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语文复习题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试卷语文(附答案)

七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试卷语文(附答案)

七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试卷本卷共8页。

满分120分。

含卷面书写5分。

另有附加题8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18分)1.把下列一句话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字迹工整、规范、美观。

(2分) 黄 河 ! 你 是 中 华 民 族 的 摇 篮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B )(2分) A. 斑蝥.(m áo ) 攒.(cu án ) 玉簪.花(z ān ) 木屐.(j ī) B. 嫉.妒(j í) 泯.然(m ǐn ) 环谒.(y è) 郝叟.(s ǒu) C. 祈.祷(q í) 炽.痛(zh ì) 谰.语(l án)红妆.(zhu ān ɡ) D. 日曛.(x ūn ) 迥.乎不同(ji ǒn ɡ) 运鬓.(b ìn) 骊.歌(l í) 3. 选出下边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A.零落..:稀疏不集中 懊.恼:懊悔 阻抑.:抑制 哽.住:气流阻塞B.亘.古:延续不断 人迹罕.至:稀少 讪.笑:讥讽 畸.形:不正常的C.和蔼.:态度亲切 人声鼎沸.:开水 闯练.:锻炼 匿.名:隐藏D.家喻.户晓:明白 踱来踱.去:迈方步走 惨.白:凄惨 鉴.赏:鉴别 4. 根据语言环境,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C )(2分) 老师同学这样耐心地帮助他, 。

A. 他下决心改正错误。

B. 他不得不下决心改正错误。

C. 他怎能不下决心改正错误呢?D. 他真要下决心改正错误。

(二)依据原文默写下列各诗(每句2分)5.春潮带雨晚来急, 。

(《滁州西涧》韦应物)6. 峨眉山月半轮秋,。

(《峨眉山月歌》李白)7. 深林人不知,。

(《竹里馆》王维)8.故园东望路漫漫,。

(《逢入京使》岑参)9. ,青草池塘处处蛙。

(《约客》赵师秀)二. (15分)文言文阅读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小学六年级部编上学期语文期末整理分类复习题〔有答案〕

小学六年级部编上学期语文期末整理分类复习题〔有答案〕

小学六年级部编上学期语文期末整理分类复习题〔有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补全词语1. 补充下面的词语,再选其中的一个说一、两句话。

一(____)无际别出心(____)巧(____)天工(____)歌曼舞居高(____)下(____)笔生花全神(____)注自(____)自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____)神(____)注(____)身(____)骨(____)山倒(____)(____)出心(____)(____)步(____)星汹(____)澎(____)3. 将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____)歌(____)舞(____)籁(____)音巧夺(____)(____)惟(____)惟(____)余音(____)(____)画(____)点(____)1.来到苏州园林,花园里那______的石雕,那巧妙绝伦的亭台,那五彩斑斓的池鱼,都令我豁然开朗。

2.这竖琴的声音犹如___________一般悦耳动听。

3.听完他的小提琴演奏,让人觉得___________,意犹未尽。

4.这个公园里的假山,结构新奇巧妙,真可以说是___________。

4. 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张(__)李(__)(__)(__)吞枣(__)(__)风霜一(__)无(__)(__)然大(__)(__)声(__)哭(__)穷(__)尽北(__)怒(__)1.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__________的脸上现幽难以忍受的痛苦。

2.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_________地乱说一气。

3.表示读书不求甚解的词语是_______;表示突然明白了的词语是__________。

5.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其中带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闻所(__)闻(__)重其事不可思(__)(__)合之众头晕目(__)(__)精会神(__)经风霜...垂头(__)气春风(__)面图(__)匕见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词填空6. 选词填空。

三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考试卷可打印

三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考试卷可打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A. 精神(jīng shén)B. 精彩(jīng cǎi)C. 精美(jīng měi)D. 精准(jīng zhǔ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小明在河边捉了许多小鱼。

B. 小明捉了许多小鱼,在河边。

C. 在河边,小明捉了许多小鱼。

D. 小明捉了许多小鱼,河边的。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跳跃着B. 欢乐地C. 嘴巴D. 跳跃4. 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A. 我在公园里散步,心情非常愉快。

B. 老师让我们认真学习,争取取得好成绩。

C. 天气越来越热,我们都穿上了短袖。

D. 我生病了,妈妈给我买了许多好吃的。

5.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小明非常聪明,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这个故事非常有趣,让我们捧腹大笑。

