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末考试题

合集下载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其中,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活力。

②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孕育了丰富的乡土文化,如宗族文化、节庆文化、耕读文化、祭祀文化等。

这些文化元素相互交织形构了朴素的乡村价值观和认知体系,进而构建了乡村社会的行为规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乡土文化蕴含的礼俗秩序开始在乡村社会中消解,乡村出现了内核“空心”。

重塑乡土文化,建设乡村精神家园,对筑牢乡村振兴之根,确保乡村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③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记录了乡村历史、信仰、习俗和生活方式,成为维系乡村社会深层情感的集体记忆。

重视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好古树、古桥、古村落、古建筑等蕴含丰富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且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保留代表性乡村公共记忆景观。

积极推进剪纸、捏面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育乡村文化的传承人,延续和发展历史遗留的珍贵精神财富。

鼓励年轻人学习传统技艺和表演,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和了解地方乡村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在保护和传承中寻根溯源,从而在中国传统式的“乡愁”中滋养乡土文化归属。

④涵养乡风文明可以为乡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效地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精神层面的需要,提升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同时进一步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要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尊重乡村本位和农民主体地位。

围绕农民需要提供文化服务,组织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提升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

⑤党的领导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方向保证,是乡村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坚实保障。

涵养乡风文明,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担当,推进改革创新,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

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检测高二语文2024.06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条形码上的信息与本人是否一致。

3.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

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书写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一般人看,美是物所固有的。

有些人物生来就美,有些人物生来就丑。

比如称赞一个美人,你说她像一朵鲜花,像一颗明星,像一只轻燕,你决不说她像一个布袋,像一条犀牛或是像一只癞蛤蟆。

这就分明承认鲜花、明星和轻燕一类事物原来是美的,布袋、犀牛和癞蛤蟆一类事物原来是丑的。

美人的美也是如此,和看者无关。

②这种见解并不限于一般人,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也是如此想。

所以他们费许多心力去实验最美的颜色是红色还是蓝色,最美的形体是曲线还是直线,最美的音调是G调还是F调。

但是,如果美本来是物的属性,则凡是长眼睛的人们应该都可以看到,应该都承认它美,好比一个人的高矮,有尺可量,是高大家就要都说高,是矮大家就要都说矮。

可是,美的估定就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

假如你说一个人美,我说她不美,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说服我呢?有些人欢喜辛稼轩而讨厌温飞卿,有些人欢喜温飞卿而讨厌辛稼轩,这究竟谁是谁非呢?同是一个对象,有人说美,有人说丑,从此可知美本在物之说有些不妥了。

③因此,有一派哲学家说美是心的产品。

美如何是心的产品,他们的说法却不一致。

康德以为美感判断是主观的而却有普遍性,因为人心的构造彼此相同。

黑格尔以为美是在个别事物上见出概念或理想。

比如你觉得峨眉山美,由于它表现“庄严”“厚重”的概念。

语文职校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语文职校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语文职校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锲而不舍B. 一诺千金C. 涣然冰释D. 出类拔萃2. 以下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是:A. 他做事总是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

B.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老态龙钟,精神矍铄。

C. 他总是喜欢一意孤行,不听别人的意见。

D. 他总是喜欢独断专行,不顾他人感受。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凝聚力得到了增强。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C. 这篇文章的观点非常新颖,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D.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延误了,给旅客带来了不便。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下一句是“________”。

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指的是________。

3.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它标志着中国文学由________向现代文学的转变。

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1.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5分)2. 第一段中提到的“他”是谁?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5分)3. 文章中提到的“变革”具体指的是什么?请详细说明。

(10分)4. 作者对“变革”持怎样的态度?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10分)四、作文(共40分)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内容积极向上,有真情实感,结构合理,语言流畅。

语文职校期末考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D(出类拔萃)2. 答案:A(雷厉风行)3. 答案:C(一意孤行)二、填空题1. 答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答案:各地的民间歌谣。

3. 答案:文言文。

三、阅读理解1. 答案:文章主旨是探讨个人成长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2. 答案:“他”指的是文章中提到的一个在社会变革中不断成长的人物形象。

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语文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绯红(fēi hóng)恣意(zì yì)蹉跎(cuō tuó)B. 箴言(zhēn yán)逶迤(wēi yí)踌躇(chóu chú)C. 桎梏(zhì gù)踌躇(chóu chú)缱绻(qiǎn quǎn)D. 峥嵘(zhēng róng)嬗变(shàn biàn)饕餮(tāotiè)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班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B.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关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D. 我们一定要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河水潺潺,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C.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亮了大地。

