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研究_胡建绩

合集下载

鄱阳湖产业

鄱阳湖产业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区主导产业选择及发展对策研究前言(胡海胜)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经济发展概述(王凯)(一)产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二)产业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三)产业经济发展的内部环境二、主导产业选择的评价模型(盛明、小周)(一)评价原则(二)指标体系(三)模型构建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导产业选择评价(盛明、小周)(一)数据来源(二)现状评价(三)趋势预测四、国内外主导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胡海胜、郏慧芬)(一)美国(二)日本(三)深圳(四)武汉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导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廖亮、郏慧芬)(一)传统产业(二)新兴产业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导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廖亮、郏慧芬)充分认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组织领导,完善实施机制,构筑保障体系,为加快经济区建设,从优化政策环境、创新发展理念、实现科学发展、建立基础设施、强化科技支撑五个方面扎扎实实为经济区的构筑与发展保驾护航。

1、优化政策环境——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得国家批复两年来,对接中央企业,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从多渠道、多方式、多途径争取国家部委和央企支持,成为我省扎实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旋律”之一。

资金、项目、政策支持滚滚而来,力度空前,极大地激活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使经济发展“炉火”越烧越旺。

(1)加大资金政策的支持。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位推动,争取国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已得到国家有关部委大力支持。

与此同时,各地各有关部门乘势而上,充分利用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这一平台,创新思路,想尽办法,主动对接国家部委和央企,取得了积极成果。

国家发改委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列入了“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并优先安排重大项目和资金,协调落实相关政策,今年支持将在130亿元以上;农业部去年支持70多亿元,今年预计达到100亿元。

财政部考虑将我省鄱阳湖区控制开发带15个县(市、区)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扩大我省资源枯竭型城市范围并列入基数补助。

基于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基于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长 。罗斯 托认为 , 济成 长 的各 个 阶段 都存 在 相 应 的起 主导作 用 的 产业 部 门 , 经 即通 常所 说 的 主导 产 业, 它在产业 结构 中 占有较大 的 比重 , 对整个 国民经 济发展 和其他 产业发展 具有强 烈 的向前拉 动或 向 后 推动作 用 , 对一个 国家的经济 发展起 带头作 用 ; 济成长 阶段 的演进又 以主导产 业部 门的更替 为特 经
的选择 基准是正 确选择 主导产业 从而实 现产业 结构合 理化 的前提 和基础 。
以往有关主导产业的理论和对主导产业的分析 , 从产业结构的视角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较多 , 考虑
产业变 革的较少 。 目前 , 我们正 处于经 济变革 时期 , 经济全 球 化和 一 体化 发展 , 得产 业呈 现 出变 化 使 发展快 , 生命周期 缩短 , 术含量 高等特 点 。一 国或一地 区 , 果不 能选 择 正确 的产业 , 技 如 不能 跟随时 代 的变化 而不断发 展变化 , 则其发 展将落后 于全球 经 济 , 在新 一 轮经 济 发展 周期 中落后 。 因此 , 态 产 动 业 选择方 法 , 尤其 是主导 产业 的选 择方法 对于本 阶段 经济 发展 和产 业 政策 的制 定 非 常重 要 。本 文 的 研究正是从 产业 发展的 角度 出发 , 即从动 态 的经 济长周 期 的交 替演 变的思想 出发 , 研究主导 产业 的选 择问题 , 出主 导产业选择 矩阵 。 提
二 、主导产 业选择 矩阵的建 立
我们认 为 , 主导产业群 的演进 是经济 周期 的物质承担 者 , 形成经 济长 波论 的物 质基础 。主导产 是 业 群的不 断演进使 得经济形 成 了一 个个 的长周期 , 经济 长 波 的发 展 正是 一个 个 主导 产业 群交 替演 进 的反映 。从 历史 的发展来看 , 经历 了早期 机械化 时代 的经 济长 波 、 汽 化时 代 的经 济长 波 、 蒸 电气化 时 代 的经济长 波和 自动化时代 的经济 长波 , 目前正处 于第五 长周期 。随着 经济长周 期 的不 断交替 演变 , 主导 产业不 断变化 , 动经济 的发展 ( 带 见表 1 。 ) 第 五长 经济周期 , 即第 五长波 时期 的特 点是大 规模集 成 电路 的发 明及 随 后 芯片 的产 生成 为基 本

