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南昌市2016年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

南昌市2016年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

南昌市2016年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考试时间:____分钟简答题(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3题。

700多年来,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两个异族入主中原的王朝,即蒙元和满清。

二者都是文明相对落后的民族靠武力征服先进民族而建立的。

蒙古人在入主中原后,仍想以落后的制度继续统治中华;而满清只以武力征服了中原的土地,自己的内心却被汉族的制度文化折服。

因此,元朝虽强大一时,却不足百年;而清朝享祚近三个世纪,确实发人深省。

从民族政策来看,元朝按照种族和地域,把全国人口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

至治二年,禁汉人执兵器出猎,禁习武艺。

至元三年,禁汉人、南人学习蒙古和色目文字。

同年,右丞相伯颜向皇帝建议,屠杀张、王、李、赵、刘等五姓汉人,好在顺帝没有同意。

同年,禁止汉人、南人、高丽人持兵器养马。

早先,中使别迭等就向成吉思汗建议:“虽然得到汉人,也没有什么用处,不如将其斩尽杀绝,只要留下空地,使草木畅茂,我们可以改作牧场。

”若不是耶律楚材极力劝阻,此种族灭绝的建议就可能成为国策。

据马可·波罗记载:“所有的中国人都厌恶大可汗(元世祖)的政体,因为他所派地方行政首长多为鞑靼人(蒙古人),尚有色目人,其视中国人(原来中原及江南的中国人)为奴隶,使之无法容忍。

”而清入关后,立即从“满蒙一家”转向“满汉一体”。

康熙十九年,谕绿旗部队:汉族叛乱只用汉兵平剿。

清朝作战皆重用汉人。

满族人虽然武力征服汉人,却在精神上崇尚汉化。

满汉民族起码在法律上平等。

满人世袭旗籍,汉人和蒙古人照样可投旗入籍。

在对待汉语的态度上,元代诸帝多“不习汉文”。

世祖之时“江淮一行省无一人通文墨者”。

有的蒙古贵族到地方任官,执笔署事,写“七”字之钩不向右转而向左转,“见者为笑”。

陶宗仪《辍耕录》载曰,“今为官者蒙古色目人多不能执笔花押,例以象牙或木刻而印之,宰辅及近侍官至一品者,得旨则用玉图书押字”。

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卷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卷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卷语文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嗔(chēn)怪伛偻(lóu)妩(wǔ)媚无耻谰(lán)言B.咎(jiù)言纰(pī)漏弭(mǐ)除游目骋(chěng)怀C.吝啬(sè)勖(xù)勉璀(cuǐ)璨流觞(shāng)曲水D.桂棹(zhào)孱(càn)弱罪愆(qiān)咄(duō)咄逼人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耽误切磋编者按断章取意B.福祉坍塌糊涂账步履维艰C.优渥洽谈老俩口书声琅琅D.融资惦记挖墙角声名鹊起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某市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济建设要注重环境保护,该市的环境保护仍然严重滞后。

②建立国家荣典制度表彰雕刻艺术家,设立雕刻文化艺术基金鼓励创造精品,解决雕刻文化改革中的社会保障问题。

③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A.坦陈从而灵心慧性 B.坦陈进而灵心慧性C.坦承从而妙手偶得 D.坦承进而妙手偶得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12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B.我国在今年继续出台促进市场发展的一系列激励政策、调控政策和财政政策,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C.去年入冬以来,少数目无法纪的人,任意偷窃、哄抢电线电缆厂大量物资,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目前警方已经立案侦查。

D.初始阶段,勘探队对滩海地区的地质条件整体认识存在误区,前期准备不够充分,多次与油层擦肩而过。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这三篇都含有恢复中原的渴望和对南宋政府苟且偷安的不满,。