C. 妈妈让我不要挑食,要多吃蔬菜和水果。

D. 我今天考试得了满分,非常开心。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燕子》一文中,燕子从南方飞回来,是为了()。

7. 《丑小鸭》中,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它()。

8. 《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在寒冷的夜晚()。

9. 《雪地里的小画家》中,小画家画了()。

10. 《小壁虎借尾巴》中,小壁虎借到了()。

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5分)11.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小猴子爱吃桃子,有一天,它找到了一个桃子,可是桃子太高了,小猴子够不着。

于是,它想了一个办法,它拿起一根长长的树枝,用力把桃子打下来。

可是,树枝太短了,还是够不着。

小猴子又想了一个办法,它找来了一只小鸡,把小鸡抱在怀里,再拿起树枝打桃子。

这次,小猴子终于够到了桃子。

(1)小猴子为什么够不着桃子?()(2)小猴子用了哪些办法才够到桃子?()(3)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12. 阅读下面的诗句,回答问题。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测评试题含答案(共2套)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测评试题含答案(共2套)

期末复习测评(一)一、认真听短文,完成练习。

(5分)1.犀牛是一种珍贵动物,分布在________和________各地。

(2分)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3分)(1)犀牛唯一害怕的动物是大象。

()(2)犀牛鸟能为犀牛除虫和报警。

()(3)犀牛的性情十分暴躁,却从不对犀牛鸟发脾气。

()二、基础知识。

(42分)1.看拼音,写词语。

(8分)chèhuànbēnpǎo shènzhìdàgài záguō zuìjiǔyíhuò xífu2.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打“√”。

(3分)洞穴.(xuéxuè)严肃.(sùshù)成绩.(jījì)质.量(zhìzhǐ)崛.起(qūjué)笨拙.(zuōzhuō)3.根据拼音写汉字,组成词语。

(3分)[zhèn] ()惊()静()兴[bó] ()子拼()单()4.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3分)A.卧室掩护自毫身躯B.清晰踪影求饶掐住C.昏乱水稻庞大我两D.搏斗拔牙竟赛训斥5.选择加点字在句子中的正确读音或意思。

(填序号)(6分)①níng②nìng(1)爸爸宁.()可自己默默吃苦,也不愿打扰家人安宁.()的生活。

①xuán②xuàn(2)小布头被一阵旋.()风吹得飞了起来,顿时觉得天旋.()地转。

①平常,普通。

②凡是,所有的。

③概要,要略。

(3)凡.()我市在校小学生,都可以参加这次十佳少先队员评选活动。

①善良,品质或言行好。

②交好,和好。

③爱,容易。

(4)花奶奶是一位和善.()的老人,孩子们都很喜欢她。

6.将词语补充完整。

(6分)提()吊()腾()驾()()七()八()发()中视死()()眉()目()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高考语文期末复习题复习题1

高考语文期末复习题复习题1

高考语文期末复习题1---学生版一.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烟火气是家人团坐,灯火可亲;烟火气是国泰民丰,岁月安好;烟火气是温情,是祥和,需要珍惜和守护,也需要奉献和担当。

寻常烟火,就是最美的风景。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习题。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鄃令裴仁轨私役门夫,上怒,欲斩之。

殿中侍御史长安李乾祐谏曰:“法者,陛下所与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独有也。

今仁轨坐轻罪而抵极刑...,臣恐人无所措手足。

”上悦,免仁轨死,以乾祐为侍御史。

上谓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盖欲思之详熟故也。

而有司须臾之间,三覆已讫。

又,古刑人,君为之彻乐减膳..。

朕庭无常设之乐,然常为之不啖酒肉。

又,百司断狱,唯据律文,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其间岂能尽无冤乎?”丁亥,制:“决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诸州者三覆奏。

