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湖南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湖南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国学,何学?这是人们津津乐道,却也让专家学者大为困扰的问题。
章太炎指出:“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
”张岱年认为:“所谓国学即中国学术之意。
”其实,国学就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化、知识化、普及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
如何看待国学?中国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等思想都闪耀着古人的睿智,规定着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方向与精神表现。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传统文化虽有“厚德载物”的胸襟和气质,亦有空谈心性,轻于实践的固有缺陷与不足;长于道德规范架构,短于思维方式的更新。
这使得传统文化在向现代社会转型中步履维艰,困难重重。
以何种态度,站在何种立场,支持何种观点来看待国学,就成为关涉国学弘扬,国学复兴,国学能否正常发展的重大理论命题。
我们对待传统,抱守残缺,故步自封要不得;数典忘祖,粗暴武断亦要不得。
重提国学,弘扬国学,不是要拘泥于经典,食古不化,而是要从中寻找民族文化的“根”与“魂”,在普及中修复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国学研究该求是,还是致用?学术研究本身就包含了“是什么”和“怎样做”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
“是什么”就是学术研究要讲求客观,实事求是,在客观事实中探究真知。
“怎样做”是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接受检验。
探寻“是什么”是更好地解决“怎样做”的前提。
君子有志于学,首先在于学能明道、明理。
而通过这种思想创造活动,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学习规律,达到寻求真知目的,即求是;在此基础上有所为而为,则是“致用”,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固然保持了学人对社会政治的紧密关切,避免了单纯地“为学术而学术”,但也会使不少人受此误导,认为做学问的最终目的是讲求功利的实用主义,使学术研究沦为政治的附庸,违背学术求真求是的初衷。
湖南省益阳市2018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上学期期终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作答,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3.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时量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阅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2分,每小题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在杂剧产生以前,正统的诗文一直占据着文坛的统治地位,而宋元时期戏曲小说的逐渐勃兴,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状态。
读元明杂剧,既要看到它与我国传统文学艺术的联系,更要注重它的特殊性。
说到联系,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古老的诗歌传统对元明杂剧的深刻影响,它首先是诗的戏剧,是“美文舞蹈的、诗韵兼全的”一种艺术形式。
元明杂剧不仅汲取了诗词歌赋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还熔铸了诗的灵魂和精神。
只要认真读一读《西厢记》《汉宫秋》等杰作中优美的曲词,就不难领略到这一点。
如明人何良俊评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之〔圣药王〕曲曰:“清丽流便,语人本色;然殊不浓郁,宜不谐于俗耳也。
”然而,元明杂剧毕竟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它的曲词必须与情境、矛盾冲突以及人物形象塑造有机结合起,甚至必须与表演艺术水乳交融。
《元曲选》的编订者臧晋叔谈到:“词本诗而亦取材于诗,大都妙在夺胎而止矣。
曲本词而不尽取材焉,如六经语、子史语、二藏语、稗官野乘语,无所不供其采掇,而要归断章取义,雅俗兼收,串合无痕,乃悦人耳。
”杂剧展现的是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故须兼收并蓄,雅俗共赏,便是所谓“情词稳称之难”。
王国维激赏《窦娥冤》第二折的〔斗虾蟆〕等曲,说:“此一曲直是宾白,令人忘其为曲,元初所谓当行家,大率如此。
”王国维是真正读懂读透了元曲,他不仅将其当作戏剧的文学剧本读,且当成美文读:“由是观之,则元剧实于新文体中自由使用新言语,在我国文学中,于《楚辞》《内典》外,得此而三。
”王氏在《宋元戏曲考》中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
2018-2019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波兰布热金卡电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
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
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金卡——这里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
来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有人为了不使自己忘记过去,也有人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