①就通常所谓的思想意义来说,两者是一致的。

②《水龙吟》的“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是说远望中原群山只能滋生愁恨。

江西省2016届百所重点高中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资料

江西省2016届百所重点高中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资料

江西省2016届百所重点高中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是外部对你言行的制约和限定,在这种制约和规范中,包含了很多礼的思想,形成了一种礼教,对人起到了教化作用,从而使人产生君子意识。

理学,是一种精神的自我肯定,特别讲究“内省”的功夫,向内观察自己。

它只是教化,没有刑罚的手段来制约和规定。

礼学的功效是巩固社会秩序,而理学使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

是由外到内的,是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重复你的行为,逐渐形成的一种习惯,再用习惯来逐渐改变你的人格。

孟子说“动容周旋中礼”。

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够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但是你内心究竟怎么样,别人不知道。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外部表现和内部精神不相吻合的情况,这种状态,我们即称其为“虚伪”。

是一种人格面具,是必需的。

礼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中,不同的地位就要有时自己不同的要求。

一个人在社会中要接触的人是很多的,接触不同的人要相应地改变自己的身份。

人接触的对象是不断改变的,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也在不停地改变。

所谓的“人格面具”也不是一套,是多变的。

跟不同的人接触,虽然都是礼,但是是有差别的,这是由社会地位和身份差别来决定的。

既然礼是人格面具,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扮演意识,你的行为总是要符合自己的角色。

培养的是角色性人格,不能统一人精神的内在模式,不能为我们提供道德因子,同时也不能为我们提供精神依归。

所以说,礼有一定的局限性。

比如说先秦礼是盛于当时的分封制的社会,秦始皇以后由分封制变为郡县制,整个社会结构和先秦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于是,不断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同时先秦有的一些问题,到了后代已经不存在了,而有些先秦礼中没有的情况后代却出现了。

江西省南昌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语文试题.doc

江西省南昌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语文试题.doc

江西省南昌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

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

景公患之。

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

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

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

”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

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

日中而贾不至。

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

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

”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

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

”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

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三军之士皆振栗。

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

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

”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

”使者大惧。

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

”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

遣使者还报,然后行。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

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

三日而后勒兵。

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晋师闻之,为罢去。

燕师闻之,度水而解。

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B.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C.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D.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间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

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默写 (共1题;共10分)1. (10分)(2018·浙江模拟)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子曰:“不愤不启,________ , ________ ,则不复也。

”(《论语》)(2) ________ , ________。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白居易《琵琶行》)(3)吾闻之,________ ,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________?(《楚辞·渔父》)(4)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________ , 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并诗》)(5)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

________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7分)2. (6分)(2016·商丘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怎样读中国书余英时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

“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功夫。

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

像清代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全能背诵,而且“注”也能背诵,只有“疏”不尽记得,这种功夫今天已不可能。

因为我们的知识范围扩大了无数倍,无法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

但是我们若有志治中国学问,还是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记诵,至少要熟。

近人余嘉锡在他的《四库提要辩证》的序录中说:“董遇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

百遍纵或未能,三复必不可少。

”至少我们必须在自己想进行专门研究的范围之内,作这样的努力。

不但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也还是如此。

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做学问的基地;有了基地,我们才能扩展,这就是博览了。

博览也需要有重点,不是漫无目的地乱翻。

现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古人所谓“一物不知,儒者之耻”,已不合时宜了。

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扫描版).pdf

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扫描版).pdf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B(A佝偻lǚ,C吝啬sè,D孱chán弱) 2.B(A断章取意——断章取义,C老俩口——老两口, D挖墙角——挖墙脚) 3.C(坦陈:重在陈述。

坦承:重在承认。

根据语境,应为“坦承”。

从而:连词,重在表目的和因果关系。

进而:连词,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重在递进关系。

从语境看,是表示因果关系。

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得到的灵感或作品。

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得:偶然得到。

妙手:技术高超的人。

灵心慧性:强调聪颖的天资。

从语境看,此处更强调偶然得到佳作。

) 4.D(A介词“关于”与宾语搭配不当,改为“对于”B语序不当,把“一系列”放入“促进”前C 偷换主语,“少数目无法纪的人”置换成“损失千万元”的工厂) 5. C(根据每句中关键词提示,找到逻辑顺序。