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

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

”由是全活甚众。

其五覆奏者以决前一二日,至决日又三覆奏。

惟犯恶逆者一覆奏而已。

上尝与侍臣论狱。

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

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

竟不敢执奏,尽杀之。

”上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

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B.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C.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D.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犯颜,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常常用于表示直言敢谏的执着态度。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诗经》中的篇章?A. 《离骚》B. 《关雎》C. 《滕王阁序》D. 《水调歌头》答案:B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安石答案:C3.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罗贯中B. 施耐庵C. 曹雪芹D. 吴承恩答案:C4.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出自哪部作品?A. 《西厢记》B. 《牡丹亭》C. 《长生殿》D. 《聊斋志异》答案:D5. 下列哪个成语与“画蛇添足”意思相近?A. 画龙点睛B. 锦上添花C. 多此一举D. 添砖加瓦答案:C6.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哪位文学家的笔下?A. 王勃B. 李白C. 杜甫D. 苏轼答案:A7.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蒹葭》C. 《子衿》D. 《鹿鸣》答案:C8.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王之涣B. 陆游C. 李白D. 杜甫答案:B9.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体现了哪种人生态度?A. 乐观B. 悲观C. 淡泊D. 消极答案:C10.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王维C. 杜甫D. 孟浩然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所作,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怀。

答案:忧国忧民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________的名句。

答案:孟浩然3.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共有________位。

答案:一百零八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左传》,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答案:桃李树不言语,但人们会因为它们的美丽而自然地在树下形成小路5.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苏轼的《________》中的诗句。

答案:水调歌头6.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出自李白的《________》。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测试题(含答案)(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

每小题都给出A、B、C、D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正确,请考生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选项涂黑。

一、(15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这首诗是他在征战乌桓胜利的归途中,登上碣石山,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看到如此宏伟的景象而写下的。

B.海面浩淼,水波澹澹,映入眼帘的是岛上的树木一丛丛生长着,百草丰盛繁茂;在萧瑟的秋风中,大海汹涌起伏;太阳和月亮不停运转,都好像是大海吐纳的;天上的云河,星光灿烂,它们都好像出自于大海广阔的胸间。

C. 这首诗描写海水荡漾,山岛竦峙,是动态描写;描写百草树木丛生,是静态描写。

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和精神。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2—4题【甲】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非淡泊..无以明志。

江苏省苏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卷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

江苏省苏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卷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

苏州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卷高一语文试题(试题范围:苏教版必修Ⅰ第一、二模块)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8分)两部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满分为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留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晰。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入第Ⅰ卷答题栏中。

3.考试结束,考生只将第Ⅱ卷交回,第Ⅰ卷自己保留。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遏.(è)止摭.(zhé)拾一暴.(pù)十寒引吭.(háng)高歌B.戕.(qiāng)害慰藉.(jiè)麻痹.(bì)大意自艾.(ài)自怜C.吮.(yǔn)吸偷觑.(qù)锲.(qì)而不舍妄自菲.(fěi)薄D.怪癖.(pǐ)啮.(niè)噬瞠.(chēng)目结舌中.(zhòng)规中矩2.下列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组是A.企望妥当怨天忧人一夫当关B.闲暇沉缅汗流浃背战战兢兢C.执著拣拾按部就班势不两立D.焦燥勾画无计可施入不付出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中心确定,2024年不再实施主动的财政政策,转而实施______的财政政策,限制经济发展可能存在的风险。

②深秋,看风卷枯叶,听雨打残荷,看板桥晨霜,听孤雁哀鸣,心中不免有些______。

③在印度洋海啸中,一个母亲将儿子托上只能承载一人的屋顶,自己被巨浪卷走,互联网上正在______着她的事迹。

A.稳定荒芜传颂B.稳健凄凉传颂C.稳定凄凉传诵D.稳健荒芜传诵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里的小吃风味独特,耐人寻味,我每次来到这里,总要品尝。

B.只要你身临其境为我想一想,你就会怜悯我的境况,不会对我这样求全责怪了。

C.他靠着一张伪造的出入证,堂而皇之地走进了香港国际会议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梳理探究”复习题一、语言基础知识(10分)1、“筚路蓝缕,以 ____山林,抚有蛮夷,以属华夏。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这是古楚先民的创业过程。

( )A.起B.乞C.启2、夕阳西下,暮色沉沉, ____的林海,发生了阵阵的松涛声。

A.苍茫B.苍莽 C.沧茫3、工厂抓生产,既要注意 ____,也要讲究质量,二者不可偏废。

A.功效B.工率C.工效4、他的心术,你们难道不知?自古道:“吉人自有天 ____。

”任他怎么做去,我只是不管。

( )A.相B.像C.象5、退居二线,摆脱了繁忙的事务,可没过几天 ____日子,他又闲不住了。

( )A.安静B.清静C.清净6、这次抢购风潮来得迅猛,波及面广,其原因固然很多,比如媒体 ____真相滞后,少数商家乘机利用等,但归根结底,是群众性的盲目跟从。