D. 风儿轻轻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4. 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是:A. 他做事总是不假思索,结果常常事与愿违。

B. 面对困难,他总是迎难而上,真是不屈不挠。

C.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老当益壮,精力充沛。

D. 他总是喜欢独断专行,从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5.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

B. 《水浒传》中,宋江是梁山好汉的首领。

C. 《西游记》中,孙悟空是唐僧的徒弟,猪八戒是孙悟空的徒弟。

D.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蜀国的丞相,曹操是魏国的丞相。

6. 下列诗句中,属于杜甫的作品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7.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常识的描述,错误的是:A.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在2023年10月的一场科学活动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向观众展示了利用特殊材料实现的“隐身术”。

只见工作人员手持一块面板,将其旋转90度后,褚院士的下半身“消失不见了”!褚院士表示:“未来,哈利·波特的隐身斗篷将成为衣柜里的日常用品。

”想知道隐身斗篷是如何隐身的,就要先了解人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光会在物体的表面发生反射,人眼看到了反射光,从而意识到这里有一个物体。

如果物体的反射光与环境的反射光有很大差别,人们就能通过反射光进一步判断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假如能够减小物体反射光与环境反射光之间的差别,或者使得观察者不能接收到反射光,那么这个物体就可以实现隐身。

过去,研究者用摄像机加上显示屏来创造隐身效果,但它只能做到对某个方向隐身,而且需要耗费许多能量,实用性低。

今天,超构材料的发明改变了这一切。

科学家把介质里微小的人工结构进行有序排列,从而改变了介质的宏观性质。

这些经过人工排序的微结构组成的介质,就叫作超构材料。

那么,超构材料是如何实现隐身的呢?办法是在材料表面制备纳米尺度的金属天线。

当光照射到覆盖在物体上的超构材料时,会发生一种特殊的“折射”,使得所有方向入射的光完全在上述超构材料中无损耗地沿原方向继续传播,从而达到隐身效果。

除隐身外,超构材料还可以将发散的光线会聚起来,无需介质承载就能在空气中成像。

结合空间定位等交互控制技术,可实现人与空气中的影像直接交互。

这样的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医院无接触式自助挂号机以及地铁自助售票终端上。

患者或乘客看到悬浮在空气中的屏幕显示画面,直接在空气中点击,就能完成挂号或购票,而不需要触摸仪器。

(取材于张兴华等的文章)材料二:从《西游记》中的隐身术到《哈利·波特》中的隐身斗篷,实现隐身一直是人类的梦想。

狭义的隐身即无法被肉眼看见,而广义的隐身还包括无法被雷达、声呐等手段探测到。

语文丨202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语文丨202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保密★启用前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2023.01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现当代文论与西方文论关系的密切程度明显要高于其与中国古代文论的关系。

在这一事实前提下解决现当代文论“失语”的问题,首先要厘清现当代文论的产生背景,客观审视其与西方文论的关系。

尽管多数学者都认同中国现当代文论的产生,一方面源于整理国故的内在驱动,一方面来自西方文学经验的异域激荡。

但平心而论,在近现代文学变革之际,西方文论对中国文论的影响是压倒性的。

而其后的半个世纪里,苏联的文学理论又对于中国现当代文论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世界的诸种文学理论纷至沓来。

一时间,中国文学批评领域俨然成为这些理论的试验场。

实际上,每种理论都有其产生的背景、适用的范围以及存在的局限,不可能直接采取“拿来主义”,包打一切。

因此,这期间的新潮迭起虽然声势浩大,但是对于中国现当代文论的建设而言,却是丧失了一段自主发展和民族化转型的宝贵时间。

学界常言的中国文论“失语症”,原意是指中国现当代文论至今没有一套自主自足的理论体系,并非指称古代文论在当下的失语状态。

毕竟,古代文论的批评对象终究是古典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不可能完全适用于现代白话文作品,其中“虚实”等具有生命力的概念、范畴或命题自然会存活在当下的文论话语之中,而那些伴随时代变迁已经走入历史的理论和概念也没有激活的必要。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2024.7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一个作家如何选择和书写细节?首先必须准确。

美国诗人庞德说过:“写作的道德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它的表达在根本上是否准确。