布热金卡在波兰南方城市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世人对奥斯维辛这个地名更熟悉。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8—2019学年上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幸福真谛黄亚果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
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就对幸福作了大量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
2000多年来,先秦诸子的幸福观被许许多多中国人奉为立身准则和处世圭臬。
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幸福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
幸福在《论语》《道德经》等诸子典籍中也被称为“乐”。
那么,在先秦诸子看来,幸福有着怎样的内涵呢?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
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夭、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应该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自于内心的幸福。
老子认为,“知足之足,恒足矣”,淡泊名利、顺性无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
孔子认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对安贫乐道的弟子高度赞赏。
孟子认为,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庄子认为,幸福并非享乐的感觉,而是心灵的顿悟与超越,“与天合者,谓之人乐”“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在先秦诸子看来,真正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神的高贵,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而会自觉修身行道。
今天,这些观点对于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
《礼记·大学》明确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的视野里来看待。
孟子提出“与民同乐”的幸福观,强调幸福的“共同性”。
荀子认为,“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
湖南省益阳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当今社会,总有那么一些不知敬畏为何物的人,他们不敬生命不敬自然不敬律令不敬道德不敬传统不敬历史不敬民意不敬信仰,完了还:“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对于这种现象,要想,除了唤醒他们的敬畏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健全制度、完善管理。
A. 鱼目混珠振振有词扬汤止沸B. 鱼龙混杂侃侃而谈扬汤止沸C. 鱼龙混杂振振有词釜底抽薪D. 鱼目混珠侃侃而谈釜底抽薪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我们学校的艺术节一般在九月中旬开始,秋季运动会则一般在九月下旬举行,参加活动的总人数一般不少于 2000 人左右B. 局长一接到电话就马上行动,他统一安排了出发的时间、人员以及行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C. 大学生实习与就业息息相关,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竞争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D. 每年春晚,都会出现这么一首歌,它会触动我们的心灵,会让我们感动,甚至达到让我们流泪、歌者和观众共动情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文学并不能直截了当地经世致用,①___谁指望让文学去提升 GDP,那肯定是痴人说梦,②____,人们知道文学的任务也不是治理雾霾,③___帮人中彩票,④___按照一位年轻作家的说法,文学连“中国式过马路”也管不到。
⑤___文学不会失去价值,⑥___文学能够载“道”,⑦___这个“道”,与我们每个人是否能够活得更美好是息息相关的。
A B C D4.下列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说明《论语》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B.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和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C. 巴金是我国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是《家》,与《春》《秋》合称为“激流三部曲”D. 雨果是法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塑造了爱斯梅拉达、卡西莫多等著名人物形象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湖南省益阳市2019年高一语文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湖南省益阳市2019年高一语文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赝品詹文格鉴宝大师许振君,在圈内远近闻名,他见多识广,眼光毒辣,是个令人敬畏的人物。
不知有多少心怀鬼胎的造假高手,费尽心机,最终都没能瞒过他的法眼。