A.披露B.曝露C.透露7、诸葛亮舌战群儒,引古论今, ____。

A.侃侃而谈B.夸夸其谈C.滔滔不绝8、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勤政为民,扎实工作,为人民群众 ____实实在在的利益。

( )A.牟取B.谋取C.缪取9、2007年12月29日,温家宝总理吟诵了自己创作的俳句“常忆融冰旅,梅花瑞雪兆新岁,明年春更好”送给到访的福田康夫首相,表达了中日领导人和中日人民对中日关系的美好期盼。

下列名句与该俳句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10、“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予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

”这告诉我们( )A.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选择正确的或者最好的表达形式(10分)1、为维护语言的纯洁,禁止在广告中用谐音字______成语。

A篡改B窜改C纂改2、大家推举在学界______的朱德熙先生担任学会主席。

A深负众望B不负众望C深孚众望3、只要有诚心,再厚的冰也会______。

A融化B熔化C溶化4、棋摊摊主卖个破绽,引路人______,骗取钱财。

A入网B入瓮C入彀5、所有机票代售点,一律不得向旅客收取或______收取手续费。

A变向B变相 C 变项6、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______尚有困难,有谁操心可有可无的戏班子的存亡。

A 裹腹B裹肤C果腹7、政府领导作为人们的公仆,要______都关心群众的疾苦。

A不时不刻B时时刻刻C无时无刻8、我国的农业生产取得了举世______的伟大成就,首先应归功于改革开放的政策。

A瞩目B侧目C注目9、中国队20号前锋一脚远射,令对方门将______,皮球正入网中。

A措不及防B猝手及防C猝不及防10、把这些数据放在一起,就能看出______来。

A端倪B端睨C端眤【“梳理探究”检测试题】强化基础一、(36分)1.下面成语中加点字的意义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沽名.钓誉一文不名.不可名.状师出无名.B.韦编三绝.美妙绝.伦拍案叫绝.不绝.如缕C.因.材施教因.噎废食因.人成事因.利乘便D.按兵不动.轻举妄动.动.人心弦不动.声色2.下面成语中加点字词的用法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不耻.下问(意动用法)兴师动.众(意动用法)持之以恒..(状语后置)不蔓.不枝(名词活用为动词)B.草菅.人命(意动用法)抱头鼠.窜(名词作状语)轻于鸿毛...(状语后置)清.心寡欲(使动用法)C.祸.国殃民(使动用法)衣锦..还乡(名词活用为动词)马首..是瞻(定语前置)狼.吞虎咽(名词作状语)D.来.之不易(使动用法)激浊.扬清(意动用法)兵不血.刃(使动用法)鳞.次栉比(名词作状语)3.下面成语的结构类型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憨态可掬炉火纯青不见经传无动于衷B.力透纸背冷嘲热讽防微杜渐娓娓而谈C.眉飞色舞情景交融井底之蛙流芳百世D.官样文章庞然大物蛊惑人心江郎才尽4.下面成语中全都含有比喻修辞的一项是()A.挥金如土胆大包天巾帼英雄胸有成竹B.铺天盖地如火如荼守口如瓶浩如烟海C.如法炮制门庭若市铁证如山如雷贯耳D.骨瘦如柴呆若木鸡巧舌如簧如椽大笔5.下面成语中全都是褒义词的一项是()A.神采奕奕肝胆相照炙手可热两袖清风B.耳提面命含英咀华高风亮节力挽狂澜C.古道热肠飞扬跋扈高瞻远瞩和衷共济D.毁家纾难含沙射影经天纬地披荆斩棘6.下面句子中没有运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林冲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C.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7.下面各句中没有运用....互文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C.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D.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8.对下面广告词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A.瑞士钟表公司广告:“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

”——运用反衬手法,说明瑞士钟表公司的维修人员是不太勤快,但瑞士钟表公司的产品质量十分可靠。

B.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运用顶真手法,使结构紧密,语气贯通;同时引用、对偶、夸张等手法又突出了企业实力和产品销售的状况。

C.金种子酒业广告:“传以诚,可立人;传以信,能齐家;传以仁,堪治国。

金种子,传天下。

”——运用排比,回环的手法,表现了金种子酒品质高雅的特点。

D.山西汾酒广告:“汾酒必喝,喝酒必汾。

”——巧妙地仿用了《三国演义》的开场白“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意境,引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联想。