”我读许多小说,时间一长,会忘掉情节,甚至是主人公的名字,但能清晰地记得其中的一些细节。

我常常折服于优秀作家对日常生活中细节的准确把握和扎实表达,他们目光如炬,不耍花招,像技艺高超的渔夫,一叉下去就是一条鱼,鱼身上水淋淋的,散发出腥气,鱼还在挣扎,但已经被捕获了。

许多人描写细节喜欢用大量的形容词和花哨的比喻,看上去很美,让人感觉作者有才华,却华而不实,词不达意,有一种无力的感觉。

也有人描写的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细节,我们翻开许多杂志一眼就能看到,这样的细节准确但无聊、无神。

好作家不这样写细节,他们描述的细节往往是真实的细节,生活中确实存在,还能打动你。

一般作家就捕捉不到,因为它们太平常、太普通了,看上去不够美,也不够感人。

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细节,小说的现场感才更强,让读者感觉写什么都像是真的。

这类细节,是优秀小说的基础,使小说具有了真实性。

好作家描述的细节除了来源于真实生活,还有一种是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来呈现。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写的内容都是假的,《不存在的骑士》中的骑士没有身体;《树上的男爵》中的男爵永远待在树上不下来;《分成两半的子爵》中的子爵被打成两半活了下来,一半代表善良,一半代表邪恶。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诗经》中的篇章?A. 《离骚》B. 《关雎》C. 《滕王阁序》D. 《水调歌头》答案:B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安石答案:C3.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罗贯中B. 施耐庵C. 曹雪芹D. 吴承恩答案:C4.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出自哪部作品?A. 《西厢记》B. 《牡丹亭》C. 《长生殿》D. 《聊斋志异》答案:D5. 下列哪个成语与“画蛇添足”意思相近?A. 画龙点睛B. 锦上添花C. 多此一举D. 添砖加瓦答案:C6.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哪位文学家的笔下?A. 王勃B. 李白C. 杜甫D. 苏轼答案:A7.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蒹葭》C. 《子衿》D. 《鹿鸣》答案:C8.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王之涣B. 陆游C. 李白D. 杜甫答案:B9.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体现了哪种人生态度?A. 乐观B. 悲观C. 淡泊D. 消极答案:C10.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王维C. 杜甫D. 孟浩然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所作,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怀。

答案:忧国忧民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________的名句。

答案:孟浩然3.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共有________位。

答案:一百零八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左传》,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答案:桃李树不言语,但人们会因为它们的美丽而自然地在树下形成小路5.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苏轼的《________》中的诗句。

答案:水调歌头6.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出自李白的《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班级姓名一.语言基础及运用(35分)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7分)热爱——世界上所有的伟大都凝结在这两个字里,人生中的万千情愫都归结在这两个字里。

枯燥的工作,因热爱而变得意趣盎然;,。

因为热爱,我们才会有锲而不舍的恒心;因为热爱,我们才会有迥异于常人的执着。

(1)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2分)A.锲而不舍.—宿舍. B.意趣盎.然—黯.然泪下 C.执着.—着.陆D.凝.结—灵.动(2)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枯燥”中,“枯”字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查“K”音节“kū”,义:没有生趣。

B.“迥异”中,“迥”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查“辶”部,义:远。

C.“都”字的笔画数是十画,“有”的起笔是“一”。

D.“热爱”是个中性词,它的反义词是“痛恨”。

(3)仿照语段中的划线句子,结合语境在横线上续写句子。

(3分),。

2..默写(10分)①大漠孤烟直,。

②,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

④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

3.按提示填空。

(任选3处作答)(3分)抒情散文的抒情方式各异,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咏物抒情,有的直抒胸臆,有的情理相生。

《白杨礼赞》通过对白杨树的描写,歌颂了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囚绿记》借歌咏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抒写了对的向往之情;《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由西花厅的海棠花触发对往事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周总理的之情;《草莓》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联想,表现了之情。