那些生财有道的古董贩子,恨得牙根发痒,巴不得许振君早死。
许振君真的要死了。
他在鉴宝现场掉了一跤,起不来了。
送进医院,竟然查出了大事——脑癌。
人们纷纷涌向许家。
有去取经拜师,求学绝活儿的;有假心假意,看他笑话的;有携自家藏品,请大师鉴定真伪的……许振君知道门外有许多求见者,但他一个也不想见。
现在他最惦记的只有一件事,就是那幅《仙溪图》。
这是他一生中唯一走眼的古画。
在那场秋季鉴定拍卖会上,许振君和其他两名专家一起作了结论,认为《仙溪图》是北宋范宽的真迹,与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名画《溪山行旅图》风格一致。
结果,这幅来路不明的《仙溪图》最终拍出了一千万的天价。
发现问題是三年之后,他参加完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会,到台北故宫博物院见到了《溪山行旅图》,回来与册页上的《仙溪图》反复比对,又查了相关史料,才知道当时的确是走眼了。
他脸上火辣辣的,有种无地自容之感。
这事让许振君煎熬了很久,那段时间他寝食不安,这样的败笔,真的不可原谅。
他最担心的是误导他人,以讹传讹,扰乱市场。
他想立即挽回这个过错,还收藏界一个公道。
可是反复考虑,担心自己经不起那么大的社会舆论,弄不好还会结怨成仇,闹出人命。
于是他在痛苦中放弃了这个想法,把真相藏进了心里。
这-藏就藏了十几年,本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可谁知道那幅《仙溪图》有了魔性,反复倒腾,一路飙升,最后一次竟拍到了三千五百万。
许振君躺在床上,心里直透冷风,他不希望那幅赝品再在市场上坑人。
怎么办?他想到了弟子谢德才。
谢德才赶来时,许振君已昏迷不醒。
谢德才非常伤心,懊悔自己没早点过来探望,他伏在老师床前,不停地叫着恩师,许振君在弟子的呼喊中竟然有了知觉,两行清泪从眼角滚落下来。
湖南省益阳市2018_2019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2019届湖南省益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评卷人 得分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江苏昆山发生于海明致刘海龙死亡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经过5天的等待,这起 的“昆山反杀案”终于 。
9月1日,昆山市公安机关以于海明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为由,对该案作出撒销案件。
我国刑法对正当防卫的认定极为严格,必须同时具备起因、时间、主观、限度等条件方能成立。
公安机关出警并立案后,查明刘海兔的行为属于刑法意义上的“行凶”、不法侵害是一个持续过程、于海明的行为出于防卫目的等关键事实,证明于海明的反击符合法定要件,理应被认定为正当防卫。
人们对个案的关心,既是出于对违法犯罪的恐惧,更是发自对正义的期盼。
在监控视频中,人们看到的是穷凶极恶的行凶者反被杀的“正义逆袭”,担忧的是公民自救的 。
而公安机关通过现场勘查、走访调查、询问讯问和检验鉴定等,证实了死者刘海龙有醉酒驾车、违章行驶、携带管制刀具、持刀伤人等违法事实,继而作出撤案决定,宣布了一个被迫反抗的公民“无罪”。
将这起案件认定为正当防卫,是对正义呼唤的法治呼应,也顺应了民众对作恶者施暴该受到惩处的民意。
( )。
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 的良好氛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项是( )A .万众瞩目 水落石出 咎由自取 惩恶扬善B .引人注目 尘埃落定 咎由自取 除暴安良C .万众瞩目 尘埃落定 动辄得咎 惩恶扬善D .引人注目 水落石出 动辄得咎 除暴安良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昆山市公安机关以于海明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为由,不负刑事责任,对该案作出撤销案件的决定。
湖南省益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益阳市2018年下学期普通高中期末统考高一语文注意事项:1.本学科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2.请将姓名、考号等相关信息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卡上和试题卷的密封栏内。
3.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按答题卡的要求在答题卡上的相应题号处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本学科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量为120分钟,卷面满分为150分。
5.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波兰布热金卡电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
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
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金卡——这里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
来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有人为了不使自己忘记过去,也有人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
布热金卡在波兰南方城市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世人对奥斯维辛这个地名更熟悉。
奥斯维辛大约有12000名居民,距华沙120英里,地处被称为摩拉维安门的山口的东头,周围是一片沼泽地。
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被纳粹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工厂的一部分。
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