如“这也与”“但”“至于”“二者”等。

) 6. D (“对某种色彩高度敏感的人”而不是“对色彩高度敏感”; B “多次叠加’’与原文不符;C对象误用,应为“橙色光谱的某个区域”而非“视网膜”。

7.(“辨识1亿种色彩”应是四色视觉者,且是“理论上”判断。

) 8B (原文为“可能未必”) 9.B(憾:痛恨) 10D 11.D 四、(28分) 12.(12分) (1)(许都)以侠义为任,爱好施加恩惠,暗中用兵法训练家中门客和子弟,希望能充任一职位。

(得分点:阴,部勒。

)(4分) (2)因为平定叛乱有功,子龙被提升为兵科给事中。

命令刚下达,京都就沦陷了(得分点:擢,甫。

)(4分) (3)现在福王入朝为君已经二十来天了,人们精神松懈思想纷乱,和太平时期没有区别。

(得分点:再旬,升平。

)(4分) 13(8分)(1)上片写了一群农家女聚在家门前争看州官的情景。

(2分)“旋抹红妆”的“抹红妆”表现对“使君”的敬重、“看使君”的隆重,“旋”表现“看使君”心情的急切。

【江西省南昌市】2016届高考一模语文试卷-答案

【江西省南昌市】2016届高考一模语文试卷-答案

江西省南昌市2016届高考一模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社会分工产生了“物质方面的生产力”和“精神方面的生产力”。

它们在自身相对独立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有自身内在特征的生产力形态。

马克思将语言、文学、技术能力等归于后者,使其显现出更偏重于人类人文关系的特征和品格。

两种生产力密切相关、不可分割。

文化生产力具有其精神生产的独特性,是社会意识、心理、关系等方面的文明发展成果,具有突出的意识形态特征。

同时在文化生产力中,生产主体将自身强烈的主观因素,诸如思想、意志、情感、愿望浸透于全部文化生产过程,以某种有形无形的方式体现在产品中。

文化生产同其他生产一样,也是由实践主体通过劳动,将一定的材料加工改造为新存在物,因此文化生产的过程也同样是产品生产过程。

五六十年代开始的电子时代智能生产力,显著标志是文化与经济、科技崭新关系的建立,其重要特征是“文化的经济化、科技化”和“经济、科技的文化”,及由之产生的当代文化、科技、经济的一体化趋势。

随着传媒高速发展和信息时代来临,文化生产已日益成为当代经济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复杂科技化的现代化大生产的一部分。

像影视出版、体育比赛,乃至广告娱乐、信息传播等产业,已越发成为庞大的产业集团,成为经济结构中的重要部分,文化进入市场、产业,渗透经济、科技、商品的要素,其本身已具有经济力、科技力,已成为生产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成为世界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

文化生产力代表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方向。

随着社会迅速发展,人的社会需要不断提高。

在基本物质层次满足基础上人们更多地关注文化、精神和心理上的需要,因此增加文化产品的需求,如人们对书籍、音像、艺术品的需求,对娱乐、旅游、信息与网络等服务的需求。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方面的生产力,必然内含着自身独特的生产方式,既有其独特的发生发展史以及对生产者精神创造能力的内在要求,也有对生产对象的内在要求,同时还受物质生产技术条件的限制。

江西省南昌市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摸底测试试卷及答案

江西省南昌市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摸底测试试卷及答案

江西省南昌市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摸底测试试卷及答案江西省南昌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B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大传统与小传统在西方国家,所谓大传统和小传统,也可以叫做“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正统文化和民间文化,学者文化和通俗文化”。