4..综合实践探究。

(7分)闽南谚语是闽南人民自古流传的语言精华,富有奇趣和哲理。

有些和圣贤的格言意义相通而且更简炼、更生动;有些成为警世良言,发人深省,是千百年闽南人经历甘苦生活所得的结论,具有熠煜可见的真理。

(1)给下面闽南谚语连线(在括号内填上选项)(4分)闽南谚语意义①输郎毋输阵,输阵歹看面 A. 珍惜粮食,不要浪费②天公疼憨人。

B. 不要在背后说人家是非③说人,人到;说鬼,鬼哭。

C. 傻人有傻福④一粒米,百粒汗。

D.鼓励他人,振作精神①——()②——()③——()④——()(2)保护闽南方言、传承闽南文化与推广、普及普通话有没有矛盾?请说一说理由。

(3分)5.名着阅读(8分)(1)下列关于文学名着的表述,不正解...的一项是()(2分)A. 《西游记》中,唐僧先后在五行山收了孙悟空,鹰愁涧收了白龙马,高老庄收了猪八戒,流沙河收了沙和尚。

师徒历尽磨难,取得真经。

B. 《鲁滨逊漂流记》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生活经历,语言浅显,叙事详尽,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D. 《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等,小说还讲述了大闹野猪林、智取生辰纲、拳打镇关西等脍炙人口的故事。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6分)他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能作个好鬼似的。

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与几亩薄田,十八岁的时候便跑到城里来。

带着乡间小伙子的足壮与诚实,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作过了。

可是,不久他就看出来,拉车是件更容易挣钱的事;作别的苦工,收入是有限的;拉车多着一些变化与机会,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与地点就会遇到一些多于所希望的报酬。

自然,他也晓得这样的机遇不完全出于偶然,而必须人与车都得漂亮精神,有货可卖才能遇到识货的人。

想了一想,他相信自己有那个资格:他有力气,年纪正轻;所差的是他还没有跑过,与不敢一上手就拉漂亮的车。

但这不是不能胜过的困难,有他的身体与力气作基础,他只要试验个十天半月的,就一定能跑得有个样子,然后去赁辆新车,说不定很快的就能拉上包车,然后省吃俭用的一年二年,即使是三四年,他必能自己打上一辆车,顶漂亮的车!看着自己的青年的肌肉,他以为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是必能达到的一个志愿与目的,绝不是梦想!①文中的“他”是_________(人名)。

(1分)②请写出关于“他”的两个情节。

(每个情节不超过6个字)(2分)③“他”最大的梦想是什么?“然后省吃俭用的一年二年,即使是三四年”,“他”第一次实现梦想到底是花了几年时间?最终“他”为什么没有过上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3分)二、阅读(55分)(一)阅读《愚公移山》,完成6-9题。

(17分)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4分)(1)年且.九十()(2)吾与汝毕力平险.()(3)汝之不惠.()(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于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B、而而山不加增默而识之C、以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已悲D、之虽我之死,有子有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8、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2分)A.“愚公”和“智叟”的命名,突出了愚公的大智若愚,讽刺了智叟了鼠目寸光。

B.本文采用神话结尾,主要是宣传轮回报应的迷信思想。

C.写智叟的“笑”,写除了智叟自作聪明的神态;而写愚公“长息“,则写出了愚公因移山艰难而愁苦的样子。

D本文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法,目的是突出智叟的愚蠢和京城氏之子的幼稚。

记录。

9.翻译。

(4分)(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10.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愚公移山得到支持的根据。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11、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少于2个。

(2分)(二)阅读《囚绿记》,完成12—15题(15分)①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

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绮丽的年华。

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②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一芽苗,草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

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③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垄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

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可是我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④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

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5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

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

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6芦沟桥事件发生了。

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

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

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7离开北平一年了。

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

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么? (节选《囚绿记》)1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3. ①段中作者用了个比喻句来表达自己“自私的念头”,你认为是哪一句?"一种自私的念头",还可以用文中的另一个词语进行更形象、更贴切、更简练的表述,那个词语是什么?(4分)14. 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常春藤“固执”?这表现了常春藤什么精神品质?(4分)15. ④段中作者一方面说自己“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另一方面却又称“魔念在我心中生长”,这是怎样的一种矛盾的心情?请你写出来。

(5)(三)阅读下文,完成完成16-21题。

(23分)父母的私房钱张达明他是家里惟一的孩子,从懂事起,就经常见父母为小事不断地吵架,他烦透了。

参加工作后,他庆幸终于迷离了那个让人烦心的家。

去年冬天,母亲给他打电话,说父亲病了。

他赶到医院时,看到父亲身上插着几根塑料管子,样子很痛苦。

父亲看见他,只是惨然地笑,母亲却一个劲儿地流眼泪。

他把母亲叫到僻静处,问父亲得的什么病,母亲哭着说是胃癌,已到了晚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