上海和宁波产业群贡献率比较研究

上海和宁波产业群贡献率比较研究


农 副食品加工业 、皮革 、毛皮、羽毛 ( ) 绒 及其制品业 、 木材加工及木 、 竹、藤、 棕、 草制 品业 , 化学纤维制造业、 通用设备 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的 区域 内是 否 具 有 竞 争 力 , 以通 过 可
区位商 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 区位商 滞
是 一个 地 区某种 产 业 生产 产 值 在该 地 区所 有 产 业 产值 中所 占的 比重 与全 国 该产 业 产 值 占全 国所 有产 业 该 指标 的
I 十 教蔗 ml 因科 素 … 疋
㈨限 c
探 索 与 思 考
( ) 业 区域 竞 争 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察 了一 地 1产
区某 一产 业 的 发展 在 全 国 或是 某 一 大
( )上海 主导 产 业选 择 矩 阵 分析 1
同 古
食 品 制 造 业 、 织 业 、纺 织 服 装 、 教 纺 文 体育用 品制造 业 、化学原料 及化学制 品制

个 同 时容 纳 当前优 势及 长远 优 势 的 周 期 的不 断 交 替 演 变 , 导产 业 不 断 主
中心 , 宁 波 也 加 快 了 港 口发 展 的 步 战略 集 合 体 。二 是 群 落 内 涵 , 是 主 变化 .带 动 经 济 的 发展 。 这
伐 , 围绕 港 口建 设 .提 出 了 临 港 大 导 产 业 群 的空 间 概 念 , 主 导产 业群 并 即

群 包含 两方面 的 内涵。一是 行业 内 历 了早 期 机 械 化 时 代 的 经济 长 波 、 蒸
涵, 即主 导 产 业 群 应 包 括 几 个 特 定 的 汽 化 时代 的经 济 长 波 、 气化 时代 的 电

浅析农业区域经济开发中主导产业的选择

浅析农业区域经济开发中主导产业的选择

浅析农业区域经济开发中主导产业的选择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壮大,农业区域经济的开发已经成为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在农业区域经济开发中,选择合适的主导产业是至关重要的。

主导产业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农业区域经济的规模和发展速度。

那么,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浅析。

需要考虑的是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而主导产业的选择应该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优势。

一些地方的土地肥沃适宜种植粮食作物,而另一些地方则适宜发展畜牧业。

一些地方可能地处交通要道,适合发展物流和加工制造业。

选择主导产业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选择能够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的产业。

需要考虑的是市场需求和产业前景。

选择主导产业时,不仅需要考虑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还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产业前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发展有机农业成为了一些地方的主导产业。

又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一些地方选择发展电子商务和物流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选择主导产业时,需要不断关注市场需求和产业前景,选择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产业。

需要考虑的是农业区域的产业配套和产业互补。

农业区域的经济发展需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而主导产业的选择应该与当地现有产业进行配套和互补。

一些地方发展水稻种植作为主导产业,同时加强水稻的加工和销售,形成完整的水稻产业链。

又一些地方发展畜牧业作为主导产业,同时加强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形成完整的畜产品产业链。

在选择主导产业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产业的配套和互补,选择有利于形成完整产业链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产业。

需要考虑的是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在选择主导产业时,需要充分考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一些地方选择发展煤炭和化工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却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浅析农业区域经济开发中主导产业的选择

浅析农业区域经济开发中主导产业的选择

浅析农业区域经济开发中主导产业的选择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国的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农业区域经济开发中选择主导产业是至关重要的。

主导产业的选择不仅关乎地区经济的发展方向,更关乎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整体经济的发展速度。

本文将浅析农业区域经济开发中主导产业的选择,在不同地区对主导产业的选择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主导产业的选择应该基于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优势。