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
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作的各种试验。
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
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益阳市2018年下学期普通高中期末统考高一语文注意事项:1.本学科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2.请将姓名、考号等相关信息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卡上和试题卷的密封栏内。
3.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按答题卡的要求在答题卡上的相应题号处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本学科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量为120分钟,卷面满分为150分。
5.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波兰布热金卡电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
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
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金卡——这里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
来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有人为了不使自己忘记过去,也有人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
布热金卡在波兰南方城市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世人对奥斯维辛这个地名更熟悉。
奥斯维辛大约有12000名居民,距华沙120英里,地处被称为摩拉维安门的山口的东头,周围是一片沼泽地。
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被纳粹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工厂的一部分。
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
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
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作的各种试验。
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
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
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
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
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节选自必修一《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者罗森塔尔)材料二:2015年,《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意味着中华民族这段历史的血色记忆成为世界记忆,“申遗的成功成为南京大屠杀历史传播的新里程碑”。
近年来,南京大屠杀史实知晓度逐年上升。
仅在2017年,就有26万余外国人来到纪念馆参观,在纪念馆的留言本上也留下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字。
“这是一段悲惨的历史,应该被世人铭记,并且以后不能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加拿大圣托马斯市市长海瑟·杰克逊参观纪念馆后留言,“参观了有关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史料,非常震撼,捍卫和平是人类的心声。
”挪威学者、有着“和平学之父”美誉的约翰·加尔通感慨。
继2016年10月《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在冈城进行后,2018年6月,南京大屠杀史实展走进白俄罗斯、捷克。
展览以“欧美人士视角”为切入点,以“第三方档案”为素材,客观呈现南京大屠杀历史事实,短短几天内吸引很多当地市民自发前往观展,并给他们带来深深的震撼。
白俄罗斯伟大卫国战争博物馆馆长史利亚赫金感慨:“《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史实展走进白俄罗斯,将促进两国人民对二战历史的进一步认知,加深彼此的了解。
把记忆存留下来,是为了让悲剧不再发生,推动世界和平。
”捷克摩西州副州长卢卡斯为之动容:“欧洲民众渴望加深对亚洲国家二战史的全面知晓。
尽管说什么都无法让无辜死难者重生,但我认为纪念这样的历史事件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让所有人都在心中记住战争的残酷,在内心深刻反省,这样才会防止战争历史重演,推动世界和平。
”(节选自《新华日报》2018年12月13日第F01版《共同推开记忆之门,一起点亮和平之光》)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开头描绘一幅和平优美的景象,目的是和当年的人间地狱——奥斯维辛集中营形成鲜明的对照。
B. 材料一中“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是说,这里臭名昭著的纳粹行径早已世人皆知,没什么好说的。
C. 材料一参观者“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反映了他们内心的沉重,暗示这里曾经发生过令人不堪回首的惨剧。
