、梯子、圆
木桶、竹子、鼓棒、扁担、竹梯。
活动过程
一、出现问题,感知人多可以省力。
1、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啊?(箱子)
放在这里太不合适了,谁愿意来把它搬开?
(请一幼儿尝试、搬不动)
2、提问:你为什么搬不动?有什么感觉?那怎么办呢?
(我们一起来帮助他)
幼儿与教师共同搬箱子。
3、组织幼儿集中交谈:刚才我们是怎样把箱子搬开的?
(抬、推、拉、转……)
4、教师:你们在移动箱子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啊?
(箱子太重了,太累了,太吃力了。
)
5、教师:老师也和小朋友也有一样的感觉!
那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轻松点,有没有什么什么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呢?
(请力气大的大人来帮忙,大家一起抬。
)
教师:这里也有些工具的,有绳子、木棍、布块、滑板……他们能不能派上用场,
让我们轻松的把箱子移到更远的地方去呢?
(有,幼儿自由猜测方法。
)
6、让幼儿尝试各种办法是否可行。
二、通过尝试比较,明白轮子能省力。
1.教师与幼儿共同尝试。
2.小结:你们觉得我们刚才用的方法,那种方法最省力?(滑板)
为什么滑板又方便又省力?
三、联系生活进行知识经验的迁移
1、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装有轮子,轮子的用处真大。
你还在哪里见过有轮子的东西?它有什么用处?
(启发幼儿讲述生活中所见的一些有轮子的东西。
教师还可以介绍几种,如大吊车、压路机、挖土机等)
2、欣赏图片(餐车、汽车、自行车、旅行箱、大吊车、压路机、挖土机、溜冰鞋、滑板车、黑板、钢琴……)
3、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装有轮子,轮子的用处真大。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发明一些有轮子的东西呢?
四、发明创造有轮子的东西有多种方式供幼儿选择:
(1)画: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
(2)做:用多种材料制作。
(3)说: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伴和其他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