不同地区的资源条件和气候环境都不尽相同,应该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气候环境来选择主导产业。

适合发展水稻种植的地区应该把稻米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而适合种植水果的地区则应该以水果产业为主导产业。

只有通过充分发挥当地资源和环境的优势,才能使主导产业发展更具竞争力,更有发展潜力。

主导产业的选择应当考虑当地农民的生计问题。

在农业区域经济开发中,要始终把农民的生计问题放在首位,因为农民是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基础和主要对象。

选择主导产业时,应当考虑到当地农民的生计来源和生活水平,不应轻易改变农民的生产习惯和生活方式,而应该通过主导产业的选择,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只有让农民从中受益,才能更好地推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主导产业的选择应该考虑到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

主导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方向,因此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和市场的竞争情况。

只有选择了符合市场需求和市场发展趋势的主导产业,才能使当地经济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还需要考虑到主导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不能把所有资源都投入到主导产业中,而是要通过产业的协调发展,实现多元化经济结构的建设。

主导产业的选择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农业区域经济开发中,如果盲目选择主导产业,而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就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不能因为发展主导产业而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只有通过选择符合当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来作为主导产业,才能使当地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浅析农业区域经济开发中主导产业的选择

浅析农业区域经济开发中主导产业的选择

浅析农业区域经济开发中主导产业的选择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区域经济的开发成为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

而在农业区域经济开发中,选择主导产业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主导产业的选择关系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和速度,因此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农业区域经济开发中主导产业的选择进行浅析,为农业区域经济开发提供参考。

农业资源禀赋是选择主导产业的重要依据。

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条件各异,土地、气候等因素会对产业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在选择主导产业时,需要充分考虑该地区的农业资源禀赋,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产业进行开发,从而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一些地质条件适宜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而一些地区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等。

市场需求是选择主导产业的重要考量因素。

产业的发展应当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业选择,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的需求。

只有符合市场需求的产业才能够获得市场的认可,实现可持续发展。

某地区的土特产非常出名,如果能够将其开发成为主导产业,将会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科技支撑也是选择主导产业的重要依据。

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产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选择主导产业时,需要考虑该地区的科技支撑条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产业进行开发,从而有效提高产业的附加值。

某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开采技术,将矿产资源开发成为主导产业,实现高效开采和利益最大化。

产业链协同发展也是选择主导产业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农业区域经济开发中,往往一个主导产业的发展会牵动到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而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也会影响到主导产业的发展。

在选择主导产业时,需要充分考虑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选择具有产业链发展潜力的主导产业进行开发。

种植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政府政策支持是农业区域经济开发中选择主导产业的重要保障。

政府在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制定出台的政策可以直接影响到主导产业的选择和产业的发展方向。

浅析农业区域经济开发中主导产业的选择

浅析农业区域经济开发中主导产业的选择

浅析农业区域经济开发中主导产业的选择1. 引言1.1 主导产业在农业区域经济开发中的重要性在农业区域经济开发中,主导产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主导产业作为拉动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直接决定着该地区的经济繁荣与发展速度。

主导产业所选择的发展方向和策略不仅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结构和经济布局,还直接涉及到农民收入增长、就业机会增加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

主导产业在农业区域经济开发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必须高度重视和加以有效引导和支持。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才能够实现农业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振兴的目标。

2. 正文2.1 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1. 首先要考虑该产业在当地的资源禀赋情况,即主导产业应当与该地区的资源环境情况相契合,以便更好地利用当地资源优势。

2. 其次要考虑主导产业的市场需求情况,即该产业的产品是否有市场竞争力、市场需求量是否足够大,以及市场价格是否稳定等因素。

3. 还应该考虑主导产业的技术含量和技术创新能力,即该产业是否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技术创新能力,是否能够顺应市场变化、适应未来发展趋势。

4. 还需考虑主导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即该产业的发展对当地的社会和环境影响如何,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5. 还应考虑主导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协同效应,即该产业是否能够促进当地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集群效应,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2.2 主导产业选择的考虑因素主导产业选择的考虑因素包括多方面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产业的规模和潜力是主导产业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选择主导产业时,需考虑该产业在当地的规模大小及发展潜力,以确保能够为当地经济带来持续的增长和发展。