D. 材料二中《南京大屠杀档案》收录了大量日军侵华的史料,客观呈现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成为了南京大屠杀历史传播的新里程碑。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中作者用“居然”和“还有”来强调人们在现实与历史的反差面前极度的惊讶与难以置信,含蓄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哀痛和愤怒。
B. 材料一1—3段是本文导语,交代了写作动机,强调德国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同时也呼应标题,拉近了记者与受众的距离。
C. 材料二用参观纪念馆的具体人数和不同文字的留言以及史实展走进白俄罗斯、捷克等事实反映近年来南京大屠杀这一史实知晓度逐年上升。
D. 材料二加拿大圣海瑟·杰克逊、白俄罗斯史利亚赫金、捷克卢卡斯等在了解南京大屠杀史实后都认为应当铭记历史,捍卫世界和平。
3. 材料一着力表现记者的主观印象,而材料二着力陈述被采访者对南京大屠杀的感受,试简要分析二者侧重点不同的原因。
【答案】1. D 2. B3. (1)材料一着力表现作为一名有使命感的记者的主观印象,目的是揭露德国法西斯的暴行,激起读者对来之不易的自由、解放、新生的无比珍惜之情。
(2)材料二客观叙写了外国人对南京大屠杀历史事实的了解与感受,目的是为了揭示日本法西斯暴行不容掩盖和忘记,激励读者铭记历史,推动世界和平。
【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
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D项,“材料二中《南京大屠杀档案》收录了大量日军侵华的史料……成为了南京大屠杀历史传播的新里程碑”错误,原文为“申遗的成功成为南京大屠杀历史传播的新里程碑”。
故选D。
【2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
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材料一1—3段是本文导语,交代了写作动机,强调德国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同时也呼应标题,拉近了记者与受众的距离”错误,第6自然段交代写作动机;“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这一句呼应标题,强调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出于记者职业的神圣使命感,出于对遇难者在天之灵的告慰,他不能不向世人报道他所见到的一切。
这就再次拉近了记者与受众的心理距离。
故选B。
【3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材料的叙述角度的作用,重点分析材料中用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被采访者的的感受的效果,可从人称和立足点的角度分析不同,然后还有分析作者这样写最终要表达的目的,作者的主观感受,是新闻记者的责任感,通过自己打动读者,二写被采访者的感受,目的是客观公正,二者都是为了揭露法西斯的罪行,呼唤人们作和平、自由的向往。
【点睛】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点和论述类文本阅读基本相同,注意“词语”“句子”“文段内容”和“主旨”的分析。
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多考核行文的语言风格,篇章的结构,引用等手法的运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看你有点眼熟三石软磨硬泡的,局长终于松了口,答应将洪波调回单位。
洪波心情不错,一边哼着歌一边收拾着东西。
“有本事,走了就别再回来。
”万春没好气地说。
万春是村支书,洪波是县里下派的扶贫第一书记,虽说工作时难免“马勺碰锅沿”,可一年下来,两人交情不浅。
洪波笑了:“那不行,虽然不驻村,但村里我还有结对贫困户呢!”“知道就好。
”万春拎起洪波捆好的被褥和包,搁到洪波的车后座上。
洪波跟了出来,握着万春的手:“老哥,我走了,媳妇明天的预产期,晚上得去医院。
”万春不舍:“也不跟大家伙儿打个招呼?”洪波摇摇头:“不了,这一年好像也没干什么事,见着乡亲们不知道说什么。
”万春哼了一声:“干没干事,得他们说了算。
”顺着万春的目光看去,一帮村民急匆匆地赶了过来,还没到跟前就有人高声问:“小洪,你这是要走啊?”“没呢,家里有点事,过些日子还来。
”洪波不好实话实说。
有人看到车后座的行李:“被子都带回去了,还能再来?”洪波有些尴尬,不知道如何回答。
万春说话了:“小洪媳妇明天生孩子,孩子生完他还回来,用不了几天。
”大家有些半信半疑,善平大爷问:“小洪,你小子可别骗你善平大爷。
”洪波眼睛便有些湿润了,使劲握着善平大爷粗糙的大手:“大爷,您老放心,我还会来村里的。
”大家乐了,一个个拱手道喜,七嘴八舌地说要去洪波家讨酒吃。
洪波便有些哽咽,匆匆跟大家道别,开着车一溜烟地出了村。
洪波情绪一时平复不下来,车开得有些心不在焉。
没出几里地,经过一户人家门口,一下没注意,轧死了个半大鸡仔。
“怎么开的车咯?”一个四十来岁的汉子,骂骂咧咧地蹿了过来,拎起死鸡,一脸怒气,“你说,怎么办咯?”汉子叫老扁,在当地口碑并不好。
不是同村,所以洪波并不熟识;但经常从老扁家门口路过,知道这么个人。
赔钱是肯定的,别漫天要价就成。
“不好意思,我赔你钱,你说赔多少吧。
”老扁斜着眼:“不要你多,三百!”洪波眼睛瞪得老圆:“一只小鸡仔要三百?你这不讹人吗?”老扁冷冷哼了一声:“我就讹你了,怎么着?”洪波差一点就火了,可一想还得赶时间,要是闹起来,一时半会脱不了身。
再说跟这种人计较,不值。
“行,三百就三百。
”掏出三张百元票子递给了老扁。
“爽快!”老扁眼睛笑成一条缝,接过钱一张一张地对着阳光看真假,边看边问:“呃,我怎么看你有点眼熟?”洪波没好气地说:“我是县里来扶贫的,从你门口过了一年了。
”老扁将钱一收,盯着洪波打量:“你是县里的扶贫干部?”洪波说:“在箬源村扶贫,不像吗?”点点头:“嗯,怪不得看着眼熟。
”老扁搓着手上的三百块钱,表情有些怪怪的。
洪波不想再搭理老扁,打开车门上了车。
这时,老扁一步跨了过来,将钱从车窗扔给洪波,“这钱我不要了,还给你。
”洪波一时没反应过来,待缓过神来,老扁已哼着小调回了屋。
洪波把眼神收了回来,在车里呆坐了好一会儿,才启动了车子。
进了县城,洪波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单位,径直来到局长办公室,进门便说:“局长,驻村第一书记不用换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