在所有的社会里,有一种属于少数上层文化人的文化传统,叫做“大传统”,它是经学院、寺庙的教育而形成的,哲学家、神学家等其他文化人的这个传统,是有意识培养和延续的产物,主要是通过有计划的设计过的教育而传播;但是,还有一种属于非文人的文化传统,它产生于日常生活,而且这种传统也没有人专门去培养和发展,它是自然生成的。

这种说法,在中国也大体适用。

大传统在中国古代是由私塾、学校、书院的教育来传播的。

现在受过新式学校教育的人可能会看不起私塾,虽然那些私塾先生很早以前就常常是文学讽刺的对象,比如普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反》里嘲笑先生摇头晃脑念“金筐箩”,但是,他们实际上在文化传播中是最重要的。

这个大传统,就通过一些有财产、有教养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和上层社会的通行规则,逐渐建立起来。

在古代中国,一个在这样传统里生活的人,从小就受家塾教育,从小就读经典,长大考经典,成人以后按照经典的礼仪规则参加社会活动,依靠书信、诗词往来的必要知识,就形成互相认同的一个阶层。

他们的行为、举止、谈吐是他们互相认同的标志,这个传统的延续,也由一代一代的教育来保证,同时,他们还通过科举考试、婚姻关系,使这个阶层保持开放性和流动性。

而民众有民众的传统,我们不要以为民众没有“知识”,他们只是没有书本的、抽象的、学校教出来的“知识”,实际上他们有另一套“知识”。

这些知识构成小传统,而这些知识主要通过一些途径来传播。

乡土中国在几千年里已经形成一些习俗和规则,像亲与疏、责与戏、荣与耻、好与坏、怎么对人、如何做事,一个人在家中、在乡下、在和小时同伴一起玩的时候,就渐渐受到这样的教育,这种教育是无形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模拟测试卷语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社会分工产生了“物质方面的生产力”和“精神方面的生产力”。

它们在自身相对独立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有自身内在特征的生产力形态。

马克思将语言、文学、技术能力等归于后者,使其显现出更偏重于人类人文关系的特征和品格。

两种生产力密切相关、不可分割。

文化生产力具有其精神生产的独特性,是社会意识、心理、关系等方面的文明发展成果,具有突出的意识形态特征。

同时在文化生产力中,生产主体将自身强烈的主观因素,诸如思想、意志、情感、愿望浸透于全部文化生产过程,以某种有形无形的方式体现在产品中。

文化生产同其他生产一样,也是由实践主体通过劳动,将一定的材料加工改造为新存在物,因此文化生产的过程也同样是产品生产过程。

五六十年代开始的电子时代智能生产力,显著标志是文化与经济、科技崭新关系的建立,其重要特征是“文化的经济化、科技化”和“经济、科技的文化化”,及由之产生的当代文化、科技、经济的一体化趋势。

随着传媒高速发展和信息时代来临,文化生产已日益成为当代经济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复杂科技化的现代化大生产的一部分。

像影视出版、体育比赛,乃至广告娱乐、信息传播等产业,已越发成为庞大的产业集团,成为经济结构中的重要部分,文化进入市场、产业,渗透经济、科技、商品的要素,其本身已具有经济力、科技力,已成为生产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成为世界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

文化生产力代表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方向。

随着社会迅速发展,人的社会需要不断提高。

在基本物质层次满足基础上人们更多地关注文化、精神和心理上的需要,因此增加文化产品的需求,如人们对书籍、音像、艺术品的需求,对娱乐、旅游、信息与网络等服务的需求。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方面的生产力,必然内含着自身独特的生产方式,既有其独特的发生发展史以及对生产者精神创造能力的内在要求,也有对生产对象的内在要求,同时还受物质生产技术条件的限制。

经济的一体化、全球化,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文化发展投以极大的关注。

更多的国家民族认识到文化对当代生活的巨大影响和制约。

各国普遍关注文化在人类发展中的极重要的作用;他们认为,经济发展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而脱离人文背景的发展没有灵魂。