产业的市场需求和竞争优势也是主导产业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

需分析该产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以及未来的市场需求是否能够支持该产业的长期发展。

产业的资源禀赋和技术支持也是主导产业选择的关键考虑因素。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理论和指标构建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理论和指标构建

作者: 郑江绥[1] 胡焱[2]
作者机构: [1]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东华理工大学经管系
出版物刊名: 经营与管理
页码: 23-24页
主题词: 区域主导产业 产业选择理论 主导产业选择 空间属性 选择基准 发展不平衡 产业结构 产业发展
摘要:在以往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研究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和不足:第一,忽视产业的微观基础。

主导产业选择理论是在人们对产业结构及其调整的研究中形成并确立的,它从一开始就直接将研究焦点对准“产业”.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忽视了(主导)产业的微观基础.“就产业论产业”。

这种缺乏微观基础的研究,虽然也能从某些方面把握产业发展的个别规律,但却在实践中极易造成失误。

第二.忽视区域的空间属性。

以往的研究未充分认识到国家的主导产业和区域的主导产业属于不同的层面,从而将区域主导产业简单地等同于国家主导产业的区域化。

具体到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如果忽视了区域的空间属性,直接将某些适用于国家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作为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对于像我国这样一个资源空间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国家来说.许多结论将很难站住脚,也不具有可操作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8-09-29作者简介:胡建绩(1947 ),男,上海市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锦(1981 ),女,天津市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基于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研究胡建绩 张 锦(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摘要: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产业经济中研究的热点。

本文以产业发展的思想为指导,通过建立主导产业选择矩阵,定量分析某个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为各地区主导产业选择提供新的分析方法。

关键词:产业发展;主导产业选择矩阵;区位商;主导产业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301(2009)04-0038-06一、引言主导产业的概念最初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赫希曼提出。

赫希曼[1]主张,在资源有限的发展中国家,应采取不均衡的发展战略。

他在其发展经济学经典著作 经济发展战略 一书中提出选择主导产业的 产业关联度标准 。

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对其他产业会产生较强的前向关联、后向关联和旁侧关联。

选择这些产业作为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主导产业,可以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2]用 创新 及均衡的打破等观点来解释经济发展,为主导部门的形成、演变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提出了研究主导产业理论的非均衡动态分析的思路,对主导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做出了一种阐释。

对主导产业理论进行明确、系统研究的是美国发展经济学家罗斯托[3]。

在吸取熊彼特创新理论和赫希曼的不平衡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罗斯托从经济史的研究出发,探讨经济发展的理论,强调主导产业的作用,并用来解释现代经济增(双月刊)2009年第4期(总第41期)I N DU STR A I L ECONO M C I S RESEARCH长。

罗斯托认为,经济成长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相应的起主导作用的产业部门,即通常所说的主导产业,它在产业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其他产业发展具有强烈的向前拉动或向后推动作用,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带头作用;经济成长阶段的演进又以主导产业部门的更替为特征,主导产业部门通过投入产出关系来带动整个经济增长;主导产业部门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与发展阶段相联系,是一个有序更替的过程。

对于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明确而具体提出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经济学家是日本的筱原三代平。

筱原三代平提出了选择主导产业的两条基准[4],即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基准。

1971年,日本产业结构审议会在筱原三代平二基准基础上又增加了 环境标准 和 劳动内容 两条基准。

这两条基准是为了实现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

除以上基准外,有的学者还提出 经验法则 、 高附加值基准 、 货币回笼基准 、 边际储蓄率基准 、 就业与节能基准 、 生产要素持续基准 、 产业链延伸效应基准 、 市场导向基准 、 经济效益比较基准 ,等等。

中国对于主导产业理论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我国学者把主导产业的研究重点主要放在主导产业选择理论及其方法上,特别是放在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上,认为确定合理的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是正确选择主导产业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前提和基础。