9.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经过上次的打击,他已经成了惊弓之鸟,做什么事都缩手缩脚的。

B.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C.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D.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

10.下面文段中画线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我们的党员干部所要做的就是不断改进作风,强化宗旨意识,①解民忧,②带民富,③知民情,④以实实在在的业绩,⑤以务实求真的作风,实践“三个代表”,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依赖。

A.①③②⑤④B.③①②⑤④C.③①②④⑤D.②③①④⑤11.对下面古诗词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A.“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后两句写思妇因思念而容颜憔悴,宛如一轮圆月,慢慢变成了缺月。

“夜夜减清辉”,既含蓄婉转又真挚动人。

比喻生动形象,想象新颖独特。

B.“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后两句运用拟人、对比手法写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的忧愁苦闷;月出东山,仿佛是群山衔来了团圆美好的月亮。

表达了诗人此时此刻的喜悦心情。

C.“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运用互文见义手法,说明当代也如同千百年前一样,万里之外戍边难归,用“关”与“月”,衬托征夫的思乡之情。

D.“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先运用反问手法,再连用三个比喻,形象有力地表达了自己的闲愁之多,极富感染力。

12.对下面四句话的分析说明,有误..的一项是①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②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③寒砧万户月如水,塞雁一声霜满天。

④庭下(月光)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A.四句话中用了以水喻月的比喻手法,形象贴切。

B.四句话中①句以动写静,②③两句表现月光的寒凉,④主要表现月光的清澈透明。

C.四句话都不是孤立的描写月色,而是用其他事物衬托映照,从而突出作者对美好月色的赏爱之情。

D.四句都不是为写月而写月,而是借写月抒发自己在特定时代、特定情势下的特定心绪。

提升能力二、(50分)13.“成语接龙”的游戏既能帮我们积累成语又很好玩。

接龙下面的成语,所接成语不少于20个。

(10分)一气呵成——成年累月——14.很多成语都可以找到与之结构相近、对仗工稳的成语,根据示例,补写成语。

(10分)示例:雪中送炭——锦上添花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排山倒海——旗开得胜——棋逢对手——瓜熟蒂落——空中楼阁——有目共睹——百年不遇——平分秋色——栉风沐雨——盲人摸象——15.成语与俗语有着奇妙的对应关系。

写出与下面俗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

示例:(8分)关公面前耍大刀、孔夫子跟前卖“三字经”——班门弄斧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分道扬镳(1)鸡蛋里挑骨头——(2)三天打鱼,两天晒网——(3)打开窗户说亮话——(4)针尖儿对麦芒——(5)人心不足蛇吞象——(6)拣了芝麻,丢了西瓜——(7)拆东墙补西墙——(8)偷鸡不成蚀把米——16.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

包括把物当人来写的“拟人”和把人当物、把此物当彼物来写的“拟物”。

阅读下面的歌词,分析其中比拟手法的表达效果。

( 12分)示例:苦苦隐藏的心事飘荡在春去秋来的日子里(《那一场风花雪月的往事》)——用“飘荡”一词写“心事”,形象地表达了多年来那份心事时时触动心灵,却不能诉说的怅惘和无奈。

①胡子里长满故事,憨笑中埋着乡音(《父老乡亲》)②头枕着边关明月,身披着风霜雨雪(《当兵的人》)③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东风破》)④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菊花台》)17.仿照下面诗句的修辞手法,选取新的事物,另写一组意思相关句式相近的句子。

(4分)信念是一株树 / 一株坚强的高山柏永远站立在 / 坚实的崖层上——罗洛《信念》//18.“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是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句。

你知道诗中所写的是我国哪一个节日吗?从诗中可以看出这个节日的哪些风俗?(6分)真题体验三、(14分)19.(2009年安徽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李娟、楚金玲等5人在这次全国选拔中脱颖而出....,以主攻手人选的身份进入中国排协公布的新一届国家女排20人大名单。

B.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令人费解。

C.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D.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

20.(2011年安徽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从人们早就耳濡目染....的传统曲目《天仙配》、《女驸马》,到让人耳目一新的现代佳作《徽州女人》、《雷雨》,这一发展历程表现出黄梅戏艺术旺盛的生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