人类发展不仅包括得到商品和服务,还包括过上充实满意有价值和值得珍惜的共同生活。

因此,文化作为发展手段尽管很重要,但它最终不能降到只作为经济发展的促进者这一次要地位,发展与经济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无疑,未来世界的竞争也将是文化生产力的竞争,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已成为21世纪核心的话题之一。

(作者金元浦,摘自《开辟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化生产力具有突出的意识形态特征,它显现出偏重于人文关系的特征和品格,包括语言、文学和技术能力等方面。

B.文化生产力和“物质方面的生产力”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它是社会意识、社会心理等精神方面的文明发展成果。

C.庞大的文化产业集团的形成,是文化生产发展水平提升的表现之一,也说明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D.和其他生产一样,文化的生产过程也是由实践主体通过特定方式的劳动完成的最富精神性的生产,具有明显的特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人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分工,分化出物质生产者与精神生产者,也同时产生了文化方面的生产力和物质方面的生产力。

B.建立文化与经济、科技的崭新关系是当代文化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三者的一体化趋势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C.文化生产力有其独特的生产方式,它将生产主体强烈的主观因素有形无形地体现在产品中,并且浸透于全部文化生产过程。

D.当今时代,人们普遍关注文化发展水平,这是因为经济发展如果没有人文背景,就只是一种没有灵魂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化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能反映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状况,当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应该更多地关注并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B.文化生产既包含了对文化生产者和生产对象的内在要求,也受到物质条件的限制,因此文化生产不是纯粹的精神劳动。

C.在信息时代,一个国家与民族不能将文化置于次要地位,不能将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促进者;否则,人类的生活将枯燥而苍白。

D.现代社会,文化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巨大,发展与经济已成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提升文化生产力成为了世界各国的一个核心话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揭傒斯,字曼硕,龙兴富州人。

父来成,宋乡贡进士。

侯斯幼贫,读书尤刻苦,昼夜不少懈,父子自为师友,由是贯通百氏,早有文名。

大德间,稍出游湘、汉,程钜夫、卢挚,先后为湖南宪长,成器重之,钜夫因妻以从妹。

延祜初,钜夫、挚列荐于朝,特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时平章李孟监修国史,读其所撰《功臣列传》,叹日:“是方可名史笔!”升应奉翰林文字,仍兼编修,迁国子助教,复留为应奉。

南归省母,旋复召还。

傒斯凡三入翰林,朝廷之事,台阁之仪,靡不闲习,集贤学士王约谓:“与侯斯谈治道,大起人意,授之以政,当无施不可。

”天历初,开奎章阁,首擢为授经郎,以教勋戚大臣子孙。

文宗时幸阁中,有所咨访,奏对称旨,恒以字呼之而不名。

每中书奏用儒臣,必问曰:“其材何如揭曼硕?”间出所上《太平政要》以示台臣,曰:“此朕授经郎揭曼硕所进也。

”其见亲重如此。

富州地不产金,官府惑于奸民之言,为募淘金户三百,而以其人总之,散往他郡,采金以献,岁课自四两累增至四十九两。

其人既死,而三百户所存无什一,又不聊生,有司遂责民之受役于官者代输,民多以是破产。

中书因傒斯言:遂捐其征,民赖以苏,富州人至今德之。

傒斯少处穷约,事亲菽水粗具而必得其欢心,既有禄入,衣食稍逾于前,辄愀然日:“吾亲未尝享是也。

”故平生清俭,至老不渝。

友于兄弟,终始无间言。

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食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掩复也。

为文章,叙事严整,语简而当;诗尤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

朝廷太典册及元勋茂德当得铭辞者,必以命焉。

殊方绝域,成慕其名,得其文者,莫不以为荣云。

(节选自《元史·揭傒斯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掩复也/B.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掩复也/C.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丽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掩复也/D.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掩复也/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妹,就是堂妹。