以往有关主导产业的理论和对主导产业的分析,从产业结构的视角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较多,考虑产业变革的较少。

目前,我们正处于经济变革时期,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使得产业呈现出变化发展快,生命周期缩短,技术含量高等特点。

一国或一地区,如果不能选择正确的产业,不能跟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则其发展将落后于全球经济,在新一轮经济发展周期中落后。

因此,动态产业选择方法,尤其是主导产业的选择方法对于本阶段经济发展和产业政策的制定非常重要。

本文的研究正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即从动态的经济长周期的交替演变的思想出发,研究主导产业的选择问题,提出主导产业选择矩阵。

二、主导产业选择矩阵的建立我们认为,主导产业群的演进是经济周期的物质承担者,是形成经济长波论的物质基础。

主导产业群的不断演进使得经济形成了一个个的长周期,经济长波的发展正是一个个主导产业群交替演进的反映。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经历了早期机械化时代的经济长波、蒸汽化时代的经济长波、电气化时代的经济长波和自动化时代的经济长波,目前正处于第五长周期。

随着经济长周期的不断交替演变,主导产业不断变化,带动经济的发展(见表1)。

第五长经济周期,即第五长波时期的特点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明及随后芯片的产生成为基本的创新。

随后,出现了一系列的相关创新。

大规模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直接产生了多媒体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所有这些技术共同组成了信息通信技术的主体,信息技术在生物领域的应用也加速了生物技术的发展,总的来讲,第五长波中的技术体系就是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群。

这些技术正逐步改革传统产业,形成新兴产业。

在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群的带动下,产业变革快,新产业不断涌现,传统产业受到冲击。

中国目前的产业中,第三长波中的主导产业已经占据主导地位,第四长波中的主导产业则紧随其后,已经成为支柱产业,第五长波中的的信息通信产业发展也很迅猛。

从经济长周期的视角出发,目前我们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即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学习国外先进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经济上的赶超,但这种学习方式所能带来的发展能量已经得以释放。

基于产业动态发展的角度,建立怎样的产业,如何确定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怎样在第五经济长周期中实现突破和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中国发展新的机遇。

一个长波所处的上升阶段正是创新成簇出现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围绕新的技术系统的创新大量出现。

合理确定应当引导和扶持的主导产业,利用有效的政策来促进这些主导产业的发展,加强对其他产业发展的影响是目前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

表1 经济周期与主导产业长波时期基本创新主导产业关键要素第一波1760~1825(上升波)1825~1830(下降波)1764,珍妮纺织机发明1784,实用蒸汽机发明纺织工业棉花生铁第二波1830~1850(上升波)1850~1880(下降波)1870,内燃机发明1882,第一座发电站1879,汽车发明蒸汽机轮船机械煤第三波1880~1928(上升波)1929~1945/50(下降波)1902,真空二极管发明电力工业重化工军工电力钢第四波1945/50~1972(上升波)1973~1990(下降波)1946,计算机发明1971,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单芯片微机发明汽车,航空钢铁耐用消费品石油化工能源(石油)(下降波)第五波1991~信息产业纳米产业生物产业芯片(微电子)知识注:参见参考文献[5] 综上分析,对于主导产业的选择,本文认为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考察,即产业的区域竞争力和产业发展潜力。

产业的区域竞争力考察了一地区某一产业的发展在全国或是某一大的区域内是否具有竞争力,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产业发展潜力是从发展的角度考察某一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的动力,考察其目前是否得到良好发展,未来是否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带动经济的发展。

将两维因素纳入矩阵,形成主导产业选择矩阵(见图1)。

对于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分析将通过区位商的方法进行定量比较。

对于产业发展潜力的研究很复杂,本图1 主导产业选择矩阵文只是构建初步的产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最后,将两维分析结果综合归类,分别列入主导产业选择矩阵的四个象限,并以此为依据分别进行主导产业的分析。