用“从”称呼,指亲属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如从子指的是侄子,从兄指的是堂兄。

B.乡贡进士是指礼部贡院所举行的进士考试的及第者。

参加这一层次的考试需经乡试、府试两级选拔。

C.翰林是我国古代文官,常为皇帝起草文书,参与修编国史等,并备皇帝咨询。

这一职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唐朝。

D.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饮食。

成语“菽水之欢”指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揭傒斯在诗文、书法方面皆有成就。

他年轻时就有文名,受到程钜夫、卢挚等名公显宦的器重;朝廷重要的文书,显宦的碑铭大都请他撰写。

B.揭傒斯在史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监修国史的李孟读了他撰写的《功臣列传》,赞叹其为史家笔法,并认为和他交谈能大受启发。

C.揭傒斯受到皇帝信任和赏识。

他担任授经郎教授功勋大臣及皇亲国戚的子孙读书,每当中书省推荐官员,皇帝都会拿揭傒斯来做比较。

D.揭傒斯非常孝顺,一生清廉节俭。

他有了俸禄以后,生活稍微好一点,就会想到他的父母,觉得自己的父母没有享受到这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文宗时幸阁中,有所咨访,奏对称旨,恒以字呼之而不名。

(2)中书因侯斯言,遂捐其征,民赖以苏,富州人至今德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①孟浩然出谷未亭午,至家已夕曛;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

衡门犹未掩,伫立待夫君。

[注]①“精思观”,湖北襄阳附近名胜。

“王白云”为孟浩然同乡好友王迥,号白云先生。

两人结伴出游,中途走散。

8.诗的颈联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5分)9.结合前两联,从描写方法这一角度,简要分析孟浩然诗风的特点。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6分)(1)《氓》一诗中女子对氓因婚事推迟而进行的解释的诗句“,,”表现女子的善良、天真。

(2)《出师表》中,诸葛亮回顾自己当初临危受任的两句是:“,。

”(3)杜牧《阿房官赋》“____ ,_ ___ ”两句写出了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的情形,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乙选考题请从11、12两题中选定其中—题作答。

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阅卷时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历涂的首题进行评分;不涂,按本选考题的首题进行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我叫田栀毓庄学夹河滩田村的田医生爹妈给的名字叫田栀毓,写着复杂,叫着也别扭,不够铿锵,不知是祖上哪一位有点墨水的祖爷爷给起的,改不了了。

可是村里人都喜欢叫他田医生。

有一年,在西藏当兵十几年的村民田崇义带回了一种怪病,浑身酸痛.需要喝藏酒泡雪莲才能消除病症。

可是内地哪有藏酒雪莲随时供他喝呢?就寻偏方,求到了本村田医生的名下。

田医生与田崇义聊天过后,给他一瓶泡了切片茎块的酒。

泡的是何物?田医生笑笑,小人参呗。

田崇义严格按要求日酌二两,不出旬日,酸痛减轻并消失了。

田崇义请田医生吃了喝了,田医生才把话挑明,啥小人参?萝卜片,做幌子的。

田医生凑近了小声说,主要是信石①,大热剧毒,一点点而已!田崇义听了,酒杯颤颤巍巍半天送不到嘴里。

后来,田医生凭着自己的大胆,出奇招,从阎王爷那儿拽回来几个乡亲,名声大噪。

就凭这,田医生泰然自若地领受着村人们的目光仰慕和话语问候。

田医生富态,领袖样的背梳头,身材高高大大,走在村街上不疾不徐,自然是昂首挺胸,有时目光也平视了,对迎面走来的人很随意地回应:嗯,嗯,都吃过了?田医生好医,文革中参加过县里赤脚医生培训,也读过几本《开宝本草》《嘉祐补注本草》《本草纲目》的,回到村里开办了大队的医务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