三、主导产业选择矩阵的定量分析方法1.区位商区位商的方法被应用于产业竞争力的定量研究中。

在区域经济分析中,区位商是一种十分有用的工具,由于区域规模有很大差异,在经济总量、人口、幅员各方面差别非常显著,直接进行市场绝对份额比较显然无法显示区域规模不同地区的各自优势行业所在,而通过区位商指标就排除了区域规模差异因素,有利于显示真正的区域优势行业,可以真实地反映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主导经济部门的作用及其变化特点。

区位商在分析区域产业内部结构时,可以对比有关部门或产业活动的区位商,研究区域优势行业的变动及趋向,明确各部门或产业活动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差异以及重点和薄弱环节所在,从而判断和确定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区位商又称专门化率,它是一个地区某种产业生产产值在该地区所有产业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产业产值占全国所有产业该指标的比重之比。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LQ ij =L ij / mj=1L ij L ij /n i=1 m j=1Lij其中:i 表示第i 个地区(i =1,2,3 n );j 表示第j 个行业(j =1,2,3 m );L ij表示第i 个地区,第j 个行业的产出;LQ ij 表示i 地区j 行业的区位商。

当LQ >1,表明该产业在该地区的专业化程度较高,超过全国水平,意味着该产业在该地区生产较为集中,具有相对规模优势,发展较快,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LQ 值越大专业化程度越高,比较优势越大。

同时也意味着该地区该行业的产出除满足本区域需求外还对外提供产品或服务。

当LQ <1,则表明该产业专业化程度低于全国水平,其规模具有比较弱势。

LQ 值越小,比较弱势胡建绩 张 锦基于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研究越明显。

意味着该地区该行业的产出不能满足本地区的需求,还需要由区域外供给产品或服务。

本文运用区位商的方法,通过计算各个产业的区位商,说明各个产业在区域发展中的竞争力。

2.产业发展潜力指标选择根据科学性、可行性、可比性、稳定性和适度超前性的指标选择原则,本文选择的测度区域产业发展潜力的指标见图2。

图2 产业发展潜力指标体系3.因子分析法对于产业发展潜力的各个指标的权重的确定有很多种方法,例如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等。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即根据原指标相关矩阵内部结构的特征再现指标与综合因子的关系,进而探讨因子之间和因子内在结构及其相关关系的统计方法。

因子分析的主要思想是把各指标中的相关成分剔除,将指标的差异集中起来,重新分类,形成新的指标综合体系,按照综合指标与原始指标的密切程度确定其权重,最后进行综合评定。

本文通过计算区位商和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产业发展潜力指标,得出各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潜力的综合评价,并将计算结果分类,将各产业分别归类于主导产业选择矩阵的各个象限,由此得出某一地区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类型。

四、以宁波产业为例应用主导产业选择法进行主导产业选择1.宁波各产业区位商的计算本文在计算宁波各产业的区位商时,将宁波各产业发展现状和全国该产业的发展状况相比较,计算的区位商结果见表2。

表2 2005年宁波市各产业区位商的计算宁波市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万元全国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亿元区位商宁波市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万元全国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亿元区位商农副食品加工业96844510614.950.455化学纤维制造业10953132608.392.096食品制造业2382223779.390.315橡胶制品业1556652196.740.354饮料制造业1548093089.270.250塑料制品业177********.891.750烟草制品业5182112840.740.91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401629195.240.348纺织业372779212671.651.46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59485821470.980.371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7458864974.631.75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3624187937.951.486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1284093462.790.185金属制品业20285426556.761.545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1007061827.710.275通用设备制造业390672510610.371.838家具制造业2324571427.260.813专用设备制造业153********.431.261造纸及纸制品业8223874146.330.99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21116915714.860.702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3695611442.961.27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525542513901.291.887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1571391482.53.897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31671926994.380.428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649734412000.492.703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7517022781.051.34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07939816359.660.635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6277482035.681.539医药制造业1070124250.450.126资料来源:宁波统计年鉴2005年I N DU STR A I L ECONO M C I S RESEARCH由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宁波市在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行业的区位商大于1,说明宁波在这些行业生产中专业化程度高,与全国同类行业相比,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